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握散文主旨
- 格式:docx
- 大小:18.14 KB
- 文档页数:4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一、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在进行散文阅读之前,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被考察的
内容和形式。
题目要求通常会提供一些关键词、提问方式或者指示性语言,考生应该理解这些信息并根据要求进行阅读和思考。
二、理解文章内外情境
三、把握散文的情感线索
四、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五、积累常见题材和题目类型
高考散文阅读中,一些常见题材和题目类型经常会被考察到。
考生可
以通过做题、背诵、阅读等方式积累和熟悉这些题材和题目类型,以便在
考试中更加熟练地应对。
六、多做真题和模拟题
实际的阅读训练和答题实践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考生可
以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考试的模式和要求,提高
自己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七、多阅读优秀散文作品
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是培养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考生可以选择
一些经典和优秀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其中的情感主题和思想
感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总之,散文阅读是一个综合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能力,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上述建议,考生可以在高考散文阅读中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主旨,并通过理解、分析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简述鉴赏散文的方法鉴赏散文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抓住“文眼”:散文的“文眼”因文而异,可能是文章中的某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甚至是某一景一物。
通过抓住“文眼”,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2. 把握线索: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
散文的线索可能包括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等,这些线索将文章的各个部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品味语言: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
在鉴赏时,要注意分析语言的运用,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4. 体会意境: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文章所营造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5. 感受思想情感:散文往往是作者对生活、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鉴赏时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
6. 领悟哲理:优秀的散文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通过领悟这些哲理,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智慧。
7. 了解背景:了解文章的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等相关信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8. 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将文章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章的美感。
9. 注重表达技巧:鉴赏散文时,要注意分析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如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叙事、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理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0. 反复阅读:对于一些深奥的散文,需要通过反复阅读来深入理解。
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注意到一些细节,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从而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通过以上方法进行散文鉴赏,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以及文章所表达的哲理和深层意蕴,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常见问法:①请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
②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点拨:1、品味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句是文章重要的语言单位。
如果我们能对文中关键的语句深人地体察、细心地品味,了解它们的作用,就可以真正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这是一个简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
那么哪些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句呢?首先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特别是议论的句子。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
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即使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
2、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
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②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③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4】人间草绿(湖南省邵阳市,8分)王本道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寒尚料峭着,周遭依然是凛冽透骨的寒气。
拨开杂陈的衰草,眼前竟泛出一片新绿!一株又一株草芽,含着几分鹅黄,嫩嫩的,鲜鲜的,钻出了土层。
春草懂得自己的使命,在刚刚融雪的泥泞坎坷中,漫生漫长起来,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意欢歌,天空也将因此又一次充满淡雅的馨香。
纤纤芳草,每年初春必得穿越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这个世界,一点一滴聚敛着微弱的生命能量,绿遍天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千世界因此而充满生机,无数生命因此而有了赖以存活的希望和依托。
②自然界中草的种类委实太多了,绝大多数人分不出它们的类别,叫不出它们的名字,甚至被称作是“野草”,时常被轻易除掉。
但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每一棵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并在这颗星球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而年复一年,看到岁岁还生的芳草,让我更多想到的,却并非它们的“实用”价值,而是它给人的某种精神支撑。
散文主旨概括题解题技巧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散文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技巧,这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在森林里找路,得有方法才能不迷路呀!比如说《背影》这篇散文,咱要怎么去概括它的主旨呢?
首先呢,你得仔细读文章,一字一句都别放过!就像侦探找线索一样,马虎不得。
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写这篇文章到底想说啥?是表达对父亲的爱?还是对某种情感的感悟?比如读《荷塘月色》,你得用心去体会朱自清先生笔下那夜晚荷塘的美妙呀!
然后呢,注意文中的关键语句!这些就像是宝藏的钥匙。
那些反复出现的词、情感浓烈的句子,都是关键所在呀!像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反复提到的对童年的怀念,那就是主旨的重要体现呢!
