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动画电影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33.47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山水情》,相较之前的作品已趋于完美,因为它将山水的意境表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全片重在山水的表现,无论是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入国画的写意之中,这部动画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是深邃、悠远的韵味美和登峰造极的意境美,加上古琴的浑厚音色,让人心旷神怡,从而演绎了一个旷世知音的动画。
意境是什么?以通常的说法:意境就是情景的结合,或叫“情景交融”。
一般来说,艺术是作者主观意识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表现,但由于所表现的内容、题材、体裁、形式等等的不同,却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性能效果。
有的重抒情、有的重“境阔”、有的惊心动魄、有的丝丝扣入人心、有的以空间的景物来感人、有的有意境、有的没有意境。
因此,意境有它自己的性能和特点,意境不同于其他艺术的表现,也就是艺术具有一个空间的境象。
这个空间境象,有的虽然不是直接的表现出来,也能间接的引人对它的联想。
所以当人们感受到一幅画或一首诗有意境时,便会在眼前呈现出一片清新的,或宁静的,或开朗的,或壮丽雄伟的等等空间感觉,仿佛自己亲临于大自然之中一样。
可以说,意境的特点,主要是依据空间境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画与诗都追求意境,意境与诗画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诗产生意,画产生境。
诗和意是主观情感,画与境是客观的景象。
主客观契合,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中有境,境中有意。
如诗句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描写,将对美景短暂的留恋与珍惜表现的淋漓尽致,黄昏下温和的斜阳映照着一种凄婉、忧伤、悲凉的情景,诗人的瞬间感受留在了心底笔尖,这种色彩烘托的视觉图像已形成了画面的意境。
以传统水墨画的形式演绎的动画片《山水情》充满了中国式的优美韵味,将中国文人长久以来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中国的方式表现。
客观上展现了文化的传承精神,更是体现了传统的人文精神。
整部作品将笔墨情趣与优美的诗境融进了每一画面里,通过绘画性的水墨,表现了江水烟雾蒙蒙,山峦云起缭绕和人物的音容情感,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
浅析水墨动画《山水情》之美浅析水墨动画《山水情》之美-美术鉴赏论文关键词:水墨动画;山水情;天人合一一、意境之美水墨画本身就是表现意境和意象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传统水墨画讲究“墨分五彩”,认为大千世界的气象通过浓淡不同的墨色就能够充分表达出来。
水与墨之间的调和,可以让画面产生浓淡干湿的层次,水墨和宣纸的相互渗透,可以表现出似像非像的艺术特征,产生酣畅淋漓、水乳交融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可以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空灵、洒脱、飘逸、气韵生动,这些水墨画的特质都注定水墨动画的意境之美。
纵观《山水情》整部影片,洒脱、空灵、清新、飘逸的影片格调贯穿于每一帧画面,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为整部影片意境的塑造起了关键作用。
云气缭绕的山,层峦起伏,若隐若现,烟雾蒙蒙的水,一望无垠,虚虚实实都显示出中国水墨画的深厚传统,静景与动景都如水墨画的写意笔法,中国山水画中的高山峻岭、飞流千尺、雅轩淡竹、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之美在影片的画面中都得以呈现。
二、教化之美一幅水墨画,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欣赏其意境之美,而动画却可以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意境与故事的完美融合,达到情景交融,使观者观看之后,不仅仅留下美的感受,记住故事情节,还应该带给观者一些对于生活深层次的启迪意义。
在《山水情》中,琴师在上岸之后晕倒了,少年立刻上前扶起他,并把琴师接到自己的家中养病,体现了少年乐于助人的品德,这在现在的生活中也很具有现实的生活意义。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人都是匆匆而过,表情冷漠,遇到有人摔倒,由于怕自己会被牵连,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也不会上前去提供帮助,造成了整个社会关系的冷漠。
琴师康复之后,发现少年很有音乐天赋,就开始把技艺传授与他。
