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物态变化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精选】物态变化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精选】物态变化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精选】物态变化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除了装置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_______(填A或B)。

(2)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此时温度

t=_______℃,直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水的沸点为________℃。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秒表 A 94 98 保持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秒表;

[2]由于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如果先固定B铁圈的位置,再固定A的位置,酒精灯的火焰位置可能不合适,所以需要先固定A铁圈。

(2)[3][4]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温度是94℃;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表格中所示水的沸点是98℃;

(3)[5]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6]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点睛】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问题,在进行读数时,一定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同时考查了水沸腾图象的画法及沸点的概念。

2.2019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____________,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液体表面积用滴管将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吹其中一滴水错误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避免木板吸水干扰判断蒸发吸热

【解析】

【详解】

(1)[1]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室内的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所以是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2)[2][3]要探究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就要保持同种液体表面积、温度相同,而空气流速不同,故用滴管将两滴液体分别滴在两块玻璃上,用不加热挡吹风机吹其中一滴水,观察两滴水蒸发的情况。

(3)[4][5]要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就要保持同种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小林在加热水滴的同时加快了空气的流速,故其做法是错误的。

(4)[6]木板吸水,会使滴在木板上的水的质量发生变化,影响实验的进行并得出错误的判断。

(5)[7]沾到手上的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手的内能减少,手表面温度降低,所以湿手感觉吹的是凉风。

3.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

(2)当观察到如图中的_______图时,说明水已沸腾;b图中气泡上升的过程逐渐变小,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

(4)如图所示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______。

A. B. C. D.

【答案】89;a;液化;吸热; A。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水沸腾实验的仪器、实验现象及图象处理。

【详解】

(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读数是89℃;

(2)[2]水沸腾时,水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由此可知a图时,水已沸腾;

[3]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最后消失了,是气泡中的气体在上升过程中遇到的水温度比较低,气体遇冷液化变成了液体,故是液化过程;

(3)[4]水在沸腾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吸热;

(4)[5]水在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水全部汽化,满足这些描述的是A。

4.在探究冰熔化(图一)和水沸腾(图二)时温度的变化特点的两个实验中:

(1)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三是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冰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_________min,冰的熔点是____℃(3)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09294969898989898

请在图四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一时间图象

(______)

(4)由图四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答案】热胀冷缩 3 0 98

【解析】

【分析】

(1)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三是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有图像可知,冰在2—5min熔化,持续的时间是3min,冰的熔点是0℃;

(3)根据表格数据,在图四方格纸上描点画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如下:

(4)由图四可知,水的沸点是98℃.

5.如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热量,温度_____.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组测出的水的沸点大多数都小于100℃,说明当时的大气压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6)有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不同.

【答案】A 98 吸收不变液化低于质量

【解析】

(1)由图乙可知,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2)从图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为98℃; (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5)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故当时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6)由图像可知,由于水的质量不同,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不同.

点睛:分析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本实验的难点,熟练掌握实验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如图中,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甲乙两组同学选取了“萘”和“石蜡”两种物质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萘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图像,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 段)升温______(选填“快”或“慢”)。

(4)把试管中的固体换成水,使用以上装置做水沸腾实验,当烧杯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答案】晶体吸收固液共存 80 快不会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像知,萘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萘是晶体,且熔点为80℃。

(2)[2]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3)[3]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80℃。

[5]物质是固态时,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20℃。物质是液态时,吸热2min,物质温度升高了不到10℃。所以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慢。

(4)[6]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是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进行沸腾。

7.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烧杯和水;B.酒精灯;C.带孔硬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顺序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2)在烧杯上加带孔硬纸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别用质量为m甲和m乙的水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m甲

___m乙(选填“<”“=”或“>”),两同学测得水的沸点为________℃

【答案】B、D、A、C 减少热量散失< 98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器材的安装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先把酒精灯点燃放在铁架台上,然后把铁圈固定在酒精灯的外焰处,依次放烧杯纸板温度计,故安装的顺序是B、D、A、C。

(2)[2]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在烧杯上加带孔的纸板,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3)[3][4]由公式Q吸=cmΔt和图乙可知,甲3min沸腾,乙6min沸腾,乙的加热时间长,故乙吸热多,比热容、温度变化量相同,吸热多的,质量大,所以乙的质量大;由图可知,两同学测得水的沸点为98℃。

