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港江北铁路举水河特大桥
- 格式:docx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9
世界桥梁 2021年第49卷第3期(总第212期)World Bridges , Vol. 49, No. 3, 2021 (Totally No. 212)51成贵铁路鸭池河特大桥主梁现浇弹性吊架设计与安装梁伟12(1.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0; 2.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34)摘 要:成贵铁路鸭池河特大桥主桥为主跨436 m 中承式提篮拱桥,拱上主梁为单箱三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分为两端边跨34 m 区域、两端中跨无吊杆32 m 区域、中跨有吊杆204 m 区域。
中跨有吊杆区域拱上主梁采用吊索多点弹性支撑满跨吊架技术进行施工,即利用接长主拱吊杆搭设满跨通长现浇吊架来浇筑拱上主梁混凝土&吊索弹性吊架由底模系统、承重系统、 预紧锁定结构、限位结构等组成,通过锚筋预张拉,实现拱上主梁与吊架端横梁预紧,完成节段预紧锁定;在端横梁上限位结构与拱上主梁之间抄紧,实现吊架横向限位,与承重系统和预紧锁定结构共同协作横向抗风;吊架和主体结构的设计和变形计算结果均满足要求&施工中,吊架吊装单元现场组拼后,利用缆索吊机起吊安装;通过节段预紧锁定、吊架预抛高及拱上主梁长节段对称浇筑等技术,控制主梁现浇线形;拱上主梁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成后拆除吊架&关键词:拱桥;箱形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现浇;吊索弹性吊架;结构设计;安装技术中图分类号:U448. 22;U445.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7767(2021)03 —0051 —071 工程概况成贵铁路鸭池河特大桥主桥为有推力中承式 钢一混结合提篮拱桥「门。
大桥全长971 m,桥跨组 成为 8X32. 7 m 简支梁 + (32. 7 +2 X 61. 75) m T构梁+ 336 m 拱上主梁 + (2 X 61. 75 + 32. 7) m T 构梁+ 2X24.7 m 简支梁(见图1)。
武汉新港江北铁路举水河特大桥举水河特大桥1×96m钢桁梁跨越举水河主槽。
该钢桁梁为1-96m无竖杆整体节点平行弦三角桁架下承式钢桁梁,节间长度为9.6m,桁高11.6m,设计总重量824吨(含焊缝),计划工期为145天。
临时组装平台在施工现场东河堤侧搭建。
钢桁梁主要构件均在1公里外的钢构厂加工组焊,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在组装平台上吊装栓接。
最后采用顶推法将钢桁梁从临时组装平台推至举水河主槽内的60#-61#桥墩上就位。
实际应用EVALUATION建立BIM模型,导出E5D模型BIM小组采用revit工作集协作模式,运用结构连接族、结构框架族、结构基础族分别建立了钢桁梁各节点板、弦腹杆、桥墩族库,然后将各个族类型导入revit 工程项目文件中整合。
钢桁梁Revit模型BIM5D插件中在匹配好相关规则后,成功导出了E5D模型。
E5D模型经BIM5D软件打开,很好的继承了Revit模型的标高、长、宽、板厚、重量、表面积等参数信息。
模型导入BIM5D平台后,对每个构件关联合同及成本预算单价、电子版图纸、进度计划等信息,为随后展开应用做好准备。
实现物料跟踪在BIM5D平台中,钢桁梁每一个构件都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利用基于三端一云的BIM5D物料跟踪模块,实现了钢结构件从切割下料、车间组焊、现场组装、顶推施工四个工序阶段全流程构件跟踪。
从切割下料完成开始,对每一同类构件贴上对应的二维码,在后续每一道工序完成后,负责该工序的人员通过BIM5D 手机端扫描该构件二维码,并对该构件的工序予以标明参与在BIM5D系统中的工程项目所有成员,均可通过基于云技术的PC端、手机端、网页端实时查看到构件加工和安装的进展动态。
实现施工模拟和进度控制工管部运用施工模拟模块在施工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对现场吊装组焊方案及顶推施工方案进行动画模拟、漫游浏览。
通过对不同的施工方案优劣比选,最终确定了优化的吊装和顶推方案。
通过该模块,预先把构件与进度计划关联,每天根据现场管理人员运用手机端进度照片功能上传的现场照片,由BIM管理员对真实构件对应的模型状态实时更新。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特大桥施工测量工艺发布时刻:2020-05-05 15:54:22一、工程概况天兴洲大桥 1#墩~05#墩位于天兴洲南滩涂区,此范围内河床标高~之间(2004年10月份河床测量结果),06#~028#墩位于天兴洲岛上。
按桥渡设计,本桥的最高通航水位为+,百年一遇洪水位为:,枯水期最低水位+(2003测)。
正桥范围自北向南起止里程为GCK7+~GCK12+米,正桥全长米。
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北岸公路桥铁路桥分建,至天兴洲上026号墩归并。
正桥建议方案共有桥墩91座,上部结构分三种结构形式,南汊主河道为98+196+504+196+98米双塔双索面公铁两用桥,北汊河道为+2×80+米四跨持续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公路、铁路桥分建,二者中心线相距40米,其余桥跨均为米跨多孔混凝土箱,其中北岸4孔位于岸上,南岸15孔位于大堤内测岸上,天兴洲上共62孔,部份位于两河汊滩涂区,35孔位于天洲大堤内侧。
