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文学中的典雅爱情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59 KB
- 文档页数:2
中世纪法国文学中的“作者”概念———以克雷蒂安・德・特鲁瓦为例周 莽 内容提要 本文以中世纪作家克雷蒂安・德・特鲁瓦为例,分析了“作者”一词的起源及其与“作品”的关系,指出“作者”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概念,我们今天所言的“作者”与中世纪的概念不完全相同,在进行中世纪研究时,应对此概念多一分保留。
关键词 中世纪 克雷蒂安 作者 克雷蒂安・德・特鲁瓦(Chrétien de T royes)是12世纪法国文学乃至中世纪法国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他以八音节韵文讲述亚瑟王圆桌骑士的历险,为身后流行的亚瑟宫廷故事定下基调,而他未完成的《圣杯故事》更是启发了众多续写者。
克雷蒂安影响深远,是文学史研究无可回避的人物,就法国而言,他在“小说”(roman)这一文体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法文“小说”(roman)一词最初是指区别于拉丁文言的“罗曼”白话,①因中世纪的文化人基本都属于教士阶层,写作语言是拉丁文,而12世纪开始有人将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故事转写为罗曼语白话,而此类改写的故事也称为“罗曼”即此后的“小说”(roman)。
克雷蒂安则撇开古典题材,将民间流行的亚瑟王故事以及一些仙人传说纳入自己的创作,结合骑士恋情和骑士历险奇遇两大主题而成为后世典范,因其作品影响悠远,他对“小说”文体的打造起过重要作用(爱情和奇遇现今仍是小说的两大主题,浪漫的骑士恋情更是19世纪“浪漫主义”②对中世纪的想像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许是中世纪研究者的自傲,有人说克雷蒂安是被研究最多的法国作家。
因其故事背景是亚瑟王宫廷,活动区域多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以也有英美研究者称克雷蒂安的作品是古法文写作的英国文学。
然而,克雷蒂安究竟何许人呢?12世纪,法国人对于“姓”的使用还很不普遍,只用洗礼时的基督教教名,虽然我们说“克雷蒂安・德・特鲁瓦”,实际指的是特鲁瓦的克雷蒂安,特鲁瓦是城市的名字,“德”也并不标志贵族头衔。
③我们只知道这位作家叫克雷蒂安,而他出生于特鲁瓦或者是在特鲁瓦住过,他写作的时期在12世纪后半叶。
欧洲古代文学中的爱情主题与意象研究爱情,自古以来就是文学作品中的重头戏,而欧洲古代文学中的爱情主题更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意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并对欧洲古代文学中的爱情主题和意象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 爱情主题的反复出现欧洲古代文学常常将爱情作为主题之一,不论是荷马史诗中的露克忒瑞与帕特洛克洛斯、特洛伊俘虏帕里斯与海伦,还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西罗与迪狄米娅,都表现了爱情这一永恒经典的主题。
这些作品常常将爱情牵涉到战争、家庭纷争等情节之中,表现出了爱情的美好与复杂。
在荷马史诗中,露克忒瑞与帕特洛克洛斯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深度和广度。
面对帕特洛克洛斯失去的尊严和自由,露克忒瑞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跟随他,并使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去帮助爱人重夺失去的荣耀。
在这个故事中,爱情从简单的追求变成了情感的支持和牢固的信仰。
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始于两家仇恨的矛盾之中。
然而,他们一往情深,无论是愉快的爱情时光,还是生死相依的绝境,都毫不退缩。
这种永恒心灵的绮丽,连死亡都无法分开。
二. 意象的多样性欧洲古代文学中的爱情意象同时也是多样而丰富的。
不论是威尼斯的水景、诗情画意的园林、中古时代的骑士精神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交场景,都有着独具特色的爱情意象。
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精致的雅致气氛和大量的视觉意象对爱情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爱情,主要展现在迷人的水井、古老的城堡、朴素的餐桌、狭窄陡峭的街道等地方。
