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处理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6
根据操作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对作业处理方式来考虑,可分为批处理系统(MVX、DOS/VSE)、分时系统( Linux、UNIX、XENIX、Mac OS)、实时系统(iEMX、VRTX、RTOS,RT WINDOWS);按照操作系统的使用环境及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做如下划分:批处理操作系统:将用户作业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统一交给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自动地、顺序地完成作业的系统。
批处理采用尽量避免人机交互的方式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常用的系统有MVX等。
分时操作系统:对一台CPU连接多个终端,CPU按照优先级给各个终端分配时间片,轮流为各个终端服务。
由于计算机高速的运行,使每个用户感觉到自己独占这台计算机。
常用的系统有UNIX、XENIX、LINUX等。
实时操作系统:是对来自外界的作用和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响应并进行处理的系统。
常用的系统有RDOS、VRTX等。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种联机交互的单用户操作系统。
当支持单任务运行时,称为单任务操作系统,如DOS系统等;当支持多任务并行运行时,称为多任务操作系统,如Windows系统等。
网络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网络中的软件、硬件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操作系统,适合多用户、多任务环境,支持网间通信和网络计算,具有很强的文件管理、数据保护、系统容错和系统安全保护功能。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NetWare和Windows NT。
分布式操作系统:也是将地理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互相连接起来,但各台计算机均分负荷,或每台计算机各提供一种特定功能,互相协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
在分布式系统中,计算机无主次之分,各计算机之间可交换信息,共享系统资源。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在物理上分散的计算机上实现的、逻辑上集中的操作系统,它更强调分布式计算和处理,如Amoeba系统等。
操作系统目前有五大类型一、操作系统五大类型的简介1.批处理操作系统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是:用户将作业交给系统操作员,系统操作员将许多用户的作业组成一批作业,之后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系统中形成一个自动转接的连续的作业流,然后启动操作系统,系统口动、依次执行每个作业。
最后由操作员将作业结果交给用户。
2.分时操作系统分时TimeSharing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是:一台主机连接了若干个终端,每个终端有一个用户在使用。
用户交互式地向系统提出命令请求,系统接受每个用户的命令,釆用时间片轮转方式处理服务请求,并通过交互方式在终端上向用户显示结果。
用户根据上步结果发出下道命。
分时操作系统将CPU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片段,称为时间片。
操作系统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
每个用户轮流使用一个时间片而使每个用户并不感到有别的用户存在。
分时系统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和及时性的特征。
多路性指, 伺时有多个用户使用一台计算机,宏观上看是多个人同时使用一个CPU,微观上是多个人在不同时刻轮流使用CPU.交互性是指,用户根据系统响应结果进一步提出新请求用户直接干预每一步。
“独占”性是指,用户感觉不到计算机为其他人服务,就像整个系统为他所独占。
及时性指,系统对用户提出的请求及时响应。
它支持位于不同终端的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用户感到好像一台计算机全为他所用。
3.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OperatingSystem, RTOS是指使计算机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严格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设备和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工作的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要追求的目标是:对外部请求在严格时间范围内做出反应,有高可靠性和完整性。
其主要特点是资源的分配和调度首先耍考虑实时性然后才是效率。
此外,实时操作系统应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4.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是在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上按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标准开发的软件,包括网络管理、通信、安全、资源共享和各种网络应用。
批处理生产系统的优化调度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生产线上批处理系统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批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大规模生产、高效率的生产过程,已成为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批处理生产系统中由于原材料的不同甚至是生产过程中的小问题,会导致整个生产过程的不顺畅,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所以,如何优化调度批处理生产系统,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生产线上首要解决的问题。
1. 批处理生产系统的优势和问题批处理生产系统的优势在于生产线上各个环节进行有序、高效的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但是,批处理生产系统的调度问题却越来越重要,因为它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如果批处理生产系统的调度安排不合理,会导致时间的浪费、资源的浪费和生产环境的浪费,这不仅浪费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资源,更是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2. 针对批处理生产系统的优化调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 财务充实优化批处理生产系统可以使财务充实。
企业要根据不同产品的生产成本及资金的正常使用时间,合理优化生产过程,掌握合理的资金使用时间和工序顺序,规划批处理生产系统,调度适合的生产模式,从而实现财务充实的目标。
(2) 资源分配合理的资源分配是批处理生产系统优化调度的重要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生产线的设备环境和人力配置,防止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不均,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
通过优化调度批处理系统资源,从而使得生产无需等待,生产过程可以实现连续、稳定、高效。
(3) 生产计划优化批处理系统生产计划可以提高批次期间的生产效率。
企业可以对批处理生产系统进行状态监控、优化,并通过调度改进生产线的表现。
此外,利用计算机技术,配合生产线上的监控系统,可更加全面地观察生产过程,换言之,只要运用科学技术来现代化生产过程,完全可以显著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4) 生产作业顺序优化调度优化批处理生产系统生产作业顺序,通过之前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这能够使生产作业顺序更合理,减少等待时间,从而减少生产时间和产品成本。
多道批处理系统概念解析
哎哟喂,你说这个“多道批处理系统”,听着就像咱们村里头
那大灶台上同时蒸着好几笼包子似的,热闹得很呐!
