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某猪场污水处理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4.83 KB
- 文档页数:3
养猪污水处理工程实例及分析摘要:养猪废水污染己经超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最主要来源之一。
世界许多国家的科研人员对规模化处理养猪场废水进行了探索,逐渐从简单采用自然处理法和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到进一步采用生物方法处理,从单独一种方式到多种方式并用等。
这些全新的处理技术和工艺的应用降低养猪废水对环境污染。
本文主要就养猪污水处理工程实例进行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养猪污水处理;工程实例;分析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消费水平逐步提升,肉类食品需求量也日益攀升。
近几年我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特别是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迅猛,己经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目前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远远地超过农村环境的承载力,又由于上述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加之当地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发展有待提升,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与资金,导致养殖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畜禽排泄物未及时得到妥当的处置。
目前大多数养殖户将污染物随处堆积或者直接排放到就近河流,农村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
1.畜禽养猪废水处理基本原则生猪养殖业作为我国畜禽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大量未经处理养猪废水排放到就近水体。
国家为控制畜禽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在2003年相关部门颁布实施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596-2001)。
该标准提出了畜禽养殖业应积极采用处理措施减少对周围自然生态系统的污染,或者采用回田模式使污染物变资源并加以利用,并且提出养猪废水处理方法应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态化、廉价化、产业化”的原则。
1.1资源化原则畜禽养猪废水与工业废水和市政污水存在差异,养猪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肥源,可以作为农业生产中的肥料资源加以利用,直接排放畜禽养猪废水是对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养猪废水处理应该遵循资源化原则。
在环境容量允许条件下,采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以及新型技术,使畜禽养猪废水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最大利用。
养猪场废水处理情况汇报养猪场废水处理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我们养猪场位于农村,养殖规模较大,废水处理一直是我们的难题。
为了保护环境,提高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废水处理工作。
现将养猪场废水处理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废水排放情况。
养猪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于猪圈清洗、猪粪冲洗、饮水设备清洗等环节。
经过统计,每天废水排放量约为XXX立方米。
二、废水处理设施。
为了有效处理废水,我们在养猪场建设了废水处理设施。
主要包括沉淀池、生物处理池、滤池等。
通过这些设施,我们能够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达到排放标准。
三、废水处理效果。
经过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废水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经过监测,处理后的废水能够安全排放到指定排放口,不会对周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四、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情况。
为了保证废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我们加强了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定期清理沉淀池、定期投放生物菌剂、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等,确保废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废水处理设施改进计划。
尽管目前废水处理效果良好,但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废水处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下一步,我们计划进一步改进废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废水排放量,更好地保护环境。
六、废水处理工作的宣传教育。
为了提高养猪场工作人员对废水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我们还开展了废水处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培训、宣传栏、宣传画等形式,让工作人员了解废水处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七、结语。
养猪场废水处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重视这项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废水处理设施,为保护环境、促进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养猪场养殖废水处理案例分析