在中古时代,骑士精神成为了具有爱情意义的主题。
骑士对爱情的追求和承诺,常常呈现在美丽的风景和优美的诗歌之中。
这种爱情意象更加浪漫、唯美、有风度,激发了人们的梦想和期望。
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社交场景成为了展现爱情的舞台。
良好的人际关系、历史渊源以及卓尔不凡的品味都成为了爱情的象征,伟大的爱情也成为了社会权力和壮观场面的形式。
三. 对爱情的反思欧洲古代文学中的爱情主题并不是一味地描绘爱情的甜美与快乐。
我看骑士的“典雅爱情”——西文pre《中世纪骑士》的讨论报告14级岭院王婷婷我们组西文pre的主题是中世纪骑士,老实说,之前我对骑士的认知只停留在感性的层面,并没有深入的了解。
前期准备中查阅很多资料以后,我对西方这一独特文化现象加深了认识,对“典雅爱情”这一模块尤为感兴趣。
虽然最终因为演讲完整性和逻辑性,pre的时候对这一内容一笔带过,但我们私下曾做过深刻的探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以往对骑士的研究偏重于军事,殊不知,一些看似历史浮云的文化现象也会揭露时代特征。
骑士的“典雅爱情”起源于公元十一世纪末,出现在以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为中心的地区,以普罗旺斯抒情诗为主要表现形式。
何以爱情也会出现一种固有的模式?中世纪骑士的爱情多发生于骑士与贵妇人之间,从那些口耳相传的故事就能知道,骑士对贵妇人绝对忠诚,为了赢得贵妇人的爱,即便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
而且为了引起爱人注意,骑士要学习各种礼仪,以便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粗鲁。
他们努力完善自身,贵妇人成为骑士实现道德品质升华的力量源泉。
所以说,贵妇人成为了美真善的象征,爱情成为骑士生命中的一切。
但这种“典雅”的爱情只是一种形式,爱情并不是最终目的。
与其说是为了爱,倒不如说是为了欲望。
“典雅爱情”本身建立在一个不平等的基础之上,骑士相较于贵妇地位低下,他们爱女人,也爱她们那高贵的等级,难怪古往今来对典雅爱情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典雅爱情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西欧封建主的等级制度非常关键。
11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结成了一种封君封臣的关系,各级封臣都必须恪守效忠的原则。
骑士作为地位比较低下的贵族,三条美德中首要的就是尽忠。
这种忠诚的观念自然也贯穿了骑士的爱情当中,骑士和贵族夫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种封建君臣关系。
当一名骑士接受了贵夫人赠送徽章佩戴之后,就必须忠诚于她,保证她的安全,捍卫她的名誉,把所有的武艺奉献给她,并为她的名义,甘愿冒着战斗甚至是死亡的风险。
中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观探析论文•相关推荐中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观探析论文(精选6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观探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观探析论文篇1摘要:文学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从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定时期的社会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形态。
女性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在文学作品中也同样如此。
中世纪的文学主要可分为:英雄史诗、宗教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四类。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作家描述下主流观点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与女性负面形象的大量存在;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和对典雅爱情追求导致的完美女性形象出现;以及城市文学中一些具有初步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
女性观与社会发展程度息息相关。
