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七年级生物知识点下册生物是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初中生物知识点则是学生们初步了解生命科学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下册则是初中生物学习的重要教材,本文将为读者整理和总结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下册中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学生们首先要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包括质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其中细胞核的功能是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此外,还要学习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以及有性和无性生殖的区别等内容。
第二章:组织器官组织器官则是细胞组成的高级结构,它们共同协作以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学生们要学会区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如骨骼肌、肝脏、心脏和肺等。
同时,还要了解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与相互配合的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遗传与变异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学习生物的重要内容。
学生们首先要了解遗传基因的传递原理,同时,还需要了解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等内容。
第四章: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则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学生们需要了解不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生们要学会识别不同的生态环境因素,如气候、水域、土地类型等等,同时,还要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捕食与共生等生态原理。
第五章:人类与生物技术人类与生物技术则是生物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它们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未来。
学生们需要了解不同的生物技术如基因编辑、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同时还要了解生物科技发展的潜在危险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内容。
总之,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下册则是初步了解生物学的基础。
学习这些知识点需要科学的方法和耐心,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必备12篇)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第1篇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肺: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即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
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喉是发声器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左肺两叶、右肺三叶(左二右三)。
(2)结构:由大量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进行气体交换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为16--18次/分钟。
测量胸围差:(1)测量部位:两肩胛骨的下角(2)计算:胸围差=尽力吸气时的最大胸围长度-尽力呼气时的最小胸围长度(3)要求: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肺活量: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P45-46(胸骨、肋骨、胸椎围成胸廓,膈肌、肋间肌合称呼吸肌) 记忆指导:①以人体站立状态分析,吸气时气体是从上往下↓的,呼气时气体是从下往上↑的。
②膈顶运动方向与气体运动方向相同。
③肌肉收缩主动用力,肌肉舒张被动不用力。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P47(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①肺泡很多。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很薄,都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④毛细血管很细,血流速度慢。
(3)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第2篇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尿的形成与排出1)排泄的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分章节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XXX,提出了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2、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黑猩猩。
3、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属于观点。
4、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化石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
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XXX少女。
1929年,XXX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他们大约生活在距今50万∽20万年前。
5、促进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环境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
6、促使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身体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
7、人类起源于发展示意表:森林古猿地面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从事劳动大脑发达语言文字人类社会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是:运动方式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体系的结构和功能(P9侧面和正面表示图):产生和分泌雄性激素阴囊:保护(1)内生殖器附睾:储存和输送(3)外生殖器输精管:输送:排精、排尿(2)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9侧面和正面示意图)卵巢:发生卵细胞和渗出雌性激素(1)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2)外生殖器:即外阴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3、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小,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成熟的卵细胞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4、一个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的形成。
受精(1)概念: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场所:输卵管5、怀孕(1)概念:与卵子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高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 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 1200多万年前,广泛分布于亚、非、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现代类人猿与森林古猿都适于树栖生活,古人类与人类在地面上生活。
2、四种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
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3、从猿到人进化的原因:自然环境的变化。
4、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是古人类化石。
二、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 WL ,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密里,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3、生殖过程:输卵管一,细胞分裂 「 精子和卵细胞Q 十受精卵处上胚泡 in 口段隹一胎儿工“舞儿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卵黄;为胎儿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胎儿在8周左右出现人形,40周发育成熟,共266天。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的 过程叫做分娩。
三、青春期1、一般来说,男孩进入青春期比女孩晚两年。
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心、肺 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发育 并出现第二性征。
男孩出现 遗精,女孩会来 月经。
(4)青春期禁止吸烟、喝酒。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六类营养物质。
1、糖类、蛋白质、脂肪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 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 身体的 重要原料。
也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 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
2、无机盐和维生素4、“第七类营养素”是 膳食纤维(人体无法消化,但其能促进胃肠蠕动。
)二、消化和吸收1、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 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人体内三大重要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4、水约占体重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5、维生素是不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很小,但不能缺乏,否则影响生长甚至患病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流向: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
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心脏处汇合。
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1900年,奥地利的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即血液分A、B、AB、O四型。
