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概论各章总结 名词解释 论述题
- 格式:wps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9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业设计概论》期末试卷 答案考试班级: 270510一、填空题(10×2=20) 1.工业设计的核心是( 产品设计 )。
2.设计师不像艺术家,不能仅简单地追踪他们自己的创造冲动。
设计师是工作在一个具有大量能影响设计过程的因素的( 商业 )环境中的。
3.工业设计是一个从( 市场调查分析 )开始,经过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到加工制作,在到包装、广告、包装和销售的全过程。
4.工业设计思想的萌芽是指( 手工设计及向工业设计 )过渡时期。
5.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员格罗佩斯于1919年4月创建了(包毫斯设计 )学校。
学校的宗旨在培养新型设计人才。
它贯彻了一套新型教学方法和方针,提倡创新、强调艺术与技术结合,以达到为人设计的根本目的。
6.传统工业设计和产品开发主要涉及三个专业领域,即:( 艺术\工程\市场 )。
7.建模技术是CAD 系统的核心技术,目前常用的建模系统是三维几何建模系统,一般常用三种建模方式:( 线框建模、表面建模、实体建模 )。
8.空间立体的基本形态包括:( 平面几何形体 )、解析曲面立体、自由曲面立体和自然形体。
9.按照模型的作用,可分为概念模型、功能分配模型和(仿真模型 )。
10.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 3R ),即“减少”(REDUCE )“再循环”(RECYCLE )“再利用”(REUSE )系部: 班级: 学号: 姓名:二、选择题(5×4=20)1.下面不是指产品设计的是( D )A.消费产品设计 B. 交通设施设计C. 商用机器设计D. 编织印染设计2.详细设计阶段产生的结果是(C )A 确定项目计划B 确定概念设计方案C 最后确定设计方案D 确定可投产性,并转向生产3.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从策划到产品定案的新产品开发过程的是(B )A 产品策划B 人机工程C 项目批准D 产品推出4.产品文化学在产品设计领域可以应用的方法不包括( A )A 参考B 观察C 访谈D 视觉故事5.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主要是指产品价值属性的哪一部分内容(C )A 情感B 人机工程C 美学D 核心技术三、名词解释(5×4=20分)1.工业设计: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的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在本题中能够说明大体的工业设计的广泛的定义或者是狭隘的工业设计的定义都可以按照要求给予一定的分数)2.市场调查分析:设计人员首先要了解企业的产品情况,在所在的行业和客户的状况,从而确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1市场调研,资料收集和分析.2找出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3着手竞争性产品的调查分析4产品的市场定位.结果是确定项目计划.(只要说的基本准确就可以)3.SET:主要是指推动产品开发动因的三个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最好是加解释说明,可以得满分)4.价值机会:可以为产品提升价值的机会称为价值机会.主要体现在情感,美学,认同性,人机工程,影响力,核心技术和质量.5.CAE: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程的应用使得产品的设计不仅解决了外观造型问题而且是对于产品的可行性及使用性能的分析更加方便,易于进行,从而提高了产品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四、简答题(5×4=20分)1.现代工业设计的基本评价原则?1功能性2经济性3审美性2.现代工业设计的研究领域?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信息设计.3.现代工业设计的特征?1时代性2创新性3市场经济性4科学与艺术结合性5人机环境系统性4.提高产品利润的四种有效途径?1提高产品的价值2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3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4制定比竞争对手更低的市场价格.5.产品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一方面逐渐形成两个体系,另一方面互相影响(可以举例分析)五、论述题(20×1=20分)(以下两个题目任选其中一个做答,以论述文的要求完成。
工业设计概论的名词解释工业设计: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
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高技术风格:高技术风格也称为“高技派”,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以展示现代工艺技术为主要特征,运用精细的技术结构,讲究现代工业材料和工业加工技术的运用,直接利用那些为工厂、实验室生产的产品和材料来象征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以简洁的造型,光洁的质地,精细的工艺为表现,反映了当时的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高技术风格不仅是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
但“高技术”风格由于过度重视新技术的时代的体现,把装饰压到最低限度,因而显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常常招致非议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用一句话来概括后现代主义,就是在现代主义底基础上添加了一些修饰或装饰性的效果。
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 & Crafts Movement)是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 ),运动主要人物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在美国,“工艺美术运动”对芝加哥建筑学派(Chicago School of Architecture)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其代表人物之一路易斯·沙里文(louis Sullivan)受到运动影响很大。
工业设计概论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工业设计的核心目标是什么?A. 创造艺术价值B. 提高生产效率C. 满足用户需求D. 降低成本答案:C2. 工业设计中,"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材料科学B. 人体工程学C. 环境科学D. 信息科学答案:B3. 下列哪个不是工业设计的基本要素?A. 功能B. 形式C. 材料D. 市场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工业设计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包括哪些?A. 创新产品功能B. 提升产品外观C. 优化生产流程D. 增强用户体验答案:A, B, C, D2. 工业设计中的可持续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环境影响B. 资源消耗C. 社会影响D. 经济效益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工业设计仅关注产品的外观设计。
答案:错误2. 工业设计过程中,用户研究是可有可无的。
答案:错误3. 工业设计可以忽略产品的功能性,只追求形式上的美观。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工业设计的定义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性。
答案:工业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结合技术、艺术、经济等多学科知识,对产品的功能、形式、结构、材料等进行创新和优化的过程。
在现代制造业中,工业设计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增强用户体验,促进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2. 描述工业设计流程中的主要阶段。
答案:工业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用户研究、概念生成、原型设计、用户测试、细节设计和最终产品的制造。
每个阶段都旨在确保设计满足用户需求、技术可行性和市场潜力。
五、论述题1. 论述工业设计在提升产品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答案:工业设计通过创新产品的功能、形式和用户体验,可以显著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良好的工业设计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产品的识别度,同时通过优化产品的功能和使用体验,增强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此外,工业设计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各章总结第一章艺术与科学的联系:艺术的普遍性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跨越时空,扎根于整个人类;科学的普遍性也是一样,虽然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和合一致,非但没有引起消解冲突,相反却是适得其所,把他们引向意想不到的成功和创造,而且艺术活动中有许多方法是艺术家从科学中借鉴的。
艺术与科学的差异:艺术和科学虽然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需要直觉和灵感,但是科学和艺术毕竟是有差异的。
科学中的美绝大部分是智利的对象,很少是目的本身,从来不占首要地位;而艺术中的美绝大部分是情感的对象,美的本身则是创造的目的,并且带着主观的性质。
科学与艺术的手段也不一样,科学运用逻辑思维,艺术则运用形象思维。
科学成果不容许有丝毫个人感情参杂其中;艺术家没有个人的感情,没有临场的喜怒哀乐和发挥,则变得不可思议。