你想啊,要是只有一个笼屉,那不得等这一笼蒸熟了,才能
放下一个?那多慢呐!可要是多个笼屉一块儿上,嘿,效率可就
上去了,一会儿功夫,满屋飘香,都能吃上热腾腾的包子了。
这多道批处理系统啊,就像咱们那灶台,它能让好多任务
(咱就说成是“包子”吧)一块儿运行,互不干扰,各有各的蒸法(算法)。
它有个聪明的大脑(调度程序),知道啥时候该给哪
个任务添把火,啥时候该让它歇会儿,保证大家都能在规定时间
内变得“熟透透”的,也就是顺利完成。
而且啊,它还很会安排时间,比如有个任务需要蒸久一点
(计算量大),它就先让别的任务上去蒸蒸(运行),等火候差
不多了,再换回来继续。
这样一来,咱这“厨房”(计算机)里的
资源啊,就被利用得杠杠的,一点不浪费。
你说这AI检测机器人能认出这是咱写的?那可不一定哦!咱
这可是用地道的方言,加了好多咱村里头的比喻,它们哪懂这些?估摸着得一头雾水,心想:这说的啥玩意儿呢?包子、灶台的,
跟多道批处理系统有啥关系?哈哈,咱这就是要让它们摸不着头脑,知道不?
总而言之,这多道批处理系统啊,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小智慧,让事情变得井井有条,效率倍儿高!。
关于批处理操作系统的叙述
批处理操作系统是一种操作系统,它允许用户将多个作业放入一个队列中,然后一次性地调度这些作业并进行执行。
这种操作系统通常用于大型计算机系统和服务器中,因为它可以在处理大量作业时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效率。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
1. 批处理:操作系统将作业放入一个队列中,然后一次性地调度这些作业并进行执行。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效率,因为它允许系统将多个作业同时执行,从而避免了一个作业等待另一个作业执行的情况。
2. 调度算法:批处理操作系统通常使用一些高效的调度算法,例如优先级调度算法和高优先级调度算法。
这些算法可以保证在多个作业同时执行时,系统能够尽可能地利用系统资源,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3. 作业管理:批处理操作系统需要对作业进行管理,包括创建、修改、删除和查询作业。
这些操作通常需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以便用户可以快速地创建、修改和删除作业。
4. 内存管理:批处理操作系统需要对内存进行管理,包括分配、释放和查询内存。
这些操作可以保证系统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执行,并保证内存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批处理操作系统是一种高效的操作系统,它可以在处理大量作业时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效率。
由于它一次性地调度多个作业并进行执行,因此它可以有效地避免了一个作业等待另一个作业执行的情况。
此外,批处理操作系统通常使用一些高效的调度算法,以便系统能够尽可能地利用系统资源。
批处理、分时、实时各个操作系统特点1、批处理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脱机、多道和成批处理。
脱机是指⽤户脱机使⽤计算机,即⽤户提交作业之后直到获得结果之前⼏乎不再和计算机打交道。
多道是指多道程序运⾏,即按多道程序设计的调度原则,从⼀批后备作业中选取多道作业调⼊内存并组织它们运⾏;成批处理是指操作员把⽤户提交的作业组织成⼀批,由操作系统负责每批作业间的⾃动调度。
批处理系统⾃动化程度⽐较⾼,系统吞吐量⼤,资源利⽤率⾼,系统开销⼩,但各作业周转时间长,不提供⽤户与系统的交互⼿段,适合⼤的成熟的作业。
2、分时系统具有多路性、独⽴性、及时性和交互性,与批处理相⽐,系统开销⼤,资源利⽤率与系统接纳的作业有关,适合⼩的不成熟的作业。
批处理和分时是以作业为单位进⾏处理的系统,是⼀个通⽤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是⼀个专⽤系统,随机处理发⽣的外部事件,具有实时性、⾼度的安全可靠性,提供⽤户有限的⼈机交互,系统利⽤率⽐批处理差。
分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和及时性。
多路性是指⼀台计算机与若⼲台终端相连接,终端上的这些⽤户可以同时或基本同时使⽤计算机;交互性是指⽤户的操作⽅式是联机⽅式,即⽤户通过终端采⽤⼈-机会话的⽅式直接控制程序运⾏,同程序进⾏交互;独占性是指由于系统采⽤时间⽚轮转的办法使⼀台计算机同时为许多终端⽤户服务,因此客观效果是这些⽤户彼此间都感觉不到别⼈也在使⽤这台计算机,好像只有⾃⼰独占计算机⼀样;及时性是指⽤户请求能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响应。
3、实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及时性和⾼可靠性。
及时性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可靠性是指系统本⾝要安全可靠,因为像⽣产过程的实时控制、航空订票等实时事务系统,信息处理的延误或丢失往往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批处理操作系统(Batch Processing Operating System)为何会出现批处理?促使批处理得到发展的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电⼦管时代,⼤型机与批处理就有了关联。
早期计算机使⽤批处理有很多原因,但最迫切的要求是商业上的收益性和竞争⼒,⽽这主要体现在财会⽅⾯,如:计费。
另外⼀个主要原因是昂贵的计算机资源。
其它原因还有当时的交互式终端界⾯尚未推⼴等。
⽽按序提交批处理作业的穿孔卡⽚符合了当时的技术演进与资源约束。
什么是批处理?在批处理操作系统环境中⽤户将提交的作业成批的收集到指定的位置,随后放置在运⾏计算机的输⼊队列。
