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语言文化背景对日语语言学习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与表达日语的接受与表达有着含蓄之美,这与日本的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主要受日本历史、宗教、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想要研究日语这种留有余地的表达方式,就要从它的文化入手,唯有全面了解日本的文化,才能够理解日语语言的委婉之意。
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分析日语的接受与表达特点,旨在为日语教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标签:文化视角;接受;表达一、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语言是人发出声音表达思想感情的最直接方式,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语言受文化的影响,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语言正是文化的一种最直观的体现。
言语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镜子,折射出这个国家与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世界观、价值观。
在某一程度上,文化与语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二、中日两国接受关系表达的差异文化和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是一个国家思维方式的直接体现,所以两国文化存在差异时,语言表达上也必定存在较大差异。
在日语中,想要表达授受关系时要考虑较多问题。
如日语中存在专门表达授受关系的语法形态,当日语用“てやる”“てくれる”表达授受关系时,中文里却无法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词语来表达这种授受关系,这时,就给很多其他国家学习日语的人增添了极大的学习困难,初学者往往会因语法过难而放弃学日语。
而授受关系在汉语里往往用一个“给”字就可以解决。
这种语言差异归根结底是受民族文化影响。
三、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表达1.恩惠思想恩惠思想是影响日语接受表达的关键思想之一,恩惠思想包括接受恩惠和施予恩惠,在日本人的思想观念中,恩惠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想内容,日语的授受关系将这一种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人对别人施与恩惠时,一般会选择用“てやる”或“てあげる”,而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人接受别人的恩惠时,要选择用“てくださる”。
这两种表达方式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明确恩惠关系的授受方,更是日本人为了传递一种重视恩惠关系、知恩图报的思想。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日语教学中的中日文化差异处理建议在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中,本文将讨论日语教学中的中日文化差异处理建议。
我们将分析中日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处理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日语。
一、中日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的影响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日两国的教育体制不同,这导致学生在学习日语时可能存在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
例如,中国学生可能更注重应试技巧,而日本学生则更重视语言沟通能力。
其次,中日两国的社会礼仪和价值观存在差异,这也会反映在日语教学中。
比如,在日本,对于敬语的使用要求非常严格,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敬语表达方式。
而在中国,尊重和礼貌的表达方式可能略有不同。
另外,中日两国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差异。
由于汉字的存在,中国学生在学习日语时可能会出现词汇的混淆和语法结构的错误。
同时,中日两国的名词使用也有所不同,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二、处理中日文化差异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处理中日文化差异,以下是几点建议供日语教师参考:1.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学习需求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学习需求。
通过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并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
2.关注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虽然尊重和敬语在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但对中国学生来说,语言沟通能力可能更为重要。
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通过实际情景的练习和日常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合理利用汉字和中文背景虽然汉字和中文背景可能会在学习日语时带来一定的困惑,但也可以成为学习的优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中文背景,理解日语词汇的含义和语法的差异,提高他们对日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注重教学资源的多样化教师应该收集并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教材、音频、视频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和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深入了解日本文化通过学习日语更好地了解日本在全球范围内,日本文化一直备受关注。
从传统和现代艺术到科技创新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日本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元素。
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对于沟通、旅行、商务合作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而要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学习日语是一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通过学习日语来深入了解日本文化的好处和方法。
1. 直接接触和理解日本文本学习日语可以让你直接接触和理解日本的文本,包括小说、诗歌、报纸、杂志等。
阅读原汁原味的日本文本,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日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历史背景。
