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分型面的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887.00 KB
- 文档页数:19
模具设计分型面的选择及设计原则一、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的选择也是模具设计的第一步,它受到产品的形状,外观,壁厚,尺寸精度,模穴数等很多因素的影响。
一般的产品拿到手里,大分型面确定我相信大家对这个基本没什么问题。
可对于很多有侧抽芯,或者涉及到枕位,碰穿,插穿时。
这些就有争论了,怎么去选择有时候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因此,咱们这里来聊聊如何去选择分型面。
一般来说分型面的选择都会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1:符合产品脱模要求分型面也就是为了产品能顺利取出模具的。
因此,分型面的位置应该选在产品断面尺寸最大的部位,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2:方位的确定在决定产品在模具里面的方位时,分型面的选择应该尽量防止产品形成侧孔或者侧扣位,应避免采用复杂的模具结构。
3:分型面的形状一般的产品,常常采用一个与注塑机开模运动方向垂直的分型面,特殊情况下才采用其它形状的分型面。
分型面的形状以方便加工和脱模为原则。
像某此弯曲的产品,分型时就得根椐它弯曲的曲率来。
4:确保产品外观和质量分型面不要选择在产品光滑的'外表面。
外观面一般来说是不允许有夹线及其它影响美观的线条出现的;有些有同心度要求的产品,得把有同心度要求的部分全部放到同一侧,这样才能保证其同心度。
5:有利于脱模一般的模具的脱模机构都是在动模的,所以选择分型面时应尽可能的使开模后产品留在动模。
因此对于有些有可能粘住定模的地方,我们往往会加做定模辅助脱模机构。
6:考虑侧向开模距离一般的侧向机械式开模的距离都是比较小的。
因此选择分型面时应把抽芯距长的方向选择在前后模开合的方向上,将短的方向做为侧向分型。
7:锁模力的考虑模具的侧向锁模力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对于投影面积较大的大型产品,应将投影面积大的方向放在前后模开合模方向上,而将侧投影面积较小的作为侧向分型。
8:利于排气当把分型面做为主要排气时,应该把分型面设计在塑料流动的末端,以利于排气。
9:模具零件易于加工选择分型面时,应把模具分割成易于加工的零件,减小机加工难度。
第二节分型面的选择一、分型面及其基本形式为了塑件的脱模和安放嵌件的需要,模具型腔由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组成,这些可分离部分的接触表面即称为分型面。
一副塑料模具根据需要可能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分型面。
分型面可能是垂直于合模方向或倾斜于合模方向,也可能是平行于合模方向。
合模方向通常是指上模与下模、动模与定模闭合的方向.通常分型面的形状有平面、斜面、阶梯面、曲面几种形式。
二、分型面选择的一般原则分型面的选择很重要,它对塑件的质量、操作难易、模具结构及制造影响很大。
在选择分型面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才能使塑件顺利地脱模。
2。
确定有利的留模方式,便于塑件顺利脱模。
在注射成型时,因推出机构一般设置在动模一侧,故分型面应尽量选在能使塑件留在动模内的地方。
3. 当孔间距较小时,却难以设置有效的推出机构,若按图(b)分型,只需在动模上设置一个简单的推件板作为脱模机构,故较为合理。
4。
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对于同轴度要求高的塑件,在选择分型面时,最好把要求同轴部分放在分型面的同一侧(见右下图),避免由于合模精度的影响而引起形状和尺寸上的偏差.5.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因为分型面不可避免地要在塑件上留下痕迹,所以分型面最好不要选在塑件光滑的外表面或带圆弧的转角处.6.便于模具加工制造。
7。
考虑成型面积和锁模力。
为了可靠地锁模以避免胀模溢料现象的发生,选择分型面时应尽量减少塑件在合模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8。
对侧向抽芯的影响。
一般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的侧向抽拔距离都较小,故选择分型面时,应将抽芯或分型距离长的一方放在动、定模开模的方向上,而将短的一方作为侧向分型的抽芯.9. 考虑排气效果。
分型面应尽量与型腔充填时塑料熔体的料流末端所在的型腔内壁表面重合,以利于把型腔内的气体排出。
思考与练习1。
