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编(二)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编(十)91.汤(tāng)(1)名词。
开水,热水。
如: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2)形容词。
读shāng,形容水势浩大。
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92.通(tōng)(1)动词。
①接通,贯通,相通。
如:a.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愚公移山》)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②通晓,明白。
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③通过。
如:初级狭,才通人(《桃花源记》)(2)形容词。
①畅通,顺利。
如:政通人和(《岳阳楼记》)②聪明。
如:仲永之通悟(《伤仲永》)(3)副词。
整个,全部。
如:通计一舟,为人五(《核舟记》)93.徒(tú)(1)名词。
部下,下属。
如:召令徒属曰(《陈涉世家》)(2)副词。
①只,仅仅。
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②空,白白地。
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94.王(wáng)(1)名词。
①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战国时诸侯国的统治者均称“王”;秦以后国家的君王称“皇帝”,“王”成为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
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②姓。
如: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伤仲永》)③泛指同类中力量最强大,能力最突出者。
如: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2)动词。
读wàng,称王,统治天下,当帝王。
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95.亡(wáng)动词。
①灭亡,衰亡。
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②逃跑,逃亡。
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③丢失。
如: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④读wú,同“无”,没有。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96.望(wàng)(1)名词。
名望,声望。
如: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2)动词。
2017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精粹(138字)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②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比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兵①兵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诚①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乘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殆①有害死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堵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而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记》)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凡①凡是凡所应有。
(《口技》)②总共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方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2017中考文言文实词汇总导读:2017中考文言文实词汇总2017年中考必须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为帮助同学学习掌握中考文言文实词,小编特地整理了2017中考文言文实词。
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2017中考文言文实词汇总2017中考文言文实词汇总?2017年中考必须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为帮助同学学习掌握中考文言文实词,小编特地整理了2017中考文言文实词。
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②见识浅陋。
目光短浅③鄙夫;鄙人;鄙俚;鄙吝 ? ? ?④鄙薄;鄙弃;鄙夷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 ? ? ?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兵连祸结;兵不厌诈。
兵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 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 ?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 ? ?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 ? ? 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 ? ? ? ? ? ? ? ? ? ? ? ? ? ? ⑥计量,计算。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集锦(5)41.或(huò)(1)代词。
有人,有的人(事)。
如: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2)副词。
①表示猜测,或许,也许。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②有时。
如: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42.及(jí)(1)动词。
①赶得上。
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等到,到了。
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2)介词。
表示动作的时间,到……的时候,趁着。
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3)连词。
和,同。
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43.急(jí)(1)形容词。
快速的,湍急的。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2)副词。
①危急,紧急,关键。
如:或王命急宣(《三峡》)②赶快,快速的。
如: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石壕吏》)44.假(jiǎ)(1)动词。
①假装。
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②借。
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2)形容词。
虚假的,不真实的。
如: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45.间(jiàn)(1)名词。
①读jiān,中间。
如:a.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b.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②读jiān,期间。
如: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③读jiān,里面,之内。
如:蔽林间窥之(《黔之驴》)④一会儿。
如: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2)动词。
①夹杂。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②参与。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③间断,隔绝。
如: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3)量词。
读jiān,用于房屋。
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潼关怀古》)(4)副词。
①暗中,偷偷地。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间或,偶然。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集锦(1)1.安(ān)(1)形容词。
①安定的,安逸的。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安稳的,安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动词。
养生,享受。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疑问副词。
表反诘,译为“怎么”。
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本(běn)副词。
本来,原来,最初。
如: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3.比(bǐ)(1)动词。
①并列,紧靠着。
如: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个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②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③相比。
如: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2)介词。
①等到……的时候。
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②比起。
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4.鄙(bǐ)(1)名词。
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如: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形容词。
①(地位)卑微的,低下的。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目光短浅的。
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5.毕(bì)(1)动词。
完毕,结束。
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2)形容词用作助词用尽,竭尽全力。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6.敝(bì)形容词。
破旧的,破烂的。
如: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观刈麦》)7.兵(bìng)名词。
①士兵,军队。
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
如: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集锦(3)21.道名词。
①道路。
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②规则,正确的方法。
如:策之不以其道③道德。
如:伐无道,诛暴秦④学问。
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⑤道义。
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动词。
说,讲。
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2.得动词。
①取得,得到。
如:a.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b.一狼得骨止②达到。
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助动词。
能够,可以。
如: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④同“德”,感激。
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副词。
与“无”连用,译为“是否”。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3.定动词。
①固定,集中。
如:定目细视②安定,稳定。
如:俄顷风定云墨色③结束,完了。
如: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④平定。
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4.度名词。
量长短的标准。
如:如:吾忘持度动词。
①跨过,越过。
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读duó,估计。
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5.发名词。
读fà,头发。
如: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动词。
①出发。
如: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②征发,征派。
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③发迹。
如:舜发于畎亩之中④发出。
如: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26.伐动词。
①讨伐,进攻。
如:十年春,齐师伐我②砍伐。
如:伐竹取道,下见小潭27.方名词。
①方圆,面积。
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②方向,方位。
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③地方,地区。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副词。
正。
如:方欲行,转世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28.复动词。
①反复,重复。
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②恢复,还原。
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③回答,答谢。
如:不敢出一言以复副词。
再,又。
如:复行数十步29.负动词。
①背,用背驮东西。
如:至于负者歌于途②依靠,依附。
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30.盖名词。
盖子。
如:日初出大如车盖连词。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编(二)导读: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编(二)11.察(chá)动词。
①察看,观察。
如: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②明察。
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12.长(cháng)(1)名词。
①长度。
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②读zhǎng,首领,头目,长官。
如:陈胜,吴广皆此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③读zhǎng,秦朝时,主管万户以上的县的官员称“令”,主管万户以下的县的官员称“长”。