第二章这与我国《现代汉语字典》中将“设计”一词解释为“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相类似:(1)与计划有关,将计划看成是一个整体,如何将整体中的各个部分有效地连贯起来。
(2)与表现有关,如何用工程图、平面图、效果图、模型等将产品或建筑物的特征表现出来。
现代的设计概念是指:综合社会的、人文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生理的、心理的等各种因素,纳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轨道,对产品进行规划的技术。
或者说设计是为某种目的、功能,聚集各部分要素,并作整体效果考虑的一种创造性行为。
设计是按照特定的目的进行有秩序、有条理的技术造型活动,是谋求物与人之间更好地协调,创造符合人类社会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并通过可视化表现到达具体化的过程。
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一种是以科学物理认识为主,追求理性的和定量的,注重功能和实用性的标准;理性的创作是人们左脑的运作,其重点在于逻辑和推理。
一种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追求艺术形式和非定量的,注重个人感受的精神标准。
两者最大的差异是:一种注重功能,一种注重感觉形式,理性代表的是客观事实,感性代表的是人类态度。
工业设计概论自总结一二章1.关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全部表现,是人类社会具有独立特性的综合体系,主要包括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与精神意识形态三个方面,是一种总体性构成的概念2.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灵魂—意识文化的载体—产品文化的形式—符号文化的核心—人心3.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东方文化是精神文化,西方文化是物质文化。
凡是有文明价值的文化产品,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可以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4.文明。
文化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5.关于人或人的本质或人的概念,马克思认为1)被理解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实践。
2)被理解为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主体。
3)被理解为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新的生活方式,即生活的理想、目的和意义4)被理解为全面发展的个性6.设计概念的变化16世纪前后——以线条的手段来具体说明那些早先在人的心中有所构思,后经想象力使其成形,并可借助熟练的技巧使其显现的事物:图案工业化社会后——为实现某一目的而设想、计划和提出方案,表示出一种思维、创造的过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步向对产品的材质、结构、功能和美的形式进行规划和整合,反映出工业化大生产的前提下,赋予设计以时代的意义。
⑴设计要反映工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前提下的各种要求⑵设计要反映出爽昂的利益以及消费者、使用者的生理、心理上的要求,是一项综合性的计划。
7.现代设计的概念指综合社会的、人文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生理的、心理的等各种因素,纳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轨道,对产品进行规划的技术或者说是为某种目的功能,汇集各部分要素,并做整体效果考虑的一种创造性行为。
设计是感召特定的目的进行有秩序、有条理的技术造型活动,是谋求物与人之间更好地协调,创造符合人类社会心理、生理需求的环境,并通过可视化表现达到具体化的过程8.设计的两极性P28 2—2设计的本质与评价范围2—39.设计的领域分类P31 2—5 中间图10.工业设计包括的三个领域/生活世界三要素P31 2—411.决定设计方向的基本要素⑴设计是根据美的欲望进行的技术造型活动。
名词解释:1.哥特式:哥特式又称直立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
哥特式建筑一尖拱取代了罗马式的圆拱。
窗子色彩玻璃,广泛用簇柱,浮雕装饰。
家具上:尖拱和高尖塔的形象。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就是哥特式建筑设计的杰出代表。
2.样式设计:准确回答:经常性地改变产品的外部风格以强调美学外观。
称为“样式设计”单纯的依赖但用途的工装、高度集中化和机械化的生产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变化的市场对于生产灵活性的要求,市场不仅要求产品的实用也要求产品具有美学上的新奇一方面:对于廉价的追求需要采用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对于新奇的追求又要求很快地改变型号以保持消费的兴趣。
才孕育了所谓的:“样式设计”。
3.风格派: 风格派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
艺术家把几何形式与机器生产等同起来,追求那种在机器产品中的精确。
是一场松散的、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
4.巴洛克设计风格: 巴洛克风格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后来被作为设计风格的代名词。
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他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
巴洛克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
5.简述日本的“双轨制”: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设计领域系统的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则按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
形式上与传统没有直接联系设计的基本思维受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6.包豪斯的定义及基本观点:“包豪斯”一词格罗彼乌斯生造出来的,有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的词根构成。
包豪斯学校由魏玛艺术学院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
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③设计师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
1、“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第一章设计与工业设计概述“设计”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的创造性活动。
构思出原先没有的事物、发现别人还没发现的、将已有事物重新组合“设计”与“纯艺术”“纯艺术”是艺术家完全自由地表达其个人想法的创作,不具有实用性。
而”设计”是为实现某些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大多数情况下设计师为他人而创作。
”设计” 中的艺术成分更多的是为目的服务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活动(B) 设计是将环境改造成符合人类、社会生理及心理需求的过程(C) 凡是造形活动都可以说是设计(D) 设计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将某些原创性的观念,以有组织的表达,使之具体化二、设计的领域设计的领域: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以传递讯息为目的人类的信息80%来自视觉商业设计commercial design凸现商品、促进销售印刷设计printing design印前设计、印后加工包装设计packing design产品容器外观设计,以保护、运送及销售产品为目的商业包装:销售、视觉表现工业包装:运输及保护商业影片设计commercial film design (CF)动画设计animation design商业设计”的目的包括?(A)增加销售(B)大量生产(C)凸显商品(D)创造商机产品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器物的设计目的在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工艺品设计:手工、美感工业设计:标准化、模块化的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与手工艺品的区别?玻璃杯设计属于工艺品设计or工业设计?空间环境设计营造理想生活空间为目的,包括:居住空间、公共空间、劳动空间建筑设计architecture design室內设计interior design景观设计environment design展示设计exhibition design三、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史上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功能”更重要?OR “艺术”更重要?设计的基本原则:1要实现特定的目的(即要有基本功能),没有用就只能是废品(或者没有起到主要作用就是失败品)。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工业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
本文将对工业设计领域中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1. 创新(Innovation)创新是指研发和引入新的想法、方法或产品的过程。
在工业设计中,创新是推动产品和服务不断发展和改进的重要因素。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2.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人机交互是指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过程。
在工业设计中,人机交互考虑到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和期望,通过设计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提高产品的可操作性和用户体验。