分型面选择的一般原则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2。
分析(作业)产品零件图,确定分型面的位置。
3给图中两个塑件选择分型面,并注明动模和定模的方向。
塑料模具设计基础——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塑料模按模塑方法分类,可分为__压缩模_、_压注模_、_注射模_、__挤出机头_;按模具在成型设备上的安装方式分为_移动式模具_、_固定式模具_、_半固定式模具_;按型腔数目分为_单型腔模具_、_多型腔模具_。
2.分型面的形状有__平面__、__斜面__、__阶梯面_、__曲面__。
3.为了便于塑件的脱模,在通常情况下,使塑件在开模时留在_动模_或者________上。
4.分型面选择时为便于侧分型与抽芯,若塑件有侧孔或者侧凹时,宜将侧型芯设置在_垂直开模方向_上,陈液压抽芯机构外,通常应将抽芯或者分型距较大的放在__开模方向_上。
5.为了保证塑件质量,分型面选择时,对有同轴度要求的塑件,将有同轴度要求的部分设在_同一模板内_。
6.为了便于排气,通常选择分型面与熔体流淌的__末端__相重合。
7.关于小型的塑件常使用嵌入式多型腔组合凹模,各单个凹模常使用_机械加工_、__研磨__、__抛光__或者_热处理_等方法制成,然后整体嵌入模板中。
8.影响塑件尺寸公差的因素有_成型零件的制造误差_、_成型零件的磨损_、_成型收缩率的偏差与波动_、_模具的安装配合误差_、_水平飞边厚度的波动_。
9.影响塑件收缩的因素可归纳为_塑料的品种_、_塑件的结构_、_模具结构_、_成型方法及工艺条件_。
10.塑料模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约为塑件总公差的__Δ/3__。
成型零件的最大磨损量,关于中小型塑件取__Δ/6__;关于大型塑件则取__Δ/6下列__。
11.塑料模的合模导向装置要紧有__导柱__导向与__锥面__定位,通常用__导柱导向__。
12.当模塑大型、精度要求高、深型腔、薄壁及非对称塑件时,会产生大的侧压力,不仅用_导柱导向机构_,还需增设__锥面__导向与定位。
13.塑料模在成型过程中所受的力有__锁模力_、_注射压力_、_成型压力_等,其中__锁模力_是要紧的。
14.塑料模失效的形式有__变形__、__断裂__、__腐蚀__与__磨损__等。
塑模模具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塑料模具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型腔板B. 型芯C. 顶针D. 螺丝2.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以下哪个因素对产品的精度影响最大?A. 材料选择B. 注塑压力C. 模具温度D. 冷却时间3. 下列哪项不是塑料模具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A. 塑料的流动性B. 塑料的收缩率C. 模具的强度D.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4. 注塑模具的浇口系统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个部件?A. 主浇道B. 分浇道C. 冷料井D. 型腔5. 在模具制造过程中,以下哪种材料通常不用于制作型腔?A. 钢B. 铝C. 铜D. 塑料6. 下列哪一项不是塑料模具的常见问题?A. 翘曲B. 缩水C. 熔接线D. 腐蚀7. 以下哪种冷却方式不属于塑料模具的冷却系统?A. 水冷B. 风冷C. 油冷D. 电冷8. 在塑料模具的顶出系统中,以下哪个部件不是必需的?A. 顶针B. 顶针板C. 弹簧D. 型腔板9. 以下哪种塑料不适合使用热流道系统进行注塑成型?A. ABSB. PCC. POMD. PVC10. 在模具设计中,以下哪种方法不用于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A. 使用耐磨损材料B. 表面硬化处理C. 减少模具的复杂度D. 增加模具的尺寸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塑料模具的型腔数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决定。
12. 注塑机的注射量应该________(大于/小于)模具所需的塑料量。
13. 塑料模具的排气系统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
14. 在模具设计中,冷却管道的布局应________以确保制品的均匀冷却。
15. 塑料模具的分型面选择应尽量避免在制品的________。
16. 热流道系统中的分流板通常由________材料制成。
17. 塑料模具的顶出系统设计应确保制品的________和________。
