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日月潭的传说》同步练习(II )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日月潭的传说》同步练习(II )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日月潭的传说》同步练习(II )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日月潭的传说》同步练习(II )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日月潭的传说》同步练习(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基础题 (共23题;共109分) 1. (4分) 多音字组词。 塞sài________

sè________

绿lǜ________ lù________

2. (3分) 看拼音,写词语。

shēn q iáng tǐ zhuàng ________ qì shì wēi wǔ ________ dài màn

________

3. (4分) 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葱茏 凶猛 水性 翻山越岭

4. (2分) 写出近义词

凶猛—________ 葱茏—________

5. (3分) 写出反义词

凶猛—________ 葱茏—________ 漆黑—________

6. (3分) 我是小医生,能把句中的错别字找出来,改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辛福。________

②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紫张了。________

③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才料。________

7. (6分)选择正确读音

太阳(yɑng yáng) ________斧头(tou tóu) ________他俩(liǎ liǎng) ________潜入(qiǎn qián) ________纪念(niàn liàn) ________命名(mín míng) ________

8. (4分)填关联词语

①恶龙躲在潭底,________请水性特别好的人________战胜他们。

②________拿到阿里山的金斧头和金剪刀,________能将它们制服。

9. (4分)仿照例句写词语

树木(茂盛)

湖水________ 太阳________ 风光________ 群山________

10. (6分)词语接龙。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5分)用钢笔描红

漆集越躲阿社饿雄

12. (6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草木)青翠茂盛。 ________;

②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开。筹,计策,办法。________ ;

③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或形容克服创业中的种种艰难。________;

④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跳。________ ;

⑤制服,使驯服。________ ;

⑥异常辛苦。________

13. (6分)给下面字加部首组成字,再组词语。

忽________ ________ 廷 ________ ________ 斤 ________ ________

14. (3分)下面三种问句分别属于哪种问句形式。

①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________

②大尖哥和水社姐为民造福,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怎能忘记他们呢?________

③谁是村子里最勇敢的人?大尖哥和水社姐。________

15. (5分)誊写词语

漆黑一团躲在潭底冒着危险一筹莫展

披荆斩棘潜入湖底降伏恶龙

16. (4分)选词填空

著名有名

①日月潭的风光特别________。

②冰心是我国________作家。

宽敞宽阔

③现在的马路越来越________。

④我们坐在________的教室里读书。

17. (6分)读《日月潭的传说》,填空

很久很久以前,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________,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从________拿到了________,接着又与两条恶龙激战了________,救出了________,他们化作了________,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

18. (5分)缩句

①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

②他们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19. (5分)修改病句。

①这本故事书对我很感兴趣。

②学校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20. (3分)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日月潭是我国________省著名的旅游胜地。A、台湾 B、海南 C、北京 D、西安

②“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读这段话时,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________A、高兴 B、激动 C、悲痛 D、兴奋

③________日月潭成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那里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青山环抱,树木葱茏。A、因为,所以 B、不但,而且 C、之所以,是因为 D、如果,就

21. (8分)补全成语

一________莫________ 挺________而________ 翻________越________ 披________斩________

22. (5分)造句

降伏:

拯救:

23. (9分)读《日月潭的传说》,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日月潭是我国________省最大的一个湖泊。那里________,________,是个著名的________。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________呢。

②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________,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________和________,把这个潭叫做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2分)

24. (11分)阅读短文,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日月潭简直就是人间仙境。那儿,不仅环境宁静,而且景色宜人。无论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她都呈现各种不同的面貌。黎明时,湖面的青烟还没有散去,(隐隐约约朦朦胧胧) _____地还看得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山的几点灯光。这时候,清风吹来,顿时使人清醒了许多。日落的时候,潭水(飘荡荡漾) _____ 着美丽的霞光,像害羞的小姑娘的脸,多么好看。在艳阳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的美景,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使人突然胸襟开朗起来。蒙蒙细雨的时候,她又好像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隐隐约约朦朦胧胧) _____,充满了神秘感。

(1)

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找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3)

这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日月潭在哪几种情况下的景色?

25. (1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奇的屋顶

屋顶有什么新奇的?

星期天,爸爸带我参观了一个科研区的屋顶,那儿可真有趣!

