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简介-第四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敏捷智能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3
银行核心系统简介核心业务系统描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公用信息、凭证管理、现金出纳、柜员支持(机构管理和柜员管理)、总账会计、内部账管理、客户信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外币兑换、同城票据交换、客户信贷额度管理、定期贷款、分期付款贷款、往来业务、资金清算、金融同业、结算、人行现代支付、外汇买卖业务、国债买卖、保管箱、租赁、股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一、核心系统背景ViionBankingSuiteCore是集团在总结二十余年银行应用系统集成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中国银行业未来面临的竞争形势,吸纳国外银行系统中先进的设计理念,推出的与国际完全接轨、功能完善、易学易用、扩充灵活、安全可靠的新一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
该系统覆盖了银行整个基础业务范围,有助于银行提供给客户更方便、快捷和贴身的“一站式”服务。
在ViionBankingSuiteCore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中,集团将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技术和国内、国际银行界先进的银行业务模式、管理方法结合在一起。
系统采用先进的C-S-S三层体系结构,拥有强大、稳定的系统核心。
在全面覆盖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突出“金融产品”概念,银行可方便定制新的业务品种、产品组装或更改业务模式;系统整合了银行的业务服务渠道,方便银行增值服务范围的扩展,在无须更改系统内核的情况下方便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
系统在深化“大集中”、“大会计”、“一本帐”、“以客户为中心”、“综合柜员制”等成熟的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从“客户”、“产品”到“服务”、“渠道”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了真正的面向客户的服务模式,作到了为客户定制差别化的服务。
从而实现了银行集中经营、规范业务、个性服务、丰富渠道、减少风险、辅助决策、降低成本的目标;系统设计严格遵守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分离原则,方便于系统快速部署和适应业务流程再造要求。
集团对核心业务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就是以技术的进步来支持和推动银行业务的拓展,为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银行核心系统架构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机构,承担着金融服务、资金流通和风险管理等重要职责。
而银行核心系统作为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于银行的正常运营和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银行核心系统的架构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银行核心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一、概述银行核心系统是指银行在内部使用的一套信息系统,它通常包含客户信息管理、账户管理、资金结算、风险控制、业务处理、报表统计等模块。
银行核心系统的架构设计直接影响着银行的运营效率、安全性和灵活性。
下面将从硬件、软件和网络三个维度来解析银行核心系统的架构。
二、硬件架构在银行核心系统的硬件架构中,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
服务器是银行核心系统的基石,通常采用集群的方式来提供高可用性的服务。
存储设备则用于存储海量的数据,常见的是采用网络存储技术,如存储区域网络(SAN)和网络附加存储(NAS)。
此外,网络设备则负责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保障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三、软件架构银行核心系统的软件架构是银行信息系统的核心,它决定了银行各项业务的处理和管理方式。
软件架构常常采用分布式架构,将核心业务功能拆分为多个子系统,以便于管理和维护。
常见的软件架构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贷款管理系统、支付结算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
不同的子系统之间通过统一的接口和消息通信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四、网络架构银行核心系统的网络架构主要包括内部网络和对外网络两部分。
内部网络是银行内部各个分支机构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和消息传递的基础设施。
内部网络采用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高效率和安全性。
对外网络则是银行与外部机构、客户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有互联网、专线和虚拟专用网络(VPN)等。
五、功能模块银行核心系统的功能模块是指银行在业务处理和管理中的各项功能要求。
常见的功能模块包括客户信息管理、账户管理、资金结算、风险控制、业务处理、报表统计等。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简介一、导读提示本章介绍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是公司2009年12月V2.0设计产品(V1.0为2007年设计产品),体现了公司反思2008年西方金融风暴起因、防范金融风险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
重新设计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最突出特点是: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第二、第三支柱要求、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审查评估要素及方法》等监管要求为依据,从银行发展战略及高管角度,构建起可操作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二、系统简述资产负债管理是在世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迅速发展并占据主流地位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法。