在此情况下,⽤户与运⾏中的作业⽆法进⾏互动(interaction),计算机的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是整个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从作业提交到执⾏完毕并返回结果给提交者)。
批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批作业⾥⾃动的⼀个接⼀个的执⾏批处理操作系统的优点:批处理操作系统的优点1、系统吞吐量⼤2、资源利⽤率⾼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缺点: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缺点1、⽆交互能⼒2、作业周转时间长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特点:1、⽤户可脱机⼯作2、作业成批处理批处理操作系统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为1、单道批处理系统(Single-channel batch system)20世纪50年代中期,肖克莱、巴丁、布拉顿共同发明了晶体管后,为了使晶体管得到充分的利⽤,减少闲置时间,单道批处理得到发展。
单道批处理就是作业进⼊系统后排定次序,按顺序⼀⼀进⼊内存处理,形成了⼀个⾃动操作的作业流程。
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单道批处理系统还不能算操作系统,它只是简单的将作业成批操作⽽已。
单道批处理系统⼜可分为联机(On-Line)批处理和脱机(Off-Line)批处理两种⽅式。
2、多道批处理系统(multi-channel batch system batch system)。
到了60年代,随着中断(interrupt,指⽰⼀个需注意的异步信号或指⽰软件执⾏中需改变的同步事件)与通道(Channel,⼀种⾼性能的I/O架构)技术的出现,为提⾼CPU利⽤率,改善内存和I/O设备的利⽤情况,出现了多道批处理系统。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批处理到现代的多任务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可靠、高效的环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操作系统也经历了从早期的批处理系统到现代的多任务系统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早期的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等几个阶段阐述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一、批处理系统批处理系统是操作系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出现在大型机时代。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通过一次性提交一批作业进行处理,用户需要将作业提交给运算员以后等待结果,无法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批处理系统通过合理地组织作业队列,让计算机自动按照顺序运行各个作业,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
这种操作系统主要体现了计算机自动化处理的理念,为后续的操作系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分时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分时系统成为了操作系统的下一个重要阶段。
1964年,MIT提出并成功实现了第一个分时系统-CTSS。
分时系统使得多个终端可以同时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实现了多用户共享计算机资源的概念。
分时系统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使得计算机能够满足多用户同时使用的需求。
此外,分时系统还引入了命令解释器,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命令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友好的用户界面。
三、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成为此阶段的关键。
最早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是由硬件厂商提供的,如微软的MS-DOS。
但是,这些操作系统在用户友好性、图形界面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
直到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商用图形用户界面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Mac OS,标志着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进入了新的阶段。
此后,微软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进一步推动了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操作系统的发展。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通过提供便捷、直观的用户界面,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易用,加速了个人计算机的普及。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多道批处理系统是一种计算机操作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将多个作业按照一定的顺序批量提交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处理。
