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18鸟》赛课导学案_2
- 格式:docx
- 大小:25.85 KB
- 文档页数:5
《鸟》学案球才生机勃勃,才风情万种,才姿态万千!所以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别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生机勃勃。
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鸟》的世界一探究竟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羽翮.(hé) 瞵.视(lín) 抟.摇(tuán)鸟啭.(zhuàn) 曳.着(yè) 斑斓.(lán)丰腴.(yú) 秾纤..(nóng)(xiān) 倏.地(shū)鸢.鹰(yuān) 跼蹐..(jú)(jí) 感喟.(kuì)戟.张(jǐ) 褴褛..(lán)(lǚ) 窗棂.(líng)鸱枭..(chī)(xiāo)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没有依靠。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战栗: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
3.作者链接梁实秋(1902—1987),原名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北京。
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2):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
第二部分(3-5):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
第三部分(6-7):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2.轻声朗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和外形的词语。
【交流点拨】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斑斓、玲珑饱满、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秾纤合度、临风顾盼、高踞枝头、俊俏、轻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18 鸟教案2 新人教版课题鸟本学期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日期课型讲读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
2.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深入理解课文。
2.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
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复备情景激趣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与课文大意。
我们基本知道了作者的写作风格与表达的情感与众不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一下作者的爱鸟与一般人的爱鸟有什么不同,作者通过写“我爱鸟”究竟要表达怎样的主旨。
探究生趣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一、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然后思考1.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总领全文,为全文奠定感情基础。
2.“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一是紧扣鸟来写,使行文紧凑。
二是表再感情朗读课文一遍3.“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标本室里住着罢”的深刻含意是什么?明确:鸟的快乐都被那些闲人闲情禁锢成了苦闷,作者在这里用看似平缓实则严峻的语气斥责了那些束缚鸟类“自由”的闲人闲情。
55明对笼中鸟的情感。
二、阅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1.“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作者连用两个“不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通过否定麻雀与乌鸦的叫声,表明作者所爱的鸟的声音是清脆的,嘹亮的,圆润和谐。
2.作者写杜鹃的声音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表达自己客居于四川的酸楚。
三、阅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思考1.作者为何喜欢鸟的形体?明确:因为鸟之形俊俏,鸟的身躯玲珑饱满。
2.“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来明确:“刺”形象地写出了鸟带给“我”的喜悦强烈而深刻。
四、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思考1.“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作者的“单纯”指的是什么?明确:只爱鸟的声音与形体,而不管鸟的行为,也不将鸟诗意化。
《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情感。
2、体会作者爱鸟情怀,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冰心曾打趣地说:“我的朋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那这位花样的男人,为什么对鸟爱的这么虐心?二、资料助读:1、梁实秋:2、《雅舍小品》三、出示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感情;2、体会作者爱鸟情怀,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
四、检查预习情况:五、新授:1、速读,思:作者写了哪些鸟?在文中用方框圈出。
2、轻读3、4自然段,整理出描写鸟声音、外形的词语:用横线画出。
清脆、嘹亮、圆润、和谐、色彩斑斓、玲珑饱满、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临风顾盼、高踞枝头、俊俏、轻灵教师点拨:这些词语都是褒义词,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赞美之情。
3、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与自己的不同感受,把尿分为了哪四类?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喜悦的鸟、令人憎恶的鸟、令人悲苦的鸟4、文章前面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喜爱,为何后面两段却写了“悲苦”、“伤感”之情?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点拨:如果说前四节是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喜爱着鸟的可爱”的话,那么后两节却是诉说了作者“悲苦着鸟的悲苦”,同样反映了作者对鸟的关爱,这种爱比前面四节可能要显得更深刻更丰富。
5、概括作者喜爱鸟的原因:爱鸟的声音,爱鸟的形体、鸟给“我”的悲苦也是“我”喜爱的原因之一6、在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在该句的空白处写上旁批,说明喜欢的理由。
(1)示例:例:我喜欢第二节中描写声音的句子,特别是“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这一句,它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鸟叫声的美妙动听,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赞美之情。
