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武术》
- 格式:pdf
- 大小:4.64 MB
- 文档页数:34
小学体育《武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小学体育《武术》。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武术中国的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
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
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启蒙教育向正规教育转型的开始,应当把姿态教育和培养武术兴趣放在目标的首位,为学习少年拳奠定基础,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套路锻炼身体的习惯。
使学生在提高所学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学习和体验不同风格的武术套路动作,了解武术的攻防含义,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组合动作仆步穿掌和歇步冲拳,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尝试练习,使学生领会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做到路线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仆步穿掌、歇步冲拳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二、说学情1、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
2、三年级学生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
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大胆运用创新教学,一改以往先示范后讲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
首先采用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还采用示范法、镜面示范法,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组合动作要领而打下基础。
小学校本教材《武术》说明武术作为一种健身手段,强健体魄,美化体形自然成为其本质,是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它既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武术集体演练是武术套路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大型运动会上的武术集体表演,更是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印象。
如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上中日两国人民表演了集体太极拳,充分展现了中华武术独特的表演艺术,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把开幕式推向了高潮。
少年拳适合于武术基础训练,尤其适合青少年、儿童的锻炼。
它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简单易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
蠡县庄村素有“武术之乡”的美誉,有众多的武术爱好者,南拳北腿更是在这里生根开花。
庄小学校领导为发扬家乡的高尚精神,传承优秀文化传统,聘请学区张建忠副校长为武术指导,在全校大力推广少年拳。
我们为此编成了这套教材,这也是我们把少年拳列为校本课程的目的。
内容简介本教材由众多武术动作中精挑细选组合而成,通过课堂实践,学生十分喜欢练习。
教材分两部分:基础练习和套路练习两个阶段。
基础练习为第一阶段,包括手、步、腿以及跳跃等练习。
主要为第二阶段打下好的基本功。
套路练习为第二阶段的学习内容,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来完成的。
它涵盖了弓、马、仆、歇等基本步型;砸、冲、撩、架、横打、推劈、搂等手法;弹腿、勾踢、震脚、侧踹等腿法;以及大跃步前穿和望月平衡等动作。
从攻防技法上看,既有冲拳踢腿、撩拳横打一类的进攻型招法,还有缠腕一类的拿法。
整个套路集踢、打、拿为一体,动作舒展大方。
教学这样的长拳套路时,要在基本动作教学的基础上进行。
同时还要给学生提出课后练习的要求和方法,才能使学生掌握长拳练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通过武术基本功和套路练习,可增强各个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弹性,从而使身体各部位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并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为学习拳术和器械套路,为提高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武术校本教材一、课程介绍:武术是集踢、打、摔、拿等攻防技击动作与手型、手法、步行、步法、平衡、跳跃等动作于一体,通过套路与搏击为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经常参加武术锻炼,可以提高人的运动、消化、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功能。
武术课程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具备防身自卫的能力。
达到增长劲力、抗击摔打、克敌制胜,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根据国家体艺2+1工程的要求及体育师资情况,我校将武术设为一门兴趣课程,武术教学为体育校本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功、徒手套路、器械套路,并能持之以恒的加以习练,为终生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1. 基本功压腿、压肩、正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合腿、弹踢冲拳、弹踢推掌、仆步穿掌、仆步轮拍、正拍脚、后撩腿、正蹬腿、侧踹腿、前扫腿、后扫腿、腾空飞脚、侧手翻。
2. 武术套路①五步拳②规定长拳(三路初级长拳)③少年拳一套、二套可为选修内容。