关键词:中世纪;西方文学;女性观20世纪以来妇女问题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女性主义的兴起则对社会生活及学术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女性观开始被研究。
一定时期文学作品里的内容与人物特征是与它所处时代的特征相对应的,并是后者在虚拟世界中的投影。
从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当时女性观的信息。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中世纪西方文学里的女性观并进行简要分析来探讨中世纪女性观的成因。
中世纪的文学大体可以分为英雄史诗、宗教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四类。
一、英雄史诗中世纪的英雄史诗主要分为中古早期和中古中后期两类。
早期的英雄史诗中涉及到女性的主要有《卡莱瓦拉》和《贝奥武甫》。
这两部史诗里面对女性的态度都是负面的,女性要么只是在作品中担当被人们争夺的角色,要么就是主要的反面角色。
而且这些反面女性角色都不是正常人类,而是女巫、怪物之流。
在中古中后期比较重要的史诗中,《熙德之歌》和《尼伯龙根之歌》这两部史诗里的女性角色对剧情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熙德之歌》里面主人翁熙德的女儿们基本充当了受害者、男性的附属物的角色。
中世纪欧洲的爱情文学与意义中世纪欧洲是一个繁荣而特殊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在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有着很多与我们现代人不同的特点。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爱情文学出现在中世纪欧洲,一直沿袭到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欧洲的爱情文学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的一种代表。
本文将从爱情文学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中世纪欧洲的爱情文学。
一、历史背景中世纪欧洲的爱情文学起源于12世纪。
当时的欧洲社会正在从封建制向都市化发展,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时期,两个重要的传统文化现象催生了爱情文学的产生:骑士文化和诗歌传统。
骑士文化是中世纪欧洲独有的文化现象,它表现为骑士对于荣誉、忠诚和勇气的崇拜。
在中世纪欧洲社会中,骑士是一个高贵、荣耀和尊敬的职业。
骑士的生活方式与普通人不同,他们的日常生活都以刀客身份为主。
骑士文化塑造了一种浪漫和高尚的形象,同时也促进了爱情文学的创作。
另一个被认为是爱情文学产生的原因是诗歌。
在中世纪欧洲,诗歌是一种广泛传播的艺术形式。
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口传的方式来学习和传播诗歌的。
这种文化传统促进了单向的爱情信仰、追求美好和完美的思想传承。
当时的诗歌主题往往是宗教和爱情,激发了中世纪欧洲爱情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二、特点中世纪欧洲的爱情文学有着鲜明的特点。
首先,这种文学形式强调的是追求理想化的爱情。
中世纪欧洲社会存在着很多不平等的社会结构,这种不平等性在爱情中也有体现。
在中世纪欧洲,很多人不能随意选择自己的另一半,因为婚姻不仅仅是一种感情,还是一种社会义务。
因此,爱情文学往往是追求最高尚的爱情,表现的是男女对爱情的无私追求和博大情操。
其次,中世纪欧洲的爱情文学具有浪漫性和戏剧性。
在这种文学形式中,爱情的主角往往是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他们被视为完美的情侣。
故事情节往往是充满戏剧性的,包括了一些突发事件和意想不到的结局。
这种文学形式往往会引发听众或读者的共鸣,产生强烈的浪漫情怀。
2002年12月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ec。
2002第18卷第4期Jo啪alofNaIItongTeacherscouege(socialsciencesEdition)v01.18,No.4中世纪西欧骑士文学中的曹祖平(南通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南通226007)啦夕、雅爱情【摘要】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奇特的人文景观。