(2)学生圈点勾画;(3)朗读体会,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7、第5自然段写到了“令人憎恶的鸟”,是为了表明作者的什么观点?然后体会“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及“幻想”的含义。
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形体,并非受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
鸟教(学)反思:1.作者写了哪些鸟?《鸟》并不限于某一鸟,有杜鹃、麻雀、喜鹊、乌鸦、猫头鹰、鹭鸶等,有家养的,有野外的,更多更多是“不知名的小鸟”2.请同学们轻声散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外形的词语。
清脆、嘹亮、圆润、和谐、色彩斑斓、玲珑饱满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临风顾盼、高踞枝头、俊俏、轻灵这些词语在词性和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都是褒义词表示作者喜爱、赞美之情的词语。
对鸟的浓浓的喜爱之情3.从文中找“爱鸟”的原因。
有对笼中鸟的同情(2节);对比写鸟的苦闷;有对鸟的美丽的赞美;还有通过鸟来写人的心情,实际也是对鸟的爱:绘鸟鸣的清脆、嘹亮,先排除“吱吱喳喳”、“呱呱噪啼”,再刻画其长叫而音阶丰富,短叫圆润而不单调,似和谐的交响乐,细腻地创造了悦耳的效果;绘形,先用“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4.前面4节写作者对鸟的喜爱,为何后面两节却写了“悲苦”、“伤感”之情?这两种矛盾的感情出现在同一篇课文里是否不太协调?如果说前面四节是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喜爱着鸟的可爱”的话,那么后面两节却是诉说了作者“悲苦着鸟的悲苦”,同样反映了作者对鸟的关爱,这种爱比前面四节可能要显得更深刻更丰富。
5.第五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义是什么?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形体,并非受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
含义: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形容、渲染而成的象征意蕴。
6、最后一段说“自从离开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荡”的鸟儿,听不到“悦耳的鸟鸣”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对鸟类自由、活泼、俊俏的尽情赞美。
五、品读课文师:在课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朗读,并在该句的空白处写上旁批,说明喜欢的理由例:我喜欢第二节中描写声音的句子,特别是“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这一句,它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鸟叫声的美妙动听。
《鸟》学案人和世间万物都属于自然,地球是人和一切生灵的共同家园。
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的生灵,地球才生机勃勃,才风情万种,才姿态万千!所以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别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爱护一切生灵!1.初步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生机勃勃。
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鸟》的世界一探究竟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羽翮.(hé) 瞵.视(lín) 抟.摇(tuán)鸟啭.(zhuàn) 曳.着(yè) 斑斓.(lán)丰腴.(yú) 秾纤..(nóng)(xiān) 倏.地(shū)鸢.鹰(yuān) 跼蹐..(jú)(jí) 感喟.(kuì)戟.张(jǐ) 褴褛..(lán)(lǚ) 窗棂.(líng)鸱枭..(chī)(xiāo)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没有依靠。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战栗: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
3.作者链接梁实秋(1902—1987),原名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北京。
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2):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
第二部分(3-5):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
第三部分(6-7):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18.《鸟》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练习默读,把握课文的内容,学会做摘录;2.积累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3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温故互查】1.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写鸟的诗文?请写出两句。
【设问导读】1.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理清文章结构。
2.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与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四类,哪四类?3. 第②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请举例说明。
4.第三、四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的美?【当堂检测】1.课文前半部分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在后面两段中出现“悲苦”“伤感”这样的字眼,这跟前面的感情是不是矛盾呢?2.作者在本文一开头便写“我爱鸟”。
请根据课文概括作者喜爱鸟的原因。
②③【拓展延伸】1.鸟是人类的朋友,你觉得它有哪些可爱的地方?请写出来。
18.《鸟》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就能较为妥帖地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2.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学习重难点】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温故互查】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胸襟.()丰腴(..()()..)瞵.视()褴褛干biě() yōng肿()迷wǎng()蓦.然() kuíwú()【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轻声散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外形的词语。
2.这些词语在词性和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从文中找“爱鸟”的原因。
4.最后一段说“自从离开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荡”的鸟儿,听不到“悦耳的鸟鸣”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5.在课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朗读,并在该句的空白处写上旁批,说明喜欢的理由。
