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重要意义

浅析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重要意义

浅析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重要意义
浅析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重要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f3866745.html,

浅析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重要意义

作者:支云秀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3期

摘要:政府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威机构,其权威地位一方面来自宪法和法律力量的

支撑,同时也来自社会对它的认同与支持,而政府要赢得公众的认同与支持其实现职能,必须注重政府形象的塑造。政府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社会公众对政府价值标准、战略目标、是否廉洁、政策是否民主科学、高效与否、领导者素质、公务员行为规范程度乃至政府建筑物等诸因素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它以政府自身的素质、行为和表现为基础,受公众价值意向和主观评判的影响。

关键词:政府形象;支持;权威

在我国政治日益民主化,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形象作为特殊的社会资源,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一项重要标准,对政府影响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探索和重塑良好的政府形象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它对于增强党和政府的吸引力、凝聚力,巩固党和政府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政府形象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各级政府一直在努力树立与塑造政府形象,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职能履行不到位

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一些地方和基层政府在管理中不能准确定位:一方面,政府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如对市场经济行为干预过多;另一方面,许多本来应该由政府履行的职责,如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却做得远远不够,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甚至出现了背离公共利益或违法的决策和行为。

(二)部分政府公务人员为民服务意识差

政府工作人员往往被看作是政府形象的具体体现。而某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维护政府形象的主观意识,综合素质低下,服务态度恶劣,见利滥用职权,履职能拖则拖,使得政府及公务员的整体素质达不到公众心目中的要求,严重破坏了政府形象。有一些公务人员、政府高官经不起金钱美色的诱惑,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损公肥私,腐化堕落,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论地方政府媒体形象塑造

收稿日期:2007 01 08作者简介:徐宁(1966 ),江苏南京人,南京市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李挺(1971 ),江苏南京人,南京市政府办公厅新闻处。 2007年第1期总第143期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 l o f N an ji ng U niversity of F i nance and E conom i cs N o .1,2007Seria lN o .143 论地方政府媒体形象塑造 徐 宁,李 挺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江苏南京 210008) 摘要:我国政府职能正由全能型向有限型转变,政府角色由过去无所不包,无所不办者向提供服务者转变。由于现实行政体制条块分割严重,部分政府官员观念依然陈旧,新闻传播及政府形象塑造的观念和知识 较为贫乏。由此带来媒体运用理念滞后,新闻发言人制度缺乏互动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地方政府如何进一步提高媒介素养,与新闻媒体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借助媒体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推动政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南京市政府为例,详细分析地区新闻媒体变化发展趋势、政府的政策议程设置与实施、政府危机管理的传播策略,并对政府媒体形象塑造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媒体;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6049(2007)01 0008 04 所谓政府形象,是指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这种反映,具体体现为政府的知晓度和美誉度。 尤其美誉度是衡量政府施政质量和评价政府形象的重要指标,它体现了一个政府赢得社会公众信任、赞誉的程度以及政府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美丑好坏。 [1]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可以为政府带来较高的权威性、凝聚力和号召力,借助现代传播技术,塑造政府良好的媒体形象,不但有利于推动政府目标的实现,促进政府自身的建设,而且对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 一、社会进步与发展对政府形象塑造提出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大背景下,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强调应为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正成为我国政府转型的主导趋势。地方政府的形象是其可信度强弱或公信力高低的标志,也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政府治理一个地区的根本条件。 (一)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良好的政府形象就是通过合法的、科学的、民主的行政措施和行为向社会表明自己的发展理念,为地方经济指明发展的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地方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依然非常重要,它的职能范围不仅涉及经济调节、社会管理等职能,还包括培育、完善和维护有效的、法制的市场环境。政府廉洁、高效的行政作风、效能充分反映了一个地方的社会氛围。政府形象也是一个区域投资价值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利于展现地区对外开放的姿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外部环境,增强地区对外吸引力。 2.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群众能否安居乐业,社会能否保持和谐稳定,已成为衡量当前政府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资源配置的流动性和市场主体竞争的激烈性,利益格局出现调整,贫富差距有所拉大,社会成员内部的矛盾进而转化为政府与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之间的矛盾。通过安置下岗职工、为就业困难者提供创业支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加大公共产品的供给,使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形象,将有利于化解社会的不稳定、不协调因素,使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种法律制度的制定能够赢得社会成员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3.有利于政府部门绩效建设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凝聚力与号召力,使公众自觉对政府产生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自觉服从和支持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决策,对政府发布的指令能迅速执行。公众将政府目标当作自身目标,法

