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四肢长骨骨折骨不愈合的治疗
田应伟;宋超敏
【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1)004
【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长骨骨折骨不愈合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四肢长骨骨折骨不愈合56例,手术取出原内置物,清除骨折端软组织及瘢痕,使骨折断端松解复位,用电钻扩通髓腔,复位矫正成角,选用适当的内固定器或外固定支架进行可靠固定,同时取自体髂骨,用同种异体骨或异种骨置骨;在可靠内固定的前提下,进行CPM功能锻炼,同时进行理疗,强调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经13-28个月术后随访,均获满意治疗效果.结论四肢长骨骨折骨不愈合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题之一,四肢长骨骨折因骨折呈严重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手术操作失误或内固定不完善、以及术后不恰当的活动或功能锻炼等因素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治疗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可靠的内固定,术中足量植骨,同时强调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总页数】2页(P340-341)
【作者】田应伟;宋超敏
【作者单位】南充卫校附属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四川,南充,637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1
【相关文献】
1.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愈合临床治疗研究 [J], 田科良;向忠
2.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四肢长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J], 宋卫华
3.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四肢长骨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研究 [J], 黄班华;张环照;陈益霖
4.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的效果探讨 [J], 王玺
5.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28例报告 [J], 谢垒;周明弟;张谢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注射用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干骨折的临床分析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是一种新兴的治疗四肢骨干骨折的方法。
它通过注射方式将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入患者体内,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减轻患者的疼痛。
在临床实践中,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本文将从临床角度对注射用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干骨折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一、治疗原理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是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生物制剂,其主要成分是鹿瓜多肽和骨肽。
鹿瓜多肽是一种天然的多肽物质,具有促进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可以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骨肽是一种特殊的多肽分子,具有调控骨代谢的功能,可以增加骨密度和促进骨骼修复。
通过将这两种成分注入患者体内,可以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临床应用1. 患者选择注射用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干骨折适用于成年人和老年人,尤其适合于骨质疏松的患者。
对于严重的骨折或者骨骼缺损患者,也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但是对于有严重内脏疾病或者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慎重考虑治疗方案。
2. 治疗过程患者在接受注射用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治疗之前,首先需要接受骨折部位的X光检查和临床评估,以确定骨折类型和愈合程度。
然后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包括注射剂的用量和注射间隔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接受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生化指标的监测。
3. 疗效评估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疗效评估。
主要包括骨折部位的X光检查和疼痛评分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判断治疗效果的好坏,并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了解骨折愈合的情况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临床疗效从临床实践中的数据来看,注射用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干骨折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此种治疗方法可以显著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且提高骨折愈合的成功率。
四肢长骨粉骨折伤残鉴定摘要:一、四肢长骨骨折概述1.定义与分类2.骨折的常见原因3.骨折对人体的影响二、四肢长骨骨折的伤残鉴定1.鉴定标准2.鉴定方法3.鉴定注意事项三、四肢长骨骨折的治疗与康复1.治疗原则2.康复训练3.预后及预防正文:一、四肢长骨骨折概述四肢长骨骨折是指发生在四肢长骨骨干上的骨折,通常包括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等。
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和程度,四肢长骨骨折可分为线性骨折、螺旋骨折、压缩骨折、粉碎骨折等。
四肢长骨骨折的常见原因包括外力冲击、肌肉疲劳、骨质疏松等。
骨折后,患者可能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四肢长骨骨折的伤残鉴定1.鉴定标准根据我国《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四肢长骨骨折的伤残等级分为十级,其中一级为最重,十级为最轻。
伤残等级主要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程度、治疗效果等因素综合评定。
2.鉴定方法四肢长骨骨折的伤残鉴定需由专业鉴定人员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询问病史、观察骨折部位、了解治疗过程等。
此外,还需参考影像学资料,如X 光片、CT 等,以了解骨折线的形态、移位程度等。
3.鉴定注意事项在进行四肢长骨骨折的伤残鉴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患者在鉴定时处于病情稳定期,以获得更准确的鉴定结果;(2)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治疗过程,以便对骨折情况进行全面评估;(3)参考影像学资料时,要关注骨折线的形态、移位程度等因素。
三、四肢长骨骨折的治疗与康复1.治疗原则四肢长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复位是指将骨折端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固定是指采用适当的方法使骨折端保持稳定,如石膏固定、内固定等;功能锻炼是指在固定期间进行患肢肌肉、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四肢长骨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部位、程度等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
长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贾卫斗;郑铁钢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3(015)004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四肢长骨骨折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希望骨折能顺利愈合,而且希望早日恢复功能.