8.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烧瓶中冷水的温度。

(1)刚刚开始加热不久,烧杯里就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这是固态的碘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选填“放”或“吸”)热;

(2)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细心的小明发现烧杯里还出现了液态的碘,这是由于碘的温度达

到了它的______(选填“熔点”或“沸点”),并且继续吸热而导致的;

(3)停止加热后,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现象有可能使得温度计的示数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答案】升华吸熔点凝华升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固态碘吸收热量,直接变成碘蒸气,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2)[3]烧杯里出现了液态的碘,这是由于碘的温度达到了它的熔点,并且继续吸热而导致的。

(3)[4][5]碘蒸气直接变成碘晶体是凝华现象,在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升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变高。

9.回顾实验和探究:

(1)探究固体加热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图甲是给某固态物质加热的装置,该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图丙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②该固体是______(选晶体或非晶体),图乙是其______图象(填熔化或凝固)。

③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④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

⑤组装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时,应______组装(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

(2)探究声音的特性:

① 如图,把钢尺紧按在桌而上,拨动其伸出桌面端,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实验现象;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实验发现,音调由物体振动的

______决定,钢尺伸出桌面端越短,发出的音调越______。

② 如图,先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状况;再重敲此音叉,观察现象。实验可得,声音的响度由发声体的______决定;两次实验中,音叉发声的音调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63 晶体熔化液 80 从下往上频率高振幅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1]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63℃。

②[2][3]由图乙可知,0-3min,温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升高,属于熔化图像,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

③[4]由图乙可知,第10min时,该物质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④[5]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80℃,该物质的凝固点等于熔点,为80℃。

⑤[6]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铁圈,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铁圈的位置,使试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故从下往上安装。

(2)①[7][8]由实验现象可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②[9][10]先轻敲音叉,再重敲此音叉,小球摆动的幅度变大,说明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两次实验中,音调不变。

10._______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的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然后停止加热,沸腾停止。

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0123456789

温度T/℃90929496989898959898

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总结,有如下发现:

(1)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从记录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min时的数据;

(3)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_______。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_______。

【答案】蒸发 b a 内部表面 7 吸热水的沸点是98℃

【解析】

【分析】

【详解】

[1]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2][3]图a是沸腾时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然后消失。

(1)[4][5]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6]从记录数据看出,第7min的数据是错误的,因第4min水便开始沸腾,而在沸腾过程,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3)[7]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8]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98℃时开始沸腾,那么水的沸点是98℃。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态变化实验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规律制成的. (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 (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_____________) 时间t/min0123456789温度T/℃90929496989999999999 (5)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丙图中的________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________℃. 【答案】热胀冷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 a吸保持不变99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室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2)在甲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3)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也可能使烧杯未加盖等; (4)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5) 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所以a图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减小,所以b图是沸腾前的情况.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仍要加热,还在不断吸热,从表中数据来看,沸腾后温度不变,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99℃.故答案为热胀冷缩;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图见详解;a;吸;保持不变;99. 2.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除了装置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_______(填A或B)。 (2)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此时温度 t=_______℃,直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水的沸点为________℃。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___。

2020中考专题训练---物态变化 附答案学生版

2020中考专题训练---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攀枝花市冬季最低气温 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放热的是() A. 冬天晨练的人们不断呼出“白气” B. 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 寒冷的冬季,雪人慢慢变小 D. 利用冰块防止食物烂腐烂变质 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夏天刚开始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这是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华造成的 B. 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C. 用久的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先熔化后凝华 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4.如图分别表示在“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C. 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 D. 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6.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现象,下面是他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 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是升华现象 C. 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D. 屋檐下悬挂的冰柱,是汽化形成的 7.下列有关生活中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 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变小的,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B. 晶体和非晶体区别在于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C. 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为了读数准确,不能体外取出读数 D. 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8.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

三物态变化实验题汇总

物态变化实验题 由图像乙所示。如图15⑴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 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填“晶体”或“非晶体” );在10min 可知冰是__ 段的比较可知,冰的比热CDAB段和(填“固态”、“液态”或“固 液混合态”);从(填“大”或“小”)。容比水的比热容要则水的沸15 丙所 示且一直保持不变,⑵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填“高 于” 、“低于”或“等于”)℃,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点是一个标准 大气压。⑶在冰熔化过程中,如果移走酒精灯,冰停止熔化,放回后,冰又继续熔化,说明热量。固体熔化时需要 9 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2 、用如图