爬上一号楼楼顶,我惊奇地睁大了眼睛:这里是一个碧水汪汪的大池子!绿色的浮萍底下,数不清的鱼儿在游动。爸爸说:“屋顶养鱼,_______能使居民吃上鲜鱼,_______能使屋子变得更凉爽。”

二号楼楼顶是一片菜园,种着西红柿、豆角、黄瓜,这些蔬菜长得可好啦!听说光楼顶这块地方,每年能收上万斤鲜嫩的蔬菜呢!

我还看到有的楼顶上种着花草,有的楼顶是游泳池,有的楼顶是小公园,小朋友们正在公园里做体操、看画报。

这些屋顶真有用,它们使城市变得更加漂亮啦!

(1)

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2)

短文介绍了几种楼顶?

(3)

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9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8、答案:略

9、答案:略

10、答案:略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14、答案:略

15、答案:略

16、答案:略

17、答案:略

18、答案:略

19、答案:略

20、答案:略

21、答案:略

22、答案:略

23、答案:略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2分)

24、答案:略

25、答案: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

2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 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一、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019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燕子教案

2 燕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认读“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等词语。强调多音字散和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3—5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成语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 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打一动物) 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眼中的燕子什么样?看到燕子你联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突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联想到有关燕子的词句,也可能想到有关春天的词语等。 2.板书课题。“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尾巴。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 3.介绍作者郑振铎。 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 1.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似的、聚拢、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纤细) 2.检查生字识与写

(1)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生字。 预设点: a“似的”的“似”,“横掠”的“掠”易读错。 b多音字“散”和“杆”。 “几支木杆”,读“ɡān”,旗杆(ɡān),它还有一个音念“ɡǎn”,枪杆(ɡǎn)。 (2)展示难写的生字。 “拂”,笔顺是:横、竖钩、提、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强调课文中容易读错的生字,展示难写生字的书写。 3.检查课文正确、流利的朗读情况。 第二课时 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外形美) (1)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燕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要抓住主要特点。可要求学生课下观察一个小动物,通过抓住特点的方法,描写外形。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段,感受燕子的外形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春之美) (1)小燕子看到春天里的哪些美景? 强调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平添”就是更近一层,原本已经很有生趣了,而燕子的到来,使春天更加生趣盎然了。 (2)如何理解“赶集似的”? (3)练习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飞行美) (1)出示自学指导:读三、四自然段。你感觉到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描写的美是独特的。画下来。 (2)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指导自学。 (3)指名汇报: 预设: (1)预设一:“‘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7第23课《祖先的摇篮》同步练习D卷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7第23课《祖先的摇篮》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填空题 (共6题;共29分) 1. (4分)看拼音,写汉字; dào jízhí ________穗采________ 种 ________ 2. (6分)从课文找出合适的量词填在横线上。 一________写字台一________花生米一________电灯 一________文件两________绿茶两________转椅 3. (7分)多音字组词。 盛chéng ________ shèng________ 4. (4分)看拼音,写词语。 dìtúbǎi fàng shūyèxīxiào ràng zu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5分)选词填空 结果成果 (1)不听劝告,不会有什么好的________的。 (2)科学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________。 (3)想到月球上去居住,________是好的,但不可能。

(4)他这件事没做好,想受表扬是没________了。 (5)我们________大家都能够重视环境保护。 (6)地球的资源________谁的恩赐,________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7) ________这些设想能够实现,________是遥远的事情。 (8) ________地球破坏了,我们________会别无去处。 (9)我们________要好好保护地球,________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6. (3分)读古诗《锄禾》,根据内容填空 ①农民伯伯在田地里________; ②农民伯伯劳作之后________滴在土地上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17分) 7. (8分)我会读,我会做。 我神州,称中华, 山川______,可入画。 黄河______,长江______, 长城______,珠峰耸。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填序号) ①长②美③涌④奔 山川________,可入画。 黄河________,长江________, 长城________,珠峰耸。 (2)读了这两句话,我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又叫作________、中华。 (3)“珠峰耸”的“耸”字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填序号)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 枣核 优质课 教案