一方面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一统天下,封建等级制度壁垒森严,另一方面表现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的骑士与出身高贵的贵妇人的爱情文学又大放异彩;一方面典雅爱情是封建领主附庸的骑士与贵族有夫之妇之问进行的一种婚外恋情,另一方面这种爱情又是一种不以肉体占有和缔结婚姻为目的的纯粹的精神之爱。
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反映出占据道德中心地位的特权阶层的不道德性,透露出包含历史进步信息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萌芽。
恋爱双方巨大的反差以及对女性的膜拜,不仅赋予典雅爱情以宗教的意味,浸透着西方人的冒险精神,也是人们的道德与情感走向完美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世纪;骑士文学;骑士精神;典雅爱情[中图分类号】1560.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3—7489(2002)04一0073一03典雅爱情是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是11世纪以来伴随西欧骑士制度而兴起的一种爱情方式。
一般来说,爱情的主体双方是依附于封建领主的骑士和宫廷里高傲的贵妇人。
中世纪是欧洲各民族的形成时期,连绵不断的讨伐和征战,导致了骑士兵团的出现,这些骑士都是些职业军人,在几个世纪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并养成了所谓的骑士精神。
骑士精神的内涵除了“忠君、护教、行侠”的职业道德之外,还包含有“文雅知礼”,爱惜荣誉,辅助弱小的行为规范等,特别是保护妇女这一点后来竟发展成为一种爱慕和崇拜贵妇人的风尚,能否拥有一个贵妇人不仅是判定一个武士能否取得骑士资格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骑士所能获得的最大荣誉。
骑士文学反映的正是这一历史特定阶层的社会生活和感情经历,其中,表现骑士与贵妇人的典雅爱情又是骑士文学作品中一个最基本的题材。
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探析作者:段瑕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07期摘要: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圣洁纯粹,在欧洲中世纪尤其引人注目。
典雅爱情反映的是骑士与有夫之妇间的婚外恋情,而且此种爱情是不以缔结婚姻与占有肉体的一种精神之爱,透露出资产阶级思想的萌芽,同时浸透着欧美人所具有的冒险精神,是西方人情感与道德趋向完美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典雅爱情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学中国,典雅爱情是其中的基本题材,封建领主的附庸——骑士与已经结婚的宫廷贵妇人是其中的爱情主体。
家喻户晓的中世纪骑士叙事诗《特里斯丹和伊瑟》描述的是骑士特里斯丹和王后伊瑟唯美的爱情故事;《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故事中主要讲述的就是贵妇人与骑士之间曲折委婉的爱情;《破晓歌》被恩格斯称为“普罗旺斯抒情诗的精华”,它描写的也是破晓时分骑士与有妇之夫一一话别之景。
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其原因在于与当时通行的故事相比,典雅爱情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一、骑士文学中典雅爱情大放异彩的原因欧洲中世纪由基督教宣传的禁欲主义统治,道德壁垒与等级秩序异常森严,但是中世纪的爱情故事却是大放异彩,骑士作为封建领主的附庸与基督教徒怎么会出现此种行为?封建领主又怎么会对此种悖逆行为大唱赞歌?有人指出,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只是一种美丽幻想,终究只是乌托邦,中世纪的欧洲则为培育的温床。
总体而言,这句话也对,但是通过细读文本发现此言差矣。
除典雅爱情外,骑士精神包括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即荣誉感。
细读可知,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通常与荣誉感相维系。
荣誉象征人的名望、地位与尊严,是骑士永恒的精神追求与生活向往。
在本质上来看,社会群体中,荣誉是道德理想,而爱情则为个体生命的追求。
古今中外,婚外恋都是一种被人所不齿的行为,数以千计的文学作品都表明了一个观点,婚后陷入感情纠葛的女性或者男性最终都结局悲惨。