【总页数】3页(P245-247)
【作者】贾卫斗;郑铁钢
【作者单位】解放军251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解放军251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
【相关文献】
1.长骨骨折不愈合与迟缓愈合的治疗进展 [J], 陈奕;吴天河;黄桂成
2.长骨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在长骨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J], 都海;赵铭;刘建伟;黄亮;易泽洪;杨国齐;康兵文;刘光勇;马俊;蔡杰勇;肖波;彭德全
3.长骨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进展 [J], 荆慧田;黄德清
4.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外科治疗进展 [J], 王绪成;徐祝军;聂虎;谢加兵;朱劲松
5.四肢长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J], 王俊芳;方煌;罗永湘;陈安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少年四肢长骨骨折累及骨骺具体标准青少年四肢长骨骨折指的是在青少年的成长发育阶段发生的四肢长骨骨折。
青少年的骨骺还在发育当中,所以在骨骺区域发生骨折会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在青少年四肢长骨骨折的处理中,具体标准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骨折类型、骨折位置、伴随损伤等。
下面将分别对青少年四肢长骨骨折的具体标准进行介绍。
一、骨折类型1.横向骨折:骨折线与骨干呈90度以上的角度,称为横向骨折。
这种类型的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的直接作用导致的,如外伤等。
横向骨折需要进行适当的复位和固定,以保证骨折断端的准确对位。
2.斜向骨折:骨折线与骨干呈45度至90度的角度,称为斜向骨折。
斜向骨折通常伴有一定的断端位移,处理时需注意将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并固定。
3.纵向骨折:骨折线沿骨干长轴方向,称为纵向骨折。
纵向骨折通常由于骨质的疾病或骨干内力的作用导致。
处理时需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复位和固定。
4.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状,通常由于骨干受到扭曲力作用导致。
处理时需注意将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并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固定。
二、骨折位置1.近端骨折:骨折发生在骨干的近心端,通常与关节相邻。
近端骨折通常需要特殊的复位和固定技术,以保证关节的正常功能。
2.远端骨折:骨折发生在骨干的远心端,通常是离开关节较远的位置。
处理时需将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并使用适当的固定方法。
3.干骺骨折:骨折发生在骨骺处,即青少年骨骺区域。
这种类型的骨折通常伴有生长发育的不良,处理时需特别注意对骨骺的损伤进行保护。
三、伴随损伤除了骨折外,青少年四肢长骨骨折可能伴有其他的伴随损伤,如肌肉、血管、神经等。
这些伴随损伤需要同时进行处理,以保证青少年的功能和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
在处理青少年四肢长骨骨折时,除了上述具体标准外,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复位的方法和固定的选择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骨折,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固定装置的选择。
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策略与研究进展近年来四肢骨折发病率逐年增加,创伤骨科微创理念的不断发展,对软组织保护越来越重视,目前尚没有一种固定方法能解决所有骨折。
本文就四肢骨折内固定理念及固定方法选择策略、各固定方法优劣等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有益于骨科临床医生工作。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of fractures of extremities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The concept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aumatic orthopedics continues to evolve,and there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soft tissues.At present,there is no fixed method to solve all the fractur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oncept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s of the extremities,the selection strategies of the fixation methods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fixation methods,in order to benefit the orthopedic clinicians.Key words: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Strategy;Progress骨折,尤其是四肢长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损伤,简单骨折处理起来相对容易,对于一般骨科医生来说,难度不大。
复杂骨折处理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骨科医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随着近年建筑业和交通业的迅猛发展,高能量骨折、开放伤明显增加。
探讨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的原因和手术治疗发表时间:2015-10-30T11:46:43.4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作者:陶永战[导读]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100 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伤情严重和医源性因素是造成骨不连的主要因素。
通过使用手术去除硬化骨,并打通髓腔,加强固定和植骨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1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的原因和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50例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患者,对其骨不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手术治疗,采取内固定和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的效果。
