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同步练习与解析1+2【基础知识+阅读(课内阅读+拓展阅读)】 龚德国
- 格式:doc
- 大小:274.00 KB
- 文档页数:35
高中语文必修5第3课《边城》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忝列”岂能用于他人“忝列”一词,报刊上时见误用,2012年第9期《文史春秋》所刊《胡也频牺牲后的丁玲》一文中即有一例。
文中说:1928年春,丁玲和胡也频到了上海,经沈从文推荐,胡也频在《中央日报》负责编副刊《红与黑》,“撰稿人有叶圣陶、沈从文、戴望舒等,丁玲亦忝列其中”。
这里的“忝列”显然用错了。
“忝”是个谦词,义为辱没、有愧于。
《国语·周语上》中有“不忝前人”一语,意思是不辱没前人。
“忝”常与“列”组成“忝列”一词。
“忝列”依然是谦词,表示自己列入某类人之中辱没了他人,自己有愧。
谦词是表示谦虚的言词,只能说自己而不能说他人。
上述文章中谓“丁玲亦忝列其中”,显然用错了对象。
如将“忝列”改为“名列”就比较得体了。
沈从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
他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名状的同情与温暖。
这类小说兼以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的风格,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展现了富于诗情画意的边城风俗画幅,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注音(1)单音字。
泅.水( ) 茶峒.( ) 傩.送( ) 氽.着( )饱蘸.( ) 蚱蜢..( ) 蜈蚣..( ) 伶俐..( )牛犊.( ) 鞶.鼓( ) 碧溪岨.( ) 悖.时( )棕榈.( ) 怏.怏( ) 吁.吁( ) 糍粑..( )角隅.( ) 呜喇.( ) 嗤.笑( ) 踹.水( )喧阗.( ) 睥睨..( ) 歇憩.( ) 镇筸.( )俨.然( ) 拮.据( )答案:qiú dòng nuó tǔn zhàn zhàměng wúgōnglínglì dú pán jū bèi lǚ yàng xū cíbā yú lāch ī chuài tián pìnì qì gān yǎn jié(2)多音字。
高中语文第3课边城课后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课时达标训练3 边城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挣扎.(zhá) 包扎.(zhā) 翘.起(qiào) 翘.首(qiáo) B.擂.鼓(léi) 打擂.(lèi) 脖颈.(ɡěnɡ) 长颈.鹿(jǐnɡ) C.埋.怨(mán) 拮据.(jù) 停泊.(bó) 血泊.(pō) D.蚱.蜢(zhà) 舴.艋(zhà) 眺.望(tiào) 角隅.(yú)解析:A 项,“包扎”的“扎”应读“zā”;C 项,“拮据”的“据”应读“jū”;D 项,“舴艋”的“舴”应读“zé”。
答案:B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缠裹唢呐赤裸吊角楼 B.竟争棕榈艾篙踩高跷 C.伶俐渡船景致碧溪岨 D.皱眉粗鄙蘸酒笑咪咪解析:A 项,“角”应为“脚”;B 项,“竟”应为“竞”,“篙”应为“蒿”;D 项,“咪咪”应为“眯眯”。
答案:C3.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祖父说着,于是,把手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
(2)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 爷爷死了?”(3)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
A.局束假若俨然 B.局促难道居然 C.局促假若俨然 D.局束难道居然解析:“局束”指控制,约束;“局促”指拘谨不自然。
依据语境,第(1)句应选“局束”。
第(2)句是个假设句,不是反问句,应填“假若”。
“俨然”形容庄严、齐整、很像。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第(3)句中老船夫并非真的生气,所以使用“俨然”。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3 *边城(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长矛毒弩.(nǔ)黑黝黝.(yǒu)彩.票(cǎi)B.竹篁.(huánɡ) 削砍劈拨.(bá) 皮鞘.(qiào)C.碾.坊(zhǎn) 瘫痪.(huàn) 干瘪.(biě)D.接查.儿(chá) 拱.手(ɡǒnɡ) 客栈.(zhàn)答案 A解析B项“拨”应读“bō”;C项“碾”应读“niǎn”;D项“查”应为“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绊倒竞争干躁擂鼓打锣B.伶利解嘲嘱咐呐喊助威C.粗鄙度船欺侮毫不含糊D.喧阗放肆拮据如期举行答案 D解析A.躁—燥;B.利—俐;C.度—渡。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1)祖父说着,于是,把手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
(2)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爷爷死了?”(3)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
A.局束假若俨然 B.局促难道居然C.局促假若俨然 D.局束难道居然答案 A解析“局束”指控制,约束;“局促”指拘谨不自然。
第(1)句应选“局束”。
第(2)句是个假设句,不是反问句,应填“假若”。
“俨然”形容庄严、齐整、很像。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第(3)句中老船夫并非真的生气,所以使用“俨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一直致力于以金融的力量回馈社会的长沙银行,作为全国首家牵手“免费午餐”公益活动的金融机构,日前已为千名贫困生提供免费午餐。
