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26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标准培训课件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标准培训一、动火作业的定义动火作业指使用明火、电热等方式,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场所对设备、管道或物体进行焊接、切割、烘烤、灼烧等热工作业或提供热源的作业。
由于动火作业通常涉及较高温度,因此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动火作业的危害1. 火源引燃周围物质,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2. 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3. 造成设备、管道等损坏,导致生产事故。
三、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标准1. 动火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并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2. 动火作业现场必须设置警戒线、安全标志,以保证作业现场的安全。
3. 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现场检查,排除一切火源,保证安全。
4. 动火作业现场必须设置专人负责,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如放置灭火器等。
5. 动火作业前必须向周围人员发出警告,协调好工作、生活线路,防止事故发生。
6. 动火作业过程中,必须不停地对作业现场进行观察、检查,防止事故的发生。
7. 动火作业下班之后,必须进行全面清理,排放湿毛巾、用水冲擦以保证现场安全。
8. 动火作业后必须及时汇报,以便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四、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注意事项1. 动火作业必须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士进行,必要时应进行证明。
2. 动火作业必须在人员充分集中的现场进行,确保火源和人员进出通道的安全。
3. 动火作业必须进行现场检查,排除所有火源。
4. 动火作业必须设立警戒线和安全标志,避免遭受无关人员的干扰。
5. 动火作业前必须强调火源消除的重要性,确保所有动火作业人员充分了解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6. 动火作业过程中,必须不停地进行观察、检查、记录,避免火源失控。
7. 动火作业后必须进行全面清理,排放湿毛巾、用水冲擦以保证现场安全。
动⽕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动⽕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动⽕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第⼀条动⽕作业系指在具有⽕灾爆炸危险场所内进⾏的施⼯过程。
在抢险过程中动⽕作业应按应急预案中的规定执⾏。
第⼆条动⽕作业涉及进⼊受限空间、临时⽤电、⾼处等作业,应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
第三条动⽕作业的危害识别1.动⽕作业前,针对作业内容,应进⾏危害识别,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
2.将安全措施填⼊“动⽕作业许可证”内。
第四条动⽕作业系指采⽤以下⽅式的作业:1.各种⽓焊、电焊、铅焊、锡焊、塑料焊等各种焊接作业及⽓割、等离⼦切割机、砂轮机、磨光机等各种⾦属切割作业;2.使⽤喷灯、液化⽓炉、⽕炉、电炉等明⽕作业;3.烧(烤、煨)管线、熬沥青、炒砂⼦、铁锤击(产⽣⽕花)物件,喷砂和产⽣⽕花的其他作业;4.⽣产装置和罐区联接临时电源并使⽤⾮防爆电器设备和电动⼯具。
5.使⽤雷管、炸药等进⾏爆破作业。
第五条“动⽕作业许可证”的办理1.⼀、⼆级动⽕作业由⽤⽕单位填写“动⽕作业许可证”,报安全⽣产领导⼩组主任审核签发,安全⽣产领导⼩组主任不在时由安全⽣产领导⼩组副主任审核签发;2.固定⽤⽕区的设定应由⽤⽕单位提出申请,报安全⽣产领导⼩组会同⽣产部进⾏初审同意,报分管安全⽣产领导批准。
第六条动⽕作业安全措施1.凡在⽣产、储存、输送可燃物料的设备、容器及管道上⽤⽕,应⾸先切断物料来源并加好盲板;经彻底吹扫、清洗、置换后,打开⼈孔,通风换⽓;打开⼈孔时,应⾃上⽽下依次打开,并经分析合格,⽅可⽤⽕;若间隔时间超过1⼩时继续⽤⽕,应再次进⾏⽤⽕分析,或在管线、容器中充满⽔后,⽅可⽤⽕。
2.在正常运⾏⽣产区域内,凡可⽤可不⽤的⽤⽕⼀律不⽤⽕,凡能拆下来的设备、管线都应拆下来移到安全地⽅⽤⽕,严格控制⼀级⽤⽕。
3.⽤⽕审批⼈应亲临现场检查,落实防⽕措施后,⽅可签发“动⽕作业许可证”。
4.⼀张动⽕作业许可证只限⼀处⽤⽕,实⾏⼀处(⼀个⽤⽕地点)、⼀证(动⽕作业许可证)、⼀⼈(⽤⽕监护⼈),不应⽤⼀张“动⽕作业许可证”进⾏多处⽤⽕。
动火管理制度一、动火证制度实行动火证制度,厂区内动火作业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证。
