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新部编本03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4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发展历程;2.学习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3.通过观察、绘制和比较分析来加深学生对青铜器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青铜艺术的发展历程1.西周青铜器2.春秋战国青铜器3.汉代青铜器4.唐代青铜器2. 青铜艺术的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1.视觉元素:器身、器座、器钮、器耳等;2.背景元素:饰面、纹样、符号等;3.风格特点:对称、植物纹、人物纹等。
3. 观察、绘制和比较分析1.观察西周青铜器《辟雍尊》和汉代青铜器《铜马蹄形鞭》;2.绘制辟雍尊的图案及鞭形;3.比较分析西周青铜器和汉代青铜器的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1.讲授: PPT展示西周青铜器、春秋战国青铜器、汉代青铜器、唐代青铜器;2.阐释:对青铜器的基本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进行解析和说明;3.观察:让学生观察展示的青铜器,并从中挖掘视觉元素和背景元素;4.体验:让学生绘制西周青铜器《辟雍尊》的图案及鞭形;5.比较:让学生对西周青铜器和汉代青铜器进行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过程一、西周青铜器1.展示《辟雍尊》的图片;2.分析《辟雍尊》的构成形式和视觉元素;3.分析《辟雍尊》的背景元素和风格特点。
二、春秋战国青铜器1.展示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图片;2.分析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基本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
三、汉代青铜器1.展示《铜马蹄形鞭》的图片;2.分析《铜马蹄形鞭》的构成形式和视觉元素;3.分析《铜马蹄形鞭》的背景元素和风格特点。
四、唐代青铜器1.展示唐代青铜器的图片;2.分析唐代青铜器的基本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
五、观察、绘制和比较分析1.让学生观察展示的《辟雍尊》和《铜马蹄形鞭》的图片;2.让学生绘制辟雍尊的图案及鞭形;3.让学生比较分析西周青铜器和汉代青铜器的构成形式和风格特点。
五、教学评估1.作品评估:对学生绘制的《辟雍尊》的图案及鞭形进行评估;2.口头评估: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对学生对青铜艺术的理解和认识进行评估。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课题:l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主备人:荆海霞学科:美术年级:五年级课型:欣赏·评述课时安排: 1课时教材分析:《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一节欣赏.评述课,学生对青铜器的了解不是很多,课前让学生搜集青铜器方面的材料。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作品图片,通过老师的讲解知道青铜器的发展史形成期、鼎盛期、转变期,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铭文方面来欣赏青铜器的浑厚精美,珍爱我国的国宝艺术。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在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其心理、生理快速成长。
一方面,他们对知识性强、艺术性高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对周围事物、科学、艺术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同时也具备了相当的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对新事物的认识。
但由于受年龄和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
本课内容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一切充满了神秘、新鲜和好奇,但青铜艺术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特点,认识几件著名的青铜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来欣赏我国古代的青铜艺术。
通过欣赏和探究,感悟青铜艺术的精美,初步提高学生对青铜艺术的审美能力和评述能力。
3、情感与态度: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以及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悟青铜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难点:学会从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来欣赏青铜艺术,能用简短的美术语言进行评述。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法、问题设疑法、启示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学习方法:欣赏讨论法、分组合作设疑解答法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课前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滕州市张汪镇邓联小学荆海霞。
20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认识青铜艺术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能力,学会从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鉴赏青铜器。
3. 引导学生珍爱国宝,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3.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4. 青铜器的纹饰艺术5. 青铜器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分类、特点、制作工艺和纹饰艺术,学会鉴赏青铜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青铜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古代青铜器,引导学生关注青铜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青铜艺术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3. 讲解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青铜器及其功能。
4. 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让学生了解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术。
5. 讲解青铜器的纹饰艺术,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器的美丽纹饰。
6. 讲解青铜器鉴赏方法,让学生学会从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鉴赏青铜器。
7.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件青铜器进行鉴赏,并分享鉴赏心得。
8.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爱国宝,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青铜器的资料,加深对古代青铜艺术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分类、特点、制作工艺和纹饰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青铜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强调珍爱国宝,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青铜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青铜艺术的美。
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古代的青铜艺术。
学生将通过观察、分析、欣赏和创作等环节,了解古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制作工艺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课程将重点介绍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莲鹤方壶、曾侯乙编钟等,引导学生领略古代青铜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制作工艺。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珍爱国宝,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会运用青铜艺术元素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1.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如何让学生通俗易懂地理解。