3. 可持续设计(Sustainable Design)可持续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考虑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的原则和方法。
可持续设计旨在减少环境影响,降低资源消耗,并提高产品的生命周期效益。
通过采用可持续设计,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责任。
4. 原型制作(Prototyping)原型制作是指在产品设计中制作出用于测试和验证概念的初步模型。
原型可以是以物理方式制作的实体模型,也可以是以虚拟方式呈现的交互式模型。
通过原型制作,设计师可以快速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减少开发风险和成本。
5.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X)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整体体验和情感反应。
用户体验研究关注于用户需求、期望和反馈,通过提供愉悦、易用和有效的用户体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6. 功能美学(Aesthetics of Function)功能美学是指在产品设计中将美学价值与功能需求相结合的理念和方法。
通过兼顾产品的美观和功能,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既实用又具有艺术感的产品,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7. 人类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系统的相互作用的学科领域。
工业设计名词解释设计学概论引言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工业设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工业设计不仅仅是对产品外观的设计,更是将艺术与科技融合,通过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用户提供功能性和美观性的产品。
本文将解释一些与工业设计相关的重要名词,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工业设计的概念和原则。
名词解释1. 设计设计是指为了创建出一种特定目标的产品、系统、过程或者环境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
它涉及到创造性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提供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2. 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是一种专业领域,旨在通过研究、开发和创造新产品,提供解决方案来改善用户体验和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它的目标是将艺术、科学和技术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功能性、可用性和美观性的产品。
3. 用户体验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是一种关注用户感受和情感的设计方法。
它包括了对用户的需求、意愿和期望的研究和分析,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提供愉悦的体验。
用户体验设计不仅关心产品的功能性,还关注产品的易用性和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4. 创新创新是指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创造出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
在工业设计领域,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它驱动着设计师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推动产业的发展。
5. 原型制作原型制作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制作出初步的产品模型,以便评估和测试设计的可行性和效果。
通过原型制作,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产品的外观、功能和用户交互,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6. 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是一种以环境友好的方式设计和生产产品的方法。
通过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可持续设计旨在长期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护和维护地球的生态系统。
7.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工业设计中,人机交互被用来研究和改进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方式,以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8. 人类工学人类工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能力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工程和设计的学科。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第三章设计的思维什么是知识的综合形态?1、设计的思维是从设计的知识开始的,知识的发生是文化形成的结果,也是社会活动的经验积累,所以知识是文化和经验的综合形态。
2、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结构,知识是积累的,同时又是不断被补充的。
(P98)3、人类传承知识的方法是教育,一般会通过文字性和语言性的阐述而获得知识的积累(P99),知识对人的生活影响是重大的,因为知识是人的思维基础(补充记录),所以社会活动中的实践意义又对知识起矫正作用。
(P100)4、设计文化是实践性的文化活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理解的过程来完成知识的积累也是知识综合形态的一部分(P100)5、知识具有内在性和外在性,创造的动力是深入思考的结果,形成知识的深化。
知识是经过人类数千年的积累,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形态。
(P101-102)--------------------------------------------------------------------- 知识的内在性和外在性?内在性是指潜在的信念,成为了抽象的思维方式,即知识通过思考成为了一种力量。
即,设计家的内在精神价值,具有的良好的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经济、法律等等的知识结构。
外在性是表象的知识,经过一种形象的表述,体现知识的社会使用价值。
即,设计家创造出的设计物品。
(P101)--------------------------------------------------------------------- 方向性是设计观念形成的基本立场方向是时空概念,有前后、左右、上下、大小、多少、昼夜、古今等等,是设计家精神的延伸。
工业设计史知识点部分一、概念解释1、流线型风格:是30年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设计风格..是空气动力学试验成果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因圆滑流畅流线体能减少风阻;最早应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造型设计;后被广泛用于其它各类产品设计中;流线型在交通工具上的运用;体现了优美造型和良好功能;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具有现代感、速度感的象征意义..2、计划废止制:美国50年代推行的一种人为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迫使消费者不断购买新产品的制度;包括:功能性废止、款式性废止、质量性废止..计划废止制是美国商业设计的核心..3、工业设计: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侧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4、绿色设计:是80年代后;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而产生的一种设计理念..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设计中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产品及其零部件能方便地回收并再生循环和重新利用;绿色设计的提出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回归..5、波谱设计:受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后流行于欧美等其他国家的一种流行设计风格;其设计追求新奇;古怪;表现出对正统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反叛和戏谚;因其违背了工业生产中的经济法则、人机工学原理等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因而昙花一现而销声匿迹;但它的出现活跃了60年代世界设计的氛围;为后现代设计的出现写下了伏笔..6、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而来的;其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它作为一种设计风格是在80十年代以后出现的..解构主义风格的设计特征是: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设计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代表人物是弗兰克.