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练习答案1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的“神器”指的是帝位。
B.“居域中之大”中的“域中”指天地间。
《老子》认为“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C.“凡百元首”中的“元首”指的是帝王。
D.“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中的“胡越”指春秋时两个彼此敌对的诸侯国,这里代指唐朝的敌对国。
2.对选文中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在文中称自己“下愚”,尊称皇帝为“明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意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
B.作者以“固本浚源”为喻来说明君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积其德义”。
因此,“德义”是君主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C.作者认为治国仅靠“严刑”“威怒”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德义”来赢得民心,最终消解人民心中的“怨”,才能确保社稷的稳定长久。
D.作者将百姓妙喻为水,将帝王比喻为行船。
水能浮载行船,但也可以将行船倾翻。
直接明了地告诫唐太宗不要低估人民的力量,警惕人民“覆舟”的危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学习目标]1.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2.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一)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必浚其泉源浚:(2)必积其德义德义:(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而:(4)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5)人君当神器之重当:(6)将崇极天之峻①崇:②峻:(7)永保无疆之休休:(8)戒奢以俭以: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必固其根本固:(2)欲流之远者远:(3)人君当神器之重重:(4)居域中之大大:(5)不念居安思危①安:②危:(6)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长: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2)而况于明哲乎!译文:环节二:分析文理5.下列对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B.作者说理时,正反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
C.“而况于明哲乎!”这句反问,差不多带有“挑衅”的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D.这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二)阅读课文第2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凡百元首凡百:(2)承天景命①承: ②景:(3)能克终者盖寡①克: ②盖:(4)虽董之以严刑董:5)所宜深慎宜: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 今义:尽情(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 今义:指走路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能克终者盖寡终:(2)貌恭而不心服①貌: ②心: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译文:(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译文:5.下列各句中,属于分析人君不能善始善终的原因的一项是①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③夫在股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情以傲物④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⑤怨不在大,可畏惟人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④⑤6.下列对第2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指出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从正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唐太宗任人唯贤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注],我任卿逾于管仲。
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
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
”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
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注】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
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B.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C.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D.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征雅有经国之才雅:平素,向来B.性又抗直抗直:急躁,暴躁C.非卿忠诚奉国奉国:献身为国D.多所弘益弘益:补益,增益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征慷慨自若B.汝离间我兄弟,何也C.从容对曰D.我所以重之也4.翻译下列句子:(1)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2)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答案1.A[塞sè。
]2.B[A项②厚:高。
C项②盘:与“游”都是“游乐”之意。
D项①黜:排斥。
] 3.A[元首:古义为帝王;今指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
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今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纵情:古义为放纵情感;今指尽情。
] 4.A[①⑧:形容词作动词/②③⑦:形容词用作名词/④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⑤:动词用作名词。
]5.B[A项怀:感念。
C项物:除自己以外的人。
D项播:广施。
]6.B[A项介词,“用”/连词,表结果,“以致”。
B项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C项连词,表承接,“那么、就”/连词,表转折,“却”。
D项副词,“只是”/思。
] 7.C[C项说法太绝对,除“十思”之外,还要“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达到“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的地步才可以。
]8.D[断:判决。
]9.A[都是“因为”的意思。
B项前者表承接,后者表递进;C项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对于”;D项前者是代词,代“大家”,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0.A11.C[唐太宗是想杀柳雄,不是杀戴胄。
]12.(1)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加”、“于”、“登基”各1分)(2)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
(“至”、“容”、“加”各1分)(3)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
等到听见你的分析(才知道),我的过失已足以令人吃惊。
(“自觉”、“向”、“谓”、“论说”各1分)参考译文贞观十一年,太宗对魏徵说:“近来我所做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徵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答案版)一、通读全文,给下列字词注音求木之长.()载.舟()夫在殷.忧()懈怠..()()浚.其泉源()黜.恶()谗.邪()戒奢.以俭()谬.赏()壅.蔽()垂拱.()二、掌握重点字词(在括号内解释加点字)臣闻求木之长.(长得好)者,必固.(使……稳固)其根本.(树的根);欲流之远.(流的远)者,必浚.(疏通水道)其泉源.(源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流得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长得好),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明智的人)乎?人君当.(掌握)神..(极愚昧无知的人),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器之重.(重权),居域中..(天地间)之大.(重要的地位),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奢以.( 用,行 )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这)亦伐根以.( 来)求木茂,塞.(堵住)源而欲流长.( 流得远)者也。
凡百..(帝王),承天景.(大)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所有的)元首始者实繁..(确实很多),能克.(能够)终者盖.(大概)寡。
岂.(难道)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吗)?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深)忧,必竭诚.(诚心)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轻视,看不起)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至亲之人)为行路..(路人)。