敏感性测试、市值分析、情景模拟、组合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不断发展,使得资产负债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并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框架的核心内容。
概括地说,目前西方银行业较为通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和技术有以下四种:一是基础的风险度量方法――缺口及敏感性分析;二是动态的、前瞻的度量方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三是风险的管理技术表内调节和表外对冲;四是组合管理技术资金转移计价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组合,充分展现了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想轨迹和技术演变过程。
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第一,它要求建立由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资产负债管理政策、确定内部资金定价原则、审查市场风险状况、并对风险偏好、风险敞口调节、业务策略选择等有关事项做出决策。
第二,它要求建立专门的资产负债管理团队来承担具体的政策实施、风险计量和管理运作。
第三,它要求建立一个包括识别风险种类、确定风险限额、评估风险收益、调节风险敞口、选择业务策略、配置经济资本、考核风险绩效等一系列环节在内的顺畅的管理流程。
第四,它必须以科学的分析方法、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为支柱。
第五,它充分体现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总体思路及实施手段的最终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风险管理失控,就是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管理失控。
银行核心系统是银行业务的基石和核心,它是银行信息系统的核心,也是银行的命脉。
它负责处理银行业务的核心功能,包括存款、贷款、支付、清算等,同时也是银行与客户、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换的中心。
在现代银行业中,银行核心系统的作用愈发重要,它不仅影响着银行的业务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也直接关系着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银行核心系统的功能通常包括账户管理、存款管理、贷款管理、支付结算、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
其中,账户管理是银行核心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功能模块之一。
它包括了对客户账户的开立、销户、变更等基本操作,同时也涉及了对客户账户的查询、详单生成、对账等日常操作。
而存款管理模块则是针对客户的存款业务,包括了对存款种类、存款利率、存款期限的管理,并能够实现存款产品的创新和推广。
贷款管理模块主要用于银行的贷款业务,包括了贷款的发放、管理、计息等功能。
支付结算模块则是用于处理各类支付业务,包括网银、手机银行、ATM、POS机等渠道的支付交易。
风险管理模块用于对银行的各项业务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和稳健。
客户关系管理模块则用于对银行客户的信息进行维护、分析和挖掘,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银行核心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银行核心系统还是以大型主机为核心,采用集中式的架构。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金融行业的不断变革,银行核心系统也经历了多次演进,从集中式到分布式、从机构定制到标准化,再到如今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
银行核心系统也在不断地整合新的技术和理念,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融入,为银行业务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非常看重银行核心系统的介绍,因为从事金融行业的我知道,优秀的银行核心系统可以为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银行核心系统应该具备高度稳定性、安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适应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和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
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分析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是指银行在日常运营中必不可少的各种功能和业务模块的集合。
它是银行的核心系统,涵盖了银行的所有业务流程和操作,包括客户管理、账户管理、贷款管理、存款管理、清算结算、风险管理等。
本文将对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银行的核心业务。
其次,账户管理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模块。
该模块主要负责管理和监控客户账户的开户、销户、查询、变更等操作。
银行可以通过账户管理模块实时了解客户的账户余额、交易历史和相关统计数据,确保账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此外,账户管理模块还可以处理转账、划款、支付和清算等操作,提高银行的业务效率和效益。
第三,贷款管理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贷款管理模块使银行能够高效地管理和处理各类贷款业务。
它可以记录贷款申请、审批、放款、还款等所有细节。
通过贷款管理模块,银行可以全面掌握贷款风险和贷款细则,提高贷款审批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贷款管理模块还可以生成各类贷款报表和统计数据,为银行的贷款业务提供决策依据。
再者,存款管理也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款管理模块使银行能够高效地处理客户的存款业务。
