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 - 葡萄糖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
- 格式:pdf
- 大小:146.63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银镜反应
化学银镜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验,它可以实现将无色的氧化
剂还原为有色的金属,从而制得一面反射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
介绍化学银镜反应的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化学银镜反应原理:
化学银镜反应是一种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物主要包括氧
化剂、还原剂、银离子和胶体酸。
其中,氧化剂一般采用硝酸银或氯
化银,而还原剂则选择一种含有还原性强的化合物,如葡萄糖或蔗糖。
在反应中,还原剂将氧化剂还原为有色的银离子,同时生成一层银色
的镜面。
化学银镜反应实验步骤:
1. 将250 mL装热水的棕玻璃烧杯放入水浴中加热至约80℃。
2. 在另一棕玻璃烧杯中加入5 mL浓硝酸银溶液和5 mL正庚醇,
将其混合均匀。
3. 将混合溶液缓缓倒入加热的棕玻璃烧杯中,同时用滴定管滴加
5 mL浓氨水。
4. 等待反应完成后,将浸泡在凉水中的仪器拿出,倾倒出水,轻
轻擦拭镜面,使其清晰明亮。
化学银镜反应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穿戴好实验室服装、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2. 所有的实验仪器和玻璃器皿应当事先用碱洗涤器清洗干净,方可使用。
3. 浓氨水为一种腐蚀性较强的化合物,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警惕,避免与其直接接触。
4. 由于实验步骤中使用的棕玻璃烧杯对紫外光的吸收性极高,因此注意不能在实验室中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总之,化学银镜反应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实验,在实验人员熟悉步骤和注意事项之后,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化学反应的神奇,同时也能教育人们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银镜反应实验报告范文篇一:银镜反应最佳反应条件探究实验时间:双周四下午实验目的:学会中学化学实验中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实验要求:自行发现实验探究问题;自行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实验实施与实验问题发现及记录;实验报告与分析。
(选择某一中学化学实验问题或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进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进而加以解决)一、探究问题的提出醛的还原性是醛类化合物一项很重要的化学性质, 其中银镜反应是醛类化合物的重要鉴别反应。
除此之外,工业上常用这个反应来对玻璃涂银制镜和制保温瓶胆。
如果银镜反应条件掌握不好,很难出现明亮的银镜, 往往形成灰色沉淀。
实验效果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及工业生产。
二、相关资料查阅综述通过查阅不同资料,总结出乙醛银镜反应的适宜条件有如下几种:条件一:乙醛氧化反应条件的选择一文[1] , 归纳出乙醛银镜反应较适宜条件为:50~60 ℃, 5 %AgNO3 溶液1ml 、1 %的NaOH 溶液1 滴, 2 %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加5 %乙醛3~4 滴。
条件二:根据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乙醛银镜反应条件为:2%AgNO3 溶液1ml 、2%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加3滴乙醛,震荡后置于热水浴中温热。
条件三:文献【2】中的条件为:3%AgNO3 溶液1ml,2 %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pH值约为9—10,乙醛浓度为20%—40%,水浴温度为60℃。
三、问题解决设想(思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我们小组决定采用控制变量法探讨硝酸银的浓度、温度以及乙醛的浓度对银镜反应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乙醛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
四、实验设计方案(一)实验原理银镜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正一价的银离子在碱性和含氨的溶液中,可被葡萄糖还原成银原子.析出的银原子吸附在玻璃表面即生成银色的镜面.银离子在氨的碱性溶液中与醛类作用,可得羧酸及金属银之沈淀,而此沈淀以银镜方式出现,故称银镜反应,又称多伦试验,而银氨离子之碱性溶液,称为多伦试剂. 化学式RCHO(l) + 2Ag(NH3)2+ (aq) + 3OH-(aq)→ RCOO-(aq) + 2Ag(s) + 4NH3(aq) + 2H2O(l)(二)仪器和试剂1.仪器: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250ml,3个)、温度计、移液管(1ml)、胶头滴管、小试管(13支)2.药品:硝酸银(AR,5g)、浓氨水(AR,20ml)、乙醛(AR,15ml)乙醛:相对密度0.7834(18/4℃),相对分子质量44.05,熔点-121℃,沸点20.8℃,硝酸银:相对分子质量:169.88 g mol-1Ag = 63.50%, N = 8.25%, O = 28.25%相对密度(水=1):4.35,熔点(℃): 212,沸点(℃):444 °C (717 K) (分解)[Ag(NH3)2]OH3.溶液配制:(1)准备试管:在试管里先注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然后加热煮沸。
