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验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2.11 KB
- 文档页数:3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1总则正确使用配备监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并对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标识、量值溯源、维护修理、降级或报废等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有效控制状态、所有标准物质均可溯源到国家基准。
2职责2.1化验室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核准周期、内校程序的技术审核。
2.2化验室设备使用者负责实施仪器设备的核准(包括内校)。
2.3化验室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申购、停用、报废的技术审核。
2.4化验室室负责仪器设备申购、保管、使用、维护、修理。
3仪器设备分类3.1计量标准;3.2计量器具;3.3实验装置或实验设备;4仪器设备内校原则4.1化验室根据监测方法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仪器设备内校方案,污水处理厂对内校方案进行审核。
4.2仪器设备内校原则(1)当地无法外校的仪器设备采用内部校准。
(2)本化验室有能力开展内校,且校准方法稳定可靠的仪器设备采用内部校准。
(3)校准频度高,使用频繁的仪器设备,在外校期间可开展内部校准。
5仪器设备内校管理5.1严格执行设备管理相关制度,确保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购置、验收、标识、流转、使用、维护、修理、报废等环节受控。
5.2使用者按内校程序或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正确校准仪器设备,并做好内校登记。
5.3精密贵重设备要做到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校准、专人维护。
5.4仪器设备保管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精密贵重和影响监测结果的主要仪器设备应制定定期维护计划并按时实施。
维护过程和结果应记录。
化验室负责人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状况进行监督抽查。
6不合格仪器设备的控制6.1任一仪器设备发生以下情况时,为不合格仪器设备:(1)过载或误操作;(2)显示的测量结果可疑;(3)已损坏;(4)通过检定(验证)、校准、比对等方式证明其有缺陷;(5)无任何校准状态标识;(6)检定/校准有效期外或已停用的测量设备。
6.2一旦发现不合格仪器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贴红色“停用”标志,可能时应将其转移至非监测场所并进行有效隔离,严禁使用。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范文1. 引言本制度是为了确保公司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精度,保证产品的质量,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仪器设备,并且所有员工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要求。
2. 定义2.1 仪器设备校准:指根据相关标准,对仪器设备进行检验和调整,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2.2 校准样品:校准过程中所使用的已知准确值的样品,用于和仪器设备进行比较和校准。
3. 校准责任3.1 公司仪器设备部门负责整个仪器设备校准工作的统筹和协调。
3.2 每个部门负责本部门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
3.3 每个员工负责本岗位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日常检查和使用。
4. 校准周期4.1 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质和使用频率,制定相应的校准周期。
4.2 校准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 校准流程5.1 提交校准申请:部门负责人根据校准周期和需要,向仪器设备部门提交校准申请。
5.2 校准确认:仪器设备部门收到校准申请后,确认并安排校准时间和地点,并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
5.3 校准准备:部门负责人根据通知要求,整理和准备需要校准的仪器设备,并确保仪器设备在校准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4 校准执行:仪器设备部门根据校准要求和流程,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操作和记录。
5.5 校准结果评估:校准完成后,仪器设备部门对校准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记录校准结果。
5.6 校准报告:仪器设备部门根据校准结果,编制校准报告,并发送给相关部门负责人。
5.7 校准记录:仪器设备部门负责对校准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5.8 校准后处理:校准完成后,部门负责人根据校准报告和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和决策,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6. 校准要求6.1 校准人员:校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独立进行校准操作。
6.2 校准环境:校准环境应符合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无尘、恒温、无电磁干扰等。
