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从地图上看家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92 KB
- 文档页数:11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从地图上看家乡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产业。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从地图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家乡的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产业。
三、教学难点1. 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2. 家乡特色产业的发展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地图、图片、资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张家乡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标志和信息。
1.2 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家乡信息,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2.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1 教师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如位于哪个省份、周边城市等。
2.2 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等。
3. 探究家乡的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产业3.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农作物和产业标志。
3.2 学生分析家乡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原因。
4. 小组讨论4.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作物和特色产业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4.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践活动5.1 学生根据地图和资料,设计一份家乡的宣传册。
5.2 学生展示宣传册,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产业。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产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发展历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家乡的农作物种植基地、特色产业加工厂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从地图上获取家乡的信息,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2. 学生能理解家乡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原因,并关注家乡的发展。
四年级思想与社会上册用眼观察家乡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人文环境3. 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从而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家乡变化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家乡的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一、家乡的自然环境1. 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二、家乡的人文环境1. 让学生观察家乡的人文环境,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人文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人文环境。
三、家乡的变化和发展1. 让学生观察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家乡的经济、社会、城市化进程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四、家乡的风土人情1. 让学生观察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家乡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民间艺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风土人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五、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 让学生思考家乡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地图上看家乡》教学设计小学思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识别方位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教师课前要渗透什么是家乡,家乡与籍贯的区别,并让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初步接触地图,本课的学习难度较大,课前的准备要充分,既要让学生自己学看地图,又要在课上采用一些活泼的游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地图,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2、中国地图湖北地图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颂家乡的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从“地图上看家乡”。
(板书课题)●二、知方向、识图例1、看地图知方向师:看,认识它吗?(出示中国地图)生:这是一张中国地图。
师:它像一只大公鸡,雄赳赳气昂昂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你知道在地图上怎么辨别方向吗?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贴方向请四位同学每人分别拿一个东、南、西、北的卡片,把它们贴在方向标准确的位置上,其他同学来做小裁判。
3、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师:有些方向并不是正南正北,那么这些方向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回答并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贴到相应的位置。
4、小结:在看地图的时候,要做到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地图图例知多少师:同学们你发现了吗,地图就像一幅画,在查看地图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符号,它们叫做图例。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看地图的图例)师:说出图例代表什么。
(学生先回答,教师再指导、点拔。
)三、看地图,找家乡1、同学们,认识了方向和图例,读懂了地图,我们来找一找家乡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教学活动: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1. 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名人故事等。
2. 教学活动:参观家乡的人文景观,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搜集资料法: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资源1. 书籍:关于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
2. 网络资源:家乡的官方网站、新闻报道、旅游攻略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活动一: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记录下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文景观,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2. 活动一:参观家乡的人文景观,如古迹、传统建筑、名人故居等,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七、教学步骤第三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经济发展,了解家乡的主要产业和发展趋势。
2. 活动一:观察家乡的产业特点,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了解其发展现状和前景。
3. 活动二: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分析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主题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课题1 用眼观察家乡一、教学目标: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了解4 个正方向和4 个副方向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了解4 个正方向和4 个副方向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学生:让学生到本地区较高的地方进行观察。
教师提前布置,可以提示学生家长帮助,也可以由本课程或其他课程的老师组织完成(城市的电视塔、高楼、农村地势较高的小山丘或坡地等均可,学校里面的楼房也可以)。
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有俯瞰家乡的机会,强调要注意观察在各个方向上都有什么,最好作简单的记录。
教师:准备一张大的挂图,可以是全国的,也可以是本省或本地区的。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请打开我们的品德书,看看书本上第二页、第三页的图画,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画面上的内容吗?(1)老师带着虎子、妞妞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汇报2.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去了解自己的家乡。
(二)阅读和讨论。
1.前不久,老师让大家去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的家乡,相信小朋友们已经完成了这项任务。
为此,妞妞还写下了一篇观察日记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的日记。
2.阅读妞妞的日记。
3.你有什么话想说?(交流)4.妞妞和她的同学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她们又做了什么?5.小结:妞妞和她的同学们看到了家乡不同方向的景色,而且记录了家乡不同方向的景色,描绘了自己的家乡。
6.同学们也向妞妞一样介绍一下你课前观察到的家乡。
*小组探究,每位同学分别介绍自己观察到的家乡景色。
*全班交流。
提出问题:今天我们要在原来了解的四个方向基础上继续学习4个副方向。
(三)体验活动。