2. 引导学生将青铜艺术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提高创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绘画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知识:介绍古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制作工艺,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结合实物图片,让学生深入了解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青铜器。
3. 欣赏作品:展示古代青铜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造型、纹饰和工艺,感受青铜艺术的美。
4.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青铜艺术元素,进行绘画或手工作品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能力。
6. 课后拓展: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关于古代青铜器的资料,加深对青铜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板书设计: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青铜器的历史背景二、青铜器的艺术特点三、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四、青铜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五、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青铜器六、青铜艺术欣赏七、创作实践八、展示评价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青铜艺术为主题的作品,要求运用青铜艺术元素,形式不限。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及其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典型的青铜器物及其图案。
3.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青铜艺术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2. 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搜集青铜器物的图片和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3. 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青铜艺术概述:介绍青铜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青铜器物欣赏:展示一些典型的青铜器物,如商代晚期的青铜面具、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等,分析其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特点。
3. 青铜艺术创作: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青铜艺术的特点及其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 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难点:1. 对青铜器物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2. 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青铜器物的图片和资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绘画、手工制作等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青铜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艺术。
2. 教学新课:介绍青铜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分析青铜器物的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特点。
3. 学生实践:分组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青铜艺术。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欣赏青铜器物时的反应,了解他们对青铜艺术的认知程度。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青铜器的定义、制作工艺以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对青铜艺术的美感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及如何欣赏和分析青铜艺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对青铜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如何将青铜艺术元素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青铜艺术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准备青铜器的实物或模型,准备创作材料。
2. 学生准备:带齐美术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青铜器的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对青铜器有什么印象?”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青铜器的定义、制作工艺以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 欣赏与分析:教师展示不同朝代的青铜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形式、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4. 动手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青铜艺术创作,可以是一幅画、一件手工制品或模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幅以青铜艺术为主题的绘画或手工制品。
六、教学延伸1.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青铜艺术展览,加深对青铜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2. 邀请青铜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专业地了解青铜艺术的魅力和历史。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
2. 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看在青铜艺术方面的理解是否有提高,创作能力是否有增强。
八、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青铜艺术的理解、创作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 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看自己在青铜艺术方面的进步。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引领学生走进青铜器,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对青铜器的欣赏与评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如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和用途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审美情趣,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2.教学难点:能够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方法和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青铜器制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青铜器图片、制作工具和材料等。
2.学生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国家宝藏》节目的片段,介绍青铜器的历史和价值。
(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于青铜器的认识和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观察分析(约10分钟)(1)教师展示青铜器的图片,并介绍其种类、特点和用途。
(2)请学生观察并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和文化背景等。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青铜器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探索实践(约20分钟)(1)分组活动: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青铜器进行制作。
要求体现该青铜器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表演展示。
(2)学生制作青铜器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创意性。
(3)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针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引导学生从色彩、创意、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