通过阅读日本文本,你还可以学到更多的词汇、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2. 深入研究日本传统艺术日本传统艺术是这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日语,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歌舞伎、和服、园艺等。
学习日本文化背后的语言,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感受并欣赏这些艺术形式,深入挖掘日本文化的瑰宝。
3. 探索现代日本流行文化日本的流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有影响力。
从动漫、电影到音乐、时尚,日本的流行文化融入了许多不同的领域。
学习日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流行文化的作品。
你可以通过观看日本电影、听日本音乐、追剧和阅读相关杂志来深入了解这些流行文化,并与喜欢同好进行交流。
4. 参与日本社交场合学习日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融入日本社交场合。
在与日本人交流和互动时,能够使用他们的母语将让对方更加舒适和愿意与你分享他们的文化。
参加日本的传统节日、活动或者加入兴趣小组,结识更多的本地人,体验真实的日本文化。
5. 增进商务合作机会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与日本人进行商务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日语不仅可以帮助你与日本商务伙伴沟通,更可以展示你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了解。
通过了解日本人的商务礼仪、行为规范和沟通方式,能够更好地处理商务事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之,通过学习日语,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
直接接触和理解日本文本、深入研究传统艺术、探索现代流行文化、参与社交场合和增进商务合作机会都是学习日语带来的好处。
良师导学83中日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的影响★刘润泽一、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关系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是在大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语言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称得上是一个国家的图腾,它承载着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具有伟大的民族意义,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具有重要的作用。
语言学习要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结合这一民族的历史特征、生活环境、思维方式甚至是价值取向感受这一语言存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从语法构造、发音方式及表达方法等语言构成因素方面系统的学习这门语言。
学习语言要沿着这一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感受其看待问题的方式,体会民族文化大环境中人们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感情与想法。
民族文化与语言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脱离文化背景学习语言无法将语言的实用性完全发挥出来,使得语言不能成为一种工具被灵活运用,同时也就失去了学习语言的意义。
由此可见民族文化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语言学习又是发扬民族文化的主要渠道,两者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体现文化背景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二、中日教育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的影响教育环境是一个国家大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即以特有的民族文化为底蕴延伸出培育人才的教育方向,中日文化差异带来两国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有效进行初中日语教学,教师应以中日文化差异为基础积极总结中日教学方式的精华,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投放至初中日语教学过程中,使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1、对日语教学理念的影响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教育理念,它反映了每个民族都具备特有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日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性,传授一门语言相当于传授另一种民族文化。
首先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中日教育理念存在哪些差异,取两者先进教学理念之精华,弃两者传统教学理念之糟粕,将其相结合并加以升华形成完备的日语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语这门语言。
为此笔者采取相应举措,例如:日本教育秉承以人为本、面向世界的教育理念,认为书本内容并不是知识体系的载体,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辅助工具,课程学习内容不仅仅以积累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知识为主。
日本文化因素对日本语言交际的影响分析作者:卢慧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3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也在不断进步,研究语言于文华之间的关系,对语言的本质及特点的掌握十分重要。
在日本文化中,日语是其本身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特包含着日本民族文化的基本特点,以及其最为基本的心理特征。
在日语的语法中,可以非常明确的显现出日语语法的表达方式以及与日本人文化思维之间的关系,这可以有效体现当前日本民族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心理特征。
本文主要针对日本文化与日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对日本文化特征与思维方式在日语主客观中表达的基本表现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日本文化因素;日语;日本语言交际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264-011.引言近些年来,文化和语言二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经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点,而文化语言学也因此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很多语言教育工作者对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有着较为深刻的认知,其对于语言的学习有责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在这其中需要将语言文化的研究与语言本身的教学活动进行较为紧密的结合,以语言文化来促进当前教学的实际改革;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可以结合文化的基本背景,来理解语言本身的特性,这是当前语言教学者以及语言学习者所面临的一个较为主要的问题。
