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

1、博弈论的四要素:

(1)、参与人或局中人

(2)、参与方争夺有利资源和利益

(3)、参与者有自主选择的策略

(4)、参与者拥有一定量的信息

2、懒惰而又聪明的人:适合担当领导职务,因为他的决策力

不会因为琐碎的小事而打扰,不会因为勤奋而导致神经性紧张。

勤奋而又聪明的人:适合担当参谋职务。

懒惰而又愚蠢的人:,不会产生危害,可以委以小任。

勤奋而又愚蠢的人:必须开除,因为这种人会在错误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3、正和博弈,负和博弈,零和博弈。

正和博弈:正和博弈亦称为合作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

负和博弈:负和博弈,是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其结果的总和为负数,也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博弈,结果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零和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4、对手和自我同等重要。只有强大的对手才会让你变得更加

优秀。

5、冯诺依曼(用黑板擦证明定理的人):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和核武器等诸多领域内有杰出建树的最伟大的科学全才之一,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6、博弈论的经济价值:

(1)、从博弈双方的合作与否分为:合作博弈、非合作

博弈。

(2)、从时间的序列性可分为:有序进行的称动态博弈、同时进行的称静态博弈。

(3)、从信息的暴露程度上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

全信息博弈

7、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

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

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

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换句话说,如果在一个策略

组合上,当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时,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则

该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8、囚徒困境: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

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

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

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

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产生原因:囚徒们虽然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无罪开释),但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

利益(缩短刑期),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

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

9、如何打破囚徒困境:最优的策略叫做tit for tat,一报还一

报策略。即决策方在第一轮选择合作,其后每轮决策与对手

的上轮决策相同,对手合作,我下轮就合作,对手背叛我下

轮就背叛。这样的报复性决策其实目的是为了警告对手,让

对手趋于多选择合作。

10、人质困境:在一群人面对威胁或损失时,“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决定

是很难做出的,因为它意味着将付出惨重代价。这个困境便就叫做人质

困境。

现在用这个困境阐述一个不同的观点,确切地说,就是惩罚经常压倒回报而处于

上风。独裁者可以通过向大众提供物质乃至精神安慰保持局势稳定,不过,这个

做法可能需要付出高昂代价。建立在人质困境之上的压迫和恐吓可能是一种代价

小得多的替代选择。

11、养患,是打破人质困境一种有效的手段。

发出信号,用行动让对方知道背叛的下场。

作出约定,让彼此不至于踏入人质困境。

12、重复博弈(混个脸熟):每个参与人可以使自己在每个阶

段选择的策略依赖于其他参与人过去的行为。

13、惩罚机制:一报还一报。每一步重复

14、一次性博弈,相对没有未来的博弈,更容易遭到对方的背叛。

在这种没有未来的情况下,博弈双方会考虑利益最大化,而

不考虑彼此的合作关系。

15、人与人长期交往是避免短期冲突,走向协作的重要机制。

16、拥有报复力的一方更容易获得合作的机会,所以说在长期博

弈的环境下一旦产生负面的变动,必须在第一时间使用惩罚

机制扼杀这种方式。

17、生活中尽可能使自己处于重复博弈的环境中,重复博弈如果

把握好,更容易让合作双方都有一种很好的获利行为。

18、《旧约全书·申命记》:你眼不可顾惜,要以命偿命,以眼

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宏观经济学(曼昆)读书笔记

Ma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N.Gregory Mankiw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三个重要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模型 (1)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模型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举例:供求关系模型(比萨饼市场模型) Q d =D(P,Y) Q s =S(P,P m ) Q d =Q s (P :比萨饼的价格;Y :总收入;P m :原材料价格) 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有两个外生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 例如:总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比萨饼的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都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比萨饼的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因此,该模型说明了总收入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比萨饼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 (3)模型的建立:没有一个模型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一个模型仅仅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且一个适用于某种目的的假设对其它的目的可能是误导。 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而且要略去无关细节而集中于 必要的联系上。所有的模型都会许多简化的假设。 比如,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释奶酪的价格如何影响比萨饼的平均价格和销售 量,那么多种比萨饼价格也许就是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有三个比萨饼店的城镇的比萨饼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价格比只有一个比萨饼店的城镇低,那么上述模型的作用就很小了。 需求的移动 供给的移动 3.价格:伸缩性与黏性 4.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 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构成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 企业最优化行为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就是一个例子。家庭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P 2 P 1 Q 1 Q 2 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Q 2 Q 1 P 2 P 1

《图解博弈论从入门到精通》读书笔记

《图解博弈论从入门到精通》 读书笔记 博弈论,即对策论,属于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运筹学 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是人们思索现实世 界逻辑理论的严密化的数学表现形式。掌握博弈论的目的在于通 过一系列的策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实现最优化决策。 这本书不同于专业级的博弈论教材,没有专业化的数学模型,也没有高深难懂的理论阐述。相比专业级的博弈论教材,读懂此 书不需要具备深厚的数学知识储备。 本书分为十一章。 第一章:揭开博弈论的秘密 第一,博弈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揭露将会导致博弈双方资源 的配置情况发生变化,并最终改变博弈的结果。 第二,通过博弈论的学习,应当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 策略化思维,实现效益最大化,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第二章:囚徒博弈—学会选择 第一,从囚徒博弈的模式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单纯利己主 义者在人际交往中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且失败的可能性与重复 博弈的次数成正比。‚遵循规则和合作与成功的可能性成正比。在现实的世界中,应当摒弃单纯的利己主义者思维,做到不

