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体积与容积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2
【轻松备课】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体积与容积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4单元第1课时,主要教学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及其单位。
教材内容包括:体积与容积的定义,常用体积与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掌握常用体积与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2.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与容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常用体积与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难点: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尺子、量筒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量筒、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拿出一个长方体模型和一个立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我提问:“我们如何衡量一个物体的空间大小呢?”引导学生思考体积的概念。
2. 体积与容积的定义:接着,我通过课件讲解体积与容积的定义。
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空间大小。
3. 常用体积与容积单位:我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容积单位有升、毫升。
并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单位的大小。
4. 体积与容积的转换:我讲解体积与容积的转换方法,并进行例题演示。
例如,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升等于1000毫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量筒测量不同容器的容积,并用笔记本记录。
然后,让学生计算两个容器容积的差值,加深对容积单位的理解。
6. 教具演示:我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立方体模型,让学生用量筒测量它们的体积。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7.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体积与容积的定义,常用体积与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公式。
8. 作业设计:(1)填空题:① 1立方米等于____立方分米。
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第1课时教学内容:体积与容积(教材第36~37页)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和容积,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2、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探究并掌握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能力,具有解决物体体积和容积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能够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两个量杯、土豆、红薯、水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能够观察教室的物体,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哪些容器放东西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二、讲授新课:1、感受和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师出示土豆和红薯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个大一些?教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测出土豆和红薯的体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出同学们设计的最佳方案。
让学生分组分小组测一测土豆和红薯的体积。
(注意:量杯里的水一定要完全能够浸泡土豆和红薯。
)教师提问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2、比较物体的容积。
教师出示一个量杯和一个水槽,并问学生哪个装水装的多一些?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
3、感受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个方案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验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三、课堂练习:让学生做课本42页的课后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体积和容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板书设计:体积与容积体积: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纳物体的大小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体积大不一定容积大;容积大一定体积大。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4.1 体积与容积教案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4.1“体积与容积”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面积的基础上,对物体空间占位的进一步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测量和计算物体体积、容积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内容主要包括体积的含义、体积的测量、体积单位及容积的概念。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感受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空间观念、数学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形成对物体空间占位的认识;能够运用测量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
此外,他们还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五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善于观察和发现规律,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尚有困难。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时,学生可能会对抽象的空间占用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在测量和计算物体体积、容积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方法的运用和数据的处理不够熟练,导致误差。
此外,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部分学生可能缺乏有效的思维策略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长方体(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知道认真观察、动手实践都是学习的好方法,体会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和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杯、烧杯、土豆和红薯各一个、水、橡皮泥。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1.师:大家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呢?生:它衔起一块块石头放进瓶子里,使水面升高,最后喝到了水。
师:为什么放进石头水面会升高?而且放得越多,水面就升得越高?(学生回答:那是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板书:占空间)放的石头越多,占据水的空间就越大,水面就升得越高。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有很多物体,例如:笔盒、水杯、纸箱、乒乓球等,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有大有小,这就是体积。
出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引出课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体积和容积的基本知识。
板书课题:体积和容积二、探究新知1.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看教室里物体所占空间有什么不同。
生1:黑板占的空间比较大,黑板擦占的空间比较小。
生2:桌子占的空间比较大,书本占的空间比较小。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选两个物体比较的,你能选三个物体比较吗?生:讲桌占的空间比较大,我们的课桌比讲桌占的空间小,我们的书包又比课桌占的空间小。
师:常见的容器中,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说一说,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2.比一比。
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板书)(强调:教师说一个容器的容积时,必须把容器装满,帮助学生明白,这就是概念中的“所能容纳”,意思是“再也装不下了”)师:生活中有很多容器,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它们的“容积”指的是什么吗?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节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索并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3. 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体积和容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 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3. 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 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1. 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换算。
2. 解决实际问题中体积和容积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实物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2. 学生回答:这些物体都有占据空间的能力。
3. 教师总结:这种占据空间的能力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体积和容积。
第二环节:新授1. 教师讲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索并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换算。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和容积。
板书设计1. 体积和容积的概念2. 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3. 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换算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中体积和容积的应用。
课后反思1. 学生对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是否理解?2. 学生是否能正确计算体积和容积?3.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体积和容积的知识?4.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注:由于篇幅限制,本教案仅为框架性内容,具体细节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体积与容积。
我们将通过探究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来深入理解物体的空间占据情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测量物体体积和容积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体积和容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则是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以及如何准确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物模型和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瓶子、盒子等,以便我们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拿一个实体的物体,比如一个球,让大家观察并思考,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个球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体积的概念。
然后,我会引入容积的概念,并告诉大家容积和体积的区别。
容积是指物体内部可以容纳的空间大小,我会用同样的工具,给大家演示如何测量一个瓶子的容积。
在讲解完理论和实践操作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给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小球,让大家计算它们的体积和容积。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利用板书来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
我会用图示和文字的形式,板书出体积和容积的定义,以及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本节课的作业,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
比如,计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并解释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对体积和容积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同时,也可以拓展延伸,研究更多与体积和容积相关的知识。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XX 市XX 镇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辨一辨。
(对的画“√”,错的画“×”) 1.木箱的体积就是木箱的容积。
( ) 2.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
) 3.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和容积。
( ) 二、选一选。
1.做一个鱼缸,这个鱼缸占多大空间是求它的( ),鱼缸最多能装多少水是求它的( )。
A .表面积 B .体积 C .容积 2.长方体木箱的体积与容积相比,( )。
A .一样大 B .体积大 C .容积大 3.将一块长方体橡皮泥捏成正方体,它的体积(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三、解决问题。
1.蜡像厂把一个工艺品“大象”融化后,又塑成了另一个工艺品“拓荒牛”,其中哪件工艺品体积大?为什么? 2.李大伯自己动手做了一个玻璃鱼缸,这个鱼缸的容积和体积一样大吗? 四、爸爸和妈妈各买了一瓶饮料,小明用同样的杯子倒,爸爸的饮料倒了5杯,妈妈的饮料倒了6杯,谁买的饮料瓶的容积大一些? 五、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这些摆法的体积相等吗?
口算
3×23= 910×20= 2×34= 23×12= 35×34= 15×15= 49×18= 16×78= 57×715= 14×89=
学
校:
班别:
姓名:
座位号
装
订
线
内
不
可
以
作
答
四长方体(二)
第1课时
一、1.× 2.√ 3.×
二、1.B C 2.B 3.C
三、1.答:体积一样大,因为不管物体的形状怎样变化,它所占空间的大小都不会随着改变,也就是物体
的体积不变。
2.答:不一样。
体积是从物体外部测量的;容积是从物体内部测量的。
四、答:妈妈买的饮料瓶的容积大一些。
五、答:四种,体积相等。
第3页,共4页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