《枣核》 课题枣核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枣核》是一个民间故事,讲述了只有枣核大小的男孩帮助村民 智斗官府、保护财产的故事。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故事,多采用三次反复的故事开展方式,以美好的结局反映着从古至今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读好“衙”字。 【过程与方法】默读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尝试续 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聪明与勇敢。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有一类故事不是作家写的也不是老师写的而是民间百姓自 己编的口头讲的,这类故事叫做—民间故事。你有没有听过民间故事? 【师】确实我们听过很多民间故事,我要来考考大家。(PPT出示图片) 【师】这个故事是——生:女娲补天。 【师】接下来给大家放一段小视频,看看秒杀出了哪个英雄。 生:哪吒。 【师】下面这一个估计地球人都知道了,是谁呢?生:葫芦娃。 这是我们可爱的葫芦娃,民间故事就是这样的有趣好玩,今天我会给大家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民间故事呢?大家来猜一猜。如果你在听老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猜到了,也假装没听过,看看老师语调是怎么样的、语气是怎么样的,还有表情又是怎样的,准备好听故事了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好听的民间故事开始了。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小 山村里,住着一对老夫妻。他们俩过得非常孤独,因为它们没有子女。他们常常叹气说:咱们哪怕有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好啊!话却说了不多久,他们家真的生了一个枣核那样大小的孩子,夫妻俩喜欢的很,给孩子起名字叫—枣核。大家吃过枣嘛?谁知道枣核是怎么样的? 生:枣核是尖尖的长长的那部分。 【师】一个枣核那么大小的孩子,我们再亲切地叫他一声 ——枣核。我们读的不但亲切而且热情。枣核听了肯定会喜欢。 【师】大家预习过了课文,我得考考大家,看看预习效果怎 么样。找同学来读读这篇课文。(生读课文)谁能够读一读这句话?相信自己会读这句话的同学把手举一下。太了不起了,因为这句话里藏着好多的生字,刚才这位同学一个字都没读错,你能把生字组成新词嘛?(牲,牲口)我们把每个新词领读两遍。因为民间故事是老百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23课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3课 《三个儿子》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三个儿子》。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 三、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体会文中第三个儿子的孝心。 四、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词语卡片 一、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提问:在平时生活中,你们帮助过爸爸妈妈做过家务事没有呢? 3、揭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想一想:这个故事都讲到了哪些人? (生自由回答)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朗读课文时的小要求) 3、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课件,学生认读生字。 4、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5、做“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悟分析。 1、师出示课件(老爷爷说的话),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2、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3、学生齐读第2—6自然段,找出三个妈妈说自己儿子的句子。 4、学生交流汇报三个妈妈所说的话。 5、师教读三个妈妈不同的说话语气。 6、学习第8自然段,学生表演体会妈妈的辛苦。 7、师引导提问:三个妈妈这么辛苦、这么累,她们此时此刻最希望的 是什么? 8、出示课件讲解课文第9—11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9—11自然段。并勾画出三个儿子不同的表现。(2)学生交流汇报。 9、引导学生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10、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11、师小结。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公开课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吧 《小故事大道理》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寓言故事,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3.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4.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1. 课件 2. 学习单。 学生多阅读一些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名字中蕴含的道理 1.同学们,你们好,我叫倪慧琴,是今天给你们上课的新老师。大家可以叫我倪老师或慧琴老师。听说三(1)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所以特别想和咱们三(1)班的小朋友交上朋友,你们愿意和慧琴老师交朋友吗?(和学生握手) 2.说到聪明,慧琴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知道我的爸爸为什么给我取名叫“慧琴”吗?“慧”是聪明的意思,“琴”和“勤”同音,他希望我长大又聪明又勤快。你的名字也一定有一定的含义吧。谁来说说?(指名一两位同学说说)哇!小小的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我们今天学的寓言故事,更加埋藏着深刻的含义呢! 3.出示幻灯,概括寓言特点。“故事短小,蕴含道理。” 4.出示幻灯,请学生上台来做游戏,猜一猜哪些是寓言故事,哪些是童话故事? 5.师:对!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阅读寓言故事,让我们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吧。 (板书)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二、读《中国古代寓言》,学阅读方法一 1.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大全——《中国古代寓言大全》吧!(板书:《中国古代寓言大全》) 2.出示---《中国古代寓言大全》,师:“翻开《中国古代寓言大全》,我们会读到许多既可笑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下面让我们来读读其中的一则故事----曲突徙薪。” 3.生拿出学习单,自读:《曲突徙薪》 4.(课件出示故事)指名生读,其他同学做评委。 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他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草。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 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的客人。假如这位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5.小评委评价。 6.师:同学们,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怎么办?(生:想办法把它弄懂,如查字典,问老师,查电脑等) 7.接下来,小组讨论,解决故事中不懂得地方。 8.检查合作学习效果。 出示课件,理解:曲,徙,薪,烟囱,破费,及题“曲突徙薪”的意思。 9.出示图片,认识烟囱 10.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弄不懂的地方吗?(生:为什么要把烟囱弄弯、把柴草搬走就不容易着火了呢?)这则寓言的题目是《曲突徙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这则寓言的题目是《曲突徙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生回答)师小结: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板书:《曲突徙薪》) 12阅读方法指导: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三、读《伊索寓言》,学阅读方法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课练