浅议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以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 鸿尾乡人民政府吴依俤 摘要:政府对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对社会系统协调运转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推进全社会管理创新,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应当加强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当前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管理模式亟待创新,如何推进地方政府科学高效的展开管理创新成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社会政府管理创新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GDP平均保持9%的增长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原有的政府管理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国内各级政府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改革创新的理念在地方政府管理中纷纷被提及,如何推进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采取新方式、新手段、新理念,使地方政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国地方政府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当前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府在推进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订了《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加强行政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政府依法管理的目标和要求;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大力推进公务员制度的创新。中央政府在自身管理和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也为地方政府在加强自身和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方向。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也提出“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讨,如珠海的“万人评政府”、武义县的村务

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浅析

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浅析 摘要:良好的政府形象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对政府形象这一宝贵财富和无形资产实施有效管理,意义十分重大。在分析中国政府形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 要塑造良好的中国政府形象,主要有以下措施可供选择:从政府形象特点入手、建设现代政府文化、公务员民主法治素养的提高、提高政府对经济的领导力。 关键词:政府;政府形象;形象塑造; 1 引言 所谓政府形象是指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外在表现,是公众心目中对政府的言行、表现所形成的感觉、印象、评价和结合。其核心是政府日常表现出来的与公众息息相关的政务行为。政府形象的形成是由公众和舆论对政府的领导人、公务员、公共政策、行政行为、行政文化、建筑物等等与政府有关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感知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印象。它是政府管理中的一种无形力量,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良好的政府形象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将公众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政府目标上来,激发公众的主人翁意识,使政府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否则,将令公众对政府失去信心,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使政府工作限于被动。 2 目前政府形象塑造的成绩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的政治文化素养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多数人特别是中青年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不满足与当前物质生活所带来的享受,他们开始追寻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也更加关注自身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既得利益。此外,他们把国计民生等国家大事时时装进心里,例如,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志愿者自发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协助政府维护灾区秩序,这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反映了我国公民意识到一种觉醒。而这种公民意识的产生一方面是来源于我国国民教育的进步;另一方面,是政府在引导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过程中对大多数公民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了民众政治素养的提升。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形态基本上都是一种管理模式,即管理性政府。这种政府形态大致有三种基本的历史类型:统治型政府、管理型政府、治理型政府。

浅谈地级市委市政府各下属部门职能

浅谈地级市委市政府各下属部门职能 导读:为了让广大军转干部提前了解转业后单位的基本情况,做好选择,为备考增添动力,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为广大军转干考生搜集了一些网络资料,供大家参考。 市政法机关 法院:好单位,待遇好,工作较累,要有法律专业的文凭。 检察院:好单位,待遇比较好,工作也不忙,要有法律专业的文凭。 司法局:一般,职权偏小,管律师和监狱的。 公安局:好单位,要看在本人的能力。 市政府委办局 市府办:强势部门,作领导的秘书晋升空间大,由于工作大多是综合协调性质,很锻炼人的组织能力,但是工作也比较辛苦,加班多,会议多,需要定力,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 房管局:实惠部门,待遇好,工作不累,个人住房问题方便解决。 科技局:一般,掌管一些重要的经费,但自己待遇一般,工作不累。 财政局:非常理想。 审计局:职权越来越大,政策性强,锻炼人,待遇好,好单位!

质监局:改制为事业单位的可能性很大,待遇不错,省管部门,工作专业性强。 人事局:职权越来越小,和组织部职能交叉太多。但是待遇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就现在的职权也比许多政府部门强很多。 发改委:地市级的发改委一般,属于执行部门,和省以上不可比,但是经济管理部门的实权毕竟较大,还是很不错的,锻炼人,待遇好,工作比较忙。 档案局:清水衙门,如果专业对口,是个不错的选择。 招商局:有些是事业局,有些是行政局,现在职能较多,工作比较忙,待遇好,但未来的身份难说,政府从专注经济管理转向专注社会管理之后,作为事业局或许还行。 信访办: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的同志可以去,了解人间万象百态,为民解忧,工作比较辛苦,待遇一般,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安全办:职权在增大,还是不错的地方。 文化局:比较轻闲,新闻出版一块还可以做做,但也一般,待遇一般。 食品药监局:职权越来越大,能去就去吧。管吃管喝管药品。 物价局:还可以,待遇较好,工作不累。 信息产业局:职权越来越小。 城管办:职权大啊,人民不喜欢,工作比较辛苦,待遇也好。