6.3 校准样品:校准样品应具备准确可靠的性质和参数,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检验设备仪器量具校验管理制度范文以下是一个设备仪器量具校验管理制度的范本,仅供参考:设备仪器量具校验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为确保设备仪器量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安全,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设备仪器量具。
二、校验责任和职责2.1 校验部门的职责:2.1.1 负责设备仪器量具的校验安排和执行。
2.1.2 制定校验计划和校验方法。
2.1.3 定期对设备仪器量具进行校验,记录校验结果。
2.1.4 对校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
2.2 使用部门的职责:2.2.1 定期检查所使用的设备仪器量具的有效期和校验证书。
2.2.2 确保设备仪器量具的正确使用和保管。
2.2.3 发现设备仪器量具问题时及时报告,并停止使用。
三、校验周期和方法3.1 根据设备仪器量具的性质和使用频率,制定校验周期,并提前通知使用部门。
3.2 校验方法包括标准校验和现场校验。
3.2.1 标准校验:将设备仪器量具送往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校验。
3.2.2 现场校验:由校验部门派员到现场进行校验。
四、校验标准和记录4.1 校验标准:根据设备仪器量具的类型和规格,制定相应的校验标准。
4.2 记录要求:4.2.1 对于每次校验,应填写校验记录表,记录校验的设备仪器量具的基本信息、校验方法和结果。
4.2.2 校验记录应妥善保存,便于查阅和追溯。
五、设备仪器量具维护和保养5.1 设备仪器量具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5.2 维护和保养工作应记录并分类存档。
六、变更和废弃处理6.1 对于设备仪器量具的变更,应及时进行校验和记录。
6.2 废弃的设备仪器量具应进行处理和记录,并销毁证书。
七、设备仪器量具备案和管理7.1 对于所有设备仪器量具,应建立清单并按类别进行编号和备案,包括设备仪器量具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归属部门等信息。
7.2 设备仪器量具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点检和盘点。
某某公司测绘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和使用管理制度发文文号:2023-08-1一、测绘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1、新购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
2、各种测量仪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常规检验校正,使用过程做好维护,使用后及时进行养护。
GNSS 接收机、水准仪、全站仪等各种光电类、激光类仪器必须定期送到具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鉴定。
鉴定时间不宜超过规定时间,以确保测量的准确和精度。
3、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和鉴定、校准不到出厂精度、超过鉴定周期,以及零配件缺损和示值难辩的仪器。
按相关规定仪器的检定周期为 1 年,仪器维修后及碰撞后应重新检定后方可使用。
按照项目要求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一般用仪器自带校准功能进行校准),1 个月校准一次。
4、管理人员负责仪器的检定和校准,制定检定校准计划,在次年检定校准日期前,将仪器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检定校准。
管理人员负责编制《测量仪器检定校准计划》,并按照一览表上的计划日期送检。
二、测绘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4、在强烈阳光、雨天或潮湿环境下作业,务必在伞的遮掩下工作。
对仪器要小心轻放,避免强烈的冲击震动,整个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开仪器,防止意外发生。
5、转站时,即使很近也应取下仪器装箱。
测量工作结束后,先关机卸下电池后装箱,长途运输要提供合适的减震措施,防止仪器受到突然震动。
6、测量仪器要设置专库存放,环境要求干燥、通风、防震、防雾、防尘、防锈。
仪器应保持干燥,遇雨后将其擦干,放在通风处、晾干后再装箱。
各种仪器均不可受压、受冻、受潮或受高温,仪器箱不要靠近火炉或暖气管。
7、当测量仪器出现下列情况为不合格已经损坏:过载或误操作;功能出现了可疑;显示不正常;超过了规定的周检确认时间间隔;仪表封缄的完整性已被破坏;光电类、激光类仪器超过使用寿命,零点漂移严重,测量结果不稳定,测量结果可靠性低时,必须申请报废;常规仪器损坏后无法修复,或仪器破旧、示值难辩、性能不稳定,影响测量质量时,必须申请报废。
安全仪器仪表计量校验制度1、安全仪器仪表必须送国家授权的矿山安全计量站,经检定(测试)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2、安全仪器仪表按规定时间周期进行强制计量检定(测试),无检验(测试)合格证不准使用,不准超期使用,风表、粉尘采样器半年强制检定一次,光瓦、数瓦、CO检测报警仪、氧气报警仪一年强制检定一次,甲烷传感器、甲烷断电仪一年强制检测一次。
经大修或示值误差超过规定的,必须经计量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安全仪器仪表每月至少要进行一次完好检查,发现故障,及时修理、更换。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单位发现损坏等问题,应及时送通防监区更换、维修,日常妥善管理,严禁随意拆卸,人为损坏照价赔偿。
其中光瓦要根据需要,随时更换药品,最长不超过____天。
4、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一次,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____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____次,每____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____次。
校准气样要妥善保管,应在有效范围之内,相对误差须小于____%。
定期到矿山安全计量站配气,无标签和超期气样禁止使用。
5、报警仪器的报警点、反应时间,准确度等指标均要严格测量,当灵敏度下降至____%时,停止使用,其中便携仪是否报废必须由矿山安全计量站检定确定。
