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
- 格式:ppt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8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摘抄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被学生瞧不起、甚至被奚落的老师太可怜。
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
从跨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指间,在教坛上我已度过了50个春秋。
欣慰的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甚至还有崇拜我的。
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什么?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
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2、包容酸甜苦辣,它都能与之为伍,与之匹配。
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能具有包容性。
几十年来,我没有和任何同事红过脸,没和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
“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
”“老师大笨蛋。
”支撑包容的是修养。
我的自身修养来自四个方面:读书同时读自己。
以人为镜。
不断反思。
不断地写。
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
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是一种修养,是中庸!“因材施教”、“心理调和”,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深切了解。
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摘抄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被学生瞧不起、甚至被奚落的老师太可怜。
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
从跨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指间,在教坛上我已度过了50个春秋。
欣慰的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甚至还有崇拜我的。
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什么?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
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2、包容酸甜苦辣,它都能与之为伍,与之匹配。
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能具有包容性。
几十年来,我没有和任何同事红过脸,没和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
“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
”“老师大笨蛋。
”支撑包容的是修养。
我的自身修养来自四个方面:(1)读书同时读自己。
(2)以人为镜。
(3)不断反思。
(4)不断地写。
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
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是一种修养,是中庸!“因材施教”、“心理调和”,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深切了解。
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摘抄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被学生瞧不起、甚至被奚落的老师太可怜。
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
从跨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指间,在教坛上我已度过了50个春秋。
欣慰的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甚至还有崇拜我的。
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什么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
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2、包容酸甜苦辣,它都能与之为伍,与之匹配。
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能具有包容性。
几十年来,我没有和任何同事红过脸,没和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
“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
”“老师大笨蛋。
”支撑包容的是修养。
、我的自身修养来自四个方面:(1)读书同时读自己。
(2)以人为镜。
(3)不断反思。
(4)不断地写。
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
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是一种修养,是中庸!“因材施教”、“心理调和”,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深切了解。
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摘抄我一生崇尚的目标就是搞一个学生讨厌的老师。
被学生看不起、甚至被嘲笑的老师太心疼。
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
从迈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至,我就劝诫自己:以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晴的、崇拜的老师刻画自己。
指间,在教坛上我已渡过了50个春秋。
欣喜的就是,我教导过的学生没不讨厌我的,甚至除了崇拜我的。
怎样才能沦为学生讨厌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就是什么?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
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存有“仁义”,“温”就是“仁义”的外现;“温”和“仁义”就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2、包容酸甜苦辣,它都能够与之习于,与之相匹配。
做人也就是如此,只有认知、包容、淡定、擅于前进,就可以具备包容性。
几十年去,我没和任何同事白过脸,记不起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导过的学生,没不讨厌我的。
以观赏的眼光看看周围,看看别人,看见的就只是优点,可以真的到处春光明媚;以偏爱的眼光看看周围,看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出了,可以深感世界一片浑沌,深感“洪洞县内并无好人”。
?“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
“老师大笨蛋。
””支撑包容的是修养。
我的自身学识源自四个方面:(1)读书同时念自己。
(2)以人为镜。
(3)不断思考。
(4)不断地写下。
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
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就是一种学识,就是中庸!“因材施教”、“心理调和”,就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诚挚介绍。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摘抄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被学生瞧不起、甚至被奚落的老师太可怜。
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
从跨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指间,在教坛上我已度过了50个春秋。
欣慰的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甚至还有崇拜我的。
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什么?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
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2、包容酸甜苦辣,它都能与之为伍,与之匹配。
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能具有包容性。
几十年来,我没有和任何同事红过脸,没和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
“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
”“老师大笨蛋。
”支撑包容的是修养。
我的自身修养来自四个方面:读书同时读自己。
以人为镜。
不断反思。
不断地写。
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
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是一种修养,是中庸!“因材施教”、“心理调和”,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深切了解。
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读于永正《我的为师之道》有感《我的为师之道》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是从教半个世纪的一次全方位的总结。
一章一章用心地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书中字字皆有情,章章皆有意。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不仅在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认知规律、思维特点、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还对什么是语文、什么是小学语文、学语文的规律是什么、怎么教小学语文不间断地进行思索与实践,并把自己的心得形诸于文字。