论政府形象的塑造

论政府形象的塑造 学生:刘梦雅 指导老师:李春燕 (湖南农业大学科技技术师范学院,长沙410128)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之前改革中由于经验不足或者制度法律建设的不完善而造成的矛盾开始日益激化引起了较多的群众性事件,政府形象受到巨大的影响。而大部分群众性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公务员执行任务时中语言或行为失当造成的。公务员的形象良好与否直接影响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公务员形象是政府形象最生动的载体,良好的形象能够增强政府的权威性;增强民众的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必然要求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存在行为失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近一段时间我国出现的一些群众性事件中总结出我国公务员队伍形象方面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政府形象建设策略。 关键词:政府形象;公关意识;行政职能;和谐社会;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政府形象塑造的背景 在行政管理的实践活动中谈起公务员的形象,正面形象相对模糊,而一些无为、低效、腐败的负面形象却广泛为老百所流传,如:“八点上班九点到,喝喝茶水看看报,十一点钟回家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由此可以看出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树立公务员的正面形象,提高政府公务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公务员的形象是政府工作形象的代表,也是公务员自身素质及政府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政府工作人员以什么样的形象来处理日常的行政活动,塑造好哪些形象,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政府形象塑造的意义 首先,政府形象反映的政府信誉、威信是一种精神资源,能激励公众共同应对危机。政府信誉增强政府组织的内聚力与外张力,政府信誉反映了广大政府公务员共同的价值观,必然对政府系统内的全部成员有一种强烈的感召力,激发出士气高昂、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激励公众共同克服危机。其次,政府形象决定的政府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是一种能力资源,能动员公众共同应对危机。政府形象是政府在推行

政府形象塑造中的CIS理论价值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f3866745.html, 政府形象塑造中的CIS理论价值分析 作者:查春燕崔松虎 来源:《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10年第02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职能由权力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形象是服务型政府的标志,政府形象的塑造对于政府职能转型至关重要。如何塑造政府形象,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将企业的CIS理论导入政府的形象设计之中,从国外实践经验来看,其有成功的范侧。但就我国目前经济处在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和形象树立如何与ClS理论结合,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结合国情实践,展开一些有益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CIS理论;政府形象设计;政府形象品牌;行政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672-0407(2010)02-087-03 作为一项特殊的政治资源和宝贵的无形资产,政府形象的塑造日益被提上日程。何谓政府形象?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大同小异,普遍落脚点都在于国内外公众对政府素质、能力、业绩等最具广泛性的认知与评价,是在承认政府作为与不作为的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关政府实在的主观印象,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但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对政府形象的认识都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在进行政府形象设计时要依据一定标准区分不同类型的人或人群,分析他们对政府形象的关注角度与关注程度,进而有针对性的实施设计策略。 一、塑造政府形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一方面是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普遍都有了质的提高,政治觉悟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方面是在国际上继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且影响日益广泛和深远。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政府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塑造良好政府形象势在必行,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

浅析中国地方政府的合法性

浅析中国地方政府的合法性 地方政府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公民对政府相应活动和政策的支持和认同,当前提高政府合法性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了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高效性,博得公民的政治认同;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法治,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和相关法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实现政府的合法性。然而,要实现我国的地方政府的合法性,我们还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一、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公职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拓宽绩效考核的范围,走出唯GDP是求的怪圈,将教育、社保、社会救济等关乎民生的工作也归纳到考核范围。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公民参与的作用。充分发挥行政相对人的监督作用,转变公职人员的行政理念,转变旧时的官民思想,向顾客与雇主的思想观念转变,实现客户至上的理念,让行政相对人能够充分发挥民主权利约束公职人员的公权力。 二、转变责任负责对象,改对上负责为对下负责。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都是典型的压力型政府,实行对上负责制,首长负责制,通过任务的层层分解,层层下压,实现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但是也因为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产生了许多行政不合法现象。比如说在上级事权下放,财权上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填补财政上的空缺可能转向许多不合理的罚款。而为了转变这一行政观念,必须逐步推行县区级以下领导直选制,通过直选的方式,对行政领导的行动和政策加于监督和约束,只有推行民主,充分发挥民主,才能限制公职人员滥用权力,也只有通过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公民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现在党中央领导已经意识到民主的作用,也正在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前段时间推行的县区级领

“前台后台”理论下《人说山西好风光》对地方政府官员形象塑造研究

目录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情况 (2) 1.2.2国内研究情况 (4) 1.3研究的创新点、重点和难点 (7) 1.3.1研究创新 (7) 1.3.2研究重点 (7) 1.3.3研究难点 (7) 1.4研究方法 (8) 1.4.1内容分析法 (8) 1.4.2访谈法 (8) 1.4.3文献分析法 (8) 1.4.4比较研究法 (8) 第二章《人说山西好风光》政府官员“前台形象”塑造 (10) 2.1“政府官员形象”概念辨析 (10) 2.1.1前台形象 (10) 2.1.2后台形象 (11) 2.1.3公众形象 (11) 2.2《人说山西好风光》节目分析 (11) 2.2.1缘起:山西卫视接手的“命题作文” (11) 2.2.2需求:政府官员形象塑造需要媒体 (12) 2.2.3呈现:政府官员表演的最佳“前台” (12) 2.3政府官员前台形象分析 (13) V

