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过程1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21
《物质的溶解过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溶解的概念,能区分溶解与乳化现象。
2、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掌握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溶解的概念和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2)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难点(1)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2)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三、知识梳理(一)溶解的概念1、定义:一种物质(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的过程。
2、举例:将食盐放入水中,食盐逐渐消失,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食盐在水中发生了溶解。
(二)溶解与乳化1、溶解(1)特点:形成的溶液均一、稳定,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
(2)实例:蔗糖溶解于水、酒精溶解于水。
2、乳化(1)定义:乳化是指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使其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的过程。
(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
(3)实例:洗洁精去除油污,就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1、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例如,硝酸铵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2、放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例如,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
3、温度不变也有一些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例如,氯化钠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
(四)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1、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速率加快。
2、搅拌搅拌能加快物质在溶剂中的扩散,从而加快溶解速率。
3、溶质颗粒大小溶质颗粒越小,与溶剂的接触面积越大,溶解速率越快。
四、实验探究(一)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1、实验目的探究温度、搅拌和溶质颗粒大小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2、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硝酸钾晶体、冷水、热水。
1.5物质的溶解一, 物质的溶解性1, 概念: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解性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内因)有关,也与_______、________(外因)有关。
如:食盐易溶于水,却不易溶于油脂,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和有关。
高锰酸钾易溶于水,碘却不易溶于水,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和有关。
气体溶质的溶解性与压强、温度有关,而固体、液体溶质的溶解性一般只与温度有关,不考虑压强。
教材第25页蔗糖溶解实验的活动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说明在一定条件下,。
这里的一定条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物质溶解时吸热、放热的情况某些物质溶于水时会放热,如__________溶于水放出热量,表现为溶液温度升高。
某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热,如___________溶于水吸收热量,表现为溶液温度降低。
也有一些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如___________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
当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可以无限制溶解食盐B.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C.所有物质都能溶于水D.气体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2.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B.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C.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且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强D.物质溶解时,有的放热,有的吸热3.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却可以溶解在香蕉水中,由此说明( )A.香蕉水的溶解能力比水强B.水的溶解能力比香蕉水差C.一切物质都能溶解在香蕉水中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4.用凉开水养金鱼,金鱼就会死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凉开水温度太低B.凉开水中溶解的氧气太少C.凉开水中没有养料D.凉开水中存在细菌5.在20摄氏度时往盛有20毫升水的烧杯中,加入两药匙蔗糖后搅拌,蔗糖很快溶解完,再加入一药匙蔗糖,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关于上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水的温度可以使蔗糖完全溶解B.加入的蔗糖越多,能够溶解的数量就越多C.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D.在20摄氏度时,20毫升水中不能溶解两药匙的蔗糖6.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左端升高,该物质是(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7.在煮汤时放一些香油和味精,使汤更加鲜美,搅拌后发现,香油总是漂浮在汤的表面,而味精却看不见了,这说明。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一、溶解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特征:均一性:溶液内各部分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混合物:至少包含两种物质3、说明:均一稳定的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FeCl3溶液是黄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4、溶液的微观形成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地分散在溶剂中,如图NaCl溶于水的微观过程5、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导电性,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使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水、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存在与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离子,因此蔗糖水溶液很难导电二、溶液形成中的能量变化1、物质的溶解过程扩散过程(了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如:硫酸铵水合过程(了解):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如: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溶于水温度不变的物质:氯化钠三、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点:不稳定,静置分层2、悬浊液:一种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态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浑浊的混合物,如泥与水混合用力振荡后得到的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的液体就是悬浊液;悬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固体小颗粒会沉淀下来,故悬浊液可用过滤法分离3、乳化(1)概念: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现象(2)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农药的使用:将农药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制成的透明液体叫乳油→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洗洁精等乳化现象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一、溶质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通常是水,也可以是其他液体,如:酒精、汽油、氯仿等)溶液:溶解了某种溶质的混合物判断溶质、溶剂:(1)若气体、固体溶于液体,则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如食盐水、高锰酸钾溶液、盐酸(2)若液体溶于液体,质量少的为溶质,质量多的为溶剂;如碘酒(3)有水存在的溶液,无论水多少,水都为溶剂;如酒精溶液(4)如有化学反应,则应根据反应情况判断溶质、溶剂二、溶质浓度的表示——溶质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mL)×溶液密度(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