仅利己也要利他、利社会。在遵循制度、规则、规矩的前提下合 作共享。 第二,学会利益捆绑,设计出利益困境或陷阱,实现与对方 利益的捆绑,合作共进。 第三,除去风险性因素,在利益抉择面前大部分人的惯性思 维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第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前提和动力,合作产生最大化利益。 第三章:智猪博弈——弱势获胜的窍门 第一,智猪博弈即搭便车现象。弱者的生存条件是: 对强者强力一击,给予其重创的能力; 与强者长久共存的能力; 市场间隙。 第二,大企业应当关注小企业的发展,监测其实力与威胁, 及时做出对策。 第三,小企业应当采取跟随策略,借势发展自己。个人也应 当学会借助良师益友等各方力量,乘风而上。 第四,团队工作必然出现小猪,小猪得意一时,得意不了一世。 第四章:猎鹿博弈—一个好汉三个帮 第一,要捕获小鹿,就必须合作。要实现合作共赢就必须意 识到 :

博弈论作业汇总

第1次作业 1、考虑一个工作申请的博弈。两个学生同时向两家企业申请工作,每家企业只有一个工作岗位。工作申请规则如下:每个学生只能向其中一家企业申请工作;如果一家企业只有一个学生申请,该学生获得工作;如果一家企业有两个学生申请,则每个学生获得工作的概率为1/2。现在假定每家企业的工资满足:W1/2

三年级课外书读书笔记

三年级课外书读书笔记 多利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才是能够加强自己写作能力的好方法。以下是精心为你的三年级课外书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怀特/着任溶溶/译,讲的是一只蜘蛛和一头小猪的故事。 小女孩弗恩养了一只落脚猪,取名为威尔伯,她十分喜爱它。 但后来威尔伯长大了,父母不同意再养时,它被卖到了霍默·朱克曼舅舅的谷仓里。在谷仓门口,也就是猪栏上的方有一只灰色大蜘蛛叫夏洛。在那里威尔伯和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一个可怕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天快冷了就意味着意威尔伯快要被杀掉,变成熏肉火腿,威尔伯知道后害怕的叫道“我不想死,我不想死!”这时娇小的夏洛对它说“我有办法让你不死,但你不许再哭!”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霍默·朱克曼舅舅决定不杀威尔伯,这样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读了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可贵、纯真而感人至深的友谊,也明白了真正的友谊至死不变。我想,我们应该向夏洛学习。她虽然是一只又小又卑微的蜘蛛,却能做出如此多令我们人类为之感叹的事,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上,要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凡事多为朋友着想。

圣母院里的钟次第地敲响,咚咚,咚咚……沉重地,凄婉地,好像在陈述着一个故事。 那是些浓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独眼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还有渊博却邪恶的克洛德副主教。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场仿佛给我投射了一个丑恶的影象。他的独眼,他的聋哑,他的驼背,他的巨大和丑陋都让我先入为主地把他当作了大反派。婴儿时,他是一个人人见了都想把他烧死的丑小鸭;青年时,他是一个表面风光但人人唾弃的“愚人王”。他的脸仿佛注定了他就是恶魔的化身。到后来,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灵魂。他对像使唤奴隶一样,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这是怎样的一种单纯?他对曾经对他有恩的爱斯梅拉达,用尽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汤蹈火,是怎样的一种如火一般刚烈的爱情?他受尽了人世间的歧视和欺凌,却又满足的,勤劳的当着他的敲钟人。如此美丽,如此可敬的人性难道在他那丑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吗? 相比而言,如果说伽西莫多的外表丑陋,那么克洛德的心灵便更加令人鄙视。一开始,良好的背景让我觉得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善良人——他收养了丑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但是当故事的情节愈演愈烈时,我读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不择手段地“爱”,让他卑鄙地,变态地劫持爱斯梅拉达,并且因“爱”成恨地要置她于死地。这是一种自私的,低微的,霸道的“爱”,充满了病态的“爱”,那不算是爱,只是伤害……

曼昆宏观经济学期末、考研复习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成为宏观,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国经济运行,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市场或家庭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滥觞于凯恩斯,至今已经和微观经济学分庭抗礼,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十分巨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开篇讨论宏观经济中各种数据,当然,在宏观经济学中数据始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指标监控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工具是决策者的宠儿。 第23章中,曼昆论述了一国收入的衡量。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来计算,而在一个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个收入对应一个支出,所以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在这里,无论微观还是宏观,基本上都逃不掉如下这幅图: 接下来,曼昆讨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众所周知,国家会统计每季度的GDP ,并在年末获得年度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深刻理解国民生产总值含义要抓住每一个词汇,这是宏观里非常重要的概念。与GDP 相似的还有如下几个收入概念: GNP GDP NNP GNP NI NNP PI NI =+=-=-=-本国国民民国外所得-外国国民本国所得 折旧 企业间接税+企业贴补 企业留存收益+其他所得 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 按照四部门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有如下GDP 构成:

