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术室手术中器械物品清点查对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8.01 KB
- 文档页数:6
手术部(室)手术用物清点和管理制度(1)清点范围:任何手术中的任何手术用物均应清点,不仅清点数量,而且检查其完整性。
(2)手术前清点、登记1)器械护士整理器械台时,应按次序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螺帽、缝针、刀片、纱布、纱垫、纱球、纱条、棉片、电刀头、电刀清洁片、注射器及其针头、束带、皮管、其他特殊耗品等数量,并检查器械的完整性。
2)清点时,器械护士要大声读出所清点物品的名称、数量,小件物品清点两次。
巡回护士应及时记录,清点一项,记录一项,切勿全部清点完毕后再记录。
3)清点完毕,巡回护士复述一遍,器械护士核对记录的数字,准确后才能使用。
4)带教实习生、进修生、新职工时,器械护士本人应亲自清点、核对,并承担责任。
5)进修生单独做洗手护士时,巡回护士负责查对,并负全部责任。
(3)术中管理1)手术开始,在切开皮肤前,要全面清理污物桶或盆,当器械护士丢弃第一块纱布或纱垫时,一定要确认污物桶或盆内已清空,无纱布等物品,避免清点不清。
2)手术台上已清点的纱布、纱垫,一律不能剪开使用。
3)手术台上用过的纱球、纱条、棉片等小敷料应放置于手术台上,不得投入污物桶或盆内。
4)手术开始后,手术台上的任何物品不能拿出手术间。
5)术中因手术需要增加任何物品时,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应共同清点、核实、登记。
6)术中用过的纱布、棉片等按10块计数放入收集袋,然后再投至污物桶或盆内。
7)器械护士应随时记住体腔内放置的敷料数目,并提醒医师。
8)手术全程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始终注意观察手术间的情况,防止清点物品的流动,以保证清点的准确性。
9)不得向地上乱丢纱布、棉垫等。
不慎落下时,由巡回护士及时拾起,隔离后置于器械台的下层。
10)手术缝合针用后应及时别在针板上,不得随意放置。
断针要保持其完整性。
11)术中任何交接班,均应核实、清点、记录。
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1、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应提前15-20分钟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整理器械台、清点物品,所有物品必须清点无误后方可开始手术配合,物品清点未完成不得开始手术配合。
2、洗手护士对所有器械和敷料作全面整理,做到定位放置,心中有数,巡回护士应清理并检查手术间环境,确保没有遗留的手术器械和敷料。
3、物品清点必须由巡回和洗手护士2人于术前、关闭体腔及深部伤口前、后及缝合皮肤后共同清点共同完成,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执行补充细则一、需清点物品:所有手术的台上物品包括:所有手术器械、小方纱布、小纱布、大纱布、吸水巾、缝针、脑棉、纱带、花生米剥离子、吸引器保护套、操作钳头端保护套、盖帽、螺丝等小配件,腔镜下使用小纱布、塞阴小纱布、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克氏针、钻头、外来器械、耗材及配件。
(所有清点物品剪开或拆开使用时,必须由洗手和巡回护士清点确认,并记录在案)二、清点人员:本台手术的洗手、巡回护士及接班洗手和巡回护士。
无洗手护士的手术,由主刀或一助与巡回护士清点。
第一年轮转护士及实习护生不得互相清点手术物品,必须要有一名手术室工作一年以上护士参加清点。
三、清点时机:消毒皮肤前,关闭深部组织、体腔、关节腔、膈肌、后腹膜、盆腔反折腹膜、空腔脏器(子宫、膀胱、胃肠等)前后,放置内固定假体前后,关腹膜、硬脑膜、胸腔前后,缝合皮肤后。
四、清点方法:见清点制度五、清点要求:上台纱布、纱布巾必须2遍清点,数量正确,并且经常其完整性;器械、缝针等数量正确,完整无缺。
脑外科:1、脑外手术需清点物品包括:各种手术器械、脑棉、头皮夹、缝针、注射器针头、纱布巾、伤口纱布、微型纱布等,所有手术均需清点。
2、在清点器械时,有小螺丝等能拆卸的小配件的器械需由洗手、巡回护士共同检查其完整性,不完整器械更换或由巡回护士台下记录。
3、脑棉、缝针、注射器针头、头皮夹等在上台前,关硬脑膜前、关硬脑膜后,关头皮前后清点清楚。
4、脑棉在洗手护士洗手上台后,由巡回护士拆上台,清点要求每块检查,脑棉的缝线似脱出禁止上台使用,所有拆到手术台上的脑棉必须全部清点完毕方可使用。
手术物品清点查对制度一、所有手术均应清点物品,并记录,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缝皮后。