盖里..7、高科技风格:高科技风格是七八十年代风行一时的一种设计潮流;高科技风格实质在于把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因素提炼出来;加以夸张处理;形成一种符号的效果;赋予工业结构;工业构造和机械部件以一种新的美学价值和意义..8、新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对于现代主义进行重新研究和探索发展的设计风格;新现代主义坚持现代主义的传统和原则;完全依照现代主义的基本语汇进行设计;根据需要加再入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意义;新现代主义风格既具有现代主义严谨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特点;又具有独特的个人表现和象征性特征..9、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是一场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运动;后现代主义运动体现在设计上最先是在建筑设计领域开始;后波及到产品设计领域;并与20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后现代主义典型的代表组织就是意大利的孟菲斯设计团体..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点就是强调借用历史风格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模糊产品功能;注重设计的娱乐性和隐喻性以及强调产品的装饰意味..二、需要认识和了解的设计师了解其重要的设计思想、代表性设计和其在工业设计发展史上的影响提革、德雷福斯、盖茨、罗维、阿尔托、保罗.汉宁森、哈利·厄尔、查尔斯·依姆斯、沙里宁、吉奥·庞蒂、汉斯·古戈洛特、汉斯·维纳、阿勒·雅各布森、柯伦波、乔治阿罗、盖当罗·比希、理查德·萨伯、索特萨斯、弗兰克·盖里、贝聿铭三、问答题1、工业设计发展的可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工业设计可划分为5个时期:1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是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此间;新旧设计思想开始交锋;设计改革使传统的手工艺逐步向工业设计阶段过渡219世纪20-30年代;是工业设计形成和发展时期;此间工业设计有了系统的理论;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319世纪40-50年代;是工业设计成熟时期;此间;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成了一种国际主义风格;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420世纪60-70年代是工业设计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工业设计受到科技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及新的审美和消费观的影响而表现出繁荣发展下的丰富多彩的面貌..520世纪80-90年代进入工业设计多元化时期;在现代主义设计占主流风格的情况下;呈现出多种风格和探索并存的局面..2、什么是流线型造型;它对现代设计有哪些影响流线型运动是美国30年代流行的一种样式设计运动;其起源于空气动力学试验;先从交通工具开始;最后波及到了几乎所有的产品外形设计都以圆滑流畅的流线体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以流线型风格为主的工业设计特征;流线型成为30年代美国社会追求的时髦样式..流线型在交通工具上的运用;体现了优美造型和良好功能;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具有现代感、速度感的象征意义;是现代设计的杰出代表..但是;后来由于人们对流线型造型的过分的青睐;曾一度使其几乎成为万能的风格;造成了部分设计功能和形式脱节;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流线型对美国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流线型风格也传到了欧洲和世界其它地方;对世界交通工具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致使今天在众多产品中经常看到它的影响..3、什么是计划废止制他对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影响美国50年代推行的一种人为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迫使消费者不断购买新产品的制度;即计划废止制..是美国商业设计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①功能性废止;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新的功能;从而替代老产品;②款式性废止;不断推出新的流行风格式样和款式;致使原来的产品过时而遭消费者丢弃;③质量性废止;在设计和生产中预先限定使用寿命;使其在一定时间后无法再使用..计划废止制极大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为工业设计商业设计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源源不断的市场;但这种用毕即弃的即时消费主义浪潮;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的剧烈破坏..后来逐渐演变成在设计上只讲式样不讲功能的形式主义设计的恶习;偏离了现代设计功能主义的轨道..4、什么是波谱设计风格;举例说明其特点波谱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受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开始于英国;后流行于欧美等其他国家的一种流行设计风格;波普设计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格;其设计追求新奇、古怪;一反现代主义的讲究完美、整洁、高雅的设计风格;极力追求色彩艳俗、形式不规则、构思新奇独特刺激的具有大众化口味的设计风格;波谱设计是对正统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反叛;明显带有一种对社会;对传统的玩世不恭式的反叛和戏谚..比如意大利的波谱风格的家具;主要体现在软雕塑上;家具设计在体型上含糊不清;并通过视觉上与别的物品的联想强调其非功能性;如把沙发设计成大口袋状;棒球手套壮或嘴唇壮等..5、工业设计的评价原则作为反映工业设计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的评价原则可以从以下四方面体现出来;或称为工业设计的四原则:实用性原则功能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美观性原则及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一实用性原则:这是工业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实用性原则反映了工业设计以功能主义为内核的本质特征..1.要求设计能达到最佳程度的满足人类需要的合目的性2.要求设计能尽可能地考虑人类需要的多样化3.要求设计能排斥无谓的附加的装饰;而从功能和结构出发构建产品的形体秩序和艺术表现形式;力求简洁而实用..实用性原则是人类务实和理性精神的体现;是人本主义精神的折射二经济性原则:经济原则是衡量产品设计是否优化的标准之一1.设计的产品必须简洁、灵巧、耐用;以最小的物质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尽可能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浪费;在产品的形式和结构上排除一切多余的部分带来一部分成本的增加;以突出最能发挥实用效果的部分..2.产品和环境的设计必须尽可能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使人在生产和生活中;能以最小的能量体能消耗去解决最大的问题三美观性原则:即审美原则;它来自设计对人的心理和精神需要的尊重与考虑..它与实用性原则一起反映了工业设计满足人类需求的两个基本层面: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既要求产品是实用的;又要求产品是美观的.. 1.要求设计能体现出造型美的规律和要求2.要求设计能体现与造型美密切相关的来自结构或因结构而形成的美;即内在结构所体现的功能之美..即实用美;造型美..功能美是一种最有普遍意义上的初级形态的美..3.要求设计能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审美特征和要求四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这是全球人类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在设计上的体现和要求..1.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要求设计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一定程度的先进性和现代性..2.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要求设计能保持与现在及未来环境的最大协调;能预见到设计对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以有效的设计来克服或避免其不良影响;保持人类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3.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要求设计能预见、预测到人造物对人类生理、心理、道德等的各种影响;克服和消除其不良影响;避免对人类产生的伤害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反映了工业设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也是人类从静态设计观到动态设计观的飞跃..6、20世纪80一90年代工业设计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一、反思、反叛现代主义设计;人们试图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上找到一条适合新时代和人们审美心理的设计发展之路..因而;这个时期;各种设计探索运动和设计风格层出不穷: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等成为这一时期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思潮..引发了设计师们经久不熄的热情..二、设计观念、设计理念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以往的优秀设计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成为工业设计的重要准则..