政府形象塑造小论文

谈谈政府形象塑造 一、政府形象的概念及其内涵 政府形象是指公众对政府行为及政府人员的总体评价,是一种能力资源,对化解风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政府形象对优化政府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优良的政府行为又是有效政府能力的保障。因此,政府要在日常生活中培植和塑造一种诚实、负责任、廉洁和高效的形象,才能在危机管理中有效发挥这笔无形资源的积极作用[1]。 首先,政府形象反映的政府信誉、威信是一种精神资源,能激励公众共同应对危机。其次,政府形象决定的政府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是一种能力资源,能动员公众共同应对危机。第三,政府形象有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建立。第四,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利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 二、中国政府形象塑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现代政府形象塑造的理念 中国的政府行为一般都受传统政府管理理念的影响,缺乏现代政府形象塑造的理念。不是从如何更好地服务公民社会出发,在管理方式上注重人治,忽视法治,官员们没有责任感,不诚信,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等。 (二)政府公务人员的公关意识淡薄,缺乏专门的训练 这里所说的公关意识,最核心的就是塑造形象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中国政府公务人员不愿意或不适应与媒体打交道,表现出来的是公关意识的淡薄。这种现象的发生诚然有历史原因和体制的限制,但在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政府面对的不只是国内公众和传媒,而且会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公众和传媒,他们对政府提出的要求会更高。 (三)政府行政行为失范 政府行政行为失范指导致政府机关在制定政策和规定的时候不能够充分考虑民众的意见,结果制定出的政策伤害了民众的利益,一经实施便会引发矛盾,极大地伤害了民众的感情,也破坏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由此政府信任危机逐步加剧,公信力下降。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失范行为,是公众感知政府形象最直接的途径。 (四)政府应对危机公关的能力薄弱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治理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治理 20 世纪80 年代兴起的地方政府治理变革运动在各国治理实践中越来越表现出突出的作用和释放出强大的能量, 三十年中,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然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已然成为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科学化,促进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1。 一,我国当前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及其存在问题 对于治理模式,理论上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 多元主义模式和合作主义模式。多元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合作主义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基于我国的社会性质基本国情,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治理模式采用政府主导合作型模式。从实践来看,在治理模式中, 合作因素是增强双方沟通互动,提高双方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5,但这种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种模式发展的特征:一、地方政府的自主管理权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后,经济利益取代传统的控制手段,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 便成了衡量地方政府的得失优差的标准。于是地方政府就需要动员一切资源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本地区及其居民争取最大福利。此时地方政府的合法性由自上而下地赋予、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变为自下而上地认同。二、地方政府拥有了推行新的制度安排的权限和动力。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为了地方的发展,就需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资源,为本地的未来和发展制定发展战略等等,在这种内在需求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三是地方政府责任性的提高。地方政府权力扩大的同时也意味着其责任的扩大,地方政府的政绩取决于其实际工作所带来的结果的评价模式也是使地方政府责任心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对于以上的三种基本特征,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浅析得出。与之一一对应的问题为:一、地方政府权力的扩大与上级及基层民众之间的权利形成一种类似陀螺的形式。上级把权力下放到市县级,权力便在此集中,而被限制性的下放,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形式。在我国基层,基层选举制度的产生虽然由来已