清点物品包括手术所有全部器械、敷料(棉片、纱布、纱垫、纱条)、缝针:血管吻合术增点血管针、血管夹等。
二、手术开始前,必须将手术间的其他纱布等物品清理干净,并拿出;手术开始,巡回护士及时将手术前的垃圾清理出手术室,清理彻底,麻醉医生和其他人员不可向器械护士要纱布、纱垫等物品作它用:麻醉台放置的小毛巾或其他形状的垫子,不可与手术用的纱布、纱垫雷同,以免混淆。
三、清点时两人必须确实看清物品(实物),唱点,如有疑点应马上重点,应特别注意刀片、螺钉、螺帽,及各种进腔物品的完整性。
四、手术台上的物品不得在手术未完成前随意挪用,掉落台下的物品应及时捡起,放在固定的地方,不可在手术未完成前移出,包括切下来的脏器。
五、使用清点过的物品如发现异常(重叠、少带、物品不完整),应立即通报及时处理,纱布不得随意切开,物品剪下来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即弃去。
六、手术过程中增减物品要及时清点并准备记。
七、清点物品时,发生意见分歧应立即请示由上级做出决定。
八、带学生、进修生上台时,必须由带教老师清点核对并负责。
进修生单独上台时,巡回护士负全部责任。
九、术中放在伤口内的纱布、纱垫,器械护士要提示医生共同记住。
十、缝针用后及时别在纱布上或放在针盒内,断针要保存完整,正使用的针不应离开持针器掉在地上的缝针由巡回护士放入消毒盘内,手术结束后交由器械护士处理例手术两次清点物品时要求。
十一、开展大手术、危重手术和新手术时,手术护士应坚持到底,不得中途换人进餐或从事其他工作。
特殊情况确需换人时,交接人员应到现场当面交清器械、数料等物品的数目,共同签否则,不得交接班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及时记录→共同清点术中添加物品(如缝针等)→及时补记录。
关闭体腔前: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关闭体腔后: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后: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数目相符:数目正确→关闭体腔后共同清点→手术结束前共同清点→手术结束后洗手护土检查敷料数目不符:(各种方法)寻找→仍短缺→汇报决策者→与手术者商讨,需要拍X线片检查和其他检查仍无效时→决定关闭体腔→医护双方签字→护理记录单术中意外事件登记:发生经过与处理→护士汇报护理部,医生汇报医务科。
手术器械清点管理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医院的手术器械清点工作,确保手术室手术器械的准确清点和有效管理。
适用范围为医院全部手术室。
二、责任与权限1.手术室主任负责手术器械清点管理工作,包含订立和修改清点制度,并监督实施;2.手术室护士长负责具体的手术器械清点工作,确保每次手术前后的清点工作落实;3.手术室护士长可以委托手术室护士进行手术器械的清点,但仍需护士长确认和签字。
三、手术器械的配备与登记1.手术室应依据手术种类和数量配备相应的手术器械,确保手术器械库存充分;2.手术器械的登记须由手术室护士长负责,包含手术器械的种类、数量和备注等信息;3.手术器械的登记应及时更新,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手术前准备1.每天手术前,手术室护士长应核对手术器械清点表并确认无误;2.核对内容应包含手术器械种类、数量是否与清点表全都,并记录在手术器械清点表上;3.手术器械清点表需由手术室护士长或委托护士签字确认,以示审核和备查。
五、手术中的器械使用与管理1.手术器械使用前,手术室护士应依照清点表的要求对手术器械进行准确清点,确保器械齐全;2.手术器械使用中如显现损坏或污染,应立刻报告护士长,依照规定进行更换或处理;3.手术器械使用完毕后,手术室护士应依照清点表要求将器械进行清点,确保无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或操作区域;4.需要临时添加的器械,应于手术结束后登记,并在手术器械清点表上标注备注。
六、手术后处理与登记1.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士应将手术器械依照清点表要求进行清点,并确认无误;2.如有遗失、损坏、污染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刻报告手术室主任,并进行记录和处理;3.手术器械清点表需由手术室护士上进行确认,签字并归档备查。
七、异常情况处理1.如发现手术器械清点有误,应立刻汇报手术室主任和相关人员,协调解决;2.如发现手术器械遗失、损坏或污染,应立刻报告手术室主任并进行登记和处理;3.对于严重错误或违反清点制度的情况,将依照医院规定的纪律处分条例进行处理。
七、手術室物品清點查對制度
1、所有手術均應清點物品,並記錄。
清點時機:手術開始前、關閉體腔前,體
腔完全關閉後、縫皮後。
清點物品包括手術所用全部器械、敷料(包括花生米、棉片、紗布、紗墊、紗條)、縫針、手術刀、針頭;血管吻合術應增點血管針、血管夾。