GDP C I G NX =+++ 这里必须强调投资和我们平时所讲的投资是有区别的,这里投资主要是购买用于生产物品的物品,也就购买生产资料,包括机械、建筑等。 在第二十三章最后一节里,曼昆阐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概而言之,名义GDP 是以当年价格乘以生产数量而得到的数字;真实GDP 主要排除了价格的影响,以一个年份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乘以当年生产数量从而得到真实GDP ,主要反映生产数量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衡量一国的经济福利;GDP 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指标,GDP 100GDP GDP =?名义平减指数真实。需要指出, GDP 平减指数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这就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P 平减指数的变动: 100%GDP GDP GDP GDP -=?第二年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 当然,GDP 并不是完美的,在环境、收入分配等环节上是无法通过GDP 反映的。虽然如今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呼吁绿色GDP 或者GDP 重新改革,而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太多需要发展,经济水平还是偏下,在东部也许可以重新衡量GDP 统计,在中西部则还是弊大于利。GDP 衡量体系一旦变化,这些地区将面临更加不利发展的经济环境。这就好比教导三岁小孩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又真能做到如此?经济就像人生,经历波澜壮阔、起起伏伏之后才能把握住最美、最好的一幕,让一个还没有发展的经济区域妄谈环境、低碳必会引来因噎废食。 接着在二十四章里,曼昆谈论了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ze index )。这是一个非常有大众缘的指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媒体CPI 的确是一个抢眼的词汇。首先,曼昆介绍了消费物价指数含义和计算方法。所谓的消费物价指数,是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总价格。根据各种商品在消费者消费中重要程度高低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当年总支出。再确定某一个基期价格,利用下面公式: 消费者物价指数=(当期总物价/基期总物价)×100 然后通过计算相邻年份或月份CPI 的变动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就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的比率。当然,消费者物价指数有其固有的弱点。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不了消费偏向导致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一揽子商品必须适时而变。消费者物价指数无法反映新产品和质量的变动。 如消费者物价指数,GDP 平减指数也是反映通货膨胀一个指数,而且这两个指数可以相互配合来确定当年物价变动状况。而两者又存在一些差别。从对象上看,GDP 平减指数反映的是所有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而CPI 仅仅是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这就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时非产油国的CPI 与GDP 平减指数有较大的背离。从统计结构来看,CPI 主要是固定的一篮子商品,而GDP 平减指数主要是根据当年生产情况来确定。 在第二部分,曼昆讨论了美元价格比较和真实、名义利率。因为经济运行中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20年前的人民币肯定不是今天的人民币,这就需用一定换算公式来进行比较:当今的货币数量=T 年前的货币数量×(T 年前的物价水平/当今的物价水平)。而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总体上讲,这一篇介绍了两种最基本的数字,一个是反映生产水平的GDP ,一个是反映物价水平的CPI ,这也是构成宏观经济运行检测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 第九篇中介绍了长期中经济真实情况。在第二十五章里,作者论述了GDP 增长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一个经济体按照a%的速度增长,那么在(70/a )年份时就可以实现翻番。国与国之间经济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增长率起到很大的作用。生产率是决定增长率非常重要

《博弈与社会》读后感

《博弈与社会》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博弈与社会》读后感 原创:何徐任 《博弈与社会》这本书是大二时教授《经济学原理》的老师推荐的,老师曾无数次在课堂上提起过“博弈论”这个概念,对于这个概念我的初步认识是:博弈论的全称是“非合作博弈理论”——这是我从百度百科中得到的。“非合作博弈理论”?!在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时,不自觉的在心里默念了好多遍,说实话,心里充满了不解——难道博弈论是在讨论如何不合作吗?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始看起了《博弈与社会》这本书,从书中寻求解释。 该书开篇便向我们抛出了两个问题——协调问题与合作问题。 张维迎说:“人是群居动物,群体人

具有社会属性”。这个不难理解,毕竟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从来都不是具有“个体优势”的生物,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选择聚集在一起——生活在“社会”中而不是“孤岛”里,这也让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法“独善其身”。简单地说,即你的“所思所想”不仅仅取决于自己还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你的“所作所为”不仅影响自己还有他人——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意味着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将不得不与其他人频繁打交道,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彼此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而如何解决合作与协调问题,是这个社会运行的基础——决定了这个社会能否顺畅的运行。 该书在开始探讨博弈论前向我们抛出这两个问题,用意十分明显——能否深刻的认识协调与合作问题,是我们掌握后续博弈论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特定的博弈论是以特定的社会作为载体的——也就是说关于

