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辽海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我爱我家乡①②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辽海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我爱我家乡①②》 (2)第2课《冷色与暖色》 (4)第3课《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8)第4课《四季的感受》 (14)第5课《感觉肌理》 (18)第6课《美妙的拼贴画》 (21)第7课《学学剪纸》 (24)第8课《安徒生与剪纸》 (34)第9课《变化的剪纸》 (37)第10课《识别公共标志》 (40)第11课《环保标志设计》 (44)第12课《生活提示卡》 (47)第13课《黑白纸版画》 (50)第14课《彩色纸版画》 (54)第15课《经纬纸编》 (57)第16课《软陶乐趣》 (61)第17课《彩泥面塑》 (64)第18课《泥板浮雕①②》 (67)第19课《龙舞神州》 (70)第20课《彩狮呈祥》 (74)第1课《我爱我家乡①②》1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丰富的物产。
能用画笔描绘家乡的景色,培养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的深入探究能力。
2、通过探究性的学习,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学习观察、比较、欣赏、评述的方法。
3、学生体会作为家乡小主人的骄傲,及作为家乡人的责任、义务,并能在“爱我家乡”的活动中成长起来。
2学情分析介于学生的年龄偏小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欣赏风景的偏低,对家乡美丽的风景认识的不足,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和美丽的风景3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设计“家乡一日游”参观路线图。
难点:对家乡文化资源、人文景观、自然环境有深刻理解,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4教学过程4.1第一课时教学活动1【导入】我爱我家乡课堂导入:回忆:你利用课余时间去过家乡的哪个漂亮的地方。
2、提问:你喜欢这些地方吗?3、游戏:“家乡之最”大比拼。
4、引出课题:我爱我家乡2【讲授】我爱我家乡讲授新课1、交代目标:设计“家乡一日游”。
2、出示旅行社招聘小导游的招贴,要求设计“家乡一日游”的参观路线图。
3、以组为单位合作设计绘制参观路线图,并选代表阐述本组的设计思路,应聘小导游。
我爱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和合作分享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家乡的基本情况2. 家乡的文化传统三、教学难点1. 怎样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2. 怎样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四、教学准备1. 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书籍等资料2. 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投影仪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翻阅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搜集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并做好笔记。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互相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家乡资料,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如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
4. 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家乡的文化传统,其他同学可以在课后向代表请教,了解更多的家乡文化。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家乡”。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家乡地理位置介绍学生通过地图或谷歌地球软件,找出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其所在的省份、城市、乡镇。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对当地经济、文化等的影响。
2. 活动二:家乡气候特点探讨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
每组选择一种特色气候现象,通过图片、数据、故事等形式展示,并解释其对家乡生活的影响。
七、教学方法与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的问题,并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教学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文化传统,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现状。
3. 采用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家乡的故事、欣赏家乡的风景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展示等。
我爱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认同感。
2.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三、教学重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发现家乡的美。
2. 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收集家乡的图片、视频、故事等资料。
2. 准备调查表、画纸、彩笔等用品。
3.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家乡的景区、企业等。
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1.2 教学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如省份、城市、乡镇等。
观察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湿度、降水等。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动植物等。
1.3 教学活动:1.3.1 让学生带来家乡的地图或图片,共同讨论家乡的地理位置。
1.3.2 学生观察家乡的气候特点,记录在调查表上。
1.3.3 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自然资源,记录在调查表上。
1.4 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家乡的人文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等。
2.2 教学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如传统节日、历史遗迹等。
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如饮食习惯、传统手工艺等。
了解家乡的名人故事,如历史人物、现代杰出人士等。
2.3 教学活动:2.3.1 让学生带来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共同讨论家乡的历史演变。
2.3.2 学生观察家乡的民俗风情,记录在调查表上。
2.3.3 学生讲述家乡的名人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
我爱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民俗风情、传统艺术等。