3. 器械套路(初级刀)武术套路教学一基本功练习1.学习武术基本步型2.学习武术基本手型3.学习手型变换操1.采用正面、背面、侧面多种示范面相结合,并据不同的动作不同角度示范2.基本步型:弓、仆、马、虚、歇步;基本手型:拳、勾、掌要点:(1)拳: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第二指节上,拳握紧,拳面平(2)勾:五指撮拢,屈腕(3)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屈于虎口处(4)弓步:前弓腿,膝关节垂直达脚背而不超过脚尖后蹬腿蹬直,脚跟不要离地(5)仆步:全蹲腿,大小腿靠近,平铺腿伸直,脚不要掀起(6)马步:两大腿水平、两脚尖向前,膝关节垂直线不过脚尖(7)虚步:后大腿水平,上身不过于前倾(8)歇步:臀部坐于后腿小腿上,后腿顶住前腿二、1.学习正踢腿2.学习侧踢腿3.学习"五步拳"1-3动(左方向)三、1.通过知识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以后课同)2.武术基本功是学好武术套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应贯穿于武术课的始终要点:(1)踢腿脚尖要勾紧,膝关节要直,脚尖踢近前额(2)支撑腿要直,脚跟不要离地,上体正直(3)并步抱拳:抬头、挺胸、头向左甩,形神结合(4)弓步冲拳:弓步到位,冲拳有力(5)弹腿冲拳:弹腿要高,不要后坐,上下协调一致四、1.专项游戏2.复习前三次课内容3.学习正压、侧压腿4.学习压肩5.学习"五步拳"4--9动1.复习内容中,基本功部分可利用准备活动阶段完成(以后课同)2.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加强动作规格要求要点:(1)正、侧压腿要勾脚尖、膝伸直,不要屈腰弓背(2)压肩动作挺胸、踏腰,动作充分(3)马步架冲拳:马步规范,上下协调,动作连贯(4)歇步下冲拳:靠腰带动转体、歇步、抱拳、冲拳动作要连贯合一,定式时要挺胸、踏腰(5)提膝双推掌:双掌右推应从胸前发出,提膝要过腰(6)仆步穿掌:下蹲成仆步与甩头、穿掌一气呵成,形神结合(7)虚步挑掌:虚步重心要低,重心落于右腿,挑掌有力(8)并步抱拳:动作同起势五1.复习前四次课内容2.学习斜踢腿3.学习里合腿4.学习"五步拳"右向动作1.基本功练习时可采取纵队行进完成,要求前后动作紧凑,队形整齐2.复习内容应强调动作规格,养成良好习惯要点:(1)动作同左方向相同,唯方向相反(2)动作连接要紧凑,节奏合理(3)里合腿:踢腿从体侧起腿,摆动幅度要够(4)斜踢腿:踢腿方向向异侧耳前方向,其它同正踢腿六1.复习所学手型、步型及变换2.复习所学柔韧性练习法3.复习所学腿法4.复习"五步拳"全套动作(左、右方向)本次课为阶段性总复习课1.老师领做2.老师说要领,学生做动作3.老师说名称,学生做动作4.分组练习,老师个别指导5.统一动作规格,纠正普遍存在的问题6.初考套路一次,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平,找出问题,课后重点复习七1.巩固所学动作,提高动作规格2."五步拳"考试1.方法:2.标准:武术套路教学一1.介绍本学期课的内容及安排;2.恢复性练习1.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本学期课的基本内容?2.尽快让学生恢复体能,以适应上课的需求二1.专项游戏2.练习基本功3.学习前扫腿4.学习规定拳预备动作及1-6式技术动作1.前扫腿:屈膝半蹲,右掌前穿,左掌从右臂内穿出,左腿向左上一步,重心左移,以左脚为轴,右脚尖内扣,直腿向前扫转一周2.虚步亮掌:右脚向后撤步成左弓步,右拳向右向上划弧,左掌向后成反勾手,右手在头上亮掌目视左方3.并步对拳:并步后挺胸、塌腰4.弓步冲拳:成弓步时,右腿充分蹬直,脚跟不要离地5.弹腿冲拳:力点达于脚尖6.马步冲拳:两腿平行,挺胸、塌腰7.大跃步前穿:左腿屈膝,右拳变掌,以手背向下挂至膝外侧,上体前倾,左脚前落,右掌后挂,左拳变掌向后向下伸直,前提右膝,左脚猛力蹬地向前跃出,两掌向前向上划弧摆起,落地成仆步目视右拳三1.练习基本功2.学习后扫腿3.复习规定拳1-6式技术动作4.学习规定长拳7-12式技术动作1.后扫腿:左腿向前一步,成弓步,两掌从腰间平推出,左腿屈膝全蹲,成右仆步,两手扶地后扫一周2.弓步击掌、马步架掌:同前3.虚步栽拳:成虚步时,大腿接近水平4.提膝穿掌:支撑腿与右臂充分伸直5.仆步穿掌:穿掌要迅速6.虚步挑掌:上步要快,虚步要稳四1.练习基本功2.学习腾空飞脚3.复习规定长拳1-12式技术动作5.学习规定长拳13-20式技术动作1.腾空飞脚:右腿上步,左腿上摆,右脚蹬地跃起,右腿向前上方弹踢,绷脚面,右手拍击右脚面,左腿收控在右腿侧,左手同时摆至体侧成勾手2.马步击掌:右手做掳手时,先使臂稍内旋、腕伸直,手掌向下外转,接着臂外旋,掌心经下向上翻转3.叉步双摆掌:两臂要划立圆,幅度要大,摆掌与后插步配合一致4.转身踢腿马步盘肘:盘肘时要快速有力,右肩前顺5.歇步抡砸拳:重心升高,右臂由胸前向上向右抡直,左臂向下向左抡直,向右后转体180度两腿全蹲成歇步,左臂向下平砸,右臂向后上举起目视左拳五1.练习基本功2.学习旋风脚3.复习规定长拳1-20式技术动作4.学习规定长拳21-26式技术动作1.旋风脚:右脚向前一步,身体左转,右腿蹬地起跳,右脚向左上方摆,右脚掌里合,左手迎去脚掌,左腿自然下垂2.叉步亮掌侧踹腿:左掌下落,右拳变掌,两手交叉成十字,右腿向左腿后插步,左掌成反勾手,右掌向右向上亮掌,右腿支撑,左腿侧踹3.虚步挑拳:左脚在左侧落地,左勾手变拳,由体后向左上挑,上体左转180度左拳继续向前向上划弧上挑,右拳挂至左膝外侧,右脚向左前方上步成右虚步,左拳划弧收至腰侧,右拳向上,屈腕挑拳至体前4.弓步顶肘:交换步时不要过高,但要快5.转身左拍脚:右掌拍脚时手掌稍横过来,拍脚要准而响亮六1.练习基本功2.复习规定长拳1-26式技术动作3.学习规定长拳27-32式技术动作及结束动作1.右拍脚:与转身左拍脚相同2.歇步下冲拳:左右脚相继落地,左掌变拳收到腰侧,身体右转90度,右拳收至腰侧,左拳向前下冲击3.仆步抡劈拳:重心升高,向左转体270度,同时左膝提起,左拳向前向后向下划立圆一周,右拳向前上划立圆一周左腿落地成仆步右拳向下抡劈,左拳向上后举目视右拳4.提膝劈掌弓步冲拳:两腿不动,右掌向下猛劈伸直,左勾手向前停于右上臂内侧,右脚向右后落地,身体右转90度,成右弓步,右手抓握变拳收至腰侧,左拳前冲七1.练习基本功2.复习规定长拳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2.通过复习使学生动作形成动力定型八1.练习基本功2.复习规定长拳3.考试1.主要采用独立练习的方法2.试考一次,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平九1.考试规定长拳十1.练习基本功2.学习初级刀预备动作及1-4式技术动作1.弓步缠头:缠头时,刀背须贴脊背绕行扫刀时,刀身必须平行,迅速有力2.虚步藏刀:扫刀要平,绕刀要使刀背贴靠脊背3.弓步前刺:刀尖和右手、右肩要平行4.并步上挑:要挺胸,直背,两腿伸直,左臂伸平,右肘微屈十一1.练习基本功2.复习初级刀1-4式技术动作3.学习初级刀5-8式技术动作1.左抡劈:抡劈动作必须连贯、有力,与步法配合一致2.弓步撩刀:撩刀必须与步法协调一致3.弓步藏刀:扫刀必须迅速,藏刀时,右大腿要坐平,右手持刀使刀身贴近右腿,刀尖藏于膝旁,左腿挺直,两脚脚跟和脚外侧均不可离地掀起十二1.练习基本功2.复习初级刀1-8式技术动作3.学习初级刀9-12式技术动作1.提膝缠头:膝部挺直,上身正直,右臂稍离胸前,不要紧贴胸上2.弓步平斩:斩击时刀身要平,刀尖与腕部、肩部要平行3.仆步带刀:翻刀、后带动作必须连贯,仆步时,脚外侧和脚跟不可离地掀起,上身稍向左侧倾斜十三1.练习基本功2.复习初级刀1-12式技术动作3.学习初级刀13-16式技术动作1.左右劈刀:劈刀快速有力2.歇步接刀:插步、歇步、绕刀、接刀的动作,必须快速连贯3.马步平劈:转身、劈刀要快成马步时,两脚尖要向里扣大腿要坐平十四、初级刀考试。
小学三年级体育课教案一、指导思想本课依据《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从一般的体育活动转向快乐体育的思路出发,结合我校的武术学习和师资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设计了这堂课,提高教师的传授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运动技术,提高体育课中的武术的整体水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德相结合,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度的。
因此,在教学时,四、设计思路1、引发兴趣本课开始讲解一些武术明星事迹并以教师展示武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练结合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动作模仿能力较强,而且也愿意模仿。
