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男儿屈穷心不穷""李贺《野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李贺的诗词鉴赏5篇李贺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
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
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贺的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溪晚凉朝代:唐朝|作者:李贺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
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
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
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
《溪晚凉》是唐代诗人李贺所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山溪秋夜静谧、优美的景色,意境深邃幽丽,笔触细腻入微。
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用比拟的笔法描绘眠鹭、轻涟、远山、苦篁的动人情态。
南园十三首·其十一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十一年(816年)之间。
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后由于他的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
在这段时间内,他的诗歌才华受到广泛的称誉,王孙公子们争相邀请他参加宴会,作诗助兴,但没有帮助他在仕途上升迁。
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的生活。
该组诗前十二首全以七绝行篇,在“南园”的统一命题下,状物抒怀交替互摄,寄旨侧重略呈小异,即以上述几首入选诗作而言,或对景兴发容华易谢的嗟叹,或直言宣泄恃才不遇之愤闷,或展示自己闲居家园的慵懒心情,末篇则以五言律诗作结,以更广的视野展示当地一天自朝至暮物候景色的变化——那就是诗人可爱的故乡。
组诗语言幽闲畅净又不乏赡丽之美,构成了一个具备相同写实风格和抒情特质的有机整体,其中萦绕着摆脱不开的落拓情思。
秋来朝代:唐朝|作者:李贺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叙事兼以抒怀愤激犹能自勉——李贺《野歌》赏析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阳)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终年27岁。
李贺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其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宪宗执政的元和时代。
现存诗241首,艺术追求上刻意创新,搜奇猎艳,惨淡经营,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形成“瑰丽奇峭”的风格。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野歌”是在田野中放声高歌的意思。
诗的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诗人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放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诗人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诗人的畅饮高歌之中会渲泄出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诗的后四句正是诗人的脱口抒怀: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一颗进取向上的心不可沉沦。
人生的失意与得志这种不一样的际遇只能责怪上天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整首诗扣题叙事,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
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
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
叙事之中的形象描写、声响渲染已见豪放、洒脱之态,抒怀之时的内心表白、艺术遐思犹溢自信、憧憬之情。
这样,全诗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我们可以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欣赏本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6.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15. B(“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属于诗意理解错误)16. 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层意蕴)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深层意蕴)(共6分,每答出1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
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以下是《野歌》的阅读理解,希望能帮助到您:
《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诗。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的情景。
诗人以豪放的笔触,将狩猎和饮酒的快乐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中开篇即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描绘了诗人手持弓箭,射中大雁的场景。
这里的“鸦翎羽箭”和“山桑弓”展示了诗人的狩猎工具,而“仰天射落衔芦鸿”则描绘了诗人高超的射箭技艺。
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狩猎的快乐。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描述了诗人穿着粗布麻衣,迎着北风,带着酒意在田野中高歌的情景。
这里的“麻衣黑肥”暗示了诗人不拘小节的性格,“带酒日晚歌田中”则展示了诗人自由自在、纵情高歌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独白。
尽管身处困境,但诗人却不甘沉沦,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
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终将有出头之日。
这里的“枯荣不等嗔天公”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豁达的胸怀。
在最后,“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尽管现在身处逆境,但诗人相信寒冬过后必有春柳复苏,希望就在前方。
这里的“寒风又变为春柳”和“条条看即烟濛濛”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扣题叙事,通过狩猎、饮酒高歌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的抒怀之时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独白和艺术遐思,将豪放、洒脱之态与自信、憧憬之情完美融合。
【艺海拾贝】李贺《野歌》诗赏析文学评论周波
在唐代诗歌苑圃中,有一株绚丽夺目的花朵,这就是李贺诗歌。
这位中唐时期的进步诗人,在当时激烈阶级斗争形势下,把自己的思想抱负熔进勤奋的创作生活中,写下许多“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的诗篇。
以一首《野歌》为例,作点浅析。
李贺在《野歌》写道:“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有抱负有才能的人,不被任用,只得在旷野北风中,放歌痛饮,仰天射鸿。
诗人通过这个“屈穷心不穷”的“寒士”形象,概括地反映了当时进步人物的坎坷遭遇和志向,愤然写出“枯荣不等嗔天公”的诗句,向“命运”发出抗议,对“天公”斥责,人世间为什么如此贤佞不分、贵贱不等!富有想象力的结句,寄寓着诗人对未来的向往。
他憧憬着“冬尽春回”的美好意境,相信有才能的人,定会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腐朽的现实终将被理想政治所代替。
李贺这首《野歌》,反映了要求革新进步的愿望和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倾注了他憎恶黑暗现实和向往正义的强烈感情。
李贺诗歌的艺术风格奇峭瑰丽,独树一帜,和先于他二三十年的李白诗歌前后辉映,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歌史上,放射着异彩。
李贺汲取了汉魏乐府和唐新题乐府的丰富营养,“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常以时事入诗,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他在写作过程中,着意锤字炼句,语言色彩绚丽,侧重于内心感受的抒写,意境和情彩都深受“楚骚”的影响,较之古题乐府和唐代的新乐府诗,呈现出诗人另辟新路、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奇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李贺《野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野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野歌》原文: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野歌》原文翻译: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
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野歌》注释:1、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2、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3、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4、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
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5、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
6、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7、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
屈:不伸。
穷:困。
8、枯荣:贱贵。
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9、嗔:生气发怒。
10、天公:老天。
11、看即:随即,转眼。
《野歌》创作背景: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
《野歌》原文赏析:《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
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李贺《野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野歌李贺翻译拉开桑木制成的弓,用乌鸦羽毛向上射出一支箭,那串呼啸的箭飞了起来,空中飞过的衔着芦苇的大雁射中了箭,落了下来。
他们穿着又肥又宽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猎物,大声喝酒唱歌,直到黄昏开始升起。
虽然这位先生很沮丧和尴尬,他不能伸展,但他的心《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
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诗人以形象化的比这首诗是青年诗人失意时的真实心境,但仍对社会充满希望。
把写作时间定在贬谪之后,上任长安之前,似乎是合适的。
参考资料:完善1、吴企明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1-23月下独酌四首李白〔唐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另版本“相”为“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另版本“相”为“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不爱酒,酒星不能上天。
如果你不爱酒,就不应该有酒泉这个地名。
既然天地都爱酒,我就对得起天爱酒。
先是听说酒比圣人好,又听说浊比圣人好。
既然圣贤在饮酒,何必再求神仙?三杯酒可以通儒家之道,一场比赛喝光了才是道家的自然。
我只是喝醉的乐趣,这种味道不能流传下来的人!三月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烂漫。
我若春光寂寞愁,谁能对这美景只知一味饮酒?富贵贫贱长寿,自然不同,各有天赋。
自然生活和酒杯里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定论的。
醉后天地失,一头钻进枕头里。