健康;安全;舒适和发展成为现代设计的新要求;关注人和关注环境成为工业设计的两大主题;“为人设计”和“环保设计”成为工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发了众多的设计潮流和趋势的出现.三、发端于美国的企业形象系统设计成为80年代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在企业竞争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国际工业设计仍以欧、日、美为代表;而亚洲“四小龙”则成为这一时期工业设计的后起之秀;并开始受到世界设计界的关注..7、80年代后设计观念、设计理念的变革1、电脑设计及由电脑本身引发的工业设计的革命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到80一90年代的仍然是工业设计领域的重要内容;并不断给设计带来方式及观念的变革..1具有高度智能化的产品设计成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和消费者向往的方式..280年代以来电脑成为设计师们不可缺少的、为设计师表达设计意识最得心应手的辅助设计工具..设计师可以在电脑上准确、方便、快速地设计和修改自己的作品;模拟现实地表达自己的设计作品..2、80一90年代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对人类个性化、自由化的张扬;对人性的关怀;设计不仅要考虑人的使用功能的需要;考虑人生理的接受方式;还要考虑人的精神文化的需要..“为人的设计”便成为设计的主基调.. 为人的设计;要求设计师除了用设计的产品关怀正常人;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使用功能外;还要通过对设计品的独特处理方式;关怀那些特殊的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在新的时代里;设计已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使用的功能;还应该体现出对人的精神关怀;让人们在设计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3、80年代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尖端;也越来越不容易被非专业人员所了解;许多电器具有更多更微妙的功能和更复杂的操作程序;因此;如何更好地使人与机器之间更容易沟通;如何使人更容易掌握技术产品;就成为摆在设计师目前的课题..设计师需要通过富有创意的设计来达到产品成为“友善使用者”的目的;而不是让人们在一个看起来高深莫测的机器目前不知所措..4、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微型处理器的发展把设计师从造型的局限里解放出来;很多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的内部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沙里文提出的“形式服从功能”已不再是设计师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这个设计的信条被打破.. 很多产品可以做的很小、很薄、很轻;造型上给设计师不再太多顾及产品的结构问题;可以有更大的的自由发挥的空间..5、80-90年代设计的另一特点;就是工业设计也追求产品的娱乐性;很多设计在得到商业效益的同时;满足了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愉悦的心理需求..8、后现代设计的特点表现为:对古典视觉语言的复兴;强调借用历史风格来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模糊产品的功能性;注重产品的娱乐性;隐喻性;大胆运用艳丽的色彩;强调产品的装饰意味;有意识的恢复手工艺时代产品的单一或手工制作特点四、论述题1、工业设计的发展可划分那几个时期各时期的都发生了哪些事件有何特点工业设计可划细分为5个时期:1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是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此间;新旧设计思想开始交锋;各种设计改革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美国的生产制造体系使传统的手工艺逐步向工业设计阶段过渡;为适应工业时代的现代设计的发展做了积极的探索..219世纪20-30年代;是工业设计形成和发展时期;此间工业设计有了系统的理论;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现代设计运动、包豪斯、美国职业设计师出现、流线型运动;德国英国、意大利的设计实践;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悄然形成319世纪40-50年代;是工业设计成熟时期;二战后;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成了一种国际主义风格;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的计划废止制、人体工学的运用、新材料探索性地运用、英国的政府扶持型发展模式、德国的乌尔姆学院的成立、意大利的跃跃欲试;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成熟;日本的加入现代设计的行列并后劲十足420世纪60-70年代是工业设计的繁荣时期;是工业设计发展历程中第四个阶段;这一时期工业设计受到科技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及新的审美和消费观的影响而表现出繁荣发展下的丰富多彩的面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工业设计的革命和相关风格的形成、新材料的出现和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使原有的工业设计观念大为改变;产品面貌也随之变化、经济的繁荣;生活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和审美观急剧变化导致了一些反设计运动——波谱设计、60一70年代世界工业设计形成了以欧、日、美为主的三大阵营的基本格局520世纪80-90年代进入工业设计多元化时期;在现代主义设计占主流风格的情况下;呈现出多种风格和探索并存的局面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开始反思、反叛、分析和探索;各种设计探索运动和风格层出不穷: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等成为这一时期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和思潮;是对于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优秀设计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健康;安全;舒适和发展已成为现代设计的新要求..关注人和关注环境成为工业设计的两大主题;“为人设计”和“环保设计”成为工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发了众多的设计潮流和趋势的出现;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成为工业设计的基本准则;企业形象系统设计成为80年代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在企业竞争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形象系统设计成为80年代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在企业竞争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工业设计产生的背景1西方社会发展到了18世纪;欧洲以英国为中心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继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的第二次社会变革——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爆发;有了机器生产;机械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使的市场上商品日益丰富;商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促使了劳动的社会分工;劳动的分工导致了设计与制作与销售的分离;促使了设计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2机器生产引起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也引发了设计环境、条件、性质及方式的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成为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式;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新的设计对象;新的材料的不断出现..设计、制造、销售完全分离..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设计由过去的贵族设计逐渐变成大众化的设计;设计转为社会大众服务..3工业革命后;由于还没有出现适应机器生产方式的真正的设计师..当时的设计工作;一部分日常消费品的设计由过去的手工艺设计师来承担;由于传统的设计风格和形式在设计实践中已经定型、成熟;当手工设计师们面对新的材料、新的设计对象时;免不了要去借鉴和模仿传统的样式;从传统风格样式中去寻找设计灵感..于是在探索设计风格的过程中;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建筑又成了当时的创作源泉;致使很多产品的设计;形式和功能及不协调;很多产品的所谓设计;无非就是硬加在产品上的一种外壳样式和古典的装饰物;产品的造型美完全消失;另一部分非消费品工业产品——机器、仪器和生产工具则没有设计师的参与;只有工程师来做;致使很多产品;结构外露;简陋地没有任何装饰;是一种纯粹的机械工程设计;不存在任何艺术设计..产品设计丑陋不堪;设计低劣是形容当时设计的最恰当的词语..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设计和设计观念的出现就势在必然;这就是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一个围绕着机器和机器生产的设计时代——工业设计的诞生..工业革命在工业设计发展史上具有划一个时代的意义3、斯堪底纳维亚设计以芬兰、丹麦、瑞典、挪威为代表的斯堪底纳维亚地区;在发展现代设计的过程中;强调功能也注重设计的人情味;把功能和美观完美的结合起来;其设计成为优雅设计的代名词..