2、清點時兩人必須確實看清物品(實物),唱點。
如有疑點應馬上重點,應特別注意刀片、螺釘、螺帽,及各種進腔物品的完整性。
3、手術臺上的物品不得在手術未完成前隨意挪用,掉落台下的物品應及時撿起,放在固定的地方,不可在手術未完成前移出。
包括切下來的組織。
4、使用清點過的物品如發現異常(重疊、少帶、物品不完整),應立即通報及時處理。
紗布不得隨意剪開,物品剪下來的殘端不得留在臺上,應立即棄去。
5、手術過程中增減物品要及時清點並準確記錄。
6、清點物品時,發生意見分歧應立即請示由上級做出決定。
7、帶新護士上臺時,必須由帶教老師負責清點核對。
新護士單獨上臺時,巡迴護士負全部責任。
8、術中放在傷口內的紗布、紗墊、器械等,器械護士要提示醫師共同記住。
9、縫針用後及時別在針板上或放在針盒內,斷針要保存完整,正使用的針不應
離開持針器,掉在地上的縫針由巡迴護士放入消毒盤內,手術結束後交由器械械護士帶出手術間處理。
10、一例手術兩次清點物品時要求:雙切口手術,一側手術完後常規清點,做
另一側重新清點。
但前一側用的紗布、紗墊要包好放於手術間內,待手術全部結束後再處理。
手术室手术物品清点原则与制度手术物品清点目的为手术医务人员提供手术物品清点的操作规范,以防止物品遗留,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手术物品清点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医疗环境,包括住院部手术室、门诊手术室、日间手术室等实施创伤性诊疗的区域。
相关名词术语1.手术清点物品手术清点物品( surgical count items)包括手术敷料、手术器械、手术特殊物品。
2.手术敷料手术敷料( gossypiboma)指用于吸收液体、保护组织,压迫止血或牵引组织的纺织物品。
包括纱布、纱垫、纱条、宫纱、消毒垫、脑棉片、棉签等。
3.手术器械手术器械( instruments)指用于执行切割、剥离、抓取、牵拉、缝合等特定功能的手术工具或器械。
如血管钳、组织剪、牵开器、持针器等。
4.杂项物品杂项物品( miscellaneous items)指无菌区域内所需要清点的各种物品。
包括一切有可能遗留在手术切口内的物品,如阻断带、悬吊带、尿管等。
5.体腔体腔( cavity )指人体内容纳组织及脏器的腔隙。
通常包括颅腔(含鼻腔)、胸腔、腹腔(含盆腔)及关节腔。
6.手术物品遗留手术物品遗留( retained surgical items)指手术结束后手术物品意外地遗留在患者体内。
手术物品清点要求1.手术物品清点时机第一次清点,即手术开始前;第二次清点,即关闭体腔前;第三次清点,即关闭体腔后;第四次清点,即缝合皮肤后。
2.增加清点次数时机如术中需交接班、手术切口涉及两个及以上部位或腔隙,关闭每个部位或腔隙时均应清点,如关闭膈肌子宫、心包、后腹膜等。
3.不同类型手术需清点的物品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应包括手术台上所有物品。
如手术器械、缝针、手术敷料及杂项物品等。
浅表组织手术应包括但不仅限于手术敷料、缝针、刀片、针头等杂项物品。
经尿道、阴道、鼻腔等内镜手术应包括但不仅限于敷料、缝针,并检查器械的完整性。
手术物品清点原则1.双人逐项清点原则清点物品时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共同按顺序逐项清点。
手术物品的清点制度1.手术清点物品包括手术器械、手术敷料、缝针、手术特殊物品等。
2.手术物品清点应遵循双人逐项清点、同步唱点、逐项即刻记录及原位清点四项原则。
3.要求所有手术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缝合皮肤后清点所有器械、敷料、缝针及特殊物品。
如术中需交接班、手术切口涉及两个及以上部位或腔隙,关闭每个部位或腔隙时均应清点,如关闭膈肌、子宫、心包、后腹膜等。
4.物品清点应由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同时说出清点物品的名称、数目及完整性,每清点一项物品,巡回护士应即刻记录,术中追加无菌物品时,巡回护士应与洗手护士即刻清点,无误后方可使用。
无洗手护士时,手术医生负责和巡回护士清点。
5.规范器械台上物品摆放的位置,保持器械台的整洁有序。
6.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检查手术间环境,不得遗留上一台手术患者的任何物品,洗手护士提前15-30分钟洗手,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物品的检查和清点,在手术全过程中,应始终知晓各项物品的数目、位置及使用情况。
7.术中应尽量减少交接环节,手术进行期间若患者病情不稳定、抢救或手术处于紧急时刻,物品交接不清时,不得交接班。
8.手术物品未经巡回护士允许,任何人不应拿进或拿出手术间,术中送快速病理标本时,严禁用纱布等包裹标本。