B.中国冰壶国家队随着近年来的出色表现,冰壶比赛也备受关注,尤其是一些国手明星更是本次冬运会人们关注的焦点,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美国非常希望确认金正日逝世前美朝高级别对话达成的约定是否继续有效,因此有意借坎贝尔访问东亚向朝鲜传递希望尽早继续对话。
《边城》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接壤(rǎng) 碧溪岨(jū) 傩送(nuó)B.踹水(tuān) 角隅(yú) 鞶鼓(pán)C.嗤笑(chī) 碾坊(niǎn) 茶峒(tòng)D.俨然(yān) 眺望(tiào) 喧阗(tián)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含糊接攘吊脚楼磺炭钢砂B.鹳河糍粑踩高跷双管锁呐C.拮据轻薄湿淋淋满天花雨D.干燥诨名笑眯眯欢渡春节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情同手足的天保、傩送兄弟两个与翠翠演绎的一段凄婉纯美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B.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C.名著《边城》是沈从文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湘西的风物人情唱出的一曲心灵的恋歌,读来楚楚动人,令人感慨良多。
D.明天是凤凰古城最后一个“免费日”,记者在景区发现,尽管下着雨,但街市上撑着伞、披着雨衣的游人不绝如缕。
4.选词填空()①天空被夕阳_____成桃花色。
②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_____的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
③“爷爷,为什么不来?我要你!”祖父听到了这种带着_____,有点儿_____的声音。
④溪面_________着一层薄薄白雾。
A.烘放肆娇埋怨浮B.照惬意焦怨气飘C.染大胆怒反感流D.漂烦恼怨害怕升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无非是在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比严刑峻法还严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
B.鲁迅可以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
《边城》同步练习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菜园沈从文玉家菜园出白菜,因为种子特别,本地任何种菜人所种的都没有那种大卷心。
这原因从姓上可以明白,姓玉本是旗人,菜种是当年从北京带来的。
北京白菜素来著名的。
主人玉太太,年青时节应是美人,所以到老来还可以从余剩风姿想见一二。
这太太有一个儿子,年纪二十一,在家中读过书,认字知礼,还有点世家风范。
夏天薄暮,这个富于林下风度的中年妇人,拿把蒲扇,在菜园外小溪边站立纳凉。
侍立在身边的是穿白绸短衣裤的年青男子。
两人常常沉默着半天不说话,听柳上晚蝉拖长了声音飞去,或者听溪水声音。
溪水绕菜园折向东去,水清见底,常有小虾小鱼。
冬天时,玉家白菜上了市,全城人皆吃玉家白菜。
在吃白菜时节,有想到这卖菜人家居情形的,赞美了白菜总同时也就赞美了这家母子。
一切人所知有限,但所知的一点点便仿佛使人极其倾心。
二十二岁的生日,作母亲的为儿子备了一桌特别酒席,大雪刚过,园中一片白。
已经摘下还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地在园中,白雪盖满,正像一座座大坟。
母子二人喝了些酒,谈论到今年大雪同菜蔬。
“今年这雪真好!”“今年刚十二月初,这雪不知还有多少次落呢。
”“这样雪落下人不冷,到这里算是稀奇事。
北京这样一点点雪可就太平常了。
”“北平听说完全不同了。
”“这地方近十年也变得好厉害!”这样说话的母亲,想起二十年来在本地方住下的经过人事变迁,她于是喝了一口酒。
“你今天满二十二岁,民国反正十五年,不单是天下变得不同,就是我们家中,也变得真可怕。
我今年五十,人也老了。
你爹若在世,就太好了。
”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
他说他想去北京。
听说儿子要到北京去,作母亲的似乎稍稍吃了一惊。
这惊讶是儿子料得到的,正因为不愿意使母亲惊讶,所以直到最近才说出来。
“我想读点书。
”“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书?世界天天变,我真怕。
”“我去三个月又回来,也说不定。
”“要去,三年五年也去了。
我不妨碍你。
你希望走走就走走,只是书,不读也没什么要紧。
3边城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蘸.酒()泅.水()老鹳.河()傩.送() 氽.着() 鞶.鼓()踹.水() 欺侮.() 碧溪岨.()茶峒.() 喧阗.() 糍粑..()2.辨析下列字形并组词。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他)已能入水闭气氽.着到鸭子身边,再忽然冒水而出,把鸭子捉到。
()(2)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
()(3)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怏怏..地走去了。
() 4.辨析下列近义词,选择最恰当的填空。
(1)踪迹踪影①7名俄罗斯探险者在新疆昆仑山区遇险,至今未发现______。
②我疯狂地找遍了所有她可能去的地方,火车站、旅馆,凡是我能想到的都找到了,可就是没见她的______。
(2)默默脉脉①绣品上的四大美女含情______,衣袂飘飘,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呼之欲出。
②他只是______地陪伴着她,保护着她,做她如同冬日的阳光般温煦的朋友。
5.文学常识填空。
沈从文(1902~1988),原名__________,湖南凤凰人。