2.风筝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óng nián lā chě xiàn tuán shuǐ bīng mào wēi wǔ gē shào ()()()()()()tuō dì wèi zhì bàng qiú shuāng bāo tāi ()()()()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翩.翩起舞(biān piān)双胞胎.(tāi tái)发辫.(biàn piàn) 2.为了拿到相片.(piān piàn)儿,他在外面等了片.(piān piàn)刻。 3.这个模.(mómú)特的模.(mómú)样十分俊俏。 三、近义词。 似乎---好像威武---威严美丽---漂亮翻滚---翻腾 四、反义词。 威武---懦弱美丽---丑陋理想---现实未来---过去 五、根据拼音写字组词。 xùn ( )速音( ) ( )期教( ) mì( )蜂( )书( )林寻( ) chǎnɡ 广( ) ( )房( )开市( ) bāo 同( ) 书( ) 花( ) ( )皮六、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威武:①武力;权势②力量强大;有气势 1.路边的梧桐树像威武 ..的哨兵。() 2.威武 ..不能屈。() 七、选词填空。 透露显露流露 1.妈妈的眼睛里()出欣赏的目光。 2.她的优异成绩慢慢()出来,在班里名列前茅。 3.春风,以电波般的速度眉飞色舞的把喜讯()给自己的同伴。 八、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眉()色()()()哈哈()()甜美花枝()()()()起舞香气()()大大()()春意()()()花()草百花()()()()锦簇姹()嫣()()()缤纷郁郁()()()()逢春 1.小明()地走进教室,看他()的样子就知道语文测试又考了第一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燕子详解

燕子 本文作者:郑振铎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màn)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líng lì)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几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kuàng)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lín)粼的湖面上横(héng)掠(lüè)着,小燕子的翼(yì)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yùn)便一圈(quān)一圈地荡漾(yàng)开去。 那边还有飞倦(juàn)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xiān)细的电线上休憩(qì)——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gān),几痕(hén)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啊! 文内词语注释: 1.吹拂(chuīfú):微风轻轻地吹。 2.生趣:生气勃勃的趣味。 3.波光粼粼(bōguāng lín lín):明净的湖水闪着光。 4.横掠:平行地轻轻擦过或拂过。 5.圆晕(yuán yùn):环状波纹。 6.荡漾(dàng yàng):指飘荡;起伏不定;水面等起伏波动;形容起伏动荡。 识字表:伶俐[líng lì] 、翼[yì] 、漾[yàng]、倦[juàn]、闲[xián]、散[sǎn] 纤[xiān]、杆[gān]、痕[hén](注:散、杆是多音字。) 写字表:凑、拂、集、聚、形、掠、偶、尔、沾、倦、纤、痕 词语表:乌黑、剪刀、活泼、春日、轻风、吹拂、洒落、赶集、聚拢、形成、加入、春光、湖面、偶尔、纤细、电线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桂林山水》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桂林山 水》教案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桂林山水》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桂林山水》教案一 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下册语文阅读题23篇(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下册语文阅读题23篇(含 答案) 我有一个很大的布娃娃,是我5岁生日那天,阿姨(yí)为我买的。我还有一只布做的小绵羊,是我8岁生日那天,妈妈买的。 每当我做作业马虎时,布娃娃的两只大眼睛总是看着我,好像提(tí)醒(xǐn g)我学习要踏实,写字要认真,要细心。 每当我说谎(huǎn g)时,小绵羊好像在说:“小孩子不能说谎,要诚实。”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句话。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马虎——()说谎——() 3.每当“我”做作业马虎时,布娃娃是怎样的?用“——”画出来。 4.每当“我”说谎时,小绵羊好像对“我”说什么?用“”画出来。 (二)放风筝 三月二十四日下午,我拿着爸爸帮我精心制作的风筝,到体育场和同学们进行风筝赛。

