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6第四章人格的特质学派
- 格式:ppt
- 大小:270.50 KB
- 文档页数:37
4.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和动力特质能力特质:指决定<a name=baidusnap0></a>一个人</B>处理问题或事情的成效的特质。
气质特质:由遗传决定的、表现一个人</B>的风格的特质。
动力特质:指一种启动人格的特质,也是人格的动机因素。
三、人格的动力―能、外能、辅助和动力格状能与一般所称的本能同义。
能是一种具有动力性质的素质根源特质。
它与内驱力、需求或本能极相似。
外能(metaerg)是一种动力根源特质,来自环境,属于环境铸造特质。
能和外能的区别只在于来源不同,它们都是趋向于事物的动机性倾向。
前者为先天的,后者为学习的。
外能又可分为情操(Sentiment)及态度(attitude)。
情操是学习而来的、重要的动力特质结构,它使个体注意某种或某组(类)事物,而以固定的感受对待它,并以一定的方式做出反应情操是由长时期学习而形成的,它们由环境铸造。
卡特尔认为情操主要是涉及-个人对自己的职业、家庭、配偶、所属团体、坚定的信念、从事的事业以及对个人自己的动力特质。
而其中的自我情操成为整个人格中具有重要力量的动力。
态度比情操更有特异性,但是由情操衍生而来,而情操则衍生于能。
态度是在特定情境下,对特定的事物,以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倾向。
一个人</B>的态度表明此人在一定情境下将有某种一定的活动。
按照卡特尔的理论,动力特质是层层从属的,它们之间有附属补助的作用,这种关系就是辅助 subsidiation 。
情操是能的辅助者,由能而来;态度是情操的辅助者。
人格中的这些安排和布置称为动力格状,其意义就是指能(及外能)、情操和态度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四、研究方法卡特尔强调客观方法,采取大样本被试的测定和因素分析,他强调自我认知的方法论,并主张研究方法与理论密切相联系研究人格有三种方法:二变量、多变量和临床方法二变量实验:就是一般在物理科学上所采用的实验设计,它包括两类变量既自变量和因变量多变量方法同时研究许多变量之间的相互相关。
第6编人格特质理论学派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个体身上所具有的最典型、最概括的人格特质是()。
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答案】B【解析】共同特质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中心特质是指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2.下列正确表述“大五”人格因素的是()。
A.责任心、宣人性、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开放性B.外向性、宜人性、正性情绪、开放性、情绪稳定诖C.宜人性、负性情绪、习俗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D.开放性、外向性、责任心、宜人性、情绪稳定性【答案】D【解析】塔佩斯提出的大五人格类型的特质主要有:外向性、情绪性、宜人性、责任心和开放性。
3.()人格特质是指做是否有条理、有计划和能坚持追求目标。
A.宜人性B.开放性C.尽责性D.外向型【答案】C【解析】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4.“大五”人格结构模型中的五个因素是外倾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宜人性和()。
A.习俗性B.自制性C.责任心D.特异性【答案】C【解析】“大五”人格结构模型采用“神经质、外向性和开放性人格调查表”,通过因素分析揭示出在人格特质中存在着五对相对稳定的因素:①开放性,具有想像、情感丰富、求异、创造、审美和智能等特质;②责任心,具有胜任、公正、有条理、克制、谨慎、自律、成就、尽责等特质;③外倾性,具有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和乐观等特质;④宜人性,具有利他、信任、依从、直率、谦虚、移情等特质;⑤情绪稳定性(神经质),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和脆弱等特质。
5.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等表现,属于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中的()。
A.外向性人格特质B.开放性人格特质C.随和性人格特质D.情绪稳定性人格特质【答案】B【解析】“大五人格特质”包括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和谨慎性。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精神分析学派;2、特质学流派;3、生物学流派;4、人本主义流派;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6、认知学流派第一章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1、脑解剖模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2、结构模型(伊底、自我、超我)3、本能和紧张的缓解4、防御机制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论智化、投射5、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6、了解无意识的东西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催眠、象征行为等。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应用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之父,他第一个提出用于治疗心理障碍的精神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三、人格评价——投射测验1、投射测验的含义2、投射测验的类型3、对投射测验的评价四、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判1、贡献2、批判第二节弗洛伊德理论的相关研究一、梦的解释二、恋母情结三、幽默四、催眠第二章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第一节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一、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及其观点1、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1)寻求优越;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出生顺序。
2、卡尔?荣格(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1)集体无意识;2)一些重要的原始意象3、埃里克?埃里克森1)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2)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基本信任对不信任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主动性对内疚勤奋对自卑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完善对绝望4、凯伦?霍尼(人物及主要观点的介绍)在她的研究中,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她对精神分析方法中的两方面贡献是:1)神经病;2)女性心理学。
5、哈里?斯塔克?沙利文1)人格意象;2)发展时期6、艾里克?弗洛姆(人物简介,主要观点)1)逃避的手段;2)积极的自由二、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新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三、人格评价——测量类型1、荣格的心理类型说2、心理类型的测量:迈尔勘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四、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与批判第二节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一、焦虑与应对策略二、挫折和攻击三、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第三章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第一节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一、特质流派1、做为特质维度的人格2、特质流派的主要特征二、重要的特点理论家1、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2、亨利?莫雷(Henry Murray)3、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B.Cattell)卡特尔的十六个根源特质;大巨人格因素分析三、特质理论的应用工作岗位上的人格因素分析四、人格评价——自陈式调查表1、明尼蒙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中国人民大学833社会心理学(含人格心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复习笔记学习建议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心理学学科建设的高校之一。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就已经在教育学教研室开设心理学课程,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心理学专业研究生。