18. 注塑成型过程中,背压的调整可以影响塑料的________和________。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选择模具分型面时,通常应考虑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模具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塑件在动,定模的方位确定后,其模具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的最大轮廓处,否则塑件会无法从型腔中脱出,这是最基本的选择原则。
2.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塑件顺利脱模
由于注塑机的顶出装置在动模的一侧,所以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尽可能使塑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一侧,这样有助于在动模部分设置的推出机构工作,若在定模内设置推出机构就会增加模具的复杂程度。
3.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和外观质量
模具分型面不能选在塑料之间的光滑表面和外观面,以免影响制件的外观质量。
对于塑料制件要求同轴度较高的部分,选择模具分型面时最好将它们设置在模具的同一侧塑腔内。
4.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模具的加工
通常在模具结构设计中,选择平直分型面居多。
但为了便于模具的制造,应根据模具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分型面。
5.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排气
模具分型面是模具结构中主要的排气渠道,应尽量设置在塑料融体流动方向的末端,并且与浇注系统的设计应同时考虑,便于模具型腔内的气体排出。
6.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考虑模具的侧向抽芯
为了保证侧向抽芯的放置容易和抽芯机构的动作顺利,选择模具分型面时,应以浅的侧向凹孔或短的侧向凸台作为抽芯方向,将较深的凹孔或较高的凸台放置于合模的方向,并尽量把侧向抽芯机构放置在动模一侧。
以上信息由:金马泰模具厂提供。
塑料模具设计一、判断题1.注塑机锁模力不足时,容易发生制品飞边现象。
√32.对于模具设计者来说,模具型腔数量取决于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综合考虑。
√43.注塑模具顶出位置应设置在脱模力较小的地方,如靠近型芯,筋等等。
×84.分型面选择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必须开设在制品断面轮廓最大的地方。
否则,制品只能强脱或抽芯。
√45.在模具结构许可的情况下,冷却水孔数量尽量多,尺寸尽量大。
√106.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塑料收缩率越大,脱模阻力越大。
√27.模具导向零件中,导柱和导套的配合一般是过盈配合。
×78.塑料件同轴度要求高的部份可分别设置在动模和定模内成型,有利于保证同轴度。
×49.圆筒形产品通常使用推板顶出。
√810.斜导柱角度与锁紧块角度不同是为了在开模时使楔紧面的分开慢于斜导柱驱动滑块分开。
×911.排气槽通常设置在熔体最后充满的地方。
√412.滑块斜导柱孔与斜导柱的配合一般采用过渡配合。
×913.流道末端的排气间隙一般比型腔末端排气间隙小。
×41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塑料与型芯的摩擦系数越大,脱模阻力越大。
√815.塑料收缩率是材料固有的属性,它与注塑成型工艺、塑料制品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无关。
×216.一般地,立式注塑机所占的高度较大,卧式注塑机所占的长度较大。
√317.多型腔注塑模具的流道平衡有自然平衡和流动平衡。
√418.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塑料收缩率会随着注塑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219.潜伏式浇口和点浇口都是可以自动脱落的进浇方式。
√420.模具冷却的目的是快速降低塑料熔体的温度,使之尽快凝固以便顶出。
√1021.薄壁制品发生缺料时,应该首先提高注射压力。
√322.三大高分子材料是塑料、橡胶、化学纤维。
√123.为了使嵌件与塑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嵌件的表面应具有止动的部分,以防嵌件移动。
