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14.51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引言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自1994年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经历了长达17年的建设周期,于2003年6月1日实现大江截流,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也为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项目管理难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峡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进行分析。
二、三峡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分析1. 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三峡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建设涉及大坝、船闸、发电、航运、环保等多个领域,技术难度极高。
在项目管理中,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提高工程效益,成为一大难点。
2. 项目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专业三峡工程建设涉及水利、电力、交通、环保、地质、建筑等多个领域,项目管理需要协调各个部门、各个专业之间的工作。
如何实现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高效协同,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成为项目管理的一大难点。
3. 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达17年,总投资高达2000多亿元。
在如此长的建设周期和巨大的投资压力下,如何确保资金合理使用、降低投资风险,成为项目管理的一大难点。
4.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风险高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中上游,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风险。
在项目管理中,如何确保工程安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成为一大难点。
5. 环保问题突出,社会影响大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移民搬迁、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等问题。
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成为项目管理的一大难点。
6. 项目管理人才短缺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大。
然而,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人才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如何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成为项目管理的一大难点。
三、三峡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应对策略1.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工程质量针对工程规模大、技术复杂的问题,应加强技术创新,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三峡工程的管理制度一、背景三峡工程是中国具有重大意义的水电工程项目,于1992年开始筹建,2003年全面建成投产。
工程跨越长江上游的三峡地区,横跨湖北、重庆两地,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包括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等,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由于三峡工程的规模庞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并且涉及到长江重要黄金水道和生态环境,因此在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须建立有力的管理制度,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峡工程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的三峡工程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从而为工程建设和运行提供良好的管理保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工程管理行为。
通过明确工程管理的责任、权限、程序和流程,规范工程管理人员的行为,避免管理漏洞和失误,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行按照规定流程进行。
(2)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和机制,优化人员配置和工作分工,提高管理效率,加快工程建设和运行进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控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防范事故发生。
(4)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强管理能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重要性三峡工程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工程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1)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三峡工程是一项复杂、规模宏大的工程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规范工程建设和运行行为,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
(2)提高工程效益。
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
(3)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协调各方资源和利益,防范风险,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一、背景介绍三峡工程是我国目前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被誉为“世纪工程”,位于长江上游,贯穿湖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的地理位置,总工程量达到了1.8亿立方米,历时17年完成。
为了保障项目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三峡工程实行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二、质量管理体系三峡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采用了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和过程控制制度,整个质量管理过程涉及到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多环节,实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模式,保障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工程主要由拦河坝、发电站和船闸组成,每个节点都建立了质量管理机制,保证质量标准达到国家标准和行业水平。
1.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质量管理项目的重点是确定理论设计,预防可能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
三峡工程的设计团队由中外专家组成,建立了专业的设计及评审机制,充分利用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技术手段,确保设计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同时满足三峡工程的实际要求。
2.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质量管理项目的重点是执行先进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施工的效率,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三峡工程施工团队积极采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设备和现代测量技术,保证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3.监理阶段在监理阶段,质量管理项目的重点是制定严格的监理规章制度,确保监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峡工程监理团队建立了科学的监理管理与监控机制,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持续推动工程质量的提升。
4.验收阶段在验收阶段,质量管理项目的重点是对三峡工程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检查,保证设计和施工符合规范标准,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三峡工程验收工作建立了科学的验收程序和标准,严格把关工程质量,最终保证了工程按照计划顺利交付。
