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表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2013年全市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学科质量分析报告新集中学闫海峰高永芳一、试卷分析本次考试考查七---九年级所有课文内容,命题依据教材和2013年考试说明,试题形式按照中考题型及比例设臵,题量与难易度把握较好,有利于检测学生真实水平。
本次试题在立足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考查的基础上体现了如下三个特点:1.全面模拟中考试题设臵,既突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察,又力求体现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系列考察。
2.突出核心知识点的考查,做到难易适当,体现一定的坡度。
如记叙文考查了词句理解、人物分析、理解写法与语言赏析,这都是常见考点。
另一方面,大部分试题不太难,部分试题,像10、14和作文体现了一定的难度。
3.加强了语言的感悟与表达的考查,体现语文学科个性特征。
这一份模拟考卷,可以说是命题者花了一定心思,出的非常成功。
本试卷紧扣新教材,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初中三学年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符合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的试卷。
对今后的中考复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古诗文名句默写、成语的运用、名著积累、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1、名句填空。
第1—17题是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
难度较小,除个别的有错别字,没有记下,其余得分不错,体现了中考的立足课本,以本为主的思想。
2、成语的运用。
本题要求学生能正确识记和运用成语,否则很难回答准确。
3、巧解汉字,学生基本能按题目要求回答。
4、名著积累。
名著题不是简单的考名著知识而是将其与故事情节及词语的运用结合起来。
试卷分析模板
中学 2015-2016 学年二学期中考试
数学学科试卷分析表
任课教师签字:年月日
注:此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教导处,一份装入个人档案。
白寨中学 2015-2016 学年二学期末考试
数学学科试卷分析表
任课教师签字:年月日
注:此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教导处,一份装入个人档案。
白寨中学 2016-2017 学年一学期中考试
数学学科试卷分析表
任课教师签字:年月日
注:此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教导处,一份装入个人档案。
白寨中学 2016-2017 学年一学期末考试
数学学科试卷分析表
任课教师签字:年月日
注:此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教导处,一份装入个人档案。
试卷分析报告(通用)试卷分析总结篇一本次测试卷在难度、结构、题型等方面与以前的测试卷基本保持一致,下面就本卷特点、学生答题得失分析、对今后的启示等方面作些分析、谈点看法。
一、试题特点本卷分为三大块,综合考察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全卷考查的三大块、知识点及分数见下表:略综观这份试卷,体现以下特点:1、试卷强调基础。
从以上对积累与运用的考查类型的列举不难看出,试卷强调学生应全面掌握知识、重点把握基础。
2、试卷重视以人为本、强调情感熏陶。
无论是《鸟的天堂》的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有意识的将情感的熏陶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做人、在考试中被感动。
3、命题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使他们有话可说。
要求以“感动”为话题作文,内容范围比较宽泛,可写物、人或事件,学生个个有话说,有内容写,给予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二、批改中发现的问题。
1、学生对成语意思掌握不够熟练,因此容易张冠李戴,引号的用法不够明确。
文学常识掌握较差,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不够,古诗名句的默写中易出错别字。
2、课内阅读出自本册略读课文,但学生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3、作文时详略的把握,主题的凸显、句子的训练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4、试卷中共有五处错误。
其中看拼音写生字共两处拼音误写,其余题目共三处,影响学生答题,建议加强校对。
5、病句的判断较为隐蔽,大多数学生不知所云。
对说明方法的判断,建议不要从记忆的角度去考查,从理解的角度考查更能显现学生掌握情况。
三、试卷对今后教学的启示1、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
万丈高楼平地起,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的积累,同时,注意积累的多样化,注重从各个不同方面给学生充实语文知识。
2、加强学生的阅读辅导。
相信所有老师对学生课内阅读都能做得无可挑剔,但是,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并不全靠老师讲解,真正的高分学生是一些喜欢阅读、喜欢看课外书的孩子。
在课外书中,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词语,能欣赏到更多优美而不拘一格的句子,能得到与课文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自然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长促进步。
高中教学联盟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和特点分析1.试卷结构试卷与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结构相同,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包括11个选择题和2个综合题,其中选择题为第1—11题,每题4分,计44分;综合题为第36题和37题,计46分;选修部分共3个综合题,分别是第42题旅游地理,第43题自然灾害,第44题环境保护,要求考生从中任选一题作答,计10分。
2.试卷总体特点(1)注重主干知识考查试题强调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地理过程的考查,让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语言简洁,图表清晰,主题突出,设问新颖(2)彰显学科特色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
每组选择题、每道综合题都有图表,图的类型多样,涉及等值线图、坐标图、区域图、等。
试题图表中均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命题者很好地利用地图语言,侧重于图文转换和知识迁移,着重考查我们读图、析图及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试题继续关注热点,关注生活,联系最新重大时事、联系生活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地理学科与时俱进贴近生产、生活的特点,充分体现有用的地理、生活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二、试题分析试卷总体难度适中,难度系数:0.57。
其中客观题第4题,第8题难度较大,主观题第36题主要是自然地理,难度稍大。
但是就整体来说,知识点分布过于集中,人文地理考查偏多,自然地理中的气候部分考查过多。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组题(1-3题)农业问题。
考查了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地区生长周期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农业的发展方向。
其中第1小题难度稍大,主要因为学生未能真正理解热量对冬小麦生长周期(播种到收获)的影响。
第二组题(4-6题)人口问题。
此题组能结合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并且用三条动态曲线表示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变化趋势,比较新颖。
其中第4小题难度最大(难度系数0.19),主要因为学生不懂什么是人口生育惯性(婴儿回声潮),个人认为应该在材料中加以解释说明,这样才能更好的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能力。
【推荐】试卷分析表-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试卷分析表
篇一:试卷分析样表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分析表
篇二:试卷分析表(模板)
福海学校中学部201X --- 201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三:试卷分析表格
201X—20
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小学学科情况分析
学校墩尚小学(盖章)年级三学科英语注:!、优分为达到或超过90分,合格分为达到或超过60分,低分为30分以下。
201X—201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小学学科情况分析
学校墩尚小学(盖章)年级四学科英语注:!、优分为达到或超过90分,合格分为达到或超过60分,低分为30分以下。
一、基本情况年级实考人数总分平均分合格人数合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二、质量分析情况(试卷附后)(主要成绩、问题和改进意见)一、试题分析:本次期末质量检查,是市教研室出题,全卷共分一、判断题,二、选择题,三、填空题,四、计算题,五、解决问题五大题。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
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二、试卷分析:本次期末质检,我镇采用全镇交叉监考,全镇统一集中邻级交叉评卷,成绩公平,公正,较全面地反映了我镇三年级的数学科考试情况。
1、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我镇共有三年级学生584人参加考试,总分43089分,平均分73.78分,合格人数462人,合格率79.11%,优秀人数206人,优秀率35.27%,S值为74.52。
从卷面的得分情况来看,总体成绩一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还未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抓基础知识的训练,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如此,特别是计算,在数学中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都会用到,所以,我们在平时坚持一早一晚天天练,故失分较少,计算方面比较好,这方面的经验,我们以后要继续发扬。
但在计算第3题时,我们还是有不足,就是验算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用横式,导致失分,这是我们以后要注意的问题,在练习中加强。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其应用价值,使学生有了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