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40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心理或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或
障碍的儿童。
这些儿童可能患有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习障碍、智力障碍等。
他们在发展和学习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需要特殊的关注和支持。
特殊儿童的发展和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
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潜力。
首先,家
庭是特殊儿童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
家长需要给予特殊儿童更多
的关爱和理解,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同时,家长还需要与学校和专业人士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特殊儿童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学校也扮演着特殊儿童发展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学校应该提供适合特殊儿童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包括特殊教育老师、辅助技术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学校还应该鼓励同学们接纳和支持
特殊儿童,促进他们的社交和情感发展。
通过学校的努力,特殊儿
童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功的可能性。
最后,社会也需要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社会应
该消除对特殊儿童的歧视和偏见,创造一个包容和支持的环境,让
他们能够自信地融入社会。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也应该加大对特殊儿
童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特殊儿童的发展和学习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才能帮助特殊儿童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潜力。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特殊儿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第二章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极具意义的领域,它旨在为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要深入理解和有效实施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我们需要依托一系列的理论基础。
首先,发展心理学为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发展过程和规律。
对于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来说,了解正常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我们评估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制定教育干预计划提供了参照标准。
例如,我们知道学前儿童在语言、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和关键期,如果特殊儿童在这些方面出现了滞后或障碍,我们可以根据其实际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活动,抓住关键期进行补偿性教育,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同时,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学前儿童特殊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
神经科学揭示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发育过程。
研究发现,儿童的大脑在早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这意味着即使存在某些神经发育上的问题,通过适当的刺激和训练,大脑仍有可能形成新的神经连接,改善功能。
这就为特殊教育中的康复训练和教育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比如,对于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早期的感觉统合训练和社交互动干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大脑的神经连接,提高社交沟通能力。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对于学前儿童特殊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在特殊教育中,我们可以运用正强化的方法鼓励特殊儿童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如正确的发音、良好的社交互动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加工和存储信息,这启示我们在教育特殊儿童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教学大纲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是特殊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特殊学校教师培训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帮助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发展的最新理论,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教育信念与责任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观、教师观和特殊儿童教育观。
2.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理解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和发展特殊儿童的知识与能力。
3.教育实践与体验的获得。
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具有观摩、参与及研究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教育实践经验。
(三)课程要求1.教育信念与责任的培养:理解遗传和环境对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特殊儿童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意愿;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对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进行专业的思考与判断。
2.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了解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主要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一般规律和特征;掌握特殊儿童常见疾病、发展障碍和学习障碍的基础知识和应对方法,如手语、盲文、婴儿保育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知识等,并能够利用相应知识处理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中的基本问题。
3.教育实践与体验的获得。
学生应结合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知识,观摩特殊儿童的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了解特殊儿童教育的规范与过程;深入特殊儿童幼儿园和班级,参与特殊儿童活动,直接体验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活动;参与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教研活动,获得与特殊儿童教育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与家庭和社区合作,提高沟通能力,获得共同促进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实践经验。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方法为主,同时辅以必要的观察记录、讨论、专题研究和案例分析。
本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授课,同时与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学会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P1-2)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对象(P2-6)第三节特殊教育的意义(P6-7)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二节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残疾学生第二节听力残疾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的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组织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第八章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第一节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进入21 世纪的特殊教育已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特殊教育。
因此,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了解特殊教育,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教育。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理论的学习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的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特殊儿童数量的增加。
那么如何让这些特殊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就成为摆在我国教育发展面前的一个难题。
教育就对当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和现存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简单的了解。
特殊儿童,狭义上讲,是指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偏离普通儿童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或适应困难,只有接受了特殊教育才能充分发展的儿童。
因此教育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学校的教育方式对特殊儿童的学习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着以后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状态。
教育根据特殊儿童生涯发展与支持辅导系统研究的前沿成果与发展趋势,结合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精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得出了其意义与价值。
理论方面:一是在继承总结和比较借鉴古今中外相关成果基础上,初步建立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特殊儿童生涯发展与支持辅导的理论体系;二是通过对特殊儿童可持续生涯发展的基础、价值、机制,规划、实施、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以丰富我国应用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学科内容;三是通过对特殊儿童生涯发展及其生态化支持系统的理论研究丰富和谐社会发展的理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实践方面:一是为我国特殊儿童生涯发展与支持辅导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发达国家接轨提供理论咨询和依据;二是为特殊儿童生涯发展与支持辅导实践,比如适应时代需要的特殊儿童可持续发展生涯发展系统的建立、基于“支持性”生涯发展的辅导咨询系统的建立、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支持系统的建构等,提供急需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标准;三是为深入地开展特殊儿童生涯发展支持辅导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技术方法体系。