当看到一大一小两只鹰在天空翱翔,然后雏鹰离开母鹰独自展翅翱翔的情景,琴师眼前一亮,若有所悟,明白少年只有离开他之后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天空,琴师决意离开少年,于是让少年携舟送自己离去。
临别时,少年百般不舍,琴师将自己心爱的琴赠与少年,少年跪在地上拜谢师傅之恩,这其中蕴含有技艺传承的意义。
动画片《山水情》分析
关于动画片《山水情》,我所听到的第一个也是记忆最深刻的一个评价就是:“它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中国水墨动画片的一部绝唱,现在我们再也看不到第二部像《山水情》一样的艺术精品了。
”这是一句无奈的感慨,也是我们带着艺术迈进商业时代的不可逃避的尴尬。
《山水情》是一部只有中国才能做出来的动画片。
毫无疑问,将中国传统水墨画与动画片相结合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
中国的水墨画追求意蕴。
用墨色的浓淡简单的勾画事物的神韵,透过单纯的画面看到的是一整个世界,宁静中带着悠远。
动画片用连续的图片展现出了动态,带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
水墨动画片的一大特点是它的流动都是缓缓的,不同于传统动画片的跳跃活泼,但是对于表现微风,流水和鱼儿的游动有着特殊的效果。
在宁静的氛围里,偶尔突显的像是眨眼的小细节,往往能让人会心一笑。
也许这样的动画片不能像美国动画一样带给人情绪上的大波动,可是却能引发人内心的欣喜,并且是在笑过之后还能回头想一想的情绪波动。
在《山水情》这部动画片里,与水墨画相配合的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如笛子、古琴所演奏的传统乐曲。
悠扬婉转的曲调与意味深远的画面浑然一体,带给人完整的古风艺术享受。
贯穿整部动画片的或激扬,或柔和的曲调,都能与画面语言和思想内容互相映衬吗,可以说这部动画片的配乐是整个动画片的点睛之笔。
《山水情》就如同片子里面的师傅一样,从重重山水中走来,最终又飘飘然消逝在空灵的山水里,但是整部片子留给世界的“情”将长久存在。
人间有爱,山水有情——水墨动画电影《山水情》赏析作者:刘殿波来源:《快乐作文(小学3、4年级)》 2021年第4期作者简介刘殿波,教育管理者,儿童阅读倡导人,学校文化建设和儿童阅读研究者。
2021年,《快乐作文》三、四年级版继续开设《一起看电影》栏目,儿童阅读推广专家刘殿波老师将为大家解读、赏析十部经典儿童动漫电影。
欢迎同学和家长朋友跟随我们一起看电影、评电影,我们一起相约空中电影院。
本期共赏影片:《山水情》。
看过《山水情》这部动画电影的同学可能不多,很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说过。
这部1988年上映的电影,在2006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上被评选为世界上100部最伟大的动画短片之一,成为唯一一部入选的中国作品。
可以说,《山水情》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目前中国动画电影的最高成就。
观看《山水情》,就像打开了一幅幅中国水墨山水画。
电影一开始,淡淡的水墨就泼洒出一幅薄雾笼罩下的山川湖泊的朦胧景象。
朦胧中,一个踽踽而行的身影由远及近,逐渐清晰,原来是一位老者怀抱包裹来到江边码头。
这时,笛声响起,受到惊吓的野鸭一起飞向天空,一位渔家少年吹着竹笛撑一叶扁舟从芦苇荡中翩然而出。
故事就在这舒缓的音乐中缓缓展开。
老者从少年的船上下到岸边,没走几步就摇摇晃晃一头栽倒在地。
少年匆忙从船上跳下来,扶起老者到自家茅舍休息养病。
第二天,老者在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中醒来,顿觉身体康健,他怀抱自己随身携带的包裹,若有所思。
少年打水回来,边走边吹响自己的竹笛,这时,和着这清脆的笛声,从茅屋中突然传出悠扬的琴声,少年又惊又喜,循着琴声惊喜地看到老者坐在茅屋中抚琴弹奏,好似神仙一般。
少年坐在老者身旁,开始跟着这位老琴师学琴。
观看《山水情》,还仿佛是欣赏一部中国古典音乐风光片。
电影虽然没有一句对白,但清脆的笛声和悠扬的琴声一唱一和,就像琴师与少年师徒二人一问一答,相得益彰。
借助于山水鸟兽,这些平时难以听懂的古琴曲,突然间变得温柔动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流动起来,直入心怀。
9分钟水墨动画《二胡》:世间薄凉,唯人心温暖近日一个名为《二胡》的原创国产水墨动画片,在网上虐哭了一众网友,短短9分钟的视频,却数次让人禁不住哽咽落泪。
二胡音如泣如诉,水墨画淡雅深邃,故事情节细腻凄婉,一把二胡拉出了唯美的中国风,将人世间的际遇离别,心酸痛苦,全都徐徐地铺展在画面上,化入琴音,直击心灵。
这是由张记军导演的一个动画短片,讲述了瞎子阿炳捡到弃婴并抚养其长大,后为其托付好人家收留的故事。
一半采用真人影像,一半采用动画,故事细腻感人,曲调舒缓唯美,黑白水墨画的直观视觉冲击让人耳目一新。
【影片故事】01 瞎子阿炳与弃婴主人公阿炳是个瞎子,戴着墨镜,拄着手杖,穿一袭深色长衫,手中常常抚弄着一把二胡。
没有家、没有亲人,背着包袱四海为家,世界没有色彩,只有黑白。
他只能通过手杖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始终一个人,没有多余的表情动作,看不出喜悲情绪,只有淡漠和平静,孑然一身地路过人世间。
阿炳靠拉二胡卖艺生活,他在凉亭里为休憩的农人弹奏,听天空中飞旋的鸟儿鸣叫,孤身一人穿过长长的巷子,像以往一样摸索着探路缓慢前行。
