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文化运动内容 1、前期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德先生)(赛先生)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的八大主张:
一曰:需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仿古人
三曰:需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
2、评价:
A、进步性: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
前解放——是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④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B、局限性: ①脱离广大群众 ②没有提出反帝 ③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东西方文化
二、兴起 ①兴起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③指导思想: ④宣传阵地: ⑤活动基地: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二、兴起 ①兴起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③指导思想: 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④宣传阵地: ⑤活动基地:
师夷长技 师夷长技 以制夷 以自强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新的国家需要新的国民 新的国民需要新的思想
课标要求 1、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口号内容 和评价。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1912——1915年的中国在政治、经济、 第三、公司有很严厉的奖罚制度,并且我觉得有些地方很不合理,罚的多,奖的少,没法做到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