论网络对政府形象的塑造及影响

2012年1月刊改革与开放 一、网络时代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 政府形象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与活动,在公众中建立起来的有关政府的主观印象,是指作为行政管理主体的政府在作为行政管理客体的公众头脑中的有机反映,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作为公共管理主体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的变化而动态变化。 从现代社会公共管理学发展现状来看,社会管理主体与网络的联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公共管理的第二客体。 网络以自由性、互动性、即时性、隐匿性等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特性,决定了网络舆情极大的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舆情。网络成为人们发挥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作用,能够预警社会危机,也能成为社会矛盾的放大器。网络舆情在公共管理领域尤其是在政府形象塑造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随着社会化搜索博客、微博,SNS等交互式新兴领域,使网民得以全面体验虚拟信息生活、社会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虚拟化的生活方式,逐渐实现“虚拟社会”与现实生活完美结合。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政府形象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web2.0互联网优势,网络传播已经成为政府塑造对外展示的一个良好平台,为公共管理双方提供了便利的沟通渠道,在网络社会中公民与政府定位平等,深刻的展示了公民监督者的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但现实的我国传统的处理方式,随着网民公众意识的不断提高,网民对社会的参与度逐步扩大,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而政府在某些方面又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则造成公共管理双方的敌视和对立,增添社会不安定因素。 二、当前我国网络对政府形象产生的制约因素 当前在网路传播过程中,网络传播由于传播速度快,信息来源复杂,而传送渠道面向社会大众,舆论方向难以控制等问题,无法以一言蔽之,其造成的后果难以控制。政府无法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拦截,公众的群体性的,盲从性等特点迅速影响到政府辛苦造就的形象,其破坏力根本无法拦截。 在网络时代,我国政府在政府形象控制力方面主要显示这几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政府公开行政力度略显不足 从目前公众的发展过程看,我国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往往信息处于隐蔽状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往往处于相互不平等的状态。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正是对正确表达利益诉求的前提。信息不对称已成为我们的政府对网络舆情反映滞后的根本性原因。这将根本上导致我国政府丧失政府信息主导地位,随着网络公开程度的加大使得政府在管理信息的披露和发布方面的主动权受到了极大冲击。以“郭美美”事件为例,已经成为中华红十字协会的诚信问题。从上所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透明度,政务公开是现代公共管理制度对管理主体的根本性要求。政务不公开是导致我国政府效率低下,透明度不高的根本原因,也给腐败创造了环境和条件。 (二)政府处置跟不上网络传播的进程 政府还没有从传统“父母官”的角色定位中跳脱出来,形成服务意识。作为社会管理主体没有主动超前的意识。首先是对社会管理中可能产生舆情的重大事件缺乏预判,没有形成对网络情况的收集制度,或者没有合理的带有前瞻性的分析汇总。缺乏应对紧急舆情的预案,对严重危害社会正常管理秩序的危机性舆情时束手无策,一则束手无策,疲于应付,亦或者盲目应对,采取错误的应对方式,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三、网络传播及言论的极端化 当前,网民由于现实身份和对现实社会利益诉求的不同导致观点不一致,导致网络舆论两级分化,为公众和政府作出正确判断增加了难度。由于统一的判断标准,公众和政府在接受此类信息时往往难以判断。特别是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体制而言,许多社会缺陷还无法解决,网民对各类社会现象的针砭时弊往往容易引起“虚拟社会”的共鸣,而一些社会不合理现象可能在一时之间无法解决和根除,从而导致部分不理智网民产生对社会根本制度的动摇,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并导致网络监督的异化,网络的监督作用异化对隐私的窥探,无法显示网络监督的优势。 四、政府在处理网络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面对网络时代,我们的政府依然是闭门造车,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方法落后于公众的需要,无法适应潮流的发展,对网络传播和言论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 (一)缺乏与时俱进的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中国传统的行政政治是与“人治”相结合的。然而随着现代政府的要求,官本位使我国政府与现代政府要求差距甚远,我国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体系不完善,政务不透明公开,甚至部分政府职能部门拥权自大,损害公众的利益。 (二)网络对社会影响力的判断存在缺陷 尽管有关政府部门意识现代行政离不开信息对称。但从电子政府网站的应用上来看,它实际上只分享政府愿意公开的信息。行政理念实际意义上没有做到与网络时代同步,对网络时代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上,没有上升到社会科学的高度。网络时代对我们社会领域的改变是无法回避的,只有顺应时代才能立于有 论网络对政府形象的塑造及影响 沈龙云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鲜明的特点和独有规律已经对社会及政府产生巨大的影响。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政府的角色定位和管理方式使得政府在应对和处置网络事件的手段已造成了相当的社会负面效应。政府形象的定位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这些问题,政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有利影响,继续积极地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健全政府与各种形态媒体的良好沟通机制,强化政府的公关意识。 关键词:网络时代政府形象政府职能 144 --

浅谈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的行政现象

浅谈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的行政现象 摘要:目前,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的行政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奢侈浪费之风盛行,行政成本节节攀升,败坏党风政风。一顿“公饭”吃掉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一辆“公车”一年耗费20万元、一项“检查评比”活动耗资上百万元……针对以上的行政现象,探究其原因和治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官员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规范的行政观念,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完善我国的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并完善财政预算体制,应成为遏制地方政府奢侈浪费现象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地方政府,奢侈浪费,行政现象,体制,遏制,对策 收稿日期:2012-6-4 引言 地方政府是指管理一个国家行政区事务的政府组织。地方政府作为我国政府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自改革开放之后, 地方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身份、地位、职能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致使其价值取向、追究目标以及行为结果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地方政府在拥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资本增值的职能和权力, 使用和分配着大量的财政资源时, 各种讲排场、比阔气、享奢华办公楼、公款吃喝玩乐等挥霍浪费公共资源的现象愈显凸出, 令人担忧。 世界经济论坛(WEF) 发布的2003一2004 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比上一年度下降了四位。导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下滑的重要原因是,在宏观经济环境指数方面,世界经济论坛将其中的一项指标由原来的“政府开支”调整为“政府浪费”,中国在宏观经济环境指数上的得分从上一年度的第16 位下降到第35 位。2005 年,党和政府倡导开展了一场自上而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行动[4]。各级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口号铺天盖地,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空前强大,但一阵风过后,一些党政机关和政府部门依然我行我素,浪费现象愈演愈烈,行政成本节节攀升,败坏党风政风。 据了解,中国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作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建议中列出多组相关统计数字: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中国财政收入从1132亿增长到3万亿,约28倍;同期行政管理费用则从不到50亿升至7000亿,增长达87倍,而且近年来