博弈论的一切讨论都是以一个特定的社会为背景展开的。因此,在揭开博弈论的神秘面纱前,搞懂这个特定的社会是如何运行的将是必要的,这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接受后续的博弈理论。可以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对一个博弈论领域的小白是十分友好的,很适合初学者阅读。 当然仅仅讨论载体是远远不够。载体——特定的社会、主体——博弈的双方、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博弈知识,这是博弈论的三大构成部分,它们一起组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 书中把博弈论主体定义为:理性人——有限理性的人。 所谓理性人,就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用张维迎的话说,便是“可以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做出最好的选择”。虽然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完全理性的人——理性人是不现实的。然而理性人假设的存在却是有一定道理的:张维迎的解释是“人都是趋

博弈论作业

博弈论作业

博弈论作业 一、 下面的得益矩阵表示博弈方之间的一个静态博弈。该博弈有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博弈的结果是什么? 博弈方 2 L C R 博 弈 T 方 M 1 B 答:此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1、ML 得益(3,4) 2、TR 得益(4,2) 二、 求出下图中得益矩阵所表示的博弈中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与得益。 博弈方 2 L R 博弈 T 方 B 1 答:(一)求混合策略均衡 1、博弈方1的概率P 则对博弈方2而言,有 1×P +2(1-P )=2×P +0(1-P ) 2-P =2P P =2/3 当P ﹤2/3,2-P ﹥2P ,则q ﹡=1是最合适的策略,即选择L 。 当P =2/3,2-P =2P ,则q ﹡∈(0,1)是最适合反应。 当P ﹥2/3,2-P ﹤2P ,则q ﹡=0是最适合策略,即选择R 。 2、给定博弈方2的概率q 则对博弈方1而言,有 2×q +0(1-q )=1×q +3(1-q ) 2q =3-2q q =3/4 当q ﹤3/4,2q ﹤3-2q ,则P ﹡=0是最合适的策略,即选择B 。 当q =3/4,2q =3-2q ,则P ﹡∈(0,1)是最适合反应。

当q﹥3/4,2q﹥3-2q,则P﹡=1是最适合策略,即选择T。 所以: 混合策略的均衡点为(2/3,3/4)。 (二)得益: ∪1=2×P×q+0×P×(1-q)+1×(1-P)×q +3(1-P)(1-q) =2×2/3×3/4+1×1/3×3/4+3×1/3×1/4 =3/2 ∪2=1×P×q+2×P×(1-q)+2×(1-P)×q +0(1-P)(1-q) =1×2/3×3/4+2×2/3×1/4+2×1/3×3/4 =4/3 三、设一四阶段两博弈方之间的动态博弈如下图所示。试找出全部子博弈, 求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策略组合和博弈的结果。 答:依据逆推归纳法得出:此博弈均衡为b,得益(5,3); 路径为b, d, e, h。 四、两次重复下面的得益矩阵表示的静态博弈。设计一个处罚策略。 博弈方 2 L R S 博 弈 T 方 M 1 B

关于语文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

关于语文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你的科学只是的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记忆是灵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要使学生的只是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

的了解。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复习时要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观察是思考和记忆知识之母。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作者:————————————————————————————————日期: ?

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成为宏观,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国经济运行,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市场或家庭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滥觞于凯恩斯,至今已经和微观经济学分庭抗礼,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十分巨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开篇讨论宏观经济中各种数据,当然,在宏观经济学中数据始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指标监控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工具是决策者的宠儿。 第二十三章中,曼昆论述了一国收入的衡量。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来计算,而在一个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个收入对应一个支出,所以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在这里,无论微观还是宏观,基本上都逃不掉如下这幅图: 接下来,曼昆讨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众所周知,国家会统计每季度的GD P,并在年末获得年度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深刻理解国民生产总值含义要抓住每一个词汇,这是宏观里非常重要的概念。与GD P相似的还有如下几个收入概念: 物品 与劳 生产资料 物品和物品和劳动、生产投 工资、支出 投入与产出流向 收入 收入