我让小明帮我举着,我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然后喊一声:“放!”风筝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向蓝天。啊!天上风筝真多,各式各样,有老鹰、有蝴蝶、有金鱼……简直是个风筝的王国。 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扬,衬着瓦蓝的天空,好像蓝天上洒下了无数鲜花。同学们在地上奔跑跳跃,玩得多开心哪! 1.全文有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有句话。 2.你能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的风筝随风飘扬,衬着天空,好像蓝天上洒下了。 3.天上的风筝真多,,有、有、有……简直是个。 (三)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松花江畔(pàn),这儿的冬天是寒冷而漫(màn)长的,而它给我们带来的雪景是美丽迷人的。 初冬,这里便下起了小雪。开始是一阵小雨,不多时,雪花夹着雨滴落到地面上,很快就融(rón g)化了,地上湿漉漉的。 1.这段短文描写的对象是,描写的地点是。 2.“它给我们带来的雪景是美丽迷人的”里的“它”是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分别是《咏柳》和《春日》,WTT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描写春天的古诗,本课挂图。 学生: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思路】 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教师范读、音乐配读等。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达到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指导朗读时。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引导:还记得古诗《赠刘景文》和《山行》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枣核》课时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枣核》课时练习 【第一课时】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枣核.(hú hé) 勤.快(qín qíng ) 折.腾(zhē zhé) 困.住(kùn kùi) 2、形近字组词。 核()梨()折()牲()困() 该()犁()析()姓()因() 3、把词语和解释连起来 衙役古代装钱物的口袋。 善罢甘休衙门里的差役。 钱搭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4、你认为枣核是一个()的孩子。 、【第二课时】 一、把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补充完整。 妻.子 q 扶犁. l 牲.口 sh 官府. f 二、照样子,写词语。 1、哈哈大笑:、、 2、大摇大摆:、、 三、照样子,写句子。 枣核不光 ..勤快,也.很聪明。 不光,也很。 四、重点段落品析。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1、从这段中找出枣核动作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2、你喜欢枣核吗?理由是什么? 五、小练笔。 枣核的故事还有很多,你能写一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核(hé) 勤(qín) 折(zhé) 困(kùn) 牲(shēnɡ) 2、形近字组词。 核(枣核)梨(梨花)折(折腾)牲(牲口)困(困难) 该(应该)犁(犁地)析(分析)姓(姓名)因(因为) 3、把词语和解释连起来 衙役 钱搭 4、你认为枣核是一个(勤快、聪明、能干)的孩子。 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一、 īí ēng ǔ 二、 1、哈哈大笑:洋洋得意、呱呱落地、欣欣向荣 2、大摇大摆:大模大样、大是大非、大江大浪 三、 小红不光写字好,学习也好。 四、 1、蹦抓着胡子大摇大摆地走 2、喜欢,因为枣核非常聪明、勇敢,又有智慧。 五、 示例:枣核把乡亲们的牲口迁回来之后,县官又命令手下人把百姓的粮食拉到衙门里。枣核又想法把装粮食的仓库的钥匙偷了出来,组织乡亲们把粮食拉回了家。县官又一次把枣核捉拿到县衙,想好好惩治枣核。但是还是没有得逞。没办法,只好把枣核给放了。

部编人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 全册公开课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全册公开课精品教案 编写说明 一、教案编写思路: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案主要内容: 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案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 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预习设计: 导语: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今天让我们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再次走进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1.解释下面的词语。(结合注释或插图等方法理解词语) 妆: 绦: 胜日: 光景: 等闲: 2.概括古诗主要内容: 《咏柳》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春日》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 3.认真读古诗,思考下列问题。 (1)“咏柳”中的“咏”是什么意思?“咏柳”呢?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诗的意思是: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两句诗的意思是: (4)《咏柳》这首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两句诗的意思是: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句诗的意思是: (7)结合插图,想象作者来到泗水边寻找春天,都看到了什么“焕然一新”?“万紫千红”的春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4.试着把两首古诗背诵下来。 5.我还搜集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词语、谚语、古诗等,比如: 词语: 谚语: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咏柳》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1_28课 课文主题汇总

三年级语文下册1~28课课文主题汇总 第一单元 课文主题归纳 1.古诗三首:《绝句》描写了春天到来时江山美丽,花草飘香,燕子翻飞,鸳鸯安睡的情景,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欢愉、闲适的心情。 《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竹外的几枝桃花、戏水的鸭子、满地蒌蒿和短短的芦芽的描写,表现出了早春时节春江的景色,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三衢道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2.《燕子》:作者通过对燕子的外形和在春光中飞行、休憩的燕子的动作的描写,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3.《荷花》: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情态、色彩明丽的荷塘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昆虫备忘录》:作者用清新、有趣的语言描述对复眼的琢磨,花大姐、独角仙和蚂蚱的样子和特点。描述生动,特点突出,表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二单元

