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章第一节油脂
- 格式:pptx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43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油脂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皂化反应和氢化反应。
1.通过油和脂的宏观状态,结合油和脂的结构区别,从微观化学键的角度认识油和脂区别的本质原因。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通过油脂的皂化和氢化反应,认识油脂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感受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3.通过油脂的结构特点,依据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模型,分析和预测油脂的化学性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一、油脂的组成与结构1.组成(1)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2)组成元素:C、H、O。
2.结构油脂的结构可表示为。
3.分类4.常见的高级脂肪酸【判一判】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油脂属于酯类,对应的醇不一定是丙三醇 ( × )提示:油脂是酯类的一种,特点为对应的酸和醇分别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
②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 √ )提示:天然油脂大多为混合物。
③同种简单甘油酯可组成纯净物,同种混合甘油酯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 √ ) 提示:无论简单甘油酯还是混合甘油酯,只要只有一种成分,就是纯净物。
【微思考】油脂和乙酸乙酯是否为同系物?提示:否。
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含有3个酯基,乙酸乙酯含有1个酯基,不是同系物。
二、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色、味、态纯净的油脂是无色、无味的,但一般油脂因溶有维生素和色素等而有颜色和气味 密度密度比水的小,为0.9~0.95 g·cm -3 熔、沸点天然油脂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 溶解性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工业上根据这一性质,常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
油脂本身也是一种较好的溶剂2.化学性质:(1)油脂的水解反应(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油脂的共性:1 mol 油脂完全水解的产物是1 mol 甘油和3 mol 高级脂肪酸(或盐)。
(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油脂》过关训练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A.油脂的水解又叫油脂的皂化B.油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C.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D.天然油脂属于混合物【解析】: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A错误。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的是( A )A.水 B.汽油 C.苯 D.CCl4【解析】:植物种子里的油为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要提取,应该用有机物。
3.下列属于油脂的用途的是( D)①人类的营养物质②制取肥皂③制取甘油④制备高级脂肪酸⑤制备汽油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4.关于油和脂肪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B)A.油的熔点较低,脂肪的熔点较高B.油含有不饱和烃基的相对量比脂肪少C.油和脂肪都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乙醇、苯等有机溶剂D.油经过氢化反应可以转化为脂肪【解析】:油含有不饱和烃基的相对量比脂肪多,使油的熔点较低而脂肪的熔点较高;油和脂肪都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乙醇、苯等有机溶剂;油经过氢化加成反应可得到脂肪。
5.石油、牛油、甘油都称作油,但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上看,它们是完全不同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牛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甘油属于小分子化合物B.牛油属于酯类,甘油属于醇类C.石油和甘油都是纯净物D.石油、牛油、甘油都属油脂【解析】:牛油属于大分子化合物,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牛油属于酯类,甘油属于醇类,B正确;石油是混合物,属于烃,甘油是纯净物,C错误;三种物质中,只有牛油属于油脂,D错误。
6.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从溴水中提取溴可用植物油作萃取剂B.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更好C.硬水使肥皂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D.用热的纯碱溶液可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解析:植物油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用作萃取剂。
高中化学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选修五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本节教材是学生在学习了酯的基础上来介绍的,重点介绍了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对于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的油和脂肪,教材介绍了油和脂的区别。
在阐述油脂的结构之后,介绍了油脂的在人体中的代谢和功能。
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酯类的水解,所以对油脂水解过程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这正好是知识的运用。
最后,教材简单地介绍了生活中油脂的变质的过程,这些也有利于学生应用到生活中去,懂得如何更好的油脂。
新课程要求教学应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受到高考制度和应试教育的制约,教师大多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得教材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尤其像“油脂”这一节,由于不作为高考重点,教师大多不重视这部分内容,以往的教学设计只注重概念的建构和知识的传输,但实际《油脂》这节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感受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坚定学生化学学习的信念。
所以本节课决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输的层面,也不能就当科普知识讲座,简单介绍一下或学生自己阅读了事,要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如油脂的应用、各类油脂的优缺点)有一个完整的全局的体会。
在备课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查阅资料,发现“油脂”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功能,能够全面的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
整体的设计思路:展示食物图片→引出课题→学生自己得出油脂的定义和结构→根据其结构分析其性质→根据油脂的性质分析讨论油脂的用途。
即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落实。
同时具体的教学过程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深度和广度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2.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3.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教学特色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讲的多,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缺乏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第1节油脂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D )A.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生成的酯C.不属于油脂D.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植物油与裂化汽油解析: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A项正确;根据油脂的概念可知B项正确;形成油脂的酸只能是高级脂肪酸,C项正确;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烃,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也能看到溶液褪色,D项错误。