9.洗手护士应及时收回暂时不用的器械,手术医生不应自行拿取台上用物,并监督术者及时将钢丝、克氏针等残端、剪出的引流管碎片、条带等物品归还,丢弃时应与巡回护士确认。
10.手术切口内应使用带显影标记的敷料,不得裁剪,特殊情况必须剪开时,应及时准确记录。
11.当切口内需要填充治疗性敷料并带离手术室时,主刀医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应共同确认置入敷料的名称和数目,并记录在病历中。
12.物品数目及完整性清点有误时,立即告知手术医生共同寻找,确保不遗留于患者体内。
如采取各种手段仍未找到,应立即报告主刀医生及护士长,X线辅助确认物品不在患者体内,需主刀医生、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签字、存档,按术中物品清点不清应急预案执行,并向上级领导汇报。
手术室器械清点与消毒制度一、前言为了保证手术室器械的完整性、清洁度和安全性,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特订立本《手术室器械清点与消毒制度》。
二、器械清点2.1 术前清点1.每个手术室的主治医师负责术前清点,核对所需器械清单与实际器械的匹配。
2.清点范围包含手术刀、镊子、针线、各种夹器、敷料、封闭器、护士要用的单、卡,以及其他与手术相关的器械等。
3.在术前清点中,应核对每个器械的名称、规格、包装完好性、灭菌标志等,并进行记录。
2.2 术后清点1.手术结束后,助理医师负责术后清点。
2.清点范围应包含手术刀、夹器、封闭器、外科纱布、镊子、各种纱布、护士要用的卡、单等。
3.每个手术器械应进行数量核对,并记录在器械清点表上。
2.3 操作规范1.手术室内的器械清点必需在清洁状态下进行,避开污染器械。
2.清点时应特别注意手术刀不得直接用手触摸刀刃,以免造成损害。
3.清点时应使用托盒,放置整理好的清点器械,避开直接接触手术台面。
三、器械消毒3.1 消毒分类手术室器械消毒分为高温高压灭菌、化学消毒和气体灭菌三种方法。
3.2 消毒分类标准1.高温高压灭菌:适用于可以经受高温高压的器械,灭菌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化学消毒:适用于不耐高温高压的器械,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气体灭菌:适用于灭菌不宜使用高温高压、化学消毒的器械,消毒时间不少于12小时。
3.3 消毒操作规范1.手术室的器械消毒由特地负责器械清洗和消毒的工作人员进行。
2.每次消毒前,应核对器械清点表,确保清理完毕并准备好要消毒的器械。
3.依照所用消毒方法的要求进行消毒操作,确保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和时间的准确性。
4.消毒过程中,应注意器械不得交叉污染,各器械之间应保持肯定距离。
5.消毒结束后,应及时将器械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器械柜内,避开受潮和二次污染。
3.4 消毒监测与记录1.手术室每月对消毒过程进行抽样监测,以确保消毒效果的合格。
2.每次消毒操作完成后,应将消毒器械标识,包含消毒日期、消毒方法等信息,并在记录册上进行相应记录。
手术物品清点查对制度
1.清点手术台上所有物品。
2.清点时间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
3.清点责任人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
4.清点时两名护士对台上所有物品应一一唱点两遍,特别注意清点带有螺丝、螺帽等物品,确保物品的完整性,准确记录。
5.手术物品未清点清楚之前,护士监督手术医生不得开始手术。
6.关闭体腔前,手术医生应先取出体腔内所有物品,医护双方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关闭体腔。
7.进入体腔内的纱布类物品,必须有显影标记。
8.手术过程中增减的物品护士应及时清点并记录在手术单上,失落的物品应及时放在固定的位置,以便清点。
9.严禁医护人员将与手术相关的物品随意拿出或拿入手术间。
手术室清点制度手术室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处于医疗机构的最前沿,承担着严肃而繁重的医疗任务。
手术室内的物品清点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保证手术室的各种物品的数量准确,还可有效地防止物品的丢失和错乱,从而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手术效果。
以下是手术室清点制度的构建。
一、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手术室清点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手术室内的各种物品的数量和位置准确无误。