1.师引导:在三年级时,同学们已经学过了4个正方向,今天,我们再多学一些,也就是教科书上同学们使用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副方向,有了它们,使用地图就会更加方便、准确。
四年级思想与社会上册用眼观察家乡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人文环境3. 家乡的风土人情4. 家乡的发展变化5. 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2. 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家乡的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的资料。
2.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的家乡,记录下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怀。
2. 课程主体:a. 自然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山水、气候、动植物等,让学生描述家乡的自然美景。
b. 人文环境:让学生观察家乡的人文环境,如建筑、历史遗迹、文化传统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特色。
c. 风土人情:让学生观察家乡的风土人情,如生活习惯、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让学生体验家乡的独特魅力。
d. 发展变化:让学生观察家乡的发展变化,如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让学生思考家乡的发展之路。
3.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用词语或句子描述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2. 让学生结合家乡的发展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绘制一幅家乡的画卷,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
从地图上看家乡用心体会家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征和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谈的方法,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与他人分享自己家乡的有关知识,喜爱家乡。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活动与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上一节课布置大家回去问问家长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有些什么样的特色,你们完成了没有?我们现在先进行新课的学习,然后再检查这一项作业。
二、学习四川的内容。
通过图片和书本上的内容来介绍四川(从地形地貌,资源,名胜古迹,风俗等方面介绍),给学生一个介绍自己家乡的模式。
认识各种地形地貌。
学生说自己的家乡。
学生根据老师的介绍方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师进行简单的点评和适当的补充。
四、教师小结。
走进不同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加深对各种地貌的认识。
3、通过对祖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貌,感受祖国的博大。
课时:一个课时教学活动和过程: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地貌,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些地貌的名称和它们所具有的特点。
(展示相应地貌的图片要求学生做出简单的判断。
)二、导入。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地貌,这些地貌用地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就是这个样子。
(有条件的话,展示实物地形图;若没有,则可通过幻灯片展示地形图。
)三、学习地形图。
这个凹凸不平,色彩缤纷的地图就是地形图了。
地形图有什么用呢 (学生举手发言。
)对了,地形图能够帮我们清楚了了解一个地方的地貌。
那怎样来判断一个地方到底是什么地貌怎样来阅读地形图呢学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
四、了解不同地貌里生活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以及这些生活习惯与当地地貌的关系。
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为什么不同地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然后以小组的名义发言。
五、教师小结。
走进不同的家乡(二)教学目标:1、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北师大版品社四上《从地图上看家乡》教案教学目标1.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增进合作技能。
2.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的认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4或8张白纸,学生人手一份彩笔。
2.检查并保证学生都进行了从高处观察家乡的活动。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人。
用几分钟的时间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表扬把握方向正确的学生,进行上一课的游戏或练习,复习4个副方向。
2.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议论一下教科书上的学生是怎样描绘自己家乡的,并谈一谈对这些图画的看法。
然后教师说明,这节课同学们也要为自己的家乡进行绘画。
3.小组准备讨论。
教师布置任务:“每个同学都从高处观察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小组为家乡画一幅画,要求是每幅画表现家乡一个方向上的景色。
,’将学生分成4个或者8个小组,指定各组要画的方向。
提醒学生,要先讨论一下,看到了什么,然后决定画什么方向,都画哪些内容,进行分工(分别画哪一部分),最后进行绘画。
学生讨论和绘画时,教师巡视并适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尤其是在分工和方向的正确性方面。
4.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并介绍本小组的绘画作品。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后反思1.学生绘画的关键是方向的正确性(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教师首先要确定各个小组所绘画的内容在方向上是正确的。
2.在保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对于景物的多少与是否完整可有较大的弹性。
教师应允许甚至鼓励学生画他们最喜欢、最想画的内容。
3.教师应提醒学生,三年级画学校的周围时是按照自己平时的观察完成的,这次大家是从高处俯瞰的,视野更开阔了,看到的也会更多。
4.学生可能仍然是以学校为中心,或以自己观察时所处的位置为中心。
教师不必特别要求,因为家乡范围较大,只要大致把握各个方面既可。
5、为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分组时为8个小组更合适。
6、教师收集学生的图画,留待学习下个主题的内容时使用。
批评建议1、表扬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小组。
2、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成都市实验小学学年度上期年级学科教学设计执教者:教学设计目录索引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安排,地位,目标,重点、难点)从整体方位和地理位置方面观察、了解自己的家乡,从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入手,让他们自己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增进对家乡的感情。
然后,将对于家乡的人士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的水平: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应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拓展自己对于家乡的了解,知道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的能力是教学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已有知识经验及可能会出现的困难)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计划教学几个课时)。
6课时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安排,地位,目标,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了解和认识家乡历史和文化的学习,教学内容从家乡人的生活变化切入,沿着我家居住条件的变化、我家居住环境及交通的发展,逐渐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密切的穿着、饮食的历史性变化,进而转到学生比较熟悉的学校生活的变化和儿童游戏的变化,从家乡名称的来历、历史的传承、家乡水的变化中,产生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的明天做出贡献的想法。
通过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挖掘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已有知识经验及可能会出现的困难)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计划教学几个课时)。
十二课时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安排,地位,目标,重点、难点)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开展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的学习活动。
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走访、体验、探究、查阅资料的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人的智慧、家乡传统与进步的变革和祖国文化发展的贡献,体验乡音乡情、相逢乡俗和传统节日与形成家乡人独特性格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自发产生一种作为家乡人的自豪之情及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的积极感情。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从地图上看家乡》教案
《从地图上看家乡》教案
课题1用心体会家乡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关于四川省一些资料。
2、布置学生收集家乡广东省的一些资料(包括风俗习惯、旅游胜地、名人事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是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
每一省市都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但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天府之国”这个好地方呢?它是哪里你们知道吗?