2.天然油脂结构的核心为甘油[HOCH2CH(OH)CH2OH],有一瘦身用的非天然油脂,其结构的核心则为蔗糖(C12H22O11),该非天然油脂可由直链型的不饱和油酸(C17H33COOH)与蔗糖反应而得,其反应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注意:图中的反应式不完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蔗糖酯也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油脂类物质B.该非天然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其水解产物不与溴水反应C.非天然油脂为高分子化合物D.该蔗糖酯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最终可生成三种有机化合物解析:A项,蔗糖酯是高级脂肪酸与蔗糖形成的酯,并非甘油酯;B项,水解生成的不饱和油酸钠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溴水反应;C项,非天然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3.下列各组物质中,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D )A.软脂酸甘油酯和硬脂酸甘油酯B.甲酸甲酯和乙酸C.苯甲醇和对甲基苯酚D.油酸甘油酯和乙酸甘油酯解析:根据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定义可知,A中两者属于同系物;B中两者属于同分异构体;C中两者属于同分异构体;D中油酸甘油酯中含有,与乙酸甘油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
4.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 C )解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形成A的酸不是高级脂肪酸;形成B的酸不都是高级脂肪酸;形成D的醇是乙二醇,不是甘油。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油脂【学习目标】1.了解油脂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特点;2.掌握油脂的主要化学性质(如油脂的硬化、油脂的水解等);3.了解油脂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1.油脂的组成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等)跟甘油形成的酯。
属于酯类化合物。
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叫做油,呈固态的油脂叫做脂肪,也就是说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2.油脂的结构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其结构可表示如下:油脂结构中R、R'、R"分别代表高级脂肪酸中的烃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若R、R'、R"相同,称为单甘油酯,若R、R'、R"不相同称为混甘油酯。
特别强调:(1)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油脂都是混合物(3)天然油脂大多是混甘油酯课堂练011.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种类较多,但多数是含有16~18个碳原子的直链高级脂肪酸。
常见的有:(1)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结构简式为C17H35COOH;软脂酸,结构简式为C15H31COOH。
(2)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结构简式为C17H33COOH;亚油酸,结构简式为C17H31COOH。
2.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熔点的影响植物油为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液态;动物油为含较多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固态。
3.酯和油脂的区别酯是由酸(有机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而油脂仅指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因而它是酯中特殊的一类物质。
4.已知下列物质:④润滑油④花生油④石蜡其中属于油脂的是()A.④④B.④④C.④④D.④④答案: C【解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完全酯化形成的酯,④④属于油脂,④中醇为1,3丙二醇,不是甘油(丙三醇);④中酸为无机酸,④④中的成分是烃类物质。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④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④油脂里烃基所含的碳原子数越多,油脂的熔点越高④油脂里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越大,油脂的熔点越高④熔点高低顺序:硬脂酸甘油油酯>油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A.④④B.④④C.④④D.④④答案: C【解析】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油脂的熔点的高低取决于油脂中所含烃基的饱和程度,而不是所含烃基的碳原子数,一般地,油脂中的烃基全部是饱和烃基时在室温下呈固态,含有不饱和烃基时在室温下呈液态,含饱和烃基越多,油脂的熔点越高;常见油脂熔点的高低顺序是:硬脂酸甘油脂>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 油 脂一、油脂和矿物油有何区别?油脂和酯有何区别? 1.油脂和矿物油的比较物 质油脂矿物油脂肪油组成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多种烃(石油及其分馏产品)含饱和烃基多含不饱和烃基多性 质固态或半固态液态具有烃的性质,不能水解 具有酯的性质,能水解,有的油脂兼有烯烃的性质 鉴别加含酚酞的NaOH 溶液,加热,红色变浅加含酚酞的NaOH 溶液,加热,无变化(1)酯和油脂在概念上不尽相同酯是由酸(有机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彼此作用失去水分子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如乙酸乙酯、硬脂酸甘油酯、硝酸乙酯(C 2H 5ONO 2)等均属于酯类物质,而油脂仅指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因此它是酯中特殊的一类物质。
(2)油脂和其他酯在结构上不尽相同,使油脂和一样酯类在性质及用途上也有区别,如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点、沸点,而一样酯类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点、沸点等。
二、工业上制取香皂有哪些要紧进程?香皂与合成洗涤剂有什么异同点? 1.香皂的制取 (1)生产流程油脂――→+NaOH(水解)高级脂肪酸钠甘油水――→+食盐固体盐析 →上层:高级脂肪酸钠――→过滤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下层:甘油、NaCl溶液――→蒸馏甘油(2)盐析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的钠盐(香皂的要紧成份),反映完毕后要加食盐进行盐析,因为NaCl能降低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使混合液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为高级脂肪酸钠盐,基层为甘油和食盐的混合液。
2.合成洗涤剂合成洗涤剂是依照香皂去污原理合成的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的物质。
它分为固态的洗衣粉和液态的洗涤剂两大类。
要紧成份是烷基苯磺酸钠或烷基磺酸钠等。
依照不同的需要,采纳不同的配比和添加剂,能够制得不同性能、不同用途、不同品种的合成洗涤剂。
例如,在洗衣粉中加入蛋白酶,能够提高对血渍、奶渍等蛋白质污物的去污能力。
3.香皂、合成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比较(1)相同点:去污原理相同,二者都存在亲水基、憎水基两部份,位于分子的两头。
人教版选修5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 油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了解油脂的概念、用途以及物理性质;理解油脂的结构;2.理解油脂的氢化及皂化反应等概念;3.掌握油脂的化学性质;了解肥皂的去污原理。
【教学过程】一、油脂的物理性质1.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2.纯净的油脂是无色、无嗅、无味的物质,室温下可呈固态,也可呈液态,油脂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3.因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的熔点、沸点。
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影响很大。
一般地,由饱和的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形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在室温下呈液态,由于各类油脂中所含的饱和烃基和不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熔点。
饱和烃基越多,油脂的熔点越高,不饱和烃基越多,油脂的熔点越低。
二、油脂的化学性质1. 油脂的水解:(1)油脂(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CHC 17H 35—COOCH 2C 17H 35—COOCH 2C 17H 35—COO +3H 2O ――→脂肪酶CHCH 2OHCH 2OHOH+3C 17H 35COOH 。
油脂(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与碱作用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的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C 17H 35—COOCH 2C 17H 35—COOCH 2C 17H 35—COO +3NaOH ――→△CHCH 2OHCH 2OHOH +3C 17H 35COONa ,产物高级脂肪酸盐可用于制造肥皂。
(2)油脂的水解反应规律与酯类的水解反应规律完全相同。
工业上就是利用动物油脂、植物油进行水解反应来制取肥皂。
所以,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叫皂化反应。
皂化反应后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形成混合液,为了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继续加热搅拌,并慢慢加入食盐细粒,使高级脂肪酸钠从混合液中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