地处北部欧洲的斯堪底纳维亚国家;包括芬兰、丹麦、瑞典、挪威和冰岛五国;这里冬天寒冷而漫长;气候反差大;人口密度小;森林覆盖面很广;宁静幽清;制陶、纺织和玻璃制作工艺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现代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芬兰、丹麦和瑞典快速、稳步的发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风格..早在20世纪初;这些国家就开始了与欧洲同步的现代设计;他们在发展现代设计的同时;也制定了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措施;力求把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结合起来;创造一种艺术的工业产品..这种发展策略;使他们在二三十年代在陶瓷、家具和玻璃设计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战后功能主义流行时期;斯堪底纳维亚国家在认同功能主义的同时也强调产品设计的人情味;反对冷冰冰过分机械化的风格;他们的设计简洁优雅、形式与功能完美统一;得到了世界设计界的承认..1954年;美国举办了“斯堪底纳维亚”设计展览;把它作为“优良设计”的例子介绍给美国的工业设计界..1958年;巴黎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名为“斯堪底纳维亚的式样”的展览;德国也把“丹麦的新式样”介绍给本国的设计师..这些展览;使“斯堪底纳维亚”风格的设计成为世界工业设计界普遍认同的优秀设计..这些国家设计制作的家具因造型简洁典雅、做工精致考究、舒适耐用;在国际家具市场上享有极好的声誉..斯堪底纳维亚的设计重功能也重形式的美感;他们擅长在传统和民间的样式及自然的造型和色彩中获得设计的灵感;北欧的设计师喜欢采用自然的材质;注重材料生命的纹理和温暖的肌理感;他们的设计单纯、稳定、舒适、实用..在产品设计中把重功能、重理性和细致的做工、简洁的形式美感结合起来;在功能主义的基础上又展示出典雅的审美效果..北欧设计的发展也深受世界设计潮流的影响;如60年代的“波普设计”;80年代的“后现代设计”;90年代的“绿色设计”;北欧的设计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响;技术美学和人体工程学也是他们在设计中考虑的因素..但他们往往能在潮流中迂回变化;甚至使后现代风格的设计也变得简练、实用;可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北欧的设计重传统;但他们并不拘泥于传统的符号和形式;而是把传统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从极富现代感的设计中呈现出来;体现了北欧设计师在设计美学中的追求..4、德国的现代设计早在20世纪初;当其他国家还沉浸在对手工艺的怀旧情绪中时;德国就明智的接受了工业化生产的这一现实;创造出适合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现代设计的形式;使现代设计朝着符合时代需要的理性化的方向发展..德国是最早开展现代设计教育的国家;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教学体系一直是今天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德国重质量、重功能、重技术的设计思想成为现代设计思想的核心..德国的设计更多的表现了德意志严谨理性的民族特点;德国的设计以品质精良而着名..从“德意志工业联盟”到包豪斯再到乌尔蒙设计学院;在现代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德国经历了两次损失惨重的世界大战和二战后的分裂局面..受战争影响;包豪斯设计学校仅存14年;后来的乌尔蒙设计学院也在1968年关闭;许多设计师流亡国外;但德国的设计却一直朝着理性主义的方向发展;德国不断地完善他们理性的现代设计思想;始终走着一条科学性的设计发展道路..。
工业设计概论考点总结一、工业设计的定义工业设计呢,就是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呀。
它可不是简单地把东西做得好看就行,而是要考虑好多好多方面呢。
比如说,产品的功能得实用吧,要能满足咱们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的需求。
就像手机,不仅要外观漂亮,还得打电话、上网、拍照啥的都很方便。
而且还要考虑生产的成本呢,如果设计出来的东西生产成本太高,那可就不划算了。
二、工业设计的历史发展1. 早期阶段工业设计刚开始的时候,那可没有现在这么多高科技手段。
那时候主要是一些手工艺人,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一些设计的元素。
比如说古代的陶瓷,工匠们会在瓶身上绘制精美的图案,这就是一种简单的设计啦。
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形成工业设计这个概念呢。
2.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一来,可就大不一样喽。
机器大量生产东西,这时候就需要对产品进行统一的设计啦。
因为生产的量变大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各做各的。
这个时期的工业设计主要是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3. 现代工业设计到了现代呢,工业设计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除了功能和生产,还得考虑环保、人机工程学这些新的因素。
环保就是说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再到报废,都要对环境友好。
人机工程学呢,就是要让产品适合人的使用习惯,就像椅子的高度和角度,得让人坐着舒服。
三、工业设计的原则1. 创新性这可是很重要的一点呢。
工业设计要不断创新,不能总是抄袭别人的设计。
创新可以体现在产品的功能、外观或者使用方式上。
比如说现在有那种可以折叠的手机,这就是一种创新的设计,方便携带,又很新颖。
2. 实用性产品设计出来是要用的呀,所以实用性是必须的。
如果一个东西设计得花里胡哨,但是不好用,那肯定不行。
就像有些智能手表,功能很多,但是操作太复杂,好多人都不会用,这就没有很好地遵循实用性原则。
3. 美观性虽然咱们说不能只看外表,但是外表也很重要呀。
美观的产品会让人更愿意去使用。
就像苹果的产品,外观简洁大方,很多人就是因为它好看才喜欢的。
四、工业设计的流程1. 需求分析首先要了解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1、名词解释A:工业设计:答:工业设计是一个外来名词,由英语Industrial Design直译而来。
在我国曾被称为工业美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产品设计等。
近年统一称为“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的定义是动态发展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定义。
在1954年布鲁塞尔举办的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上所定义的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旨在确定工业产品的外形质量。
虽然外形质量也包括外观特征,但主要指同时考虑生产者和使用者利益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这种关系把一个矽统变成为均衡的整体。
同时工业设计包括工业设计产生所需的人类环境的一切方面。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为工业设计下的定义为: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凭借训练、技术、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产品以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新的质量和规格、性能,叫工业设计。
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市场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时,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
2001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2001年的《设计的定义》目的: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综合考虑并提高物品、过程鼓舞以及他们在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的质量。
因此,设计即使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B:水晶宫水晶宫是英国伦敦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建筑奇观之一。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在1851年,由维多利亚女王和他的丈夫阿尔伯特公爵发起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
会上展出了各种工业产品(包括传统手工业产品)25万件,会场便是著名的“水晶宫”。
当时由于时间关系,博览会的主办者被迫接受了来自皇家园艺总监约瑟夫·派克斯顿的救急方案——由钢铁骨架和平板玻璃组装而成的花房式大厅。
派克斯顿擅长用钢铁和玻璃来建造温室。
他采用装配温室的方法建成了“水晶宫”玻璃铁架结构的庞大外壳。
一、论述题1、如何看待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请举例论证。
P44 答:①不要为艺术而设计,否认设计的功利目的,否认设计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特征,把设计作为纯艺术的一个品种。
这样一来,设计就成了纸上谈兵之举和架上欣赏之物,科学,技术,生产,流通,消费等均成为无关的概念。
1925年巴黎国际装饰艺术暨工业博览会的设计便因奢华而不切实际招致全面的批评。
②不要为技术而设计,否认物质产品的精神功能,否认设计的艺术特征,把设计作为纯科学技术的一个行业。
这就非常明显地导致设计的纯技术观点,素描,色彩,图案,构成都成了摆设,艺术思想,艺术技巧,艺术风格和艺术传统,都变成了无聊的名词。
③不要孤立静止地看待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2、设计和消费有着怎样的关系?请举例论证。
P66 答:①消费是设计的消费。
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质化地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
以如用品为例,它们除了经过产品设计和工业生产,还要经过传达设计到达购买者----即消费终端。
(设计形成了包围着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环境)②设计为消费服务。
消费是一切设计的动力与归宿。
