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人体的营养和呼吸
- 格式:docx
- 大小:14.33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单元第八章生物圈中的人第三节人体概述一、单选题1.成年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存在于长骨的()A.骨膜中B.骨密质中C.骨松质中D.骨髓腔中【答案】C【分析】骨松质里的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详解】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
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
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
故选:C。
2.下列器官属于同一系统的是()A.③④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A【分析】图①表示大脑,图②表示气管、支气管和肺,图③表示肝脏和胆囊,图④表示胃。
【详解】①大脑属于神经系统,②气管、支气管和肺属于呼吸系统,③肝脏和胆囊属于消化系统,④胃属于消化系统。
因此③和④属于同一系统的器官,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的成骨细胞位于()A.骨膜B.骨密质C.骨松质D.骨髓腔【答案】A【解析】【分析】骨的生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骨的长长与长粗。
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
【详解】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
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愈合有关。
因此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的成骨细胞,位于鼓膜内。
A正确。
4.骨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它所属的组织类型是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答案】B【分析】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包括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
【详解】动物和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专题内容包括《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和《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三节内容。
知识内容包括人体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合理营养的含义、食品安全的注意事项,本章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极其重要的探究实验,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2.本节内容在教材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掌握直接关系到下一节内容物质的循环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饮食上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偏食、挑食、不吃早餐等,希望通过本专题的复习,能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
2.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种类,以及如何饮食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知识的分类、比较、归纳总结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
3.描述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方面1.掌握“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方法。
2.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认同小肠的形态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2.认同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难点: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大环节:课前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把比较简单的合理营养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放到课前自主完成,课上订正答案,做题巩固。
并且把简单零碎的知识充分整合,利用平衡膳食宝塔把合理营养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结合起来;消化系统的组成与食物的消化整合,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合作探究环节分小组合作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消化系统的组成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合作探究中采用多种方式缓解学生疲劳,巩固理解:1.整合知识:人体的消化系统组成与食物的消化整合一起。
考点12 人体的营养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人类通过消化系统的作用,从自然界中获取食物,消化并吸收得到营养物质,以供自身生命活动的需求。
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严谨对待,尤其需要记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二.消化系统的构成三.消化和吸收四.均衡膳食与食品安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人和动物在正常情况下离不开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1. 无机物:水、无机盐等。
(1)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身体质量的60%~70%,参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2)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如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3)常见无机盐的缺乏症及食物来源:2. 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等。
(1)蛋白质: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组织细胞更新的重要原料。
(2)糖类: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脂肪: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维持体温的恒定。
(4)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很少,但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特别提醒:·三大营养物质为人体供能的顺序依次为:糖类、脂肪、蛋白质;而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为人体供能。
·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通常与含钙无机盐同时服用。
【典例】1.(2020·南充)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小刚提出了以下饮食建议,不合理的是()A.水、无机盐、维生素虽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在饮食中必不可少B.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青少年应多吃含脂肪丰富的食物C.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维生素DD.牙龈易出血,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答案】B【考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维生素的作用【解析】【解答】A.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但在饮食中必不可少,如缺少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等,正确。
专题05 人体的呼吸一、单选题1.图是人在慢跑时肺容积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时:呼气,肋间外肌收缩B.b→c时:吸气,隔顶下降C.c→d时:肺内气压持续增加D.d→e时:胸廓容积减小【答案】B【解析】A、曲线a→b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肋间外肌舒张,A错误;B、曲线b→c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顶部下降,B正确;C、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但是不会持续增加,在呼气的末端,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C错误;D、曲线d→e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胸廓容积增大,D错误。
故选:B。
2.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液流经肺泡前后成分变化的是A.B.C.D.【答案】C【解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因此,“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其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故选项C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气管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B.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D.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答案】A【解析】A、肺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气管只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A错误;B、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正确;C、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
C 正确;D、有机物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所以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D正确。
故选:A。
4.关于人体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A.煤气中毒是因为吸入的一氧化碳与血小板大量结合,使血液运输氧气功能减弱B.肺活量就是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C.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D.成年人在平静时的呼吸频率为20~25次/分【答案】C【解析】A、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且结合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碳氧血红蛋白又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约3 600倍,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缺氧窒息,故A不符合题意。
专题05人体的营养和呼吸(2022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卷)1.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强调荤素搭配、比例适宜方为合理,果果同学为家人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蒸鲈鱼、糖排骨、蛋花汤,还应该添加什么食物使午餐更加合理()A. 红烧肉B. 醋溜白菜C. 北京烤鸭D. 宫保鸡丁【答案】B【解析】【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