__________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代表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
”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老兄,你要怎么!”便走上河街去了。
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地笑着,不见了。
又过了一阵,有人从河街拿了一个废缆做成的火炬,一面晃着一面喊叫着翠翠的名字来找寻她,到身边时翠翠却不认识那个人。
3 边城(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长矛毒弩.(nǔ)黑黝黝.(yǒu)彩.票(cǎi)B.竹篁.(huánɡ) 削砍劈拨.(bá) 皮鞘.(qiào)C.碾.坊(zhǎn) 瘫痪.(huàn) 干瘪.(biě)D.接查.儿(chá) 拱.手(ɡǒnɡ) 客栈.(zhàn)答案 A解析B项“拨”应读“bō”;C项“碾”应读“niǎn”;D项“查”应为“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绊倒竞争干躁擂鼓打锣B.伶利解嘲嘱咐呐喊助威C.粗鄙度船欺侮毫不含糊D.喧阗放肆拮据如期举行答案 D解析A.躁—燥;B.利—俐;C.度—渡。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1)祖父说着,于是,把手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
(2)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爷爷死了?”(3)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
A.局束假若俨然 B.局促难道居然C.局促假若俨然 D.局束难道居然答案 A解析“局束”指控制,约束;“局促”指拘谨不自然。
第(1)句应选“局束”。
第(2)句是个假设句,不是反问句,应填“假若”。
“俨然”形容庄严、齐整、很像。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第(3)句中老船夫并非真的生气,所以使用“俨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一直致力于以金融的力量回馈社会的长沙银行,作为全国首家牵手“免费午餐”公益活动的金融机构,日前已为千名贫困生提供免费午餐。
B.中国冰壶国家队随着近年来的出色表现,冰壶比赛也备受关注,尤其是一些国手明星更是本次冬运会人们关注的焦点,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美国非常希望确认金正日逝世前美朝高级别对话达成的约定是否继续有效,因此有意借坎贝尔访问东亚向朝鲜传递希望尽早继续对话。
课时作业3 边城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听不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闭上一只眼睛,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解析:A项,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B项,礼轻仁义重:礼物虽然轻微,但其中的情义却深重。
C项,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D项,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A.沈从文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B.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
C.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D.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解析:A项,“因而”多余,应去掉。
B项,“鳞次栉比”不能修饰“群山”。
D项,偷换主语,“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的应是竹子。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D )A.既然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
B.这几天我玉体欠安,你在这件事上就多费心些吧。
C.面对强劲对手的诚意挑战,你如此却之不恭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D.小生不才,幸得有贵人相助,得以借重,遂成此事。
《边城(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边城》故事并不复杂。
但是摊开小说,读着读着,心内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在流淌。
一种如沈从文写到的淡淡的“美丽的忧愁”溢上心头。
正如沈从文自己对《边城》的解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
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难免产生悲剧。
”他告知我们,《边城》故事没有剑拔弩张式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黑白分明式的善恶判断,而只是“不凑巧”,发展中的事态充满了偶然性,实际上只是人性中善与“异化”初起时的两种力量在朦胧中碰撞,从而引发了悲剧的萌端。
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一切充满了善”,生于斯、长于斯的男男女女皆为善的化身。
翠翠是青山秀水滋养出来的纯的生灵,“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怒,从不动气”。
她是超越了善恶观念的女性生命的原生态之美。
二佬傩送善良、刚勇、健美,是湘西青年男子的佼佼者。
翠翠与二佬的爱,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事件。