特殊儿童有多种类型,其分类通常依据特殊儿童身心特性为标准。
我国对特殊儿童的分类,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制定的标准,目前有五类: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病残疾。
《特殊需要儿童发展与学习》章节模拟答案《特殊需要儿童发展与学习》2019章节模拟答案第1章单元模拟1、特需儿童”就是特殊儿童,只是叫法不同。
答案:错2、世界上最早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是在18世纪。
答案:对3、1837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智力落后儿童学校。
答案:塞甘4、由于特殊需要儿童的“特殊性”,与一般儿童统一步调的教学或训练难以保证他们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答案:对5、对特殊需要儿童的评估,其目的是把他们与正常儿童区别开来。
答案:错6、“融合教育”这个概念是1984年提出,并在1994年西班牙《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中正式获得了确立。
答案:对7、早期融合教育在我国也叫学前融合教育。
答案:对8、个别化教育计划与教师日常所写的教案相同。
答案:错第2章单元模拟1、西方有关天才的研究已经从“谁是天才”的焦点转移到“天才怎样思维”上,而着重研究的是儿童的早期发展阶段。
答案:对2、障碍儿童与超常儿童不能共生。
答案:错3、双重特殊儿童是指智力或能力超过正常人而身心有缺陷的儿童。
答案:对4、超常儿童不属于特殊需要儿童范畴。
答案:错5、研究表明,大脑皮层灰质的多少与智力的高低呈正相关。
答案:对6、智力超常儿童大都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他们不仅善于机械识记,他们的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也超出一般儿童。
答案:对7、超常儿童在学习上也会表现出用不同的路径求得答案。
答案:对8、对超常儿童学习促进的经验有()答案:学习任务要有挑战性、学习机会要多样化、学习进程要加速度、学习模式要同伴式、学习方式要差异化第3章单元模拟1、美国《智力落后术语与分类手册》把智力落后分为愚鲁、痴愚、白痴三类。
答案:对2、从智力落后的类型上划分, 唐氏综合征属于无特殊体特型。
答案:错3、关于智力落后儿童的身体发育,因其不同的缺陷程度和原因而有比较大的差别。
答案:对4、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干预中家庭和教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即围绕传统、经典的理论,新近逐步形成起来、并越来越产生广泛影响的理论,阐述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我们真正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 A.Gesell ,1880 — 1961) 。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行为主义观一、华生的观点1.华生生平简介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 ,1878 — 1958)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2.早期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华生倡导的行为主义主要有三个原则: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 。
二、斯金纳的观点1.斯金纳生平简介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 ,1904 — 1990)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
2.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获得的解释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引发的反应行为;操作性行为是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到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节 社会学习论一、班杜拉生平简介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A.Bandura ,1925— )。
班杜拉1925 年生于加拿大的曼达尔镇。
1949年毕业于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后入美国艾奥瓦大学研究学习理论,1952年获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沃尔特斯合作,1959) 、《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与沃尔特斯合作,1963) 、《行为矫正原理》(1968) 、《社会学习理论》(1977) 。
二、观察学习:心理与行为发展的主要途径观察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有效的学习,班杜拉将它定义为: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各章节重点内容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各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1. 特殊教育的定义与意义;
2. 特殊儿童及其分类;
3. 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二章: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和心理特点
1.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
2. 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
3. 学前特殊儿童的行为特点。
第三章:学前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
1. 学前特殊儿童的康复;
2. 不同类型学前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
3. 康复训练中家长的角色及其应对策略。
第四章: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学方法;
2. 学前特殊儿童的策略;
3. 学前特殊儿童的评估和监测。
第五章:学前特殊教育的管理与服务
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的管理;
2.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的服务;
3. 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
以上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的各章节重点内容,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前特殊教育的定义、意义、教育需求和心理特点,掌握康复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学前特殊教育的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是()A.环境B.教育C.生理基础D.社会条件【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遗传决定论者的观点。
遗传决定论者认为儿童所具有的生理基础和遗传物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通过“双生子爬楼梯”研究,格塞尔断定,儿童的学习取决于()A.遗传因素B.饮食习惯C.环境影响D.生理成熟【解析】 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格塞尔关于儿童生理成熟的观点。
格塞尔通过经典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发现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早期训练对最终的结果并没有显著作用。
因此,他推断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
3.儿童姿态的反应,头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手指的抓握,属于()A.动作能B.应人能C.语言能D.应物能【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动作能概念的理解。
动作能又分为粗动作和细动作。
前者如姿态的反应,头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后者如手指的抓握。
4.在格塞尔看来,儿童的生理成熟从一种发展水平到另一种发展水平的方式是()A.突然转变B.阶段连续C.逐渐过渡D.线性连续【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格塞尔儿童生理成熟的发展方式。
格塞尔认为,儿童的生理成熟表现为通过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突然转变而实现的。
不同水平之间的行为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表现为波峰和波谷周期性的变化。
5.在儿童运动发展过程中,肩膀、手臂的运动比手腕、手指的动作发展早,体现了发展具有()A.方向性原则B.遗传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主动性原则【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格塞尔儿童行为发展方向的原则。
新生儿肩膀、手臂的运动比手腕、手指的动作发展早,充分体现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6.儿童在成熟之前,尚未具备学习的水平和条件,成人需要做的事情是()A.教育B.等待C.斥责D.训练【解析】B 儿童在成熟之前,成人要做的事情是等待儿童具备学习的水平和条件。
雷江华《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笔记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符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习者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尊重儿童发展的多样性,系统掌握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专业素养,为实际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做好准备。
教师简介雷江华,男,1975年生,湖北鄂州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从事的研究领域为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主要讲授的课程包括《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学》、《听觉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超常儿童心理与教育》、《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主持与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主(参)撰(编)作品11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6项,其中2010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2013年著作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曾前往美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地访(讲)学,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特殊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理事、湖北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与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分会副秘书长等。
教学单元第一章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需要第二章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与个案研究第三章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与学习第四章特殊儿童的人格发展与学习第五章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第六章智力异常儿童的发展与学习第七章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第八章其他发育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第九章专题:特殊儿童的家园共育本课其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