【详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结合题意,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清蒸鲈鱼、糖排骨、蛋花汤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添加选项中的“醋溜白菜”。
故选B。
(2022山东烟台中考卷)2.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特别提出“每周至少吃2次水产品,每天吃一个鸡蛋”,这样有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A. 糖类B. 蛋白质C. 脂肪D. 维生素【答案】B【解析】【分析】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建议平均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g~300g。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推荐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推荐餐餐有蔬菜,每天摄入蔬菜不少于300g,深色蔬菜应占1/2;推荐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g~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毫升以上液态奶;经常吃全谷、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推荐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动物性食物总量120g~200g,相当于每周摄入鱼类2次或300g~500g、畜禽肉300g~500g、蛋类300g~350g。
专题四一、单选题1.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是( )A.导管B.筛管C.气孔D.根毛细胞2.在蚕豆叶片中,含叶绿体数目最多的结构是( )A.海绵组织B.栅栏组织C.上表皮和下表皮D.叶脉3.下图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是叶的表皮,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和线粒体B.②由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构成C.⑤是气体进出的“门户”D.③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4.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B.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C.叶脉属于输导组织D.叶片表皮上有气孔,白天全部开放,夜晚全部关闭5.清晨橡胶树体内水分饱满,切割橡胶产量最高。
清晨空气湿度大,减弱了橡胶树的( )A.蒸腾作用B.呼吸作用C.储藏作用D.光合作用6.某同学欲验证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其实验装置及处理应是( )A. B. C. D.7.关于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错误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大气湿度B.植物能承接雨水,减缓对地面的冲刷C.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降水D.植物落叶能吸纳雨水,补充地下水8.下图的反应式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a、b两项生理活动,对该表达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B.b的强度大于a时,有机物得到积累C.a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D.b释放的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物质B9.你认为下列实验装置可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 )A.光照B.二氧化碳C.水D.叶绿体10.如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储存的有机物B.在光照条件下,②中可形成对照关系C.③中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进行消毒D.④中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11.动植物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其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C.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12.把等量的新鲜树叶和干树叶分别放入不透光的锥形瓶内,塞紧瓶口24小时后,把燃烧的小木棒分别放入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甲、乙瓶内的都继续燃烧B.甲、乙瓶内的都熄灭C.甲瓶内的燃烧,乙瓶内的熄灭D.甲瓶内的熄灭,乙瓶内的燃烧13.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先向甲、乙两试管内分别注入澄清的石灰水,再向甲试管的石灰水中通入空气,向乙试管的石灰水中吹入呼出气体,结果( )A.两试管都明显变浑浊B.甲试管变浑浊,乙试管不变浑浊C.两试管都不变浑浊D.甲试管浑浊程度较小,乙试管明显变浑浊14.下列不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是( )A.绿色植物是“能量转化器”B.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C.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D.提供太阳能15.如图表示人们正在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
八年级下册人体呼吸知识点人体呼吸是生命的重要基础功能之一,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
那么,我们应该了解哪些人体呼吸的知识点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呼吸的定义及意义
呼吸是指人体通过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共同完成的氧气摄取和二氧化碳排出的生理过程。
呼吸能保证人体细胞的供氧和代谢产物的排出,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呼吸的组成部分
呼吸是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完成的。
其中,鼻腔和咽喉是呼吸的通道,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的管道,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三、呼吸的过程及其调节
呼吸的过程分为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吸气时,肋骨向外扩张,膈肌下降,胸腔容积增大,气压下降,致使空气被吸入肺部;呼
气时,肋骨和膈肌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气压上升,致使肺
内空气被排出。
呼吸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完成,可
以根据人体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进行调节。
四、呼吸的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呼吸系统的疾病包括感冒、哮喘、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其中感冒是最为常见的疾病。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污染环境的吸入,加强锻炼身体等。
五、呼吸的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
呼吸是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保持身体的健康离不开正常
的呼吸。
同时,要注意呼吸方式,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避免吸
烟等有害习惯的影响,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
六、结语
人体呼吸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人体呼吸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此文能够帮助大家深入了解人体呼吸的知识。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人体的营养一.选择题1.(2017·苏州学业考)下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
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
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解析】选A。
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过程。
分析示意图可知,④和⑤为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在小肠内将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彻底消化,选项A正确。
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选项B错误。
③为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选项C 错误。
X是小肠,能够吸收a葡萄糖、b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选项D错误。
2.(2017·长沙学业考)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举办了以“食品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漫画竞赛。
下图是一幅获奖作品。
请回答问题:(1)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更应注意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指____________而平衡的营养。
(2)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们应每天按营养学家设计的“____________”均衡地吃那五类食物。
(3)购买包装食品时,除了要注意是否有QS标志外,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和____________期。
(4)向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可以防止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食品腐败,但要遵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
(5)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发现商家有类似漫画中的违法行为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
【解析】(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020年中考生物人体的消化、呼吸、排泄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 分数_____(满分60分,测试时40分钟)1.(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生物试卷)水是生命之源,欧盟建议9﹣13岁的孩子,每天喝水1.68升;14﹣18岁的少年,每天饮水量要达到2升.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水分通过泌尿、排汗两条途径排出体外B.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淡盐水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D.水参与人体的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重要生理活动【答案】 A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2015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生物试卷)在装有水的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牛奶、食盐、菜油和面粉,充分搅拌后可形成溶液的是()A.牛奶 B.食盐 C.菜油 D.面粉【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牛奶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A不符合题意;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符合题意;菜油和水不互溶,属于乳浊液,C不符合题意;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2015年安徽省亳州市中考生物试卷)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A.胃 B.小肠 C.大肠 D.肝脏【答案】B考点:胃和肠的结构特点。