3. 家乡的发展变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2. 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1.1 地理位置1.2 气候特点1.3 水资源1.4 动植物资源第二章:家乡的人文景观2.1 历史遗迹2.2 民俗风情2.3 传统艺术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3.1 产业特点3.2 农业发展3.3 工业现状3.4 旅游资源第四章:家乡的社会进步4.1 教育发展4.2 医疗条件4.3 基础设施4.4 民生改善第五章:家乡的民俗活动5.1 传统节日5.2 特色美食5.3 民间艺术5.4 风俗习惯六、家乡的历史与文化6.1 历史沿革6.2 地方名人6.3 文化遗产6.4 传统文化传承七、家乡的自然保护7.1 生态环境现状7.2 自然资源保护7.3 可持续发展策略7.4 环保活动与教育八、家乡的现代生活8.1 城市规划与发展8.2 社区生活8.3 科技应用8.4 居民生活方式九、家乡的未来展望9.1 经济发展规划9.2 社会建设目标9.3 文化发展计划9.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十、家乡特色实践活动10.1 特色手工艺品制作10.2 地方美食制作与品尝10.3 民俗游戏与活动10.4 社区服务与志愿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家乡的自然环境难点解析:水资源是家乡的重要自然资源,涉及到水文、水系、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等多方面的知识。
第一课时《我爱我的家乡》教学内容:1、唱《我爱我的家乡》2、动:采集与分享教学目标:1、从歌曲中感受祖国家乡的多姿多彩,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引发对家乡对生活无尽的爱。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演唱歌曲,抒情舒展地情绪表现歌曲。
3、了解与歌曲有关的内容,选择自己家乡的美景编成新词唱一唱。
4、开阔学生视野,丰富音乐积累。
教材分析:《我爱我的家乡》歌曲为一段体,由四个乐句和一个补充句组成,旋律质朴抒情,歌词寓意深刻,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采集与分享可以不受教材局限,让学生充分自由选材,能够丰富学生音乐积淀。
教学重点:用抒情舒展地情绪表现歌曲教学难点:歌曲演唱中气息的控制,尽量做到“声断气不断”教学过程:一、导入:1、与歌曲相关内容学习:我们学过哪些赞美家乡的歌曲或诗句?(同学发言)《我的家在日喀则》《如今家乡山连山》《外面的景致》等都是赞美家乡的歌曲,请同学们唱一唱。
(放音乐伴奏)2、讨论: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有哪些值得赞美的景致?3、欣赏《我爱我的家乡》提问:1)说说我的家乡是哪里?(中国)2)歌中唱了我的家乡哪些可爱的地方?3)这“最高的山峰”“古老的宫殿”“宽阔的海洋”“最长的城墙”是指的哪里?4、知识介绍: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上,8848余米,终年积雪。
最长的城墙:长城宽阔海洋:我国东临太平洋。
古老的宫殿:故宫三、学唱歌曲:1、随伴奏音乐朗读歌词。
2、跟琴默唱歌曲。
3、找出难点节奏(附点四分音符、后十六分、附点八分音符等处)4、集体练习难点处,教师重点示范。
5、整体听唱6、小组派代表展示,分组接龙唱7、完整演唱全曲。
8、再听范唱,思考: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表现?(抒情优美,速度中等,气息连贯)9、随伴奏带有表情演唱歌曲。
10、尝试将自己家乡的美景编成歌词唱一唱四、采集与分享:1、说说各地的民俗及风俗习惯,通过歌曲或动作来表现地域特点。
2、猜猜看:谁了解的音乐作品最多?(老师将准备的各地民歌让学生猜地名或曲名)五、总结下课。
5.学习评价设计中班幼儿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喜欢新鲜事物。
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
思维力方面,中班幼儿的思维主要依赖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的联想,更多的是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
所以课程中运用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直观的教学手法和手段,来吸引幼儿。
6.学习活动设计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听歌曲《我爱你中国》,进行活动导入。
导言:小朋友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祖国的大花园里正在茁壮成长,让小朋友幸福成长的祖国,今天是一个日益强大的祖国,是一个让我们自豪、骄傲的国家。
二、基本部分1.欣赏图片,介绍图片内容:(1)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代表着中华民族共和国的标志(2)水立方、鸟巢是北京的建筑物,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象征,奥运会开到了我们国家,射界各国的体育健儿聚集在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我们将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当代中国的强盛和伟大,全国上下都特别的高兴和自豪(3)我们的祖国是世界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我们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联合国总部的上空。
我们国家的朋友很多,我们已经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4)我们祖国应世界联合国的要求,向海地派出了维护世界和平部队,成为担负起保卫世界和平的国家。
所以解放军叔叔不仅担负着保卫祖国的人物,他们还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2.讨论:看我们的祖国一天天强大,你的感受如何?你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喜事说明祖国变得日益强大3、播放影音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及《义勇军进行曲》请幼儿欣赏师:小朋友刚才听到的这首歌及这首乐曲分别叫什么?幼:(《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师:对!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新中国成立时被定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师:小朋友刚在画面上看到了,每当这首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时,就有一面鲜艳的旗帜冉冉升起,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看到一面什么样的旗帜升起来了?幼:(红旗;五星红旗;方形状的红旗等等)4、出示实物五星红旗请幼儿仔细观察师:这面旗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旗面上有什么?幼:(长方形,红色,星星等)5、出示绘画材料,绘制五星红旗。
《我爱我的家乡》教案设计《我爱我的家乡》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初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能抓住事物特点,运用修辞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的风景、土特产品及有关资料。
教师准备本地风光片。
一、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了解我们的家乡吗?我们的家乡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风光,令人叫绝的土特产品,特别是有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民。
想一想我们的家乡,让我们最值得爱的、最值得夸的、最值得写的是什么?生1:我最想夸夸我们夏天的菜园。
生2:我最喜欢的是那满是西瓜的西瓜地。
生3:我最想说说我们的田野。
生5:我想说说农村孩子也住进了高楼。
师总结并板书二、具体指导:1、选好你要介绍的一处景物重点介绍在一次作文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一个去介绍,那就把你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写下来吧!你准备写什么呢?生1:我想写西瓜地,因为那里很热闹。
生2:我最想写我们家乡的特产枸杞。
2、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师: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那就是这种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
比如《珍珠泉》的文章,作者就发现了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所以这泉便得名“珍珠泉”。
作者写出了珍珠泉的绿、清、深、美,这就是珍珠泉的特点。
我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知道里面鱼多、鸟多、珊瑚美,景美物产丰富。
一生举手:就像我们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知道了小兴安岭树多,像绿色的海洋,物产丰富。