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计算机会根据一定的调度算法,将不同的作业放在不同的队列中,然后依次执行这些队列中的作业。
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会根据作业的优先级、资源的可用情况以及其他一些因素,选择适合的作业进行处理。
同时,计算机还会为每个作业分配一定的CPU时间片,以确保每个作业都能得到充分的处理时间。
此外,多道批处理系统还会采用一些优化技术,如作业合并、作业分割等,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通过这些优化技术,可以使多个作业同时在计算机上运行,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和处理能力。
总的来说,多道批处理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其通过合理的作业调度算法和优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 1 -。
批处理操作系统批处理是指用户将一批作业提交给操作系统后就不再干预,由操作系统控制它们自动运行。
这种采用批量处理作业技术的操作系统称为批处理操作系统。
编辑本段操作系统分类:一、批处理操作系统早期的一种大型机用操作系统。
可对用户作业成批处理,期间勿需用户干预,分为单道批处理系统和多道批处理系统。
二、分时操作系统利用分时技术的一种联机的多用户交互式操作系统,每个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终端向系统发出各种操作控制命令,完成作业的运行。
分时是指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流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联机作业使用。
三、实时操作系统一个能够在指定或者确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功能以及对外部或内部事件在同步或异步时间内做出响应的系统。
四、通用操作系统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功能,或者其中两种以上功能的操作系统。
五、网络操作系统一种在通常操作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供网络通信和网络服务功能的操作系统。
六、分布式操作系统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将物理上分布的具有自治功能的数据处理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的操作系统。
批处理系统批处理系统(batch processing system)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操作系统,虽然可用Monitor监督,可用汇编语言开发,但也只是操作系统的原型。
所谓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 )就是将作业按照它们的性质分组(或分批),然后再成组(或成批)地提交给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后再输出结果,从而减少作业建立和结束过程中的时间浪费。
根据在内存中允许存放的作业数,批处理系统又分为单道批处理系统和多道批处理系统。
早期的批处理系统属于单道批处理系统,其目的是减少作业间转换时的人工操作,从而减少CPU的等待时间。
它的特征是内存中只允许存放一个作业,即当前正在运行的作业才能驻留内存,作业的执行顺序是先进先出,即按顺序执行。
由于在单道批处理系统中,一个作业单独进入内存并独占系统资源,直到运行结束后下一个作业才能进入内存,当作业进行I/O操作时,CPU只能处于等待状态,因此,CPU利用率较低,尤其是对于I/O操作时间较长的作业。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中间层软件,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
下面是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里程碑:1.批处理系统(1950年代-1960年代):早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主要是为了管理作业队列和资源分配,实现批量处理。
它们通过批处理语言控制程序执行,减少了人工干预并提高了计算效率。
2.分时系统(1960年代-1970年代):分时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共享一台计算机。
这种系统下,计算机通过快速切换不同用户的任务进行并发处理。
目标是实现交互式的用户体验。
3.多道程序设计(1960年代-1970年代):多道程序设计通过将多个程序装载到内存中并交替执行,减少了CPU空闲时间,提高了计算机的并发效率。
4.实时系统(1960年代-至今):实时系统要求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响应,常见于航空航天、交通控制等领域。
它们需要对任务的执行时间做出保证,并因此付出了更多的性能代价。
5.分布式系统(1970年代-至今):分布式系统将计算机资源以分布的方式部署在一个网络中,并通过相互通信来合作完成任务。
它们通常运行在多台计算机上,提高了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6.客户端-服务器模式(1980年代-至今):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是一种常见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其中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提供服务和资源响应。