凡在禁火区使用电焊(亚弧焊)、气焊(割)、金属切割机、喷灯及在易燃易爆区域、管道上使用电钻(电锤)、砂轮(磨光机)、塑焊机、塑料切割机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及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均为厂区内动火作业,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证。
动火作业包括电焊、气焊、切割、烙铁锡焊、喷灯、熬沥青、烘烤及禁烧残渣废液等,对在禁火区内施工时,可能产生撞击火花、摩擦火花、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的,也列入动火管理范围。
二、对厂区内禁火区的划分1 .禁火区是指公司(厂)划定的禁火线内(即禁烟区内)。
禁火区内除固定动火区和必要的生产工艺用火外,禁止一切生活用火。
2 .固定动火区是指机修车间及维修场所(电焊、气割、切割机等)、发电机房(柴油发电机)、锅炉房(煤火)、钿碳回收站(禁烧钳碳)。
固定动火区内禁止使用生活用火。
3 .生活用火是指煤气灶、电磁炉、热得快、电饭褒、电炉、电吹风、火柴、打火机等。
4 .必要的生产工艺用火是指实验室内的烘灯、电热碗、电炉、酒精灯等。
三、三级动火作业1 .动火作业实行三级管理。
分别是特殊动火、一级动火、二级动火。
2 .特殊动火:指正处于运行状态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场所和仓库、贮罐区等重要部位的具有特殊危险的动火作业。
3 .一级动火:指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设备、管道及其周围包括仓库、贮罐区周围的动火作业。
4 .二级动火:指除特殊动火和一级动火外的动火作业。
四、办理动火证有关事项1 .因生产需要在动火区内进行动火作业的(固定动火区除外),由动火部门(项目)负责人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2 .动火部门(项目)负责人在填写工作联系单的同时,填写动火作业申请单,然后一并递交给机修车间主任,由机修车间主任安排落实动火执行人,并在动火申请单上填上动火执行人的姓名,然后动火部门(项目)负责人将动火作业申请单交到安全科,特殊动火,由企业安全(防火)部门复查后,报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终审批准。
•动火作业基本概念与分类•安全防护措施与装备要求•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危险源监控与事故预防措施目录•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组织实施•法律法规政策解读与责任落实•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动火作业定义及目的定义目的动火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维修等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作业活动。
常见动火作业类型包括电弧焊、气焊、气割等,是常见的动火作业类型之一。
使用砂轮、切割机等设备进行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切割。
使用砂轮、磨光机等设备进行表面的打磨和修整。
使用电钻、冲击钻等设备进行孔洞的钻取。
焊接作业切割作业打磨作业钻孔作业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危险源识别01风险评估02制定安全措施03个人防护用品选用及佩戴方法选用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根据作业环境和风险等级,选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鞋等。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在进入动火作业现场前,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确保防护用品与身体紧密贴合,避免火花或熔融物侵入。
定期检查与更换防护用品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损坏或过期,应及时更换,确保防护效果。
现场安全设施设置标准配备消防器材设置警戒区域根据动火作业的风险等级和现场情况,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确保消防器材处于良好状态。
确保通风良好1 2 3配备应急救援器材掌握器材使用方法定期检查与维护器材应急救援器材配备及使用方法明确作业任务和要求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检查作业现场准备消防器材操作前准备工作流程操作过程中安全要求0102030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持作业现场整洁注意火源控制加强监护和巡查操作后检查确认事项确认火源已完全熄灭检查现场是否遗留火种清理和恢复现场归还消防器材实时监测利用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对动火作业过程中的温度、气体浓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定期检查对动火作业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包括设备、工具、材料等方面,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视频监控在动火作业现场设置视频监控设备,对作业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