也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也是进行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效载体,其可以表现出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以及民族的心理特征。
例如:在进行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融入日本的历史文化、内在文化等,并对口语进行正确的掌握,从而有效表达出日语语言的基本思维,使学生能够较为快速的接收日本的语言文化,这对于提高日语教学的开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日本文化与日语之间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就是其中非常主要的一个产物,是人们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的基本象征,也可以说语言是表达文化的主要载体。
日语语言学研究意义及影响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认知语言学与日语语用含糊现象分析研究一、日语词汇的含糊范畴化是人类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利用语言符号将外界复杂的外部世界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
而最简洁的中型词汇则是知识组织的基本范畴。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在所有的相关语义中有一个中心或核心意义,这就是其他语义的原型,其他语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来的,从而形成了更大的语义范畴。
1.词汇本身含有的含糊。
从认知语言学的基础范畴来看,日语有很多词汇本身就具有一个核心的意义,然而这个核心意义带有含糊的语言特征。
学生A“この辞書を借りてもいいですか。
”学生B“ちょっと···今使っています。
”以上对话中,一个人向另外一个人借字典,回答者巧妙地运用了“ちょっと”,不论回答者是否真正的使用字典,都体现出回答者并不想把字典借给别人的想法。
而“どうも”中含有的意义就更加丰富了,甚至称它为日语中的“万能词”也不为过。
除此以外,可以说词汇“まあまあ”的使用也是日语含糊的一个典型代表。
靳卫卫评论说:这些句子里的“まあまあ”到底是什么样的程度呢?大概没有一个日本人能给出明确、满意的答复。
这只能依凭个人的感觉去体会,而这种感觉似乎只有日本人之间才会有,是一种可以互相触摸得到的默契注1。
2.日语“隐语注2”的含糊。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
隐喻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
对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
日语中的“隐语”是隐喻的部分之一。
而这些大部分的隐语在字典里是查不到的。
二、日语语法上的含糊日语语法中出现的形式名词、省略等表达方式语言意义多样化、简略化等蕴含着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方法问题。
日本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摘要: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表现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介绍分析日本民族文化和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典型语言表现对日语学习和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以「甘え」、「以心伝心」、「和を以って貴しと為す」这三个典型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和表现为主,举出其代表性的几个语言表现来分析日语的表达特点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民族文化语言表现甘え以心伝心察し以和为贵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众所周知,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向的一种手段。
而人的思想、情感又与其生活的环境、该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
事实上,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索引,是受到周围的环境、文化背景的影响,以民族自身的发展为背景而产生的。
正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说:“一切的语言史都可以认为是文化史的一部分”(王力,《汉语史论文集》p289),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任何语言的表达形式都是与该民族的文化特点,思维方式以及民族性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同属东洋文化圈,因此,很多人认为日语是中文的衍生物,往往在学习日语时单纯地将日语跟自己的母语进行对应替换记忆,然而,这种方式仅仅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而忽视了其潜藏在语言结构内部的民族思想和语言心理这两个影响因素。
中日两国无论从其历史、语言等的发展背景还是从两国所处的文化环境来说其差异都是很大的。
中国是大陆型畜牧农耕文化,而日本是岛国海洋型稻作文化。
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民族思想、行为模式、语言表现、习惯都有所不同。
只有深入了解了日本民族的文化背景、语言心理,才能加深对日语中暧昧含蓄的语言表现和日本人的行为方式的理解。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日本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日语的语言表现特点。
二、「甘え」的文化和「甘え」的日语日本有一种叫做「甘え」的文化,其文化特征构成了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心理,从而产生了「甘え」的日语。
「甘え」是日本人特有的语言。
通过日语学习了解日本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一门外语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追求。
而日语由于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语法结构,吸引了众多学习者的眼球。
通过学习日语,我们不仅可以掌握一门实用的外语,还可以深入了解日本文化。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通过日语学习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第一,通过学习日语,我们可以了解日本的礼仪和文化习俗。
日本文化非常注重礼仪和尊重他人,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问候的方式、餐桌礼仪、商务礼仪到衣着礼仪,日本人都有一套严格的规范。