2、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P76表)。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发生生命危险﹥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3、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房室瓣左心室右心房肺动脉肺静脉动脉瓣心脏的结构心壁四个腔瓣膜防止血液倒流左心房右心室上下腔静脉主动脉由心肌构成——(四)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肺静脉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 房连静脉室连动 静房室动不倒流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遗: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2、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P73图4-43):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复习知识总结细胞与生命-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
- 细胞的种类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复杂。
- 细胞的功能有营养摄取、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等。
- 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和生长的基础,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 细胞的特殊功能有神经细胞传递信号、肌肉细胞收缩等。
动物和植物的生活- 动物根据食物来源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 动物根据栖息地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 动物的呼吸方式有肺呼吸、鳃呼吸和皮肤呼吸。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的有机物质。
-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生物的分类- 生物根据营养方式分为光合生物和化学合成生物。
- 生物根据细胞结构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 生物根据进化关系分为五界:动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原生界和古生界。
- 生物根据形态特征分为动物门、植物门和原生门等。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特征和性状。
-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具有双螺旋结构。
- 基因是DNA上的特定序列,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 进化是生物种群逐渐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 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和生物胚胎发育等。
生物的健康与环境- 生物的健康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污染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健康。
- 生物的健康受到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
-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的一些复知识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1、19世纪英国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有: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营树栖生活。
与人类在三个方面有区别:运动方式、制造和使用工具、脑发育程度。
森林古猿由于环境改变,森林大量消失,下地生活的一支进化成人类300万年前的露西骨骼化石可证明此时的古人类可以进行直立行走,175万前的石器化石可以证明此时的古人类可以制作和使用工具。
2、(1)男性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主要的性器官是【2】卵巢,功能是产生【3】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精子与卵细胞在[5]输卵管结合形成【4】受精卵(一个卵细胞只接受一个精子),在输卵管中,受精卵开始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经过输卵管缓慢移动到【6】子宫中,最终植入【1】子宫内膜,这是怀孕的开始。
胚泡继续在子宫内发育成胚胎,胚胎发育约8周左右(2个月)后才呈现人的形态即胎儿,胚胎发育约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7】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受精的部位是【5】输卵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6】子宫(3)胎儿生活在[6]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
(4)“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的方法,在体外完成受精并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母体子宫,完成胚胎发育。
人生殖过程中一些现象排序:受精、怀孕、分娩。
3、进入青春期后,形态方面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另外,神经系统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但脑容量增加不多。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月经形成与【2】卵巢和【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女孩发育比男孩早两年。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命的奥秘1. 生命的定义及特征2.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及功能3. 分子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分子的种类与特征4. 生物界的分类,分类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生命的起源1. 太阳系和地球的形成2. 生命起源的可能途径3. 生命起源的条件和时期4. 生命起源的地点和时间第三章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2. 动植物的分类及特征3. 动植物的生活适应性及其表现形式4. 区域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其意义第四章环境与生物的关系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 环境与生物的适应性和互惠关系4. 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暖血动物的内部环境1. 动物内部环境的形成和调节2. 暖血动物的体温调节及其特点3. 暖血动物的消化系统及其特点4. 暖血动物的呼吸系统及其特点第六章冷血动物的内部环境1. 冷血动物的生活特点及其分类2. 冷血动物的体温调节及其特点3. 冷血动物的消化系统及其特点4. 冷血动物的呼吸系统及其特点第七章植物的营养与生长1. 植物的器官和组织结构2. 植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吸收方式3. 植物的生长方式和周期4.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和调节原理第八章细菌的世界1. 细菌的形态和分类2. 细菌的结构和功能3. 细菌的繁殖和生存方式4. 细菌的应用和危害以上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总结,对于学习该教材的同学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学习和掌握。
同时,在学习中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操作,从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
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生殖器: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外生殖器: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生殖器:卵巢: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
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
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
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教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生物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研究的是生物体及其生命活动,探究生命的本质及其演化规律,是我们了解自然和生命、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的重要学科。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是学习生物知识的重中之重。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人教生物七年级下册的生物知识点。
第一章生命离不开物质基础生物体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构成的,而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四种大类。
其中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质,是生物体的首要能源;脂质不仅是生物体重要的储能物质,同时也是细胞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则是生物体中构成细胞和组织的最主要成分之一,承担着多种生物学功能;核酸则是组成生命物质的基础,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分子。
第二章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其中真核细胞还可进一步分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细胞的主要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
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及其分子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作用,完成各种生物学功能。
第三章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有多种不同的营养方式,包括自养、异养、寄生和捕食等。
自养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行合成有机物质,获取养分的方式;异养是指动物通过摄食、吸食、滤食、化食等手段从外部摄取有机物质;寄生则是指生物在寄主体内寄生并从中摄取自己所需的养分;捕食则是指动物通过吃其他动植物获得营养。
第四章遗传基础遗传学是关注遗传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也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单位,它们携带着生物个体遗传信息的基础,控制着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殖种群的演化。
基因遗传方式主要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常常表现于形态和性状的显著变化。
遗传物质DNA则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遗传物质,通过遗传复制和遗传变异作用维持着生物个体的遗传稳定性。
第五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环境及其变化规律、交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2019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这篇关于2019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是查字典生物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查字典生物网编辑以备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