该模块可以记录存款申请、存款期限、利率、利息计算和存款凭证等细节。
通过存款管理模块,银行可以实时了解客户的存款余额、存款种类和存款历史等信息。
此外,存款管理模块还可以自动生成存款报表和统计数据,为银行的资金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清算结算和风险管理也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中的重要模块。
清算结算模块主要负责处理各类交易的结算和清算过程,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准确性。
风险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分析和评估银行的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两个模块的存在和运作保证了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营和风险的可控性。
综上所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是银行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通常包括客户管理、账户管理、贷款管理、存款管理、清算结算和风险管理等模块。
惠普联想亚信核心银行业务系统解决方案1.摘要中国的电子金融电子化建设开始于70年代,二十余年来,金融电子化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初步形成了电子化系统的格局,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全面实现金融电子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革命使传统国界消失。
由于信息流的全球化,物品市场、劳务市场和金融市场迅速国际化。
其中,由于其数字密集的本质特征,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最为迅速。
因此,中国金融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会加快。
愈来愈多的中国银行、证券、基金和保险公司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开设分支机构,与外国金融企业同时在海内外展开竞争。
换句话说,全球化由于信息化而加快。
惠普公司和联想公司的合作,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的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解决方案。
该方案对上市、引进外资及国际化方面都有所考虑,使得银行能够顺利开展各项银行业务,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增强竞争力,建立高效、安全、快捷的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和全面、准确、可靠的银行经营管理和决策分析系统,从而支持对客户的各项业务服务和银行同业清算,支持经营管理和反馈需要,推动银行业务发展和管理创新,创造优良的经营业绩。
借助联想亚信的丰富的金融行业研发经验,结合惠普公司优秀高科技产品,能够共同帮助中国的银行业实现动成长企业战略,使得企业就能够在变化降临的各个阶段快速实现业务决策,化被动为主动。
使得企业随市场而变,随用户而动,而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随企业而动;帮助中国银行业的创新模式就能够随时随地转化为满足用户需求的竞争力、满足市场变化的竞争力。
使得银行系统不断创新,永续成长,成为动成长企业的卓越典范。
惠普+联想亚信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的系统设计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方法,彻底改善了客户手续繁琐、等待时间长的局面;系统自动处理多次交易,减少了柜员录入工作量,提高了银行的柜面处理效率;系统支持的业务种类齐全,涵盖全部传统业务和最新的银行业务,加强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系统使用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全行一本帐,以及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银行的经营风险得到进一步的防范和有效控制;系统支持全功能综合柜员制,为银行提高运行效率提供了可能。
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体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是银行运营管理的核心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帮助银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资产和负债,从而确保银行能够平稳、安全、高效地运营。
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各类贷款、投资、存款等,负债则包括各类债务、存款等。
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营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风险、盈利等多方面因素,确保银行的资金安全和盈利水平。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运营管理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控制:通过对资产负债的及时监测和调整,帮助银行有效控制各类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发生资金链断裂和风险爆发。
2. 盈利增长:资产负债管理能帮助银行更好地配置资源,提高盈利水平。
通过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收益结构等手段,实现更高水平的盈利。
3. 提升竞争力:良好的资产负债管理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稳定市场地位。
1. 资产管理:包括贷款管理、投资管理、资产优化等。
通过合理配置资产、优化风险收益比,提高资产负债回报率。
2. 负债管理:包括存款管理、债券发行、融资管理等。
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债券、融资等手段,合理控制负债规模和成本,确保流动性充足。
3. 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制定风险对策、降低资金风险。
4. 盈利管理:包括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利润管理等。
通过资产的有效配置和负债的合理控制,实现资金盈余、增加利润。
5. 审计和监管:包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监管合规等。