7.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1980年代 - 至今):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微软的DOS和苹果的Mac OS等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操作系统为个人计算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
8. 开源操作系统(1990年代 - 至今):Linux操作系统的出现开创了开源操作系统的时代,它们由广大的开发者共同维护和改进。
开源操作系统不仅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性能,而且允许用户自由修改和分发。
9. 移动操作系统(2000年代 - 至今):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兴起,移动操作系统如Android和iOS迅速崭露头角。
什么是批处理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又称为命令行操作系统,是一种通过执行预先设定好的一系列命令或脚本来完成指定任务的操作系统。
与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相比,批处理操作系统更注重命令行的灵活性和效率,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给大家介绍批处理操作系统。
一、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特点1. 命令行交互:批处理操作系统通过命令行交互的方式进行操作,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指令来实现各种功能,如创建文件、运行程序等。
相较于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命令行交互更加直接,提高了操作效率。
2. 自动化执行:批处理操作系统能够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指令自动执行任务,无需用户的干预。
这在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中尤为方便,如批量文件处理、定时任务执行等。
3. 系统资源占用少:相较于图形界面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占用的系统资源更少。
因为在批处理操作系统中,只需要运行命令行环境和所需程序,不需要加载图形界面的相关组件,从而提高效率。
二、批处理操作系统的优势1. 灵活性:批处理操作系统可以配合脚本语言来实现复杂的操作。
通过编写脚本,用户可以自定义功能和自动化任务,将一系列命令按照自己的需求组织起来,实现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操作。
2. 高效性:由于批处理操作系统不需要加载图形用户界面,运行速度更快,占用的系统资源更少。
这使得批处理操作系统在处理大量数据或者进行性能敏感的操作时表现更为出色,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可编程性:批处理操作系统支持脚本编程,用户可以通过编写脚本来实现自动化任务。
脚本语言支持诸如循环、条件判断等高级编程特性,使批处理操作系统具备了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三、批处理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1. 文件批处理:批处理操作系统可以通过编写脚本,实现对大量文件的批量操作,如批量复制、移动、删除等。
这在日常工作中特别常见,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 数据处理:批处理操作系统在数据处理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编写脚本,可以自动化完成数据清洗、转换、分析等任务,大大减少了人为的干预,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这部分我们介绍操作系统的分类,与前面的操作系统发展历史可能有些重叠,但侧重点不同。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是以时间为主线,介绍操作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而本部分的操作系统分类则是介绍各类操作系统的特点。
1.5.1批处理操作系统
前面介绍过批处理操作系统的各种情形(比如联机、脱机),对于现代批处理操作系统而言,则具备以下特征:
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
成批处理
多道程序运行
在现代批处理操作系统中,涉及作业从创建到完成的整个过程。
同时,作业进入内存后,还涉及进程的创建到终止的整个过程。
作业、进程涉及调度问题,也需要占用内存、设备等资源,作业执行过程中处理的信息还可能以文件的形式存取。
下图展示简单展示了上述各过程。
现代批处理操作系统的优点是:
资源利用率高(CPU、内存、I/O)
系统吞吐量大
缺点是:
平均周转时间长
无交互能力
作业的相关内容将在第2章介绍,进程的相关内容将在3~6章介绍,调度的相关内容将在第7章介绍,内存、文件、外设的相关内容将在第8~10章介绍。
操作系统四大类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起着协调和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作用。