糖的性质化学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糖(以葡萄糖为例)的化学性质,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和分析糖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现象,从而深入理解糖的化学特性。
二、实验原理1、糖的氧化反应: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如托伦试剂(银氨溶液)和斐林试剂(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
2、糖的成酯反应:糖中的羟基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3、糖的脱水反应:在浓硫酸等强酸作用下,糖会发生脱水反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滴管、药匙。
2、试剂:葡萄糖溶液、托伦试剂、斐林试剂、浓硫酸、乙酸、乙醇。
四、实验步骤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1)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 1mL 2%的硝酸银溶液,然后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边滴加边振荡,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得到银氨溶液(托伦试剂)。
(2)向上述银氨溶液中加入 1mL 10%的葡萄糖溶液,振荡后,将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 3-5 分钟。
观察到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银镜。
2、葡萄糖与斐林试剂的反应(1)配制斐林试剂:将 36g 硫酸铜晶体溶解在 50mL 水中,得到硫酸铜溶液;将 173g 酒石酸钾钠和 5g 氢氧化钠溶解在 50mL 水中,得到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溶液。
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
(2)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斐林试剂,然后分别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 1mL 10%的葡萄糖溶液,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1mL蒸馏水作为对照。
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在沸水浴中加热 2-3 分钟。
观察到加入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产生砖红色沉淀,而对照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3、葡萄糖的酯化反应(1)在一支干燥的试管中,加入 1g 葡萄糖,然后加入 2mL 乙酸和 2mL 浓硫酸,振荡均匀。
(2)将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回流 1-2 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
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盛有 10mL 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至 pH 约为 7,然后过滤。
得到的滤液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即为葡萄糖酯。
银镜反应实验条件银镜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它可以用来检测还原糖的存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些特定的条件来观察银镜反应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银镜反应实验条件。
实验材料在进行银镜反应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 葡萄糖或其他还原糖2. 氢氧化钠(NaOH)3. 氯化银(AgCl)4. 氨水(NH3)5. 烧杯6. 滴定管7. 温度计8. 水浴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葡萄糖加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滴定管慢慢滴入氯化银溶液。
3. 将烧杯放入水浴中,加热至80℃左右。
4. 在加热的同时,用滴定管慢慢滴入氨水溶液。
5. 观察烧杯内的反应物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原理银镜反应是一种还原反应,它可以用来检测还原糖的存在。
在这个实验中,葡萄糖被氢氧化钠水解成为葡萄糖酸根离子和氢离子。
然后,氯化银被还原成为银离子和氯离子。
在加热的过程中,氨水被加入到反应物中,它可以使反应物的pH值升高,从而促进还原反应的发生。
最终,银离子被还原成为银颗粒,这些银颗粒沉淀在烧杯底部,形成了银镜。
银镜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
以下是银镜反应实验的条件:1. 还原糖的存在银镜反应是一种检测还原糖的方法,因此必须要有还原糖的存在才能进行这个实验。
2. 碱性条件在这个实验中,氢氧化钠被用来调节反应物的pH值,使其呈现碱性条件。
这是因为在碱性条件下,还原反应更容易发生。
3. 氯化银的存在氯化银是银镜反应中的还原剂,它可以被还原成为银颗粒。
因此,在这个实验中,必须要有氯化银的存在。