为了解决该养猪场废水处理问题,管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实验,最终选择了湿地处理和生物除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首先,将原有的废水处理池改造成湿地处理系统。
湿地处理是一种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去除废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方法。
在处理池中放置一定数量的芦苇和其他湿地植物,将废水引入处理池,通过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转化为生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其次,引入生物除臭技术对废水进行处理。
养猪场废水中的氨氮是一种有害物质,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均有影响。
生物除臭通过添加一定的菌种和调节水质条件,使得废水中的氨氮得到降解和转化,从而达到去除臭味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运行,该养猪场的废水处理效果显著。
首先,通过湿地处理系统,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得到明显减少,水质清澈透明。
其次,通过生物除臭技术,废水中的氨氮浓度下降,臭味得到明显减少。
此外,通过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监测显示,废水排入周围环境后对水中生物造成的影响也大大降低。
这个养猪场的养殖废水处理案例表明,通过湿地处理和生物除臭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养猪场废水处理问题。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能够保护水资源,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养殖废水处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养猪场管理团队的不断投入和维护。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废水处理规范和效果。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养殖废水治理工作的推进,才能够实现长远的环境保护目标。
猪场养殖废水处理案例某养猪场废水处理工程,废水主要来源于猪粪、猪尿及猪舍冲洗废水,该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及氨氮含量高等特点。
这种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自然水体后,使水中固体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含量升高,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组成,使水质变坏。
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将通过水体或通过水生动植物进行扩散传播,危害人畜健康。
为了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者有机结合,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对其污水进行有效的治理。
二、水质特点以下表格数据为该养猪场运行一个月的水质平均值猪场养殖废水处理案例三、处理工艺进水→调节池→沼气罐→混凝池→斜板沉淀池→pH调节池→厌氧池1→厌氧池2→好氧池1→好氧池2→二沉池→脱色反应池→终沉池→出水四、工艺说明该养猪废水先进入综合调节池对水质水量进行调节,再进入沼气罐将大部分有机物发酵分解,经发酵后的废水流入废水处理系统。
进入废水处理系统的废水先使用PACPAM进行混凝沉淀,将废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分离沉淀,减少无机杂质进入生化系统,同时COD也有略微降低,经斜板沉淀池固液分离后的上清液进入pH 调节池,保证进入生化池的pH在7.5-8.5之间,调节后的废水依次进入生化系统,使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及氨氮得到去除,水质得到很好的净化,最后出水流经二沉池后略带微黄色,再进入脱色反应池,使水质颜色完全脱除,最终终沉池出水各项水质水质指标均达《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排放。
五、各主要阶段数据表猪场养殖废水处理案例六、工艺亮点(1)强化预处理:废水预处理是处理系统的关键之一,如不能及时、有效清理固体悬浮物,就会给后续处理带来困难,增加处理负荷,影响处理效果。
该工艺中通过调整使用PACPAM用量及处理效果来提升预处理效果,使废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质得到很好的去除,同时降低部分COD及BOD,减轻后续工艺的处理负荷,还能防止固体物质对设备造成堵塞,另外还使用pH调节池来调整进入生化前废水的pH来保证废水生化运行正常。
猪场污水处理方案一、背景介绍猪场是养殖业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但其废水处理一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猪场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将对周围环境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猪场污水处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二、污水处理目标1. 实现猪场废水的有效处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环保法规。
2. 减少对周围环境和水体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三、猪场污水处理方案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浮游物,包括沉淀、过滤等工艺。
(1)沉淀:将废水放置在沉淀池中,利用重力作用使固体颗粒物沉淀到底部,然后将上清液排出。
(2)过滤:通过过滤器将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截留,得到较为清澈的水体。
2. 中级处理中级处理主要是通过生物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
(1)好氧处理:将初级处理后的水体进一步送入好氧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同时通过曝气设备提供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使有机物得到有效去除。