设计为消费服务,除了设计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费之外,设计还可以帮助实现消费实现消费,促进商品流通。
设计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设计多元化趋势,生产的小批量多样化,都是为了消费的要求。
设计为消费服务,意味着设计要研究消费,研究消费者,了解消费心理,方式和消费需求,研究开发合适的新产品,改进包装等。
③设计创造消费。
设计可以扩大人类的消费欲望,从而创造出远远大于实际物质需要的消费欲。
通用汽车公司扣住设计风格化作为消费手段,经常性改变车的外部风格以强调美学外观,大大刺激了消费者购买欲望。
设计时最有效地推动消费的方法,它触发了消费的动机。
3、什么是产品的附加价值?如何通过设计来创造附加价值?什么是产品的附加价值?如何通过设计来创造附加价值? P61 答:①商品的附加价值,是指企业得到劳动者协作而创造出来的新价值。
2、哥特式风格: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3、维多利亚风格:维多利亚风格是191837——1901年)形成的艺术复辟的风格,它重新诠释了古典的意义,扬弃机械理性的美学,开始了人类生活中一种全新的对艺术价值的定义,这就是“维多利亚风格”。
4、巴洛克和洛可可:巴洛克(Baroque)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又一当时含有贬意,是18称呼。
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洛可可风格起源于而兴起的。
因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风行,亦称“路易十五式“。
主要表现在建筑和绘画上。
代表建筑为法国巴黎苏比斯府第,代表画家为布歇、弗拉戈纳尔等。
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 ro- caille(贝壳工艺),意来的、运用多个S风格是继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样式。
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精选多篇]第一篇:工业设计史名词解释《工业设计史》哥特式哥特式又称高直式,它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
这种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虚渺的天空,使人忘却现实而幻想于来世。
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Baroque)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
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
巴洛克式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
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物局部不完整;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常用双柱,甚至以三根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
在装饰上,巴洛克式喜欢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洛可可(Rococo)洛可可(Rococo)的原意是指岩石和贝壳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
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
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水晶宫博览会1851年,为了炫耀英国工业进步,英国伦敦举办了19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水晶宫博览会。
水晶宫的设计采用了玻璃和铁架结构,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冲击。
终于在 19世纪下半叶英国引发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第1篇一、引言工业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美学、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摘抄了部分工业设计理论的相关论述,旨在帮助读者对工业设计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1. 工业设计的定义工业设计是指将美学、功能、技术、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起来,通过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生产和推广的过程。
2. 工业设计的目的工业设计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三、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工业设计应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需求、心理、生理和行为特点,使产品更加人性化。
2. 创新性工业设计要具有创新性,不断突破传统,追求新颖独特的设计风格。
3. 可持续性工业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经济性工业设计要考虑成本因素,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5. 适应性工业设计要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四、工业设计的方法论1.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设计师通过对用户使用场景、使用习惯和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观察,了解用户需求,为设计提供依据。
2. 调查法调查法是指设计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为设计提供参考。
3. 模拟法模拟法是指设计师通过模拟用户使用场景,对产品进行虚拟测试,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4. 创新思维法创新思维法是指设计师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方法,激发创新灵感,实现设计创新。
五、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1. 绿色设计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设计成为工业设计的重要趋势。
设计师在设计中注重环保、节能、减排,降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2. 个性化设计随着消费市场的细分,个性化设计成为工业设计的新趋势。
设计师关注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
3. 智能化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设计成为工业设计的新方向。
设计师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使产品具备智能、便捷、高效的特点。
各章总结第一章艺术与科学的联系:艺术的普遍性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跨越时空,扎根于整个人类;科学的普遍性也是一样,虽然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和合一致,非但没有引起消解冲突,相反却是适得其所,把他们引向意想不到的成功和创造,而且艺术活动中有许多方法是艺术家从科学中借鉴的。
艺术与科学的差异:艺术和科学虽然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需要直觉和灵感,但是科学和艺术毕竟是有差异的。
科学中的美绝大部分是智利的对象,很少是目的本身,从来不占首要地位;而艺术中的美绝大部分是情感的对象,美的本身则是创造的目的,并且带着主观的性质。
科学与艺术的手段也不一样,科学运用逻辑思维,艺术则运用形象思维。
科学成果不容许有丝毫个人感情参杂其中;艺术家没有个人的感情,没有临场的喜怒哀乐和发挥,则变得不可思议。
第二章这与我国《现代汉语字典》中将“设计”一词解释为“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相类似:(1)与计划有关,将计划看成是一个整体,如何将整体中的各个部分有效地连贯起来。
(2)与表现有关,如何用工程图、平面图、效果图、模型等将产品或建筑物的特征表现出来。
现代的设计概念是指:综合社会的、人文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生理的、心理的等各种因素,纳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轨道,对产品进行规划的技术。
或者说设计是为某种目的、功能,汇集各部分要素,并作整体效果考虑的一种创造性行为。
设计是按照特定的目的进行有秩序、有条理的技术造型活动,是谋求物与人之间更好地协调,创造符合人类社会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并通过可视化表现达到具体化的过程。
理性与感性的关系:一种是以科学物理认识为主,追求理性的和定量的,注重功能和实用性的标准;理性的创作是人们左脑的运作,其重点在于逻辑和推理。
一种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追求艺术形式和非定量的,注重个人感受的精神标准。
两者最大的差别是:一种注重功能,一种注重感觉形式,理性代表的是客观事实,感性代表的是人类态度。
它们之间虽然不同,却相互补充。
前一种是主流,后一种则是营养,它滋润着人类对工业的想象力。
设计恰好是在感性与理性,具象与抽象,艺术与技术,形式和功能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两种不同的人人标准中使科学与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两种不同的实体认识的标准中创造出设计的文化与价值。
设计分为三个领域: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视觉传达设计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传播的信号、符号的设计,即将“听得到的传达“转变为”看得见的传达“,是一种以平面为主的造型活动,是人与所属社会间的精神媒介。
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思考性过程和视觉化(造型化)过程。
