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文言实词专项训练
- 格式:docx
- 大小:24.88 KB
- 文档页数:9
2019中考语文:人版9年级文言文重点词练习题(解析)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九年级上册测试〔1〕十六《陈涉世家》P1761、尝与.人佣.耕:同,雇佣2、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停止,去、往。
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3、苟富贵,无相忘:倘使,4、假设..为佣耕,何.富贵也:你5、陈涉太.息曰:长叹6、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发配去守边。
7、皆次当行..:当在征发之中。
8、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下大雨,估计9、失期,法.皆斩:按照法律10、今亡亦死,举大计..可乎:举行起义,同样,为国事而死...亦死,等.死,死国11、天下苦.秦久矣:苦于12、扶苏以.数谏.故:因为,古代下对上直言劝戒。
13、上使外将..兵:外面,带兵。
14、楚人怜.之:爱怜1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果真,同“倡”,倡导,16、吴广以为然...:认为是这样。
17、卜者知其指意..:意图。
.18、念.鬼:考虑1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用丹砂书写,称王,为王20、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21、固.以怪.之矣:本来,以……为怪2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去、往,驻扎23、夜篝火..,狐.鸣呼曰:用笼子罩着火。
篝,笼子。
24、旦日..陈胜:明天,到处,用手指并用眼睛注视着。
..语,皆指目..,卒中往往25、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故意,使尉恼怒。
26、尉果笞..广:果然用竹板打27、尉剑挺..:剑拔出鞘28、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帮助,一道,共同。
29、召令徒属..曰:部下。
30、借第..令毋.斩:即使仅能免于斩刑。
31、且壮士不死即已..:就罢了3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有天生的贵种。
33、敬受..命:听从34、从.民欲.也:依从人民的愿望。
35、袒.右,称大楚:露出36、为.坛而盟.:筑,盟誓。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集锦(6)51.举(jǔ)动词。
①举动,发动。
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②举用,任用。
如: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举荐,推举。
如: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④举起。
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52.具(jù)(1)名词。
用具,工具。
如: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伤仲永》)(2)动词。
①具备,具有。
如: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②备办,准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3)形容词。
详细的。
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4)副词。
同“俱”,表示范围,皆,都。
如: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53.绝(jué)(1)动词。
①断裂,隔断。
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②停止,消失。
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③尽,光。
如: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2)形容词。
①与世隔绝的。
如:自云先世避秦是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②独一无二的,无人能及的。
如:以为妙绝(《口技》)③的,最险的,没有出路的。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核舟记》)(3)副词。
极,非常。
如: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54.空(kōng)(1)名词。
天空。
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2)动词。
①消散。
如: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②读kòng,使……缺乏。
如: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使……净。
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句中的“空”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体魄山石后禅院》)(3)形容词。
没有东西,空的。
如: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55.类(lèi)(1)名词。
①类别,种类。
如: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②事理。
如: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2)动词。
类似,相似。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教师版)1.爱成语助记:爱屋及乌爱莫能助(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贾谊《过秦论》)(4)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6)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7)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8)(2019·全国卷Ⅰ)召置门下甚幸爱爱:______________(9)(2017·山东卷)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爱:______________(10)(2016·山东卷)诚于爱民,果于行善爱:______________【答案】(1)疼爱,爱护(2)喜欢,爱好(3)吝惜(4)同情,怜惜(5)喜爱,欣赏(6)通“艹爱”,隐藏(7)可爱(8)宠爱,赏识(9)爱护(10)爱护2.安成语助记: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居乐业(1)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司马光《赤壁之战》)(3)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4)衣食所安(《曹刿论战》)(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罗贯中《失街亭》)(6)居安思危(成语)(7)安土重迁(成语)(8)(2019·天津卷)则余安得不为之言安:________(9)(2017·天津卷)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安:________(10)(2016·山东卷)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安:________(11)(2016·全国卷Ⅱ)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安:________【答案】(1)安全,安稳,安定(2)安抚,抚慰(3)哪里,什么地方(4)养(5)安置,安放(6)舒服、安逸(7)习惯于,安于(8)怎能(9)安家(10)安定(11)怎能3.被成语助记:被甲执兵被褐怀玉(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2)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同舍生皆被绮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4)泽被后世(成语)(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司马迁《屈原列传》)(6)(2018·全国卷Ⅰ)郡邻于蜀,数被侵掠被:______________(7)(2017·全国卷Ⅱ)光武破寻、邑,憙被创被:______________(8)(2015·全国卷Ⅱ)炀帝嗣位,被追入朝被:______________【答案】(1)受(2)表示被动(3)同“披”,穿(4)覆盖,遮盖(5)通“披”,披散(6)表被动(7)遭受(8)表被动4.