(2)厌氧处理:将好氧处理后的水体进一步送入厌氧生物反应器中,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同时产生沼气等有价值的副产品。
厌氧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3. 高级处理高级处理主要是通过化学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残余污染物和微量有害物质,包括吸附、氧化、消毒等工艺。
(1)吸附:采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色素等吸附在表面,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2)氧化:通过添加氧化剂,如臭氧、高锰酸盐等,将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3)消毒:使用消毒剂,如次氯酸钠等,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消毒,杀灭其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四、数据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统计,猪场废水处理方案的处理效果如下:1. 初级处理:通过沉淀和过滤工艺,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浮游物去除率达到90%以上,水质明显改善。
养殖厂污水处理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养殖厂污水处理是当前环保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不正确处理养殖厂污水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对于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下面将通过一项养殖厂污水处理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来探讨有效的养殖厂污水处理方法。
一、案例分析该养殖厂位于某个农村地区,主要养殖家禽和猪。
由于长期使用不当的养殖方法和缺乏科学的污水处理设施,该场养殖厂产生大量污水,污水中含有大量沉淀物、有机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
这些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对河流的水质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问题分析1. 养殖厂处理设施落后:该养殖厂在处理污水方面使用的设施过于简陋,无法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这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佳,无法达到排放标准。
2. 污水排放方式不当:养殖厂直接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对周边的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
3. 缺乏科学管理:养殖厂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导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处理和清理,进一步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三、经验总结1. 环保设施升级:养殖厂应投资更新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例如,可引进生态湿地系统、生物滚筒膜法等处理方法,以确保养殖污水得到有效去除和净化。
2. 严格控制排放标准:养殖厂在进行污水排放时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排放的污水质量符合要求。
3. 循环利用:养殖厂可以考虑使用污水进行农田灌溉,以减少污水排放量,同时提供养分给农作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4. 强化管理和监督:养殖厂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日常巡查和监督,确保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得到及时处理和清理。
5. 推行环保教育:养殖厂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和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的理念和行动,共同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养殖厂污水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养殖厂加强管理和改进设施,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养猪废水处理工艺应用研究作者:梁鹏,谢英,邱俊来源:《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2年第6期梁鹏1,谢英2,邱俊3(1.南昌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03;2.九江市畜牧兽医局;3.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摘要:养猪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本文比较了养猪废水处理的三种模式“畜地平衡模式”“达标排放模式”和“综合处理模式”,三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养殖规模和地域条件,各养殖企业可以根据厂区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处理模式,在有效处理养猪场粪污的同时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养猪废水,畜地平衡,达标排放,综合利用养猪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氨氮、总磷、病虫卵等,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高浓度的有机物分解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使水体中鱼类等水生动物大量死亡;同时,养猪废水的随意排放容易造成浅层地下水的污染,严重影响利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的地区群众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养殖业朝着工业化的模式发展,养殖企业不断壮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排放,使局部水体环境严重污染。