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4~17个月,所有患者再次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部位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5~10个月。
术后随访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在2个月左右骨折端有新的骨痂生成,3~4个月有连续骨痂生成,6~8个月骨折达到临床愈合。
另外,所有患者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为(32.58±15.69)min,在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14±5.67)mL。
结论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伤情严重和医源性因素是造成骨不连的主要因素。
通过使用手术去除硬化骨,并打通髓腔,加强固定和植骨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原因;手术治疗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意外事故随之增加,使得四肢长骨骨折包括多发、粉碎和多段骨折的现象明显增高,尤其是开放骨折的发生率在显著增高,治疗难度较大。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针对四肢长骨骨折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大多数骨折均可以愈合。
但骨不连时有发生,失败率较高,已经成为骨科医生的一大难题。
骨不连是四肢长骨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比较困难,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给患者自身带来极大的痛苦[1]。
骨折不愈合的治疗研究进展黄凯裕【摘要】随着交通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的多发,骨折已成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骨折不愈合是骨折常见并发症,形成原因复杂,危害严重.目前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主要有手术、生物刺激、物理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方法.虽治法多样,但治愈率较低,且临床上尚无标准、统一的治疗方法.该文系统阐述了近几年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进展,期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08【总页数】4页(P1455-1458)【关键词】骨折不愈合;研究进展;骨折【作者】黄凯裕【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骨折不愈合又称骨不连,指骨折端在某些条件影响下,骨折愈合停止,形成假关节,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时骨折部位有明显的异常活动而疼痛不明显的疾病。
有数据显示,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为5%~10%[1]。
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比较棘手,人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寻找出若干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骨折不愈合是现知最直接、效果最好、见效最快的方法,主要包括植骨术、内固定术与外固定术等。
1.1 植骨术普通植骨术疗效显著,但易感染,且价格昂贵。
经典的植骨术有:带血管蒂骨移植、自体骨髓移植等。
1.1.1 带血管蒂骨移植带血管蒂骨移植能提供稳定的结构支持和丰富血运。
靳国强等[2]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四肢长段骨缺损患者12例,术后骨缺损处均愈合,X线片显示有移植骨增粗表现,术后出现受区切口不愈合1例,供肢足拇长屈肌挛缩1例。
术后随访1年,发生移植骨骨折1例。
参照Enneking等[3]制订的评价方法评价患肢功能,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至正常肢体功能的70.0%~96.7%,中位数为85.5%,疗效满意。
1.1.2 自体骨髓移植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李占良等[4]采用经皮红骨髓移植的方法治疗19例骨不连患者。
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
近年来,关于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治疗重点逐渐从获得精确的解剖复位的机械力学角度转向提倡“弹性固定”,减少创伤,间接复位促进骨痂形成的生物学角度。
这种新的生物学内固定促使如交锁髓内钉、有限接触钢板、桥接钢板、点接触钢板、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系统外固定器等的发展,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标签:四肢长骨干;骨折;治疗进展
身体四肢长骨干的骨折发生率较高,因此其相关的治疗进展也一直贯穿在创伤骨科的发展轨迹当中。
骨折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骨的愈合和相关功能的恢复,其治疗过程不单单涉及到生物力学的问题,而且同时涉及到骨愈合的生物学问题,这两者在骨折治疗的起始阶段就必须有机的统一到一起[1]。
在上个世纪初,恢复骨的连接是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那个时候多采用牵引固定或者石膏等保守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周期较长,且总体功能恢复不佳[2]。
到了上世纪60年代,生物力学逐渐深入骨科领域,因此而兴起了AO体系,其针对骨折的固定提出了四大原则:①解剖复位,特别应用在关节内的骨折;②无创外科操作以保护骨折端及软组织的正常血运;③骨折部位临近关节及肌肉早期、无痛、主动的功能活动。
AO是在解剖复位的基础上通过骨折块之间的加压获得坚强的固定。
它的优点在于治疗过程中可以获得精准的复位和早期的功能锻炼[3]。
但是上个世界80年代开始,有学者指出,骨折的治疗应该在骨折对位稳固和软组织完整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特别是严重的粉碎性骨干骨折。
如果过分的追求骨折部位的解剖学重建,不一定能够获得足以传导重量的稳定,而且可能使得原有损伤的血运遭受进一步的破坏[4]。
自本世纪以来,学者们逐渐形成一种新技术,即生物性接骨术(即BO系统),它的本质就是从以前的强调坚强内固定以期达到一期愈合的生物力学观点,渐渐的转化到为保护骨折受伤部位局部血运的生物学固定,以期达到二期骨愈合。
生物性接骨术不再过分的强调骨折块之间加压和坚强的固定,而是间接复位、清除成角和旋转、恢复长骨的长度、提供相对稳定的固定方式。
BO系统的特点可以归纳为:①切开后利用间接复位技术,不以破坏骨折局部血运的手段过分追求解剖复位;②不应在骨折部位剥离骨膜植骨;③内固定力求保存有活力的骨块与主骨相连,不强求I期稳定,血运不再受到破坏。
同样在BO系统下在固定物、复位的方法以及固定方式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改进[5]。
