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查对制度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4
手术室核对的制度精选文档手术室核对制度1、患者核对确认制度与流程依照手术通知单和病人病历核对,内容包含:病人姓名、性别、年纪、病案号、诊疗、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化验单、用药、医学影像资料等。
接患者以前:手术室工作人员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别的还一定与清醒的患者谈话核对。
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纪、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确实认。
每天晨择期手术接下手术室后:晚班护士负责核对患者信息。
进下手术间后: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核对患者信息。
麻醉以前:手术医生与麻醉医生、巡回护士还一定共同与清醒的患者谈话核对,进行“病人姓名、年纪、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核对,确认以后方可切皮进行手术。
2、手术物件盘点核对制度与流程1)、盘点内容:手术中无菌台上的全部物件。
2)、盘点机遇:手术开始前、封闭体腔前、体腔完好封闭后、皮肤完好缝合后。
3)、盘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
4)、盘点时,两名护士敌手术台上每一件物件应唱点,正确记录,特别注意(特别器材上的螺丝钉)器材上的小零件能否完满,保证物件的完好性。
5)、手术物件未正确盘点记录以前,手术医生不得开始手术。
6)、封闭体腔以前,手术医生应先拿出体腔内的全部物件,再进行物件请点。
7)、向深部填入物件时,主刀医生应实时见告助手及洗手护士,提示记忆,防备遗留。
8)、手术结束前禁止将与手术有关的任何物件任意拿离、拿下手术间。
9)、进入体腔内的纱布类物件,一定有显影标志,一律不得剪开使用,引流管等物件剪下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刻弃去。
10)、手术过程中增添的物件应实时盘点并记录,手术台上掉落的物件,应实时搁置固定地点,以便盘点。
11)、有显影标志的纱布不得覆盖伤口。
.。
手术室查对制度
一、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应认真查对手术所需物品齐全、器械灭菌及仪器的性能等情况。
二、接病人时护工应与病房护士共同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标识。
三、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由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在实施麻醉前、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按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内容进行三方核查;手术切皮前亦应核查病人姓名、年龄、手术方式、部位等。
四、体腔及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缝合皮肤后核对器械、敷料的数目是否与手术前数目相符。
五、术前、术中用药、输血制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复述一遍,确认后执行,保留空安瓿备查,抗菌药应核对临时医嘱,查看皮试结果及过敏史。
六、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验。
医院手术室查对制度
(1)核对手术病人姓名、床号、病历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式。
(2)术前、关闭体腔前、术后,巡回护士、洗手护士与术中第一-助手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纱垫、针、线等并详细记录。
(3)洗手护士要认真检查无菌包外灭菌标识签及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卡。
术中使用植入性物品,巡回护士要仔细核对物品检验证书的编号及类型,确认无误后,将合格证粘贴在病历和记录单上。
(4)随患者带人的敷料,在手术开始前必须清除出手术间。
手术过程中增加的物品,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查对后由巡回护士及时补充记录。
手术中及手术台.上取下的一.切物品,不得在手术结束前擅自拿出室外。
(5)病情需要时,填入深部组织的纱布、纱条、引流物应详细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以便取出时核对。
手术室查对制度1.病人安全核查制度⑴手术病人接入手术间后,由巡回护士认真查对,查对内容包括:按手术核查单核对手术间号、手术顺序、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术前有否禁食禁饮、手术前用药、备皮情况、手术部位(何侧)及术式、术前9项检查结果、血型、术前签字情况、病房带入物品,以及有无假牙、贵重物品等,核对无误后再将病人平卧于手术床上。
(2)麻醉及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巡回护士再次共同核对以上各项内容。
2.输血查对制度⑴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查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献血员编码、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及采血日期。
⑵输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医嘱调节滴速。
⑶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如病人出现输血反应(如寒战、荨麻疹等)及时报告医师。
⑷输血后的血袋保留至24h后再处理,以便查对。
3.给药查对制度⑴给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①三查:备药时查、给药时查、给药后查。
②七对:对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有效期、床号、姓名。
⑵术中给药:要与下达医嘱的医师查对,并再与第二人查对后给药。
术前使用抗生素,必须有医嘱执行单,必须做皮试的药物须注明皮试结果。
⑶常见静脉给药时注意事项①瓶签脱落、字迹不清或有疑问时,严禁使用。
②静脉输注溶液内加入药品时,要标对药名、剂量。
③输血同时不能给钙,以防凝血。
给钾时不能直接从静脉推入。
糖尿病患者给胰岛素时,要严格计量。
抗生素最好加入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
④同时输注有协同作用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用过的空安瓿应保留至手术结束方可丢弃,以备查对。
⑤应用加压输血器时,特别注意溶液不可全部滴完,以防大量气体进入形成气栓。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为确保手术安全,手术室实行了患者查对制度和手术物品查对制度。
患者查对制度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患者查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化验单、药物等信息的核对。
具体操作流程为:
1.根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进行查对。
2.接患者之前,护士与病区护士进行查对。
3.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生进行查对。
4.麻醉之前,手术医生进行最后一次查对。
手术物品查对制度
手术物品的查对也是手术室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具体操作流程为:
1.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
全缝合后等关键时刻进行物品清点,清点责任人包括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
2.清点时,两名护士对台上每一个物品应唱点两遍,准确
记录,特别注意特殊器械上的螺丝钉,确保物品的完整性。
3.手术物品未准确清点记录之前,手术医生不得开始手术。
4.关闭体腔前,手术医生应先取出体腔内的所有物品,再
行清点。
5.向深部填入物品时,主刀医生应及时告知助手及洗手护士,提醒记忆,防止遗留。
6.严禁将与手术相关的任何物品随意拿离、拿入手术问。
7.进入体腔内的纱布类物品,必须有显影标记,一律不得剪开使用,引流管等物品剪下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即弃去。
8.手术过程中增减的物品应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台上失落的物品,应及时放于固定位置,以便清点。
通过患者查对制度和手术物品查对制度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地防止手术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
手术室查对制度一、目的为保证手术安全,防止手术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手术治疗质量,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历书写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手术室查对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手术室及相关科室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信息、手术物品、用药、输血等方面的查对工作。
三、查对内容1. 患者信息查对(1)接病人时,要查对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按要求摆好床位。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纱布、纱垫、纱(棉)球、器械、缝合针和线轴数。