通过清点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防止手术室内物品的遗失和混乱,减少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制度的范围和责任人手术室清点制度适用于手术室内的所有物品,包括手术器械、药品、消毒材料等。
手术室的主管人员将负责制定并执行清点制度,同时会指定一名专门负责物品清点的工作人员。
三、制度的内容和步骤1. 物品分类清点:根据手术室内的物品种类进行分类清点,包括手术器械、药品、消毒材料等。
每类物品都应有对应的清单,清点完成后进行核对。
2. 记录清点情况:在每次清点物品时,负责清点的工作人员应将清点的情况记录在相应的清点表上,包括物品种类、数量、清点日期等信息。
3. 定期盘点:手术室应定期进行物品盘点,以确保手术室内的物品数量和清单一致。
通常每月进行一次盘点,将结果与清单进行核对。
4. 异物处理:如果清点中出现物品数量与清单不符的情况,应立即进行检查并记录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有遗失或多出的物品,应及时向主管人员汇报,进行处理。
四、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 培训和教育: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清点制度的内容和操作要求。
2. 验收和确认:在物品进入手术室时,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验收,并将物品信息登记和确认。
同时,进入手术室的物品也需要经过清点的确认。
3. 监督和检查:手术室清点制度应有专门的监督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效果。
五、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手术室清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应持续进行改进和完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以提高制度的实效性和适用性。
术中器械和物品核对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1 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医院手术室术中器械和物品的正确使用和归还,以保障患者手术安全与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手术室的医务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洗手员等。
二、术前准备2.1 医务人员应在手术室未开始术前进行核对,确认手术室内的器械和物品是否完整、齐全。
2.2 核对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手术台、手术灯、各类手术器械、止血带、缝线、敷料等。
三、术中核对3.1 术中核对应由主刀医生、洗手员、巡回护士三人参加。
主刀医生担负核对的负责人,其他两人分别担负核对的见证人,保证核对的准确性。
3.2 术中核对应在手术开始前进行,确认所使用器械和物品的种类、规格、数量等信息,并一一记录在手术记录表上。
3.3 术中核对的记录应包含器械和物品的名称、编号、规格、数量以及固定位置,以便术中和术后进行核对和清点。
四、术后核对4.1 术后核对应由主刀医生、洗手员、巡回护士三人参加。
主刀医生担负核对的负责人,其他两人分别担负核对的见证人,保证核对的准确性。
4.2 术后核对应在手术结束后进行,确认术中使用的器械和物品是否完整归还,无任何遗漏。
4.3 术后核对的记录应与术前核对的记录进行对比,确保核对结果全都,并一一记录在手术记录表上。
4.4 如发现有器械或物品遗漏或异常情况,应立刻报告并进行登记,由负责人负责追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五、器械和物品的清洁与消毒5.1 在术后核对完成后,应立刻对使用的器械和物品进行清洁与消毒。
清洁与消毒过程应符合医院相关制度和规范。
5.2 清洁与消毒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程,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5.3 清洁与消毒后的器械和物品应妥当摆放在相应的指定位置,以备下次手术使用。
六、意外情况处理6.1 如术中发生器械或物品意外脱落、损坏、污染等情况,主刀医生应立刻暂时停止手术,并进行必需的修复/更换/处理。
