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定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国家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调整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实质意义上的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范的全体。在这一意义上,它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专门法律,还包括了民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合同法等法律中的相关规定。

狭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专门意义上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1.国家专项保护原则

2.倾斜性保护原则

3.诚实信用原则

4.系统保护原则

特征

1.该法侧重于保护消费者,对生产经营者给予一定限制。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多为强制性规范,对“契约自由”进行适当限制。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设立相应的保护机构,并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以促进消费者权利的实现。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无过错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1993年颁布的,但是这部法律在颁布之初有一些个新型的消费现象并没有出现。1994年实施以后,新出现的消费现象就成为人们一个关注的问题。

比方说,商品房的买卖适用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虽然商品房价格比较贵,但是也应当是商品,如果把商品房也作为商品去对待,就会出现消费者购买50万的商品房之后,又返回50万,又加赔一个50万。好像对于商家来说,对开发商来说有点不公平。但是细想的话也公平。因为开发商经济实力往往比较雄厚,既然欺诈了消费者让它承担两倍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它既能负担得起也能够遏制开发商欺诈的行为。所以把商品房消费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调整、理论上没有任何争议。在实践当中,对净化房地产市场秩序也有好处。

医院是不是经营者?患者是不是消费者?

在前几年当中,也有争论。其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说得非常地清楚,消费者接受服务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经营者提供服务就要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医疗的服务不仅仅是包括提供餐食的服务、提供住宿的服务、还包括诊断的服务、治疗的服务、护理的服务这些都是服务的重要组成形态。那么,如何保护患者的权利?包括患者的知情权,还有患者的公平交易权选择权,还有索赔权等等,对于患者来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原则上都是适用的。

比如现在人们沸沸扬扬的,消费者的知情权,对患者来说也是适用的。医院应当告知患者治疗方案是什么,是准备用中医治疗,还是准备用西医治疗,是用保守式的治疗方法,还是用非保守式的治疗方法,究竟是针灸还是吃药,究竟是提供哪种资质或者水平的医生都应当向患者(告知)。如果患者陷入昏迷状态,还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告知)。那么,做出真实地充分地说明让人家消费者有一个选择。所以,

患者和医院的关系也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的涵义

消费者——是为了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人。

1、消费的主体是个人。

2、消费的性质是生活消费。

3、消费的客体是商品或服务。

4、消费的方式是购买、使用和接受。

5、消费者购买、使用的商品和接受的服务是由经营者提供的。

消费者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权利。

●1、安全保障权

●2、知情权

●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

●5、请求赔偿权

●6、组织权

●7、知识获取权

●8、受尊重权

●9、监督批评权

经营者的义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

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1、依法定或约定履行义务

●2、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的义务

●3、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义务

●4、如实介绍情况的义务

●5、出具相应凭证和单据的义务

●6、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的义务

●7、公平合理交易的义务

●8、尊重消费者人身权利的义务

●9、履行承诺的义务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提请仲裁机构制裁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这个词在近几年是一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概念,它是指当公民的人格权利受到损害时,受害人有权利请求获得相应的物质赔偿的权利,那么,这种精神损害的对象,包括的权利类型非常多。

?1、生命权

?如果消费者在购物的过程当中,或者在接受服务的过程当中,生命受到了损害,他的近亲属就有权利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例如:曾经发生过消费者在游泳的时候,由于值班人员没有在场,导致消费者溺水死亡的案例。在这样的案例里,游泳馆对于死亡的消费者,及其近亲属承担的民事责任,就是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在内,也就是给付的那个死亡赔偿金,实际上就是死亡的精神抚慰金。

?2、健康权

?有的时候消费者在一个不安全的一个消费场所,吃了有毒的食品,或者说在娱乐的时候,使用了一个不安全的设备,最后身体受到了伤害,消费者就有权利获得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例如,某消费者在商店购物的时候,被怀疑盗窃了商场的物品,于是被强迫搜身,而且,还被商家的保安剁去了手指头,这个案例发生在我国的南方某省,对这样一个令人发指的案例来说,消费者的健康权受到了损害。