后于1985 年在社会学系建立了社会心理学教研室,分别于1987 年和1995 年招收社会心理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开展社会心理学教学科研的机构。
2004 年,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自设了社会心理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2009 年,为推进和落实学科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学科竞争力,完善学科布局,学校决定在理学院下成立心理学系,将原社会与人口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硕士、博士点调整至该学科点,同年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2011 年6 月,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2014 年,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自设心理语言学博士点和硕士点;2017 年底,获批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诺登学习网作为一家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学习网站,给出一些专业的学习建议,以帮助考生顺利上岸。
该专业适用于中国人民大学以下学院:理学院心理学系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833社会心理学(含人格心理学)》考研全套(会员免费)1.考研真题全国名校社会心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含西南、央财等)2.教材教辅许燕《人格心理学》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第1编人格心理学第2编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第3编新精神分析学派第4编行为主义学派第5编人本主义学派第6编人格特质理论学派第7编认知学派3.考研题库2023年社会心理学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注意要点:(1)外界干扰:考研期间尽量减少外部事件对你的干扰,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和活动可以考虑取消,也不要加太多的考研群(而且如果考研群里气氛很焦虑,可以考虑屏蔽或退出)(2)周围环境: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对身心平稳很有帮助。
人格心理学论文——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
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
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
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
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
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
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
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
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
人格特质学说如下是有关人格特质学说: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Gordon Willard Allport, 1897-1967),美国人格心理学家,现代个性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1897年生于印第安纳州的蒙特祖玛,193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其兄F.H.奥尔波特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社会促进"(Socialfacilitation)概念的提出者,出版《社会心理学》(1924)。
一、理论观点(一)人性观1.奥尔波特相信人的命运并不完全决定于早期的童年经验以及无意识的本能冲动。
他认为人能够主动作用于环境使之发生改变,能够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
人们不仅寻求减少紧张,也会寻求新异紧张刺激。
2.奥尔波特坚信,人们有潜能学习许多反应,因此人格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发展。
3.奥尔波特主张自由是相对的,他承认自由意志,同时又认为任何人之间存在着差异。
4.奥尔波特强调自我决定和自我选择,一个健康的人格能够确立并追求未来的目标和希望。
总之,奥尔波特对人性持乐观态度。
(二)人格界定奥尔波特归纳了六类人格定义,并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对人格的界定:“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其环境独特的适应。
”(三)人格结构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结构单元。
他首次对特质进行了系统描述与分类。
1.特质概念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神经生理系统,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能诱发和指导相等形式的适应性和表现性的行为。
(1)特质是一种潜在的反应倾向,它能使个体对各种不同的刺激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反应。
(2)特质具有可预测性。
特质被看作一种神经生理结构,它不是具体可见的,不能被直接观察到,但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可以由个体的一贯的外显行为推知它的存在。
(3)特质具有概括性和稳定性,个体稳定的特质诱发行为方面跨情境的一致性。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四大特性:1.整体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是此病的本质。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社会性与生物性:①社会性吧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化的人所特有的;②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过程。
4.独特性与共同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多样性,使每个人格都具有自己特点。
三、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1.理解人性,了解人类行为的差异性与共同性;2.预测人的行为;3.改变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四、人格心理学流派:①渗透着各时代主流科学的认识方式;②面对各个时代临床问题(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需解决的问题);③渗透着各个时代与人本质的认识(性善与性恶);④因此,揭示人格不同层次的规律;⑤现代人格研究的六大流派。
⑴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格发展的动力特征和无意识特征;⑵特质流派:对人格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⑶生物学流派:注意生理、进化、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决定作用;⑷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类由低级人格向高级人格的发展,向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责任感等高级人格发展潜力;⑸行为/社会学习流派:注意环境(行为强化、社会学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内外控,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性别角色);⑹认知流派:强调同样的外在条件下,不同的人格发展方向。
五、人格心理学的建立(心理测量运动:高尔顿、卡特尔、比纳)六、科学人格心理学得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格心理学中主要人格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专题化、小型化、人格的认知研究大行其道,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人格的生物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