4.创意拓展(约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延伸:根据本课所学的青铜器知识,尝试表演一段关于古代青铜器的小品或短剧;或者结合语文课上所学的《秦兵马俑》一课,选择一件秦朝的陶俑进行仿制或创新设计。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对象: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手工制作体验青铜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1. 青铜艺术品的图片和资料。
2. 制作青铜艺术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内容:第一节:青铜艺术简介1. 引导学生观察青铜艺术品的图片,让学生对青铜艺术有初步的认识。
2. 讲解青铜艺术的基本概念,包括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第二节:欣赏古代青铜艺术品1. 展示古代青铜艺术品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其艺术魅力。
2. 分析古代青铜艺术品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化价值。
第三节:青铜艺术品的保护1. 讲解青铜艺术品的保护知识,包括防锈、防腐蚀等。
2. 引导学生关注青铜艺术品的保护现状,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第四节:手工制作青铜艺术品1. 引导学生观察青铜艺术品的设计和造型,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发放制作青铜艺术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制作。
3. 指导学生制作过程,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五节:作品展示与评价1.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青铜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动手制作青铜艺术品的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对青铜艺术品的保护和欣赏意识。
第六节:了解青铜器的用途与象征意义1. 讲解青铜器在古代的使用场景,如礼仪、战争、日常生活等。
2. 分析青铜器上的图案和符号,引导学生了解其象征意义。
第七节:探索青铜器的制作工艺1. 介绍青铜器的制作流程,包括铸造、雕刻、打磨等工艺。
2.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第八节:青铜器与现代艺术的结合1. 展示当代艺术家如何将青铜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作品。
2. 引导学生探讨青铜器在现代艺术中的创新和应用。
第九节:动手实践——制作简易青铜器1. 发放制作简易青铜器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教材的要求是学习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
在学生青铜艺术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探究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
根据教材要求,本课用一个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和铸造方法。
2.指导学生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到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欣赏祖国古代的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起源、发展、用途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青铜器的造型、纹样、铭文等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前搜集有关青铜器的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收集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的图片等。
学生准备:课前上网下载或收集有关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老师: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一段音乐。
播放一段编钟音乐,让学生感受青铜器乐的美感。
同学们猜一猜,这么美好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讨论并回答)2.引出编钟,幻灯片播放编钟进行简单讲解。
编钟只是我国众多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我国古代青铜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精美,堪称为国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的青铜艺术。
3.板书课题(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设计意图】编钟音乐导入,感受青铜器的神奇魅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学习1.影片展示青铜器的历史与发展。
师:从刚才的影片,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生:青铜器的制作方法;青铜器的种类(鼎、壶、尊、爵、灯具等);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青铜器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2.老师小结学生的回答,从历史与发展、用途与分类、艺术与欣赏(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对青铜器的认识。
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2.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欣赏青铜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掌握。
2.提高学生欣赏青铜器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画认识和了解古代青铜器,然后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
2. 讲解环节(15分钟)(1)古代青铜器的重要地位和意义青铜器是我国古代人创造出来的杰出工艺品,它不仅在民间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宗教仪式、军事斗争、贸易交流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冶金技术已经进入到一定的发展阶段,同时它还代表了古代人类文化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模制、铸造、磨光、装饰。
在制作过程中,必须选取好的原料、精通操作工具和掌握高水准的工艺技能才能做出优秀的作品。
青铜器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雕刻技法和造型表现上。
其雕刻技法主要有凸雕、浮雕、阴刻、线刻等,而造型表现主要是通过自然界中形象的表现,使青铜器产生出生动的形象。
3. 演练环节(3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做青铜器制作过程的模拟,模拟内容为:模具的制作、铸造、磨光和装饰等。
4. 总结与延伸(10分钟)(1)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大家了解到了古代青铜器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
同时还学习到了青铜器制作过程的模拟,更好地理解了青铜器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技能。
(2)延伸推荐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和读专业书籍,进一步理解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同时,鼓励学生参观青铜器展览等活动,加深对青铜器的认识和了解。
四、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古代青铜器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 青铜器的模拟制作过程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青铜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特点和价值,通过欣赏和分析青铜器物的造型、纹饰和工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典型器物和艺术特点,以及如何欣赏和评价青铜艺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欣赏美术作品的基础,但对于古代青铜艺术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青铜艺术。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特点和价值。
2.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青铜艺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青铜艺术的历史、特点和价值。
2.如何欣赏和评价青铜艺术。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艺术的历史、特点和价值。