二、施工测量的依据施工测量要紧依据的测量标准:( 1)《工程测量标准》 GB50026-93(2) 《一、二等水准测量标准》 GB12898-91(3) 《中、短程光电测距标准》 GB/T16818-1997(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标准》 JTJ041-2000(5) 《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标准》 TB10203-2002(6)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标准》 TB10101-99(7) 《公路工程质量查验评定标准》 JTJ071-9(8) 《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查验评定标准》TB10415-2003要紧的技术标准承台、墩台及柱模板安装的技术标准承台、墩台及塔柱模板质量检查评定标准3、要紧仪器设备仪器型号精度全站仪Leica TC702 2+2ppm 2”水准仪 Leica NA2 DS14、施工操纵网的复测、加密(1)施工前及施工进程中,应付施工操纵网进行按期或不按期的检测,复测后,操纵点坐标或高程的转变值小于2( m 原 + m 复) 1/2 时,原放样功效仍然有效,不然,应付原放样的功效从头测算或从头计算,并对采取相应的补救方法。
武汉铁路桥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武汉铁路桥作为武汉市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之一,连接了中原地区和华南地区的铁路交通网络。
本报告旨在分析武汉铁路桥的现状,包括桥梁结构、安全状况、运营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该桥梁的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桥梁结构武汉铁路桥由多个桥梁组成,主要包括大桥和小桥。
大桥采用钢箱梁结构,每个箱梁由多个横梁和纵梁组成,横梁和纵梁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小桥则采用简支梁结构,由混凝土预制梁组成。
3. 安全状况根据最近的安全检查报告,武汉铁路桥整体的安全状况良好。
大桥的钢箱梁结构经过多次检测和加固,抗震性能较强。
小桥的混凝土预制梁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或变形。
然而,由于桥梁长期受到列车的震动和荷载的作用,仍需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营。
4. 运营情况武汉铁路桥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每天承载数以万计的列车和乘客。
目前,铁路桥的运营效率相对较高,列车的通行速度稳定,乘客的出行体验良好。
但是,随着武汉城市的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武汉铁路桥的运营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5. 改进建议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提高武汉铁路桥的运营效率,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5.1 增加通道容量可以考虑在适当的位置增加铁路通道,以提高武汉铁路桥的通行能力。
这可以通过扩建现有桥梁或在附近建设新的通道来实现。
5.2 加强桥梁维护定期对武汉铁路桥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包括钢箱梁和预制梁的检查、防锈处理和加固等。
同时,加强对桥梁结构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结构问题。
5.3 引入智能交通技术可以考虑引入智能交通技术,如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列车调度系统等,以提高铁路桥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5.4 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对武汉铁路桥的安全管理和监督,确保桥梁的正常运营和乘客的安全出行。
同时,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6. 总结本报告对武汉铁路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桥梁结构、安全状况和运营情况。
通过对该桥梁的分析,我们发现其整体状况良好,但仍需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安全运营。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西联特大桥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西联特大桥,是连接武汉和广州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
该特大桥全长2.5公里,横跨一条深谷,工程难度极大。
本文将介绍该特大桥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在施工开始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搭建施工基地,包括办公区、生活区和材料堆放区。
同时,要开展岩土勘测,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另外,还需要准备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和材料,以保障工程进度。
三、施工方案1.桥梁结构设计桥梁采用钢梁混凝土结构,以确保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采用了加固措施,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桥墩施工桥墩是特大桥的重要支撑部分,施工过程需要精准的测量和布置。
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施工方法,先施工上部分,再施工下部分,确保桥墩的稳固性。
3.桥面铺装桥面铺装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环节,采用了高强度混凝土,保证了桥面的平整度和耐磨性。
在铺装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桥面的使用寿命。
四、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保护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保护周边植被和水源。