本课在教学上积极引导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进行直观教学,不停的给予学生鼓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勇于创新,树立自信针对低年级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努力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体现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4、游戏结合主题游戏作为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课中以马步、弓步、虚步来代替学生常玩的猜拳游戏,有利于结合和加深、巩固本课的主题,又有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渲染气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水平二)1、能对武术感兴趣,并能积极的配合教师参与练习,培养认真学习的品质。
2、发展学生协调、柔韧、灵活等素质,提高体能3、通过学练,激励学生喜爱武术运动,启发学生进一步去了解中华瑰宝——武术。
完整版小学武术教案教案:小学武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教材,第4册第10课《武术》。
本节课主要教学章节为: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套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和基本套路。
2. 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的正确掌握。
难点:武术套路的熟练运用和动作的连贯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武术剑、沙袋、靶子。
学具:学生自备武术剑。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武术动作,如基本的拳法、掌法、步法等,让学生熟悉武术的基本动作。
2. 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教学(10分钟)教师分别示范并讲解武术的基本手型(如拳、掌、爪)和基本步型(如马步、弓步、仆步),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3. 基本套路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并讲解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体会套路的特点和动作的连贯性。
4. 实践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武术基本手型:拳、掌、爪武术基本步型:马步、弓步、仆步武术基本套路:X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练习并熟练掌握今天课堂上所学的武术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和基本套路。
2. 答案:学生能够熟练地展示所学的武术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和基本套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和基本套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但在实践练习中,部分学生动作的连贯性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热爱。
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武术比赛或武术电影,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教材,第4册第10课《武术》。
小学武术教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武术》教材的第三章《基本动作与组合》。
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手型、步型和简单的武术组合动作,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武术的基本动作和韵律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型和步型,了解武术的基本动作要领。
2.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增强体质。
3.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基本手型和步型的正确掌握,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
教学重点:基本动作的练习,武术组合动作的熟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音箱、武术教学视频。
学具:武术服装、护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武术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1)教师示范并讲解基本手型和步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规范。
(3)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动作。
3. 武术组合动作学习(10分钟)(1)教师示范并讲解组合动作。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
(3)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动作。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所学动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六、板书设计1. 基本手型与步型2. 武术组合动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练掌握基本手型和步型。
(2)自主编排一套武术组合动作。
2. 答案:(1)基本手型:拳、掌、勾;基本步型:弓步、马步、仆步。
(2)示例组合动作:左拳右掌,弓步冲拳;右拳左掌,马步架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2. 拓展延伸:邀请专业武术教练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武术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武术比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基本手型和步型的正确掌握。
2. 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
(完整版)小学武术教案教案:小学武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武术”。
具体内容包括:武术的基本手型和步型,如拳、掌、勾、马步、弓步等;基本的武术动作,如冲拳、推掌、扫踢、转身等;武术组合动作,以及简单的武术套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武术姿势和动作,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武术的基本手型、步型和动作,武术组合动作的练习。
难点:武术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力度,武术套路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武术剑、太极拳剑、武术服装、武术套路图谱。
