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改革的战略与战术
- 格式:ppt
- 大小:4.03 MB
- 文档页数:61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重点“战略”通常泛指对全局性、长远性、高层次重大问题的策划与指导,如发展战略、国家战略、安全战略等。
后来被引人私人部门管理领域。
战略管理定义为:一门着重制定、实施和评估管理决策和行动的具有综合功能的艺术和科学,这样的管理决策和行动可以保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内达到一个机构所制定的目标。
战略管理既是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的新途径或新范式,又是公共部门管理实践的新模式。
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公众需求,公共部门进行了深入的组织变革,以实现组织再造和绩效改进,这对于公共部门新战略的实施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012年4月29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在海口联合举办以“走向公平与可持续——转型中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为主题的第九届中越经济改革比较论坛上,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提出了政府管理战略转型的几个问题。
竹立家认为,中国社会现在进入巨大的社会转型期,同时人类文明也在面临着巨大的转型,两种转型叠加造成我国社会的尖锐性矛盾,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层面来思考中国的改革问题。
第一,未来中国改革重点战略转型必须从经济改革向政治行政体制改革转型。
竹立家提出,未来十年到三十年,中国建设的中心议题是以社会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过去三十年没有做完的事是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必须补上这个短版。
未来五到十年,我们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改革的重点必须转移,必须从经济转移向政治行政体制改革。
第二,未来五到十年是关键时期,要尽快实现改革从现代化到现代性的转变。
竹立家区分了现代化和现代性。
他认为,现代化可能从经济指标、生存发展指标方面看得比较多,但是现代性是一个全面和统筹的指标,换句话说有价值成分和政治制度成分。
改革转变必须下决心,寻求一种制度和价值的公平,为我们社会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未来五到十年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必须实现工业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变,要实现工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
公共部门战略案例
以下是一些公共部门战略案例:
1.美国联邦政府的“智慧城市”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分析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交通、能源、环境和安全等方面。
该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新。
2.英国政府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改革:该计划旨在提高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改革医疗保险、医疗资源分配和医疗服务提供等方面来实现。
该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为英国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3.新加坡政府的“智慧国家”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分析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包括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安全等方面。
该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国家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为新加坡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4.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互联互通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等方面。
该倡议的目标是提高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和合作水平,为各国人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福利。
这些案例表明,公共部门战略的成功取决于政府的领导力和协调能力,以及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和沟通。
同时,公共部门战略也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