再就是把自己当成作者!感受他的感受,理解他的心思。
这就跟你穿上别人的鞋子走路一样,能更好地懂他为啥这样写。
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的时候,那对济南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你得去感受那种情感呀!
哎呀,这不就是像拼图一样嘛,把那些碎片一点点拼凑起来,就能找到主旨啦!别担心会很难,只要用心,肯定能行!你想想,要是连散文的主旨
都搞不定,那多可惜呀!所以,大家加油呀,按照这些方法去做,肯定能在散文主旨概括题上大获全胜!散文主旨概括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掌握了技巧,就像有了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大门!。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主旨类、体会语句含义类)
在高考散文阅读答题中,掌握好主旨类和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的技巧对于正确回答问
题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帮助你解答这两类问题的技巧:
1. 主旨类问题:
- 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是解答主旨类问题的基础。
通常,文章的主旨会在开头或结尾部分得到明确的表达。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这两个部分。
- 寻找关键词:主旨往往会用一些关键词或关键短语来表达。
如果你能准确地识别出这些关键词,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在回答主旨类问题时,可以将这些关键词用
来解答问题或引用来支持观点。
- 归纳总结:在阅读完全文后,可以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有助于你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的主旨。
2. 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
- 注意上下文:体会语句通常是与文章的情感、主题或作者的观点相关的。
因此,在阅读体会语句时,要把握好上下文的意思,理解作者在这个语境中想要表达的含义。
- 推断作者意图:作者在写作时会有自己的意图。
在回答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时,要尝试推断作者为什么使用这个语句,他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或观点。
- 考虑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
例如,散文通常比较含蓄而富有情感。
因此,在回答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时,要考虑到文章的文体特点,以更
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最后,要阅读大量的散文作品,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这样才能够更加熟悉和掌
握解答主旨类和体会语句含义类问题的技巧。
让知识带有温度。
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整理(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仅供参考,喜爱可以(保藏)共享一下哟!散文阅读答题方法1.明确全文主旨。
通过“题目、开头、结尾”三位一体找(文章)的主旨。
另外还要留意散文阅读的题目、文中谈论抒情性语句和有主旨倾向的重要(句子)。
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2.留意讨论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简单,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2)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5)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3.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
散文阅读主观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四周,准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
因此,落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实好题干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藤摸瓜,精确地确定该题的大致作答范围,为做出试题的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4.缩小范围,认真取舍,做出答案。
依据对应句中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炼概括答案。
可采纳自组语言表述法(问作用好处的题)、摘取语句组合法、合并同类法、取主去次法、去偏取正法、抽象法、抓中心句法(指出缘由、概括特性要点的题)等。
在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时,许多人能依据题干要求,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筛选出来。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语文散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获“线索”,能理清思路。
浅谈高中散文教学的“三个把握”在语文教学的阅读和鉴赏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做出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高中语文教材中,散文占有一定比例,这些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无论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都有很大的审美价值。
散文教学中,应按照散文的基本特点,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一、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结构线索散文因“散”而得名。
散文家李广田就说“散文的特点就是散”,他还形象地描画了散文的行文:“它很像一条河流,它顺了壑谷,避了丘陵,凡是可以流处它都流到,而流来流去却还是归入大海,就像一个人随意地散步一样,散步完了,于是回到家里去。
”(《谈散文》)表面看来,它的内容和形式往往很散。
正如郁达夫所说:“散记清谈易为,并且包含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郁达夫自选集〉序》)但每一篇散文都有一条线索作为组织材料的中心,即散文的“神”,它是散文的主心骨,没有它,一篇散文就散了架。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透过“散”的外部表现,掌握其内部的脉络,理出作者的思路。
林语堂先生在《动人的北平》一文中,从不同侧面描写了北平的风物,看似一粒粒零散的珍珠: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北平是清净的北平有多样性——多样的人北平有五颜六色旧的与新的色彩这些珍珠实则被一条主线串联起来,即北平的动人之处——宏伟、开阔、包容、舒适、平易。
阅读散文要善于通过“形”准确地抓住“神”。
总的来说,散文的线索反映作者的思路,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如何开头结尾,突出哪些重点,运用哪些艺术手法等,都与线索有关。
教会学生把握散文线索,是理解作者命题立意和运用写作技巧的基础,对提高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很有帮助。
二、帮助学生领会散文的意境“情”是散文的核心要素之一。
散文的意境正是内情与外景的融合,深情与形象的交织。