学具:学生武术剑、太极拳剑、武术服装、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一段武术表演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手型和步型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并讲解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和步型(马步、弓步),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3. 基本动作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并讲解武术的基本动作(冲拳、推掌、扫踢、转身等),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4. 武术组合动作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并讲解武术组合动作,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5. 武术套路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并讲解简单的武术套路,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6.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武术基本手型:拳、掌、勾武术基本步型:马步、弓步武术基本动作:冲拳、推掌、扫踢、转身武术组合动作:示范图谱武术套路:示范图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课堂所学,绘制武术基本手型、步型和动作的图示。
2. 作业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是否得到激发?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动作不规范、协调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武术比赛、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武术水平。
武术教案完整版教案:武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教材,第三章“武术”,具体包括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太极剑的基本动作。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法,强调柔和、缓慢、连贯的动作,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
太极剑则是一种以剑法为主的武术,动作优美、犀利,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太极拳和太极剑的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 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纪律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极拳和太极剑的基本动作。
难点:太极拳的缓慢、连贯和太极剑的犀利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VCD、电视机、磁带、剑、太极拳和太极剑的图示。
学具:学生自带剑。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太极拳或太极剑的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武术的美。
2. 动作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太极拳和太极剑的基本动作,并示范动作要领。
3. 学生练习(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练习太极拳和太极剑的基本动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几个与太极拳和太极剑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太极拳:缓慢、连贯太极剑:犀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太极拳和太极剑的基本动作。
答案: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太极步、太极手、太极腰;太极剑的基本动作包括剑诀、剑术、剑花。
2. 作业题目:太极拳和太极剑的特点。
答案:太极拳的特点是缓慢、连贯;太极剑的特点是犀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太极拳的缓慢、连贯和太极剑的犀利动作,提高学生的武术水平。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武术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武术技巧。
也可以邀请武术专家来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武术的历史和文化。
(完整版)小学武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教材第四册第六节,主要学习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和基本动作。
包括:1. 基本手型:拳、掌、勾、爪。
2. 基本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
3. 基本动作:冲拳、按掌、拍打、踢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和基本动作。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基本手型、基本步型的正确掌握和运用。
难点:基本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讲台、示范板、武术服装、武术器械。
学具:武术练习册、笔记本、水杯。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跑步、拉伸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
2. 实践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和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3. 小组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纠正动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武术动作的内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文化底蕴。
5. 复习与巩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动作要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基本手型:拳、掌、勾、爪2. 基本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3. 基本动作:冲拳、按掌、拍打、踢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课后练习本节课所学的武术动作,并尝试组合成一个小套路。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素质,将所学的武术动作组合成一个小套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武术比赛或者演出,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武术水平,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南拳等,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