一天,在路过一座小桥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婴孩急促的啼哭,他身形一顿,迟疑片刻,便加紧脚步跟着哭声寻去。
在路边的长椅上,他摸索到一个尚在襁褓里的婴儿,孤零零地躺在路边,却不闻父母亲人,阿炳明白这是一个苦命的孤儿,被父母遗弃成为弃婴。
▮感动速写婴儿哭得竭力让人心痛,阿炳便动了恻隐之心。
从此阿炳拉二胡的臂弯里多了一个婴儿,让我遇见你,便是缘分,不管来日艰辛,有我便全力护你周全。
02 我是你的眼春去秋来,时光流转,阿炳依旧在那个凉亭里拉二胡,衣帽音容没有改变,只是身边多了一个抱着胳膊、晃着小脑袋,摇摆着双脚,不肯安静乖乖坐好的五六岁孩子。
我们难以想象一个盲人,如何将这个婴儿抚养长大,也不知道他们之间,经历了多少风雨挫折,但阿炳将他视作亲生骨血,爱他如生命。
在凉亭歇息的时候,有一群调皮的孩子,戏弄地模仿着盲人走路的样子,孤儿受不了他们对阿炳的侮辱,气愤地冲过去,和那群孩子推搡扭打在一起,阿炳听到打架声,急忙赶过去,担心孤儿受伤。
中国水墨动画电影的艺术特征分析中国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国摘要际舞台上享有盛誉。
一度成为中国动画片的代言人,充分体现出了水墨动画在世界动画中的地位。
其将动画电影这种现代艺术和中国画这门传统艺术完美融合,使影片本身在题材、内容和形式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征。
在今天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对水墨动画电影的艺术特征进行重新的认知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欣赏和传播。
本文从中国水墨动画影片的含义和发展谈起,就其特有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水墨动画电影;艺术特征;分析总结中国关键词中国水墨动画影片的含义和发展所谓中国水墨动画电影,是指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作为影片的角色和场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整部动画影片是一幅动态的中国画。
水墨动画影片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必然阶段,同时也是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珍品。
时至今天,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
年代,中国动画艺术先驱万氏兄弟的作品中,就能世纪早在2030年,当时的陈够看到明显的中国画的图形,如传统的线描等。
1960毅副总理参观完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后提出:“如果你们能够把齐白石先生的画动起来那就更好了。
”这是一个期望,也是一种启发,于是艺术家尝试着把中国传统水墨画搬上舞台。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对齐白石的中国画进行了认真和细致的研究,经过反复的实验,年集体创作出了经典水墨动1961攻克了水墨动态影像的技术难题,8/ 1年代又陆在这部影片的成功的带动下,。
70《小蝌蚪找妈妈》画电影,这是一续出现了多部水墨动画精品。
上海美影厂又推出了《牧童》部描写牧童快乐生活的影片,其基本素材都是来源于李可染先生的,1988年出现的《山水情》水墨画,整个作品中充满了诗情画意。
影片的人物设计者是著名的国画家吴山明先生,该片中运用了多项全新的技术,使画面的流畅性和层次感大大增强,将中国水墨动画《蚂《熊猫百货商店》《鹿铃》推向了最高峰。
此外还有《鹬蚌相争》蚁和大象》等作品,都直接或间接运用了水墨元素,充分继承了有着千年历史的水墨画的精髓,将笔墨技巧、气韵生动、意境悠远这些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品格。
中国动画史上曾经出现过为数众多的极具民族特色的动画电影,其中以水墨动画为首,在国际动画界被誉为“中国学派”。
水墨动画把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运用于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突破世界各国动画片通常采用的线条结构方法,借助墨色的浓淡虚实来表现对象,讲求笔墨情趣,追求意境气韵。
①自1959年《水墨动画片段》试拍成功以来,我国共创作了《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山水情》、《童心》、《兰花花》、《雁阵》、《雪鹿》等水墨动画电影,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是前四部,曾获得诸多国内外大奖。
在中国的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意境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
意境的内涵是在艺术活动中,情景交融、意溢象外和人与自然审美统一的意象结构和美感形态。