6、便携仪的收发、充电和自救器的日常管理由五监区安排专人负责。
对自救器,实行专人专用,个人保管。
五监区要建立出厂日期、编号、使用人员、使用日期台帐,其到矿日期与制造出厂日期相差最长不应超过____个月,库存有效期为____年,佩带使用有效期为____年,凡使用期超过____年,一律报废。
报废的要及时注销。
过滤式自救器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气密性和增重检查,建立相应台帐。
气密检查要求在5000Pa以上保持15秒,压力下降值不大于80Pa为合格;称重检查应采用专用的自救器称重仪,增重不大于____克为合格,皮套要保持完好。
监测仪器使用与校验制度为加强监测仪器的日常管理,确保监测仪器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制定本制度如下:一、监测仪器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并负责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检查与维护。
二、任何人员不得随意拆卸或更改仪器相关参数。
三、使用人员必须熟悉监测仪器操作步骤,熟悉辐射环境监测相关技术标准。
四、当仪器出现损伤、破坏、操作失灵等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厂商或供应商检修或处理,经检修处理正常后,方可继续使用。
五、本单位监测仪器的校准,可与年度评估监测单位仪器进行比对校准。
单位名称(加盖公章)日期监测仪器使用与校验制度(2)一、总则为了确保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监测仪器使用与校验制度,规范监测仪器的使用和校验工作,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监测仪器进行检测工作的工作人员,包括监测站点的技术人员和实验室人员。
三、仪器的选择与采购1. 对于需要购置新的监测仪器的情况,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确保仪器的性能符合监测工作的要求。
2. 在进行采购时,应与供应商签订合作协议且保留购买合同及出厂检测证明等相关材料。
四、仪器的验收与备案1. 仪器到货后,由技术人员负责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
要对仪器的外观、功能等进行检查,确保符合技术要求。
2. 验收合格后,将验收记录及相应的购买合同和出厂检测证明等相关材料进行备案,并在台账中做相应的记录。
五、仪器的使用与保管1. 技术人员应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并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2.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定期对仪器进行清洁和检查,并填写相应的维护记录。
3. 使用完毕后,要将仪器放回指定的存放位置,避免受潮、受热、受震等。
六、仪器的校验与调整1. 长期使用的监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验,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校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填写相应的校验记录。
校验记录应包括校验日期、校验人员、校验结果等信息。
检验设备仪器量具校验管理制度
校验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设备、仪器和量具的准确性,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设备、仪器和量具校验管理制度的检验方案:
1. 校验周期:根据设备、仪器和量具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确定校验周期,一般以日、周、月、季度、年等为单位进行校验。
2. 校验方法:根据不同设备、仪器和量具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校验方法和标准。
校验方法可以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检测、精度测试、校准等。
3. 校验记录:对每次校验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校验日期、校验人员、校验结果、校准数据等。
记录可以以纸质或电子形式保存,并在需要时进行查阅。
4. 校验证书:对经过校验并合格的设备、仪器和量具,颁发校验证书或标识,以确保其合格状态的可追溯性。
5. 校验责任:明确设备、仪器和量具的管理责任和校验责任。
同时,确保校验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6. 异常处理:对于校验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或不合格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修复或更换设备、仪器和量具,确保其能够满足要求。
7. 变更管理:对设备、仪器和量具的更换、维修、升级等变更进行记录和管理,以确保校验制度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8. 定期评审:对校验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其符合法规和实际需求。
这是一个基本的设备、仪器和量具校验管理制度的框架,实际的制度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检验设备仪器量具校验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检验设备仪器量具的校验管理工作,确保设备仪器量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检验设备仪器量具。
二、基本要求1. 检验设备仪器量具的校验工作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2. 所有检验设备仪器量具的校验工作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专职校验人员进行。
3. 检验设备仪器量具的校验周期应按照规定进行,确保校验的及时性。
4. 校验人员应制定详细的校验方案和记录完整的校验结果。