ⅩⅩ小学校本课程体育实验教材YUJIAXIAOXUEXIAOBENKECHENGTIYUSHIYANJIAOCAI武术(内部使用)ⅩⅩ小学校本教材开发小组序言龙的子孙,龙的传人,ⅩⅩ乡有着龙的民族文化。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今天,为推动ⅩⅩ乡武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扩大我乡武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我们积极努力,不断进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ⅩⅩ乡自古就有重视武术教育的传统,历来主张要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享誉世界的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
大力开展武术教育事业对弘扬民族武术文化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继承和发扬ⅩⅩ乡宝贵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武术的运动精神,根据《义务教育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开发校本课程的规定,我校编著了这本《武术》校本课程,供我校试用。
教材共分3个篇章,分别为:武术的渊源、武术的基本功、少年拳。
主要介绍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部练习、组合动作练习等。
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训练。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之我们编写校本课程的经验不足。
书中不妥之处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改。
《参考文献》1.中等师范《体育》2. ⅩⅩ《社火》目录第一章武术渊源 (1)第二章武术基本功一、手型手法 (2)二、步型步法 (3)三、腿部练习 (4)四、组合动作练习 (6)第三章少年拳(第一套) (9)第一章武术渊源一、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起源于中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起源于古代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扩展。
几千年来,中国武术一直在民间默默地成长。
由新中国成立开始的现代武术,至今已历经了50多个春秋。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武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无论是在竞技体育领域,还是在全民健身运动方面,中国武术所取得的成就都是空前的。
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正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趋势。
学生武术校本教材 (适用于小学和中学)简介本文档旨在为小学和中学的学生提供一份涵盖武术技巧和知识的校本教材。
通过研究武术,学生可以培养身体素质、塑造坚强的意志力,并提升自我防卫能力。
教材结构本教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武术基础知识- 介绍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讲解武术的目的和价值观- 清晰解释武术的基本术语和概念2. 武术技巧与动作- 详细介绍不同武术技巧和动作的执行方法和要领- 演示示范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 强调正确的技巧和动作要求,确保学生研究的准确性与安全性3. 武术实战与对抗- 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实用性和对抗性- 讲解基本的自我防卫技巧和策略- 提供模拟实战练和对抗的指导,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 文化与道德教育- 探讨武术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引导学生培养正直、尊重和谦逊的品质- 强调武术与身心健康的关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使用方法本教材可作为学校实施武术教育计划的指导手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授的内容和难度。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研究,深入了解和实践武术技巧。
确保安全与监督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教师和学校应重视武术教学的安全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应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并确保学生正确佩戴保护装备。
学校应配备专业的武术教师或教练,以确保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结论学生武术校本教材是一份针对小学和中学学生的全面和系统的教学材料。
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将获得武术技巧和知识,并培养身心健康的品质和意识。
这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受益。
第一章中国武术概述第一节中国武术的本质特征一、中国武术的概念中国武术,源远流长。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
武术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
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有过不同称谓,如春秋战国时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时期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就其内容和形式,有文字记载的古代武术中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有“打拳”“使棒”“使枪”“戈舞”“矛舞”“刀舞”“剑舞”等单人和集体的演练以及“枪对牌”“剑对牌”等双人对练。
对抗形式的搏斗运动有“角骶”“手搏”“相扑”“击剑”“较棒”“刺枪”等。
从久远年代走来的武术与今天的武术相比较,其所含盖的内容和形式确存在不少差异,但本质属性却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