②在从古至今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意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经历了一个由“诗境”到“艺境”的演变过程,意境也由审美范畴提升为一种美学精神。
“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
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音乐有音乐境。
”③同样,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的电影,只要符合意境内涵的定义,就是有意境的。
承袭自中国水墨画的水墨动画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散发着清新淡雅、质朴隽永的意境的幽香。
一 充满哲思的主题抒发 水墨动画意境的衍生离不开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主题的抒发。
中国传统哲学由儒、释、道三家学说主导,三家学说既相异相斥又相互渗透融合。
水墨动画的主题首先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哲学理念。
儒家的人文关怀和价值信念的核心在于仁、义、礼、智、信,其中又以仁为核心中的核心。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超越物欲,超越自我,强调得其自在,歌颂生命自我的超拔飞越,肯定物我之间的融合。
佛家的精髓在于平等、无我,通过无缘大慈、通体大悲启迪人们抛弃外在的追逐,消解心灵上的偏执,浅析中国水墨动画的意境■龚倩【摘要】中国水墨动画电影重在对意境的追求。
哲学主题、空白意象、动画与音乐效果是水墨动画最显著的特征,也是表达意境的重要手段。
简析水墨动画电影
——中国学派的特色动画电影
(政府管理学院 2015级韩聪宇)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中国水墨动画电影的起源与发展,使读者对水墨动画
电影的现状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以《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鹬
蚌相争》和《山水情》五部水墨动画电影为例,说明水墨动画电影在表现手法
等方面的特点,并对其局限性进行说明,以使读者对中国水墨动画电影有更加
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水墨动画电影中国学派起源发展特点
一、水墨动画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一)水墨动画电影的开端
在1960年,水墨动画片正式诞生。
水墨动画片的出现得益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核心人员的不断创新以及全体工作人员所投入的巨大的努力与一次又一次不断的尝试。
而阿达、段孝萱、钱家俊和特伟则是在水墨动画电影发展历程中的开拓者与开辟者,正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与尝试,将理论知识和多年以来不断积攒的经验融于关于水墨动画电影的实现与改进的奇思妙想之中,才使得水墨动画电影能够成形并且不断发展,最终登上世界舞台,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能够真正代表中国特色文化、展现中国水墨风采的动画电影。
(二)水墨动画电影的发展
1. 萌芽期
水墨动画电影的萌芽期是在50年代后期,在这个时期,人们意识到水墨动画与其他的常规动画是不同的,水墨有晕染、存在虚实的变化,而这是不能通过普通的“单线平涂”工艺实现的[1]。
因此,各个背景设计师和摄影师等相关从业人员都进行了各种尝试,最后,阿达和段孝萱的黑白片段实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并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与肯定。
2. 成长期
水墨动画的成长期是在60年代,在这个时期世界前两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诞生了。
《小蝌蚪找妈妈》以齐白石先生的画为蓝本,以旁白的形式,结合影片的动画效果将故事娓娓道来。
而《牧笛》则以李可染先生的名画《牧童与牛》为蓝本,借用南方民乐笛子曲调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情绪的描绘起到了烘托的效果[2]。
影片中,动画效果虽不如现代动画电影,但是对于整体意境的表现以及故事情节的叙述还是超越了当时大多数的动画电影。
3.繁荣期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水墨动画电影的快速发展被打断,甚至对其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击与破坏。
而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水墨动画在美影厂的继续试验中再次复活,并且迎来第二次的快速发展,即繁荣期。
在该时期内,《鹿铃》、《鹬蚌相争》和《山水情》走入人们视野。