由此说明,荣誉、婚姻与婚外爱情绝不相容。
论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
乔芊
【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9)004
【摘要】骑士文学中描写的圣洁纯粹的典雅爱情,一方面是骑士精神皈依上帝,对基督教唯灵主义崇拜的世俗转化,包含着浓重的宗教情结;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世纪禁欲主义的藩篱,表达了发于人性的自然欲求,萌动着生命的活力,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先声.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乔芊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0.063
【相关文献】
1.圣母崇拜与骑士文学的典雅爱情 [J], 贺宁杉
2.骑士文学中"典雅爱情"描写的文学源流 [J], 李春阳
3.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典雅爱情观探析 [J], 王佳业
4.中世纪西欧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 [J], 曹祖平
5.解读骑士文学中"典雅爱情"描写的宗教情结 [J], 李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师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骑士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学生王璐瑶院系名称文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班级2011 级双学位班学号2011050138指导教师欧震师大学教务处二○一五年五月论骑士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影响本科生:王璐瑶指导老师:欧震容摘要:骑士文学作为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体现着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并且对整个欧洲文学的发展起着深远影响。
其中包括骑士文学对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典雅爱情观对欧洲文学的美学精神的影响,骑士传奇对欧洲长篇小说的创作的影响。
本文结合中世纪欧洲文学发展史中的骑士文学作品。
以这些作品中体现的骑士精神、爱情观以及创作手法对欧洲文学的影响来进行论述。
关键字:骑士文学;欧洲文学;典雅爱情The influence of Chivalry literary on European literature Abstract:Chivalry Literature as a product of European chivalry, it is a unique literary phenomenon in the medieval Europe, it reflected the major achievement of the secular feudalism literature, and it play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uropean literature. It includes the impact of Knight Literature on Romantic literary trend, the impact of Courtly Love on Aesthetic Spirits of European literature, the influence of Chivalry on the European legendary novel cre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literature in medieval history Chivalry literature wasin effect on these works,the embody chivalry, love and creative approach to the concept of European literature to be discussed.Key words:Chivalry literary; European literature; Gentle love目录前言3一、骑士文学的形成与发展4二、骑士文学对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6(一)浪漫主义文艺思潮6(二)骑士文学对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具体影响6 三、典雅爱情观对欧洲文学的美学精神的影响8(一)典雅爱情观8(二)典雅爱情对美学精神的具体影响9四、骑士传奇对欧洲长篇小说的创作的影响10参考文献12论骑士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前言在中世纪的欧洲,骑士是历史舞台上最活跃的身影。