全面监控和评估资产负债情况,确保符合监管规定和内部审计标准。
三、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1. 风险本位:风险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首要考量。
要根据风险情况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均衡风险收益比,确保资金安全。
2. 稳健性原则:遵循稳健的原则,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避免过度风险或短期盈利导致的稳健性问题。
熟悉银行工作中的核心系统和技术在现代金融系统中,银行的核心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银行日常运营的中枢,负责处理和管理客户信息、账户交易、支付处理和风险控制等关键业务。
本文将深入探讨银行工作中的核心系统和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熟悉和理解这一领域。
一、银行核心系统的定义与作用银行核心系统是指银行内部的关键业务系统,主要包括账户管理系统、贷款系统、支付系统、清算系统等。
这些系统以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
银行核心系统的作用是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服务,确保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转。
二、银行核心系统的主要模块和功能1.账户管理模块账户管理模块负责管理客户的基本信息、账户余额和交易记录等。
它提供了开户、销户、挂失、解挂等功能,同时支持账户的查询、修改和冻结等操作。
2.贷款管理模块贷款管理模块主要管理银行的贷款业务,包括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和还款等环节。
它能够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自动评估风险并生成贷款合同和还款计划。
3.支付系统模块支付系统模块是银行核心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之一,它负责处理客户的支付指令和资金清算。
支付系统模块需要与其他银行和支付机构进行联网,确保支付指令的安全和即时性。
4.风险控制模块风险控制模块是银行核心系统中的关键模块之一,它通过监测和分析客户交易行为,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风险控制模块还能够配合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等监管要求,实现对不合规交易的监测和阻止。
三、银行核心系统的技术1.数据库技术银行核心系统的数据量庞大且多样化,因此数据库技术是支撑核心系统的重要基础。
常见的数据库技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MySQL)和大数据技术(如Hadoop、Spark),它们能够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存储和查询能力。
2.分布式系统技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银行核心系统普遍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
分布式系统技术能够将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割成多个节点,并通过通信和协同工作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和计算。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一.定义作为银行存款、贷款账务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Core Banking System)是银行业务系统运作的心脏,凡一切关于存款、贷款账户的业务操作都是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完成的。
其主要业务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总账以及对这些存、贷款账户的日间操作等。
银行核心系统,本质上看就是财务会计系统,其核心就是由会计业务上的借贷平衡算法构成的联机交易算法。
CORE:Centralized Online Real-time Banking.二.历史1.中国金融IT的发展历史:90年代初期,是“两联两天”的时代, 即中联电脑,联想集成,长天国际和南天信息,是中国金融IT的拓荒者,曾经几乎垄断过金融IT市场。
2002年后,面临加人WTO、金融体制改革、股份制改造等,银行也高调地要做大集中和业务流程重组,传统的系统集成商逐渐转型做IT服务。
但对于国内厂商来说,从核心业务系统、单一业务系统、外围系统到后台管理系统等,变成了国外套装软件的天下,国内厂商可只以分一点外包的羹。
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创新.金融IT服务会越来越大。
2.银行需求与IT投入的变化:我国银行信息化正在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的电子化阶段,即银行对外业务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的数据集中阶段,即实现全国范围的银行计算机处理联网、互联互通、支付清算、业务管理及办公逐步实现计算机处理等。
2002年下半年,以中国工商银行完成数据大集中建设工程、深圳发展银行实行业务外包等为标志,中国银行业数据大集中取得了初步的建设成果:第三阶段是刚刚开始的数据应用阶段。
银行完成业务的集中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环境,创新金融产品,开拓网上金融服务等⋯。
目前,中国金融信息化正处于数据集中即将完成、数据应用刚刚开始的关键阶段。
中国不同类型银行的信息化现状差异非常大,IT投入趋势也有很大差别。
了解银行常用的核心系统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承担着资金存储、支付结算、贷款发放等重要职能。
而银行的核心系统就是支撑这些职能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银行常用的核心系统,了解其功能、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核心系统的定义与作用银行核心系统是指支持和管理银行业务核心运营的一系列软件和硬件设备。
它可以跟踪客户账户,处理存款、贷款、转账和结算等操作,同时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确保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准确性。
核心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账户管理:核心系统可以统一管理客户账户信息,包括存款、贷款、银行卡、信用额度等,提供全面的账户管理功能。