这样做不但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 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 (,(选填“快”或“慢” ) 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能使试管 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 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2 除图 9所示实验器材外, (填 (3)萘加热 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 “白气”是 .小水珠.水蒸汽 A B 序号)。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 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图( 410 分钟。 了 (烧杯内物 1 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用 图 3 、 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 2 所 该物质的熔点是 ( 2) t 与 t 相比, 是: 3)分析图象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 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张怡然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 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 10__甲、乙所示, 则 图是沸腾前的情景 , 图是 沸 腾时的情景 .当水温升到 90℃时, 他记录了 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 变化情况,数据如下表: 8673450 129/min 温度 / ℃98 (1) 示, 时刻杯内物质的内能大。理由 32

专题九 物态变化训练题答案

1、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绝热量热器,一个装有水结成的高25cm h =的冰,另一个 装有0 110C t =,高25cm h =的水.现在把水倒在冰上并立即标记水面位置.在达到热平衡 以后发现,水面升高了0.5cm h ?=.问冰的初始温度x t 是多少?已知3900kg m ρ=冰, 2100J kg K c =冰,冰熔解热53.410J kg λ=?,4200J kg K c =水. 解:由题可知,不是所有的水结冰,否则水面高度h ?应为2.5cm ;稳定的温度应是 00C .设冰水新界面的高度是1h ,根据质量守恒 ()112h h h h h h ρρρρ+=++?-冰水冰水 得到 1h h h ρρρ=+ ?-水 水冰 故冰的质量增加(设S 为筒的截面积) ()1m h h S S h ρρρρρ?=-=?-水冰 冰水冰 根据热平衡方程 ()()100x c m t m c m t λ-+?=-水水冰冰 得到 0154.6C x c h t t c h c ρρλ ρρρ?=--≈--水水水 冰水冰冰冰 2、 活动活塞将一汽缸分成容积均为33 010m V -=的两个相等部分,一个装有干燥空 气,另一个装有水和水蒸气,水的质量4g m =,加热汽缸,使活塞开始移动,当它移动到缸长的14时便停止了移动,试求 1) 加热前缸内水蒸气的质量1m 是多少? 2) 汽缸内空气的质量2m 等于多少? 解:加热汽缸,水不断蒸发,使活塞向装空气的这一侧移动,而一旦全部蒸发后,活塞位置将保持不变. 1) 汽缸中两部分气体的初始温度为0T ,压强为0p ,终了状态时气体的温度为T ,压

《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 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A、相等 B、甲高于乙 C、甲低乙 D、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 珠。B、人呼出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 述结论正确的是()

A.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时 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先降低后升 高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 取出,它的示数将() A、先下降后上升 B、上升 C、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一定不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放热,温度 不变 C、吸热,温度不变 D、吸热,温度 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凝固、液化、凝华 B. 熔化、液化、凝 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凝固 B、升华 C、先升华后凝华 D、凝华 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 并看到“白气”,这现象() A、液化 B、汽化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DIV.MyFav_1213255007402 P.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H1{FONT-WEIGHT: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STYLE: italic;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H2{FONT-WEIGHT: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10pt; MARGIN: 0cm 0cm 0pt; COLOR: black; FONT-STYLE:italic; FONT-FAMILY:宋体;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DIV.Section1{page:Section1}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物态变化实验题

物态变化实验题 一、实验,探究题 1、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实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图乙是(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 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热量。 2、小明同学用如图15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⑴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5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10min末这个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从AB段和CD段的比较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要____(填“大”或“小”)。 ⑵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5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2012湖南益阳,第18题)用如图9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即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9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填序号)。A.水蒸汽 B.小水珠 (4)图10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分钟。