分析散文的意境,应从具体的形象分析入手,把学生带入到作品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领会作者的情思,把握文章的主旨。
读好散文的方法
读好散文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整体阅读:在阅读散文时,要注重整体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路,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不要局限于某个段落或句子,而是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
2. 抓住关键点: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要抓住文章的关键点,如重点段落、关键词语等,这些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线索。
通过抓住关键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3. 品味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通常优美、精炼、富有感染力,要注意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和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细节,如修辞手法、语气词等,这些都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4. 思考感悟:在阅读散文时,要善于思考和感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还要深入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感悟。
通过思考和感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5. 积累阅读经验:读好散文需要积累阅读经验,多读优秀的散文作品可以帮助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同时,要注意总结阅读经验,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
总之,读好散文需要注重整体阅读、抓住关键点、品味语言特点、思考感悟和积累阅读经验等方面。
通过不断练习和总结,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DSY 精英语文初三专题系列散文阅读——怎样把握散文主旨●学而时习●知识点精讲透析考点一文章主旨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二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归纳主旨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该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具体的表述分为两点:1、首先概述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记叙(描写)……情节(事迹、经过),塑造(刻画、反映、表现)了……形象(性格、精神、思想);2、然后表明写作意图,表达(表现、寄托等)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考点三解题思路及技巧1、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句子入手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同时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中心思想。
例:2:《一座村庄的消失》①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
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而无可挽回的消失。
……⑨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
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
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
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作者对消失的村庄及其生活环境和习俗,是充满怀旧情绪的,对于村庄发展为繁盛热闹的集镇或城市又是充满期待的。
2、从文章关键点入手(1)关注文章标题一般来说,标题可表明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写作方式,也能暗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倾向,它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同时也为我们解答相关题目提供了依据。
如:《阳关古道苍凉美》,标题直接道出作者对阳关古道的情感倾向,那就是具有“苍凉美”,当然具体是怎样的一种“苍凉美”,就要看全文内容了。
(2)关注文章首尾段文章首尾段是文章总起和关合的段落,顺应文章起承转合的需要,文章首尾段对切入与彰显主旨往往承担着特殊的任务。
一般说来,起就是引出话题、铺垫下文、开宗明义、设置悬念、奠定基调,合就是呼应开头、卒章显志、总领上文、升华主题、强化感情。
所以阅读文章时,关注首尾段对于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往往有重要的意义。
如:如《泰山很大》在结尾时说:“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微小,我们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
这是我在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
从某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
”联系全文,这一段话的是说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
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
这正是本文主旨。
因此,通过关注首尾段,或提炼其中的关键词句,或概括其大意,再联系全文信息丰富其具体内涵,文章主旨的寻找也就不会太难了。
3、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文章的结构层次总是按作者的行文思路安排的,而作者的行文思路又是为一定的主旨服务的。
因此把文章的各部分层次区分出来,把各部分的大意概括出来,然后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就能发现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如:例如《阳关古道苍凉美》“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
”其答案为:(1)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2)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3)古人对生离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各层大意概括方法主要有:(1) 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 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 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4、关注标志性语言什么是标志性语言在文章的主体中间部分,作者在行文时,会有一定的思维脉络和情感线索,那些分散的关键词句、不连贯的抒情议论语句,我们称之为标志性语言,这些标志性语言会流露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和观点态度,把这些分散的标志性语言根据文意有机地组合起来就可能发现文章的主旨。
如:例如《长城》,文中多次出现作者直接抒情议论的语句:“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