2. 业务处理:核心系统是银行业务处理的核心平台,可以实现存款、取款、转账、支付等操作,保障业务的高效和准确。
3. 数据处理:核心系统可以处理大量的金融交易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报表生成,为银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4. 风险管理:核心系统可以对客户的交易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核心系统的特点与分类1. 特点(1)高可靠性:核心系统需要保证24小时不间断运行,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能够抵御各种故障和攻击。
(2)高安全性:核心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安全机制,包括身份验证、权限管理、交易加密等技术手段,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3)高性能:核心系统需要具备高并发、高吞吐的性能,能够应对银行系统日常大量的交易请求。
(4)可扩展性:银行业务的发展可能会导致系统规模的变化,核心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2. 分类根据核心系统的功能和应用范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核心账户系统:负责存储和管理客户的资金账户信息,包括余额查询、存取款等功能。
(2)支付清算系统:负责处理支付和结算相关的业务,包括转账、支付结算、跨行清算等功能。
(3)贷款系统:负责管理贷款业务的流程,包括贷款申请、审批、放款和还款等环节。
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1. 引言资产负债管理(Asset Liability Management,简称ALM)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以实现风险控制、盈利最大化和流动性管理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方法。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资产负债管理对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至关重要。
2.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是在承担适度风险的前提下,最大化企业或金融机构的长期价值。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风险控制资产负债管理旨在通过科学有效地配置资产和负债,降低风险暴露度,并确保企业或金融机构能够承受各类风险带来的冲击。
常见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
2.2 盈利最大化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和负债结构,资产负债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或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
通过合理配置投资组合、控制成本和提高收益率,实现盈利最大化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2.3 流动性管理充分考虑到企业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资产负债管理旨在确保其能够及时满足各类支付和偿还义务。
通过合理管理现金流量、优化资产流动性结构以及建立应急储备等手段,实现流动性风险的有效控制。
3. 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为了达成上述目标,资产负债管理依据以下基本原则进行操作:3.1 匹配原则匹配原则是指在资产负债配置中,根据不同期限、不同风险和不同流动性特点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匹配。
通过匹配长期资金与长期投资、短期资金与短期投资,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3.2 多样化原则多样化原则是指通过分散投资风险、分散融资来源等方式,降低整体风险暴露度。
通过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资产种类之间进行投资和融资,实现风险的有效分散。
3.3 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是指在资产负债管理中,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通过及时调整资产配置和负债结构,以应对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变化。
3.4 效益原则效益原则是指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时,要综合考虑风险收益关系,追求效益最大化。
全国法人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选型清单-------------------------------------------------------------- 中国工商银行:自主开发,由CB2000升级为NOVA中国农业银行:自主开发,部分由高阳开发Sybase中国银行:自主开发,现正由FNS升级中国建设银行:自主开发,后由IBM开发厦门国际银行:自主开发杭州市商业银行:自主开发招商银行:自主开发上海银行:Temenos+HP华夏银行:由中联升级为FNS+HP中信银行:由神码升级为FINSERV+IBM兴业银行:神码+自主改造东营市商业银行:兴业银行输出中国进出口银行:神码+SA+时代银通浙商银行:由网星升级为中信吴江农村商业银行:由网星升级为中信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太极内蒙古农信联社:太极青岛市商业银行:银湖+IBM香港东亚银行:DCSA+神码国家开发银行:神码宁夏农信联社:神码重庆农信联社:神码中国光大银行:由南天升级为联想亚信南京银行(南京市商业银行):联想亚信江苏银行:联想亚信盛京银行(沈阳市商业银行):联想亚信厦门市商业银行:联想亚信银川市商业银行:联想亚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联想威海市商业银行:联想江苏银行扬州分行(扬州市商业银行):联想绵阳市商业银行:联想广东发展银行:长天天津银行(天津市商业银行):2001年长天+2002年中太大连银行(大连市商业银行):中太石家庄市商业银行:华腾焦作市商业银行:华腾交通银行:由南天对公+联想对私升级为IBS+高阳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连云港市商业银行):南天平顶山市商业银行:南天深圳发展银行:高阳工银亚洲控股:高阳咸阳市商业银行:高阳渤海银行:中联(IBMP570/AIX/DB2)北京银行(北京市商业银行):中联烟台市商业银行:中联徽商银行(合肥市商