?3、身体权

?当消费者在购物之后,被商家无端要求搜身的话,侵害的是什么权利呢,不是生命权,也不是健康权,而是身体权,因为消费者有权利决定自己是不是被那些没有被法律赋予搜身职权的人搜身,但是,有些商场为了保护自己所谓的合法财产,不被盗窃,而经常采取这样的办法,实际上就是构成了对消费者人格权利的损害。

?4、肖像权

?有些个餐馆未经消费者同意,就把消费者在本餐馆就餐的场景拍照下来,而且挂在墙壁上,作为自己的一个销售广告,有些消费者作为回头客再回来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向餐馆提出交涉,餐馆说既然你在我这里吃饭我就有权利对你拍照,拍了照著作权就归我,著作权归我,我就可以挂在我的墙上,那么,这种行为,赤裸裸的侵害了消费者的肖像权。

?5、消费者的姓名权

?没有经过消费者同意,商家是没有权利使用其他消费者的名义的,比如说有些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经常推出一些所谓的消费者反馈意见,那么消费者的意见好评如潮,但是,这些如潮评价是来自何处呢,有的是真心的来自消费者的来信,有的是商家顾人代为炮制,但是用的姓名往往可能是一个真正的消费者的姓名,?6、消费者的名誉权

?如一个商家无端的怀疑某一个消费者是小偷,或者其他的不法分子的话,这够是构成了对他人名誉的侵害。

?7、人格尊严权

?作为一个消费者,他的人格尊严本身也蕴含着一种利益,这种利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虽然消费者的身份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在商家面前都是平等,都有人格尊严,有些商家经常的肆无忌惮地侵害他人的人格尊严权,有的说这个商品太贵了,这个桌子贵,这个房子贵,这个电脑贵,你买不起,算了吧,你甭问了甭看了,还有的说呢,说看过吗,没看过吧,当消费者和商家讨价还价的时候,行使自己缔约权利的时候,有的商家说我看你也买不起了,你出的这个价钱只能是看一看的权利,那么这都是对消费者人格尊严权的侵害,

?8、侵害了消费者那些具有特定纪念意义的具有精神利益的一些特定的物品,而给消费者造成了精神的痛苦

?名人和非名人在受到精神损害的时候,赔偿金额应当不应当做区分的待遇?

一种观点认为,这个名人和非名人的社会公众,都是人,都是平等的公民,他们金额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时候,应当是一样的,不应当存在双重的标准。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名人应当赔的多一点,不是出名的人就应当赔偿少一些。比如说著名的艺术家假如被搜身了,就赔的多一些,如果一个农民进城被搜身了,可以赔偿的少一些,因为,对名人来说呢,他的精神痛苦可能会更大一些。另外,造成的社会影响可能更多一些,

?当然我认为,无论是否为名人,在他精神痛苦的程度的衡量上可能不应当做更多的区别,但是就社会危害性来说,确实应当有不同对待,一个名人不仅仅他痛苦更高,甚至有的精神忍耐力很强,但是造成社会结果是恶劣,所以商家赔的就应当更多。

民事责任: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承担民事责任:

商品存在缺陷的

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

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

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

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

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案例:

新春之际,某服装专卖店声称以最低价格清仓甩卖全部商品,李某花了890元购买了西装一套,没想到一星期后,该店又做广告,再度降价,李某所购的西装价格已降到650元。该专卖店侵犯了作为消费者李某的什么权利?

?今年1月份,福建省漳州市质监部门在对当地一家叫做漳州芗城南方食品公司抽检时,发现他们用来生产奶糖的三彩牌奶粉三聚氰胺严重超标。从包装上看,这批三彩牌奶粉是陕西省渭南市乐康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进货数量有25吨之多。在查扣问题奶粉和追查已出售的奶糖的同时,福建省质监部门向陕西省质监部门发函,请他们协查。

?问题1、三鹿奶粉公司侵犯消费哪些权利

?问题2、消费者应当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纠纷?

?问题3、消费者应当向谁要求赔偿?