5.《守株待兔》:本文通过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就丢掉农具整天守着树桩,结果再也没有得到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6.《陶罐和铁罐》:本课讲了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无影无踪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7.《狮子和鹿》: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腿细长难看。但是当凶猛的狮子向他扑来时,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他狮口脱险;而美丽的角被树枝挂住,险些让他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不要因为长处而看不见短处,也不要因为短处而否定长处;在认识事物时,不要只看美丽的外表,也要讲究实用。 8.《池子与河流》:这首寓言诗通过池子和河流的对话以及它们不同的结局告诉我们:不可贪图安逸,只想着享受生活,这样只会被人遗忘;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人们带来幸福,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样才会被人记住,成为“长流不断的河流”。 第三单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第27课《漏》+第28课《枣核》教案

27.漏 教学目标: 1.认识脊、颠、旋等9个生字,学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喂、贼两个字,喂不要都加一撇,贼不要漏掉一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3.能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教学难点: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读故事,引导他们回忆曾经读过的故事,发现故事的特点,比如故事里的动物会说话,故事里的人物很可爱,故事的情节很有趣等等,唤起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2.出示课题。(漏),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一篇有趣的故事

——《漏》,这个故事的题目很特别,只有一个字,但是这篇故事却很长,需要我们慢慢读,请看预习提示: (1)借助注音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认读思考: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指——;老虎和贼认为“漏”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脊背胸脯窟窿翻山越岭走南闯北旋风 预设点: (1)“脊背”的“脊”应读三声。 (2)“窟窿”第二个字读轻声。 (3)“颠”这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应读diān,不要读错。 3.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技巧。】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7.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8.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9.指导书写“喂”。提示口字旁占左上半格,不宜写大,右下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II )卷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古诗两首》同步 练习(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9题;共50分) 1. (1分)看拼音写词语。 美丽的píng fēng________立在房间里。 2. (8分)拼一拼,写一写。 qiǎo héyún xiāo dùɡuòpínɡ m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iǎo détōu tīnɡtōu dùqǐ tǎ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0分)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乞________ 霄________ 渡________ 晓________ 偷________ 吃________ 宵________ 度________ 浇________ 愉________ 4. (8分)我会连。 农历九月初九________ 闹花灯吃元宵________ 重阳节 农历元月十五________ 祭月吃月饼________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________ 插茱萸登高________ 元宵节

农历五月初五________ 包粽子赛龙舟________ 端午节5. (8分)比一比,再组词。 乞________ 渡________ 绕________ 偷________气________ 度________ 晓________ 喻________ 6. (4分)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 意思:________。 ②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故园无此声。 意思:________。 7. (4分)我了解民间传说的人物。 ①梁祝——________ ②孟姜女哭长城——________ ③白蛇传——________ ④牛郎织女——________ 8. (2分)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________ ________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第二课练习题

第一课 一.拼一拼,写一写。 zyng tiün yǎn zòu y?n fú()()()dàng yàng ju hui l?è g uò()()() zan mei dao tian () ( ) 二、火眼金睛 掠过(lǜe luè)光景(jǐng jǐ)俊俏(jùn zùn)吹拂(fú fó)凑成(zòu còu)偶尔(ǒu tr)二、比一比,组词语。 掠()尖()偶()圈()谅()尘()遇()倦()三、想一想,填一填。 ()的春天()的燕子()的柳丝()的翅膀()的羽毛()的细雨

()的花()的尾巴( )的赞歌()的叫着 四、按原文填空。 1、一身___________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似的尾巴,凑成了___________的小燕子。 2、的草的叶的花,都像_______似的聚拢来,形成了___________的春天。小燕子从_______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_______。燕子____着身子在天空中 _____过,________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 _________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_______过湖面,尾尖偶尔_____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_______开去。 3、几对燕子_______了,落在电线上。电杆之间连着 _______细线,多么像_________啊!停着的燕子成了 _______,谱成了一支___________的春天的赞歌。 4、《燕子》一课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色,赞美了___________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___________之情。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妙析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习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