环境设计的概念:环境设计是以整个社会和人类为基础的、以大自然空间为中心的设计,也称空间设计,是自然与社会的物质媒介。
决定设计方向的基本要素如下:(1)设计是根据美的欲望进行的技术造型活动,要求立足于时代性、社会性和名族的传统,不要纯粹讨好大众而追求缺乏价值的美。
(2)在制造某种产品时,不单对其用途,还要对其美的形态进行合理规划,即设计应具有独创性、合理性、经济性和审美性。
(3)设计既要具有艺术要素又要具备科学要素,是为满足人的实用与需求进行的有目的性的视觉创造,即精神功能和实用功能,美的要素与实用要素相互矛盾、抗拒而又相互统一的过程。
(4)设计既要有独创和超前的一面,又必须为今天的使用者所接受,包含着“既有“与”未有“两者间所存在的时空差异和转换。
(5)设计要受一定条件的制约,不是设计师个人主观判断下追求的美,而是要受委托者和使用者的制约,受物化条件制约,还要受市场和销售机制的制约。
工业设计和工程技术设计的差别:工业设计不同于工程技术合计,它包含着美的因素,是以机械技术为手段的造型活动。
但是工业设计又不能单纯理解为只是产品的美观设计,尽管设计是一种以视觉感受为基础的工业产品的造型活动,是一种形态的生成、变换和表达。
设计工业产品时的要求:在进行工业产品设计时,要考虑到产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存在价值、产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设计产品对人的动作行为是否合理而有效率,以及生产技术的可能性、经济的合理性,同时要求产品在形式与功能上均能符合各种要求,既能满足使用者生理上、心理上的要求,又能合理进行生产,以客观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来进行设计工作,才能提高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和市场的占有率。
1980年举行的第11次年会上公布的最新修订的工业设计的定义是:就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目的: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许多方面的品质。
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任务:工业设计致力于发现和评估下列项目在结构、组织、功能、表现和经济上的关系:——增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全球道德规范);——给全人类、个人和集体带来利益和自由;——兼顾最终用户、制造者和市场经营(社会道德规范)——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支持文化的多样性(文化道德规范);——赋予产品、服务和系统以表现性的形式(语义学)并与它们的内涵相协调(美学)。
工业设计的程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工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工业设计是将生产者与使用者双方的需要具体化;工业设计是针对在批量生产的前提下对产品及系统加以分析;工业设计追求的是公共审美意识;工业设计不同于单纯的工程技术设计。
第三章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萌芽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
工艺美术运动是1880~1910年以英国为中心的一场设计革命运动。
主要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
拉斯金的准则主要是:(1)师承自然(2)使用传统的自然燃料(3)忠实于材料本身的特点工艺美术运动对于设计改革的贡献是重要的,它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
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核适应使用的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
局限是它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这无疑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
新艺术运动的性质:在设计发展史上也标志着由古典传统走向现代运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转折与过渡。
工业设计真正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突破,来自于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
联盟的设计师中,最著名的是贝伦斯。
1909年设计了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包豪斯的创始人是格罗披乌斯。
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包豪斯对于现代工业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体系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设计师将现代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
包豪斯的局限性:在设计中过分强调抽象的几何图形,无论何种产品,何种材料都采用几何造型,从而走上了形式主义道路,有时甚至破坏了产品的使用功能。
严格的几何造型和对工业材料的追求使产品具有冷漠感,缺少应有的人情味。
设计美学抽象而深奥,曲高和寡,故只能为少数知识分子和富有阶层所欣赏。
流线型风格的定义: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的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光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
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
代表人物:罗维。
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竞赛中崭露头角的是:伊姆斯、埃罗-沙里宁。
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丹麦著名设计师汉宁森设计PH灯具系列。
后现代主义的三个特点:文脉主义、引喻主义和装饰主义。
后现代主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70~80年代的建筑界与设计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第四章工业设计的特征:设计观念的系统性与设计元素的多元性;设计目的的人文性与设计对策的多样性;设计意识的创造性与设计思维的交叉性;涉及本质的文化性与设计评价的社会性。
第五章工业设计的原则:实用性原则、易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审美性原则、认知性原则、社会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实用性是工业设计最重要、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实用性原则体现了工业设计的本质与创造精神。
易用性原则的含义:有效性、易学性、适应性、使用态度。
经济性原则:所谓经济性原则,就是在尽可能地在照顾到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设计物美价廉的产品,使人人都享受到工业设计带来的现代文明的成果。
审美性原则:设计的审美原则是指设计时要考虑所设计产品形式的艺术审美性特征,使它的造型具有恰当的审美特征和较高的审美品位,从而给受众以美的享受。
认知性原则:认知性是产品构成要素通过设计综合而成的产品符号所具有的被认知的特征。
设计中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对设计产生的作用有:1、使设计师站在设计哲理的高度,清晰地认识工业设计学的性质与特征,确立设计的目标。
2、使设计师具有理性的、科学的设计方法。
3、使设计师自觉关心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4、使设计师能以系统的、科学的标准评价产品,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审美标准。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给工业设计提供了发展的方向:(1)工业设计是人的体系、社会体系与生态环境组合成的综合体系中的活动。
设计在本质上绝不是一种经济行为,也不是科技行为,更不是艺术行为,而是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方式的求解行为。
(2)工业设计应是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设计、规划行为。
工业设计不是对涉及资源的“竭泽而渔”,它本身也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代际公平性应成为设计一个重要的原则。
(3)工业设计是将个人利益(或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相结合的设计。
设计不应当是某一阶层人的代言人,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影响、危害社会公众的需求,设计应是个人与他人、集体与社会利益的协调者。
这种代内公平的思想应成为设计师的伦理思想的基础,设计应成为向社会所有人提供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和手段。
(4)工业设计应当为人们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及消费的实现提供可能,而不是单纯刺激人们更多、更快消费的手段。
第六章开发设计新产品是投资于工业创新,它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是投资于新产品,另一方面也是投资于企业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时代中的生存能力。
+P24页:当今世界各国许多著名企业都纷纷提出“设计第一”的口号,因为生产几乎都进入到用同一原料、同一技术水平生产同一类产品的自动化快速阶段,设计便成了决定性的因素。
设计是企业与市场的桥梁:它赋予了产品的形象,产品的美学价值,以及产品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的特点,而这些品质正是把生产与技术最终与消费者联系起来的桥梁。
设计一方面将生产和技术转化为适销对路的商品而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又把市场信息反馈到企业,促进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