我不知道我自己,我在哪里可以找到这种幸福?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野歌李贺赏析导言李贺(约公元8世纪),字子隆,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
他的诗歌以浓厚的个人风格和充满狂热的情感而闻名。
《野歌》是李贺的一首诗歌作品,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诗歌赏析诗歌背景《野歌》是李贺创作于唐朝的一首长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作品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
李贺作为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深情诗意而著称。
诗歌内容《野歌》全文共12行,共三个段落。
以下是诗歌的原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歌意境这首诗以野火和春风为象征,表达了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野火烧尽了一片生命,但春风吹来又带来新的生机。
这种反复的过程寄托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诗中提到的远芳侵古道和晴翠接荒城,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李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一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诗人觉得离别是痛苦的,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离别让人感到无奈,但同时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生命的循环和变化,以及人对自然和离别的思考。
诗歌形式《野歌》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五个字。
五言绝句是唐诗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简洁明了,韵律优美,适合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总结《野歌》是李贺的一首短诗,通过野火和春风的象征寄托了生命的循环和变化。
诗中还展示了李贺对自然和离别的思考。
野歌的形式简洁明了,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使诗句更富有韵律和美感。
李贺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深情诗意而被后人所赞赏和喜爱。
注意:此文章由人工智能助手完成,仅供参考。
《野歌》李贺鉴赏试题及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野歌》李贺鉴赏试题及答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李贺写鬼的诗词及赏析李贺,后世称李昌谷,字长吉,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今天本店铺就与大家分享李贺写鬼的诗词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长安李贺诗歌鉴赏11苏小小墓李贺〔唐代〕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
李贺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
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
《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2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长安李贺诗歌鉴赏21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2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唐代〕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野歌唐代: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译文】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
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注释】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
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
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
屈:不伸。
穷:困。
枯荣:贱贵。
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嗔:生气发怒。
天公:老天。
看即:随即,转眼。
【赏析】《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
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
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重的文学家韩愈大为赏识的文学才华,诗人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般,容易得手。
可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
这一意外的打击使诗人无缘中举,只得懊恼地回到家乡。
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
诗歌鉴赏:李贺《野歌》,作文诗歌鉴赏:李贺《野歌》《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野歌”是在田野中放声高歌的意思。
诗的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诗人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放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
诗人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临。
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诗人的畅饮高歌之中会渲泄出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诗的后四句正是诗人的脱口抒怀: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一颗进取向上的心不可沉沦。
人生的失意与得志这种不一样的际遇只能责怪上天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整首诗扣题叙事,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
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
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
叙事之中的形象描写、声响渲染已见豪放、洒脱之态,抒怀之时的内心表白、艺术遐思犹溢自信、憧憬之情。
这样,全诗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我们可以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欣赏本诗。
《野歌》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
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
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重的学家韩愈大为赏识的学才华,诗人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般,容易得手。
可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译文】
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
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
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注释】
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
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
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
屈:不伸。
穷:困。
枯荣:贱贵。
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嗔:生气发怒。
天公:老天。
看即:随即,转眼。
【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
【作品赏析】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
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
其中“弓”、“箭”喻指诗人的文学才华,诗人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人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
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宏愿。
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重的文学家韩愈大为赏识的文学才华,诗人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一般,容易得手。
可正在诗人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些嫉妒诗人才华的举子,对他进行诽谤,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音,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至有人攻击他“轻薄”。
这一意外的打击使诗人无缘中举,只得懊恼地回到
诗的三、四句“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
一方面,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人自然会产生沮丧、懊恼、悲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有愤懑要发抒。
另一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
所以,他很快从颓唐中振作起来,如同在《开愁歌》中以“临岐击剑”、解衣贳酒、“壶中唤天”的狂放方式抒发仕进受阻的激愤一样,诗人以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诽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
应该说,中举的期望值越高,希望越大,落第的打击会越大,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促成的愤慨也就越强烈。
诗人这种特有的洒脱方式正是内心强烈愤慨的自然渲泄。
不唯如此,“麻衣黑肥冲北风”中的“黑”与“北”二字也值得特别关注。
“黑”字隐约给了诗人一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人敏感于世风的炎凉,人情的冷漠。
置身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高歌,一个豪放、洒脱的诗人形象便宛然如立眼前。
诗的五、六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
尽管自己落第与别人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人沮丧、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公”)理当受到责怪,然而诗人相信总有一天会“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挐云”(《致酒行》)。
在他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
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
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整首诗扣题叙事,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
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
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肥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
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
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身受压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抒怀之时以内心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自勉之情。
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形象,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奋发有为之志。
这样,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