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形象塑造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形象及其塑造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任课教师钟谟智教授年级2015级专业文化研究班次3班学号2015167姓名郭云玲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形象及其塑造 姓名:郭云玲(文化研究、2015167) 摘要: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的飞快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参与政治的方式,随着一些“后台”行为的曝光,政府工作人员的言行,无论好坏,会迅速通过新媒体传播到民众当中,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下对行政管理的要求,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政府必须利用新媒体优势,展现公平、正义、民主的执政作风,加强自身形象的塑造,以增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 关键词:新媒体;政府形象;塑造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时代特征 何为新媒体?新媒体就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来说,在基于网络出现的新媒体形态,如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等,它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信息传播方式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的单向传播变为多点对多点的互动传播。在新媒体环境里,人人皆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生产者。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网上论坛、QQ等多种传播交流方式,使每个人都拥有了即时传播手段,这种交互性传播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超越于传统媒体的强

大的舆论影响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2.新媒体信息传播效率更为快捷。目前,国内很多新闻网站都开设了即时新闻专栏,随采随传随编随发。手机用户可以随时拍摄现场视频,并迅速传输到互联网上“发表”。网络直播、QQ群、BBS论坛、微博,微信等,都以即时传播为突出特征。在这种传播技术的支持下,一条信息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获得千万次的阅读,并能够在瞬间传遍世界各地。 3.新媒体信息内容难以管控。虚拟空间的匿名性使其传播的信息、表达的意见真伪难辨,极易造成思想观念的混乱。 4.新媒体群体的社会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和能力日益增强。从孙志刚事件促使《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到“我爸是李刚”,到有些官员被网络“人肉搜索”,其腐败事实被揭露被爆料,被网民跟踪质询直至绳之以法,无不显示了新媒体参与公共治理的强大力量。 二、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机遇和挑战 伴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随着明星、草根网民在网络上掀起舆论热潮的同时,网络在公众中的信息传播交流和舆论监督效应日益明显,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政府的重视,许多领导和政府部门已经将新媒体看作政民互动、树立政府形象的一大重要途径。但是网络新媒体给政府形象塑造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的并存,是政府形象建设的一把“双刃剑”。 (一)网络对政府形象塑造的机遇 当前,我们能看到各级政府都在完善和加强政府网站建设,许多政府网站已兼有了新闻发布、形象展示、舆论引导等职能,逐渐成为展现政府形象和传播政府精神的主要载体,