(二)阅第10页,议论一下四川省的情况。
(三)全班讨论。
1、四川小朋友是怎样讲述自己的家乡的,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从地形、地貌、特产、风俗习惯作介绍。
)
2、现在我们对四川小朋友的家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一起再用心体会一下四川这个好地方,看看哪里还需要补充了解的地方,先小组商量讨论,如果还无法理解的再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3、集体探讨:(着重补充介绍以下问题)
1、什么是丘陵、盆地?
丘陵是指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者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乐山大佛、都江堰、九寨沟风景区的补充介绍。
吃辣食、川剧变脸的补充介绍。
四川名人介绍。
(李白、苏东坡、巴金、郭沫若、邓小平等)
着重介绍我国老一辈领导人邓小平和我国著名的诗人李白。
(邓小平是我国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为唐诗的繁
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代表作品《蜀道难》、《静夜思》、《月下独酌》、《望庐山瀑布》等。
)
4、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称四川为“天府之国”了吗?
(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
(五)课外作业。
课外向自己的家人或邻家弟弟妹妹介绍今天学到的关于家乡的知识。
《从地图上看家乡》教案
课题1用心体会家乡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关于四川省一些资料。
2、布置学生收集家乡广东省的一些资料(包括风俗习惯、旅游胜地、名人事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是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
每一省市都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但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天府之国”这个好地方呢?它是哪里你们知道吗?
(二)阅第10页,议论一下四川省的情况。
(三)全班讨论。
1、四川小朋友是怎样讲述自己的家乡的,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从地形、地貌、特产、风俗习惯作介绍。
)
2、现在我们对四川小朋友的家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一起再用心体会一下
四川这个好地方,看看哪里还需要补充了解的地方,先小组商量讨论,如果还无法理解的再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3、集体探讨:(着重补充介绍以下问题)
1、什么是丘陵、盆地?
丘陵是指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者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乐山大佛、都江堰、九寨沟风景区的补充介绍。
吃辣食、川剧变脸的补充介绍。
四川名人介绍。
(李白、苏东坡、巴金、郭沫若、邓小平等)
着重介绍我国老一辈领导人邓小平和我国著名的诗人李白。
(邓小平是我国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代表作品《蜀道难》、《静夜思》、《月下独酌》、《望庐山瀑布》等。
)
4、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称四川为“天府之国”了吗?
(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
(五)课外作业。
课外向自己的家人或邻家弟弟妹妹介绍今天学到的关于家乡的知识。
《从地图上看家乡》教案
课题1用心体会家乡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关于四川省一些资料。
2、布置学生收集家乡广东省的一些资料(包括风俗习惯、旅游胜地、名人事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是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
每一省市都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但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天府之国”这个好地方呢?它是哪里
你们知道吗?
(二)阅第10页,议论一下四川省的情况。
(三)全班讨论。
1、四川小朋友是怎样讲述自己的家乡的,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从地形、地貌、特产、风俗习惯作介绍。
)
2、现在我们对四川小朋友的家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一起再用心体会一下四川这个好地方,看看哪里还需要补充了解的地方,先小组商量讨论,如果还无法理解的再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3、集体探讨:(着重补充介绍以下问题)
1、什么是丘陵、盆地?
丘陵是指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者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乐山大佛、都江堰、九寨沟风景区的补充介绍。
吃辣食、川剧变脸的补充介绍。
四川名人介绍。
(李白、苏东坡、巴金、郭沫若、邓小平等)
着重介绍我国老一辈领导人邓小平和我国著名的诗人李白。
(邓小平是我国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代表作品《蜀道难》、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静夜思》、《月下独酌》、《望庐山瀑布》等。
)
4、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称四川为“天府之国”了吗?
(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
(五)课外作业。
课外向自己的家人或邻家弟弟妹妹介绍今天学到的关于家乡的知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