4. 温度的控制在银镜反应中,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加热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但是过高的温度会使反应过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5. 氨水的加入氨水可以使反应物的pH值升高,从而促进还原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这个实验中,必须要加入适量的氨水。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银镜反应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化学品。
2. 氨水是一种腐蚀性较强的化学品,使用时要小心。
银镜的实验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银镜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银镜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银镜反应是指将银离子还原成银的过程, 它在化学分析和电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将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实验观察,探究银镜反应的化学机理和条件要求。
2. 实验材料和设备•100 mL锥形瓶•硝酸银(AgNO3)溶液•枸橼酸溶液•葡萄糖溶液•碱性条件溶液(NaOH)3. 实验步骤3.1 准备实验材料首先,我们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将100 mL锥形瓶清洗干净,并准备好硝酸银溶液、枸橼酸溶液、葡萄糖溶液和碱性条件溶液。
3.2 银镜实验过程以下是银镜实验的具体步骤:1.取一小部分葡萄糖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2.加入适量的枸橼酸溶液,并充分搅拌混合。
3.向混合液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并再次充分搅拌。
4.加入数滴碱性条件溶液,再次搅拌均匀。
5.将锥形瓶放置在水浴中加热,保持温度稳定。
6.观察实验过程中管壁是否出现银镜现象。
3.3 数据记录与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数据记录和观察,以下是我们的观察结果:•反应开始时,溶液呈现无色透明状态。
•随着加热和反应时间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乳白色。
•最终,在锥形瓶内壁上形成了一层银镜。
4. 实验结果分析4.1 反应机理银镜反应的主要机理是葡萄糖与枸橼酸的还原性作用。
在碱性条件下,枸橼酸促使葡萄糖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6H12O6 + 2NaOH → CH2O + Na2CO3 + 3H2O而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Ag+)与还原产生的CHO基团结合,形成无机银镜:2Ag+ + 2e- → 2Ag4.2 形成银镜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形成银镜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枸橼酸的浓度:适量的枸橼酸可以加速葡萄糖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银离子的还原。
•碱性条件:碱性条件有助于枸橼酸与葡萄糖的反应,并提供合适的环境促使银离子的还原。
•温度:加热可以加速反应速率,有利于银镜的生成。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银镜反应的原理和条件要求。
实验名称:银镜反应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理解银镜反应的原理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2. 掌握银镜反应的基本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观察银镜反应的现象,验证醛类化合物的还原性。
实验原理:银镜反应是利用醛类化合物与银氨溶液([Ag(NH3)2]OH)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沉积在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银镜。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R-CHO + 2[Ag(NH3)2]^+ + 3OH^- \rightarrow R-COO^- + 2Ag↓ + 4NH3 + 2H2O \]实验用品:- 试管- 烧杯- 酒精灯- 玻璃棒- 硝酸银溶液(AgNO3)- 氨水(NH3·H2O)- 乙醛(CH3CHO)- 1mol/L氢氧化钠溶液(NaOH)- 蒸馏水- 酒精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加入1ml 2%硝酸银溶液。
2. 加入2ml 1mol/L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直至沉淀完全溶解。
3. 加入几滴氨水,振荡至溶液澄清。
4. 加入2-3滴乙醛溶液,轻轻振荡。
5. 将试管放入50-60℃的水浴中加热5-10分钟。
6.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加热后,试管壁上出现光亮的银镜。
实验结果分析:银镜反应的出现证明了乙醛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
实验中加热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而温度的控制是为了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氨水的加入量,过量会导致银镜反应不彻底。