倍成语助记:事半功倍身价倍增(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司马迁《鸿门宴》)(2)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其实百倍(苏洵《六国论》)(4)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答案】(1)通“背”(2)越发,更加(3)倍数(4)加倍,愈加,更加5.本成语助记:追本溯源舍本逐末变本加厉(1)抑本其成败之迹(欧阳修《伶官传序》)(2)自言本是京城女(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4)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5)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6)(2019·北京卷)本诸理,作《非国语》本:______________(7)(2018·浙江卷)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本:______________(8)(2015·江苏卷)必刮剖根本见终始本:______________(9)(2017·全国卷Ⅰ)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本:______________【答案】(1)推究(2)本来(3)本来的,原来的(4)根本,这里指行王道仁政(5)根(6)根据(7)根源(8)根本(9)本来的,原来的6.鄙成语助记:卑鄙无耻鄙俚浅露贵远鄙近(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人贱物亦鄙(《孔雀东南飞》)(4)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昭公十六年》)(5)(2017·全国卷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鄙:______________【答案】(1)把……当做边邑(2)庸俗,浅陋,鄙俗(3)轻贱(4)看不起,轻视(5)鄙俗7.兵成语助记:短兵相接兵临城下厉兵秣马(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苏洵《六国论》)(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4)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5)(2018·全国卷Ⅰ)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兵:______________(6)(2017·全国卷Ⅱ)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兵:________________(7)(2017·全国卷Ⅲ)治兵有制,名虽不同兵:______________【答案】(1)兵器(2)军队(3)战争,战事(4)兵法(5)军队(6)兵器(7)军队8.病成语助记:病入膏肓无病呻吟同病相怜(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柳宗元《捕蛇者说》)(3)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4)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司马光《训俭示康》)(5)(2017·全国卷Ⅱ)而仇家皆疾病病:______________(6)(2017·浙江卷)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病:__________________(7)(2017·山东卷)及贞病笃病:______________【答案】(1)有疾病(2)困苦不堪(3)担心,忧虑(4)毛病,缺点(5)有疾病,生病(6)弊病(7)病情9.察成语助记: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习而不察(1)察邻国之政(《寡人之于国也》)(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李密《陈情表》)(3)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苏轼《石钟山记》)(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司马迁《屈原列传》)(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7)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人名)非今之所谓廉者也察:______________(8)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察: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考察,调查(2)考察后予以推荐(3)了解,弄清楚,明察(4)观察(5)洁净的样子(6)明智,精明(7)考察(8)考察后予以推荐10.朝成语助记:朝三暮四改朝换代朝秦暮楚(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3)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4)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李密《陈情表》)(5)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6)(2018·全国卷Ⅲ)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朝:______________(7)(2017·山东卷)太建五年,贞乃还朝朝:______________(8)(2016·全国卷Ⅰ)帝临哭,辍朝三日朝:______________(9)(2016·山东卷)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朝:______________【答案】(1)朝拜,朝见(2)使……朝见、朝拜(3)朝代(4)朝廷(5)早晨(6)朝廷(7)朝廷(8)上朝(9)朝拜,朝见11.曾成语助记:似曾相识曾经沧海曾几何时(1)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4)(2014·全国卷Ⅰ)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曾: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曾经(2)同“增”(3)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简直”(4)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12.乘成语助记:乘人之危因利乘便(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2)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3)乘彼垝垣(《氓》)(4)若夫乘天地之正(《逍遥游》)(5)车六七百乘(司马迁《陈涉世家》)(6)(2016·浙江卷)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乘:__________________(7)(2015·天津卷)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乘: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趁着,凭借(2)驾,坐(3)登上(4)顺应(5)一车四马(6)车(7)驾,坐13.诚成语助记:诚惶诚恐开诚布公心悦诚服(1)帝感其诚(《愚公移山》)(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司马光《赤壁之战》)(4)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诚:__________________(5)(2014·全国卷Ⅱ)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诚: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诚心,诚意(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4)实在,的确(5)果真,如果14.除成语助记:除旧布新斩草除根兴利除弊(1)扶辇下除,触柱折辕(班固《苏武传》)(2)为汉家除残去秽(司马光《赤壁之战》)(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4)除吾死外,当无见期(袁枚《祭妹文》)(5)(2018·全国卷Ⅰ)举孝廉,除郎中除:______________(6)(2017·全国卷Ⅰ)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除:__________________(7)(2017·山东卷)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除: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殿阶(2)清除,去掉(3)拜官,任职(4)除了,除非(5)拜官,任职(6)去掉,除去(7)拜官,任职15.