【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关于猫的说明文字,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猫是老鼠的天敌,人们养猫主要是为了捕鼠.猫有着独特的捕鼠功能。
第18课?鸟?导学案导学案序号: 6 课型:新学课总课时:3分课时:3-2 主备人:xxx审阅:xxx学习目标1、阅读文本,读通,读顺。
2、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鸟的特点。
3、找出相关句子,明白作者爱鸟表达在哪些方面。
学习重点作者的“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去自在自为,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
学习难点作者的“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去自在自为,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
学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发挥想象,并领会深刻的内涵。
知识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备课组补充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与课文大意。
我们根本知道了作者的写作风格与表达的情感与众不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一下作者的爱鸟与一般人的爱鸟有什么不同,作者通过写“我爱鸟〞终究要表达怎样的主旨。
复习回忆集体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层次:第一局部〔1自然段〕点明自己对鸟的态度;第二局部〔2—6自然段〕描写了四类不同的鸟;第三局部〔7自然段〕暗示中心:现实社会的悲哀是人类造成的,人类囚禁了鸟儿,也囚禁了自由。
学习流程任务导学1.分析理解:第一局部:开门见山,点明自己对鸟的态度。
问:“我爱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答:内容上——“爱〞字,说明了作者对鸟的态度和情感,也构成了整篇文章的根本线索;构造上——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2.朗读第二局部:描写了四类不同的鸟。
本局部可以分作四个层次:第一层〔2〕写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
第二层〔3—4〕写令人喜悦的鸟。
第三层〔5〕写令人憎恶的鸟。
第四层〔6〕写令人悲苦的鸟。
3.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本段写的是什么鸟?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讨论后答:笼中—4自然段,找出写“鸟〞叫声和形体的精彩语句?说说好处。
5.朗读第5自然段,找出写“鸟〞令人憎恶的精彩语句?说说好处。
6.朗读第6自然段,找出写“鸟〞令人悲文章的中心:文章通过对鸟的描述和感受,寄托了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贫困、没有强权、没有欺压的社会,从而自由地开展个性和才能。
18 鸟教学目的:1.积累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了解状物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重点:生动的语言难点:托物言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诗词中有哪些描写鸟的诗句?说出来〔生说诗句〕……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充满生机。
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给人悲苦,为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作品,去品味一下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文学文化常识:1. 梁实秋〔1903~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笔名秋郎。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
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
1923年留学美国。
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
1949年定居台湾。
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
1966年退休。
2.主要作品:杂文集:《骂人的艺术》《雅舍杂文》《实秋杂文》等.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3、4集) 《清华八年》《秋室杂忆》等.翻译书目:《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 《结婚集》(短篇小说集) 《咆哮山庄》(长篇小说) 《威尼斯商人》(剧本) 《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等.3.“雅舍〞是指梁实秋在重庆北碚与友人合住的六间陋室,是作者避乱隐居之所。
《雅舍小品》的第一篇《雅舍》就描写了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
“雅舍〞本无雅处,寒伧、简陋,但作者在旅居中却颇具雅兴,为什么?只因为“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因为作者在此陋室及其周遭的景物中感悟到一种旷远、安谧与亲切,从而忘记了世事的纷扰,怡然自乐,他以超然的态度来体验生活和对待时代的同雨。
梁实秋在30年代因鼓吹抽象人性论,反对文学的功利性等原因受到过鲁迅等左翼作家的锋利批评,但梁实秋不是一个没有反帝爱国思想的人,早在1935年他就撰文批评国民党政府奉行的不抵抗政策;他曾参加慰问团亲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写过像《记张自忠将军》那样宣传爱国抗日的文章。
鸟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读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梁实秋散文的独特魅力。
3、体会作者爱鸟、爱自然的情怀,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梳理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语文根基。
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通过阅读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节课学习旨在通过朗读和欣赏的方法,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欣赏优美语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大森林中各种鸟儿的画面和叫声)
同学们,你们爱“鸟”吗?老师首先带你们欣赏一段视频。
看完后请大家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是啊,鸟儿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它们带给了我们喜悦,美的享受,但也有鸟让我们为其忧,为其愁。
一只普通而简单的鸟让我们驻足回首,引起我们无限的情思,那么一代文豪梁实秋先生与鸟又有怎样的情感纠葛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鸟》。
二、读“鸟”,读出爱鸟情
通过早读,我们已经疏通了字词,了解了作者,现在请大家快速回顾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句是?
提示:我爱鸟
2作者爱鸟的哪些方面?