小说中翠翠跟二佬的接触像是只有四次,第一次是偶遇。
两年前端午节划船、捉鸭竞赛,爷爷因喝酒忘了去接翠翠回家,二佬见天黑就派伙计送她回去,但翠翠却连二佬的模样都没看清。
第二次是登门。
二佬特地把爷爷的酒葫芦送回家中,翠翠把他当成“陌生人”,认不准是不是心中的“岳云”。
第三次是相约。
当年端午节,翠翠应二佬邀请到城里看赛事,却因听到“碾坊陪嫁”的事,堵气不理他,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第四次是路过。
二佬沿河六百里寻找哥哥尸体而不得,后从川东押货回来路过渡口,“翠翠大吃一惊,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跑掉了。
”当然,还有一种接触,是心灵碰触。
二佬与天保赛歌,他晚上到碧溪崖上唱了半夜的歌。
小说第十四节写到翠翠第二天醒来,跟爷爷说:“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绵,我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
”这是心灵对心灵的歌唱,是无迹无痕的心神交融,翠翠梦中听歌,平添了小说诗的意趣。
《边城》同步练习与解析1+2【基础知识+阅读(课内阅读+拓展阅读)】一.文学常识1.沈从文,现代作家。
出版文学作品七十余种,其中,中篇小说《________》和散文集《________》是他的优秀作品,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特色。
他的作品以_______地区的生活为背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在他的笔下,边城的自然景色、生活风习、人物心性无不美好。
他创造了一种诗体的散文化小说,整个作品充满一种_________情调,艺术上别具一格,有“__________”的称誉。
【解析】边城湘行散记湘西牧歌文体作家2.湘西地域小说沈从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
他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名状的同情与温暖。
将表现一种“优美讲康,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艺术追求,体现了自己确认与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
便是这类小说的深层主旨。
这类小说兼以抒情诗合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边城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他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3.《边城》内容精要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
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
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
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
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也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
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愿让她自己做主。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
老船夫忍不住去问,到了城里,人们却告诉他:原来老大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也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
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后终于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责老船夫,自己下桃源去了。
船总顺顺也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毕竟天保是因她而死。
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
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
爷爷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
两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听那雨声雷声。
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
翠翠在渡口等待着傩送的归来,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沈从文曾有“京派作家”之称,但最能代表他创作成就的是描写湘西边地风土人情的“湘西小说”。
B.《边城》一方面在有意识地歌颂边地人民的原始人性美,另一方面又似乎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种人性美被封建文明、“近代文明”污染、破坏的忧虑。
C.沈从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D.《边城》在创作上融合了古典抒情诗画和游记散文的艺术要素,再加上笔调舒缓,语言古朴,遂形成了一种抒情、优美、古雅、忧郁的艺术风格。
【解析】A5.下列判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边城》的主旨是通过一个充满凄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湘西人民淳良的心灵。
B.文章中几次提到“祖父”的可能死亡,这样写,是为后文老人在雷雨夜猝死而作好铺垫,也是“祖父”暗示翠翠要作好思想准备,要她坚强一些。