辞成语助记:不辞而别辞微旨远(1)未尝稍降辞色(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杜牧《阿房宫赋》)(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司马迁《鸿门宴》)(4)我从去年辞帝京(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归去来兮辞》(陶渊明)(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7)(2018·江苏卷)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辞:______________(8)(2017·天津卷)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辞:__________________(9)(2017·山东卷)辄辞以疾,未尝参预辞: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言辞(2)告别,离开(3)推辞(4)告别,辞别(5)古代的一种文体(6)辞谢,婉言道歉(7)告辞(8)告别,离开(9)推辞16.从成语助记:从长计议从善如流弃笔从戎(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臣从其计(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弟走从军阿姨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沈括《活板》)(5)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6)樊哙从良坐(司马迁《鸿门宴》)(7)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8)(2018·全国卷Ⅰ)上不从从:______________(9)(2018·全国卷Ⅱ)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从:__________________(10)(2017·全国卷Ⅱ)从兄为人所杀,无子从:__________________(11)(2017·全国卷Ⅲ)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从:______________(12)(2017·全国卷Ⅱ)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从: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跟随,跟从(2)依顺,听从(3)参加(4)旧读zònɡ,堂房亲属(5)读zònɡ,通“纵”,合纵(6)靠着,挨着(7)介词,自,由(8)听从(9)随从(10)堂房亲属(11)通“纵”,合纵(12)听从17.殆成语助记:百战不殆殆无虚日(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秋水》)(2)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苏洵《六国论》)(4)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归有光《项脊轩志》)(5)(2016·全国卷Ⅰ)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殆:__________________(6)(2014·全国卷Ⅰ)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殆: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危险(2)疑惑(3)近于,几乎(4)大概,表示推测的语气(5)大概,表示推测的语气(6)近于,几乎18.当成语助记:锐不可当当仁不让首当其冲安步当车(1)木兰当户织(《木兰诗》)(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鸿门宴》)(5)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归有光《项脊轩志》)(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7)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贾谊《过秦论》)(8)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9)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10)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魏徵《谏太宗十思疏》)(11)(2019·天津卷)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当:__________________(12)(2018·全国卷Ⅰ)芝坐爽下狱,当死当:__________________(13)(2017·浙江卷)考其当时,参于前古当:______________(14)(2016·全国卷Ⅲ)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当:______________【答案】(1)对着,面对(2)担当,担任(3)假使,如果(4)对等,比得上(5)遮挡,遮蔽(6)占据,把守(7)值,在,正在(8)将(9)应当,理当(10)掌握,主持(11)符合(12)应当(13)值,在,正在(14)应当,理当19.道成语助记:道听途说道不拾遗安贫乐道津津乐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司马迁《陈涉世家》)(2)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3)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陈涉世家》)(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5)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6)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7)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8)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9)(2019·北京卷)不以其道得之道:______________(10)(2018·全国卷Ⅱ)涣丧西归,道经弘农道:______________(11)(2017·全国卷Ⅱ)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重点实词及一词多义梳理训练中考常考重点实词梳理训练第一组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2.躬.耕于南阳(《出师表》)3.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竟.不可得(《河中石兽》)5.尔辈不能究.物理(《河中石兽》)6.恐.托付不效(《出师表》)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8.百里奚举.于市20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余幼时即嗜.学(《送东阳马生序》)第二组10.悉.如外人2016(《桃花源记》)11.咸.来问讯(《桃花源记》)12.清风徐.来(《核舟记》)1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1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15.诣.太守(《桃花源记》)16.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17.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1—18.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第三组19.莫说相公痴.(《湖心亭看雪》)20.杂然而前陈.者2016(《醉翁亭记》)2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22.惟吾德.馨(《陋室铭》)23.凡.河中失石(《河中石兽》)24.月色入户.(《记承天寺夜游》)25.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2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27.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第四组28.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9.乃大惊.(《桃花源记》)30.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31.