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教案 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21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选择题1、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A.辽中南工业基地B.京津唐工业基地C.沪宁杭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答案:C辽中南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因此选C。
小提示:2、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土壤D.气候答案:D我国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有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是因为我国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气温低,主要的原因是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故本题选D。
3、下列做法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是()A.在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的地方实行基塘生产B.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D.在上海近郊发展乳畜业答案:BA选项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桑基鱼塘”生产是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选项内蒙古大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发展粮食种植业会造成土地荒漠化等现象,叙述错误,符合题意;C选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多,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选项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人口众多,在上海市郊发展乳畜业有广阔的市场,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4、根据我国农业主产区战略布局示意图可知,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①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B.②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C.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答案:B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东北平原,这里以中温带为主,不适合种植喜湿热的甘蔗,故A错误。
②沿海地区可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故B正确。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一、说教材《农业》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第二节,内容包括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四个部分。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和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知识,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农业生产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难点:农业在我国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依据:农业在我国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只有充分认识农业的地区差异,才能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我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讲解、谈话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和图文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四、说学法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①自主探究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②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归类整理(2018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参考答案】13.D 14.A 15.A(2018四川省绵阳市)(2018年湖南省娄底市)(2018年湖南省衡阳市)(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参考答案】13.D 14. A 15.C 16.C 17.D 18. C 19.B 20.C(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22.我国工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关键因素是A.完善的基础设施 B.雄厚的农业基础支撑C.丰富的资源与能源 D.领先技术与人才优势【参考答案】22. D(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23.关于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多沿河沿湖分布 B.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C.多沿交通干线分布 D.多依附于大中城市的高新区【参考答案】23. D(2018年四川省内江市)“蜀道难”再添通途:西成(西安至成都)高铁客运专线于2017年12月正式开通运营(如图所示)。
该客运专线设计时速 250km,成都至西安的用时,从以前的13个小时缩短至4小时。
沿线穿越秦岭、大巴山、汉江、渭河等,道路建设多高架桥和隧道。
据此完成7~10题。
7、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朝着()A.单一性方向发展B.高速化方向发展C.大型化方向发展D.多样化方向发展【解答】解: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客运专线设计时速 250km,成都至西安的用时,从以前的 13 个小时缩短至 4 小时,所以我国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朝着高速化方向发展。
故选:B。
8、修建西成高铁客运专线的最大困难是()A.地形地质复杂B.城市众多C.全线高温多雨D.台风频繁【解答】解:西成高铁从西安至成都,该铁路线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
由此可判定,西成高铁施工过程中需克服的最大困难是地形地质复杂,地势起伏大。
依据题意。
故选:A。
9、西成高铁客运专线,很多地段采用高架桥和隧道,目的是()A.减小噪音扰民B.保护野生动物C.缩短线路里程D.降低工程难度【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西成高铁自西安北站引出,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
第一节交通运输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知识与技能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比较、举例分析,培养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正确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重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难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一、导入新课教师:每年寒、暑假或节庆日,不少同学外出旅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实在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呢?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师简单总结。
学生:一般选择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教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的“交通运输”。
二、讲授新课教师: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我们每个同学也都感受到它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谈一谈对它的体会。
学生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内分别交流。
过渡:每一种交通工具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交通工具的发展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
教师:阅读图4.1“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交通工具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学生读图讨论展示说明,教师给予鼓励。
学生:交通运输发展经历了由原来的手提肩扛到牲畜驮运,到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等三个阶段。
教师:什么是现代运输?现代主要有哪几种运输方式?学生:现代运输是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主要运输方式有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等。
过渡: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线路,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教师: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呢?阅读图4.2“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学生:选择运输方式要根据旅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等,考虑运输价格的高低、运输速度的快慢、运量的多少等方面。