√524.为便于塑料件脱模,应使塑件在开模时尽可能留在定模一侧。
第一章测试1.“抽取体”命令可以用来抽取产品体外表面的曲面作为分型片体。
()A:对B:错答案:A2.“移除参数”命令可以移除模具设计过程中的关联参数。
()A:对B:错答案:A3.模具坐标系要设置在UG的绝对坐标位置。
()A:错B:对答案:B4.塑料模具中的浇口套也叫唧嘴。
()A:对B:错答案:A5.型芯型腔部件也叫模仁或模芯。
()A:错B:对答案:B6.要对缝合后的片体进行边界检查,可采用UG“分析”下拉菜单中的“检查几何体”命令。
A:对B:错答案:A7.用分型曲面对工件进行拆分从而得到型芯和型腔,可用UG的“拆分体”命令。
A:对B:错答案:A8.UG模具设计外挂常用胡波外挂、燕秀UG外挂等,利用外挂可以快速设计模具的一些常用标准件。
A:对B:错答案:A9.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工艺装备,用来成型常用的电子电器类外壳产品、汽车用品及家电零件等。
A:错B:对答案:B10.塑料是由合成树脂及添加剂组成。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UG产品斜率分析的目的有()。
A:对直身面增加拔模B:找出分型面位置C:得到前模面和后模面的拔模角度答案:ABC2.UG“塑模部件验证” 命令在模具分模中的主要作用是()。
A:获得分型线B:区分前后模颜色面C:修补破孔答案:B3.对于小件产品(<100mm),产品边到模仁边的距离一般取25~30 mm;产品最高位置到前模仁(型腔)顶面的距离一般取25~30 mm。
()A:对B:错答案:A4.创建分型面时,产品R角处一般不用拉伸命令来创建片体。
()A:错B:对答案:B5.分模前要设置产品的收缩率,UG中常用“缩放体”命令设置产品收缩率。
()A:错B:对答案:B6.分型面的选择原则是:开设在产品投影轮廓最大处。
A:错B:对答案:B7.分型面是指分开模具取出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可分离接触的表面。
A:错B:对答案:B8.UG在抽取多个产品外观面时,可结合“颜色过滤器”进行快速抽取。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设计原则注塑模具的分型面,这个词一听就让人觉得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决定我们能不能顺利取出塑料件的一个关键因素。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在设计分型面时,咱们得注意些什么。
1. 分型面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分型面?首先,分型面就是模具的两个部分相接的地方,通俗点说,就是模具合在一起的“门”,这个“门”一开,咱们的产品才能顺利出来。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门”设计得不合适,那出来的产品就像个坏苹果,难看得很,不仅浪费了材料,还得重来,真是让人心疼啊。
1.2 分型面的功能这个“门”可不是说开就开的,它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比如,确保模具的对接精度,防止漏料;还要便于操作,方便工人打开模具取出产品。
要是这“门”设计得好,大家工作起来就轻松多了,真是事半功倍。
2. 分型面设计的原则2.1 简单易行的设计说到设计原则,首先要说的就是“简单”!别把事情搞复杂,设计越简单,出错的概率就越低。
想象一下,你设计个复杂得像迷宫一样的分型面,结果工人进进出出都找不到方向,最后累得像只狗,这可就得不偿失了。
2.2 符合产品的形状再来就是,要根据你要做的产品形状来设计分型面。
比如,如果你的产品是个球形的东西,那你可不能给它设计个方形的分型面,这样不仅取不出来,还得给它找个“新家”!所以,分型面的设计一定要与产品形状“珠联璧合”,才能顺利取出。
2.3 考虑排气和冷却还有一点,千万别忽略了排气和冷却的问题。
塑料在注塑时,气体会被压进去,这可得有个地方让它们“透透气”。
设计合理的排气孔,能有效减少气泡,确保产品的质量。
冷却也是个关键,模具里温度一高,产品就容易变形,大家想要的可不是变形金刚。
3. 分型面的优化技巧3.1 选对材料说到优化,材料的选择也不能小觑。
不同材料对分型面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硬度、耐磨性、导热性,这些都得考虑。
要是用错材料,分型面可能很快就磨损了,那可就麻烦了。
3.2 模具结构的调整最后,模具的结构调整也是提升分型面设计的好方法。
注塑模--成型部分(模仁)设计原则我是以一个产品结构设计者的角度来介绍,而非专业模具设计者,所论述的知识内容只为产品结构设计工作服务。
