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墨梅)
- 格式:ppt
- 大小:351.50 KB
- 文档页数:32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一】教学内容:学习《石灰吟》、《墨梅》。
学生学习过程:一、谈话引入,接题解题1、你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首新的古诗。
明代诗人于谦写的《石灰吟》和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墨梅》。
2、老师布置你们搜集了于谦和王冕的资料,我们一齐来交流一下。
3、解题《石灰吟》题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相传有一天,于谦在石灰窑前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那年于谦才12岁。
《墨梅》是诗人的一首题画诗,即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自读情况三、理解诗意,品读吟诵《石灰吟》1、小组合作学习,可借助工具书或其他参考书初步弄懂词句及诗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小组汇报交流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感情(1)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2)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石头是那样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纵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间留下洁白干净的石灰。
想一想,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怎样的志向?应用什么语气读?(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坚定的语气朗读。
5、练读,个人展示评议,集体朗读。
6、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2、《墨梅》这首诗由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师生交流讨论(1)吾:我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迹清气:清香的气味乾坤:天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这篇课文选取了王冕的《墨梅》、郑燮的《竹石》和于谦《石灰吟》作为教学内容。
诗人运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ﻭﻪ诗歌中充分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来描写竹子、梅花和石灰的外形、颜色,并赋予这些事物以人的精神,从而表达作ﻪﻭﻭ教养目标ﻭﻪﻭﻭ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者的思想感情。
ﻭ字。
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ﻭﻪﻭﻪ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ﻭﻭ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ﻭﻪﻭ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ﻭﻭ重难点ﻪ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ﻭ课前准备ﻪ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ﻭﻭ课时:ﻪﻭ三课时ﻭﻪﻭﻪ教学过程:ﻪﻭﻪ第一课时:ﻭﻭ导入新课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ﻭﻪﻪ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ﻭﻪ检查预习。
ﻭﻪﻭ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ﻭﻭﻪﻭ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ﻪﻭ展示预习资料。
ﻪ(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ﻭ(2)、其他的诗。
ﻭ讲读《墨梅》ﻭﻭ听配乐课文朗读。
ﻪﻪﻭ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ﻭ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ﻪ(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ﻭﻪﻭ(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ﻪﻭ(3)、清气是什么?ﻪﻭ(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ﻭﻭﻪ指导朗读ﻭﻭﻪ(1)、学生自练。
ﻪﻭﻭﻪ(2)、教师指导练习。
ﻭﻭ(3)、当堂背诵。
ﻪﻪﻭ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ﻭﻪﻭﻪ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ﻭﻭ第二课时:ﻭ的人。
ﻭﻭﻪﻭ背诵《墨梅》。
ﻭ课前复习。
ﻭ背诵《墨梅》。
ﻭﻪﻪ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ﻭﻭ回忆方法。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样本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咏物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千古。
《石灰吟》与《墨梅》均为此类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寄托自己的志向与高尚情操。
《墨梅》一诗,出自元代著名诗人、书画家王冕之手。
该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墨梅为题,借助梅花那素洁、高雅的形象,表达了他对世俗之风的鄙视及坚守贞洁品质的决心。
其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一句,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以下是一些以梅花为主题的古诗佳作:宋代王安石的《梅花》诗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此诗描绘了梅花在寒冷中独自绽放的坚韧与香气。
清代郑燮的《竹石》诗,以及其他几首托物言志的诗歌,如陈毅的《秋菊》、《红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及王冕的《白梅》、《咏煤炭》等,均以自然界的植物为媒介,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以下是对部分词汇的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千锤万击:指无数次的锤打和敲击,比喻严峻的考验和无数的磨难。
焚烧:指烧毁或烧掉。
若等闲:形容像平常事一样,不以为意。
粉骨碎身:形容身体被粉碎。
清白:指干净洁白,比喻高尚的情操。
吾家:指我家。
流:指流淌。
清气:指清香之气。
满乾坤:指弥漫在天地之间。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背诵这两首诗,感受其中的意境与哲理。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样本(二)莫泊桑的文学求索与福楼拜的指导一、词语释义1. 孜孜不倦:形容勤奋不懈,不知疲倦。
2. 直截了当:形容言行简单明了,不绕圈子。
3.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陈设等华丽而雄伟。
4. 一无所获:指没有任何收获或成果。
5. 滔滔不绝:形容说话连续不断,如同流水。
6. 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7. 脍炙人口:形容诗文或言辞非常受欢迎,如同美味佳肴。
8.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9. 大快朵颐:形容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10. 别具匠心:形容在技巧或艺术上具有独特的巧妙构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石灰吟》《墨梅》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的吟出一两句吗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的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们来看板书:石灰吟明于谦墨梅元王冕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焚烧,吾家,乾坤.(2)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正确地停顿,体会古诗的音律美.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籍资料自学两首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白处.(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可以把有困难的地方,并做上记号.4.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重点检查对若等闲和乾坤意思的理解.5.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朗读古诗.三,品析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怀1.学了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梳理学生的质疑.3.提问:两位诗人分别赞美了石灰和墨梅怎样的品格他们又借此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4.出示《石灰吟》,重点学习.(1)这两首古诗,哪些词语描写了石头经历的磨练和苦难(2)对此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读读.(3)再说说自己的感受.(4)石头之所以如此坚贞是为了什么呢你对清白一词有何理解(由清白的颜色引申到高洁纯真的品行和洁身自好的人格.)5.出示《墨梅》,重点学习出示《墨梅图》:画面上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1)看了图画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与颜色好的意思了吗(2)再读读诗,看看画,你闻到了墨梅的气息了吗(3)对清气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气有哪些(4)那么,王冕借墨梅表达了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清气呢6.两首古诗,两种事物,两位诗人,你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了吗7.你最为欣赏的是什么再用诵读的方式来表达表达.四,出示古诗,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请同学来背诵.2.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出示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教师诵读.《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3.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所言的志向是什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五课时“方法实践”课古诗《墨梅》一、教学目标:1.仿照学习《石灰吟》的学习方法,阅读本首诗。
抓住“淡墨痕”感知“墨梅”的特征;抓住“不要人夸好颜色”感受诗人淡泊的情怀。
2.继续推进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抓住“清气”初步感知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3. 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初步学习借助“意象”读懂古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从“清气”入手,弄清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设计: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是啊,松竹梅总在万物凋敝的严寒季节中傲霜斗雪,人们把它们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我们常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中见到它们的身影。
能背背描写松、竹、梅的诗吗?(指生背)3.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咏梅的诗,诗题叫《墨梅》。
(板书课题)他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王冕。
说到王冕,你一定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关于他的课文,叫——少年王冕,你能再说说你对王冕的了解吗?4.补充介绍:王冕,字元章,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被称为“画梅圣手”。
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5.从这段资料中,你又对王冕有了什么新的了解?6.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梅花,他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
这首《墨梅》便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上的题画诗。
7.想想“墨梅”是什么意思?(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
)8.学贵有疑,读了诗题,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为什么不画有颜色的梅花?)9.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你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