物态变化实验题整理练习

物态变化实验题练习 1.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如右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值. (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 (2)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_________; (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_℃. (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B图中读数中的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实际温度是30℃ 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_________.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左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右图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温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_________℃,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分度值 D ﹣22℃38 3.(10南京) 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 (2)已知水的质量为100g,则水从80℃升高到9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此过程水的内能______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3)下表是实验中他记录的一组数据,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______遇冷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秒表 (2)4.2×103 增大 (3)98 见图 (4)水蒸气 液化 4.(10无锡)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 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 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甲 (1)98 (2)水面上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5.(10扬州)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 所示; (2)小明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C 。 甲 98 6.(10广安)如图2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 的是图__________;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_____,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_______(选填“高”、“低”或“相等”)。 乙 保持不变 低 7.(10 抚顺)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用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 甲 乙 第17题图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及答案

专题训练二 物态变化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 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 的酒精倒入10ml 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 ,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 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 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 20 10 10 20 甲 乙 图2-1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的酒精倒入10ml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

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11.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12.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13.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2015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倒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内,如图所示一会她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些小水珠出现,针对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在外壁、乙杯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在内壁、乙杯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4.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5.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靖江夏天最高气温约为50℃ 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5m/s 6.某同学用酒精灯给一杯水加热,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图象,最合理的图象是( )

9.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不会发生吸热或放热现象.将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10.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有风的冬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到冷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11.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12.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下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题练习及答案

《物态变化》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岳阳年平均气温42℃B.某中学生质量50kg C.正常人1s内心跳75次D.物理教科书长260cm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长度约为1cm D.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100W 3.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B.C.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此时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 B.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C.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D.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 5.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先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B.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可以不让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C.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D.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不用指尖抵住试电笔上端的金属帽 6.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A.37.0℃B.37.5℃C.38.0℃D.38.5℃ 7.夏天,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其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 8.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 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D.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9.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 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 10.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 A.B.C.D. 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 B C D A.春天,白雾弥漫B.夏天,大雨滂沱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千里冰封 12 .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 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态变化实验题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 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 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min。 (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但要继续________热。 (5)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_____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 果更好些。 (6)除了以上所用的器材外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 2、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有两组同学分别使用了A、B两套装置(如图甲所示) 来完成实验。 (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 ,组装 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 (2)小王实验时在烧杯上加盖纸片,如图甲中的A所示,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并且在纸盖上带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图丙所示,是A装置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水的 沸点是 ____________℃,此时的气压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标准大气压。 (4 )如图丙是使用A装置,同学绘制的水沸腾图像,从图像中发现水沸腾时的特 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沸腾前是图丁中的________图 (6)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______ (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选填“A”或“B”) 部分. (2)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此时的气压(选填大于、 小于)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需要热,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3)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白气”,“白气”的成分是“白气” 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4)某组同学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质量的水进行两次实验得到如图2所示的温 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质量较大的是(选填“a”或“b”) 4、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该物质是(选填“晶体” 或“非晶体”). (3)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选填a或b) (4)此晶体熔化过程共用了______分钟;晶体熔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物态变化实验题汇总

物态变化实验题 1、小明同学用如图15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由图像乙所示。如图15⑴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填“晶体”或“非晶体”);在10min 可知冰是____段的比较可知,冰的比热CDAB段和(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从(填“大”或“小”)。容比水的比热容要____则水的沸15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⑵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点是____ 一个标准大气压。⑶在冰熔化过程中,如果移走酒精灯,冰停止熔化,放回后,冰又继续熔化,说明热量。固体熔化时需要 9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2、用如图

这样做不但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选填“快”或“慢”)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能使试管, 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2除图9所示实验器材外,(填(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小水珠.水蒸汽A B序号)。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图(410 分钟。了 (烧杯内物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用图3、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 (1)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2所示,该物质的熔点是。 (2)t与t相比,时刻杯内物质的内能大。理由32 是:。 (3)分析图象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② 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张怡然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0__甲、乙所示,则图是沸腾前的情景, 图是沸腾时的情景.当水温升到90℃时,他记录了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如下表: 时8673450 129/min 温度/℃98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山东威海凤林中学杨龙飞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 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 D.无法比较 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 B.同时沸腾 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 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 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 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物态变化专题练习