GNP GDP NNP GNP NI NNP PI NI =+=-=-=-本国国民民国外所得-外国国民本国所得 折旧 企业间接税+企业贴补 企业留存收益+其他所得 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 按照四部门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有如下GDP 构成: GDP C I G NX =+++ 这里必须强调投资和我们平时所讲的投资是有区别的,这里投资主要是购买用于生产物品的物品,也就购买生产资料,包括机械、建筑等。 在第二十三章最后一节里,曼昆阐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概而言之,名义G DP是以当年价格乘以生产数量而得到的数字;真实GDP 主要排除了价格的影响,以一个年份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乘以当年生产数量从而得到真实GD P,主要反映生产数量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衡量一国的经济福利;G DP 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指标,GDP 100GDP GDP =?名义平减指数真实。需要指出, GDP 平减指数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这就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 P平减指数的变动: 100%GDP GDP GDP GDP -=?第二年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 当然,GDP 并不是完美的,在环境、收入分配等环节上是无法通过GDP 反映的。虽然如今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呼吁绿色GDP 或者G DP 重新改革,而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太多需要发展,经济水平还是偏下,在东部也许可以重新衡量GDP 统计,在中西部则还是弊大于利。GDP 衡量体系一旦变化,这些地区将面临更加不利发展的经济环境。这就好比教导三岁小孩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又真能做到如此?经济就像人生,经历波澜壮阔、起起伏伏之后才能把握住最美、最好的一幕,让一个还没有发展的经济区域妄谈环境、低碳必会引来因噎废食。 接着在二十四章里,曼昆谈论了消费物价指数(con sume r prize index )。这是一个非常有大众缘的指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媒体CPI 的确是一个抢眼的词汇。首先,曼昆介绍了消费物价指数含义和计算方法。所谓的消费物价指数,是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总价格。根据各种商品在消费者消费中重要程度高低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当年总支出。再确定某一个基期价格,利用下面公式: 消费者物价指数=(当期总物价/基期总物价)×100 然后通过计算相邻年份或月份CPI的变动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就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的比率。当然,消费者物价指数有其固有的弱点。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不了消费偏向导致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一揽子商品必须适时而变。消费者物价指数无法反映新产品和质量的变动。 如消费者物价指数,GD P平减指数也是反映通货膨胀一个指数,而且这两个指数可以相互配合来确定当年物价变动状况。而两者又存在一些差别。从对象上看,GDP 平减指数反映的是所有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而CPI 仅仅是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这就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时非产油国的CPI 与GDP 平减指数有较大的

进化博弈论读书心得

进化博弈论读书报告 汪波 1973年,梅拉德·史密斯和普瑞斯将博弈论的思想引入到生物演化的分析中,二人提出了进化稳定策略(ESS ),随着1978年, Taylor 和Jonker 发现了进化稳定策略和复制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标志着进化博弈理论的诞生,因为与复制动力学之间的关系,进化稳定策略也因此成为进化博弈理论最经典的概念。1982年,梅拉德·史密斯出版了《演化与博弈论》,该书揭示动物群体的行为变化的动力学机制,也因此书他被称为进化博弈论之父,1995年,Weibull 著作了《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2009年初,Sandholm 出版了《Population Game and Evolutionary Dynamics 》专著,这篇读书报告是在看了这三本著作的很少的一部分内容之下,理解其中一些浅显的内容后完成的。 一、进化稳定策略最初的模型 进化博弈理论是将博弈论引入到生物学背景下产生的,当生物的特定表现型的适应度依赖于群体中的频率分布时,进化博弈论就是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生物演化的问题的一种方法,古典博弈中,参与者根据自利的原则表现出理性行为,但在生物进化的背景下是不合适的,由此,理性原则被群体的动态性和稳定性取代,而自利原则则被达尔文的适应度所取代。在一些重要的假设下,将会得到博弈的一个新形式解:进化稳定策略。它是这样一个策略,如果整个群体的每个成员都采取这个策略,那么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存在一个具有突变特征的策略能够侵犯这个种群。 最初的简化的模型由梅拉德·史密斯和普瑞斯给出,他和普瑞斯也给出了进化稳定策略的数学式的描述定义,这一模型的本质特征是假设该群体有无限大的规模,繁衍以无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竞争只在两个不存在任何差异的对手间展开即是成对的竞争。生物学中价值是指两个动物为了争夺资源而增加的或者减少的达尔文适应度。故我们用适应度作为最后个体的收益的衡量,假想在这个无限的种群中,有两个策略I 、J ,每一个成员都采取这两个策略之一,且策略的选择是随机的,在有竞争前个体的初始适应度为0w ,再假设整个群体中选择I 的概率为p ,()w I 、()w J 分别表示选择相应策略带来的适应度,而(,)E I J 表示个体选择策略I 而对手选择J 时的收益,其他(,)E I I 等表示类同的意义。 若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竞争当中,则有 0()=+(1-p )(,)(,)w I w E I I p E I J + (1-1) 0 ()=+(1-p )(,)(,)w J w E J I p E J J + (1-2) 稳定的策略具有下列性质:整个种群中几乎所有的个体都采取了这个策略,且这些个体的 适应度必将高于竞争对手或者可能出现的突变异种的适应度,否则竞争对手或者产生的突变 异种会侵害整个种群,以致种群的削弱或者毁灭等,这时此策略便不可能是稳定的策略。若 I 是进化稳定策略,则()()w I w J >,且1p ,所以当I J ≠,有 (,)(,)E I I E J I > (1-3) 当(,)(,)E I I E J I =时有 (,)(,)E I J E J J > (1-4) 满足上述条件(1-3)、(1-4)的策略就称为进化稳定策略,而上述的两个条件1-3、1-4也被认为是判别E SS 的标准条件。 上述的策略是在纯策略情形下考虑的,当策略I 是从一个可能策略集合中随机的选择而