2.欣赏法:欣赏经典青铜器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青铜艺术的看法。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青铜器物模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青铜器物图片、视频和资料。
2.准备青铜器物模型制作材料。
3.安排适当的课堂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物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青铜艺术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讲解青铜艺术的历史、特点和价值,让学生对青铜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展示经典青铜器物,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青铜艺术的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表达自己对青铜艺术的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青铜艺术。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情况,强调青铜艺术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小学美术《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珍爱国宝---- 古代的青铜艺术》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2、知识目标: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进行欣赏?评述活动,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等方面来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代青铜艺术,陶冶艺术情操。
3、能力目标: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认识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难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法、学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利用flash 软件制作美术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录相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形像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
2、师生共同搜集青铜工艺。
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乐器吗?刚刚我们所听到的这首音乐就是这种乐器演奏出来的,它的名字叫编钟。
这件是曾侯乙编钟,它距今已经有2400 多年的历史了,还可以演奏出这么优美的音乐呢。
师:编钟是古代的一种青铜打ft乐器,它只是众多青铜器的一种,我国的青铜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精美,堪称为国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宝藏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1. 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青铜器的主要特点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1. 青铜器的设计原理和制作工艺。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青铜器的特点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青铜器的图片、视频和实物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以便记录和绘制。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古代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外观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对青铜器的初步认识和感受。
二、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青铜器的主要特点和艺术价值(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价值。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青铜器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四、青铜器的设计原理和制作工艺(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设计原理和制作工艺。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制作,体验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五、欣赏和分析古代青铜艺术(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古代青铜器的实物,让学生近距离欣赏和观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青铜器展览,加深对古代青铜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内容:青铜器的种类与功能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介绍不同类型的青铜器,如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通过欣赏青铜器使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历史价值。
三、教学难点:能够较为直观的了解青铜器的制作、使用,从而化解难点。
四、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搜集有关青铜器的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收集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的图片,并制作成幻灯片。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阶段:老师:今天我们上一节欣赏课,课题是《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由于是欣赏课,为了调动学生能够在课上积极发言,尤其是为那些想说又不敢说的孩子创造发言的机会和氛围在欣赏的过程中,同学们在老师提问后可以不用举手自由发言,从而达到共同讨论、交流的目的。
(二)发展阶段:老师:今天我们将从“知识窗”、“用途”、“纹饰”、“铸造”、“铭文”以及“代表作品”六个板块来欣赏青铜器,首先我们一起通过知识窗了解一些有关青铜器的基本知识。
青铜器的产生,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代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青铜: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
红铜加入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
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同学们可以从“用途”、“纹饰”、“铸造”、“铭文”这四个选项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选择,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内容进行演示介绍。
青铜器的用途可以概括为:生产工具、日用具、乐器、兵器和货币。
现在我们就这几个种类逐一进行了解:生产工具:在生产工具中,我们可以看到用青铜制作的锯,它的造型一边是直线造型而另一边呈锯齿状,很接近我们现在使用的锯条。
另外还有青铜制作的斧子和凿,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
日用具:日用具中我们可以看到用青铜制作的鼎和鬲,它们是用来烧水做饭的,因此属于炊煮器。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青铜艺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尊重和珍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青铜艺术。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青铜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青铜器的相关图片、资料和实物,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欣赏的对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青铜器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学生分享对青铜器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特点。
2. 教师展示一系列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青铜艺术的美。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青铜器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价值。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教师发放青铜器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2. 学生根据对青铜器的理解,创作自己的青铜器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技巧等方面。