【基本训练】 一、写出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1.春天 积雪融化_________ 雾的形成_____________ 2. 夏天 阴雨天,水缸穿裙 人体出汗则能降温湿衣服晾干 _____________ 打开的冰棒周围冒白气___________,且白气是向_________的,吃冰棍儿解热 人工降雨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冰箱门,会有一缕“白雾出来”___________ 从冰箱内取出的汽水,瓶壁上形成的水珠___________ 3. 秋天 露的形成__________ 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__________ 4. 冬天 -10℃的寒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属于; 霜的形成__________ 雾凇的形成___________ 雪的形成__________ 北方冬季屋内的“窗花”______________, 且在玻璃的_________侧 人张口呼出“白气”___________ 从地下道的窨井盖处向外冒“白气”___________ 5.常识 热风干手器使手上的水很快干了属于。 铜块放入铁水里不一会儿不见了:钢水浇铸成火车轮_______________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___________ 用久了的灯泡发黑_________ 钨丝比新时细_____________ 电冰箱的原理:在冰箱内___________,______热,在冰箱外__________,______热。 烧红的铁丝放入冷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碘加热变成碘蒸气________ 放久了的樟脑丸变小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医用体温计使用后的消毒方法是() 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B.放在沸水中煮 C.用酒精擦洗D.用清水冲洗 2. 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 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 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 3. 大气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用来表示大气的潮湿程度,它是许多天气现象形 成的重要原因.下列天气现象的形成,与大气湿度无关的是()A.雾B.风C.雪D.霜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题练习试卷(含答案)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题练习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后”在55℃( ) A. 一定处于固态 B. 一定处于液态 C.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常用干冰作为冷却剂,这是因为( ) A. 干冰升华时可以吸热 B. 干冰熔化时可吸热 C. 干冰凝华时可放热 D. 干冰凝固放热 3.关于物态变化、温度和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 B. 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C. 冰棒纸外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D. 古时候人类“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4.如图所示,从温度与室温(左右)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温度计的示数会() A. 减小 B. 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6.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的产生伴随着的物态变化是()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只有汽化 D. 只有液化 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 干冰熔化吸热 B. 干冰升华吸热 C. 干冰液化放热 D. 干冰凝华放热 8.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A.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 都没结冰 D. 都已结冰

物态变化实验实验题

物态变化实验实验题

物态变化实验题 一、实验,探究题 1、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是冰(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52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2、小明 同学用 如图15 甲所示 的装置 对冰加 热。 ⑴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5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 是__晶体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__ 固液混合态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从AB段和CD段的比较 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要__小_(填“大”或“小”)。 ⑵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5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_98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低于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用如图9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9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秒表。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B (填序号)。A.水蒸汽 B.小水珠 (4)图10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2015?岳阳)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岳阳年平均气温42℃B.某中学生质量50kg C.正常人1s内心跳75次D.物理教科书长260cm 2.(2015?黔南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长度约为1cm D.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100W 3.(2015?滨州)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B.C.D. 4.(2015?深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此时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 B.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C.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D.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 5.(2015?东营)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 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先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B.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可以不让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C.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D.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不用指尖抵住试电笔上端的金属帽 6.(2015?厦门)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 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A.37.0℃B.37.5℃C.38.0℃D.38.5℃ 7.(2015?福州)夏天,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其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 8.(2015?阜新)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D.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9.(2015?恩施州)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 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 10.(2015?梧州)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 A.B.C.D. 11.(2015?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 B C D A.春天,白雾弥漫B.夏天,大雨滂沱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千里冰封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物态变化》(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1.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中观察时,小红同学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_______(选填“低”或“高”)。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图。 2.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 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2)通过甲、丁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 (3)通过对比_______两图,可知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熔化图像。 (1)从图中可知_______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 (2)图乙中_______段表示晶体处于熔化过程,BC段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 (3)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继续吸收热量且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小娜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用酒精灯持续给海波和石蜡加热,每隔1min 记录海波和石蜡的温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 (2)在6-8min时,海波________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在10-12min时,海波处于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其他小组测得的水的沸点都是100℃,唯有创新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加热,当盐水温度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1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应记作______℃. (2)创新组烧杯中的盐水沸腾时,盐水需要____热,其沸点为______℃. (3)老师认为创新组的实验发现很有意义,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请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模拟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它以真实的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为原型,创造出和自然环境或客观事实相同或相近的实验环境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1)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为了让实验效果明显,实验时应在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_(填冰、温水、与室温相同的水),在在蒸发容器中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