博弈论基础作业及答案

博弈论基础作业及答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博弈论基础作业 一、名词解释 纳什均衡占优战略均衡纯战略混合战略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共同知识 见PPT 二、问答题 1.举出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的现实例子并进行分析。 囚徒困境的例子:军备竞赛;中小学生减负;几个大企业之间的争相杀价等等; 以中小学生减负为例: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给定其他学校对学生进行减负,一个学校最好不减负,因为这样做,可以带来比其他学校更高的升学率。给定其他学校不减负,这个学校的最佳应对也是不减负。否则自己的升学率就比其他学校低。因此,不论其他学校如何选择,这个学校的最佳选择都是不减负。每个学校都这样想,所以每个学校的最佳选择都是不减负,因此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 请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其他例子。 智猪博弈的例子:大企业开发新产品;小企业模仿;股市中,大户搜集分析信息,散户跟随大户的操作策略 以股市为例:给定散户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大户的最佳选择是跟随。而给定散户跟随,大户的最佳选择是自己搜集资料进行分析。但是不论大户是选择分析还是跟随,散户的最佳选择都是跟随。因此如果大户和散户是聪明的,并且大户知道散户也是聪明的,那么大户就会预见到散户会跟随,而给定散户跟随,大户只有自己分析。 请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其他例子。 2.请用博弈论来说明“破釜沉舟”和“穷寇勿追”的道理。 破釜沉舟是一个承诺行动。目的是要断绝自己的退路,让自己无路可退,让自己决一死战变得可以置信。也就是说与敌人对决时,只有决一死战,这样才可以取得胜利。否则,如果不破釜沉舟,那么遇到困难时,就很有可能退却,也就无法取得胜利。穷寇勿追就是要给对方一个退路,由于有退路,对方就不会殊死抵抗。否则,对方退无可退,只有坚决抵抗一条路,因而必然决一死战。自己也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课外书读后感作文

课外书读后感作文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课外书读后感作文(一)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讲的是一所小学和在那里上学的一个女孩子的真实故事,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 故事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淘气的小女孩,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一个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因为碰到了一位赏识她的校长。结果,这位“有问题”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以后,把自己在小时候的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 在老师的眼里“小豆豆”是个顽皮、很难管教的孩子,在课堂上她多次吵嚷着跑到窗边去看自己的偶像“宣传艺人”,她还许多次掀起课桌的盖子……,由于她不守课堂纪律而被老师“罚站”走廊,最后被退学。所以,从表面上看她不是个好学生。但当她走进了“巴学园”一个有很多大树和电车教室的学校;她的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不仅学会了遵守纪律而且学会了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因为小林先生认为:“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也有来自成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尽早期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精心呵护,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小林先生热爱大自然,他希望孩子们尽可能地保持自然的性格。所以他能静静地倾听“小豆豆”四个小时的说话,给小豆豆充分的表达时

间;他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来激发一个残疾孩子的自信。正是在他的这种教育理念中,小豆豆逐渐的发生了变化。 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虽然还没有达到书中所描写的那种境界,可幸运的是我们正在改变着长久以来,呆板,公式般的教学,正在向人性化、自然化的趋势发展。我们应该用爱心与信任给我们身边的“小豆豆”们贴上永远撕不坏的好孩子的标签,使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课外书读后感作文(二) 一个星期天,我来到图书馆,一本名叫《潜水钟与蝴蝶》的书吸引了我,使我忍不住看了起来。 我读到后来才发现,潜水中并不是真的潜水钟。蝴蝶也不是真的蝴蝶,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突发闭锁综合症的人对自由地向往。我读到这里,伤心的哭了。我觉得作者很可怜。 “我的肉体沉重如潜水钟,但内心渴望像蝴蝶斑自由飞翔。除了我的眼睛外,还有两样东西没有瘫痪:我得想象,以及我的记忆,只有我的想象和我的记忆,才能令我摆脱潜水中的束搏。”这段话深深的感动了我。“是呀,谁会不向往自由。” 我喜欢看这本书,它使我终身受益。 在一个星期天,我来到图书馆,一本名叫《潜水钟与蝴蝶》的书吸引了我,使我忍不住看了起来。 我读到后来才发现,潜水中并不是真的潜水钟。蝴蝶也不是真的蝴蝶,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突发闭锁综合症的人对自由地向往。我读到这里,伤心的哭了。我觉得作者很可怜。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 博弈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前沿领域,是信息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引发了第三次经济学革命,博弈论作为分析和解决冲突与合作问题的工具,在管理科学、国际政治、生态学及工业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保罗·萨缪尔森就曾经说过:“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博弈论 :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博弈论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博弈的思想既然来自现实生活,它就可以高度抽象化地用数学工具来表述,也可以用日常事例来说明,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同样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孙膑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通过运行策略来帮助田忌赢得赛马。 博弈时时存在,它就在你的身边。本书就是试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及运用,并且寻求用种智慧来指导生活决策的方法。 在李凌、王翔的《论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中,作者从博弈论的起源谈起,回顾了博弈论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上所取得的成就,把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同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合作、模仿、创新、拍卖、战争和群居等实例表明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 又是如何使得博弈达到均衡的。最后,围绕演进博弈论的基础理论与实例案例来分析对传统博弈论的冲击,及其使博弈论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深度。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中的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和演进博弈论的简述和分析: 一、囚徒困境—合作还是不合作 在这个模型中,合作还是不合作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释,纳什均衡解就是都选择坦白,也就是跟对方囚徒不合作,但这个解对两个囚徒来说并不是帕累托最优解,囚徒困境反映了集体理性和个人理性的矛盾。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如果让使用资源者自愿承担费用,则会由于搭便车现象的出现,而无法实现共同提供公共物品的目标,所以需要政府通过纳税的方式来提供,以实现帕累托最优,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囚徒困境有限次重复博弈中,当一次性违约的收益大于失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时, 企业就存在偏离合同规