三、质量控制流程三峡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流程:1.质量计划:在项目开始前,编制质量管理计划,明确工程每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1999.06.06•【文号】国办发[1999]53号•【施行日期】1999.06.0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优抚安置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9〕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自1993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正式实施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库区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一期移民任务顺利完成,确保了大江截流如期实现。
从1998年开始,二期移民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但必须看到,移民工作在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完成三峡工程建设这个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并对库区移民政策和企业搬迁政策作一些调整和完善,切实做好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各项工作。
为此,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采取切实措施,积极稳妥地做好农村移民安置工作(一)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
实行以多种方式安置农村移民的方针,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和长治久安的目标。
就近安置要坚持以土为本、以大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发展二、三产业。
为保障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库区的生态环境,不得强求就近后靠安置,严禁开垦25度以上坡地,已开垦的要逐步退耕还林;对25度以下坡地,要采取“坡改梯”措施。
外迁移民首先要尽量在本省(市)非库区安置;本省(市)安置不了的,在邻近省安置;邻近省仍安置不了的,可适当考虑在沿江各省(市)和长江下游滩涂地及其他省(区、市)安置。
要大力支持农村移民以投亲靠友方式自主分散外迁到库区以外的地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对外迁的农村移民,国家将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并给予适当经济补助。
第1篇一、引言三峡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投资最多的水利工程。
自1994年开工以来,三峡工程的建设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工程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三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确保三峡工程的质量。
二、三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峡工程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大坝、船闸、电站等众多设施。
若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将直接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加强三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2. 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发展三峡工程作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典范,其建设过程和成果将对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有利于推动我国水利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 提高我国在国际工程领域的地位三峡工程是我国在水利工程领域的一张名片。
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工程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三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1. 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工程设计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在三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首先要对工程设计进行严格审查和控制。
(1)审查设计单位资质:确保设计单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具备承担三峡工程设计任务的条件。
(2)审查设计方案: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方面的审查,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施工难度等,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审查设计变更: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变更后的设计方案符合原设计要求。
2.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程施工是三峡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
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施工队伍管理:对施工队伍进行资质审查,确保施工队伍具备承担三峡工程施工任务的能力。
(2)施工过程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包括原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等,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3)施工验收:对施工完成后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三峡工程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三峡工程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设以来不仅解决了自然灾害防治、航运交通方面的问题,也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能源。
在建设过程中,三峡工程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和有效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三峡工程的管理模式主要采取了科学管理和综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科学管理是指依据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进行施工过程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在三峡工程中,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管理。
通过制定详细的工期计划和施工方案,严格履行施工合同和管理规定,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和工艺,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满足要求。
同时,综合管理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科学和有效的处理。
三峡工程在施工管理中,注重发挥各方面的专业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多部门、多层次、多方面的组织实施,形成了统一决策、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工程管理体系。
其次,三峡工程的组织结构是一种多层次、复杂而高效的管理体系。
整个工程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项目部和工程分部。
项目部作为总体管理和指挥决策的机构,负责对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进行全面统筹、协调和控制。
项目部下设多个综合管理和专业领域的部门,如总工程部、施工管理部、技术质量部等,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工程分部则是按照工程的区域划分,分别设立各个分部,负责具体的施工任务和工作。
工程分部在项目部的指导下,进行具体工作的实施和组织。
此外,三峡工程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确保信息流通、指挥调度和问题处理的迅速和高效。
最后,三峡工程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专业人员的支撑。
三峡工程的管理团队由几百位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工程管理人员组成,他们分别来自水利、电力、机械、建筑等相关专业领域,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摘要:针对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各个环节和条件,制定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设臵施工质量控制点并严格控制管理,三峡茅坪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质量优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土石坝心墙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三峡工程 1 概况茅坪溪土石坝位于三峡拦河大坝右岸上游,属一等一级永久建筑物。