近年来,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大量针对养殖废水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1 养猪废水的水质特点分析养猪废水主要由尿液、残余的粪便、饲料残渣和冲洗水等组成,废水中含大量有机物、氮、磷、悬浮物等成分,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蕴含大量能源,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好,一般采用生物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为CODcr:6 000~20 000 mg/L、BOD5:4000~15 000 mg/L、SS:3 000~10 000 mg/L、NH3-N:400~1 200 mg/L,TP:60~300 mg/L。
2 养猪废水处理工艺比较根据养猪废水的水质特点,一般可将处理工艺分为3种模式:畜地平衡模式、工业化处理模式和综合利用模式。
2.1 畜地平衡模式畜牧平衡模式是指遵循生态学的原理,根据农作物生长所能消耗的养殖粪污的量,严格配套养殖规模,使养殖场产生的废水和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全部用于农业生产。
规模猪场污水处理能源生态工程设计及效益分析(推荐五篇)第一篇:规模猪场污水处理能源生态工程设计及效益分析规模猪场污水处理能源生态工程设计及效益分析农业环境与发展窑网络版窑2008 年第 2 期规模猪场污水处理能源生态工程设计及效益分析林雪娥袁高锦华袁陈敬法袁林琳渊福安市农村环保能源办公室袁福建福安 355000冤摘要院从宁德实际出发袁运用沼气工程技术对养猪场所产生的粪便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袁研究设计出一种可操作性强尧造价低尧管理方便尧能源回收率高尧环保效益好的猪场污水处理能源生态模式袁有效解决了农村畜牧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袁进一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袁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遥关键词院沼气技术曰生态农业曰可持续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袁带来了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排放量急剧增加的问题遥据统计袁到水排放达 891.73 万 t遥规模化养猪业显然是污染排放 2007 年袁宁德市畜禽粪便排放量达到 100.66 万 t袁污离后的沼渣晒干粉碎后可制成饲料添加剂或有机复合肥原料袁粪便污水经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液和沼渣袁是速尧缓效兼备的有机复合肥遥生产的沼气袁可以满足猪场及附近村民生活和生产用能需求袁还可为日光蔬菜温室提供气肥遥四是生态化遥配套小型有机肥混合生产线袁为猪粪转化袁上山进园尧下地入田商品化利用创造途径袁形成猪要沼要果渊菜尧茶尧菇冤等的生态平衡系统袁实现增产增收遥五是利用大田农经作物配户签订合作协议袁建立紧密型的产业化关系袁为果园种植户提供利用沼液尧沼渣等有机混合肥从事无公害果品生产的指导袁在扩大还田面积的同时袁实现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双赢遥六是开展猪原沼原草循环利用遥大力种植二系统杂交狼尾草尧黑麦草等适应猪喂养的牧草袁既可降低饲养成本袁又可就近解决优质饲料来源袁提高畜产品品质遥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的两个良性循环遥套消纳沼液尧沼肥遥通过与周边133.33 hm2 果园种植大户袁为了减少污染物排放袁保障国家野十一五冶规划的顺利实施袁研究解决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水的治理问题显得至关重要袁本文以九都猪场污水处理能源生态工程为例袁将其工程设计尧运行效果尧综合效益阐述如下袁以期让更多的养殖业主能加入到沼气工程建设中袁促进农业和畜禽养殖业持续发展遥 1 污水排放量总量为 270 t遥量 70%袁日冲洗猪圈用水量 208 t袁每日粪便污水排放猪近 40 000 头袁日排泄粪便量 26 t袁尿 36 t袁粪便收集九都养猪场设计年存栏猪 12 000 头袁年出栏商品 2 工艺技术方案合模式遥一是减量化遥从总体规模上控制袁采取干清粪方法袁控制冲洗量曰实行雨污分流袁减少污水排放量袁并且冲栏污水袁全部进入固液分离机袁以利于厌氧消化和氧化效率的提高遥二是无害化遥选用先进工艺技术袁所有污物必须经过封闭式的厌氧发酵工艺袁经过工程设计从 6 个方面考虑实现循环立体生态综 3 3.1 工艺流程 3.2 工艺特点见图1遥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一段时间的厌氧发酵袁可去除污水中的CODCr 70%左右袁病毒菌杀灭率96%以上袁无毒无味运行袁消除蚊蝇滋生地袁切断寄生虫生长周期遥三是资源化遥经固液分的沼气综合利用节能模式袁体现生态养殖的特点遥渊1冤突出以沼气为纽带袁建立野猪原沼原果尧菜尧鱼冶渊2冤工艺中所采用的厌氧发酵技术具有创新意 1 义袁厌氧发酵产气的污水处理技术袁其处理的污水效农业环境与发展窑网络版窑2008 年第 2 期粪便收集★进口堆沤发酵渗透液速干发酵有机肥猪场粪便污水格栅沉沙池集粪酸化调节池一级厌氧发酵罐固液分离沉淀沼渣干化二级厌氧发酵罐饲料沼液贮存中间沉淀过滤池曝气池灌溉狼尾草灌溉果园生物氧化塘脱硫塔气水分离器贮气柜生活、生产用能★出口上市、施肥生物有机肥上市图1 达标排放工艺流程图采样位置:★进口、出口果和产气率均比常规的沼气池有很大的提高遥新型的进水布水器袁使得进入厌氧发酵灌时布水更均匀袁搅拌更充分袁提高产气率遥渊4冤好氧工艺采用接触氧化工艺袁抗冲击负荷强袁渊3冤根据地势差的特点袁利用水力落差设计一套能得到满足遥 4.2 污染物处理工程通过集粪池袁采用堆放原料要加生物菌要翻搅要发酵要筛选要成品要包装要入库的方式生产有机肥遥 4.3 沼液综合利用工程 4.3.1 前处理系统 m 袁砖混结构遥 3 微生物量大袁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稳定袁达到排放指标要求袁也可以减少好氧池的建设体积遥沼液用于基地周围的果园尧菜园和农田的底肥尧 4 追肥遥主要建构筑物内容及结构形式如下院渊1冤格栅沉沙池院格栅为钢结构袁沉沙池容积 20 4.1 污水处理工程工程建设内容根据畜牧废水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尧废弃物中营养成分比较齐全等特点袁结合生态工程的要求袁建设日处理 270 t 的污水站袁处理工艺采用废水厌氧消化生产沼气和厌氧发酵出水综合利用的处理方法袁以达境治理工程的目的遥由于采用低运行成本尧低投入的综合治理处理工艺袁使本项目生态工程具有较好的示范和推广应用价值遥工程产生的沼气送到锅炉房尧仔猪保温室尧职工食堂和农户袁使附近村民生活尧生产用到开发能源尧治理污染尧净化环境尧综合利用的生态环污泥输送干化场袁砖混结构遥4.3.2 