欧洲爱情典故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
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关于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的欧洲爱情典故,欢迎借鉴!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中世纪是骑士文学的天下,而特里斯丹和伊瑟的故事则当之无愧为骑士文学的代表作。
从十二世纪流传到今天,它与《罗密欧和朱丽叶》并称西方两大爱情经典,同是欧洲家喻户晓的悲剧,莎翁的名作早已风靡我国,另一对有情人却还鲜为人知。
和骑士文学的开山作品《罗兰之歌》比起来,这个故事更为细腻丰满、曲折离奇,故事的重点也从为君王和骑士歌功颂德转为有情人的爱恨纠缠,这一波三折的情节和满满的狗血放到今天来看依然非常时髦:Part1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特里斯丹(Tristant)是康沃尔国马克王的外甥,他曲折的身世大概能介绍一千字,但今天我们重点在爱情故事,因此略过不表。
特里斯丹英武过人,和舅舅感情非常好。
为了维护康沃尔的利益,他受封为骑士,与爱尔兰的使臣、大力士莫豪敌决斗,杀死了对手但也身受毒伤,自我放逐,顺水漂流到爱尔兰。
看过地图的人都知道这有多么不科学,既然连洋流都为了两个人的命中注定相遇而改道加速,特里斯丹的伤恰好只有莫豪敌的外甥女、曾发誓为舅舅报仇的爱尔兰公主金发伊瑟(Iseult)能救也就毫不奇怪了。
隐瞒身份的骑士成功打动了公主的恻隐之心,埋下了缘分的种子,又匆匆赶回舅舅身边。
十五世纪问世的《亚瑟王之死》中迁移了这个故事,其中特里斯丹成为了圆桌骑士之一,他对伊瑟在第一次相救时就已经深深爱慕,还有其他种种细节的改编,都使这个版本比起十二世纪流传的版本更加缠绵哀婉,加上亚瑟王的赫赫威名,导致现代影视游戏改编这个故事时往往采用《亚瑟王之死》的情节为蓝本。
伊瑟(Isolde),1911,Gaston Bussiere (法国, 1862-1929)Part2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特里斯丹顺利回到康沃尔国,马克王对他愈发宠爱,甚至想将王位传给他,引起了贵族们的嫉恨。
中世纪德国骑士爱情诗的典雅爱情主题探析作者:周灵伶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0期摘要:骑士爱情诗是中世纪德国宫廷文学的重要类型,其中为文学界熟知的典雅爱情描述的是骑士对女主人的爱慕。
本文着重在探析典雅爱情主题的由来,典雅爱情关系的表现,男女主人公身份以及典雅爱情主题表达的宫廷社会价值观。
关键词:骑士;典雅爱情;主体性作者简介:周灵伶,女,1981年生,贵州毕节人,硕士,贵州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德国文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04骑士爱情诗是中世纪浪漫文学的瑰宝,在中世纪德国宫廷文学乃至中世纪德国文学中也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语言上,它是最早用德语写的自叙体作品,也是德国乃至整个中世纪欧洲最早用真正民间语言写的新的宫廷抒情诗[1];在内容上,它摆脱了德国文学早期唯英雄史诗独尊的体裁,也有别于中世纪遁世绝俗的僧侣文学,它打破了此前德语文学表现的混沌和沉闷的状态,如同雨后绽开的新蕾,给德国中世纪文学带来活力和芬芳。
作为德国本土语言文化的先驱和精粹,同时也是宫廷贵族精神文化的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骑士爱情诗打开了德国文学的新局面,开创了德国文学第一次繁荣时期[2]。
骑士爱情诗的德语原词是Minnesang,由Minne和Sang构成。
Minne在中世纪文学中专门表达“爱情”。
Sang是“歌唱”,“歌曲”。
Minnesang原本是出身底层骑士的行吟诗人为宫廷贵族所作的歌曲,意为歌颂爱情的歌,题材类型包括骑士颂唱给领主夫人的可望不可即的典雅爱情,也包括两厢情愿的破晓歌,或是中世纪后期逐渐转向市民文化的吟唱给村妇的情歌。
其中,最为文学界熟知的是第一种典雅爱情,这些诗歌主要描写的是骑士(诗人)对领主夫人的爱慕之情。
于是让人不禁要思索,是否真是存在如此普遍的骑士与已婚女主人的爱情,让这一现象成为文学主题?众多的史料显示,中世纪宫廷爱情的确有荒靡的一面。