浅析2008年汶川地震中政府形象塑造

人文社科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2期 浅析2008年汶川地震中政府形象塑造 口程莹琦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06级上海200000) 摘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均有明显震感,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抗震救灾工作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在此次危机管理过程中足够强的危机意识、较高的救援效率、公开透明的信息处理、全方位的社会动员以及全面及时的灾后处理,让政府的形象在社会上得到高度认可,让西方媒体感觉到中国政府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政府. 关键词:汶川地震政府形象危机处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数万人遇难,直 接严重受灾地Ⅸ达lO万、P方公里。地震发生后,中闷政府迅速启动 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动员全围力量投入救灾工作,包括囡家丰席胡锦 涛在内的中国高层领导人接连走访灾区。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公 告宣布,2008年5月19几至2l门为全国哀悼日,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下半旗志哀。与此同时,奥运吊火传递也暂停三天。新闻媒体对汶川 大地震进行了全方位的直播报道。 一、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社会公众在了解和经验的基 础上,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状况的总体印象和 评价。它以政府自身的素质、行为和表现为基础,受公众价值意向、丰 观评判的影响.同时同政府自身形象的设计又有直接关系。它是政府 的理念、行为及效粜的集中综合表现。因此,一个政府耍想获得好的 社会评价,颦造出良好的政府形象,必须首先自身行为优良,努力做好 决策科学化、管理民卡化、政务公开化、办事效率化、为政公正廉洁,才 能存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政府形象的最终形成,不仪取 决丁.政府及其成员的实际行为,而且取决j.公众的丰观感觉与评价, 只有通过公众的自我感知和内心体验所认同和赞誉的政府形象,才是 良好的政府形蒙。 二、危机事件对政府形象的影响 危机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是巨人的,在危机中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是现代政府公共行政职能之一,有了良好的形象,就能取信于民。更好 发挥协调作用,实现有效的传播与管理,良好的政府彤象是政府实现 有效的公共管理的基础。 (一)公共危机是对政府形象的考验。 保护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 政治经济稳定发展,是政府的职能。当危机发生时,危机处置结果的 好坏、不仅是考验政府能力,即预见能力、紧急判断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应急对策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ffii且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形象。如果危机顺利化解,标志着政府有较高的处理危机能力,政府良好的形象经受住了危机的考验。 (二)公共危机为塑造良好政府形象创造了机遇。 危机具有非预测性和破坏性,它给社会造成人面积灾难和损失, 使事件本身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政府在面对危机的同时 快速响应,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的恶化,把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公布信息,加 强与公众的沟通等正面积极措施,就可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但是 危机的发牛往往会暴露现自.制度和机制的不足之处,所以,政府要以 处理公共危机为契机,找到/fi足之处,尽快弥补和改善,从而使自己的 能力有所提高,完善和重嘞政府形象。 三、危机中政府所塑造的良好形象 在这次地震危机中,政府的积极行动把中华民族凝聚了起来,给 在震火中受难的人们提供J,强有力的坚实后盾。中国政府的行动不 仅感动了国内民众,也打动了一些对中国百般挑剔的两方媒体,转变 了以往惯有的报道摹调,对灾区充满了挂虑,对中困政府则足褒奖有加。政府抗击危机方面的信心,占领信息士导权,争取百姓的信任,以 及赢得陶际信脊方面。人人提升了政府形象。 (一).亲民政府。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官员亲临事发现场,在 第一时间与民众零距离接触,安慰、鼓励并给与支持和帮助。围家主 席胡锦涛等中国高层领导人接连走访灾区。温家宝在地震发,l三后仅 仅几个小时就乘匕机赶往灾Ⅸ,存接下来的四天时间里…个接一个地 走访受灾乡镇,如果道路受阻就坐直升机”空降”灾区,为灾区人民带去 安慰,并向他们保证政府会提供更多帮助。国家领导人情系百姓、心忧民生的感人场面不仪舒缓了公众的紧张情绪、稳定了民心、给公众 带来J,温暖和力量,而且还赢得了公众的拥护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220.树立了党和政府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亲民形象。 (二),责任政府.危机发生后的恢复一系列工作都要求政府时刻树屯责任观念,以负责任的态度来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充分体现执政为民的责任政府形象。这次的地震危机中,中国政府为救灾付出了巨大努力。大批救援人员在进驻重灾区时须克服道路阻断和天气恶劣的不利影响,甚罕花去了数天的时间才赶到灾区:胡锦涛总拍记丰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并设立救援团、医疗卫7卜组等8个抗震救灾工作组:总理温家宅在5月21日宣布'中央围家机关今年的公用经费支出?律比预算减少5%,用于抗震救灾,这些结余将帮助中央筹集700亿元人民币的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尽管危机中,我国的经济受到,一定的损失,但政府部门的许多决定和措施都非常明确的体现了执政为民的这‘‘责任政府形象,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服务性政府。危机中,政府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以得到公众的满意和认可,维护政府良好的形象。在这次地震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戍急措施,来缓解危机的压力。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一级预案。由中国地键局12人、北京军l×|某部工兵团150人和武警总医院22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陆续奔赴汶川灾区,负责搜索、营救和医疗救护任务。中困守军派出二十二架军用运输机,向四川地震灾区窄运人于多名空降兵和四台指挥车,执行绵竹、安县、北川地【x=的抗震救灾任务。民政部也紧急调拨2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JII灾区,其他救灾物资陆续支援。而社会各界人士、中国多家企业公司、中国红十字会,也在援助四川I,充分体现出”以民为奉”的服务性政府理念。 (四).开放性政府.此次危机中,地震信息的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布,使人民及时了解到地震火区的情况,并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的斗争中。有利于保证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L『.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政府形象和权威,利于社会稳定;地震信息的及时、全面、准确的公布,及时稳定了民心,维持了社会稳定:地震信息的公开反映厂我国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此次地震中,中国政府所表现出来的开放和透明度、对生命的关怀感动丁世界。 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切实地履行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保ilf!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为灾后霞建作了大量工作,赢得了高度赞誉。政府是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摹本原则。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宅亲临第一线指挥抗震救灾,把人民群众的牛命安伞放在第一位,赢得了高度赞誉。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峰持了依法行政的原则,国务院对利用抗抗震灾名义非法谋利的行为依法严历打击,确保r抗震救灾物资及时发往火区,为灾区灾后重建提供了必要条件,赢得了高度赞脊。 树立中国政府的良好形象不仅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向心力,提高政府的威信,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而且有利于加强【f1圜的对外交流,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汶川地震为中国政府建立新形象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中国政府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个契机,在灾难中给人民带来了新的福音,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l】李剑锋:《政府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H版社2005年 【2】颜如春:《现代政府形象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3】熊源伟:《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4】刘小燕:《中国政府形象传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5】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中信出版社2004年 万方数据