厌氧消化系统排渣装置袁底部有污泥自动压力150 mm 排渣管排渣袁渊3冤沉淀酸化池院有效容积 270 m3袁顶部配有滞渣渊2冤集水池渊2 座冤院有效容积 20 m3袁砖混结构遥出尧折流式推进尧池底前后两端 8%斜度倾向池中心位 2 采用隧道式沼气池袁中间设挡板尧水流速上下冲置袁侧面池中心点最低处增设污泥清渣装置袁污泥定农业环境与发展窑网络版窑2008 年第 2 期氧反应器滤床以及 250 m 生物填料袁消化池系统总容 3 期抽排到污泥干化场浓缩遥二级厌氧消化池内设有厌料 10 万元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袁可增加收入 10 万元元袁年运行收益 41.2 万元遥 6.2 生态效益渊按每hm2 增收 750 元计算冤袁扣除运行成本 28.2 万量为 1 900 m3袁水力滞留期 7 d袁砖混结构遥 4.3.3 后处理系统 d袁砖混结构遥渊1冤二沉池尧过滤池院有效容积 540 m3袁滞留期 2 渊2冤贮液池院有效容积 180 m 袁砖混结构遥 3 3 联动果业袁实现物流尧能流的良性循环和资源多层次尧多途径利用袁大大改善和保护了本市的生态环境遥特别是沼气的利用袁减少了林木砍伐袁有效地保护森林植被袁生态效益明显遥渊2冤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袁可以起到明显的卫生渊1冤该项目以养殖业为龙头袁以沼气建设为中心袁 4.3.4 沼气净化系统 4.3.5 设备系统 4.3.6 其他设施渊3冤生物氧化塘院有效容积 8 000 m 袁砖混结构遥水分离器袁增减压器尧输气管道等遥包括红泥塑料贮气袋 150m3袁脱硫塔袁阻火器袁气无堵污泥泵 2 台尧提升泵 2 台尧固液分离机 2 台遥害遥据调查袁建设沼气工程后牲畜的死亡率由 5%~6% 下降到 0.6%遥效果遥杀灭病菌尧病毒和寄生虫卵袁可以减少人畜病干化场尧污泥井尧固液分离机平台尧沼渣装袋地坪尧顶棚尧贮气袋坪尧防风网遥标大致是院CODCr 约 15 000 mg L-1尧BOD5 约 7 500 mg窑窑 L-1尧SS 约 10 000 mg L-1尧NH3-N 约 350 mg L-1遥通过建窑窑设沼气工程后袁有效地降低了其污染度袁排水达到叶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曳中相关指标的排放标 L-1尧NH3-N 臆80 mg窑-1尧BOD5 臆150 mg窑-1尧SS 臆200 L L mg L-1遥窑渊4冤发展沼气工程对温室气体的减排作出贡献遥窑准袁具体排放标准的水质指标浓度为院CODCr臆400 mg 渊3冤粪便污水在未经处理前主要污染物的水质指 5 运行结果表 1遥 12 000 头袁实际监测时存栏猪12 060 头袁监测结果如理尧有效的袁工程建成后能做到无 2 次污染袁配套大田由此可以证明袁该工程所采用的工艺是科学尧合宁德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袁当时工程设计存栏猪工程建设后袁经过 9 个月的运行袁一切正常袁根据农经作物进一步消纳沼液尧沼渣袁基本上可达到零排放生态型标准遥利用清洁能源沼气替代矿物燃料煤炭袁起到减排SO2尧 CO2 和烟尘等不良气体效果遥 6.3 社会效益渊1冤该项目对养猪场的污水进行治理袁改善了生6 6.1 经济效益效益分析该工程年产沼气 13.87 万 m 袁用于解决生产尧生 3 产环境和员工的工作环境袁有利于人畜健康遥项目建范作用遥成后袁年减少 9 万 t 污水的排放袁对周边畜牧场起到示活燃料可节省能源 16.4 万元渊按 1 m3 沼气 1.5 元计算冤袁年出售堆肥 1 100 t袁年可增收 33 万元渊按每吨利润 300 元计算冤袁133 hm 果园施用沼肥袁年可节约肥 2 关发展农业的法规政策袁该项目的建成袁对增强农民渊2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尧市有采样位置进口出口结果评价采样频次 1 2 2 1 5.07 pH SS渊mg L-1冤窑 1 540 1 670 110 102 表1 宁德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分析报告 COD渊mg L-1冤窑 4 460 4 420 89.2 93.1 BOD5渊mg L-1冤窑 2 800 2 700 50.3 50.3 NH3-N渊mg L-1冤窑 46.747.4 51.4 达标 50.5 粪大肠菌群渊mg L-1冤窑逸24 000 逸24 000 9 200 9 200 达标 2.55 7.65 达标 7.58 达标达标达标 3 农业环境与发展窑网络版窑2008 年第 2 期的科技意识袁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袁促进本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袁都产生十分重要作用遥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袁同时向社会提供大量的优质农产品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袁极大增强了农业推广部门服务野三农冶的能力遥渊3冤粪污经过厌氧发酵后袁杀灭了有害细菌袁减少件袁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遥渊4冤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就业的机会遥作者简介院林雪娥渊1966要冤袁女袁福建福安人袁高级工程师袁主要从事农村能源尧生态农业及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遥收稿日期院2008-01-17 畜牧疾病率的发生袁为有机绿色食品的生产创造条第二篇:对规模猪场污水处理新方法及措施对规模猪场污水处理新方法及措施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大中型养猪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对空气、土壤、水源的污染问题的解决已是刻不容缓。
猪肉养殖场污水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估猪肉养殖是我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板块,然而,由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猪肉养殖场的污水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详细讨论猪肉养殖场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效果评估的相关内容,并分点列出如下:1. 污水处理方法:- 一般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气浮等,这些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去除猪肉养殖场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质。
- 生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好氧生化处理和厌氧生化处理两种,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