五、安全管理在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每个岗位都要配备足够的安全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六、总结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西联特大桥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的合作和努力。
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管理,我们相信这座特大桥将会在规定时间内建成,为武汉和广州之间的交通运输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冈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10•【字号】黄政发〔2021〕8号•【施行日期】2021.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黄政发〔202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高新区管委会、黄冈市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白莲河示范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黄冈市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1年6月10日黄冈市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的“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工作部署,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武汉“五个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对接大武汉,建设新黄冈”战略,加强规划对接,深化交通一体、产业协作、市场联动、科创协同、功能互补,着力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产业功能区、创新成果转化区、品质生活服务区,为实现黄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3年,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5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显著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同城化初步构建,全面融入武汉公交线路、站场和公交换乘枢纽,路网密度达到2公里/平方公里,“1小时通勤圈”全面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以上。
武汉新港江北铁路举水河特大桥
举水河特大桥1×96m钢桁梁跨越举水河主槽。
该钢桁梁为1-96m无竖杆整体节点平行弦三角桁架下承式钢桁梁,节间长度为9.6m,桁高11.6m,设计总重量824吨(含焊缝),计划工期为145天。
临时组装平台在施工现场东河堤侧搭建。
钢桁梁主要构件均在1公里外的钢构厂加工组焊,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在组装平台上吊装栓接。
最后采用顶推法将钢桁梁从临时组装平台推至举水河主槽内的60#-61#桥墩上就位。
实际应用EVALUATION
建立BIM模型,导出E5D模型
BIM小组采用revit工作集协作模式,运用结构连接族、结构框架族、结构基础族分别建立了钢桁梁各节点板、弦腹杆、桥墩族库,然后将各个族类型导入revit 工程项目文件中整合。
钢桁梁Revit模型BIM5D插件中在匹配好相关规则后,成功导出了E5D模型。
E5D模型经BIM5D软件打开,很好的继承了Revit模型的标高、长、宽、板厚、重量、表面积等参数信息。
模型导入BIM5D平台后,对每个构件关联合同及成本预算单价、电子版图纸、进度计划等信息,为随后展开应用做好准备。
实现物料跟踪
在BIM5D平台中,钢桁梁每一个构件都自动生成一个二维码,利用基于三端一云的BIM5D物料跟踪模块,实现了钢结构件从切割下料、车间组焊、现场组装、顶推施工四个工序阶段全流程构件跟踪。
从切割下料完成开始,对每一同类构件贴上对应的二维码,在后续每一道工序完成后,负责该工序的人员通过BIM5D 手机端扫描该构件二维码,并对该构件的工序予以标明参与在BIM5D系统中的
工程项目所有成员,均可通过基于云技术的PC端、手机端、网页端实时查看到构件加工和安装的进展动态。
实现施工模拟和进度控制
工管部运用施工模拟模块在施工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对现场吊装组焊方案及顶推施工方案进行动画模拟、漫游浏览。
通过对不同的施工方案优劣比选,最终确定了优化的吊装和顶推方案。
通过该模块,预先把构件与进度计划关联,每天根据现场管理人员运用手机端进度照片功能上传的现场照片,由BIM管理员对真实构件对应的模型状态实时更新。
如图7所示,BIM5D系统对施工进度超前、正常、滞后的构件用不同颜色表示。
工管部门据此对施工进度做到了实时掌控。
施工人员在预先接受了三维动态模拟的施工方案交底后,做到了对吊装流程和安装工艺心中有数,钢桁梁安装工作有条不紊,明显减少了返工和窝工,安装速度比原来提高了2倍。
用户评价EVALUATION
本次钢桁梁BIM5D探索实践,虽然初期投入的人力和资金成本较大,但后期应用所节约的人力、资金和工期远远大于初期投入的成本。
在总结举水河特大桥钢桁梁BIM5D应用经验后,武汉新港江北铁路Ⅱ期项目经理部将向全项目推广。
经初步估算,该项目应用BIM5D所产生的效益和价值将至少十倍于项目经理部BIM软硬件投入。
通过基于云技术的BIM5D网页端,在不同的权限设定下,项目部及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公司的管理层实时了解到了项目概况、模型浏览、经济指标、资金管理、项目资料、生产进度、物料跟踪、成本分析、质量安全问题统计分析等一项或多项信息,从宏观上把握项目动态。
工程项目的业主也通过网页端加入到BIM5D 系统中来,随时随地掌控项目进展,对项目部应用BIM技术实施施工管理给予了高度肯定,为项目部信用评价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