根据功能和架构的不同,操作系统可以分为四大类: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
一、批处理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是最早出现的操作系统类型之一,它主要用于处理大量的作业批处理。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特点是:用户将作业以程序的形式提交给操作系统,在后台自动执行,用户不需要干预。
这种操作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提升系统的吞吐量,但对响应时间要求不高。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典型代表是IBM的OS/360。
它通过作业队列、作业控制语言和作业调度程序实现对作业的管理和调度。
在批处理操作系统中,作业按照一定的优先级和先后顺序进行调度,资源的分配也是自动完成的。
这种操作系统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批量生产型应用,如银行的结算处理、企业的财务报表等。
二、分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多个用户同时访问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
它的特点是:操作系统将处理机的时间划分为很短的时间片,每个用户轮流获得处理机的控制权,用户之间感觉到自己独占了整个计算机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的目标是提供良好的交互性能和响应时间,使得用户可以在终端上进行实时交互。
Unix是一种典型的分时操作系统,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以其稳定性和可靠性闻名。
Unix采用了分层的设计思想,将操作系统分为内核和外壳两个部分,内核负责管理硬件和系统资源,外壳则提供了用户与操作系统交互的界面。
三、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一种能够满足实时任务需求的操作系统。
实时任务是指对系统响应时间要求非常严格的任务,例如飞行控制系统、核电站控制系统等。
实时操作系统分为硬实时操作系统和软实时操作系统两种。
硬实时操作系统对任务的响应时间要求极高,需要保证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旦超时就会导致系统错误。
因此,硬实时操作系统通常采用静态优先级调度算法,确保高优先级任务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批处理作业调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每天的工作中,计算机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任务需要计算机处理,而计算机为此需要批量处理,这就需要的是批处理作业调度。
一、概念
批处理系统是指需要长时间运行的程序,需要持久化存储。
在计算机操作中,批处理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执行并将任务存储在磁盘上供以后检索。
作业调度系统是一种管理方法,在执行大量任务时,可以准确地安排执行方式。
二、批处理系统的优点
1、可以执行大量任务,提高了计算机的效率;
2、可同时运行多个无人干预的任务,自动化程度高;
3、可以减少人力和受控成本,时间等资源;
4、可以保证每个任务顺利完成。
三、批处理作业调度的流程
1、审核:管理员必须审核任务,决定执行的任务是否能够在系统中执行。
2、安排:确定任务的具体执行时间和资源。
3、执行:调度程序根据任务的提交时间,安排执行时间,并将任务交给执行程序处理。
4、跟踪:跟踪任务的执行情况,如何任务执行失败,调度程序会重新安排任务的执行时间。
5、记录:对任务的执行结果进行记录,并生成报告以供管理员查看。
四、批处理作业调度的局限性
1、必须有管理员对任务进行审核,必须先安排执行时间和资源;
2、任务必须兼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3、可执行任务的数量受限于计算机的资源;
4、难以兼容大范围和复杂的任务。
总结:批处理作业调度通过计算机处理大量无人干预的任务,不仅提
高了计算机的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力、受控成本等资源的浪费。
尽管
批处理作业调度受局限性较多,但在处理大型任务时仍是不可或缺的。
字处理系统
□字处理系统就是计算机系统
不管什么原因,销货商和字处理专家都已选用“逻辑”和“智能”这样的词来描述字处理的能力。
“计算机”在字处理的所有词汇中占很少的部分。
或许,这是一种要使字处理脱离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企图。
不要搞错了,字处理系统就是计算机系统!大多数独立字处理系
□字处理系统的种类
公司能够从各种各样的字处理系统中挑选合适的系统。
这些可供
1.独立
独立字处理系统的结构变化较小,它包括一台计算机、视频显示器、软盘磁存储器和一台高质量打印机(或许包含一个自动送纸装置)。
计算机通常安放在视频显示器的装置里。
磁盘驱动器通常是独立的装置,但有时候与计算机及视频显示器在同一装置里。
虽然打印机通常是一个单独的装置,但有一些货商却出售包含了所有部件的单个装置。
独立字处理系统是为单个操作员使用而设计的。
但是,对于两个独立的字处理系统共享磁盘空间和一台打印机也是可能的。
大多数独立字处理系统都能够用公司的主计算机相连接。
在有大量的打印要求情
2.
共用逻辑的字处理系统能够比作星形通信网络。
多个工作站(即
多个视频显示器)可连接到小型计算机上,而操作员可共享磁盘存储器空间和打印机。
能够连接到计算机上去的工作站、打印机和磁盘的数目取决于计算机的规模。
这些共用逻辑的字处理系统使用“硬”磁盘,而不是软磁盘。
共用逻辑字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当计算机出
3.