上面有讲到注塑模中的标准模架部分,现在来讲成型部分的一些基本原则,也就是模仁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拔模1,拔模的必要性拔模并非模具工作者的口头术语,我们做结构的也经常讲这个东西,它关乎塑件制品能否顺利脱模,关乎制品的成型难度、顶出难度、表面质量等,是我们在设计产品时时时刻刻要考虑到的问题。
有人说只要在关键位置给出拔模角度就好了,其他的就叫模具设计者们去自己弄吧,我并不赞同这个说法,拔模在产品结构设计环节就该被完成,为何要拖到下个工序呢,对于一个产品,任何一个面都要考虑拔模问题,并在结构设计环节做出来,这是咱的职业操守。
拔模的定义:为了能够使产品能够顺利脱模,我们把产品的侧壁设置一定角度的做法就叫做拔模,这个角度就叫拔模角度,为什么设置拔模角度:热塑性塑料在冷却过程中会收缩,从而紧贴在模仁上,很难被顶出。
(如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开模以后,产品从定模脱出,贴在后模上面,此时顶出装置开始把塑件从动模上顶出,但塑件却被卡在了后模上面,当然塑料肯定很有钢铁强,最终会被顶出,可强行顶出会使塑件变形或被破坏。
这就是拔模方向错误导致的。
2,拔模角度的选择拔模会改变原定产品的尺寸,会使直面变成斜面,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只有拔好模的产品外观尺寸才是正确的,未拔模的是错的,那我们就不用去纠结拔模后会改变尺寸的问题了。
当然,在保证顺利脱模的情况下,拔模角度越小越好,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考虑拔模角度的大小呢?之前在产品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中就有说过,如下:(1),在不影响产品外观和功能下,拔模角尽量大。
(2),尺寸大的产品,拔模角尽量小。
(3),产品结构复杂不易拔模的,采用较大斜度。
(4),塑胶材料收缩率大的,拔模斜度也要大。
(5),增强塑料选大斜度,自润滑塑料选较小斜度。
模具设计习题与答案模具设计习题与答案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模具设计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参考。
填空1. 分型面的形状有平面、斜面、阶梯面、曲面。
2. 分型面选择时为便于侧分型和抽芯,若塑件有侧孔或侧凹时,宜将侧型芯设置在垂直开模方向上,除液压抽芯机构外,一般应将抽芯或分型距较大的放在开模方向上。
3. 为了保证塑件质量,分型面选择时,对有同轴度要求的塑件,将有同轴度要求的部分设在同一模板内。
4. 为了便于排气,一般选择分型面与熔体流动的末端相重合。
5. 为了便于塑件的脱模,在一般情况下,使塑件在开模时留在动模或下模上。
6. 注射模分流道设计时,从传热面积考虑,热固性塑料宜用梯形截面和半圆形截面分流道;热塑性塑料宜用圆形分流道。
从压力损失考虑,圆形截面分流道最好:从加工方便考虑用梯形、U形或矩形分流道。
7. 在多型腔模具中,型腔和分流道的排列有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两种。
8. 当型腔数较多,爱模具尺寸限制时,通常采用非平衡布置。
由于各分流道长度不同,可采用将浇口设计成不同的截面尺寸来实现均衡进料,这种方法需经多次试模和整修才能实现。
9. 浇口的类型可分点浇口、侧浇口、直接浇口、中心浇口、潜伏式浇口、护耳浇口六类。
10. 浇口截面形状常见的有矩形和圆形。
一般浇口截面积与分流道截面之比为3%~9%,浇口表面粗糙度值不低于为0.4um。
设计时浇口可先选取偏小尺寸,通过试模逐步增大。
11. 注射模的排气方式有开设排气槽排气和利用模具分型面可模具零件的配合间隙自然排气。
排气槽通常开设在型腔最后被填充的部位。
最好开在分型面上,并在凹模一侧,这样即使在排气槽内产生飞边,也容易随塑件脱出。
12. 排气是塑件成型的需要,引气是塑件脱模的需要。
13. 常见的引气方式有镶拼式侧隙引气和气阀式引气两种。
判断1. 侧浇口包括扇形浇口和薄片式浇口,扇形浇口常用来成型宽度较大薄片状塑件;薄片式浇口常用来成型大面积薄板塑件(√)2. 成型零件的磨损是因为塑件与成型零件在脱模过程中的相对摩擦及熔体冲模过程中的冲刷。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1. 符合塑件脱模:为使塑件能从模具内取出,分型面的位置应设在塑件断面最大尺寸的位。
2. 分型面的数目和形状:通常只采用一个与开模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分型面。
确定分形面应以模具制造及脱模方便为原则。
3. 型腔的选择:尽量防止形成侧孔和侧凹,以避免采用较复杂的模具结构。
4. 确保表面质量:分型面尽量不要选择塑件光滑的外表面,避免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将塑件要求同轴度的部分放在分型面的同一侧。
