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以上人口花名册
- 格式:xlsx
- 大小:11.63 KB
- 文档页数:1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方面评估验收的说明讲话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方面评估验收的说明讲话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方面评估验收的说明讲话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年文盲工作,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首要目标,也是实现科教举国的伟大战略目标的奠基工程。
“普及程度”在“两基”检查和评估验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因为提高普及程度既是“两基”达标的出发点又是目的。
下面我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普及程度方面的检查验收和评估的几个问题。
一、“普及程度”验收标准及说明(一)标准按内教督发(1998)3号和(2013)9号、10号文件的要求,指标达到程度应该是: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2、初中阶段入学率:城镇达100%,农村(牧区)达95%。
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城镇达80%以上,农村(牧区)达60%以上。
4、辍学率:城镇小学要控制在1%以下,农村(牧区)控制在1.5%以下,城镇初中要控制在2%以下,农村(牧区)初中控制在3%以下。
5、完成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城镇达到98%,农村(牧区)达到97%;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城镇达到95%,农村(牧区)达到90%。
6、15周岁人口文盲率:要控制在1%左右(识字人口含通过非正规教育达到扫盲要求的)。
(二)指标内涵要点与计算公式1、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系指正常儿童入学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另项统计。
2、适龄人口以本旗(县、市、区)户籍为准。
凡户籍在本旗(县、市、区),但在外旗(县、市、区)就读学生,应计入本旗(县、市、区)在校学生数中(要以旗[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盖章的借读生“回执”为依据)。
户籍不在本旗(县、市、区)借读的学生,不计入本旗(县、市、区)在校学生数中,(计入“借读生”花名册)。
3、计算公式(1)小学入学率=学年初小学适龄人口中在校生数/学年初小学适龄儿童人口总数×100%式中学年初小学适龄儿童人口在校生人数是指,在本地小学就读的适龄户籍人数,已小学毕业的适龄人数,在外地借读的适龄人数的总和;?式中学年初小学适龄人口总数等于初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人数减去免学、缓学和盲聋弱智儿童的人数。
马岭学区两基国检档案要求一、学区档案内容(一)“普九”建档1、基础档案A—1、0—3周岁幼儿花名册A—2、4—6周岁幼儿花名册A—3、7—12周岁学龄儿童花名册A—4、13—15周岁少年花名册A—5、16—17周岁少年花名册A—6、0—17周岁残疾人口花名册A—7、小学在校学生花名册A—8、15周岁受完初等教育花名册A—9、16—17周岁受完初级中等教育花名册A—10、小学流失学生花名册A—11、残疾人受教育花名册A—12、小学留级学生花名册A—13、初中在校学生花名册B—1、0—3周岁幼儿统计表B—2、4—6周岁幼儿统计表B—3、7—12周岁学龄儿童统计表B—4、13—15周岁少年统计表B—5、16—17周岁少年统计表B—6、0—17周岁残疾人口统计表B—7、学龄人口接受教育状况统计表B—8、小学在校学生统计表B—9、15周岁受完初等教育状况统计表B—10、16—17周岁受完初级中等教育状况统计表B—11、小学流失学生统计表B—12、学龄人口分段统计表B—13、初等教育基本情况一览表2、文书档案(1)上级来文(2)自生文(下发文、上报文)(3)各种管理制度(4)年度工作计划、总结(5)学校分布示意图(6)各种会议记录(7)学区工作日志(8)教师基本状况统计表(9)年度报表(干部年报、教育年报、财务年报)(10)全乡基础教育发展一览表(11)“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12)教育概况简介(学校简介)3、业务档案(1)教师年度逐校考核档案(2)教研、督导年度档案(含教师培训资料) (3)体、艺、卫年度工作档案(4)学校各种评比惩罚档案(5)各类考(测)试成绩记载(6)各项活动记录、记载(7)其他各种统计表(二)成教档案(1)15——46周岁人口花名册(2)文盲半文盲花名册(3)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统计表(4)×××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情况统计表(5)二00×年度青壮年文化技术状况调查统计表(6)青壮年回乡知青培训情况统计表5、财务档案二、中学档案内容1、基础档案(1)13—15周岁人口花名册、统计表(服务区内)(2)13—15周岁残疾人口花名册、统计表(服务区内)2、业务档案(1)中学在校学生花名册、统计表(2)16—17周岁人口受完初级中等教育人员花名册、统计表(服务区内)(3)13—15周岁残疾人口接受教育人员花名册、统计表(服务区内)(4)中学生异动学生花名册、异动情况统计表(