浅谈地级市委市政府各下属的部门职能

军转干考试 浅谈地级市委市政府各下属部门职能 市政法机关 法院:好单位,待遇好,工作较累,要有法律专业的文凭。 检察院:好单位,待遇比较好,工作也不忙,要有法律专业的文凭。 司法局:一般,职权偏小,管律师和监狱的。 公安局:好单位,要看在本人的能力。 市政府委办局 市府办:强势部门,作领导的秘书晋升空间大,由于工作大多是综合协调性质,很锻炼人的组织能力,但是工作也比较辛苦,加班多,会议多,需要定力,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房管局:实惠部门,待遇好,工作不累,个人住房问题方便解决。 科技局:一般,掌管一些重要的经费,但自己待遇一般,工作不累。 财政局:非常理想。 审计局:职权越来越大,政策性强,锻炼人,待遇好,好单位! 质监局:改制为事业单位的可能性很大,待遇不错,省管部门,工作专业性强。 人事局:职权越来越小,和组织部职能交叉太多。但是待遇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就现在的职权也比许多政府部门强很多。 发改委:地市级的发改委一般,属于执行部门,和省以上不可比,但是经济管理部门的实权毕竟较大,还是很不错的,锻炼人,待遇好,工作比较忙。 档案局:清水衙门,如果专业对口,是个不错的选择。 招商局:有些是事业局,有些是行政局,现在职能较多,工作比较忙,待遇好,但未来的身份难说,政府从专注经济管理转向专注社会管理之后,作为事业局或许还行。 信访办: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的同志可以去,了解人间万象百态,为民解忧,工作比较辛苦,待遇一般,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安全办:职权在增大,还是不错的地方。 文化局:比较轻闲,新闻出版一块还可以做做,但也一般,待遇一般。 食品药监局:职权越来越大,能去就去吧。管吃管喝管药品。 物价局:还可以,待遇较好,工作不累。 信息产业局:职权越来越小。 城管办:职权大啊,人民不喜欢,工作比较辛苦,待遇也好。 畜牧局:与人无争的好单位之一。 知识产权局:中国的知识产权局还在努力,虽然现在还不怎么行,待遇不详。 林业局:与人无争的好单位之一,专业对口就去吧。 体育局:一般。 粮食局:粮库都基本撤了,都没有职权了,可能也不怎么招人了。 劳动保障局:正在冉冉上升的部门,待遇好,和人民接触多,为人民办实事。 民宗局:不管民,不管宗的,统战部的地盘。民宗局的局长是统战部的副部长,待遇较差。卫生局:好单位,专业性强,锻炼人,管医院。 采购中心:越来越好的地方,虽然政府的开支没有降下来,但部门是保留下来了的。 环保局:越来越好的地方,现在开个厂什么的都要它批,费用也不少。待遇可以,工作不累。地震局:与人无争的好单位之一,专业对口的去吧,工作清闲,省管部门。

浅谈我国地方政府形象工程

浅谈我国地方政府形象工程及其对策 【摘要】形象工程是一些领导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实际,不惜利用手中权力而搞出的劳民伤财、浮华无效却有可能为自己和小团体标榜政绩的工程。形象工程和一些政府领导自身素质和制度不完善有关。防治和解决形象工程重点是健全有关制度,而提高地方政府公务员的素质是关键【关键词】我国地方政府形象工程防治对策 一、形象工程的含义 中国文化史表明,“形象”概念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在我国出现,并且具有独立的﹑丰富的内涵。“形象”一词,源远流长,用多面广;其内涵和外延,虽不断丰富和发展,但至今人们尚未对它作全面、历史、系统的考察。形象可以解释为:人之相貌,物之形状。这个含义上的“形象”概念,出现得最早,我国古籍中多有所见。在古籍《尚书·说命》篇的正文及其疏注中,就讲了一个“殷王武丁寻找并任命傅说为相”的故事:武丁梦见天帝送给他一个名字叫“说”的助手,可以代替他治理政务,武丁仔细回忆梦中之所见,寻找于群臣百官之中,在寻求无果的情况下,进一步命令百工“刻其形象”,“使百官以所梦之形象”到民间去寻找;这样“按图索骥”,终于在傅岩这个地方,找到了正在筑路的奴隶傅说,并把他召到都城任命为大臣,主持政务。○1另一本古籍《周礼·天官·司会》,在解释地契版图时明确写道:“图,土地形象,田地广狭。”“土地之图,有其形象,即是民之田地广狭多少,皆在于图也。”○2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形象”的一般意义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因此,形象是能给人深刻印象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表征。 在现代社会交往中,“形象”常常被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予以注重。近年来,“形象”又常常被缀以“工程”二字,以突出塑造、经营、系统性等意味,对形象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二、我国地方政府形象工程产生的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