2. 加热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实验总结:银镜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银镜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掌握了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乙醛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理解银镜反应的原理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改进银镜反应增强实验趣味性——以“吹”“摇”出来的银
瓶为例
周代华;胡长胜;黄家明
【期刊名称】《教育与装备研究》
【年(卷),期】2024(40)2
【摘要】银镜反应是中学的经典实验。
根据实验中学生反馈的问题,对银镜反应的实验用品、加热方式、实验操作进行改进。
在研究性学习中再现银镜反应的改进实验——“吹”“摇”出来的银瓶,趣味性强。
通过对学生灵感所产生的成果反馈,提升了学生的成功获得感,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银镜反应。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周代华;胡长胜;黄家明
【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一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吹”出来的银镜反应
2.利用银镜试管及其银重做银镜反应实验的研究
3.银镜反应和银的回收实验改进与研究
4.基于改进的银镜反应生成的银纳米粒子比色法测定环境中Cr(Ⅲ)
5.摇出来的银镜——银镜反应实验改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镜反应的实验改进作者:崔文瑜杨承印来源:《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年第03期[摘要] 银镜反应实验的原理、操作简单,准备复杂且成功率低。
通过实验探究,改进操作,提高成功率。
[关键词] 银镜反应改进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二节《醛》中,有实验3-5《乙醛的银镜反应》。
书中对于这个实验的操作描述如下: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AgNO3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
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观察现象。
银镜反应是用来检验醛及还原性糖的一个定性实验。
银镜反应的原理为:用硝酸银和氨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氢氧化二氨合银[Ag(NH3)2]OH试剂,又称为托伦试剂(或土伦试剂)。
该试剂带有一定的氧化性,而醛基有还原性,因此是醛基和银氨络离子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醛基被氧化成羧基,而银氨络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析出,沉淀于容器壁上生成明亮的银镜。
该反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2Ag↓+3NH3+H2O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演示操作,大多数教师都发现实验现象不明显,银镜需较长时间才能出现,出现后呈现一片一片的,并不连续,且颜色为灰黑色,没有一般银镜的光亮;有时甚至并不出现银镜。
通过多种方法進行调整后发现成功仍然很低,对于操作要点很难把握,给教师在课堂演示及学生实验的成功造成困扰。
笔者通过多次实验研究和摸索,现改进步骤如下。
一、仪器和药品:试管,烧杯,2%AgNO3溶液,2%氨水,20%乙醛,浓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热水。
二、实验步骤:1、将试管清洗干净;2、给洁净试管中滴入一滴浓氢氧化钠溶液,并用该溶液润洗试管;3、继续给试管中加入约2mL2%AgNO3溶液,产生棕褐色沉淀,向其中逐滴滴入2%氨水,直至沉淀完全溶解成澄清溶液为止,此时得到银氨溶液;4、向试管中加入3~5滴20%乙醛溶液;5、将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静置片刻,可看到光亮的银镜产生。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银镜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了解温度、浓度等条件对银镜形成的影响。
3. 学习化学实验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银镜反应是醛类化合物与银氨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银镜的过程。
实验中,醛基(-CHO)被银氨溶液中的银离子氧化成羧酸,同时银离子被还原成银单质,沉积在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银镜。
反应方程式如下:\[ R-CHO + 2[Ag(NH_3)_2]^+ + 3OH^- \rightarrow R-COO^- + 2Ag \downarrow + 4NH_3 + 2H_2O \]三、实验材料1. 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0.5M氨水、浓氨水、5%硝酸银溶液、6M盐酸、3%葡萄糖溶液、37%甲醛溶液、甲酸钠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银氨溶液(现配)、10%氯化亚锡溶液。
2.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培养皿、石棉网。