博弈论基础作业及答案

博弈论基础作业 一、名词解释 纳什均衡占优战略均衡纯战略混合战略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共同知识 见PPT 二、问答题 1.举出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的现实例子并进行分析。 囚徒困境的例子:军备竞赛;中小学生减负;几个大企业之间的争相杀价等等; 以中小学生减负为例: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给定其他学校对学生进行减负,一个学校最好不减负,因为这样做,可以带来比其他学校更高的升学率。给定其他学校不减负,这个学校的最佳应对也是不减负。否则自己的升学率就比其他学校低。因此,不论其他学校如何选择,这个学校的最佳选择都是不减负。每个学校都这样想,所以每个学校的最佳选择都是不减负,因此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 请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其他例子。 智猪博弈的例子:大企业开发新产品;小企业模仿;股市中,大户搜集分析信息,散户跟随大户的操作策略 以股市为例:给定散户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大户的最佳选择是跟随。而给定散户跟随,大户的最佳选择是自己搜集资料进行分析。但是不论大户是选择分析还是跟随,散户的最佳选择都是跟随。因此如果大户和散户是聪明的,并且大户知道散户也是聪明的,那么大户就会预见到散户会跟随,而给定散户跟随,大户只有自己分析。 请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其他例子。 2.请用博弈论来说明“破釜沉舟”和“穷寇勿追”的道理。 破釜沉舟是一个承诺行动。目的是要断绝自己的退路,让自己无路可退,让自己决一死战变得可以置信。也就是说与敌人对决时,只有决一死战,这样才可以取得胜利。否则,如果不破釜沉舟,那么遇到困难时,就很有可能退却,也就无法取得胜利。穷寇勿追就是要给对方一个退路,由于有退路,对方就不会殊死抵抗。否则,对方退无可退,只有坚决抵抗一条路,因而必然决一死战。自己也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课外阅读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不仅学生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接下来是橙子为您整理的课外阅读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外阅读读书笔记1 今天我读了一则寓言故事,名叫《螳螂捕蝉》,它使我深受感触。 记得前几天,有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男孩到一位老奶奶开的小店买东西。他见老奶奶正在看电视,就悄悄地把两根香肠和一包零食放入口袋。他正沾沾自喜:这个老奶奶真笨,连偷东西都看不见!可他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全被我看在了眼里,我将这件事悄悄地告诉了老奶奶,老奶奶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看来,那个男孩就是“螳螂”,他只想着“捕蝉”,却没想过防备可能会出现的“黄雀”。 这件事让我对“螳螂捕蝉”有了更深的体会,教育了我们不要只专注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 课外阅读读书笔记2 《木偶奇遇记》讲述老人泽皮德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获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但小木偶调皮、捣蛋、贪玩。从而引出了一系列的冒险故事,讲述了一个木偶人由坏变好的传奇经历。 看完这本小说,我不禁有点惭愧。因为皮诺曹的坏毛病我也有一点:我也贪玩,上课有时会开小差,还对爸妈撒过谎,有时还有点自

私、任性。从皮诺曹的故事中,我懂得了知错能改是多么的重要。从书中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善良。我也要学它,做个诚实、善良的好孩子。 课外阅读读书笔记3 这几天,我读完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这一本书。这一本书中的故事也都非常的有特性:有的很感人;有的很有趣;有的有警告的力量。并且每个故事还十分的都很吸引人。让我看了第一遍还想看第二遍、第三遍。在这一本中,我最喜欢的一篇还是第六篇“贝多芬”。 这一篇主要讲了贝多芬从小到大经历的一些事情。贝多芬一生的遭遇,是十分悲惨的,他的一生非常贫困,受到病魔的困扰,直至失去了听觉。虽然他遭遇到了许多折磨但最终还是克服了这些不幸,并且为人类创造了富丽堂皇的艺术。 看了这一篇,我深深的受到了贝多芬的感到,尽管贝多芬的生活的道路是非常的坎坷,可是他不畏艰难困苦还是征服了重重的困难,最后,他终于成功了。 我也非常喜欢也非常佩服贝多芬。我佩服他是因为他有不畏艰难,不怕困难的勇气。在我们的身边,也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像贝多芬一样,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这本书,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识。 课外阅读读书笔记4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书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