中世纪贵族礼仪——典雅爱情一、典雅爱情所谓典雅爱情即指11世纪末以后,在西欧中世纪兴起的一种爱情方式。
当时西欧盛行的吟游诗人创作了歌颂典雅爱情的诗歌,并穿梭游走于各个宫廷,对女主人的高贵和骑士的忠诚加以歌颂。
而在现实生活中,则要归功于两位妇女——埃莱亚诺和她的女儿玛丽。
埃莱亚诺先后作为法王路易七世和英王亨利二世的王后,在其所生的五子三女中,有两个儿子作了英国国王,三个女儿嫁给了欧洲君主,因此她被称为“欧洲的祖母”。
人们认为她把典雅爱情引进了法兰西和英格兰的宫殿,并把它从文学时尚变成现实生活方式。
爱来亚诺和女儿马力不但自己过这典雅爱情的生活,还一起创办了“爱的法庭”,并确定了典雅爱情的31条原则。
学者们对典雅爱情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这纯粹是一种胡闹,或者是贵族们的一种消遣;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它是乔装打扮后的摩尼教邪说的阴魂再世。
有些人把它看作人类历史上荒诞而平凡的一页;另一些人则把它视为一种污染社会风气,败坏婚姻生活的颓废道德观;还有些人则认为它开创了现代人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生活。
也有人认为典雅爱情是一种异乎寻常的游戏,是脱离现实,昙花一现的情感,是一种打发闲暇的美丽的白日梦。
他们之所以对典雅爱情这一主题这样重视,是因为它不但是一种爱情方式,而且成为对西方影响深刻的道德风尚和社会哲学。
学者之所以对它的认识如此不同,是因为它所宣扬的观念不但同当时所沿袭的爱情观和道德观格格不入,就是现代人对此也难以合理地接受。
典雅爱情的发生是以不平等为基础的,“提供这种基础的乃是社会地位低下的男子和社会地位高的女子之间的关系”。
②这种不平等关系不止表现在恋爱双方地位上的不平等,也表现在恋爱过程中的不平等。
作为产生爱情关系的男女双方,男子通常是地位比较低的普通骑士,他总是和粗鲁、鲁莽和谦卑联系在一起;而作为恋爱对方的女士一般出身高贵,举止文雅,声誉良好和值得尊敬,往往是大宫廷里高傲的女主人。
就一般爱情意义而言,这种地位上的不般配使得爱情的产生非常困难,但这恰恰就是典雅爱情产生的首要条件之一。
西方文学著作中的爱情演变史摘要:三毛说:“爱情有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泰戈尔说:“爱情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就是这样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感情,成为古今中外文学著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些著作中,我们了解了爱情对于书中的他们意味着什么,也了解了当时的他们对于爱情的观念、想法等等。
本报告将从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优秀作品中选取三种具体讨论西方文学著作中不同时代背景下爱情故事的演变情况。
关键词:古希腊、文艺复兴、近现代、爱情、观念、文学作品一、古希腊古希腊神话即口头或文字上一切关于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
古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没有严格的家庭伦理观念;强调对情欲的追求,通常是将情欲和爱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当时的人们甚至认为同性之爱更为高尚;爱情中缺少理性,男性有较强的掠夺精神,崇尚英雄主义;女性对于爱情不如男性那么主动,同时也显现女性地位的低下,当时的性别歧视还是比较严重的,男性在社会起主导作用。
举个列子:珀耳塞福涅是希腊神话中冥界的王后,她是德墨忒尔和宙斯的女儿,被哈得斯绑架到冥界与哈德斯结婚,成为冥后。
也就是说冥后是和自己的叔叔结婚了.有一天珀耳塞福涅正在与其他水/湖仙女或者海仙女(在《荷马史诗》中她与雅典娜和阿尔忒弥斯)一起在恩纳采花,可是她一个人不经意的远离了朋友。
美丽的草地上开有各种鲜花,然而在众花之中夹杂着代表冥王的圣花-水仙花!当珀尔塞福涅去摘那朵看似无害的水仙花时,大地裂开了。
四匹黑色的骏马拉着冥王的战车出现在珀尔塞福涅的面前。
反抗是那么的无效,冥王轻松的抱起未来的冥后消失在黑暗的死亡之国。
(有的相关资料说冥王抢走珀尔塞福涅之前已经得到了宙斯的许可,只是宙斯没有跟德墨忒尔商量,也没有问珀尔塞福涅是否愿意。
中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爱情故事:阿卜拉尔和埃洛伊兹“此生之一大安慰莫过于拥有这样一个人:你可以怀着发自内心的圣洁之爱的倾慕拥抱他并与他成为一体;你可以让你的精神在他身上休息,你可以把你的灵魂托付给他;你愿意与他谈话,因为与他的谈话宛如这个悲伤世界中一首充满慰藉的歌。
”——阿贝拉尔“我们经历的那些情意脉脉的乐趣是如此甜美,只有你有权使我悲伤,使我幸福。
”——埃洛伊兹故事的主角是阿贝拉尔和埃洛伊兹。