3.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青铜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强调珍爱国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
教学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和欣赏青铜艺术。
六、课堂活动:青铜器知识问答活动目的:通过问答形式,巩固学生对青铜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活动过程:1. 教师准备一系列关于青铜器的问题,制作成题目卡片。
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2.掌握古代青铜器的形制特点及其艺术表现手法;3.能够欣赏古代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增强珍爱国宝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青铜器的形制和艺术表现手法;2.青铜器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价值。
三、教学难点1.青铜器的质地、造型和纹饰的关系;2.青铜器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2.阐述式教学法;3.分组研究讨论法;4.图片和文物展示法。
五、教学过程A. 导入(10分钟)1.师生谈论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有哪些,它们的样子都是什么样的。
2.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3.向学生简要介绍青铜器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B. 学习内容(30分钟)1.青铜器的分类和形制介绍;2.青铜器的纹饰特点及其文化内涵;3.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质地。
C. 图片展示和实物欣赏(30分钟)1.在教室或学校博物馆里展示各种青铜器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青铜器的古朴、美丽和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质地,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D. 分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研究一个青铜器,了解其历史背景、形制特点、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并在班级范围内展示研究成果。
2.班级展示结束后,让学生自己评选出班级最具有艺术价值的青铜器及其理由。
E. 总结归纳(10分钟)1.师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2.强调珍爱国宝的重要性和对文化传承的意义;3.为下一节课预习做好铺垫,提醒学生好好利用各种资源和时间。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欣赏和研究中的表现和参与度;2.学生展示和评选结果。
七、教学资源1.青铜器的图片和实物;2.教学PPT和讲义;3.学生自带的画笔和练习册等。
八、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青铜器基本形制和纹饰的练习;2.在家中观察并收集一些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器物,并在下节课上交作品和介绍。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要求是学习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
在学生青铜艺术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探究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
根据教材要求,本课用一个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和铸造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指导学生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认识到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相对较强,在别的学科中对青铜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难点是:运用所学欣赏方法,来赏析青铜作品。
五、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说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在欣赏课中更好的掌握方法,并学会运用,我准备了以下
教具:多媒体资料、图片资料静物等。
学具:有关青铜器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多媒体播放中央十套探索·发现关于吴培文老人讲述国宝司母戊鼎被发现、挖掘、保护等曲折的经历。
让学生了解司母戊鼎的相关情况以及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激发学生热爱国宝及探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板书课题)
(导课环节通过了解国宝司母戊鼎的曲折经历,直接引出课题。
用时约10分钟)
(二)、赏析作品、探究学习
1、多媒体动画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让同学们说说认得哪一件作品,并说出名称。
然后根据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小组讨论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
商代前期,青铜器上多有铭文,用于记录贵族的祭典、征代、赏赐、盟誓等,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商代中后期,青铜器铸造水平达到高峰,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
西周中晚期,有衰落趋势。
器物轻薄简陋,种类也有所减少,纹饰走向简化。
春秋时期,王室铸器减少,各诸侯国大量铸造。
铜器采用嵌红铜与嵌松绿石技术。
多用拍印法制作纹饰,错金银术和鸟虫书体的出现,都是这一时期青铜工艺的新成就。
秦汉以后,铁器、漆器、瓷器逐步取代了青铜器,但青铜制品仍有所创新,即向轻巧、实用的生活用器方向发展。
比如东汉时期的铜奔马,马型轻盈矫健;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造型优美生动而又实用。
运用收集到的青铜器相关资料,探讨青铜器的主要铸造方法:块范法、失蜡法。
2、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第一组青铜器图片,重点赏析长信宫灯和铜奔马,宫灯不仅体现了高深的艺术造诣,更将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反映了高超的合金冶炼技术,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
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赏析铜奔马: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它昂头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飞鸟,艺术造型优美,合乎力学平衡原理,给人以“腾云凌雾,一跃千里”之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3、多媒体展示并放大教材第二组图片,有四羊方尊、莲鹤方壶、宴乐攻战纹壶等,让同学们欣赏青铜器上的饰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
通过观察得出:三件青铜器不仅造型美观,纹饰也非常漂亮,初步了解几种青铜器常见纹饰:饕餮纹、凤鸟纹、兽面纹、龙纹等。
4、多媒体展示并放大教材第三组图片,利簋和放大的利簋铭文。
上面记录了周武王灭商的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白青铜器上常刻有文字即铜器铭文,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它是研究汉字发展演变的重要资料,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本环节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并从造型、纹样和文字三个方面进行赏析,使学生对青铜器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用时)
(三)、课后拓展、教师总结
通过赏析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瑰宝,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1、了解了中国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和制作方法
2、学会从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赏析我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
3、更加热爱中国传统艺术
4、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本课通过学生初步了解了中国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并学会从造型、纹样和文字三个方面进行赏析,使学生对青铜器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为中国人,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先辈留下的珍贵艺术资料,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