以确保塑件的同轴度;要考虑减小造成塑件大、小端的尺寸差异要求等。
5. 有利于塑件脱模:由于模具的脱模机构通常设置在动模一侧,故尽可能使开模后塑件留在动模一侧。
6. 考虑侧向轴拔距。
一般机械式分型抽芯机构的侧向轴拔距都较小,因此选择分型面的时应将抽芯或分型距离长的方向置于动、定模的开合模方向上,即将短轴拔距作为侧向分型或抽芯。
并注意将侧抽芯放在动模边,避免定模抽芯。
7. 锁紧模具的要求:侧向合模锁紧力较小,故对于投影面积较大的大型塑件,应将投影面积大的方向放在动、定模的合模方向上,而将投影面积小较小的方向作为侧向分型面。
8. 有利于排气。
当分型面作为主要排气渠道时,应将分型面设计在塑料的流动末端,以利于排气。
9. 模具零件易于加工。
具体类型的选择:薄壁壳体塑件成型收缩紧紧包住型芯,故将型芯设在动模边,凹模设在定模边,开模后塑件留于动模,以利脱模。
垫圈类塑件,壁较厚而内孔较小,塑件成形收缩对型芯包紧力较小,若型腔设于定模,很可能塑件粘在定模上,模具势必考虑采用动、定模双脱模,因此采用型腔设在动模内,可采用推管或推杆脱模。
塑件外形较简单,但内部有较多的孔时,塑件成形收缩后必留于型芯上。
型腔设在定模内,动模也采用推件板就可以完成脱模,且模具结构简单。
塑件的孔对称,故型芯也对称设置,如果要迫使塑件留在动模内,可将型腔和大部分型芯设在动模内,采用推管脱模。
塑件的孔对称,故型芯也对称设置,如果要迫使塑件留在动模内,可将型腔和大部分型芯设在动模内,采用推管脱模。
简述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分型面是一种特殊的抽象概念,用于描述物体表面的形态特征。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分型面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选择分型面的原则。
选择分型面应考虑产品的功能和使用需求。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型面。
例如,对于机械零件,分型面应能够确保零件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于塑料制品,分型面应能够实现良好的尺寸和表面质量。
选择分型面还应考虑制造工艺和成本因素。
分型面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到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分型面的设计应能够实现高效的模具制造和生产过程,并且不会增加过多的成本。
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工艺和效益等因素。
选择分型面还应考虑产品的外观和美观度。
产品的外观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分型面的设计应能够实现产品的美观和精致。
在选择分型面时,需要考虑产品的整体造型、外观细节和表面质量等因素,以提升产品的外观吸引力。
选择分型面还应考虑产品的材料和环境因素。
不同的材料对分型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金属材料,分型面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对于塑料材料,分型面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磨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型面以确保产品在各种环境下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选择分型面还应考虑制造和装配的便利性。
分型面的设计应能够方便模具的制造和产品的装配。
分型面的设计应符合模具制造和产品装配的工艺要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选择合适的分型面是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需求、制造工艺、成本因素、外观要求、材料和环境因素以及制造和装配的便利性等因素。
只有选择合适的分型面,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四部分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是指分开模具取出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表面。
一副模具根据需要可能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型面,分型面可以是垂直于合模方向,也可以与合模方向平行或倾斜,我们在这里选用与合模方向垂直的分型面。