在实践中,他认识到老师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坚持学习,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一)用童心润童心,童心未泯1.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朱友明老师形象地把于老师比作“性温”、“味甘”的甘草。
于老师如甘草般善解人意。
面对学生的错误,于老师总是用微笑和幽默代替批评。
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发现一个学生在课上画金鱼,命其为课文插图;宁宁的脸上被房栋甩了墨水,笑称“锦上添花”以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
于老师如甘草般宽容大度。
文革期间,用平静的心态处理学生的责骂,他带的班级始终纪律井然,学习氛围浓厚;有学生迟到,于老师从不批评,几块饼干给予关怀备至,换来学生内心的感动。
于老师如甘草般善于调和。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于老师之所以赢得学生的喜爱,是因为他“深谙中庸之道”,懂得做事要把握好“度”。
说得形象一点儿,就是“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
说得深刻一点儿,就是“真诚恻怛”,“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在于老师眼中,中庸不是“知识”,不是“道理”,而是素养。
2.从没忘记自己曾是孩子于老师认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要尊重差异。
他在书中给出了九条策略:不倒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尽量到学生家里走走;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和学生一起做值日;做错了,公开认错;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于老师以尊重为理念,不以长者自居,不居高临下,放下架子,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相处。
他的课堂民主平等、情趣盎然,学生在朗读感悟、语言积累、读写迁移中养成习惯,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言语交际能力。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第一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摘抄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被学生瞧不起、甚至被奚落的老师太可怜。
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
从跨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指间,在教坛上我已度过了50个春秋。
欣慰的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甚至还有崇拜我的。
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什么?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 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
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2、包容酸甜苦辣,它都能与之为伍,与之匹配。
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能具有包容性。
几十年来,我没有和任何同事红过脸,没和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
“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
”“老师大笨蛋。
”支撑包容的是修养。
我的自身修养来自四个方面:(1)读书同时读自己。
(2)以人为镜。
(3)不断反思。
(4)不断地写。
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
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是一种修养,是中庸!“因材施教”、“心理调和”,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深切了解。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有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一我的为师之道》是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得到这本书是因为于永正老师因病去世,教育时报为纪念和缅怀先生为中国教育所作贡献而做的签证活动。
所以拿到书后我奉若珍宝,读得也格外认真,收获颇多。
一、热爱你的职业“假如你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J这是先生在这本书的最后抄录下来的,是先生喜欢的也是美国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最喜欢的一首诗。
我想好好地做自己,如果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好好地做老师,才是先生想通过这首诗传达给我们的吧。
二、教师要把课上得有意思在本书中节选了先生的很多课例,可以说课课经典。
书的第七章、第八章都在说教师要把课上的有意思。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课堂仍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老师的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一一难J这是本书中写在第七章前面的话,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把课上得有意思的重要性。
接着先生又分别从阅读教学、词语教学、写字教学、造句训练、作文教学几个方面分别选取了不同的课堂实录。
那些实录读起来让人印象深刻,真的就像先生说的那样那才是有意思的课,学生想不喜欢都难,顿时觉得能做先生的学生很幸福。
透过先生的每一节有意思的课,我们不难看到先生在准备每节课时所下的功夫。
先生自己也说在备课时,会把课文钻研得很深,这是准确地把握教材;在备课时,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一年级的小朋友能回答出来吗?五年级的学生能回答出来吗?这是在研究学情。
比比先生看看我,我拿到一篇课文时,有时只是看看教参;有时时间匆忙时拿着教参也顾不得看,拿着课文就上;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稍微认真些,那也只是去网上看看别人的课例能不能模仿,从未像先生一样静下心来在备课上下足功夫。
这样的自己如何奢求把课上得有意思?三、教师要多读多写先生在前言中写到“写,让我变成了一条猎狗,瞪大眼睛看世界,张开鼻孔嗅四周,竖起耳朵听动静。
《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10篇)《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
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我的为师之道》,我得到了很多启发。
身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道德规范上要做到言传身教。
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做到以身作则,做道德规范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学生的引导者。
身为教师的我们还要做到“严以律己”,抵制一切不良诱惑,并且勇于指出不道德行为,在道德规范遵守上为学生树立起一个榜样。
自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培育同学们正确的道德规范常识。
例如,结合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故事和中国现代道德模范代表,生动形象的讲解道德在生活和成长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学习理解并且规范自我成长。
人民群众的道德素养质的提高有时就发端于幼儿园、小学生的课堂上,只有卓有成效的道德培育,社会的文明素养才能突飞猛进。
于老师在书中写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这说明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上要做到因材施教,消除了差异便没有了差生。
其诀窍就是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对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肯定,让每个学生在我们的肯定中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其他同学一样沐浴在教育的光辉下。
对于那些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教师应提出适可的目标要求,并努力帮助他们克服身上的自满意识,鼓励做更好的自己。
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我们不能够抓住他们的缺点不放,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做出正确的引导,提升他们的自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另外,利用集体的力量,开展围绕学习任务完成的组别评比活动,让同学互帮互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逐步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
对于学困生来说,有时候教师偶尔的一次个别辅导也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还需要有奉献精神。
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形容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和其他岗位一样,教师也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时刻对教育存有敬畏之心,深刻理解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