虽董.(督察)之以严刑,振.(通“震”威吓)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仁德),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畏惧)惟人;载舟覆.(颠覆)舟,所宜深慎..(深切戒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真的)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警诫),将有作.(建造,兴建)则思知止以安.(使……安宁)人,念高危则思谦冲..(骄..(谦虚)而自牧.(修养),惧满溢傲自满)则思江海下.(居于……之下)百川,乐.盘游(以……为乐)则思三驱以为..(把……作为)度.(限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慎)终,虑壅蔽..(堵塞、蒙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使……端正)身以黜恶..(斥退奸恶小人),恩所加则思无因.(因为)喜以谬.(错误的)赏,罚所及则思无因.(因为)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参考答案二、词法、句法知识梳理(一)指出句中的通假字现象: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
(二)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并解释: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树的根部。
2.凡百元首:元首,帝王。
3.承天景命:景,大。
4.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放纵情欲。
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路人。
(三)一词多义:1、盖:克终者盖寡:大概盖在殷忧:因为2、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则思虚心以纳下:臣民(的意见)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最3、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奉养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抚慰,安抚沛公安在(《鸿门宴》):哪里,什么地方4、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树木的根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农业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入于人欤(《伶官传序》):推原,考察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本来,原来5、当: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执掌,主持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对着,面对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在,处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担当,担任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窦娥冤》):承担,承受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抵挡,抵敌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遮挡,遮蔽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将会6、得: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实现,达到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获得,得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心得,收获7、盖:盖始者实泛繁,克终者盖寡:副词,表推测,大概,大约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动词,遮盖,掩盖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连词,表原因8、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本:树根)2、必浚.其泉源(浚:疏通)3、德不厚而思国之治.(治:治理得好,太平)4、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5、凡百..而道著(凡百:大凡、所有的景:大殷忧:深忧)..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实:的确克:能够)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傲视别人)8、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董:督责振:通“震”,震慑)9、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作,建筑)10、念高危.则思谦冲..(危:高谦冲:谦虚自牧:自我约束)..而自牧1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壅蔽:堵塞、蒙蔽)12、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兹:这简:选拔)13、信者效.其忠(效:献出)二、实词(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震慑)(二)古今异义1、臣闻求木之根本..(古义:树根今义: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欲今义:尽情地)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义:高,很高的位置今义:发生某种不良情况的危险性高)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将……作为今义:认为)(三)一词多义1、安(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形容词,安定,太平)(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形容词,安稳,安定)(3)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动词,安然,安适)(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动词,奉养)(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疑问副词,怎么)(6)沛公安在哉?《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2、胜(1)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克服,战胜)(2)沛公不胜杯勺。
《鸿门宴》(动词,禁得住)(3)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动词,尽。
完。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答案《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答案版)一、通读全文,给下列字词注音求木之长.()载.舟()夫在殷.忧()懈怠..()()浚.其泉源()黜.恶()谗.邪()戒奢.以俭()谬.赏()壅.蔽()垂拱.()二、掌握重点字词(在括号内解释加点字)臣闻求木之长.(长得好)者,必固.(使……稳固)其根本.(树的根);欲流之远.(流的远)者,必浚.(疏通水道)其泉源.(源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流得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长得好),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明智的人)乎?人君当.(掌握)神..(极愚昧无知的人),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器之重.(重权),居域中..(天地间)之大.(重要的地位),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奢以.( 用,行)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这)亦伐根以.( 来)求木茂,塞.(堵住)源而欲流长.( 流得远)者也。
凡百..(帝王),承天景.(大)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所有的)元首始者实繁..(确实很多),能克.(能够)终者盖.(大概)寡。
岂.(难道)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吗)?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深)忧,必竭诚.(诚心)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轻视,看不起)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至亲之人)为行路..(路人)。
虽董.(督察)之以严刑,振.(通“震”威吓)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仁德),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畏惧)惟人;载舟覆.(颠覆)舟,所宜深慎..(深切戒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真的)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警诫),将有作.(建造,兴建)则思知止以安.(使……安宁)人,念高危则思谦冲..(骄..(谦虚)而自牧.(修养),惧满溢傲自满)则思江海下.(居于……之下)百川,乐.盘游(以……为乐)则思三驱以为..(把……作为)度.(限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慎)终,虑壅蔽..(堵塞、蒙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使……端正)身以黜恶..(斥退奸恶小人),恩所加则思无因.(因为)喜以谬.(错误的)赏,罚所及则思无因.(因为)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课后题
答案
一、第一、第二段是第三段的必要前提,为第三段作铺垫,缺了它们,第三段就显得生硬、不得体。
二、对偶句的特点主要有:字数相同,句式结构相同,句中相同位置上的字词性相同。
工对要求相同位置上不能同字为对,宽对则允许同字相对,散
文中的对偶句一般属于宽对。
三、
其:
1.它的(代词)我听说要树木生长,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
2.那些(代词)那些作为疑惑的地方,就始终无法解决了。
3.他(代词)他了解的道理也比我早。
4.大概(副词)大概都由于这个原因吧?
5.难道(副词)难道这值得奇怪吗?