他们生活的年代可谓久远——公元11世纪的欧洲法国,也就是中世纪黑暗时代之前一点点。
阿贝拉尔出生在一个骑士家庭。
在当时的欧洲,要吗你成为骑士,要吗你当个教士,其他出路对于贵族来说都走不通。
他父亲一字不识,所以在阿贝拉尔5岁时,他父亲就把他送到修道院。
当时的欧洲宗教学习氛围很浓,优秀的教士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思想启蒙家。
年轻时的阿贝拉尔已经学贯古今,他通过当时教士最有名的手段——争辩来抬高自己的声望(有点像现在游戏里通过战胜对手赢得积分),他不断向当时法国有名的思想家挑战,通过争辩和讲座形式,成为法国最有名的教士,他的敏锐思想吸引了欧洲各地的学生。
当时的教士不像现在这样,他们可以穿华丽的服装,可以结婚,基本跟贵族生活一样有很大的庄园和大群仆人。
而阿贝拉尔则是当时巴黎时装界最靓丽的形象,他形象骏朗,身材出众,当时巴黎最流行的时装基本是由他穿戴而流行的。
哲学家、思想家、美男子、时装模特……在如此之多的光环照耀下,阿贝拉尔做过一个自我评价:“我当时享有盛名,而且深受小伙子和漂亮女子的喜爱,因此我爱上的女孩恐怕根本不能拒绝我。
”获得了无数声望和财富的阿贝拉尔,直到40岁还过着禁欲生活。
他年轻时曾把自己全部精力用于精神追求,现在则变的躁动不安,而阿贝拉尔则把他的躁动以日记形式记载下来,他还把他的举动说成是上帝的旨意。
他把目标锁定到隔壁16岁少女埃洛伊兹身上。
他在日记里说:“她与别的女子不同的是,她有罕见的知识理解力,我从她身上发现了所有可以吸引情人的东西。
欧洲中世纪文学中的典雅爱情研究
典雅爱情(courtly love)起源于11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盛行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
典雅爱情是多种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有来自欧洲内部的也有外部的。
作为中世纪欧洲男女关系的典范,典雅爱情是11至13世纪文学作品的主要描写对象之一,以抒情诗、
浪漫传奇等为主要体裁。
典雅爱情颠覆了古代欧洲文学作品中男尊女卑的形式,创造了新的文学伦理关系,为当时的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
活力。
第一章讨论典雅爱情的起源。
典雅爱情的雏形产生于古罗马文学,在奥维德《爱经》的影响下,加洛林时期的诗人们开始构建典雅爱情的概念。
典雅爱情文学的创作也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贸易和十字
军东征将阿拉伯文化传入欧洲;在欧洲定居下来的蛮族也给欧洲文化
带来了新鲜的血液;社会现实导致贵族女性对婚姻的失望,并逐渐转
向到想象中的世界去寻找完美的爱情;11世纪之后,基督教对于人们
思想上的控制逐渐开始松动,教会将对人们的希望寄托于文学作品当中。
多种因素在基督教的调和之下,诞生了独具特色的典雅爱情文学。
第二章探讨典雅爱情的特征和定义。
在现实中,典雅爱情只是贵族之
间消磨时间的游戏,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同时也是塑造
社会道德的一个有力工具。
在文学作品中,典雅爱情是一种爱情概念,存在于异性之间;双方都必须有一定的财富作为基础;男女之间之间
可能存在一定的肉体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典雅爱
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爱情,男性作为崇拜者,女性
作为被崇拜的对象。
典雅爱情的文学作品并不一定包含以上所有因素。
第三章分析典雅爱情文学的发展。
典雅爱情文学在欧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抒情诗,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随后以法国为中心传播到周边各个国家,产生了如《破晓歌》、《菩提树下》等广为流传的作品。
第二阶段是骑士叙事诗,分为三个系统,分别是古代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庭系统。
第三个阶段是市民文学阶段,典雅爱情在这一阶段被以更多的方式阐释。
第四章探讨典雅爱情的衰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崛起,人们的个人意识开始觉醒,拥有经济实力后,爱情不再是贵族独享的特权,对于爱情的诠释也开始呈现多样化。
作为典雅爱情故乡,法国南部地区因阿尔比干西亚十字军的冲击而衰败,大批诗人逃亡其他地区,典雅爱情就此走向衰落。
典雅爱情塑造了欧洲人的道德和礼仪,确定了爱情这一更古不变的文学主题,创造了英雄美人的写作模式,虽然典雅爱情只是文学中的概念,但是仍然对后世欧洲文学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