- 植物处理方法: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将有机物质和悬浮物质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2. 污水处理效果评估:- 水质指标评估:包括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SS(悬浮物质)、NH3-N(氨氮)等指标的检测,评估处理效果。
- 功能评估:通过监测处理后污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对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等的影响进行评估。
- 能源回收评估:污水处理过程中是否能够回收利用能源,如产生可再利用的沼气等。
3. 污水处理常用技术及效果评估案例:- 常用技术:如生物滤池技术、厌氧消化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猪肉养殖场的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效果评估案例:以某个猪肉养殖场为例,对其污水进行了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并通过水质指标评估和功能评估,得出了处理效果良好的结论。
4. 污水处理方法的优化及改进建议:- 提高处理效率:通过技术改进、设备更新等手段,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 强化氮磷的去除:不仅要考虑COD、BOD等指标,还要关注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防止对水体造成富营养化。
- 探索资源化利用: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能源的回收利用技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猪肉养殖场污水处理方法及其效果评估涉及到物理、生化和植物处理方法,通过对水质指标、功能评估和能源回收评估等手段,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江西省畜禽养殖污染分析及防治对策江西省是农业大省。
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省肉、蛋、奶等畜产品消费量日趋上升.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了畜禽养殖生产者的积极性,畜禽饲养量稳步增长,畜牧业生产水平逐年提高。
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畜禽粪尿。
处理和利用不当将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到全省生态环境的建设。
本研究在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和确定江西省畜禽粪尿计算参数的基础上。
估算了江西省各地区畜禽粪尿产生量及污染物数量及防治对策.为促进江西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江西省畜禽养殖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相对独立的一个产业。
2006年江西省出栏生猪2 357万头,肉牛117万头,肉羊114万只,肉禽36 807万羽。
全省肉类总产量达250万t.禽蛋43万t。
牛奶14万t。
畜牧业产值达368亿元,比2005年增长0.8%,占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的 29.97%。
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饲养方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正逐渐替代传统的养殖模式,成为畜禽养殖生产的主导。
以养猪业为例。
2006年,沿“京九”、“浙赣”两线和赣中的区域化养猪产业带,20个县出栏肉猪占全省的44.5%,其中有10个县饲养生猪超过l00万头。
生猪主产县规模经营比重超过70%,一般县也超过50%。
2、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2.1畜禽粪便排泄量的估算畜禽粪尿产生量与养殖的动物种类、品种、性别、生长期、饲料、天气条件等因素有关。
我国目前尚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作者根据调查资料及参考国内外文献,确定各类畜禽粪尿及污染物排泄系数(见表l),折算出江西省2006年畜禽粪尿产生量(见表2)。
2006年江西省畜禽养殖共产生粪便6 378.77万t,接近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7 392.64万t),尿4 081.62万t,合计排泄粪尿量为10 460.39万t,畜禽粪便污染已成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养猪场污水处理过程的能耗分析与优化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养猪场污水处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污水处理过程的能耗成为评价其效率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分析养猪场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能耗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
一、污水处理过程的能耗分析1. 污水收集与输送阶段在养猪场,污水的收集和输送是处理过程中的第一步。
通常,养猪场通过管道将污水收集到中央处理站。
然而,这个过程中存在能耗问题,主要体现在泵站的能耗上。
2. 污水初步处理阶段在污水初步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格栅过滤和沉淀池。
格栅过滤过程需要大量的电力来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
沉淀池的能耗问题主要涉及到搅拌设备的能源消耗。
3. 污水生物处理阶段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通过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能耗往往非常高,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
其次,为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设备的运行。
4. 污水终处理阶段在污水处理的最后阶段,通常采用沉淀池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搅拌设备和集水器的能耗问题。