这三部电影在水墨技法以及场面的描画上都更加的细腻生动,除此之外,《鹬蚌相争》使用了剪纸片的拉毛新工艺,从而使得制作出的人物有强烈的质感与墨象之美[3];《山水情》在“师生惜别”这一部分,采用了画家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的方法,并与动画镜头合成,使本片具有令人惊叹的画面层次感与节奏感[4],最后使用回忆的手法,表现出师生之间浓厚的师生情。
二、水墨动画电影的特点
(一)背景音乐
在水墨动画电影中选用的背景音乐大都是以古琴、笛子等中国传统的乐器为主进行演奏的。
这样不仅能够抒发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氛围特征,还体现出了浓浓的中国传统特色,体现出的是一种中国的文化与气质。
比如,在《山水情》之中,以悠扬的琴音为背景音乐,配以时浓时淡的水墨场景,给人一种清净闲雅之感,而这是中国水墨画和中国传统古乐所独有的,是区别于西方美术与音乐的。
(二)构图、留白与色彩
由于水墨动画电影本就是由中国的水墨画所发展得到的,因此水墨动画的构图与色彩方面也与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 1 留白示意图
以上图为例,这是《山水情》中的一帧,其实也相当于一幅简单意义上的水墨画,附有水墨的部分仅占整幅图的一半不到,剩余的部分均为留白。
这种构图方式,使得观者有无穷的想象空间。
就这幅图来讲,留白部分可能是无边的江水,不时略过三三两两的飞鸟,从而在有限的画面中描画出无穷的意象。
而在色彩方面,由于水墨画均使用较为素雅的颜色,即使是彩墨画,使用的除黑白以外的色彩也总是很浅淡,因此,水墨动画电影给观者的总体感觉也是清雅脱俗的。
尤其是水墨山水部分,总给人一种浩渺远阔之感,这是中国所特有的艺术文化。
(三)形象刻画
由于水墨动画电影是承于水墨画的,因此,水墨动画电影中的各个形象,不论是人物还是物品等,在描画的时候都是没有轮廓线的,是由水墨在宣纸上晕染而成的,这样看来,动画电影中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水墨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
比如,《牧笛》中吹着笛子的牧童以及《山水情》中衣袂飘飘的琴者,都属于中国传统的人物形象,使得水墨动画电影的中国色彩更加浓烈。
(四)意象与电影立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象是尤其重要的事物。
不论是在古诗中还是在水墨画中,意象的合理利用总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山水情》为例,其中出现的两只翱翔于天际的老鹰便有志存高远之意,而古琴便有传统文化的寓意,因此,琴者将古琴赠予渔家少年便象征着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样的表现手法是符合中国一直以来含蓄内敛的文化的,这也正是中国特色在水墨动画中的又一体现。
三、水墨动画电影的局限性
水墨动画电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结晶,虽然相较西方动画电影有众多优势,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首先,其对真实场景的还原与刻画不足。
因为水墨动画是继承了水墨画的特色,因此,散点透视、空间布白、以形写神和笔情墨趣是它的特点[5]。
除此之外,水墨画本就给人一种淡雅闲适之感,因此在电影制作中,会尽可能避免一些有激烈动作性的场面。
所以,其对真实场景的描画不足。
而且,由于水墨画本身的特点,我们很容易可以得知,水墨动画的故事情节并不能过于跌宕起伏,否则,故事情节与水墨画本身描画特色带给观者的心境便会有冲突与矛盾,这样,观影效果也会很差。
可是,故事情节若不能跌宕起伏,就代表着电影的戏剧性不强,过于平铺直叙,这样影片给观者的整体思想冲击又不强。
但是,这是受限于水墨电影这一表现形式的,是不可改变的。
四、结语
水墨动画电影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大特色,可是由于其观影体验过于平淡,相较于西方夸张而写实的动画电影在观众中的流行程度并不高。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想要拍出一部水墨动画电影是要付出极高的成本的,其制作过程繁杂而耗时,而之所以水墨动画电影能在中国出现并不断发展,这正体现出中国电影人的耐性与毅力。
因此,中国水墨动画电影不仅仅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一个流派,更是中国人一种精神与意志力的体现,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五、参考文献
[1]张丽. 水墨动画的意境及其语言局限性[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05):21-30+105.
[2] /20101011/n127502.html
[3]/link?url=9j-UewN96w1TaRDmLNtPwkFFm4EWG0LM7GKS8FK-_Xd1wL so1LHHkNfY4g0PPke8LFWCgqN_nJX9zSqV23qCox5CuLrcwfZ1pGcZ5ED6TXN_uTIEBnhHVXglOHINJ Lv_
[4] /News/News_37534.html
[5]张丽. 水墨动画的意境及其语言局限性[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05):21-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