”“愿意接受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很显然,这些语句流露出作者对长城历史的沉痛反思,也表现了作者对长城开放现实的无比自豪和自信。
作者旨在通过长城的封闭与开放,表现中华文化的兴衰历程。
文章标志性的语言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反复出现的词句、议论抒情语句、段落首尾的中心句或关键句、段落中富含哲理或意蕴深刻的语句、段落之间的过渡句等等。
在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语句根据文意按顺序有机地组合起来,自然就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从分析散文类型入手(1)叙事散文叙事类散文指以记人叙事作为散文写作的主要表现题材或者说叙事本身就是写作目的的散文。
它通常是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件,来表达作者独特的心灵感悟,或体现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
文章的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2)写景状物类散文作者往往通过对特定景和物的描绘,表达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作品的主旨往往隐含在所写的景或物中。
通过分析景或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3)咏物类散文联系手法---托物言志。
(4)议论、哲理类散文通过作者娓娓的叙述,探究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本质的道理,理解文中描述事物的象征点,分析作者思维运动轨迹或作者联想到的事物,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5)注意这些方面不能割裂,可以综合考虑。
●巩固练习一、叙事散文阳光的疤痕王清铭(1)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阳光。
这阳光是那么真切,离开乡村多年,只要一想起,背上仍残留着一种阳光暴晒留下的辣痛。
(2)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谷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
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象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概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
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捂得发烫,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
(3)从5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么动物的利爪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
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
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黧(lí)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
(4)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
但当我回过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
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5)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谷子。
(6)他背上的汗水和那个少年中午的我的脸上的汗水淋漓地流在我多年之后的记忆中。
(7)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
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已透过沾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
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
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
汗水淋漓地流出,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淡淡的盐渍。
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做一柄“新镰”,把炎热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
其实自从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捧展览品。
远离乡村的我,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炫耀自己经历过的痛苦!(8)我们的乡村当时长得最多的是苦楝树,诗歌在庄稼中是完全没有生长空间的。
(9)土生土长的农人。
土生土长的庄稼。
但没有土生土长的诗歌。
(10)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
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感觉。
但我不敢停下来,怕一停下动作,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压倒”。
热原来也有“重量”,久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11)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象板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
(12)水分被蒸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
(13)我的手机械地动着。
(14)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15)多年以后,我重读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有异样的体会。
饱满的粮食真的是由农人的汗水一滴一滴汇集而成,这样的感悟只有当过农人的人才真正明白。
农人爱惜米粒,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16)那一天夜里,我从噩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热又痛,只好趴在床上,任冷汗从额上、背上淋漓流出。
也许是我睡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了母亲,她来到我房间,看情形一下子就明白,去厨房拿回一点花生油,用手细细地抹在我通红的背上。
(17)几天后,背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
父亲知道这件事,淡淡地说,这小子,娇嫩了些。
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块铁,再毒的阳光就不会再伤害到我了。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我”感受“阳光”后三种不同态度。
(3分)第一:第二:第三:2、第(4)自然段“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的恐慌和悲哀”一句中,“我”感到“恐慌和悲哀”的原因是什么(3分)3、联系文中画线的句子思考:“父亲”的形象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2分)二、写景散文摇曳在血中的红叶蒋新(1)我知道在我的躯体里,流动着苦菜、荠菜、青青菜的营养流,这些大自然中最柔弱的自由绿色,用它们的生命满足着不堪回首年代中一群不得不贪婪的眼睛和狼吞虎咽的胃口,我曾为这些野生界的植物而感动,谁想的到,那些充满诗情画意流淌在文人笔下的红叶的汁浆也流动在我的躯体里!(2)十余年前,老家的房子要拆迁,父亲嘱我去拾掇拾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