师:对,你能举一反三,真好。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很简单,那就是同学们要留心观察你要写的景物。
只有认真观察了,你才能发现它的特点。
例如《燕子》一课,写燕子有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多生动呀。
《荷花》里说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多形象啊。
《珍珠泉》里说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想一想,你我们家乡景物或物产有什么特点呢?生:景物美。
小学美术《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家里发生的快乐事情。
2.学画正面像,画出家中愉快的场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与家长交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趣事。
(2)每个幼儿一张图画纸,一盒彩笔。
(3)请家长帮助拍摄幼儿在家庭中的快乐活动。
安全要求:
上课认真听讲,不打闹。
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交流感受。
(1)你看到了什么?
(2)看了录像后,你有什么感受?
2. 回忆家庭中快乐情境,感受家庭的幸福与关爱。
(1)你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家人吗?你们在一起快乐吗?
(2)你最喜欢和家人在一起干什么?(如:过生日,旅游,玩游戏,看电视)?
小结:我们要关心,热爱家人,让大家都快乐。
3.翻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正面像画出家庭快乐的场景,教师巡视,指导。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我爱我家乡|辽海版设计背景与意义本设计适用于辽海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我爱我家乡》,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爱护自己的家乡,感受家乡的美好风光,借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特色;2.能够用色彩表现家乡的美景和独特的文化元素;3.掌握画笔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画笔的不同种类和功能。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优美文化和传统艺术。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情感引入1.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家乡的美景和特色元素,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情感认同;2.借助课本语言,介绍家乡的风光名胜和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第二部分:知识点讲解1.介绍画笔的使用方法和种类,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录;2.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不同种类的画笔,让学生了解每种画笔的不同功能和用途。
第三部分:主题活动活动1:家乡地图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家乡的地图;2.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勾勒家乡的山水、河流、名胜景点等特色元素。
活动2:爱家乡,画出美丽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张家乡的美景图片,然后大家一起在小组内讨论,商量用什么颜色、用什么画笔来表达这张图片的美;2.给学生准备色彩练习纸,让学生练习描绘各种颜色,以便更好地表达家乡的美。
活动3:合作艺术1.让学生自行分组,每组根据一个题目进行创作;2.带领学生探讨如何用不同画笔和色彩来表现主题,同时强调整个团队的统一性和协作性。
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以达到知识的深入和探究;2.小组合作:学生在活动中分组合作,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3.视听教学:通过视频、图片、幻灯片等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点。
第1课我爱我家乡①②-辽海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增强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2.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现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
3.能够运用色彩的基本知识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表现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并通过色彩的运用来体现这种情感。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讲解PPT、板书、茶叶山绘画作品,准备颜料、画笔等。
2.学生: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放映茶叶山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对家乡的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
1.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和涂色样张,学生应该能够正确使用色板和颜料,了解颜色之间的搭配和相互作用。
2.讲解PPT,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向同学展示家乡风味、民俗、名胜等内容。
3.学生根据PPT的内容和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用素描或彩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4.分小组讲解和欣赏每组的作品,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每个人对家乡的感觉和喜爱之处。
作业
1.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寻找熟悉的景色和物品,并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2.学生可以自己领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或者可以通过参考茶叶山绘画作品来自己创作。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概念和内容,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通过绘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发掘和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华,同时使他们更加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小学美术辽海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我爱我家乡①②全套
教案模板范文
【比赛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丰富的物产。
能用画笔描绘家乡的景色,培养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的深入探究能力。
2、通过探究性的学习,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学习观察、比较、欣赏、评述的方法。
3、学生体会作为家乡小主人的骄傲,及作为家乡人的责任、义务,并能在“爱我家乡”的活动中成长起来。
2学情分析
介于学生的年龄偏小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欣赏风景的偏低,对家乡美丽的风景认识的不足,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和美丽的风景
3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设计“家乡一日游”参观路线图。
难点:对家乡文化资源、人文景观、自然环境有深刻理解,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4教学过程
4.1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