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在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的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融会交织,然而二者随着历史的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的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于体育的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所以现代武术的概念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二、中国武术的属性武术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1狭义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搏斗和武术功法练习等为其主要运动形式,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功能和民族文化特色,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广义为:武术是以武术技术、武术文化、武术人才、武术管理、武术产业、武术社团、武术医学、武术教育、武术科技、武术法规等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搏斗和武术功法练习等为其主要运动形式,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功能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中国文化传统体育项目。
小学体育武术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体育课程《武术》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拳法、基本腿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的动作要领。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力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武术剑、太极拳扇、武术服装、标志物。
学具:笔记本、水壶、擦汗毛巾。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提醒学生注意动作的幅度和力度,避免拉伤。
2. 基本手型和步型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武术的基本手型(如掌、拳、爪)和基本步型(如弓步、马步、仆步),学生跟随教师模仿,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基本拳法和腿法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基本拳法(如直拳、横拳、摆拳)和基本腿法(如正踢、侧踢、扫踢),学生跟随教师模仿,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实践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的动作要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武术动作图。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笔和纸绘制出武术的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的动作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练习武术,参加武术比赛,提高学生的武术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基本手型和步型的教学细节1. 教师在教授基本手型时,应重点强调手型的准确性和发力点。
例如,掌心要放松,手指微屈,力在掌根。
目录武术的基本介绍 (1)第一章初级一路拳 (1)初级一路拳动作名称 (1)第一节預备势 (2)一、马步双劈拳 (2)二、拗弓步沖拳 (2)三、蹬腿沖拳 (3)四、马步沖拳 (3)五、马步双劈拳 (3)六、拗弓步沖拳 (3)七、蹬腿沖拳 (3)八、马步沖拳 (4)第二节 (4)一、弓步推掌 (4)二、拗弓步推掌 (4)三、弓步搂手砍掌 (4)四、弓步穿手推拿 (4)五、弓步推掌 (5)六、拗弓步推掌 (5)七、弓步搂手砍掌 (5)八、弓步穿手推掌 (5)第三节 (5)一、虛步上架 (5)二、马步下压 (6)三、拗弓步沖拳 (6)四、马步沖拳 (6)五、虛步上架 (6)六、马步下压 (7)七、拗弓步沖拳 (7)八、马步沖拳 (7)第四节 (7)一、弓步双摆掌 (7)二、弓步穿掌 (7)三、推掌弹腿 (8)四、弓步上架推掌 (8)五、弓步双摆掌 (8)六、弓步撩掌 (8)七、推掌弹踢 (8)八、弓步上架推掌 (9)收势 (9)武术基本介绍武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名族文化瑰宝。
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
中国武术不但有丰富多彩的攻防自卫技术,而且还崇尚武德,注重练习者内外兼修。
练习武术不但能练就出强壮的身体,也能练就出好的品德。
其中五步拳和初级一路拳是武术套路入门的基本拳法,是我国青少年学习武术的初级必学的基本套路,他包含了武术中最基本的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拳、掌、勾三种手型搂手,冲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盖打等手法。
通过这两种拳术的练习可以增进身体的协调能力,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领,提高身体素质。
为进一步学习武术打下基础。
第一章初级一路拳一、初级一路拳动作名称第一节一、马步双劈拳二、拗弓步沖拳三、蹬腿沖拳四、马步沖拳五、马步双劈拳六、拗弓步沖拳七、蹬腿沖拳八、马步沖拳第二节一、弓步推掌二、拗弓步推掌三、弓步搂手砍掌四、弓步穿手推拿五、弓步推掌六、拗弓步推掌七、弓步搂手砍掌八、弓步穿手推掌第三节一、虛步上架二、马步下压三、拗弓步沖拳四、马步沖拳五、虛步上架六、马步下压七、拗弓步沖拳八、马步沖拳第四节一、弓步双摆掌二、弓步穿掌三、推掌弹踢四、弓步上架推掌五、弓步双摆掌六、弓步撩掌七、推掌弹踢八、弓步上架推掌收势二、初级一路拳动作解说第一节預备势两脚并拢站立,眼看前方(图預备势A)两手握拳,屈肘抱于两艘侧,拳心朝上;脸向左转,眼向左侧方平視(图預备势B)。
(完整版)小学武术教案教案:小学武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三章“武术”,具体内容包括:1. 武术的基本动作和组合;2. 武术的基本套路;3. 武术的实用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武术,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通过学习武术的基本动作和组合,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通过学习武术的基本套路,使学生能够自主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武术的基本动作和组合的掌握。
难点:武术套路的连贯性和协调性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视频、图片、音响设备、武术道具。
学具:笔记本、水杯、运动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武术表演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武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动作教学(10分钟):教师讲解并示范武术的基本动作,包括拳法、掌法、步法等,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3. 组合教学(10分钟):教师将基本动作进行组合,形成简单的套路,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套路的动作顺序和要领。