2.5公斤螃蟹近一公斤绳子消费者遇不公平交易

来源: 黑龙江生活报

12日讯今日上午,哈市一名姓高的消费者给本报编辑部打来电话称,其在道里区一海鲜市场里购买了2.5公斤螃蟹,回家解开塑料绳子一称,螃蟹只有1.7公斤多,而捆绑螃蟹的绳子和塑料口袋里的水竟重达0.8公斤。

随后,记者来到高先生购买螃蟹的这家海鲜市场,发现市场内待售的螃蟹多数都被捆绑着厚重的塑料绳,一位站在记者旁边的市民看了螃蟹后,连连摇头说,“这1斤螃蟹少说也有3两绳子。”记者问营业员:“捆绑螃蟹的绳子这么粗,为何不把绳子去掉?”营业员说:“绑绳是为了安全,这是水产行业的行规,若是去掉绳子就不止这个价格了。再说,商场进货时就是连绳子一起进来的。”

记者随后采访了哈市道里区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杨建辉。据其介绍,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出售的商品不得短斤缺两,或将包装物的重量作为商

品来计价,同时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属于不公平交易。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对消费者高先生举报的此事进行受理

谁给了湖南移动这么大的权利

谁给了湖南移动这么大的权利,湖南移动藐视消费者权利保护法

本人手机是04年入网,一直以来都是可以享受上网30元封定的服务,可是移动在不通过我同意的情况下取消这个服务。

本人家住湖南常德,6.11日我用手机上网,突然间网络连接不到了,这时候我很纳闷了,怎么回事啊,于是我一查话费,发现我欠费40几元,因为当天已经比较晚了,我想打10086查询的,由于本地的10086不受理夜间服务,于是我6.12日查询得知我是上网被扣的。

我这张卡是04年办理的,只要这张卡没办理过过户,品牌互转,或者过户,和改套餐,是可以享受30元GPRS封顶的享受,如果没上网就不计费,因为没GPRS月租。想想去09年1月份,那高额的流量,都只收30元,而现在却,于是我拨打了10086询问情况,她给我答复就是,你一直都不是30元封顶的呀。我叫她查我上去年的详细账单,她却告说我,只可以查5个月,也是我问他:

我手机什么时候入网的,她回答说:04年,我又问她我这张卡有没办理过过户,品牌互转,或过户,和改套餐,她也说没。

后面我就问她,如果我没办理过这些服务,那为什么我的GPRS计费被修改了呢,她这下哑口无言,她说她在上交领导48小时后给我答复。

目前湖南很多朋友的30元无限流量的手机卡,正在被移动悄悄封杀,望广大网游警惕

有一个14岁的中学生,拿着他妈妈的身份证去一个汽车行购买了一辆富康车。但是他的父母并不知情。第二天,车行的工作人员就把汽车开到他们家楼底下,最后把钥匙敲门送给他的父母,说:“这是你们家的新车的钥匙,来,把你们家的钱给我吧。你是准备用信用卡付款呢?用借记卡付款呢?还是一次性的现金给付呀?”都把人家长给问愣了,家长就问:“我们没有买你的汽车呀?”工作人员也就是售货员,售车员,一指他的儿子:“就是你们家儿子买的,所以你们家就得买。”父母说孩子的行为,不代表家长的行为,因为他还是未成年人。但是,车行提出来,虽然孩子是未成年人,但是他拿的身份证上可有他妈妈的名字他妈妈可是成年人,所以你们家这车就要买定了。

那么究竟这位中学生的父母能不能退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规定。那么我们只能够援引《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或者说其他的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签订合同的,应当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中学生、小学生签订的合同,原则上是对家长不产生法律效力的。

类似的还有许多其他的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规定,我们呢,只能够去援引《合同法》、《民法通则》的规定(来解决)。

?再比如关于诉讼时效的问题,如果说消费者欠商家一笔钱迟迟未还,约定的是2004年1月1日偿还。但是2006年1月1日之前商家并没有向消费者去催讨,结果到了2007年1月1日以后,履行期限届满了三年以后才去催讨,消费者就享有诉讼时效

赋予的抗辩权。当然商家可以状告消费者,因为商家具有程序法意义上的诉权。

2000年3月15日,徐某一家到某摄影公司拍照,在交了照相费及化妆费1275元后,共拍了10张照片,数日后徐某来取照片,却被告知:只有一张全家福照片,其余9张因技术问题全部报废,徐某要求摄影公司赔偿损失。该案应如何解决?依据是什么?

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七条“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