C.文章中几次提到翠翠的梦境,写她摘虎耳草,是表现她已暗恋傩送,希望听见他的歌,喜欢他歌里的韵味,寄托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D.“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这其中的“柔软”里有一种薄薄的凄凉,有青春的烦恼,有一种对爷爷吹的曲子中暗示的东西的不满。
【解析】D “对爷爷吹的曲子中暗示的东西的不满”与原文之意不合。
二.字音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凤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
(2)翠翠便把蒿.()艾.()束成的烟包点燃,向屋中角隅各处晃着驱逐蚊子。
(3)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
(4)祖父莞.()尔而笑。
他到城里的事情,不告给翠翠一个字。
(5)想起中寨人陪嫁的那座碾坊.(),想起二老,想起一大堆过去事情,心中不免有点儿乱。
(6)翠翠,莫坐热石头,免得生坐板疮.()。
【解析】(1)cí(2)hāo ài(3)huáng(4)wǎn(5)fāng(6)chuāng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涎.(xián)船舷.(xuán)角隅.(yú)B.火镰.(liǎn)埋.(mái)怨结.(jiã)子C.莞.(wǎn)尔焖.(mân)菜竹篁.(huáng)D.胡诌.(zhîu)茶峒.(tîng)傩.(nuï)送【解析】C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长矛毒弩.(nǔ)黑黝.黝(yǒu)彩.票(cǎi)B.竹篁.(huáng)削砍劈拨.(bá)皮鞘.(qiào)C.碾.坊(zhǎn)瘫痪.(huàn)干瘪.(biě)D.接查.儿(chá)拱.手(gǒng)客栈.(zhàn)【解析】A(B项“拨”应读“bō”;C项“碾”应读“niǎn”;D项“查”应为“茬”。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全对的一项是()A.傩.送(nán)喁.喁(yú)间.或(jiàn)黑黝.黝(yǒu)B.嗅.到(xìu)吁.吁(xū)挪.动(nuï)焖.菜(mēn)C.川黔.(qián)悲悯.(mǐn)翘.首(qiáo)茶峒.(tïnɡ)D.蒿艾.(ài)角隅.(yú)高崖.(yá)忌讳.(huì)【解析】D A.傩送nuï,喁喁yïnɡ;B.焖菜mân;C.茶峒dînɡ。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挣扎.(zhá)包扎.(zhā)翘.起(qiào)翘.首(qiáo)B.擂.鼓(lãi)打擂.(lâi)脖颈.(ɡěnɡ)长颈.鹿(jǐnɡ)C.埋.怨(mán)拮据..(jiã jù)停泊.(bï)血泊.(pō)D.蚱.蜢(zhà)舴.艋(zhà)眺.望(tiào)角隅.(yú)【解析】B A项,“包扎”的“扎”应读“zā”;C项,“拮据”的“据”应读“jū”;D项,“舴艋”的“舴”应读“zã”。
6.下列句子中注音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hîng)成桃花色的薄云。
B.他知道那是谁唱的,他知道是河街上天保大老走马路的第一着.(zhāo),因此又忧愁又快乐地听下去。
C.大老望着弄渡船的老船夫涎.(xián)皮的老脸。
D.因为她不明白这笑话有几分真,又不清楚这笑话是谁诌.(zhōu)的。
【解析】A(应该是hōng)7.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傩.送(nuï) 喁.喁(yïng) 埋.怨(mái)B.涎.皮(xián) 竹篁.(huáng) 结.子(jiã)C.草荐.(jiàn) 茶峒.(tîng) 碾.房(niǎn)D.悲悯.(mǐn) 焖.菜(mân) 胡诌.(zîu)【解析】B(A埋应读“mán”,C峒应读“dîng”,D诌应读“zhōu”)8.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是()A.折本折腾不折不扣B.供养口供供不应求C.伺候窥伺伺机而动D.安宁宁静宁死不屈【解析】A(A项的三个“折”分别读shã、zhē、zhã。
)9.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喁.喁(yú)埋.怨(mán )僭.(jiàn)越渎.(dú)于职守B.竹篁.(huáng )傩.送(nuî)商榷.(quâ)忍俊不禁.(jīn)C.涎.皮( yán )甬.道(yǒng )鸟瞰.(kàn )时乖命蹇.(jiǎn)D.莞.尔(wán )胡诌.(zhōu )奇葩.(bā)戛.(jiá)然而止【解析】B(A“喁”读yïng ;C“涎”读 xián D葩读 pā)三.字形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黑yōuyōu()竹huánɡ()jì()讳温和悲mǐn()垂xián()三尺wǎn()尔一笑【解析】黝黝篁忌悯涎莞2.下列成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作茧自缚励行节约眼花潦乱残渣余孽B.堤溃蚁穴揆情度理销声匿迹震聋发聩C.游目骋怀怵目惊心前车之鉴大材小用D.原气大伤嗜杀成性曲意逢迎道貌昂然【解析】C A.厉行节约,眼花缭乱;B.振聋发聩;D.元气大伤,道貌岸然。
3.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缠裹唢呐赤裸吊角楼B.竟争棕榈艾篙渡船C.伶俐拮据景致碧溪岨D.皱眉粗鄙蘸酒笑咪咪【解析】C A项,“角”应为“脚”;B项,“竟”应为“竞”,“篙”应为“蒿”;D项,“咪咪”应为“眯眯”。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忌讳火镰悲悯黑黝黝 B.笼罩逢场草荐碧溪岨C.翘起莞尔弛名大拇指 D.甬道胡诌嗤笑萤火虫【解析】C(弛应当为“驰”)5.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蚩尤嗤笑妍媸嗤之以鼻 B.艾蒿篙子缟素稿木死灰C.庭院游艇挺拔铤而走险 D.温柔杂糅蹂躏矫揉造作【解析】B(“稿”应为“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