通过学习日语,我们可以学习和理解这些礼仪,更好地融入和理解日本社会。
此外,日本的节日和庆典也是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途径,如正月、盆节、樱花祭等。
通过学习日语,我们可以学习这些节日的习俗,加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
第二,通过学习日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语言是一种反映人们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
学习日语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更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
日本文化强调团队协作和群体利益,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
通过学习日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思维方式,并在与日本人交流时更容易产生共鸣。
此外,学习日语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价值观,如尊重长者、珍惜时间、强调自律等。
这些价值观对于我们的人生和职业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第三,通过学习日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日本的艺术和文学。
日本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如茶道、花道、武士道等,这些都是日本人独特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观。
通过学习日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艺术背后的哲学和文化内涵,并且更容易欣赏和体验到其中的美。
同时,日本文学也是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途径,如《源氏物语》、《童仙战记》等。
通过学习日语,我们可以读原版的日本文学作品,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文化魅力和情感表达。
最后,通过学习日语,我们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和增进与日本人的交流。
日本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科技创新力量。
第1篇摘要:本文以日语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日语教学实践的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日语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
文章首先分析了日语教学的特点,然后提出了提高日语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最后对实践效果进行了总结。
一、引言随着我国与日本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日语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学习需求。
日语教学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如何提高日语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日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日语教学实践的观察和研究,探讨提高日语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二、日语教学的特点1.语法结构复杂:日语语法结构较为复杂,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知识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
2.词汇量大:日语词汇量大,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单词和短语。
3.注重听说读写:日语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以适应实际交流需求。
4.文化背景丰富:日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了解日本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提高日语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1.激发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通过设计各种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日语,提高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兴趣。
2.优化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日语,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2)任务型教学法:教师设计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日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翻转课堂:将课堂学习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观看视频、完成作业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1)听力训练:通过播放日语听力材料,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日语语音、语调,提高听力水平。
(2)口语训练:组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浅谈日语学习与日本文化
日语学习与日本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学习日语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融入日本文化,而了解日本文化也有助于更好地学习日语。
学习日语需要了解日本的文化背景。
日语是一种情感丰富且与文化密切相关的语言。
学习者需要了解日本的价值观、礼仪习惯以及社交规范,这些都反映在日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词选择上。
在日本,使用不同的敬语和谦虚语来表达尊重和礼貌是常见的。
日本也有独特的日本敬语和谚语,这些都需要学习者了解和熟悉。
学习日语也需要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
日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茶道、花艺、日式绘画等。
学习这些传统文化有助于理解日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而这些也会体现在日语学习过程中。
日语中有很多与自然、节日和传统活动相关的词汇,了解这些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学习日语也需要了解日本的流行文化。
日本是世界闻名的流行文化产业强国,动漫、漫画、音乐、电影等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了解日本的流行文化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日语中的俚语、网络用语和流行词汇。