共享资源的字处理系统比共用逻辑系统又进了一步。
每个工作站都有自己的智能(小型计算机)和“本地的”磁盘驱动器(软磁盘)。
实际上,每个工作站就是一个不包含打印机在内的独立字处理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站常可共享磁盘空间、打印机和计算机。
倘若任一共享设备出了故障,那么每一个工作站的操作员能以本地方式继续工作。
4.
用来支持公司的信息服务业务的计算机系统也能用来支持字处理功能。
这叫做主机支持的字处理系统。
在用户办公室里平常用作数据输入和询问远程终端机(视频显示器)恰好就能容易地用作字处理。
其它唯一的硬件要求是一台高质量的字符打印机。
按一般配置,每个
大多数独立装置都能与主处理机相连接。
当把独立装置用作工作站时,主处理机和公司数据库都可作为共享资源,在字处理应用方面,就可能使用公司数据库这一点来说,大大优于上述讨论的那些字处理
在有了几乎无限的磁盘存储空间和更强的处理机能力的情况下,主机支持的字处理系统提供全面的、比其它字处理系统更大的能力。
随着处理机功能的增强也就增强了字处理系统的能力。
在一般的办公
室内,从来不会使用这些更高一级的数据处理。
主机支持的字处理系统最适用于那些场所,在那里,用户就是正文的创作者,而不是秘书。
例如,这些系统特别适合在大学和研究中心使用,在那里研究人员和学生日常要产生很多的文件资料。
这些用户需要更复杂的字处理功能,像自动脚注、目录表和索引生成。
主机支持的系统还为用户提供
□字处理软件
字处理软件对于从个人计算机到大型计算机的各种计算机系统都是通用的。
事实上,在整个字处理软件方面的设计特点是要维持用户对它的好感。
就是说,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上机经验的终端用户就能毫无困难地同系统打交道。
适当的提示和“求助”命令可使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很容易,对于新手也是如此。
字处理软件不是菜单驱动
1.
菜单驱动式字处理软件对于所有用在字处理方面的系统都是标准的,这些系统包括独立的、共用逻辑的和共享资源的字处理系统。
就其作用来说,每个这样的系统都面向作为终端用户的秘书。
对于这一批终端用户,菜单驱动式软件是更受欢迎的,因为它容易学会并容
终端用户通过从“菜单”上选择操作就可输入并操纵正文。
对正文的操纵一直是在视频显示器上进行的,直到完成所要求的输出格式为止。
具有代表性的是,原菜单列出了全部的基本功能,终端用户选择想要的功能,则更详细的菜单就会出现,然后,从详细的菜单中选
某些视频显示器键盘具有专门的功能键,这些功能键可帮助终端
2.
语句驱动式字处理软件是设计成在终端用户输入正文的同时可插入格式命令。
这种软件是像程序一般的,而且主要用在主计算机支持的字处理系统上,由更富有经验的终端用户使用。
学习这种软件,尤其对于那些没有程序设计经验的人来说是较困
一旦输入了正文和命令,终端用户便能请求按照插入的命令对正文进行格式编排。
只在那时,格式化了的输出才出现在视频显示器上。
如果终端用户想要改变正文或者改变格式,那末系统必须返回到“编辑”方式。
这个过程可多次重复直到达到所想要的输出为止。
此过程
3.
(1)编辑。
终端用户能够使用编辑功能来添加、删除、改变和移动字、词组、段落以及整节正文。
例如,能够删除一个句子;把字母加到拼写错的字中;交换两个段落的位置;添加额外的形容词等等。
(2)格式。
终端用户可以用格式选择功能去建立文件的格式。
正文的边界可加以调整。
终端用户选择像单空格或双空格这样的格式选择功能。
甚至正文能够右对齐。
终端用户可以用某个专用命令去建立“注解”的格式,此格式不同于正文主体部分的格式。
另一命令可以使条款目录实现自动编号。
双列式打印是许多字处理系统上的选择功
(3)拼写。
有了自动的拼写核对功能就能消除排印错误。
字处理软件通常带有30万到100万个字的字典文件。
这些字可与正文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