最大坝高104m,坝顶长1840m,坝体为沥青混凝土心墙(简称心墙)。
心墙厚0.5~1.2m(下设3.0m扩大段),心墙顶轴线长880m,墙体最大高度94m,沥青混凝土工程量约5.0万m 3 。
茅坪溪土石坝分两期施工,一期工程至142m高程,沥青混凝土工程量约2.2万m 3 。
2 质量职责及质量控制点的设立 2.1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培训根据心墙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组建项目组织机构(如图1)。
各部门相互配合、统一协调。
高坝沥青混凝土心墙机械化施工在国内是首次,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特聘请了西安理工大学著名教授孙振天,对技术干部及工人进行了培训,还选聘了挪威顾问集团(AGN)对心墙施工进行了技术咨询,并选派了沥青混凝土拌和楼技术、操作人员到设备生产厂家进行了理论、操作培训。
图1 2.2 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立为确保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质量,制定了施工质量控制点,使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全过程,各环节全面受控,见表1。
表1 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质量控制点设臵表控制阶段控制环节控制要点主要控制内容制定施工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上报物资及机具准备提出需用计划编制、审批、报批材料采购质保单、数量、外观、质量检验物资进场材料保管分类存放、建帐、立卡施工准备过程材料发放核对名称、规格、型号、合格证、物资需用计划人员进场施工人员培训聘请沥青混凝土专家讲课施工人员取得结业证施工机具进场机具配臵进场设备完好情况原材料检验材料的可靠性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特征测量放线高程、桩号定出边线、轴线、标明高程仓位验收层面处理干净、干燥拌和时间干拌15s,湿拌45~60s 称量各组分按配合比控制沥青混合料配制沥青加热沥青温度(150℃~170℃),恒温时间小于48h 骨料温度 170℃~190℃混合料出机口温度 165℃~180℃施工生产过程沥青混合料摊铺摊铺宽度、厚度宽度不小于设计要求厚度:23±2cm 入仓温度入仓温度160℃~180℃碾压方式贴缝碾压沥青混合料碾压初碾温度初碾温度140℃~160℃碾压遍数静1+动8+静2 施工质量评定单元工程实测、实量、问题整改工程质量评定分部、分项、单位工程检验、验收、评定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验收验收资料整理预验收、工程收尾审核整料准确性竣工办理竣工组织工程竣工、文件、资料归档 3 机械设备选型 结合本工程特点和自身的经济条件,选购了西安筑路机械厂生产的LB-1000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楼及挪威产的沥青混凝土心墙联合摊铺机及附属设备,德国生产的宝马振动碾,并购臵、安装了一套骨料破碎加工系统,见表2。
水利部关于印发加强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1.08.25•【文号】水三峡〔2021〕255号•【施行日期】2021.08.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水利部关于印发加强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水三峡〔2021〕255号部机关有关司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省水利厅、重庆市水利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为切实加强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管理,确保三峡工程持续发挥巨大综合效益,水利部制定了《加强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加强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水利部2021年8月25日附件加强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三峡工程运行安全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依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就加强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三峡工程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三峡工程提出的新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心怀“国之大者”,立足“大时空、大系统、大担当、大安全”,着力强化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监督管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三峡移民稳定发展,全力保障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安全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支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目标导向。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围绕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目标要求,着力完善三峡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强化运行安全管理,积极推进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促进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坚持系统观念。
立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局,找准三峡工程的功能定位,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保障三峡工程充分发挥防洪作用的同时,统筹发挥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三峡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盛世伟业,实现一流的工程质量目标,是历史赋予的责任。
业主和参建各方深感责任重大,通过学习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意识,摆正了质量、进度和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把质量管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狠抓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依靠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保证了工程质量。
1质量保证体系三峡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推行以“质量”为前提,以“三控制”(质量、进度、投资)为目标,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项目管理模式。
围绕这一管理模式及一流质量的要求,业中和参建各方组建了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了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
1.1质量管理机构 1.1.1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为加强对三峡工程质量的监督,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于1999年6月成立了以钱正英为组长、张光斗为副组长的“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简称‘专家组’),每年两次到三峡工地开展质量检查工作,对三峡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进行检查,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工程质量作出评价。
国务院派出专家组,是对项目法人责任制监督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1.1.2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委员会为统一、协调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由业主单位(三峡总公司)组织参建各方(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成立了“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委员会”(简称‘质管会’),负责三峡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检查、监督、协调、指导参建各方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下设办公室,挂靠业主单位,负责日常工作。
1.1.3参建各方内部管理机构业主单位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工程建设部是三峡工程建设管理的现场代表,负责设计、施工、监理及业主各部门在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下作。
工程建设部下设的各工程项门部代表业主履行本项目合同甲方的职责。
业主单位在现场组建了试验中心、金结中心、测量中心、安全监测中心和水文、水情气象中心,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监督。
各主要施工承包单位实行指挥长(总经理)负责制,设立了不同层次的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质检人员,专门负责质量管理与质量检查签证工作。
通过签订质量责任书,明确了各级质量目标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