斯.是陋室2017(《陋室铭》)32.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3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34.宜.乎众矣2014(《爱莲说》)35.愿.陛下亲之信之2019(《出师表》)36.执.策而临之2011(《马说》)37.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中考常考一词多义梳理及训练第一组1.安2011:①安乐,安逸;②疑问代词,怎么;③指安身;④安定(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011(3)衣食所安(《曹刿论战》)(4)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2.备:①挂着;②详尽(1)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3.鄙:①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②见识短浅(1)肉食者鄙(《曹刿论战》)(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4.毕:①完成、结束;②尽、全(1)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2)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5.蔽:①遮挡、遮蔽;②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1)隐天蔽日(《三峡》)(2)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6.薄:①迫近,接近;②看轻,看不起(1)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妄自菲薄(《出师表》)—3—7.曾:①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②竟然;③同“增”,增加(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朝:①早晨;②朝见的地方,朝廷;③朝见(1)有时朝发白帝(《三峡》)(2)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3)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9.称:①著称;②称赞(1)不以千里称也(《马说》)(2)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10.诚:①诚心;②真正,确实(1)帝感其诚(《愚公移山》)(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第二组11.出2015:①指在国外;②露出;③拿出;④出来;⑤由内而外,与“入”相对(1)家无井而出溉汲(《穿井得一人》)(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5(3)皆出酒食(《桃花源记》)(4)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5)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12.辞:①推托;②告辞;③言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4—(2)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3)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13.从:①跟、随;②顺从;③跟从;④由,自;⑤跟随(1)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2)一狼仍从(《狼》)(3)隶而从者(《小石潭记》)(4)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5)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14.当:①担当,承担;②应当,应该;③在(某处、某时)(1)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2)但当涉猎(《孙权劝学》)(3)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15.道:①说,谈论;②正确方法;③学说,思想;④讲述;⑤道路;⑥道理(1)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2)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伐竹取道(《小石潭记》)(4)虽有至道(《虽有嘉肴》)(5)策之不以其道(《马说》)(6)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16.得:①出现;②找到;③领会;④取得;⑤得到;⑥能够;⑦同“德”,感恩、感激(1)吾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2)便得一山(《桃花源记》)(3)得其船(《桃花源记》)—5—(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5)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7)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17.等:①等同、一样;②表省略(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出师表》) 18.独:①只;②老而无子;③独自(1)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2)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19.发:①出发;②兴起,指被任用;③显露、流露;④开放(1)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有时朝发白帝(《三峡》)(4)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20.伐:①砍伐;②攻打,讨伐(1)伐竹取道(《小石潭记》)(2)齐师伐我(《曹刿论战》)第三组21.拂:①违背;②同“弼”,辅佐(1)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22.负:①凭借;②背着(1)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23.复:①又;②恢复;③回答,答复。
2019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孟子二章》孟子二章知识点梳理与专项阅读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孟子,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
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
《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非攻”与“兼爱”,主张和平,反对一切战争。
显然,孟子的主张带有极大的片面性,但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时期,却有着积极的意义,至于课文中提及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断,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
2、重点字词注音:域民(yù)畎亩(quǎn)拂士(bì)3、重点解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城城:内城。
郭:外城。
环:围。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委而去之委:放弃。
去:离开。
域:限制。
寡助之至至:极点。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通“叛”,背叛。
顺:归顺,服从。
故君子有不战君子:得道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举:任用,选拔。
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士:狱官。
拂:违背。
乱:扰乱。
曾益:增加。
“曾”通“增”。
恒过:经常犯错误。
衡于虑:思虑阻塞。
“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表现。
喻:了解。
入:在国内。
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出:在国外。
4、重点语句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④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集锦(10)91.汤(tāng)(1)名词。