业银行):由南天升级为中联浙江省农信联社:中联阳江市农信联社:中联阜新市商业银行:中联柳州市商业银行:中联福建省农信联社:中联平安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中联武汉市商业银行:中联富滇银行(昆明市商业银行):中联白山市商业银行:中联秦皇岛市商业银行:中联西安市商业银行:西安未来国际-联想-北京中联陕西省农信联社:北京中联江苏银行徐州分行(徐州市商业银行):北京中联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大连中联葫芦岛市商业银行:大连中联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大连中联徽商银行马鞍山分行(马鞍山市商业银行):大连中联三门峡城市信用社:大连中联江苏银行南通分行(南通市商业银行):大连中联徽商银行蚌埠分行(蚌埠市商业银行):大连中联吉林银行吉林分行(吉林市商业银行):大连中联渭南城市信用社:大连中联丹东市商业银行:大连中联鞍山市商业银行:大连中联阜新市商业银行:大连中联黄石市商业银行:大连中联九江市商业银行:大连中联濮阳城市信用社:大连中联周口城市信用社:大连中联济宁城市信用社:大连中联包商银行(包头市商业银行):北京中胜营口市商业银行:北京中胜牡丹江市商业银行:北京中胜泰安城市信用社:北京中胜吉林银行白山分行(白山城市信用社):北京中胜吉林银行四平分行(四平城市信用社):北京中胜鄞州银行:南天+高伟达(1998年)嘉兴市商业银行:高伟达成都市商业银行:高伟达江苏银行淮安分行(淮安市商业银行):高伟达盘锦市商业银行:高伟达徽商银行芜湖分行(芜湖市商业银行):高伟达湖州市商业银行:高伟达白银市商业银行:高伟达成都市农信联社:高伟达南昌市商业银行:奥尊四平市商业银行:奥尊太原市商业银行:奥尊营口市商业银行:奥尊湛江市商业银行:奥尊哈尔滨商业银行:奥尊洛阳市商业银行:奥尊新乡市商业银行:奥尊许昌市商业银行:奥尊辽源市商业银行:奥尊台州市商业银行:奥尊绍兴市商业银行:奥尊驻马店市商业银行:奥尊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奥尊中国民生银行:由长亮科技(2005/03)升级为Accenture/SAP 恒丰银行:长亮科技(2003/12)郑州市商业银行:长亮科技(2003/04)锦州市商业银行:长亮科技(2004/04)张家港市农村商业银行:长亮科技(2005/04)张家口市商业银行:长亮科技(2004/06)抚顺市商业银行:长亮科技(2004/04)广州市商业银行:长亮科技(2005/01)长沙市商业银行:长亮科技(2003/08)东莞市商业银行:长亮科技(2003/08)烟台市商业银行:长亮科技(2005/10)淄博市商业银行:长亮科技(2004/06)吉林银行(长春市商业银行):长亮科技(2005/06)洛阳市商业银行:长亮科技(2005/09)辽阳市商业银行:长亮科技(2005/11)商丘城市信用社:长亮科技(2004/11)平顶山城市信用社:长亮科技(2006/02)秦皇岛市商业银行:长亮科技(2006/05)香港廖创兴银行:长亮科技(2006/08)河南省农信联社:易初电子珠海市商业银行:易初电子泉州市商业银行:易初电子大同市商业银行:易初电子珠海市农信联社:易初电子云南省农信联社:易初电子沧州市农信联社:易初电子重庆银行(重庆市商业银行):泰利特贵阳市商业银行:泰利特湘潭市商业银行:创智岳阳市商业银行:创智邵阳城市信用社:创智株洲市商业银行:创智济南市商业银行:中创临沂市商业银行:中创江西省农信联社:中天东营市农信联社:中天潍坊市农信联社:中天江西省农信联社:主线信息+华信正合宁波银行(宁波市商业银行):由大连中联+IBM升级为华信正合(2005年)日照市商业银行:天津普极科技榆林城市信用社:西安山利软件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福州市商业银行:新宇江苏银行苏州分行(苏州市商业银行):菲耐特温州银行(温州市商业银行):思群株洲市商业银行:清华同方安阳城市信用社:清华同方库尔勒城市信用社:清华同方六盘水城市信用社:清华同方徽商银行淮北分行(淮北市商业银行):方正奥德大庆市商业银行:方正奥德齐齐哈尔市商业银行:方正奥德开封市商业银行:北京东华城信焦作市商业银行:北京东华城信阳泉城市信用社:北京东华城信晋中城市信用社:北京东华城信承德城市信用社:北京东华城信鹤壁城市信用社:北京东华城信临汾市农信联社:北京东华城信长治市农信联社:北京东华城信中国现在有上百家银行,目前,很多银行正在实施或正在考虑实施第四代核心业务系统。
核心银行系统概述核心银行系统是银行业务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是银行机构的核心信息技术系统。
核心银行系统充当着银行的信息储存和处理中心,管理着银行的核心数据和业务流程。
它不仅提供了帐户管理、贷款管理、支付结算等基本功能,还支持各种额外的、针对特定业务需求的功能。
功能核心银行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1.帐户管理:核心银行系统能够管理银行的所有帐户信息,包括存款帐户、贷款帐户、投资帐户等。
它能够记录帐户的交易历史、余额和利率等重要信息,同时支持帐户状态的变更和冻结。
2.贷款管理:核心银行系统能够管理银行的贷款业务,包括贷款申请、审批、放款和还款等环节。
它能够计算贷款的利息和还款计划,并提供贷款还款的方式选择。
3.支付结算:核心银行系统支持各类支付和结算业务,包括电子支付、网银转账、支票结算等。
它能够处理支付和结算的请求,并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准确性。
4.业务流程:核心银行系统支持银行的各类业务流程,包括开户、销户、挂失补卡、账单查询等。
它能够处理客户的请求,并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进行相应的处理。
5.报表分析:核心银行系统能够生成各类报表和分析数据,用于银行的业务分析和决策制定。
它能够生成日报、月报、年报等各类报表,并提供分析工具和指标来辅助银行的管理决策。
优势核心银行系统的优势在于:1.高效性:核心银行系统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帐户和交易数据,确保交易的快速和准确。
2.可靠性:核心银行系统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保证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
3.安全性:核心银行系统拥有严格的安全机制和权限控制,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
4.灵活性:核心银行系统能够根据银行的业务需求进行定制开发,满足银行的特定业务需求。
5.可扩展性:核心银行系统能够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展和变化而扩展和升级,保持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业务的日益复杂化,核心银行系统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未来,核心银行系统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移动化:核心银行系统将更加注重移动化的支持,提供更便捷的移动端用户体验,支持手机银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和结算服务。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简介