1、分型面的形式:分型面的形式与塑件几何形状、脱模方法、模具类型及排气条件、浇口形式等有关,我们常见的形式有如下五种:水平分型面、垂直分型面、斜分型面、阶梯分型面、曲线分型面。
2、分型面的选择原则:a)、便于塑件脱模:1、在开模时尽量使塑件留在动模内2、应有利于侧面分型和抽芯3、应合理安排塑件在型腔中的方位;b)、考虑和保证塑件的外观不遭损坏c)、尽力保证塑件尺寸的精度要求(如同心度等)d)、有利于排气e)、尽量使模具加工方便3、我们确定的分型面经过仔细的审核和逐步的推敲,我们最终把分型面确定在了这里因为在此,它不会影响到制件表面的质量,也不会影响到塑件的脱模,而且成型零件便于加工,可以节约制造成本。
浇注系统的设计1、浇注系统的组成所谓注塑模的浇注系统是指从主流道的始端到型腔之间的熔体流动通道。
其作用是使塑件熔体平稳而有序地充填到型腔中,以获得组织致密、外形轮廓清晰的塑件。
因此,浇注系统十分重要。
而浇注系统一般可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无流道浇注系统两类。
我们在这里选用普通浇注系统,它一般是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四部分组成,如图四所示:图四2、浇注系统各部分的设计A、主流道设计:主流道是连接注射机喷嘴与分流道的一段通道,通常和注射机喷嘴在同一轴线上,断面为圆形,带有一定的锥度,其主要设计点为:⑴主流道圆锥角α=2o~6o,对流动性差的塑件可取3 o~8o,内壁粗糙度为Ra0.63μm 。
⑵主流道大端呈圆角过渡,半径r=1~3mm ,以减小料流转向过渡时的阻力。
⑶在模具结构允许的情况下,主流道应尽可能短,一般小于60mm ,过长则会影响熔体的顺利充型。
⑷对小型模具可将主流道衬套与定位圈设计成整体式。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塑料模具设计专业: 模具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机设07级**: ***学号: ****************: ***时间: 2011年1月5日目录第一部分产品的说明第二部分塑件分析第三部分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及校核第四部分型腔的数目决定及排布第五部分分型面的选择第六部分浇注系统的设计第七部分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第八部分推出机构的设计第九部分模架的选用第十部分冷却系统设计第十一部分模具的动作过程第十二部分设计小结第十三部分参考资料第一部分产品的说明本塑件结构简单, 壁厚均匀, 模架结构较简单。
精度要求较高, 为四级精度, 材料为聚乙烯成型性能一般, 其他并无特殊要求。
图一: 塑件俯视图第二部分塑件的分析聚乙烯化学名称: PE材料分析: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固性树脂。
在工业上, 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
聚乙烯无臭, 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优良。
聚乙烯无臭, 无毒, 手感似蜡, 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 化学稳定性好, 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 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 吸水性小, 但由于其为线性分子可缓慢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且不发生溶胀, 电绝缘性能优良;但聚乙烯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作用)是很敏感的, 耐热老化性差。
聚乙烯的性质因品种而异, 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和密度。
塑件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的确定:根据该塑件的结构特点和得成型性能, 查相关手册得到ABS塑件的成型工艺参数:第三部分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及校核注射模是安装在注射机上的, 因此在设计注射模具时应该对注射机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必要的了解, 以便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模具, 同时选定合适的注射机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