4. 套路教学(10分钟):教师讲解并示范武术的基本套路,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提高套路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5. 实用技巧教学(10分钟):教师讲解并示范武术的实用技巧,包括防守、进攻等,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提高自身的实战能力。
6.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武术套路,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武术基本动作、组合、套路、实用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个简单的武术套路。
答案: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一个简单的武术套路。
2. 作业题目:请分析并描述本节课所学的武术实用技巧。
答案:学生可以描述本节课所学的武术实用技巧,如防守、进攻等,并分析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一章综述第一节武术起源与发展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武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代表着一种勇猛向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有着圆润,和谐的深厚哲理,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继承、发展。
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武术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体育之林。
原始社会人们在狩猎觅食和抵抗猛兽的生存之争中,把抗击的本能和自卫动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拳打脚踢和使用简陋武器的攻防方法,久而久之逐渐成为有意识的活动,这就是武术的萌芽,而使用的武器就是武术器械的原型。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纳入了社会主义体育运动的发展轨道。
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怀下,武术运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成为城乡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近年来,随着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逐渐深入,竞赛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武术的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武术理论研究也日趋活跃。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也逐渐为各国人民所接受。
许多国家和地区兴起了武术运动,成立了武术团体、筹建了国际武术联合会并举办武术比赛。
1987年10月,亚洲武术联合会在日本正式成立。
1990年9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
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武术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载入亚运会的史册,这标志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武术,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运动项目。
武术已进入世界运动会、亚运会等大型国际综合体育赛事,成为世界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武联于2001年12月10日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申请,并得到五大洲、各国武协的积极响应和声援,特别是得到了中国政府、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奥委会,以及北京奥组委的高度重视和鼎立支持,得到社会各界朋友们的帮助。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夫人,以及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威尔布鲁根于2007年8月9日在中国郑州观看了由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安排的武术专场表演。
罗格主席在观看表演时,不时为中华武术的魅力所感染,多次鼓掌致意。
集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及评价方案课程名称:武术学习对象:三——六年级学生学习时间:每周1课时一、课程背景新体育课程改革方案提出“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弘扬民族精神上所起的的作用是任何一个教材无法比拟的。
在小学生中进行武术教学是以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武术为主要手段,更好地锻炼学生身体,改善课堂气氛和教学容的多样性;把武术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综合性、对抗性等融合在体育教学之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脏器官功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意志品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对此课题进行研究是为了使武术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使学生具有聪慧的头脑,高尚的品德,勇敢顽强、朝气蓬勃、机敏灵活、交往协作的良好品质。
在武术成为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构建包含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因为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我们认为:“三级课程是一个整体,各级课程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只是从管理的角度为了解决课程的适应性,相对按三级权力主体相对划分而成。
因此,武术教学的实施,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
因为学校是把理想课程转换为现实课程的主要场所,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所以它就是课程的一个权力主体。
二、开发《武术》校本教材的重大意义(一)学生方面:1、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良好的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校本课程在开发的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其背后的真正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
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
2、以武健体,促进学生体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