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犯罪客观方面
- 格式:docx
- 大小:20.38 KB
- 文档页数:4
犯罪客观⽅⾯,⼜称犯罪客观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
犯罪客观⽅⾯具有如下特征:
1、客观性。
犯罪活动是⼈的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能被⼈所直接感知。
2、具体性。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客观⽅⾯要件,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客观⽅⾯的要件具体表现为危害⾏为、危害结果、危害⾏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的特定时间、地点、⽅法、⼿段等。
3、多样性。
犯罪客观⽅⾯的内容及其包含的要件复杂、多样。
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种种具体犯罪,在犯罪客观⽅⾯各有其特性,没有任何⼆罪的外在表现形式完全⼀样。
4、法定性。
构成犯罪的各种客观要件必须是刑法条⽂明确规定的。
只有那些刑法条⽂明确规定的、能够充分体现犯罪⾏为的社会危害性质及其程度的客观事实,才是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客观⽅⾯。
犯罪客观⽅⾯是区分罪与⾮罪的重要依据,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客观标准,是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主观⽅⾯的客观基础。
犯罪客观⽅⾯是犯罪主观⽅⾯的外化,犯罪意图只有通过犯罪⾏为才能实现。
第七章犯罪客观方面
本章要点
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危害行为
第三节危害结果
第四节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和特征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
内容包括:危害行为、犯罪对象、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
1.犯罪客观方面具有法定性。
2.犯罪客观方面以客观事实特征为内容。
3.犯罪客观方面是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有所侵犯的客观事实特征。
4.犯罪客观方面是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因素。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
必要要件:危害行为
选择要件(非共同要件):危害结果、特定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手段
三、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1.犯罪的客观方面是罪与非罪的界限。
2.是划分此罪与彼罪的重要界限。
3.是区分犯罪完成与未完成形态的界限
4.犯罪的客观方面也是分析和认定犯罪主观方面的客观依据。
5.犯罪客观方面是量刑的重要根据。
第二节危害行为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危害行为,是指人在自己的意识意志支配下实施的有害社会的身体活动(动静)。
(动是指身体积极的动作,而静则是指身体的消极的静止)。
危害行为的特征
1.危害行为是人的身体活动。
2.危害行为是由行为人的心理态度支配下的身体活动。
3.危害行为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身体活动,并触犯了刑法的规定。
4.危害行为必须是实际存在的客观事实。
二、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
作为和不作为
(一)作为
刑法上的作为,指行为人以积极的活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即法律要求人们不应为,而行为人却有所为,即“不当为而为”。
作为的表现形式
(1)利用自己身体实施的作为
(2)利用物质性工具实施的作为
(3)利用自然力实施的作为
(4)利用动物实施的作为
(5)利用他人实施的作为
(二)不作为
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刑法要求的必须履行的某种特定的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这种义务的行为。
即“当为而不为”。
1.不作为犯罪的构成条件
1)行为人必须有作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特定义务的来源)。
①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
②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的作为义务。
③行为人实施的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作为义务。
④行为人先前行为所派生的作为义务。
2)行为人有履行义务的实际可能性
不具有履行能力的情况:
①无作为能力;
②生理之缺陷;
③空间之限制;
④欠缺救助所必要之能力、经验、工具等。
3)行为人没有履行特定的义务。
2.不作为犯罪的种类
1)纯正不作为犯: 是指刑法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
2)不纯正不作为犯: 是指刑法规定既可由不作为构成,也可由作为构成的犯罪。
第三节危害结果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 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具体损害事实。
危害结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危害结果,是指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事实,包括危害行为所引起的直接后果和间接后果;
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作为犯罪构成构成要件的结果,通常是指对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损害事实。
特征:
1.危害结果的客观性。
2.危害结果的因果性。
3.危害结果的侵害性。
4.危害结果的多样性。
二、危害结果的种类
刑法上的危害结果,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理论上主要有以下分类:1.根据危害结果是否为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划分。
构成结果—指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
非构成结果—指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
2.根据危害结果的表现形态划分
物质性的结果,是指有形的、可以具体确定和计量的结果。
非物质性的结果,指无形的、难以具体测量的损害后果。
3.根据危害结果和犯罪对象联系的紧密程度划分。
直接结果-与危害行为有直接联系
间接结果-与危害行为有间接联系
三、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意义
1.有些犯罪以结果是否发生或结果的大小、轻重作为罪与非罪的界限。
2.有些犯罪以危害结果是否实际发生作为区分犯罪完成状态(既遂)与犯罪未完成状态(预
备、未遂、中止)的界限。
3.有些犯罪以特定的危害结果作为划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4.有些犯罪以有发生某种严重结果的可能或危险作为犯罪构成要件。
5.有些犯罪以危害结果的轻重作为量刑轻重的重要情节
第四节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一、罪因果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1.客观性
2.相对性
3.顺序性
4.复杂性
二、犯罪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
1.必然因果联系
1)一个危害行为直接造成了通常情况下均会发生的一个或几个危害结果。
2)某人的行为在通常情况下,不是必然地产生某种危害结果,但由于被害人自身的特殊条
件,却产生了这种危害结果。
3)某人的行为必然引起另一人的行为,而由后一个人的行为直接造成了危害结果,这样,
前一行为与最后的结果有必然因果关系。
4)某人实施了高度危险的行为,使得危害社会结果随时都可能发生,被害人的行为又使这
种可能变成了现实。
5)行为人的行为直接导致某种危害结果,由于某种不利条件的存在,前一果的恶性发展导
致了另一严重结果的发生。
6)行为人实施了某一行为,在这一行为作用发展过程中,介入了他人的另一危害行为,几
个行为的合力产生了危害结果。
2.偶然因果联系
1)某人的行为直接引起一种危害结果,在其继续发展过程中,偶然地介入了他人的行为,
产生了另一严重结果。
2)某人的行为引起了被害人的行为,又由于被害人的疏忽,造成了严重的结果。
3)某人的行为直接造成了某种危害结果,偶然地介入了自然力的作用,造成了被害人更加
严重的结果。
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一、犯罪的时间、地点
任何犯罪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不存在没有时间、空间的犯罪。
刑法所注意的是那些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时间和地点。
犯罪的时间、地点包括两种情况
1)不同的时间、地点能影响犯罪的成立
2)不同的时间、地点能影响量刑的轻重
二、犯罪的方法、手段
犯罪的方法、手段,一般情况下,对构成犯罪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不同的方法对犯罪的社
会危害程度有影响,因此,可能影响量刑的轻重。
只有刑法把一定的方法规定为构成某种犯罪的必要要件时,犯罪的方法对犯罪的成立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