5. 发现有异常或故障的检验设备仪器量具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校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校验工作流程1. 校验计划制定(1)校验人员根据检验设备仪器量具的使用情况和标准要求,制定校验计划。
(2)校验计划应包括校验周期、校验内容、校验方法等详细信息。
2. 校验准备工作(1)校验人员应保证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2)校验人员应核对校验标准和校验工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校验操作(1)校验人员应按照校验计划和标准要求进行校验操作。
(2)校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校验数据和结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校验结果分析与处理(1)校验人员应对校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的合格与否。
(2)对于不合格的校验设备仪器量具,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报废,并记录详细的处理过程。
5. 校验记录和报告(1)校验人员应做好校验记录,包括校验日期、校验人员、校验结果等信息。
(2)校验人员应制作校验报告,并上报至相关部门,以备后续引用。
四、责任与权利1. 校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校验工作,并对校验结果负责。
2. 校验人员有权要求领导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以保障校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校验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五、培训与管理1. 新入职的校验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通过相关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校验工作。
2. 校验人员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一、制度的制定依据和目的1.制定依据:制定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要求。
2.目的:确保仪器设备性能达到预期要求,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控制和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流程,防止设备损坏或误用;推动仪器设备更新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二、制度的适用范围和责任1.适用范围:适用于组织或企业内部所有使用仪器设备的部门和岗位,包括生产、实验室、质量控制等。
2.责任:制定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管理制度的责任部门为设备管理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具体的检定、校准、管理工作由设备使用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
三、检定与校准的定义和区别1.检定:是通过比较仪器设备的测量结果与已知准确值的比较,来确定仪器设备的准确度和误差范围的过程。
2.校准:是通过调整仪器设备的各项参数,使其满足特定的准确度和稳定性要求的过程。
3.区别:检定是评价仪器设备性能的过程,校准是对不合格的仪器设备进行调整和调试的过程。
四、检定与校准的周期和计划1.周期:检定和校准的周期由仪器设备的重要性、精度要求、使用环境等因素决定,通常为一个月、半年或一年。
2.计划:制定检定和校准计划,明确每个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时间表,制定相应的文件和记录。
五、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和台账建立1.资产管理:建立仪器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包括设备入库、领用、维护和报废等流程的管理,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台账建立:建立仪器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检定和校准情况、维修记录等,方便设备的跟踪和管理。
六、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1.保养:建立定期的设备保养计划,包括清洁、校准、标志、防潮防尘等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2.维护:建立设备维修的流程和责任制,及时处理设备的故障和损坏,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七、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淘汰1.更新:建立设备更新计划,根据技术变革和设备使用情况,及时更新陈旧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标题: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检测仪器在各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检测仪器进行定期的校验和管理。
本文将从校验管理规范的角度出发,介绍如何规范地进行检测仪器的校验管理。
一、校验仪器选择1.1 确定校验仪器的种类:根据实际需要和检测仪器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校验仪器。
1.2 确保校验仪器的准确性:选用具有国家认可的校验仪器,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考虑校验仪器的适合范围:根据检测仪器的特点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合范围广泛的校验仪器。
二、校验周期设定2.1 根据规定制定校验周期:根据国家标准或者行业规范,制定检测仪器的校验周期。