教师:不同运输方式各有各的交通工具、路线,因而各有特点。
读图4.3,列表比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表格,列出运价、运速、运量,让学生比较分析后填表格。
活货物,数量大,远距离,选铁路专用;大宗、笨重、数量大,远距离,有水路的选水运,无水路的选铁路;液体、气体的货物,数量大或经常性的选管道运输。
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完成活动中的问题,比较与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及时评价鼓励。
教师:人们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根据下列情境,为这几位旅客出主意。
①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临时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②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行方案。
③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学生: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临时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时间紧急,应选择乘飞机(航空)。
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行方案,可以乘火车(铁路)。
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选择乘江轮观赏(河运)。
教师:根据下列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例: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
台北有一位志愿者捐献了自己的骨髓。
骨髓必须在几个小时内从台北送到上海。
(飞机)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1)1吨活鱼从北京郊区的水库运往城区。
( ) (2)1吨葡萄从山东运到上海销售。
( )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0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
( ) (4)1万吨大米从大连运往广州。
(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1)1吨活鱼从北京郊区的水库运往城区(汽车)。
(2)1吨葡萄从山东运到上海销售(公路专用车)。
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公路专用车运送。
(3)50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火车)。
(4)1万吨大米从大连运往广州(海运)。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用水路或铁路运输。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我国交通运输方式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选择运输方式要根据旅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等,考虑运输价格的高低、运输速度的快慢、运量的多少等方面。
交通运输—⎣⎢⎢⎢⎢⎢⎢⎢⎢⎡主要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旅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运输速度的快慢运输价格的高低运量的多少第2课时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
2.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及主要铁路枢纽。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认识我国铁路建设成就,培养自豪感。
重点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东西铁路干线及主要铁路枢纽。
难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一、导入新课教师: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具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形下适合采用铁路运输?学生:铁路运输运量大,适合长途运输。
教师: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铁路运输。
二、讲授新课教师:铁路线、公路线、水运航线及航空线,就像人体中的血管一样,遍布祖国母亲的肌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这些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教师:请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一下我国铁路运输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学生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铁路里程短,分布零散。
现在,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铁路运输网络。
学生2:铁路建设速度快,连通了全部省级行政中心,部分城市还有高速铁路连接。
学生3:铁路线路分布日趋合理,东部建设早,铁路网密集,西部大开发后西部铁路网络不断完善。
教师:是啊,我国铁路建设成就很大。
各种运输方式日趋合理,现在我国立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
陆、海、空通道日益畅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过渡: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
在铁路干线交会处,多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
思路:教师指导学生读图4.4“中国主要铁路的分布”,观察图中各铁路干线的名称及起讫点,找出东西向的铁路干线,再找出南北向的铁路干线。
学生自主活动,把所查找的主要铁路干线填在下列表格中。
教师巡视指导,由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及时给予评价鼓励。
学生:我国主要的南北向铁路干线起止点连接铁路线枢纽运输功能哈尔滨至广州京哈线学生:我国主要的东西铁路干线教师:继续阅读图4.4,观察各铁路干线交会处经过了哪些城市,查找后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填写表格如下: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互相合作交流,教师指导,最后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展示:湘黔线:名称分析:起点是湖南省的株洲市,终点是贵州省的贵阳市,湘是湖南的简称,黔是贵州省的简称。
命名方式:以起讫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命名。
兰新线:名称分析:起点是兰州,终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命名方式:以起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
学生展示:北京位于京哈线、京通线、京包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的交会处。
郑州位于京广线和陇海线的交会处。
徐州位于京沪线和陇海线的交会处。
株洲位于京广线、浙赣线和湘黔线的交会处。
兰州位于陇海线、兰新线和包兰线的交会处。
成都位于宝成线、成昆线和成渝线的交会处。
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处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京广线纵穿南北,汉丹和襄渝联系了武汉、襄阳和十堰等工业城市,武大线(武汉—大冶)通到江西,连接南浔铁路。
青岛市位于胶州湾,胶济铁路的终点。
青岛港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良港,高速公路发达,各种陆上交通线经青岛港与海洋运输相连,便于海陆联运,是铁路、航运枢纽。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铁路运输及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学习时结合交通图,记住我国主要的南北干线及东西干线,绘制简易的交通图,易于记忆掌握。
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知识与技能1.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各部门的特点。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了解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
重点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各部门的特点。
难点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各部门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的原料?学生:我们吃、穿、用的物品大多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教师: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二、讲授新课教师:同学们,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学生: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图4.6“主要农业部门”,请说说各部门的特点。
学生:种植业是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是林业;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称为畜牧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称为渔业。
学生活动:搜集身边的资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明农业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
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学生搜集资料、交流和展示,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学生:我们拥有13.4亿(不含港、澳、台)人,这么多的人需要吃饭、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