如: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2)形容词。
①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与“短”相对。
如:南市买辔头,背时买长鞭(《木兰诗》)②时间、空间的长久,辽远。
如:a.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经?蒹葭》)b.北山愚公长息曰(《愚公移山》)③广阔。
如: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④远。
如:清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⑤读zhǎng,年岁大,辈分高的。
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3)副词。
①永远。
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经常,总是,时常。
如: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13.称(chēng)动词①读chèn,适合,符合,相称。
如: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②称道,称赞。
如: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③号称。
如:袒右,称大楚(《陈涉世家》)④著称,闻名。
如:骈死于槽里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⑤声称,述说。
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2017年山东省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6分,每小题2分)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去国怀乡去:到,往B.锦鳞游泳锦鳞:美丽的鱼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D.吾谁与归归:归依【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去国怀乡”中“去”是“离开”的意思。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渔人甚异之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扶苏以数谏故D.感极而悲者矣环而攻之而不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的景象;B.连词,就/连词,如果;C.介词,因为/介词,因为;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附答案)2017年中考言汇编(2017黑龙江绥化)(一)阅读言《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1-14题。
(8分)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微斯人1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1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以物喜可以一战。
B.而或长烟一空一鼓作气。
.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
D.或异二者之为或以为死,或以为王。
14.杨绛先生曾说过:“人生最美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又是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怎样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呢?(请用原回答)。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担当?(2分)(2017湖北荆州)7【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考点解析一、常用实词知识点总结实词有实在意义,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普通能单独回答咨询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存卡片常见文言实词例释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如何。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然,安定。
例:风雨别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别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别”连用,译为“连……都别……”。
例:曾别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别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为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咨询(《送东阳马生序》)4.得(1)可以。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略。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办法。
例:策之别以其道(《马讲》)(2)主张,思想,学讲。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别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地。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
文言文阅读滨州(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亭亭净植.植:立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判断正误。
C“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
届时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的理解。
2017中考语文常用文言文词语大全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
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
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
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
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ww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w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w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六、表示时间的词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
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
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集锦(3)21.道(dào)(1)名词。
①道路。
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②规则,正确的方法。
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道德。
如: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④学问。
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⑤道义。
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2)动词。
说,讲。
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2.得(dé)(1)动词。
①取得,得到。
如:a.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五柳先生传》)b.一狼得骨止(《狼》)②达到。
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③助动词。
能够,可以。
如: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满井游记》)④同“德”,感激。
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2)副词。
与“无”连用,译为“是否”。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23.定(dìng)动词。
①固定,集中。
如:定目细视(《幼时记趣》)②安定,稳定。
如: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结束,完了。
如: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湖心亭看雪》)④平定。
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24.度(dù)(1)名词。
量长短的标准。
如:如:吾忘持度(《郑人买履》)(2)动词。
①跨过,越过。
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②读duó,估计。
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25.发(fā)(1)名词。
读fà,头发。
如: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观潮》)(2)动词。
①出发。
如: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②征发,征派。
如: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③发迹。
如: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发出。
如: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
本内容仅给予阅读编辑指点:1、本文件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编辑而成,同时支持WPS。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集锦(12)111.逾(yú)动词。
①翻越,越过。
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②超过,越过。
如:逾时,楼渐进,可见其顶(《山市》)112.阴(yīn)(1)名词。
①山的北面,河流的南面。
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②阴影,树荫。
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2)形容词。
①日月没有光亮,阴暗。
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②寒冷,阴冷。
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113.引(yǐn)动词。
①延长,伸长。
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②引用。
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③拉。
如: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114.远(yuǎn)(1)名词。
偏远的地方。
如: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2)动词。
疏远,不亲近。
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3)形容词。
①差别大。
如: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②长远,深渊。
如:未能远谋(《曹刿论战》)115.再(zài)(1)数词。
①两次(顿)。
如: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②第二次。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副词。
再次,又,表示多次重复或继续。
如: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活板》)116.造(zào)(1)名词。
大自然。
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2)动词。
①建造,制造。
如: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②至,到。
如: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117.朝(zhāo)名词。
早晨。
如:a.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b.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岳阳楼记》)c.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118.知(zhī)(1)名词。
读zhì,同“智”,智慧,聪明。
2017中考文言文经常使用词语精粹(138字)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②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比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③靠近其两膝相较者。
(《核舟记》)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见地短浅先帝不以臣卑劣。
(《出师表》)兵①战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并一路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鞭打、差遣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诚①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从①跟从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战那么请从。
(《曹刿论战》)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殆①有害死而不学那么殆。
(《〈论语〉十那么》)②可能此殆天之因此资将军。
(《隆中对》)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③方式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堵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而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记》)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那么》)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但是深秀者。
(《醉翁亭记》)④表转折关系,可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①凡是凡所应有。
(《口技》)②总共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方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②指面积荆之地址五百里,宋之地址五百里。
(《公输》)③指面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