4.(2015年安徽省亳州市中考生物试卷)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功能是()A.血液流动的通道 B.气体交换的场所C.水分进出身体的通道 D.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与呼吸性细支气管相通,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专题06 人体的呼吸、循环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图示呼吸道鼻腔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咽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发声的器官气管、支气管以C形的软骨为支架,保证气体通畅。
气管壁上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保持湿润,还含有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气管壁上有纤毛,它不停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再进入食道,或经咳嗽排除体外,这就是痰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是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呼吸全过程名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①②)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③④)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组织细胞与血液气体交换(⑤⑥)怎样实现呼吸运动气体扩散作用血液循环气体扩散作用血液成分变化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图示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气体交换原理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造成了外界气压和肺内气压差,促进了空气流动。
气体交换过程模拟膈肌运动实验玻璃罩模拟胸廓,玻璃管模拟气管支气管,气球模拟肺。
左图代表呼气右图代表吸气曲线图曲线Ⅰ表示平静状态,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8次。
曲线Ⅱ表示运动运动状态,呼吸频率每27次。
AB段表示吸气、BC段表示呼气。
B、C表示吸气和呼气结束时的瞬间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交换过程当外界空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高,故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高,故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①肺泡数目多。
②肺泡壁外紧贴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3)探究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空气成分的变化演示实验现象:乙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分析数据结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温馨提示●气体交换的原理:就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初中生物《人体的营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人体的营养适用初一年级所需5课时(每周 3 课时,共4课时)时间主题单元概述人体的营养不是单纯的人体生物学,而是在讲述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周围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所以营养一章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的食物来源范围很广,实际上是来自生物圈,本单元专题安排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和“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三节内容。
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和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章教学设计是按照人的食物取自环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以及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有利于健康的思路编排的。
在主题设计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
评价与反思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只有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够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能够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4能够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过程与方法: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以及收集和分析事实材料的能力; 2.通过问题探讨,培养合作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要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营养与食品安全,3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对应课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5关注食品安全。
1、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三餐食物呢,主题2.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单元什么作用呢,问题3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略有甜味,这是为什么, 设计4、你了解平衡膳食宝塔吗,什么是合理膳食,专题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2课时)专题专题二:消化和吸收 (2 划分课时)专题三: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1课时)专题食物的营养成分一所需2课时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内容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三部分内容,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食品包装袋,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收集事物的营养成分的知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查阅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啸仙中学九年级生物复习导学案
姓名: 班级: 学号: 主备人:掲金凤 审核人: 掲金凤 时间: 月 日
专题五 人体的营养和呼吸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2、知道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了解酶的催化反应实验。
3、能正确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知识点回顾】
1.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2. 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
3.
4. 人处于吸气状态时,膈肌________,胸腔体积_________,外界气压比胸腔气压_______;当人处于呼
气状态时,膈肌_______,胸腔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比____________气压低。
5. 人体的呼吸作用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
呼吸作用的场所在________ 【疑难重点】
1. 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
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 A 、胰液、肠液
B 、唾液、胆汁
C 、肠液、胆汁
D 、胃液、唾液
2. 右下图的曲线是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过
程中数据的变化,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
(1) 表示糖类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到了
____________开始被消化;
(2) 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到了 开始被消化;
(3) 表示脂肪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到了 开始被消化;
【当堂检测】
1. 吃馒头时,会觉得越嚼越甜,是因为( )
A 、淀粉本身有甜味
B 、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C 、唾液变成了葡萄糖
D 、唾液变成了麦芽糖 2. 肝脏有病的人不适合吃的食物是( )
A 、油条
B 、米饭
C 、瘦肉
D 、面包
3. 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
10
5
食物
成分的
含
量
肛门
口
腔
看,其原因是()
A、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漫漫渗出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4.登山运动员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尽管有充足的休息,但越往上爬越感到乏力,呼吸急促,其主要原
因是 ( )
A、腹中饥饿
B、血液中CO2增多
C、人体细胞内O2含量降低
D、山地更加陡峭
5.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通过消化液的消化作用,分解成溶于水的、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分别是:()
A、氨基酸、麦芽糖、甘油和脂肪酸
B、葡萄糖、麦芽糖、甘油和脂肪酸
C、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6.关于消化系统的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肝分泌的胆汁可促进消化
B 、小肠具有较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C 、牙齿的咀嚼也是一种消化
D 、大肠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7.发高烧的病人往往没有食欲,其根本原因是()
A、胃、肠功能紊乱
B、不能分泌消化酶
C、各种消化酶的活性受影响
D、新陈代谢功能低下
8.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起始器官分别是()
A 、胃、小肠、口腔B、口腔、小肠、胃
C 、口腔、胃、小肠D、小肠、口腔、胃
9.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
A、有利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有利于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D、不利于气体交换
10.人体在呼吸时呼吸系统中会有以下变化:①膈肌收缩;②膈肌放松;③膈变拱形;④膈变扁平;⑤胸腔体积扩大;⑥胸腔体积缩小,则属于呼气的选择为 ( )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