手术室物品清点及消毒隔离制度为手术医务人员提供手术物品清点的操作规范,以防止物品遗留,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一、手术室物品清点查对制度1、所有手术均应清点物品,并记录。
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缝皮后。
清点物品包括手术所用全部器械、敷料(包括花生米、棉片、纱布、纱垫、纱条)、缝针、手术刀、针头;血管吻合术应增点血管针、血管夹。
2、清点时两人必须确实看清物品(实物),唱点。
如有疑点应马上重点,应特别注意刀片、螺钉、螺帽,及各种进腔物品的完整性。
3、手术台上的物品不得在手术未完成前随意挪用,掉落台下的物品应及时捡起,放在固定的地方,不可在手术未完成前移出。
包括切下来的组织。
4、使用清点过的物品如发现异常(重叠、少带、物品不完整),应立即通报及时处理。
纱布不得随意剪开,物品剪下来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即弃去。
5、手术过程中增减物品要及时清点并准确记录。
6、清点物品时,发生意见分歧应立即请示由上级做出决定。
7、带新护士上台时,必须由带教老师负责清点核对。
新护士单独上台时,巡回护士负全部责任。
8、术中放在伤口内的纱布、纱垫、器械等,器械护士要提示医师共同记住。
9、缝针用后及时别在针板上或放在针盒内,断针要保存完整,正使用的针不应离开持针器,掉在地上的缝针由巡回护士放入消毒盘内,手术结束后交由器械械护士带出手术间处理。
10、一例手术两次清点物品时要求:双切口手术,一侧手术完后常规清点,做另一侧重新清点。
但前一侧用的纱布、纱垫要包好放于手术间内,待手术全部结束后再处理。
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必须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2、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
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
再做污染手术。
3、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
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
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4、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医院手术室手术中器械物品清点查对制度
随着新、高、尖手术的不断开展,手术器械、手术敷料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及手术室与供应室的一体化管理,促使了手术室对清点核对制度的规范化。
清点核对制度是手术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严格清点核对制度能完全避免异物遗留体腔。
坚持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人四次”清点核对制度,以保证病人的安全,避免器械在回收、清洗、灭菌过程中的丢失。
一、清点原则
1.严格执行“三人四次”清点制度。
“三人”指手术医生第二助手、刷手护士、巡回护士;“四次”指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术毕(缝完皮肤后)。
2.在一些腔隙部位如膈肌、子宫、心包、后腹膜等的关闭前、后,刷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应共同清点物品。
3.术中临时添加的器械、敷料,刷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必须在器械台上及时清点数目至少两次,并检查其完整性,及时准确记录无误后方可使用。
4.“三不准”制度的执行刷手护士在每例手术进行期间原则上不准交接换人;巡回护士对手术病人病情、物品交接不清者,不允许交接班;抢救或手术紧急时刻不准交接班。
5.清点物品时坚持“点唱”原则。
刷手护士大声数数,巡回
护士小声跟随复述。
6.准确及时记录所有手术台上物品,器械、巡回护士两人核对无误后并在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单上签全名。
二、清点内容
1.器械:包括普通器械、内镜器械等所有手术台上的器械。
手术开始前严格核对器械是否齐全完整,功能是否良好,螺丝是否松动、完整等。
手术中,凡使用带有螺丝、螺帽、弹簧、支撑杆等小配件的器械时,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都应仔细检查其数目及完整性。
内镜器械术前必须检查镜面有无破损或模糊不清,对操作钳、钩,配件、盖帽、胶皮等进行清点检查,确保其完整性,并由巡回护士记录。