一、导读提示
本章介绍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是公司2009年12月V2.0设计产品(V1.0为2007年设计产品),体现了公司反思2008年西方金融风暴起因、防范金融风险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
重新设计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最突出特点是: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第二、第三支柱要求、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审查评估要素及方法》等监管要求为依据,从银行发展战略及高管角度,构建起可操作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二、系统简述
资产负债管理是在世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迅速发展并占据主流地位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法。
敏感性测试、市值分析、情景模拟、组合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不断发展,使得资产负债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并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框架的核心内容。
概括地说,目前西方银行业较为通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和技术有以下四种:
一是基础的风险度量方法――缺口及敏感性分析;
二是动态的、前瞻的度量方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
三是风险的管理技术表内调节和表外对冲;
四是组合管理技术资金转移计价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组合,充分展现了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想轨迹和技术演变过程。
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第一,它要求建立由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资产负债管理政策、确定内部资金定价原则、审查市场风险状况、并对风险偏好、风险敞口调节、业务策略选择等有关事项做出决策。
第二,它要求建立专门的资产负债管理团队来承担具体的政策实施、风险计量和管理运作。
第三,它要求建立一个包括识别风险种类、确定风险限额、评估风险收益、调节风险敞口、选择业务策略、配置经济资本、考核风险绩效等一系列环节在内的顺畅的管理流程。
第四,它必须以科学的分析方法、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为支柱。
第五,它充分体现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总体思路及实施手段的最终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风险管理失控,就是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管理失控。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体现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或模块要部署实施到银
行的主要业务部门,汇总到资产负债管理部。
因此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不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的部门软件,而是几乎涵盖银行高层各管理委员会和主要业务部门的综合系统软件,如果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不是站在全行的高度来规划、设计开发,而是站在部门角度设计、开发,将导致系统开发失败或成为低档次业务处理系统。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挑战与创新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体系造成极大危害。
分析、研究金融海啸的起因,反思政府金融监管、反思银行风险控制与管理,对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加强金融监管、金融企业加强风险控制与内部管理,提高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其意义不言而喻。
导致西方金融风暴的直接原因是金融企业风险失控,从某种意义而言,也是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管理失控。
在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中,没有任何一个系统能够像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起到担纲全行风险管理的重任。
由于风险计量、风险缓释、资本管理既是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重要内容,也是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工作,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牵涉面广、数据量大、协调工作复杂,因此以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作为银行实施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既是对原有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流程、方法、业务体系、管理体制的挑战,也是对资产负债管理的创新。
四、系统设计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是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综合系统工程,理想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将大幅度提高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将使银行利润在现有规模基础上提高30%以上,风险降低50%以上,使银行金融资产结构更为合理。