术毕,在清点1次。
2. 用药查对(1)给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备药时查、给药时查、给药后查。
七对:对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有效期、床号、姓名。
(2)术中给药:要与下达医嘱的医师查对,并再与第二人查对后给药。
术前使用抗生素,必须有医嘱执行单,必须做皮试的药物须注明皮试结果。
3. 输血查对(1)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查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献血员编码、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及采血日期。
(2)输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医嘱调节滴速。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如病人出现输血反应(如寒战、荨麻疹等)及时报告医师。
(4)输血后的血袋保留至24h后再处理,以便查对。
4. 器械查对(1)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
(2)在皮肤切开之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及护士共同确认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以及手术体位,核对无误方可进行手术。
(3)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手术前和术毕缝合四、查对流程1. 接病人时,由负责护士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2. 患者入手术间时,由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3. 麻醉前,由麻醉师、手术医师和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
手术室护理三方核查目录•引言•核查流程•核查参与人员及其职责•核查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引言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与准确,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室护理三方核查制度逐渐成为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高风险手术中。
背景目的和背景定义手术室护理三方核查是指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由医生、护士和麻醉师共同参与的,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等进行核对的过程。
重要性通过核查可以减少手术错误率,提高手术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益。
同时,核查也有助于增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核查的定义和重要性02核查流程核对信息一致性在核查过程中,应确保患者身份信息与手术通知单、影像学资料等所载信息一致,防止因身份混淆导致手术错误。
患者身份核查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室护士应与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共同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手术部位等,确保手术对象正确无误。
核查时机核查应在手术开始前进行,并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时再次进行,以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患者身份核查手术部位核查01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室护士应与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共同核对手术部位,包括手术部位标识、手术名称、手术范围等,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无误。
核对标记与计划一致性02在核查过程中,应确保手术部位标记与手术计划一致,防止因标记错误导致手术部位错误。
核查时机03核查应在手术开始前进行,并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时再次进行,以确保手术部位的准确性。
手术物品核查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室护士应与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共同核对手术物品,包括器械、敷料、药品等,确保所需物品齐全且符合无菌要求。
核对清单与实际物品一致性在核查过程中,应确保清单上列出的物品与实际使用的物品一致,防止因物品缺失或错误导致手术风险增加。
核查时机核查应在手术开始前进行,并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时再次进行,以确保手术物品的准确性。
手术室查对制度1、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手术室查对制度一、手术病人交接,查对制度:接病人核对的内容:手术室护士拿原始手术通知单接病人,核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化验单、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询问病人禁食、禁水情况,嘱病人取下假牙及饰物,将病人交巡回护士。
巡回护士再核对以上信息,手术部位、手术医生。
麻醉医师再核实。
二、与手术科室交接:凡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的病人,手术科室应认真填写手术病人病情交接记录单,手术室护士应按规定严格逐项核对,再由本台手术护士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
三、与麻醉恢复室交接:由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一同将病人送入麻醉恢复室,与麻醉室护士进行交接班,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交接内容包括:1、病人一般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术中特殊情况等。
2、病人皮肤情况。
3、药品,血液制品等。
4、病人携带之特殊物品,如:衣服,假牙,金属及贵重物品等。
经双方确认无误后,认真填写手术病人的病情,交接记录单,并双方签名。
四、与ICU交接:由麻醉医师与手术巡回护士一同将病人送入ICU病房,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交接内容包括:(一)病人一般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术中情况等。
(二)病人皮肤情况。
(三)药品、血液制品等。
(四)病人携带之特殊物品,如衣物,假牙,金属及贵重物品等。
经双方确认无误后,认真填写手术病人一般情况交接记录单,并双方签名。
手术室查对制度
1.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要做到“三查七对",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2.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患者,应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术前准备,术前用药等,防止接错患者。
3.手术前,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查对。
4.手术前检查无菌包内外的高压指示胶带和无菌指示卡变色是否符合无菌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功能完好。
5,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由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和手术二助,共同在术前与关闭体腔及缝合皮肤前,认真清点各类敷料,器械,巡回护士准确填写手术物品清点单。
6.术中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三查七对二麻醉药品,毒性药品须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使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口头医嘱执行前后均须复述一遍,用过的空安瓶保留至术后,以便核查。
7.输血时须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共同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各项内容,血液质量,患者姓名,性别,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单报告相符后方可输入,并妥善保存输血袋至少一天,以备核查。
8.手术取下的标本,术者填写病理送检单。
手术室人员核对并妥善保管,填写记录本,防止遗失,送往病理科交接。
9.术中送冰冻的标本,必须记录送标本的名称,时间,患者姓名,科室等,病理科电话通知结果时,应详细核对,记录,并复述一遍,确定后将结果报告手术医生。
10.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详细检查患者的皮肤,输液,输血情况,确定患者的送往地点(病区或复苏室),并详细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IL手术人员与麻醉医师一起将患者送回,并和病房护士严格交接,待检查完毕无误后,方可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