5)中学毕(结)业生统计表(6)中学毕(结)业生登记册(7)初级中等义务教育证书发放册、存根(8)初中毕(结)业生分流情况花名册(9)学生各科成绩册(含学生体育达标成绩册、学生德育成绩册)(10)报道簿、点名册、班务日志、校务日志(11)学生学籍(12)初中毕、结、肄业证书存根(13)教师年度考核档案(14)教研教改年度档案(含教研组计划、总结、活动记录、经验、论文)(15)学校体、艺、卫工作档案(含学生体检表)(16)学校各种评比奖励档案(17)各种统计表册3、文书档案(1)上级来文(2)学校各项管理制度(3)学校工作计划、总结(含教师进修计划)(4)校园建设规划、平面示意图(5)学校简介(6)各种会议记录(7)校务日志(8)教师考勤登记册(9)各类校产登记(固定资产登记表、图书、仪器、勤工俭学档案)(10)“十一五”工作规划(11)学校收费证(12)共青团工作档案三、行政村(所在地完小)建档内容1、基础档案(1)0—17周岁人口花名册、统计表(2)0—17周岁残疾人口花名册、统计表2、业务档案(1)小学在校学生花名册、统计表(2)15周岁人口受完初等教育人员花名册、统计表(3)17周岁人口受完初级中等教育人员花名册、受完初级中等教育状况统计表(4)西峰区7—15周岁残疾人口接受教育人员花名册、接受教育状况统计表(5)小学异动学生花名册、异动情况统计表(6)小学留级学生花名册(7)小学毕(结)业生花名册、统计表(8)学生各科成绩册(含学生体育达标成绩册、学生德育成绩册)(9)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初等义务教育证书发放登记册(10)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证书存根(11)教师学生考核、评比、奖惩档案(12)教研教改档案(含教研组计划、总结、活动记录、经验、论文)(13)体、艺、卫年度工作档案(含学生体检表)(14)普教“四率”情况统计表(15)行政村教育概况简介(16)少先队工作档案(17)其他统计表3、文书档案(1)上级来文(2)制度管理汇编(3)校园建设规划平面示意图(4)学校工作计划、总结(学期)(5)各种会议记录(6)校务日志(7)学校“十一五”工作规划(8)教师考勤登记册(9)各类校产登记(固定资产、图书、仪器、勤工检学档案)四、建档要求1、各年龄段、基础档案均由行政村所在地小学摸底填写,各统计表必须与花名册相符。
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15-50周岁人口受教育程度花名册。
福建省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评估标准惠安县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评估项目(一)“普及水平”说明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普及水平”项目评估指标,共有3个评估要素,一是小学入学率:全县小学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以上。
二是初中生辍学率:全县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三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政策待遇。
一、有关指标说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政策待遇”是指:学生入学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的“就近免试入学”政策;收费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的免除学杂费、取消借读费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助学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待遇;评优评先、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待遇。
二、计算方法(1)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①指标含义:指特定年龄段(6-11周岁)的学龄人口接受相应等级学校教育的比重,标志相对应教育的普及程度。
②计算公式:学龄人口中的在校生数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学龄人口总数③计算说明:——学龄的时间界定。
与学校教育的学年相对应,以适龄人口出生年月为准,上一年度的9月1日至下一年度的8月31日为一学龄。
——学龄人口中的在校学生数。
包括本行政区域内在同一级全日制学校上学、已毕(结)业和高一级全日制学校上学的学生数,在辖区外同级学校借读或高一级学校就学的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在校生(通过“福建省普通初中新课程管理系统”、“福建省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能确认在省内异地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可不另行取证);业经批准,持有免、缓学证书的,不计入学龄人口总数;外来流动的学龄人口单列统计。
(2)在校生年辍学率①指标含义:辍学是指学生除正常的毕业、结业、升级、留级、转学、休学、借读、死亡、出国以外,其他所有中途不再上学而离开学校的现象。
②计算公式:学年内辍学人数年辍学率=----------------------×100%学年初在校生总数③计算说明:——学年内是指从上学年开学初到本学年开学初以内,开学初一般以9月10日为界定时间,例如2011年9月10日至2012年9月10日为计算学年的起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