四、实验步骤1. 配制银氨溶液:向10%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振荡后加入氨水,直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2.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银氨溶液。
3. 向试管中加入2滴葡萄糖溶液或3滴甲醛溶液。
4. 将试管放入50-70℃的水浴中加热5-10分钟。
5. 观察银镜的形成,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现象1. 银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反应,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银镜。
2. 银氨溶液与甲醛溶液反应,试管壁上形成暗淡的银镜。
3. 温度升高,银镜的形成速度加快,光亮度增加。
4. 银氨溶液浓度越高,银镜的光亮度越好。
六、实验分析1. 银镜反应的原理是醛类化合物与银氨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温度、浓度等条件对银镜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3.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和浓度,以确保银镜的形成。
七、实验结论1. 银镜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实验,可以用来检测醛类化合物。
2.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接触皮肤和衣物,以防银镜溶液腐蚀。
葡萄糖银镜反应实验指南一、实验背景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在高中教材中多次出现,如:苏教版必修二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取与应用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鲁科版必修二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这足以看出,葡萄糖的银镜反应是高中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醛类有机物性质的一个兴趣实验,能更好地了解醛类性质以及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内容实验目的1.了解葡萄糖的性质,加深对醛基的认识。
2.研究生成金属镜的条件,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银镜反应(Silver mirror reaction),是一种化学反应,指的是还原银离子,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
由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再加入酒石酸钾钠,配制成“斐林试剂”如果加入葡萄糖能将其还原,即有红色单质铜沉淀产生,在试管壁上形成光亮的铜镜。
葡萄糖含有醛基,所以具有醛基的性质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H+2Ag↓+4NH3↑+H2O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实验用品实验药品:2%硝酸银,2%氨水,10%葡萄糖溶液,5%氢氧化钠溶液,硝酸,10%氯化亚锡,7%硫酸铜,37%甲醛,酒石酸钾钠。
实验仪器:玻璃瓶,培养皿,100ml烧杯。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制备银花瓶1.洗净瓶子:自来水冲洗→热NaOH溶液洗→自来水冲洗→HNO3溶液洗→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洗→烘干(NaOH溶液和HNO3溶液浓度无严格要求,碱洗、酸洗是为了保证瓶子内无油污)2.在玻璃瓶中加入2ml 2%硝酸银溶液,再滴加氨水至产生的沉淀正好消失,在反应液中滴加5-6滴葡萄糖溶液,再滴2滴氢氧化钠溶液。
3.快速不断地均匀振荡,使银镀在玻璃瓶表面。
4.形成光亮银表面后,将瓶中剩余溶液倒出。
中学化学实验中银镜反应的疑难点
请问各位化学老师,是否有做过银镜反应的实验,其疑难点是什么?什么因素对改实验的影响比较大?谢谢!作为检验醛基的实验之一,做好以下几个步骤,一般都能成功:洁净的试管;氨水要稀;热水浴时使溶液处于静置状态(否则即使反应发生了,银不能附着在试管壁,看到的是黑色非银白色)。
实际做检验醛基的实验经常做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煮沸,相对成功率较高。
嗯,谢谢你MAOLIYAN ,其实是这样的,我们最近要做一个探究性实验。
而我第一想到的就是银镜试验啦,因为中学时做这个试验时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能作出漂亮的银镜。
所以我想探究一下这个实验的具体最佳反应条件是什么。
因此,也想顺便问一下各位老师是否还有碰到其他的问题,在这次的实验中我也可以顺便探讨一下。
所以发这个贴是想抛砖引玉!谢谢你的回帖!一楼的说的对.不过在得到银铵溶液以后,可以在里面加些氢氧化钠,虽然马上有黑色沉淀出来,但是银镜效果还比较好.另外,如果你不是一定要验证乙醛的话,可以用葡萄糖做,效果很好. 得到银氨溶液以后加氢氧化钠的效果比较好,为什么呢?我前天做这个实验了,我是得到银氨溶液以后再加一滴硝酸银,这样可以确保氨水不过量。
我查过
相关的文献,有一些是提到氢氧化钠和银氨溶液反应也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但PH值要大,至少大于10。
所以,如果是为了验证醛基化合物,是否还可以加氢氧化钠呢?。
银镜反应的实验教案教案标题:银镜反应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银镜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2. 能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进行银镜反应实验。