在动漫文化中常用的台词和污名语,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但在特定场合或与特定人群之间使用较为常见。
通过学习日语和了解日本文化,学习者还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日本人注重细节和准时,重视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同时也崇尚自我约束和自律。
这些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理解对于与日本人的交流和合作都非常重要。
日语总结日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以其独特的发音、复杂的文字系统和丰富的文化背景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日语的发展历史、语音特点、文字系统以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门语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日语的发展历史。
日语是属于日本语系的一种语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日本列岛。
在此之前,日本列岛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原始语言,但随着日本的统一以及与中国的交流,汉语的影响逐渐渗入其中,形成了日语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语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语言,而现代日语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规范化后形成的。
日语的语音特点是其与其他语言最大的不同之一。
日语拥有五个基本元音和大约十五个辅音,其中一些辅音还包括浊音和拨音。
日语的发音相对较为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的发音规则。
此外,日语的语调也非常独特,主要有高低两个基本调,使用不同的语调可以改变句子的意思。
在文字系统方面,日语有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汉字和假名。
汉字是从中国引进的,用来表示复杂的概念和外来词汇,而假名则是一种表音文字系统,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
平假名主要用于书写日语的单词和语法元素,而片假名则用于外来词汇和强调某些词汇。
学习日语的人需要同时掌握这两种文字系统,这也是日语学习的一大难点。
除了语言本身的特点,日语还反映了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
日本文化强调礼仪和尊重他人,这也反映在日语中的敬语系统上。
在日语中,有多种不同的敬语形式,用于与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场合进行交流。
此外,日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用于表示日本文化中独特的概念和价值观,如“和”、“浮世绘”等。
总结来说,日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具有丰富的发展历史、独特的语音特点、复杂的文字系统以及与日本文化紧密相关的特点。
掌握日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日本文化,也有助于我们与日本人进行更好的交流和合作。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日语学习和日本文化的基本知识,并激发对这门语言的兴趣和热爱。
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论文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论文一、汉语对日本语言发音的影响汉语的发音对日本语言文化影响非常深刻,随着我国朝代的演进和更替,日语也对不同时代的汉语发音进行引入和渗透,以形成特有的日语语言发音。
目前,日本中的汉字读音往往都分为一字二音,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保留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吴国地区的吴音的同时,在引入了唐朝时期的汉语发音,最终形成一字二音的结果。
目前,随着日语语言的不断完善,日语语音方面的汉语影响较为浓厚,但是吴音所占有的比重正在不断减少,而汉音发音的词汇数量在不断增加。
在日语中汉字的读音方面,随着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朝代的更替,汉语发音的变化,也对日语语言发音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日语中的汉字发音,一般存在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为直接模仿汉语的读音,一种则是在汉语发音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变化。
比如,自由、可能、便利等词语的发音,都是完全按照汉语中的发音而来的,但是也有一些词语的读音变化非常大。
此外,在汉字的发音上,读音虽然是直接对汉语的读音进行模仿,但是由于历史以及地区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读音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目前,日语中的汉字读音往往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吴音,这是最早从我国传入日本的汉语发音,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吴音逐渐筛选和保留,最终保存于日语语言发音当中,当时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减少。
汉音,是我国隋唐时期流入日本的汉语发音,随着日本同隋唐交流的日渐密切,以及隋唐文化的盛行,使得日语中隋唐语言的发音数量最多,并以我国北方一带的发音为主。
唐音,是指我国宋代之后的主流汉语发音,传入日本之后,成为日本汉语发音的重要组成,是模仿我国南方地区以及长江一带汉语的发音形式。
二、汉语对日本语言文字的影响汉字以及假名二套符号所组成,一般常常将两种文字进行混合使用。
日本的假名由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区分,前者认为是由我国草书中借鉴和演化而来,片假名则是从我国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中选取形成。
平假名在日本一般主要应用于日常书写以及出物中,片假名则是用语对外来词、象声词进行标注。
不同文化背景下汉语与日语的异同[摘要]语言是人类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内容的载体。
日本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日本的传统文化,是华夏文化和大和文化合璧的产物,这种文化特点在当今日本社会中依然可见。
从社会、文化、尤其是日常生活和民俗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了解中日文化差异是进行日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从日语的起源,中日文化及语言的相同、汉语和日语在语法方面的不同、不同习俗表现的中日文化及语言差异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日本语言的内涵,以期为日语教育培养高水平的教育者,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日语人才。