2.2 考虑使用频率确定校验频率:根据检测仪器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确定校验的频率。
2.3 针对特殊情况灵便调整校验周期: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设备频繁挪移或者环境变化较大,可以灵便调整校验周期。
三、校验记录和管理3.1 建立完善的校验记录系统:建立检测仪器的校验记录系统,记录每次校验的结果和维护情况。
3.2 定期检查校验记录:定期对校验记录进行检查,确保校验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3 根据记录进行管理决策:根据校验记录的情况,及时进行设备维护、更换或者修理,保证检测仪器的正常运行。
四、校验人员培训4.1 确保校验人员具有专业技能:对校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技能和知识。
4.2 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校验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校验能力和水平。
4.3 建立校验人员资质认证制度:建立校验人员的资质认证制度,确保校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信誉。
五、校验结果评定5.1 根据标准进行校验结果评定:根据国家标准或者行业规范,对校验结果进行评定。
5.2 处理异常结果:对于浮现异常结果的检测仪器,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3 定期进行校验结果的评估:定期对校验结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校验管理的水平。
1.目的:
对检测装置进行管理和校正,确保检测装置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能满足其使用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检测装置。
3.职责:
3.1质量部
3.1.1仪校员:负责检测装置统计和制定校验计划;负责检测仪器和量具的外校,并对校正的记录进行保管存档;负责对检测装置使用和维护后的状况进行检查确认。
3.1.2 理化员:负责理化室检测仪器和量具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并对检测装置出现异常时反馈给仪校员处理。
3.1.3 质量经理:负责提供相关检验标准和规范。
3.2 其它使用单位: 负责在使用单位保管的检测仪器和量具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并对检测装置出现常时反馈给仪校员处理。
3.3采购部:负责检测装置的采购。
3.4设备科:
3.4.1对新进设备结构及性能做验收判定。
3.4.2对检测装置、设备仪表进行管理和校正,确保检测装置、设备仪表精确度和准确度能满足其使用要求。
4.定义:
4.1外部校验:由国家认可之校验单位或仪器设备之原供应厂商执行校验,校验系统
追溯国家和国际系统。
5.内容:
5.2 检测装置采购:
5.2.1使用单位根据实际需求提出申请,填写《采购申请单》,并交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再呈送给总经理批准。
5.2.2采购部依据核准的《采购申请单》采购其相应规格、型号、精密度的检测装置。
5.3检测装置验收:
5.3.1采购部必须要求供应商提供检测装置合格证明文件及相关技术资料或校验标准,由设备科对其结构及性能验证后予以验收,若不合格,则由采购部退回供应商处理。
5.3.2 特殊之检测设备需由厂商安排人员安装、调试后,再由工厂设备管理部判定。
5.4登记管理:
5.4.1经验收合格并入库的仪器和量具由品质部仪校员进行编号,编号原则如下:
□□——□□□
流水号(001-999)
类别代号(如:部门名称:部门名称-001)
并登记到《检测装置统计表》,建立《检测装置履历表》,然后经品质部仪校员
内校或送外校并验收合格后,由仪校员通知需使用部门领用,同时品质部仪校
员做好仪器和量具登记、列管发放记录。
5.4.2仪器和量具经使用单位借用或归还时,品质部仪校员必须及时在《检测装置借还登记表》中填好领用或归还时间,并要求使用部门签名确认。
5.5校验:
5.5.1校验计划:
品质部依据检测装置的使用频率、情况变化等故障来设定它的校验周期,拟定《检测装置年度校验计划》,后由品质部通知各相关使用部门。
5.5.2校正方式确认:
品质部外校,报呈公司总经理批准。
5.5.3校正实施:
5.5.3.1校验期限临近,由仪校员提前发出通知,要求各使用单位依通知在指定日期前
将检测装置送仪校人员处。
5.5.3.2当检测装置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使用部门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仪校员校验
或处理;
➢受到损伤、摔落或破坏时;
➢校验标签残缺不清或遗失时;
➢过载或操作失误时;
➢对其准确度表示怀疑时;
5.5.3.3对不作为检测功能使用的设备,进行免校。
5.5.3.5外部检验必须以国家或国际标准体系为依据,且校正单位需提供书面校正报
告或说明,由品质部保存。
5.5.4 经校验合格的检测装置,需贴上校正标签,用以区分校验状况(标签见附件)。
5.6不合格管制:
5.6.1检测装置检验不合格时,须暂停使用,并拟定校验计划,进行再校验。
5.6.2贴上不合格标签的检测装置,经再确认,不能使用时,提出申请报废处理。
5.6.3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时,立即上报部门主管或品质部仪校员,并根据该检测仪器的使用情况和检验记录进行追溯,追溯日期以上次检验校准日为止,并对检验的产品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5.8使用、搬运、保养及管制:
5.8.1检测装置由各使用部门负责人指定专人操作,非相关人员不得随意使用或更改参数,避免造成误差。
5.8.3检测装置的搬运应力求安全,体积较大或重量较重时,应由多人共同搬运或手推车搬动。
5.8.4送外校验的检测装置需以专人或专车送校,并来回包装避免重叠放置或相互碰撞,并注意运输的防震措施。
5.8.5暂停使用而留置现场的检测装置应保持清洁,并注意校验期限等实际状况
5.8.6长期不用的检测装置应退回库房保管。
5.8.7使用者必须填写《日常保养记录表》,对检测装置进行逐项检查与保养。
5.8.8精密仪器禁止放置于震动台上或不安全的地方。
5.9报废:
当检测装置损坏不能修复或无修复价值时,由品质部仪校员鉴定并填写《报废申请单》,经品质部经理审核后呈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