提示:作者爱鸟的声音和形体
三、品“鸟”,品出爱鸟思
听朗诵课文三四段,找出你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在空白处写上你的旁批,说说你的理由?(修辞、词语、写作手法)
首先老师先给大家看看我找的句子,提示:我喜欢第三段的“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因为这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群鸟合唱比作是交响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鸟合唱时的宏大壮丽,非常美
看完了例子之后,同学们应该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现在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一:“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
”我喜欢这句话中的“曳”字,用“曳”而不用“拖”,写出了鸟儿像一位拖地长裙的公主,给人以美感。
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全面铺排展开刻画,写出了鸟不同的形体,尤其细腻地刻画了鸟儿美妙的身躯。
作者在看到这么多美丽的鸟儿时肯定是欣喜万分的,你能用万分欣喜的感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吗?嗯,听你读完,我感受到你也很喜欢这些鸟。
生二: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我喜欢“丰腴”和“秾纤合度”这两个词语,用“丰腴”而不用“丰满”,使语言典雅,而且让我想到了唐朝美女杨贵妃。
“秾纤合度”四个字典雅简约,仅四个字就准确地描绘出鸟美丽的身姿,最美的少女也不过如此。
如此典雅的语言,我们读的时候就应该用舒缓自如的语速来读。
你来试试。
听你读完,我仿佛看到一位古代美女正向我们走来。
生三: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我喜欢这句话中的“伫立”“拳”“缩”三个词语,这三个动词,生动刻画出了白鹭的形态,很有画面感。
生四: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
这句话也很有画面感,“白”“青”“黛青”“釉绿”,这些形容颜色的词语,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副淡雅的古代水墨画,而且也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色彩明快,引人入胜,让我想到了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用黛青而不用深青,仿佛把中国画中茂密苍翠的山色带到了我们眼前,而用釉绿,则好像把梯田染上了宋代汝窑上雨过天青的颜色,真是美妙极了!
既然这两句画面感这么强,那就让我们想象眼前出现了这幅美丽的中国画,来读读这两句。
此情此景真让我们陶醉了!
我们边品边读,品出了梁实秋文章语言的典雅简约、凝练含蓄,我们读出了鸟儿清脆嘹亮的歌喉、秾纤合度的身形;读出了作者对鸟的农浓的喜爱之情。
四、悟“鸟”,悟出爱鸟心
1、除了爱鸟,作者对鸟还有怎样的情感?现在大家默读其他段落,找到能够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
生一:从第二段中的“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确是那鸟的苦闷......”我读出了作者对笼中鸟的苦闷之情生二:从第六段中的“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
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我读出了作者对鸟的悲苦之情。
生三:从第七段的“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
再令人触目的就是笼中鸟了......”我读出了作者对鸟的类型在不断的减少,鸟的不幸生存状态感到悲哀。
2、通过前面的语言品味,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可为什么文中会出现表现哀伤的字眼,这跟前面的的感情是不是矛盾呢?大家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提示:不矛盾,作者不仅有对各种鸟的叫声,外形的描写,还有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一切源于爱鸟。
作者爱鸟,鸟的悲和生死无不牵动着他的情思。
还记得之前大家读到的艾青那首《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作者正是因为爱鸟。
鸟的各种生存状态和不幸才会牵动着作者的心,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爱鸟,他爱鸟,对于笼中鸟他更是爱到不忍看。
五、鸟说,说出自由向往
作者为什么不忍看,请你站在笼中鸟的角度,想想笼中鸟可能会说什么?让学生自由写,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鸟的情思。
出示学生优秀作品:我想要天空,在尽情翱翔下展现雄姿;我想要同伴,在分享食物中感受温暖;我想要自由,在枯藤老树旁修建鸟窝。
我不想再做一只笼中鸟,在暗无天日的笼中永远被束缚......
这位同学仅用了几句话就把自己的真情宣言表达出来,字里行间都表达出他对自由的向往,真棒。
出示《笼中鸟的自白》学生齐读
别束住我的手脚
穿破云层,我是一只自由的鸟
让我飞吧
给我一点做鸟的自豪
我已厌倦了
这笼,这水,这吃不完的食物
这温暖的巢
我只能无谓的鸣叫
我应该是放纵的
在枝头,在花间,在溪畔
展示飞翔的骄傲
这梦想,这渴望
让我不安,让我急躁
我叫出血,我啄掉自己的羽毛
如果一生注定在笼中生活
死亡比活着更好
“如果注定在笼中生活,死亡比活着更好”,是啊,这是鸟的的自白,裴多菲有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人们为了自由宁愿把珍贵的生命舍弃,人是如此,鸟也是,梁实秋的文章大多与自身的经历有关,那么他到底有着怎样的人身经历,才能让他成为鸟的知己,任凭鸟儿倾诉衷肠,为他们发出自由的宣言。
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
对话梁实秋
观看梁实秋的资料链接,生起来读。
如此不幸的人生经历,那么有鸟及人,在这篇文章中,梁实秋到底想要抒发怎样的情感?
提示:本文描绘了鸟的各种生动的情态,并且由鸟及人,借物抒情,通过写鸟来写自己对那种自由自在、潇洒自信的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喜爱。
结束语: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儿的存在给我们生活平添了很多的情趣。
今天学了这节课,让我们以后共同谱写一曲人与鸟和睦相处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