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第8节 能力和人格
- 格式:ppt
- 大小:683.00 KB
- 文档页数:43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3、应用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4、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应用心理学。
5、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研究动物心理)。
6、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7、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8、认知也叫认识。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9、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10、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11、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3、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无脊椎动物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脑,既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只有人类才有思维,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大脑又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
所以,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4、客观现实即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5、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生人的心理。
16、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7、心理现象即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科学。
能力名词解释心理学
能力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人们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这些心理条件决定了活动的效率,是人们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能力与完成某种活动相联系,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例如,敏锐的听觉是音乐能力所必需的,而敏锐的视觉则是美术能力所必需的。
能力与知识和技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
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决定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或所能达到的水平。
如果两个人掌握了同等水平的知识和技能,那么也不能说他们的能力是相同的。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知识和技能当做标准,来比较人们的能力高低。
此外,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心理条件叫能力;具备能力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条件叫才能;不仅具有才能,而且能力也需要的各种心理条件都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又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叫天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心理学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同步练习第一节绪论1. 心理现象包括()。
A.认知过程B.需要动机C.情感意志D.能力人格2. 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B.需要动机C.情感意志D.能力人格3. 心理现象随着()产生而出现的。
A.感觉知觉B.神经系统C.条件反射D.人的思维4. 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阶段。
A.感觉B.知觉C.思维萌芽D.思维5. 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这种映象是()。
A.事物形象B.概念C.体验D.物质产品6. 心理学是一门()。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中间科学D.边缘学科7.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A.1860B.1879C.1882D.19088.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
A.强调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B.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C.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D.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9.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成分包括()。
A.本我、自我和超我B.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C.性本能和营养本能D.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10. 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倡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心理学理论是()。
A.精神分析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11.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
A.潜意识B.需要动机C.刺激-反应D.感知觉12.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包括()。
A.客观性原则B.辩证发展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伦理原则13.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有()。
A.观察法B.问卷法C.个案法D.实验法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外周神经系统是把()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
A.躯体神经系统与植物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C.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D.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2.接受前一个神经元传来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201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来自于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又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3、普遍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人们通过各个感觉器官认识了作用于它的事物的一个一个属性,产生了感觉。
人们又把各个感觉结合起来,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知觉。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6、需要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能力说明了人对某种活动的适应性,气质和性格则表现了个人的人格特征。
7、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与人的需要(好恶)有关,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8、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我们常以支配力量的强弱来评价意志力的强弱。
9、认知、情绪和情感和意志是以心理过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个人心理特性既表现在他心理活动的动力上,也表现在他的能力和人格上。
人格又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
10、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11、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相当于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12、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如是否积极、乐观、依他、意志等。
13、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第八章人格本章重点:1、人格的概念与特征2、人格的结构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3、人格差异的表现4、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与区别5、人格理论6、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一节人格性质一、人格的界定:(一)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本质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复杂性5、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1、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2、心理状态系统:某时刻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
3、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结构制约和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向。
作为动力体现在所有活动中。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属于人格的核心内容。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自我意识概念: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2007.7)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人格的()A.独特性B.稳定性C,综合性D.复杂性(2007.4)13,俗话说“江山易改,察性难移”。
这表明人格具有()A.独特性B,复杂性C.稳定性D,综合性(2007.7 名词解释)人格(2009.7 简答)29、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2007.7 论述)3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节人格差异一、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一)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沉思型反应慢,但精确性(二)系列型与同时型:左脑优势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表现出系列型加工风格,其特点是解决问题时逐步分析,一环接一环地解决问题。
第八章人格[单选]“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体现了人格特性中的独特性。
[单选]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的人格结构系统属于心理特征系统。
[单选]自我调控系统的核心是自我意识。
[单选]在认知方式中,学生表现出反应快但准确性差的特点,其认知风格属于冲动型。
[单选]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
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这种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属于沉思型。
[单选]达斯等人在脑神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型与同时型认知风格。
他们认为左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的认知加工风格属于系列型。
[单选]有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这样才能解决好问题。
这种人的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同时型。
[单选]最先提出气质的类型取决于体液的观点,并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的学者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
[单选]首先确定了人的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的学者是罗马医生盖伦。
[单选]有的人情绪爆发快,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是这种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刚愎自用,但表里如一。
这种人的气质属于胆汁质。
[单选]有的人乖巧伶俐,惹人喜爱,他们的情绪丰富而且外露,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活泼、好动、乐观、灵活是他们的优点。
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这种人的气质属于多血质。
[单选]有的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情绪体验深刻,他们的自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表现出内刚外柔。
他们的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行为主动性比较差。
这种人的气质属于粘液质。
[单选]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体现在性格方面。
[单选]性格有好与坏之分。
[单选]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事物有各自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世。
基础心理学《习题册》重点知识点1、个体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2、动物的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思维萌芽三个阶段3、冯特和铁钦那是构造心理学派的代表人。
该学派企图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即企图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方面来说明个人的心理,只问意识经验是什么元素构成的,不问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
4、杜威和安吉尔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强调心理学应研究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5、行为主义学派的带代表人物为华生,反对构造心理学的观点,主要心理学研究应抛开意识去研究行为,她所谓的行为是有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而心理学研究行为的意义就在于查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S—R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
6、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为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学,建立了完型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7、二战后,新的心理学思想产生,最具影响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认为心理学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本主义被称为区分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第三大势力。
认知心理学发展与20世纪60年代,主张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
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8、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一、基础心理学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2、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3、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4、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1、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心理活动的学科。
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猴子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趣情感和意志。
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5、基础心理学的内容:①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②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③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④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又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6、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7、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具有主观性,是脑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世界在脑中的反映)。
8、心理反映的形式:1.物的形象2.概念3.体验4.欲望和要求。
9、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1.心理支配人的行为 2.人的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10、心理学发展始:19世纪末20 世纪初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活动在适应的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刺激推知反应,可以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格塔式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也叫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
人格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涉及到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和动机等方面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人格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 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心理特征组成的整体,这些心理特征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体。
2. 稳定性:人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个体的行为和思想通常会遵循一定的模式,这种模式在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3. 独特性:每个人的心理特征都是独特的,不同个体的人格特征也存在差异。
4. 社会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会塑造不同的人格特征。
5. 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人格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个体的行为和思想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动力方向,这种动力方向在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人格的基本特征可以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评估和测量,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
人格的评估和测量对于个体的发展、心理健康和行为矫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