[关键词]文化背景;汉语;日语一、日语的起源日语,全称日本语,是日本国的官方语言。
语言系属有争议,有人认为可划入阿尔泰语系,也有日本学者认为是独立语言或日本语系。
是一种胶着语,而书写体系中存在很多借用的汉字。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日本近乎是单一的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
日语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很少有人使用。
日语有两套表音符号:平假名和片假名、同时也可以使用罗马字书写成拉丁字母。
日常生活多使用假名和汉字,罗马字多用于招牌或广告,汉字的注音不用罗马字而用平假名。
在日本统治台湾、朝鲜半岛、东南亚、和中国部分地区的时候、当地人被强迫学说日语、并且被强迫起日文名字、所以现在仍有人同时讲日语和本地语或更熟练地使用日语。
在很多定居于美国和巴西的日本移民中、有一些也会说日语。
他们的后裔虽然有日文名、但是却很少能熟练地使用日语。
关于日语的起源有多种理论。
许多学者认为,从句法上说,日语接近蒙古语和土耳其语之类的阿尔泰语言。
也有证据表明,日语构词法和词汇在史前受到马来-波利西亚语言的影响。
一般认为,当代日本的文字体系起源于中国的日语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部分。
其中,相对于表音文字的假名,表意文字的汉字曾被称作“真名”。
虽然中国人对汉字并不陌生,但遇到诸如:「丼」、「峠」、「畑」、「辻」等汉字时,还是会感到困惑。
日本语言文化背景对日语语言学习的影响摘要:日语是世界上发展变化最快的语言之一,这种快速的演变,蕴含着诸多的因素,文化背景是诸多因素中的有力因素,几千年的语言实践活动,造就了日语的形成和不断完善。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中,不管用哪种方法教或学,都要深层次地了解这门语言的文化底蕴,这对我们学习这门语言有很必要的帮助和重要性。
关键词:语言文化日语假名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47-01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包含着文化意蕴。
对一个国家文化的理解制约着外语学习的水平,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因素不仅存在于单词学习中,而且也存在于语法学习和阅读翻译领域。
日本是一个岛国,其文化和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独特的轨迹。
所以,要把语言学习置于日本文化的背景当中,才能更好地学习日语。
一、汉语是「日本语」产生的基础
中国与日本有着2000多年的文化交流历史,古代日本曾大量引进中国文化,具有文化修养的日本人开始用汉字记事。
再后来,日本人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至八世纪后,这种表间符号已被普遍采用。
日本古代著名的《万叶集》就是采用
这种书写方法的。
比方说,《万叶集》中日语的“山”,读作“やま”,在《万叶集》中就用“也麻”两个字书写,这种书写方法后来被称为“万叶假名”。
但是用万叶假名式的汉字记事太麻烦繁杂,后来慢慢地简化,变成只有汉字楷书的一个部分,如「伊-イ」「於-オ」「宇-ウ」「阿-ア」等,这就是今天的片假名。
而平假名来自于汉字的草书,如「安-あ」「衣-え」这是因为柔和的汉字草书适合于书写日本和歌,后来渐渐盛行,逐渐形成了一种线条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
「漢字」已深深扎根于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之中。
对于「漢字」,日本人丝毫没有「舶来品」之感,年深日久,已把「漢字」视为本名族的正式文字和「日本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日语与汉语相对应的词语有差异
学习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与汉语有相同也有不同。
相同的是,这两种语言从书写上来看都属于汉字圈。
不同的是即使字形相同,但是意思却南辕北辙。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词汇「手紙」「娘」「勉強」「丈夫」等。
如果在一篇日语文章中你看到这些词汇,你直接按字面意思去理解,会带来误会和麻烦。
因为在日语中「手紙」是“书信”的意思,而中文的「手纸」则是“上厕所用的纸”。
还有,日语「娘」是“女儿”的意思,「勉強」是“学习”,「切手」是“邮票”,「丈夫」是“结实”的意思,在有的日本的商品外包装外会印上「丈夫」二字,很多中国人会满腹疑问,会把丈夫与此商品联系
在一起。
后来,得知二字的意思为结实之后,才恍然大悟。
由于两国同属于汉字圈,有时使用同一种汉字,完全不懂汉语的日本人,看见同样字形的汉字也会理解错误。
三、中日语言的转换底蕴
虽然,日语吸收了汉语的大量汉字,但是这也容易让学习者走进一个误区——词语或语法的对号入座。
也就是说,尽管日语也有与汉语在概念上是等同的词语,但是互译时不能直译。
比方说,汉语“吃食堂”,在日语中不能说成「食堂を食べる」,而要说成「食堂で食べる」,“吃药”要说成「薬を飲む」。
还有,“树死了”,汉语中“树”与日语中「木」是对译的,“死”是「死ぬ」,加上助词,说成「木が死んでしまった」,日本人听后就会觉得很怪,因为日本人一般会说「木が枯れてしまった」。
也就是说日汉词语或语法不是意义对应的,如果等值的转换会让听的人莫名其妙,不解其意。
四、日语中外来语产生条件和使用
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模仿的民族,其语言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日语词汇是由「和語」「漢語」和「外来語」组成的,由于有了「漢語」和「外来語」的加入,日语的词汇更加丰富,更富于表现力。
「和語」是日语中固有词汇;「漢語」是在古代直接或间接从中国输入的词;「外来語」是近世以后从欧洲输入的词,一般用片假名书写。
在现代日语中,外来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日本人吸收众多的外来语并且也愿意使用外来语
是有原因的。
首先,生活在岛国的日本人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对外来文化吸收非常积极。
其次,外来语用片假名表示,比汉语方便多了。
由于日语假名只有表音性没有表意性,无论用假名表示什么外来语,却可以用假名将其发音大致表达出来,并且一般不会造成意思上的误解。
正因为日语的假名文字的表音性给日本人吸收外来词创造外来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所以日语才出现了如此大量的外来语。
由于日语属于粘着语,其句子的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助词、助动词来体现的,一般词或词干本身并不发生变化,这也给吸收外来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外来语中的形容词、动词可以接上「だ」「する」「な」「に」等词尾和「和語」一样进行变化。
例如:原语词汉语译词日语外来语
alcohol 酒精アルコ一ル
elevator 电梯エレベ一タ一
radio 收音机ラジオ
television 电视机テレビ
gom 橡胶ゴム
ski 滑雪スキ一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日语在吸收外来词时主要靠音译,这些音译过来的外来语很好地融合到日本的传统词汇之中。
日本的语言文化背景是多元化、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应该在教学课堂上引入和让学生讨论语言背景文化知识的同时引导学
生从日本的报刊、书籍、杂志中获取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以便让学生加强其语言内涵。
参考文献:
1.高橋儀孝.敬語と日本文化.国文学解释と鑑賞.至文堂,1967
2.小学馆.日语大辞典.1981
3.翟东娜,林洪,潘钧.日语语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