经济学名著读后感

经济学名著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经济学名著读后感(一)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已经在课上学习了一些有关“实证”的知识。实证经济学就是探讨是“什么的经济学”。与之相对应的是规范经济学,也就是探讨“应该是什么的经济学”。读完这片文章之后,我对实证经济学有了一些更加具体的理解。粗略地划分,这片文章主要讲了两个方面地内容。 首先,有关实证经济学。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应该是一门客观地科学。这有些像一些自然科学,譬如化学,要研究的就是物质是由什么化学成分组成的。目的就是将物质的实际组成原原本本的揭示给大家。而实证经济学毕竟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现象是独立于研究者的价值观的。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研究者有时会不经意地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带入到结论当中,这就造成了“实证”与“规范”的混淆。经济学就是这样。而当结论发表之后,人们在判定这一结论时,也会带著自己的价值尺度,从而造成争议。而我们一般所进行的经济学研究都应该是“实证”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能够预测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影响的概括体系,而这也是经济学的科学性的要求所在。“实证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发展出一种‘理论’或‘假说’,它能够对尚未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有意义的预测。”(当然经济学的“预测“不只是对于尚未发生的事件,对已

经发生但还未被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进行预测)而理论是一种实证性假说体系,它的判断标准就是实际证据。这样就是下一个方面的内容:假说。 第二,有关假说。上面提到,实证性假说体系就是理论。所以要发展出理论,就是要在现实世界重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取其抽象本质的东西。而对于社会科学,没有一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也就是我们所研究的东西并不包括世界上所有的经济现象。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些已知的经济现象提出一些假说用以推测。而判断这种假说是否合理的标准就是要检验假说的预测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但社会科学无像自然科学那样提供那种可以给人强烈的可信任感的受控实验,而只能从偶然的“实验”(也就是现实发生的没有被控制的)中进行检验。可是这并不阻碍这也是种检验,且检验结果更加使人印象深刻。在这里人们容易产生的误解是认为假说中假设(假说中有含义和假设)的正确与否是判断假说是否成立的标准。这是错误的。例如书上关于台球手的例子,虽然台球手并不会进行如此复杂的线路选择,但这并不妨碍他打出我们按照他可以进行线路选择的假设而得出的预测。一种假说的假设的真实与否不能影响假说在现实事例中的应用。就如文章中关于重力加速度的例子。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在实际情况与假设有很大出入的情况下,一种假说不能适用。判断假说是否属于这种情况的标准有两个:1,替代理论的精确程度;2,更高精确度所带来的成本(个人认为第二条更适用于社会科学,因为自然科学总是竭尽所能找到最真实的)结论是只要假说合理,无论假设是否符合现实,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博弈论的读书笔记 【篇一: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读书笔 博弈论 :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 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具有斗 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 化策略。 博弈论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博弈 的思想既然来自现实生活,它就可以高度抽象化地用数学工具来表述,也可以用日常事例来说明,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没有高深的数 学知识,我们同样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孙膑 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通过运行策略来帮助田忌赢 得赛马。 博弈时时存在,它就在你的身边。本书就是试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 见的例子,来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及运用,并且寻求用种智慧来 指导生活决策的方法。 在李凌、王翔的《论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中,作者从博弈论的起 源谈起,回顾了博弈论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上所取得的成就,把博弈 论中的经典案例同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合作、 模仿、创新、拍卖、战争和群居等实例表明博弈论中的策略思维是 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 又是如何使得博弈达到均衡的。最后,围 绕演进博弈论的基础理论与实例案例来分析对传统博弈论的冲击, 及其使博弈论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深度。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中的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和演进博弈论的简述和分析: 一、囚徒困境—合作还是不合作 ! 在这个模型中,合作还是不合作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释,纳什均衡解就是都选择坦白,也就是跟对方囚徒不合作,但这个解对两个囚徒来说并不是帕累托最优解,囚徒困境反映了集体理性和个人理性的矛盾。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如果让使用资源者自愿承担费用,则会由于搭便车现象的出现,而无法实现共同提供公共物品的目标,所以需要政府通过纳税的方式来提供,以实现帕累托最优,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囚徒困境有限次重复博弈中,当一次性违约的收益大于失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时, 企业就存在偏离合同规 定行事的激励,这种内生的激励表明,“损人利己”也是行为人的理性选择。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如果企业之间致力于长期合作, 就应当设法改变合作机制, 降低合作企业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除了健全社会诚信体系之外, 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提高失信成本。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的局中人可能受各种外部环境因素或者市场地位的影响,并非是完全理性的,所以在合作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订立合作契约,将这种风险最小化,从现实经济利益的角度提高失信成本,使失约威胁实现真正的可置信。 二、智猪博弈—创新还是模仿 在智猪博弈中,在理性人的假设下,大猪和小猪的支付矩阵决定了大猪选择按,小猪选择等待。类似的,在股票市场中,大户是大猪, 他们进行技术分析, 收集信息、预测股价走势, 所付出的成本高,而相应得到的收益也比较高,而大量散户就是小猪, 他们几乎不花成本去进行技术分析, 而是跟着大户的投资策略进行股票买卖, 这就是股票市场上著名的“散户跟大户”现象。在股份公司中, 大股东是大猪, 他们收集信息、监督经理, 拥有决定经理任免的投票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