二、优化措施1. 优化污水收集与输送阶段为了降低泵站的能耗,可以采用先进的泵技术,如变频调速技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泵的转速和流量,减少能源的浪费。
另外,可以考虑使用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提供泵站的能源。
2. 优化初步处理阶段在格栅过滤过程中,可以采用自动清洁装置,减少人工清理的频率,降低能耗。
对于沉淀池的搅拌设备,可以采用能效较高的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搅拌速度和时间。
3. 优化生物处理阶段为了减少生物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
例如,引入高效生物膜技术,提高废水的附着性,增加微生物固定量,从而降低处理过程中所需的氧气供给。
此外,可以优化通风系统,减少能源的消耗。
4. 优化终处理阶段对于沉淀池的搅拌设备和集水器,可以采用能效更高的设备,并合理安排搅拌时间和速度,降低能耗。
养猪场治污情况汇报
养猪场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养猪业的发展,养猪场的治污问题也日益凸显。
针对这一问题,我院对养猪场的治污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养猪场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粪便和废水。
在养猪过程中,大量粪便和废水产生,如果不得当处理,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一些养猪场存在着粪便和废水乱排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空气和水质环境。
其次,部分养猪场存在着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养猪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废水直接排放到周边的河流和地下水中,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即使一些大型养猪场有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管理不善或设施老化,也存在着处理效果不佳的情况。
再者,养猪场的粪便处理也是一个难题。
大量的猪粪如果不得当处理,会产生恶臭和细菌,对周边的空气质量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调查中发现,一些养猪场的粪便处理方式落后,存在着散发恶臭、污染土壤的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我院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首先,加强对养猪场的监管力度,对存在污染问题的养猪场进行整改,确保废水和粪便的合理处理。
其次,鼓励养猪场更新污水处理设施,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再者,推广和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将养猪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此基础上,我院将继续加强对养猪场的监测和指导,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村环境的清洁和健康。
希望相关部门和养猪场的负责人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农村环境的美好。
猪场污水处理方案一、背景介绍猪场是养殖业中常见的农业生产场所,但由于猪只排泄物的大量产生,猪场污水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合理的污水处理方案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猪场污水处理的标准方案。
二、问题分析1. 污水特性分析:猪场污水主要含有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具有高浓度、高氨氮含量、高COD(化学需氧量)等特点。
2. 环境影响:未经处理的猪场污水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危害人畜健康。
3. 法规要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及相关规定,猪场必须进行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三、猪场污水处理方案1. 预处理阶段预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沉淀物,减少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 废水格栅:安装在进水口,用于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
- 沉淀池:将废水引入沉淀池,让悬浮物和颗粒沉淀到底部,减少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
2. 生物处理阶段生物处理是猪场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通过生物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减少氨氮和COD含量。
- 活性污泥法:将预处理后的废水引入活性污泥池,通过好氧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进一步去除COD和氨氮。
- 曝气系统:通过曝气系统供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加速有机物的降解过程。
3. 深度处理阶段深度处理是为了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 生物膜法:引入生物膜反应器,通过生物膜的附着和降解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 活性炭吸附:通过活性炭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净化效果。
4. 除臭处理阶段猪场污水具有较高的氨气含量,需要进行除臭处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生物除臭法:引入生物除臭装置,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氨气进行降解,减少氨气的释放。
- 化学除臭法:引入化学除臭剂,通过与氨气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四、效果评估1. 净化效果:经过以上处理工艺,猪场污水的COD、氨氮、悬浮物等指标将大幅降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