3.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烧杯、试管、硝酸银溶液、葡萄糖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2. 实验操作流程的展示材料。
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的说明材料。
4. 学生实验报告的模板。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银镜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并提出实验的问题和目的。
2. 实验操作:详细讲解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 观察记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银镜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5. 实验总结:让学生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6.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模板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流程、观察记录、实验分析和总结等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准确。
2. 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3. 实验结果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延伸1. 扩展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其他条件下的银镜反应实验,拓展实验内容。
2. 知识拓展:介绍银镜反应在化学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估教学效果。
2.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银镜反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理解。
葡萄糖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
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 罗 瑶 邮编:441300
一、实验目的
证明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且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改进为在常温下制得均匀、光亮的几乎遍布整支试管的银镜。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
仪器:洁净的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2%硝酸银溶液、2%氨水、5%氢氧化钠溶液、
10%葡萄糖溶液和乙醇的混合溶液(1∶1)。
三、实验操作
1.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约1mL2%的硝酸银溶液,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边滴边振荡至产生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所得澄清溶液就是银氨溶液。
2.在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滴入葡萄糖和乙醇的混合溶液2~3滴,充分振荡,再滴入1
滴氢氧化钠溶液,不断地快速振荡,直至出现光亮的银镜为止。
四、实验相关说明
1.试管要洁净(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否则,只得到黑色疏松的银沉淀,没有银镜产生或产生的银镜不光亮。
2.溶液混合后,振荡要充分(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二)。
加入1滴氢氧化钠溶液时,振荡的目的使使均匀、光亮的银镜几乎遍布整支试管,课堂演示效果更好,药品利用率高,不振荡也可以。
3.加入的氨水要适量(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三)。
氨水的浓度不能太大,滴加氨水的速度一定要缓慢,否则氨水容易过量。
氨水过量会降低试剂的灵敏度,且容易生成爆炸性物质。
4.适当的碱性环境有利于银镜的生成,但如果滴加氢氧化钠过量,反应速率太快,产生的银镜会发黑。
5.银氨溶液只能现配现用,不能久置。
如果久置会析出叠氮化银、亚氨基化银等爆炸性沉淀物。
所以,实验完毕应立即将试管内的废液倾去,用稀硝酸溶解管壁上的银镜,然后用水将试管冲洗干净。
6.氨水的浓度不宜过大,否则容易过量,致使实验失败。
氨水的浓度以2%为宜。
7.葡萄糖的浓度大,反应速率快,析出银镜快,但容易出现黑斑,加快振荡速度可以避免出现黑斑。
加入乙醇起到降低葡萄糖浓度的作用,使得反应速率适中,容易控制。
有乙醇存在时,产生的银镜均匀、光亮。
8.产生的银镜均匀、光亮,就象刷子刷上去的一样,内壁没有黑色颗粒状物质附着,说明不是氧化银,说明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表现出还原性。
五、实验改进后意义及价值
我认为改进后的实验有如下优点:
1.化难为易,操作更简单,现象明显,便于推广。
经过多次实践证明:无论使教师演示实验还
是学生实验,无一例外均成功。
使用此法也可用于不易成功的学生实验---乙醛的银镜反应, 成功率高,重现性好,读者可自行试之。
2.改变实验条件不需加热在常温下制得均匀、光亮的银镜,节能减排。
主要参考文献
[1]有关银镜反应的研究[J]; 实验教学与仪器; 1996年04期;
[2]张殷全.还原糖试验与烯醇化的关系[J].大学化学,1990,(05):11-13.
专家点评:本实验化繁为简,把成功率低的实验改进为不需水浴加热,常温下制得几乎遍布整支试管的洁净光亮的银镜,“漂亮的银镜振荡着振荡着就出来了”。
备注:次文发表于《湖北省高中化学新课程专题研讨及中学实验创新汇赛观摩会》材料汇编(高中)参赛时获得湖北省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