实施资产负债管理管理系统,对银行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程序等原有管理体系将会有较大调整变动,系统设计重点要突出银行总体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业务体系的特点,体现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思路,既适应银行目前业务发展,兼顾渐进方式改革的需要,又按照先进银行管理的模式,把规范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做入系统中,根据银行体制改革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通过系统无间断扩展升级适应银行改革的不同阶段和业务发展的不同需要。
按本系统设计思路,增加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中现状诊断评估模块、实质性风险识别等模块后,即完成银行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ICAAP)管理系统,该系统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及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审查评估要素及方法》等监管指引要求,这将大大节省银行在开发ICAAP管理系统的投资(2010年光大银行仅ICAAP咨询项目花费760万元),资产负债管理管理系统与ICAAP管理系统虽然作用不同,但实质内容相近,大量数据重复,可统一设计同一数据库表单及系统结构。
本系统设计同时还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支柱及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等监管指引要求、1104报表(2010年修改稿)与本系统一并进行统一规划,以支持扩展形成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平台。
系统设计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第二、第三支柱要求;银监会监管指引、监管报表、监管指标等要求;其他各部委管理要求;银行内部管理制度要求为纲,以上述要求所需数据为需求主线,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智能化、信息标准化业务流程为系统实现的预期目标,这是公司第四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重大创新,也是公司实施金融企业项目所遵循的原
则规范。
目前,国内包括工商银行在内,都还没有开发出理想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国内已经上线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功能都非常简单,主要以资金转移定价、盈利测算为主,风险管理计量功能基本没有。
从资产负债管理业务分析,如果没有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如何确定比例管理指标、如何进行缺口管理?如果没有资本管理系统,如何配置、管理经济资本?如果没有风险计量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数据从何而来?国外西方大银行特别是美国银行采用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已经被实践证明根本不能使用,如果国外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产品发挥出作用,也就不可能出现西方金融风暴了。
换句话说,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国内外都还处在探索、研发阶段,没有风险管理功能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不能称之为资产负债管理系统。
资产负债管理管理系统实质就是行长系统,系统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开发层面,而在于系统业务需求设计层面。
在于系统总设计师金融、会计、统计、数学、信息综合理论水平及银行高管工作资历、经验;在于银行项目组对业务需求设计的准确理解、把握;在于项目开发商与银行项目组对业务需求设计交流、沟通、共识的程度。
因此正确选择开发商的首要条件并不是公司大小,而是系统总设计师是否具备金融、会计高级资质。
很难想像,系统总设计师没有金融、会计高级资质,没有金融高管经验,仅通过项目交流就能设计、开发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这是目前国内许多大银行不注重项目总设计师资质,而迷信国外大公司,导致引进国外银行核心系统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成功上线案例的主要原因。
软件设计与其说是技术描述,更准确应该说是业务描述。
如果说过去的管理软件优劣取决于技术层面,现在管理软件优劣完全取决于业务层面。
因此评价一个公司是否有设计软件或实施项目的能力,在技术手段趋同的如今,不是看公司的技术能力,而是看公司的业务能力,看设计师的业务素质。
作为管理系统软件,其智能化程度和产品质量往往取决于软件设计师对其业务需求、流程的准确描述,取决于软件设计师对所描述需求、流程处理的业务理论功底。
这就要求设计师本人必须是业内专家,如总账系统设计师必须具备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资质。
系统的最终需求确定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提高的,而不仅仅是项目标书提出的基本需求。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系统根据不同银行不同的发展战略确定业务需求,因此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应银行而定制,不能选用其他银行现成的定制产品。
五、数学模型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将采用大量数学模型,也许是巧合,中美金融家创新角逐几乎同时在引入数学工具之间展开。
美国金融家用数学模型研发金融衍生产品,中国金融家用数学模型研发第四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美国金融家引入数学工具是为了创造资本神话,中国金融家引入数学工具是因为中国金融企业管理水平落后,为了后来居上;美国的研发模式是直接聘请数学专家设计数学题,中国的研发模式是金融、会计、统计专家利用数学工具创新金融理论与实践方法。
两条不同的研发路线,得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震撼结果。
美国金融衍生产品的研发成果引发金融海啸,公司研发成果第四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体系结构及算法”的发明专利使系统软件智能程度一举领先超越欧美。
该发明专利在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应用中形成以数学模型为核心的三大计算体系,一是SOA体系架构的核心引擎数学计算体系;二是信用风险量化的分析计算体系;三是市场交易风险的分析计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