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989.00 KB
- 文档页数:37
特殊儿童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这门课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ren):儿童在身心的发展上偏离正常,即在身体、行为、语言、智力、情绪与人格等发育上与正常儿童有明显差异。
2、简述国外对特殊儿童的研究、产生和发展。
怎么产生怎么发展,什么时候产生什么时候发展。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待残疾儿童的态度有一个从野蛮消灭到完全平等的渐渐走向文明的过程。
1)产生的原因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产生。
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
哲学和普通教育学发展。
2)发展的阶段(1) 歧视阶段(1800年以前)(2)重视阶段(1800年-1900年)(3) 发展阶段(1900年至今)3、谈一谈近年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思潮。
(全纳教育、融合教育...)4、试举出特殊儿童的常见研究方法。
第二章1、什么是神经症?包括哪些类型?有哪些共性?2、抑郁症的八个临床表现。
结合实例谈谈如何治疗抑郁症患者。
3、什么是恐惧症?其发病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临床表现?4、什么是精神分裂症?有哪些临床表现?(五点,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妄想、幻觉、紧张)它的发病过程是怎样的?(遇到起、发病期、发病晚期、调整期......)第三章1、学习困难儿童的定义是什么?2、谈谈对学习困难儿童教育的意义。
3、试述学习困难儿童的认知特点。
4、学习困难儿童教育方法,常见的有哪几种?5、试举出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几种教学策略。
第四章1、智力落后儿童一般可分为几个等级?其智商范围大约是多少?(中度轻度重度)2、试述智力落后儿童的形成病因。
3、我国目前对智力落后儿童常见的教育安置形式有哪几种?(三种)4、简述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特点。
5、简述智力落后儿童的教学原则。
第五章1、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儿童有哪些特征?2、Adhd和add有何区别?3、儿童多动症有哪些可能的病因?4、一些干预多动症的策略。
第六章1、自闭症儿童有哪些奇特表现?三联症2、自闭症儿童都是智力落后吗?(判断)不是3、有人认为自闭症儿童是因为几乎未有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导致的,你同意这一看法吗?现在主要认为生物学,从基因到孕期到神经深化,父母教养方式基本被排除。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围绕着各类特殊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展开,包括智力障碍、学习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情绪或行为障碍、听障、视障等类型。
涉及到特殊儿童的病因、语言及行为等方面典型特征、经典案例、教育方法及理念等内容。
三、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识别出特殊幼儿或疑似特殊幼儿。
在此基础上根据特殊类型特点,运用所学相关知识施加适当的教育方式,同时为家长提供教育参考意见,完成转介任务。
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特殊幼儿的同情心,乐意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以专业的态度教育特殊幼儿。
1.知识目标(1)掌握特殊幼儿的类型,能够说出常见的几种类型。
(2)掌握智力障碍儿童的典型特征,可以识别出唐氏儿。
(3)掌握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典型特征,能够区分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
(4)掌握学习障碍儿童的典型特征,能够识别阅读障碍、读写障碍等幼儿。
(5)掌握情绪或行为障碍、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儿童的典型特征。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分辨儿童的个性化与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二者的不同。
(2)能够说出特殊儿童常见的测量量表,并能够适当运用量表的内容。
(3)掌握几种特殊教育方式方法,如感统训练的常见器材及使用方法、行为训练法等。
3.素质目标(1)具有人文关怀,能够接受特殊人群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关心并爱护特殊儿童。
(2)养成对特殊儿童及相关问题探索的兴趣,乐意学习这一领域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五、课程阶段性重点活动安排六、课程实施建议1.教材选用2.教学方法建议(1)在教学过程要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活动分析法、案例法多种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讨运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表演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情景教学法等。
(2)强调实际案例与教学内容结合,注意把理论与生活和工作时间中的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理解基本概念。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教学大纲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是特殊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特殊学校教师培训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帮助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发展的最新理论,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教育信念与责任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观、教师观和特殊儿童教育观。
2.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理解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和发展特殊儿童的知识与能力。
3.教育实践与体验的获得。
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具有观摩、参与及研究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教育实践经验。
(三)课程要求1.教育信念与责任的培养:理解遗传和环境对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特殊儿童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意愿;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对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进行专业的思考与判断。
2.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了解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主要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一般规律和特征;掌握特殊儿童常见疾病、发展障碍和学习障碍的基础知识和应对方法,如手语、盲文、婴儿保育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知识等,并能够利用相应知识处理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中的基本问题。
3.教育实践与体验的获得。
学生应结合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知识,观摩特殊儿童的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了解特殊儿童教育的规范与过程;深入特殊儿童幼儿园和班级,参与特殊儿童活动,直接体验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活动;参与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教研活动,获得与特殊儿童教育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与家庭和社区合作,提高沟通能力,获得共同促进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实践经验。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方法为主,同时辅以必要的观察记录、讨论、专题研究和案例分析。
本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授课,同时与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学会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章特殊儿童教育定义:1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加拉斯)强调: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有偏离常态特征。
2台湾:特殊教育专家郭为藩:主张:从教育的角度来界定特殊儿童,生理缺陷不能构成特殊儿童充分条件。
中国大陆特殊教育专家朴永馨广义:把正常发展的普通儿童之外的各类儿童狭义:专指生理或心理发展上有缺陷的残疾儿童我们采用北师大教育学院韦小满定义;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的偏离普通儿童的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和讨论问题:有明显差异就是特殊儿童吗?比如矮小、肥胖?如何获得最大限度发展?你如何判断哪些是特殊儿童,哪些是普通儿童?第二章与普通儿童的共性和差异共性远大于差异,这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1)共性1遵循生理发育的自然规律。
同样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2)差异1大部分特殊儿童有生理和心理缺陷,这些缺陷妨碍了他们以正常的方式或速度学习与发展。
(例如盲童、弱智儿童)2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
个体间——天才儿童与弱智儿童有巨大差异,盲童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明显不同于聋哑儿童。
即使同一类型的弱智,造成异常的原因不同。
启发:在实施教育教学之前,对他们要进行鉴别和分类。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差异性由于特殊儿童独特的身心特点,造成其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巨大差异,群体间的差异在广度上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心理倾向与特征等各个方面,在深度上表现为其某一或某些心理或生理属性处于正态分布的两个极端(残障或资优儿童)。
特殊儿童在心理和学习能力上的发展差异感知机能上的发展差异感知机能是“感觉、知觉及肌肉动作的能力”,儿童透过协调控制机体活动去接收、组织及阐释外界的信息,以便学习。
大机能机能→感知感知→机能感知感知概念概念认知上的发展差异认知上的发展差异:儿童在认知发展上出现问题时会有智能障碍、学习障碍、阅读困难、注意力不足及记忆力不足等多方面的现象注意力:是指儿童的集中专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