乎:
1.相当于“于”,译为“在”(介词)在我之前出生(的人)
2.比(介词)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3.比(介词)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4.吗(表反问的语气词)难道不是攻取天下容易而
守住它更困难吗?
5.哎呀(表感叹的语气词)哎呀,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_附答案《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一、文化常识。
1、《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字,本文是他(填年号)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
2、《新序》就是作者(填上人名)收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变成的一部书。
其撰《别录》,为我国()研习之祖。
二、常见文言实词积累。
1、安:(1)居安思危()(2)时时为宽慰,久久莫委身()(3)死于安乐()(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5)先安笔砚对溪山()(6)安其所习,毁所不见踪影()(7)沛公安在()(8)安求其能够千里也()2、荣:(1)必竭诚以待下()(2)子以吾言为不诚()(3)诚能见可欲()(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过:(1)拎宝剑以过徐君()(2)大母过予曰()(3)其过人也远矣()(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5)过而能改,善莫大焉()(6)主虽过与,臣不徒取()(7)闻将军有意督过之()(8)每一书皆做数过尽之()4、简:(1)简能而任之()(2)及得师鲁手简()(3)盖叹郦元之简()(4)孟子独不与o言,是简o也()5、进:(1)今死去而不入()(2)其进愈容易,而其见到愈雷()(3)诸军分道()(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5)就是入亦弊,脱亦弊()(6)公卿大夫方与于朝()(7)虽欲言,不可进者()(8)推贤进士()6、克:(1)克终者盖寡()(2)攻无不克()(3)日中而克葬()(4)克己复礼()(5)帝克期至都()(6)然性俭克,太少恩情()7、仲:(1)其知弥精,其取弥精()(2)马畜弥山()(3)舍中蓬蒿弥望()(4)旷日弥久()8、善:(1)善始者实繁()(2)积善成德()(3)素善领侯张良()(4)此人眼蚕面善()(5)善罢甘休()(6)不如因善遇之()(7)陈康肃公尧咨善射()(8)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9、殷:(1)砌在殷忧()(2)累累的乎殷如贯珠()(3)家殷人足()(4)熊咆龙吟殷岩泉()(5)五年而再殷祭()(6)曾手挥朱旗北斗殷()10、诸:(1)献诸司城子罕()(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3)诸如此类()(4)告诸往而知来者()三、常见文言虚词积累,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练习(答案)
一、词语解释
必浚其泉源(浚,疏通)承天景命(景,大)臣闻求木之长(之,主谓间,取独)克终者盖寡(克,能够)则思谦冲.以自牧(冲,虚)则思慎始而敬终(敬,慎)
则思正身以黜恶(黜,排斥)简能而任之(简,选拔)可谓惟人(惟,是,表肯定或判断)诚能见可欲(诚,如果,果真)智者尽.其谋(尽,竭尽)于是脱剑致之嗣君(脱,奉献)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谬,错)此吴国之宝,非所以
..赠也(所以,用来……的)
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带,挂)带宝剑以过徐君(过,拜访)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为,因为)徐人嘉而歌之曰(嘉,称许,赞许)
虽然,吾心许之矣(虽然,既然这样,那么)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二、古今异义,写出古义
玉人
..以为宝(玉人,雕琢玉器的工人)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聘,国与国之间遣使访问)三、词类活用
则思江海下.百川(名作对动,居……之下)必固.其根本(形作使动,使……稳固)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大,形作名,重位,大位)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西,名作状,向西)所宝.者异也(名作意动,以……为宝)
四、特殊句式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即使用严酷的刑法监督人民,用声威吓唬他们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如果能看见值得(自己)想要的,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
宋人有得玉者:有(一个)得到宝玉的宋国人。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戒奢以俭(介词结构后置句)
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判断句)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判断句)3、(季子)未献(之)也
先日,吾来(徐)
(我)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宝
五、问答题
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奏议的一种。
奏议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特点:切中时弊;建议具体;条理清晰。
2、正反论述,说理透彻;比喻论证,生动有力;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垂拱而治善始善终劳身焦思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练习
班级:高二(5)(7)班姓名:学号:成绩:
一、词语解释(20分)
必浚.其泉源承天景.命臣闻求木之.长
克.终者盖寡则思谦冲.以自牧则思慎始而敬.终
则思正身以黜.恶简.能而任之可谓惟.人
诚.能见可欲智者尽.其谋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此吴国之宝,非所以
..赠也
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带宝剑以过.徐君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徐人嘉.而歌之曰
虽然
..,吾心许之矣振.之以威怒
二、古今异义,写出古义(4分)
玉人
..以为宝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三、指出词类活用的词语,解释含义并指出活用现象(18分)
则思江海下百川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宏兹九德人中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四、特殊句式(35分)
1、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宋人有得玉者
2、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12分)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戒奢以俭
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3、补充下列省略句的省略部分(5分)
未献也
先日,吾来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
五、问答题(23分)
“疏”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8分)
《谏太宗十思疏》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有哪一些呢?请写出该文中的两个成语。
(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