《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7(52张PPT)(人教版必修4)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52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社会发展的规律3.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阻力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动力和阻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社会发展道路,对未来做出积极的规划和展望。
1.3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热身(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社会发展的历史,了解社会发展对个人的影响作用。
2.导入(10分钟):通过教师引导或者学生自身的发言思考,进一步深入了解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背景、内涵和特点。
3.讲解(3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学习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动力和阻力等内容。
4.练习(20分钟):学生自主或者合作完成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并形成集体讨论、互相交流的氛围。
5.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1.4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探究性教学法2.讨论式教学法3.归纳法4.课堂辩论法二、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本节课程的教学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现实。
通过理论剖析和实例讲解,不仅给学生讲解了社会发展的道理和规律,更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阶段的社会背景和现状,进而帮助学生把握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方式也比较科学和严谨。
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探究性教学、讨论式教学和课堂辩论等先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兴趣。
最后,我认为课程反思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本节课后,我及时跟进和统计了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二框《社会历史
的发展》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
第二单元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其中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点。
第五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二框,主要讲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总趋势,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讲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坚持历史的观点。
”
二、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总趋势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两目内。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二框《社会历史
的发展》优质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总趋势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两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2.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相信学习本课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点。
2.科学精神
探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总趋势,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发展规律》教案Lesson plan of social development law for senior high school p olitics compulsory course 4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发展规律》教案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把这种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谈到私有制起源时这样认为,某人偶生私念,在私念的驱动下用木桩围起了一块土地,并当众宣布“这是我的”。
由于人们轻信了他的鬼话,于是便产生私有制。
假如当时有聪明人拔掉木桩,并向同类大声疾呼“勿信这个骗子”,则私有制根本不会产生。
在这里卢梭认为私有制产生是否具有必然性?是如何产生的?(不具有必然性,假如当时有聪明人拔掉木桩,并向同类大声疾呼“勿信这个骗子”,则私有制根本不会产生。
卢梭认为私有制是某个人的偶然的突发奇想,是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
)历史上私有制是如何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这部分剩余产品掌握在一氏族和部落首领手中,于是出现了经济利益相对立的阶级,私有制应运而生。
11.1 社会发展规律一、选择题1.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的变化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的发展是由杰出的人物的意志决定的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决定作用2.“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主要指的是80后、90后。
从根本上讲这个词的出现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6.“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着力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这20个字,是胡锦涛总书记从改革开放30年的高度,立足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战略高屋建瓴的概括。
这体现了( )A.社会意识的反作用B.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C.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D.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7.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
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形成了现在百家争鸣的景象。
但是浏览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志”。
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决定性②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③社会意识具有时代性④社会意识具有导向性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8.2010年10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应遵循的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D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9.2010年3月2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有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结束的公告。
这一纲要将对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并初步确定了五大主要任务。
国家进行中长期教育改革属于( ) A.对生产力的调整,目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对经济基础的调整,目的是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D.对上层建筑的调整,目的是为了让上层建筑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1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们( )①制约和影响了其他社会矛盾②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贯穿了阶级社会的始终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1.材料一 2010年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