开水,热水。
如: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2)形容词。
读shāng,形容水势浩大。
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92.通(tōng)(1)动词。
①接通,贯通,相通。
如:a.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愚公移山》)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②通晓,明白。
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③通过。
如:初级狭,才通人(《桃花源记》)(2)形容词。
①畅通,顺利。
如:政通人和(《岳阳楼记》)②聪明。
如:仲永之通悟(《伤仲永》)(3)副词。
整个,全部。
如:通计一舟,为人五(《核舟记》)93.徒(tú)(1)名词。
部下,下属。
如:召令徒属曰(《陈涉世家》)(2)副词。
①只,仅仅。
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②空,白白地。
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94.王(wáng)(1)名词。
①夏、商、周三代的统治者称“王”;战国时诸侯国的统治者均称“王”;秦以后国家的君王称“皇帝”,“王”成为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封爵。
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②姓。
如: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伤仲永》)③泛指同类中力量大,水平最突出者。
如: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2)动词。
读wàng,称王,统治天下,当帝王。
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95.亡(wáng)动词。
①灭亡,衰亡。
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②逃跑,逃亡。
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③丢失。
如: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④读wú,同“无”,没有。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96.望(wàng)(1)名词。
名望,声望。
如: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2)动词。
2019中考语文文言实词专项训练1.爱ài“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ài)声。
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②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吝惜,舍不得。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④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梁惠王上》)2.安ān“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
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示安定。
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②安置,安放。
安营扎寨(成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⑥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
表示被子。
bèi①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③表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pī①通“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èi“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咅声(古音相近)。
表示背向、背着。
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②更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通“背”,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5.本běn“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木”(义为棵树)字下加一点,表示树木的根部。
表示植物的根部。
①草木的根。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种树郭橐驼传》)②草木的干、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③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
君子务本。
(《学而》)④原来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本来。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孔雀东南飞》)⑤推究,考察。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6.鄙bǐ“鄙”是形声字,小篆从邑[即阝(在右边)]部,啚(bǐ)声。
表示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①边远的地方。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荆轲刺秦王》)②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③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④轻贱。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⑤庸俗,浅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7.兵bīnɡ“兵”是会意字。
甲骨文上边是“斤”字,像古代一种斧形的武器;下边是“廾”字,像左右双手。
合起来像双手拿着兵器。
表示兵器。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②士兵,军队。
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鸿门宴》)③军事,战争。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8.病bìnɡ“病”是形声字,小篆从疒部,丙声。
表示疾病。
①重病。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②弊病,缺点。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训俭示康》)③生病。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祭十二郎文》)④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馆记》)⑤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⑥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训俭示康》)⑦穷困。
辍飧饔以劳吏者……故病且怠。
(《种树郭橐驼传》)⑧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9.察chá“察”是形声字,小篆从“宀”部(表示覆盖),祭声(古音相近)。
表示仔细观察。
①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梁惠王上》)②详审,细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考察,审查。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③考察和推举。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④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答客难》)10.朝“朝”是会意字,金文左边像日在草中,右边像水流,合起来指潮水按时涨落。
“潮”的本字。
后引申为表示早晨。
cháo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接受朝见,使……朝见。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④对,向。
坐北朝南。