1 固定物
虽然各种材质的固定物均有报道,但是目前为止最理想的还是钛合金。
以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钢板或者应力松弛钢板等都还处于研究阶段。
1.1髓内钉这种髓内钉目前的指征仅限于简单的短斜形骨折或者横断骨折。
随着髓内钉设计的发展,特别是交锁的应用,使得实心髓内钉成为了现实,交锁后的髓内钉可以更好的对抗扭转应力及轴向负荷。
近年来,带锁髓内钉的应用日趋广泛,在治疗长骨干骨折的领域有着取代传统接骨板的趋势[6]。
1.2桥接钢板它不属于坚强固定,但是可以充分保存粉碎骨折部位软组织,以达到二期愈合。
其可以跨越粉碎骨折部位,其骨折的远近两侧都用三枚以上的螺钉固定,主要目的是维持骨折的长度和对线。
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桥接钢板是Weber波形钢板[7]。
1.3点接触钢板它是一种根据点接触理论设计出来的内固定器。
其外观像接骨板,有着内夹板的作用。
其与骨表面有着最小的接触面,操作中不需要预弯,对血运影响较小。
能够经过一个很小的切口向远端插入来完成操作,其机理是依靠“夹板”作用,而不是加压作用,其弹性固定会增加骨痂的生长,适于长期的放置,有实验证实它可以减少再骨折和感染的风险,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8]。
1.4锁定加压钢板是结合点接触钢板和微创固定系统的优势研制出的一种全新的接骨板内固定系统。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①接骨板与螺丝钉有着稳定的成角;②不需要将接骨板进行精确的预弯;③符合微创原则,对股外膜损伤小;④螺丝钉松动的几率小。
1.5微创稳定系统钢板2000年由国际内固定学会作为一个标准系统推出。
它主要用于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骨折中。
该钢板能够通过微创切口插入,螺钉可以在钢板中锁定,保证了螺钉的成角和轴向稳定,降低复位丢失的发生。
但是它也有一定的缺点,例如闭合复位比较困难,可能损伤血管、神经,价格昂贵等。
1.6外固定器外固定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伤害小,就算是皮肤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达到复位,且在矫正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针对病情做出及时的调整,以促进骨愈合。
但是容易松动和感染是其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HA涂层针具有满意的固定力,骨针界面的固定力增加可以减少针道感染的机会[9]。
2 骨折复位
尽可能的采取远离骨折部位的机械牵引或者手法等闭合复位的方法,在闭合复位不理想或者存在软组织嵌插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选择切开复位。
临床上常使用髓外固定器和髓内钉进行闭合复位,但是不强求解剖复位,即使在手术切开复位的时候,也先恢复长度、轴线,尽量矫正旋转移位,然后再将中间的骨折块恢复原位,不能破坏局部血运。
其宗旨是尽可能不破坏血运的基础上争取满意的复位,决不强求。
3 固定方式
BO系统推荐弹性固定,在功能性负重的情况下骨折块之间允许存在一定的活动度,从而避免了过度追求精确复位造成组织损伤。
这种新的固定方式能够获
得良好的早期愈合。
肢体功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恢复,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弹性固定达到间接愈合。
生物学内固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减少感染:有研究显示内固定的接触会造成软组织的坏死,减少接触面积能够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内固定的使用原则是内植物与骨的接触面最小,其表面也允许软组织的附着,以防形成死腔。
随着生物材料的使用,使得感染的几率大大降低;②降低了应力遮挡效应:弹性内固定可以避开骨的张力侧,避免了传统内固定技术取出钢板后易造成再骨折的危险;③固定后不稳定的优点:弹性固定与间接愈合相似,骨折间隙较小,避免了过大的应力。
应力的大小最好是在生长骨痂最小量到骨能够连接的最大量之间。
研究显示,很小的应力就能诱导骨痂的形成[10]。
④避免了骨坏死:由于BO 系统尽可能的避免了对血运的损害,保存了骨折周围血运进软组织的生长,所以尽可能的避免了骨坏死的发生。
4 展望
为了更好的达到生物学内固定,需要复位操作简单,并且能够对主要的骨折块进行三维复位。
为了选择更加合适更加稳定的固定方法,可能需要计算机辅助,获得更好的评价方法,从而改善预后。
而且内固定在骨质疏松的应用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解决。
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组织相容性,内固定也需要更为理想的材料来进行制作。
为了对四肢长骨干骨折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其复位后相关的功能训练也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余伟亮,郑亿彬.四肢长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原因和手术治疗[J].医学信息,2013,25(10):524-525.
[2]Ruedi TP,Sommer C.从AO 传统加压接骨板到新型内固定器原则[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212-217.
[3]RuediTP,MurphyW M.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4]顾立强,王大平,相大勇,等.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下肢骨折的技术及初步报告[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361-364.
[5]吴雪晖,王序全,谢肇,等.股骨近端髓内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估[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7):617-619.
[6]王亦璁,周志道.微创意识与微创技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2):81-83.
[7]谢汉东.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与疗效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09:1313-1318.
[8]黄志强.微创外科与外科微创化-21世纪外科的主旋律[J].中华外科杂志,
2002,40(1):9-12.
[9]王钢,任高宏,王华民,等.”锁定加压钢板Y X0@Z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初步报告” [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99-102.
[10]Cole PA,Zlowodzki M,Kregor PJ.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LISS)for fracture of the proximal tibia:indications,surgical technique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UMC clinical trial[J].Injury,2003,34(suppl 1):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