7.敷料:主要包括纱布垫、大纱布、小纱布、小纱条、棉片、棉球等。
清点时必须分类清点,检查其完整性并防止重叠及夹带。
小纱条、棉片等物品严禁重叠在一起清点,必须将其摊开,检查正、反两面是否一致;手术中严禁裁剪纱布、纱垫等敷料制作成其他的敷料使用。
8.其他包括手术刀片、电刀片、线轴、缝针等,手术中刷手护士随时监控所有物品如对缝针数目进行清点,随时了解缝针去向。
三、清点时机
手术前,刷手护士提前20min洗手上台,整理台上所有器
械、敷料,执行清点查对制度。
1.第一次清点:手术开始前整理器械时,由刷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对台上所有用物进行面对面的一对一点唱,巡回护士边记录边复述,有错时要及时指出并再次点唱,原则上所有用物,尤其纱布垫、纱布、棉片、缝针、棉球、电刀笔、吸引头、刀片等小件物品必须点唱两遍,点唱、记录双方确认名称、数目无误后方可使用台上用物,如有疑问应及时当面纠正核实,杜绝错误记录的发生。
2.第二次清点:在关闭体腔前,刷手护士与巡回护土对手术使用的所有器械敷料至少清点两遍,并在清点单上写明清点数目,清点无误后手术医生方可关闭体腔,刷手护士对器械数目及去向应做到心中有数。
3.第三次清点:第一层体腔关闭结束时,刷手护士、巡回护士及医生第二助手,对术前及术中添加的器械、物品进行至少两遍的清点,并在清点单上写明清点数目。
4.第四次清点:手术结束缝完皮肤时,刷手护士与巡回护士清点手术使用的所有器械、敷料数目,并在清点单上写明清点数目。
需要清洗的器械集中放置在清洗箱内,巡回护士填写器械交接卡,刷手护士核查后,密闭送入供应室或清洗间,进入清洗、打包、灭菌流程。
四、清点注意事项
1.当有器械、纱布垫、纱布、缝针、棉片等掉下手术台时刷手护士应及时提示巡回护士拾起,放于固定位置,任何人未经巡回护士许可,不得拿出手术间。
2.深部脓肿或多发脓肿行切开引流时,创口内所填入的纱布数目,应详细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其他”栏内,手术结束后请主刀医生签名确认,作为提示外科医生在手术后取出时与所记录的数目核对,防止异物遗留体腔。
3.术中如送冰冻、病理标本检查时,严禁用纱布等手术台上的用物包裹标本,特殊情况必须记录用物的名称及数目并签名确认。
4,有尾线的纱布,手术前、后检查其完好性和牢固性,防止手术中的断裂及脱落。
5.手术台上污染的器械,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清点无误后,在手术台上用无菌垃圾袋密闭保存,防止在清点过程中加重污染。
6.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性能上和外观上的缺陷无法正常使用必须更换时,器械护士在器械上用丝线做标识,以便术后更换。
7.手术切口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或腔隙,关闭每个部位或腔隙时均需清点。
8.建立“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单”使用制度。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都采用了“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单”来客观、动态的记录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敷料,手术结束时由器械护士、巡回
护士签名。
五、清点意外事件的处理
(一)术中断针的处理
断针处理的最终目的是必须找到断针并确认其完整性。
1.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马上对合并核查其完整性,初步确定断针的位置,缝针无论断于手术台上还是手术台下,器械护士应立即告知手术医生,并请巡回护士利用寻针器共同寻找。
2.若断针在手术台上找到,器械护士将健针对合后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检查确认其完整性,用无菌袋装好,妥善放于器械车上,以备术后清点核查。
3.若断针在手术台下找到,巡回护士将健针对合后与器械护士共同核对检查确认其完整性,用袋子装好,放于消毒弯盘内,以备术后清点核查。
4.若在手术台上或台下均未找到,则请放射科行X线摄片寻找并确认。
(二)术中用物清点不清的处理
1.手术中,器械护士一旦发现缝针、纱布有误时立即清点,并告知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协助共同寻找。
2.仔细寻找手术野、手术台面、器械车、手术台四周及地面、敷料等。
3.如寻找未果,立即报告护士长,并根据物品性质联系放射科摄片。
4.最终目标是寻找到缺少的物品,确保不遗留于患者体腔及手术间,防止造成接台手术清点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