zhāo早晨。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蜀道难》)11.曾“曾”是象形字,金文下边象古代一种蒸饭的器皿,上边象蒸汽冒出,指古代一种做饭用的器具,即“甑”的本字。
后借用来表示曾经。
cénɡ①曾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②竟,竟然。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zēnɡ①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长辈或晚辈亲属。
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治平篇》)②通“增”,增加。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乘“乘”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下边是“木”字,象树木。
合起来指人攀上树木。
表示登、升。
chénɡ①驾,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升,登。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氓》)③趁,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凭恃,依仗。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宋书•宗悫传》)④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shènɡ①一车四马的合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②辆。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触龙说赵太后》)13.诚chénɡ“诚”字本来写作“誠”,是形声字,小篆从“言”部(即讠),成声。
表示言语真诚。
①诚心。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②确实,的确。
此诚不可与争锋。
(《隆中对》)③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14.除chú“除”是形声字,小篆从“阜”部[即阝(在左)],余声(韵母相同)。
表示台阶。
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朱子家训》)②去掉,清除。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③修治。
即除逆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④拜官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⑤流逝,过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15.辞cí“辞”字本来写作“辭”,是形声字,金文从“”(表示治理),司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
表示打官司时双方的诉讼,后引申为言辞。
①借口,托辞。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②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卫灵公》)③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④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⑤推辞,不接受。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⑥计较。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⑦审讯,口供。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苏武传》)16.从“从”是会意字,甲骨文为一前一后两个“人”字,象两人前后相随。
表示跟从、跟随。
cónɡ①跟随,追随。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②依顺,听从。
臣从其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从事,参与。
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④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⑤使……跟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⑥随从的人。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项羽之死》)⑦指堂房亲属。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zònɡ通“纵”,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过秦论》)17.殆dài“殆”是形声字,小篆从“歹”部,台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
表示危险。
①危险。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谋攻篇》)②有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③懈怠。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④大概,恐怕。
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石钟山记》)⑤几乎,接近,差不多。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18.当“当”字本来写作“當”,是形声字,小篆从“田”部,尚声(韵母相同)。
表示两块田地的土质、面积或地理位置不分上下。
后引申为相当。
dānɡ①遮挡。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②对等,比得上。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③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④应当。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⑤掌管,主持。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五人墓碑记》)⑥面对,遇到。
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⑦对着,面对。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⑧值,在,正在。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过秦论》)⑨必定,一定。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孔雀东南飞》)⑩将,将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⑪通“倘”。
如果。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dànɡ①符合。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促织》)②当作。
安步以当车。
(《齐策四》)③抵押,两者相抵。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 19.道dào“道”字是会意字,金文两边合起来是“行”字,表示道路,中间是“首”字,表示领头。
合起来指领路。
“导”的本字,表示引路、领路。
①道路。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②途径,方法。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③风尚。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④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⑤思想,学说。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⑥天道,规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⑦志向。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⑧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⑨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20.得“得”字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貝”字(即贝),表示钱财,下边是“又”字,象人手。
合起来指手持钱财。
表示取得、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